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兴珍(1935.5—)女,天津人。擅长美术理论。1958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美术系,留校任教。1960年调到中国美术研究所(现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史》编委、编辑部主任,《中华艺术通史》编委、秦汉卷主编,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美术全集·秦汉雕塑》副主编,编写有《中国汉代画像石——山东武化祠》、《李嵩》、《中华巨匠——李唐》、《中华雕塑》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本名陈国昭,男,学者,画家。1942年2月出生,广东省阳江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理论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被中央文化部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1993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998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和北京市政协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中国美术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侧重人体艺术的研究与创作,作表作《裸体艺术论》为我国第一部有关的学术专著,有关学者对专著予以高度肯定与赞扬,认为是具有“填补空白“,开拓领域的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及至文化史上都具有特殊意义。在国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荣获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图书金钥匙奖和1988年十本优秀畅销书奖等几项大奖,主要著作还有《人体美》.《维纳斯面面观》.《他与她》.等十余部,被誉为该领域的权威学者。美术创作风格隽永,大气,富于学者风范,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多次参加全国性及国际性展览出作评委,并举办过三次个人展览。代表有油画《火祭》.中国画《长恨歌》书法《微雨田桑》等。出版画集有有关研究者所编《陈醉论裸体,画裸体及其他》和《裸体的艺术与艺术的裸体:关于裸体艺术研究开拓者陈醉》。陈醉作品系列:《裸体艺术论》、《艺术,写在人体上的百年》、《人体模特儿史话》、《人体艺术大观》、《世界裸体艺术之旅》、《世界人体艺术鉴赏大辞典》、《维纳斯面面观》、《人体美》、《人体美与性文化》、《当代人体艺术》、《他与她》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史济鸿(1953.2—)浙江宁波人。擅长版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作品有《北疆日记》、《解冻》、《出猎》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徐书城,1932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海宁,著名书画鉴定家徐邦达之子。家学渊源,自幼习画。曾得到著名画家吴湖帆先生亲灸,并师从著名篆刻家陈巨来先生,颇得传统精粹。50年代曾就读于浙江大学西语系及北京大学历史系,后长期于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及北京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1980年调至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任副研究员,后又任中国文化研究所正研究员,1995年退休。已发表的专著有《艺术美之谜》(198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走向现代艺术的四步》(译著,文杜里原著,1987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中国画之美》(198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艺术美学新义》(1989年重庆出版社)、《绘画美学》(1991年人民出版社台湾五南出版社)、《宋代绘画史》(200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史·宋代卷》(2000年齐鲁出版社,主编)、《中国绘画艺术史》(200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已发表于各类报章杂志的论文有:《马克思主义和美学研究》、《艺术本质之谜》、《艺术创造的审美心理机构》、《大旨谈情――读〈红楼梦〉札记》、《摭谈戏曲美学》、《蠡测文人画问题》、《苏东坡作画与论画》、《重评朱点山水》、《王原祁“仿古”山水的美学本质》等近百篇之多。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华美学学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1962年,1980年考入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同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1992年赴美留学,后定居作为自由职业艺术家。2007年返国。陈皖山1983-1984年的雕塑创作《秋收起义》给同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构思、构图开始了一个老题材的新方向。毛泽东的形象第一次塑造得不同于传统的“红、光、亮”模式。代艺术家追求一种明显的记录照片的印象,放弃了死板的写实手法,代之以更加注重光影视觉以及印象为主要目标,浮雕和圆雕的手法混合使用,以取得一种视觉上的真实感。这种真实感不同于传统的写实,它是一种远久的记录照片的真实感,聚焦不清,黑白调子缺乏中间层次,画面不完美,特定环境真实记录的唯一性。毛泽东的形象来源于毛泽东在古田村讲话的那张著名的纪录照,这是一张在那个年代全中国大街小巷宣传栏里都能看到的一张照片,每一个中国人都对其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解释,那是与“红、光、亮”的完美形象有着很大的距离,那就是真实,而不是革命文宣。艺术家对真实的追求努力得到了回报,引起了很多艺术家和观众的共鸣。这一毛泽东形象明显地区别于早期的“红光亮”和近些年出现的毛泽东形象不严肃化和娱乐化有着明显的分野。10月10日的“今日美术馆画展”也秉持了这一严肃认真的态度。展出的几幅作品表明艺术家在努力还原当时的历史环境,在展示毛泽东的自身形象上下工夫。它反映出艺术家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对历史的尊重。1985年开始的文化艺术变革成就了各色各样的思想亢奋和旺盛的社会文化活动。陈皖山1989年1月在中国美术馆一楼西厅展出的个人展览正是顺应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一大的历史潮流,推出了以大量的新表现技法为主的人体油画和抽象水墨画,区别于同期展出的以美院写实为主的传统油画。画面的抽象的色彩构成和现代形式,取代了传统的苏联社会现实主义写实手法,主观取代客观,文学取代视觉,这是当时艺术家的最新尝试,也是艺术家事业当中所坚持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宗旨。艺术创新被看成比艺术本身还要重要的一个原则。陈皖山总是醉心于各种不同的艺术题材、风格和技法的探索,游走于不同的媒介物之间,几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同时并存,主要目的是反对人为的制造适应市场需求的艺术标签。比如画虾的一辈子画虾,画虎的一辈子画虎,光头、傻笑等等也能够成为市场的记号标签。由于市场营运所产生出的对艺术家特定风格的严格要求,事实上窒息了艺术家的创造力,是一种对艺术创造本身的终极否定,也是对艺术家人格的否定。十几年的侨居生涯让艺术家重新认识到艺术之根的重要性,艺术家从盲目崇拜西方的文化艺术思想到对其进行有限的否定批判,期间历经二十载。重新认识到艺术不仅仅具有世界语言的人类共性一面,同时也携带着民族性和阶级性,在政治正确的幌子下,也包含着对艺术话语权的垄断和对艺术作品的解释权。让艺术家深感悲哀的是,中国当代艺术很多艺术家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在少数国外文化思想和资金的影响下,正在描绘一幅中国人的肖像,一幅绝大多数中国人民包括海外华人不愿意接受的肖像,这幅肖像不仅违背了中国人民的意愿,同时也违反了以西方人为标准的“政治正确”基本原则,充满了文化和价值观念歧视。美国华人的精英组织“百人会”(由美国政治、商业的华人精英和诺贝尔奖获得者组成)其成立宗旨之一就是,阻止各种保守势力对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妖魔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程传理(1932.12—1994.1)别名程曦,河南开封人。擅长中国画、邮票设计。1962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曾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师。邮票设计有《水乡新貌》、《桂林山水》、《梅花》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马德春河北人。擅长中国画、书画鉴定。1960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并留校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外联部主任、会员部主任兼艺术委员会秘书处处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鉴定研究员。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展,并被中南海、外交部、中央电视台、美国丹佛博物馆等收藏。作品《明珠滴露》在日本获奖。在古代美术史论中,发表《干支公元掐指算法》。曾出访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等十多个国家,讲学和举办展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可伟(1950.7—)山东黄县人。擅长连环画、油画、插图。自学美术。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美编。现为专业画家。连环画《莱特湾大海战》获全国美展连环画三等奖。油画有《出征》、《暮云》、《国殇》等。出版有《读者文摘十人插图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栗宪庭(1950.12—)河北邯郸人。擅长美术理论。197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美术》杂志编辑,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编辑。论文有《现实主义不是惟一正确的途经》、《中国山水花鸟画审美特征片论》、《中国画的合理发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文鉴(1930.11—)广东中山人。擅长书籍装帧艺术。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历任建筑工程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美术编辑、编审。封面设计有《大气年报》(英文版)、《形与流》、《中国古人类图案》、《紧张状态》、《火车与铁道》、《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等。论文《浅论高深科技读物的装帧设计》、《中国古代建筑史》和《稀士科学和应用领域》(英文版)获全国第三届书籍装帧、插图展览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