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仁才(1935.12—)浙江鄞县人。擅长展览设计。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历任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及公安部教学展览设计,中国革命博物馆美工部主任。作品有《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展览》部分设计、《党史》陈列设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剑石(1956.10—)江苏人。擅长工艺美术、油画。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特艺系装饰绘画专业。1993年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硕士毕业。历任北京艺术学校教师,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基础课教研室助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漆画《耍靶子》,油画《潮》,绢画《女活佛历险记》等。1956年生于江苏海门;1975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班;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学、获硕士学位;6职历1976年任北京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班、助教;1984年任中国戏曲学院、助教;1996年任日本环境设计造型学院、助教;1997年任日本目白漆文化财研究所、研究员;2002年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学历1975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系留校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1990年日本东京国际语言学校日语专业毕业1990年考入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学研究生1993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生院艺术学.获硕士学位1995年1996年日本文教大学教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职历1975年—1980年北京艺术学校舞台美术设计制作1984年—1988年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设计系任教1996年—1997年日本环境设计造型学院基础教研室任教1997年—1999年日本目白漆文化财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2000年日本教学馆讲师2000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8社会兼职2001年—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漆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03年—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徐沛贞(1916.3—)别名徐贞,女,北京人。擅长雕塑。1940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曾任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师。作品有《民兵埋地雷》、《江西儿童团》、《汉代王充半身像》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沈左尧(1921~2007),别署沈行,号胜寒楼主。1921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中国科协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4年以一幅人像素描入选澳大利亚博物馆。1946年《和平》宣传画受联合国表彰,获教育部奖金。二十余年来,在国内外发表大量学术著作:《人民日报》海外版连载之《傅抱石青少年时代》及《大漠情·吴作人》等已出版单行本。又《吴作人纪念馆联》(556字)、《抱石公园联》(226字)等皆已刻石。近年出版《左尧印存》及《悼师集》。在浙江湖州师范学院建“沈左尧图书馆”于2003年竣工。并在8楼设“沈行楹联艺术馆”。1921年3月生于浙江海宁。沈左尧先生自幼爱好诗文,1933年在他12岁时就开始在上海《时事新报》公开发表作品,13岁时对篆刻艺术发生兴趣,此后钻研一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沈左尧先生随同济大学流亡昆明转学国立艺专,1942年他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傅抱石、徐悲鸿,求学期间他象海绵一样吸取大师之长,“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在大师们的悉心指导下,沈左尧先生学艺精进,徐悲鸿称他的刻印“好古敏求,卓然不凡”,在校期间,沈左尧先生还组织了治印“阆社”和诗词“恒沙社”,切磋艺事,讨论印学,蔚为风气。1945年沈左尧先生从中央大学毕业,开始了长达一生的专职创作。1946年联合国举行《和平》宣传画比赛,国内唯一选中沈左尧先生的一幅画送展,该画受到联合国表彰,并获当时中国教育部金奖。20世纪40年代陪都重庆街头流行的印花绸布有一些也出自沈左尧先生的设计。1948年解放前夕,沈左尧先生受上海的中国交通大学之聘到唐山工学院建筑系任美术教员,1950年1月沈左尧先生调入中央文化部科普局任美术编辑,1956年任中国科协《知识就是力量》、《科学大众》等杂志美编,此间他发表大量绘画、装帧、插图、摄影及科普文章,并翻译出版了俄国柴可夫斯基的歌剧《叶夫根尼奥涅金》及美国高池基的《水彩风景画技法》等书籍。在科协期间,他的工作量之大是罕见的:他同时负责《知识就是力量》和《科学大众》两大杂志的封面设计、绘制和美编兼记者,还兼另外两个杂志的美编,此外尚需应付八方约稿。尽管工作非常紧张和劳碌,但沈左尧先生却倍感充实,以一如既往的热情取得累累硕果,成为战斗在科普美术前线的尖兵,如上世纪50年代,《大众科学》、《大众医学》、《大众农业》三大杂志征求封面设计,沈左尧先生的三个设计均被采用并获一等奖,他还曾获中国科普作家协会授予的“成绩突出的科普美术家”荣誉称号。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沈左尧先生受到很大的冲击,但他并未荒废时间,依然坚持艺术创作。从1973年起沈左尧先生开始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发明新型铁画工作,他研制成功的“铁画”,设计的宫灯、屏风,深受外商欢迎,曾为国家创汇300多万美元,然而所有的作品上都没有标署过他的名字,对此他从不计较。1980年,沈左尧先生调入中国科普(创作)研究所并担任中国科普作协美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职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他依然激情迸射,勤奋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1985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87年,沈左尧先生以耄耋之年从工作第一线退下来,但却“离而不休”,继续倾心于他的艺术创作,并四处讲学和作文化交流,他曾两次受邀访问台湾,1998年获台湾“全球中华文化艺术薪传奖”之“中华文艺奖”。20年来他还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大量诗文,在《人民日报》(海外版)长篇连载《傅抱石的青少年时代》及《吴作人·大漠情》,现均已出版,最近还出版诗词《悼师集》及《左尧印存》等书。纵观沈左尧先生的一生是艺术的一生,他才高艺绝,其艺术成就高山仰止,他擅诗、书、画、印、楹联,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建树。在篆刻领域:沈左尧先生十岁出头学习篆刻,十六岁时创作的印,现在海外尤其是日本文博界身价不菲。李可染先生称赞其“铁笔遒丽”,傅抱石则誉曰:“取法雅正,终有所归”,“其印殆出于天,谱中固可一一迹其所自来,而君之才艺足多处未可漠然视之也”。徐悲鸿亲自为他题词:“多才多艺,于绘事外尤精治印,好古敏求,致力甚笃,其所造诣卓然不凡。”,后又陈之佛、乔大壮、傅抱石逐一签名盖章表示赞同。上个世纪中叶,如郭沫若、黄苗子、丰子恺、戴念慈、吴良镛、陈之佛、李可染、茅以升等不少中国文化界的名人都乐于使用沈左尧先生治的印。在绘画领域:沈左尧先生青年时代考入当时的“中央大学”,师从傅抱石、徐悲鸿、乔大壮、吴作人诸前辈学习绘画,习而大成。沈左尧先生的素描技巧高超,其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与表现技巧均在勤奋中磨练得炉火纯青。他目光犀利、观察敏锐,能在瞬间准确地抓住人物的特点、精神面貌和姿态表情。素描的线条流畅、概括凝练、精到,能够准确传神,体现出天赋的悟性和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1944年还是学生的沈左尧先生绘制的一幅素描人像作品入选澳大利亚博物馆;六、七十年代,北京的公园、饭店等公共场所有许多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也是沈左尧先生的创作。现在,他的许多作品都为国际友人和机构收藏。在书法领域:沈左尧先生工于真、草、隶、篆,尤长于汉隶,作品皆以骨力雄健、气势饱满、凝重质朴、用笔骏爽取胜,隶书尤为挺劲飞动、力透纸背。他曾和傅抱石先生等一起磋商,并亲自将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江山如此多娇”放大到傅抱石、关山月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的巨幅“江山如此多娇”山水画上,这幅画被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宴会厅。在沈左尧先生逝世前夕,他还不知疲倦地耗时一个月创作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一幅《道德经》书法长卷,该作品共5300多个字,写在一张张长2米、高5.1米的宣纸上,每张纸上书写133个字,共用了43张纸,整幅作品从用笔到谋篇布局,或粗犷豪放、气势磅礴,或端庄凝重、灵动秀美,勘为传世之作,沈左尧先生的不幸辞世与这次创作时积劳成疾不无关系,真可谓为艺术而生,为艺术而死!在诗词领域:沈左尧先生十二岁便开始在报上发表诗文,他一生强学博览、才储八斗,其旧体诗文功力深厚,他的诗既讲求格律又善用比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和华宝斋联合出版的《悼师集》是他的代表作,此书是以沈左尧先生为悼念他的老师傅抱石所作诗词的手迹影印而成,师母罗时慧读后认为,如此深厚师生之情,古今无有。沈左尧先生幼年丧父,事师如父,追随一生,学习一生,研究一生,傅抱石亦待之如亲子。沈左尧悼师诗词38首,字字血泪,黄苗子读罢赋词曰:“此情千古难有。”在楹联领域:沈左尧先生的楹联作品很多,他写的许多楹联均为即兴之作,才思敏捷,稍事沉吟,便可信手拈来,顷刻之间将对方名字嵌入联中,且妙语如珠,均为佳句,堪称一绝。他的作品遍及全国风景名胜地,其中江西《抱石公园长联》、苏州《吴作人艺术馆长联》等均已刻石,而2002年正式出版的《左尧印存》,则为沈左尧先生七十年治印生涯之总结。此外,沈左尧先生还在散文、翻译、摄影方面造诣颇深,他的文章很漂亮,风格雄健,立意典雅旷达,文气沉稳酣畅,有韩柳遗风;沈左尧先生懂多国语言,能饱含激情地用俄语和德语朗诵诗歌;沈左尧先生数十年如一日地痴迷摄影,早在新中国成立之际,沈左尧先生从江南奔赴北京,沿路看到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欢庆的景观,拍了许多照片,在大连举办了个人摄影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陆本瑞(1929.12—)别名洛山,浙江人。擅长书籍装帧。194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历任上海光明书局美术设计,新华书店宣传推广科长,《图书发行》编辑、国务院出版业务组干事,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出版部副主任、副局级专员。中国出版发行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副编审。作品有封面设计《辩证法全程》、《历史唯物论大纲》等。出版有《西南游踪速写》、《异国风光速写》、《神州风光速写》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高名潞(1949.10—)天津人。擅长美术史论。1984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史及美术理论研究生班。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部编辑。现旅居海外。论文有《85青年美术思潮》、《当代美术的群体和个体意识》、《扩张的文化美术运动》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袁正阳(1955.9—)重庆人。擅长油画。1980年到解放军报社任编辑。1986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连环画《高山下的花环》(合作)1986年获全国第三届连环画评奖二等奖;作品曾获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佳作奖;全国第七届美展铜奖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唐庆年(1956.1—)别名磐年,湖南人。擅长美术史论、工艺美术。198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现旅居美国。论文有《拙美》、《参天之势见一斑》、《“精华”与“糟粕”的相对性》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1957年生于山东济南。1982年毕业,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83年作为叶浅予先生助手,帮助工作。1985年作品《李大钊、瞿秋白、肖红》获国际青年年美展金质奖。1987年由国家教委公派赴日,随东京艺术大学校长平山郁夫教授从事中日美术比较与古代绘画保存修复研究。1991年获东京艺术大学美术硕士学位。1995年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举办“胡伟展”。1996年获东京艺术大学美术博士学位。1997年回母校中央美术学院,破格晋升教授,主持“材料与表现工作室”。先后主持国家大剧院艺术工程项目,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艺术概念设计项目,伦敦奥运会奥林匹克美术大会。作为[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计划国家重点课题]主持人完成中国古代壁画保存修复专项。获国家七部委联合颁发的“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证书、北京市教委颁发的“北京市高等院校教学名师奖”荣誉证书。独立完成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中作品《陈独秀与新青年》。任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中国中青年美术家海外研修工程、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文化部美术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0年调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陈汉民,上海人,中国平面设计泰斗。国际平面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家,教育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委员会主任,2008年奥运会会徽设计评委会主席。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标志评委、奖牌设计评委;被誉为平面设计界的“泰山北斗"1931年出生于上海,1950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工商美术专业学习。1952年随实用美术专业(原工商美术专业)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学习。1953年并入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染织专业学习。1955年毕业留校,同年攻读研究生,师从徐振鹏、袁迈先生。长期从事标徽图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出版的著作有《安全标志》、《公路标志及路面标线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发表的论文有《标志设计点滴谈》、《包装装潢设计的定位及文字设计》和《法国的橱窗》等。创作设计有中国农牧渔业部农业奖章、“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教育先进教师奖章、国庆三十五周年纪念章等;华夏男用系列化妆品包装一套,获一九八六年全国小包装大奖赛荣誉奖;设计《民居图》邮票一套(十四枚)、首日封一套(四十枚,指导设计并绘制),日本一九八六年评为世界十佳邮票之一。其作品还有:香港回归专用标志、中国人民银行标志、中国农业银行标志,中国工商银行标志,九七香港回归标志,重阳节标志等个人详细设计经历1959年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国庆群众游行队伍总指挥部工作,担任美术设计。1961年与本校染织系应届毕业生孙淑娣结婚。1968年随学校到部队参加劳动,其间被派至师部、军部参加美术宣传工作,后期调至北京电影制片厂参加拍摄“样板戏”,担任美工。1976年参与“毛泽东遗体水晶棺”设计工作。1981年参与设计、制定公路交通标识现行国家标准。1982年参与设计、制定劳动保护标识现行国家标准。1983年参与设计、制定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十五种现行国家标准。1983年担任学院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装潢美术系主任。1984年担任中国包装装潢设计刊授大学校长和《装潢设计》主编。1984年担任第一届北京市人民政府专业顾问(从1984年至1992年连任五届)。1985年担任全国医药包装设计评选委员会委员、全国首届优秀食品包装奖评委会副主任。1987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1988年设计中国人民银行行徽、中国工商银行行徽、中国农业银行行徽。198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轻工业部先进教师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优秀教师。担任中国包装协会装潢设计委员会第三届常委、中国包装装潢展评委会主任。1990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担任“亚洲之星”国内预选作品评委。1991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文化艺术事业突出贡献证书。1992年受台湾海基会副董事长陈长文先生邀请赴台观光、考察。1993年设计完成王府饭店标志、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会徽。参加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会徽、吉祥物设计的评审工作。担任第四届全国包装装潢设计展评委会主任。秋季,赴德国参加“世界之星”包装设计颁奖大会。担任北京市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奖评委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担任全国工艺美术系列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担任北京市市徽评选委员会委员。1995年设计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宣传会标及中国人民银行纪念金币。1996年设计北京电话号码升八位的推广标志。担任第八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评委会评委,国家电力公司标志设计评委会主任。1997年设计97’香港回归专用标志。担任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吉祥物评委会副主任,中国消费者协会会徽评委会副主任,中国旅游年北京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评委会委员。1998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包装工作者。1999年担任国庆群众游行总指挥部彩车艺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担任澳门回归招贴画评委会委员。2000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学督导。2001年被聘为澳门设计师协会顾问。2002年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标志评委。担任新华书店连锁店标识设计评委会副主任、中国之星“金手指奖”包装及标志设计大赛评委会首席评委。2003年被评为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先进教师、优秀共产党员。担任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标志、吉祥物评委会评委,“东方之星”包装印刷设计大赛作品评委会首席评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运动会会徽设计评委会评委。担任“爱生命、信科学”抗击非典主题海报评委会主任,并指导出版海报作品集《永恒的微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担任中国包装技术协会设计委员会主任,其间参与指导编辑《中国设计年鉴》、主持各种评奖活动、到全国各地举办学术讲座等。2003年被中国包协和中国包协设计委员会分别授予“中国包装事业杰出成就奖”和“中国平面设计事业终身成就奖”。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术委员会主任。参与全国美协第十届美术展览艺术设计展的评选工作。2005年获台湾视觉设计高峰会议“一代设计”奖状。2006年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组织委员会组织的奥运火炬、奖牌、体育图标、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等评选工作,担任第六届城市运动会、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标志及吉祥物评审组组长、主任委员。2007年担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招贴画评审委员。设计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标志。担任“世界之星”推荐委员会组织的《包装之星》评审主任、北京2008年奥运会全国徽章设计大奖赛评审主任。2008年为5.12汶川大地震设计海报三幅。2009年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举办陈汉民从教50周年艺术设计作品展,并出版《视记50——陈汉民艺术设计作品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