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盛锡珊(1925.3—)河北昌平人。擅长水粉画、中国画、舞美设计。三十年代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画,1950年在察哈尔文工团、1952年在中央水利部文工团工作。1954年起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美设计、一级舞美设计师。主持设计的话剧《文成公主》、《豹子湾战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川剧《望江亭》,京剧《野猪林》,电视剧《杨三姐告状》等数百部剧目。出版有《中国历史故事》(插图)、《风筝》、《晴雯》、《紧箍咒》、《老北京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张艺舟(1916.3—)原名张国栋,北京大兴人。擅长中国画。1933年入北平京华美专学习国画。1937年加入中国画研究会。1938年北平第三民众教育馆教授中国画,1949年入北京电影制片厂,1953年任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美术师。先后担任杂志片《新闻简报》、《今日中国》,译制片《莫斯科四十周年》,纪录片《烟花女儿翻身记》等数百部影片的布景、插图、动画、字幕美术设计。中国画有《松树山鹊》、《喜庆图》、《双寿图》、《红梅颂》、《大红鹰》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杨筠,曾用名杨赟,1919年5月17日生于山东省德州市。1935年考入北平艺术职业学校,1936年转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到延安,进入“鲁艺”美术系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晋东南《新华日报》(华北版)工作,成为“鲁艺”木刻工作团团员;同年1月与罗工柳结婚。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4年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新正县三乡任乡文书,后兼乡党支部书记。1945年在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工作。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北方大学文艺学院、华北大学三部工作。1949年回到北平,后任中国人民大学专修科科长。1952年调中央美术学院,历任人事科科长、政治教研组副组长、陈列馆副馆长、馆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离休。作品有《织布图》、《养鸡图》等。中央美术学院离休干部、中国共产党党员、著名画家罗工柳先生夫人杨筠同志不幸于2020年4月5日凌晨4:00在家中安祥离世,享年100岁。因在疫情期间不举行告别活动。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金岩(1931.11—)别名鲁人,山东曲阜人。擅长年画、连环画。1951年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历任《东北画报》社编辑、美术创作员、《辽宁画报》编辑、辽宁美术出版社创作员、外文出版社副编辑审。作品《雷锋》获首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合作有《槐树庄》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孙瑛,1919年11月8日生。自幼喜绘画。村塾就读三年,小学四年肄业,16岁入夏津县凤祥镀金局学徒。1937年随军参加抗战,并坚持画速写,1949年去台湾省,公余之暇习素描、水彩。1957年与台湾省南部画友创始四海画会。1958年退役,致力于水墨画研究。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62年受聘于历史博物馆,任选送国外美术作品评审委员。1966年获台湾最高绘画团体中国画学会颁发的最优画家金爵奖。1968年同何怀硕、刘国松等筹组中国现代水墨画学会,被推为副会长兼主任执行委员。1974年应美国21世纪画廊及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办展,后移居美国旧金山。1979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中国画研究院画家,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还受聘为多家艺术团体顾问。擅长水彩、水墨画。1958年以来,曾于高雄、台北、东京及美国举办十余次个展。《山水通景》为中国美术馆收藏。80年代至90年代,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参加了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如“亚细亚现代美展”、韩国奥运会“中国现代美展”、“海峡两岸名家联展。”1984年,他的《山水通景画》,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一起参加“中国现代绘画苏联巡回展”。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四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孙大石书画归国汇报展”,中央领导人及书画界名流参加了画展。其后,又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举办画展。孙大石的布上水墨画,在中国国画界独树一帜,令画界同仁惊叹。1995和1998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两次出国访问,把孙大石的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总统及国家领导人。孙大石从事绘画六十余年,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名家的高度赞誉和美术界广泛好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孙大石曾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德、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在日本举行过4次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日本美术评论家田近宪三称赞孙先生为“中国水墨画的天才”、“中西绘画的高度合流”、“自由奔放”。1975年,他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个人美国巡回展”及“中国现代水墨画赴欧洲巡回展”。1982年,李可染、吴作人等在人民大会堂欣赏并高度赞扬了他的作品。李可染还为他的画室题写“落叶轩”匾额。1983年,他与李苦禅相见,李苦禅在他的画作上题写:“上帝造万物,画者亦能造万物,画自家画及开辟自家蹊径也。”高度概括了孙大石先生的画独具风貌。孙大石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撰写了《中国绘画的现代观》、《论水墨画创新》、《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绘画》、《中国绘画的精华及其发展》等文章,在中国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孙大石还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999年,他投资30万元,在家乡修建孙大石希望小学。他还在高唐一中设立了永久性大石奖学金。2000年9月,“孙大石艺术馆”在家乡开馆。他把自己创作的书画精品和收藏的书画艺术精品无偿捐献给该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法乃光,山东青岛市人。1932年12月3日出生,2007年12月8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法乃光是新中国体育美术的开拓者。擅长漫画、速写、装饰画。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后到国家体委任人民体育出版社美术编辑。历任中国体育报美术编辑、记者、总编室副主任、美术摄影部主任,高级编辑。1957年,新中国第一份专业体育报纸《体育报》出刊,法乃光是创业的参与者之一。1994年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作品《全运会拾趣》获1983年全国好新闻优秀奖,《健儿远征时,笔端留毫情》获1984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吴介琴别名吴家骥,四川成都人。擅长雕塑。17岁那年他参军,参加了抗日战争;22岁的时候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雕塑,1953年毕业。1955年在该院研究生毕业。1978年,他回到学校当起了本科和研究生的英语老师。1983年回到雕塑艺术研究所从事专业艺术创作。此后他又出国访问教学了10多年,直到1998年回国。回国后的他又当起了英文老师,并开始搞起音乐创作,爱上了萨克斯。现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室工作。作品有《我也要干》、《唐俑胸像》、《人与大地》等。编译有《粉笔画》、《英汉美术专用词典》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饶阳人。擅长工艺美术—证券设计。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毕业。后在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印钞厂,从事人民币,国内、国际货币等证券设计工作。历任设计室主任、分厂厂长、副总工程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设计有第二、三、四套人民币或总体设计,数套国际货币设计及中国银行港币总体设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邹佩珠(1920.7—)女,浙江杭州人。是当代最早的女雕塑家,已故著名画家李可染的夫人,1938年考入重庆国立艺专雕塑系,在校期间曾任学生会主席,积极参与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运动以及文艺活动。1944年毕业,1946年应徐悲鸿之邀任教北平艺专。在她的积极倡议和参与下,筹建了我国第一所雕塑工厂(即今中央美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干部,从事教学工作。20世纪50年代初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之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组的起草和定稿任务。作品有《彭雪枫烈士纪念碑雕像》、《抗日战争群雕》、《掷铁饼》等。邹佩珠创作了众多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首都体育馆休息大厅的大型浮雕运动员像、北京工人体育馆掷铁饼运动员像、安徽宿县烈士陵园和河南革命纪念馆的彭雪枫烈士纪念碑雕像等。邹佩珠是世纪老人中多才多艺的女艺术家,不仅仅在雕刻艺术方面有着很高的成就,在水墨丹青方面更是有着很深的造诣。她给清华建校90周年题词“笔性墨情”,皆以其人性为本。尤其在给孙毅将军的题词中充分体现了自己对书法的独特审美感受和学术尺度。欣赏邹老的各类书法作品时完全感觉不到这是一位85岁的老人所作,其作品有古韵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绘画方面邹佩珠老人也有着独特的创意,1983年她创作的《虾》被李可染称赞比他本人画得还好。而1975年老人所作的《雨后的苏州洞庭东山农舍小景》,也受到美术界人士的好评。邹佩珠老人现任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李可染旧居管理处名誉主任、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作为李可染的亲密助手,邹佩珠老人为李可染的艺术创作贡献力量,她积极协助支持李可染改革,发展中国山水画,陪同李可染写生,拍摄李可染教学电影片等工作。在李可染逝世后,为了把先生的艺术发扬光大、为了弘扬民族文化,邹佩珠老人怀着特殊情感,不知疲倦地主持出版了几十种李可染画集和书刊。为多次举办大型国内外展览、开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及筹建李可染艺术基金会尽心尽力,作出了应有贡献。她将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艺术事业。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振声(1943.7—)江苏扬州人。擅长中国画、油画、美术编辑。196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光明日报》美术摄影部主任,《光明日报》书画院院长。作品有《幽谷泉声》、《侗乡夜色》、《群峰耸翠》、《雨》、《故园》、《水乡即景》。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