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廖冰兄(1915~2006),原名东生,祖籍广西象州县,生于广州。擅长漫画。曾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连续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廖冰兄,著名漫画家,1932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漫画作品。1935年毕业于广州师范学校(现广州市协和中学),曾任小学教师和报刊美术编辑。1938年在武汉参加漫画宣传队,后到皖南地区开展抗日宣传工作。1939年任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宣传画教师,并任《漫画与木刻》月刊编辑,创作出版了《抗战必胜连环图》。1945年开始创作连环漫画《猫国春秋》,翌年在重庆首次展出。1947年在香港加入人间画会,并在《华侨晚报》连载连环漫画《梦里乾坤》。1949年到北京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中国美协委员。1951年任广州市文联编辑出版部部长兼《广州工人文艺》主编。1982/1983年分别在广州和北京举办廖冰兄漫画创作五十年展。晚年多以书法、小品为扶贫助学筹款集资,有一段时期喜画重彩风景画,多以广东水乡为题材,融中国画、西洋画、儿童画、版画、水彩、水粉画于一身,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3年9月,荣获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作品有四十年代连环漫画《猫国春秋》;五十年代漫画《智公移山》;晚期作品《自嘲》获第六届全国美铜质奖章、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冰兄漫画1932—1982作品选》。大事年表1915年10月21日生于广州,祖籍广西象州。原名东生。192914岁·因家贫,断断续续读完小学,考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现广州市协和中学)。193217岁·初中毕业。开始在广州报纸发表反日本侵略漫画。此前做过小贩、干过纺纱、织麻鞋、扎作等活,并学唱木鱼、粤曲,又自学水彩画、月份牌等。193419岁·在香港、广州报纸及上海《时代漫画》、《独立漫画》、《漫画界》、《上海漫画》、《中国漫画》发表一系列的"人生哲理漫画",获漫画界前辈称许。193520岁·高中师范毕业后当小学教师。193621岁·5月,发起组织"广州大众漫画会",并举办"大众漫画展"。兼任《群声报》美术编辑,在该报发表反对日本侵略、谴责投降主义的漫画。·被聘为在上海举办的"第一届全国漫画展"筹备委员,参展作品《标准奴才》被美国《亚细亚》杂志发表。同年在戏剧刊物《伶星》任美术编辑,并与广州进步话剧界交往,曾导演过话剧。193722岁·与漫画界前辈黄凤洲合办漫画刊物《公仔报》。"七.七事变"后,即弃职由港返内地,创作宣传中共抗日主张的漫画两百多张。193823岁·2月在广州举办"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并得到《救亡日报》夏衍及郁风支持,在《救亡日报》出画展特刊。·2月底,到武汉参加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领导的漫画宣传队(叶浅予任队长)。在"保卫大武汉宣传周"期间,"廖冰兄抗战连环漫画展"在汉口再次展出。同年5月,随张乐平领队的漫画宣传队分队到皖南开展宣传工作。·10月,根据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一文的精神创作《抗战必胜连环图》,在安徽、浙江、江西、广西各城镇流动展出。193924岁·随队迁往桂林,在地下党领导的广西地方建设干部学校任宣传画教师。·《抗战必胜连环图》由胡愈之主持的桂林文化供应出版社出版。与黄新波、刘建庵、张安治、阳太阳等人一起发动桂林美术界举办大规模美展。·与黄新波、赖少其、刘建庵等同任《漫画与木刻》月刊编辑。194025岁·下半年在四川綦江任国民党战干团美术班教员,并导演抗日宣传话剧。194126岁·任《阵中画报》编辑,中国茶叶公司营业员,并搞广告设计。194227岁·10月,在重庆主持由苏联大使馆与中苏文化协会主办的《十月革命25周年展览》设计工作。194328岁·任重庆印刷厂美术设计,与罗凤珍结婚。194429岁·在中华教育电影制片厂搞动画设计兼绘画课。同年为翦伯赞编的《中国史纲》作插图。194530岁·3月,与叶浅予、张光宇、特伟、丁聪、沈同衡、余新亚、张文元在重庆举办"八人漫画展",揭露蒋统区腐朽黑暗面。·8月,日本投降后即着手筹备画展,创作百余幅反映统治者劫夺胜利果实,发动反共内战,企图维护其独裁政权的阴谋的作品,部分作品以猫鼠为奸来譬喻统治集团情况,名之为"猫国春秋"。194631岁·"猫国春秋漫画展"3月在重庆北碚首展,5月转成都,7月又在昆明展出,观众反应热烈。"猫国春秋"得到党中央当时驻重庆的领导同志王若飞、邓发以及进步文艺界人士郭沫若、田汉、闻一多、李公仆等人的肯定。7月中旬,李公仆及闻一多遭暗杀,昆明白色恐怖加剧。·10月,随新中国剧团离开昆明拟往上海,中途翻车受伤,滞留贵阳。年底返到一别十年的广州。194732岁·到香港,加入革命美术团体"人间画会"。随即与黄新波等筹办暴露国民党反动派罪行败迹的"风雨中华"漫画展。与张光宇试制动画片。·在华侨晚报连载《梦里乾坤》连环漫画,反映香港社会丑态。"猫国春秋"部分作品在美国共产党刊物《新共和》发表,并在香港展出。194833岁·任《星期报》(后改名《周末报》)美术编辑,与米谷、特伟等举办"《周末报》漫画班",借以团结香港进步青年美术爱好者。·在《华侨晚报》、《星岛日报》发表取材于香港社会的连载连环漫画《阿庚传》与《佐治汪》。与张光宇、米谷、特伟、丁聪等创办《这是一个漫画时代》丛刊。·任《华侨日报》的《漫画》双周刊编辑。194934岁·在《华南报》、《好消息》晚报发表连载连环漫画《阿庚》,漫画附粤语对白,具有香港特色。·10月1日,以"人间画会"名义发起制作题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毛泽东巨像(30米高),与张光宇、张正宇、阳太阳、关山月等数十人共同绘制,完成后悬挂于解放后的广州爱群大厦。又以"人间画会"名义组织香港美术界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并举行"慰劳解放军义卖画展"与"购买胜利公债义卖画展"。195035岁·任香港《文汇报》美术编辑,5月任"港澳工商界东北观光团"随团记者。10月迁返广州,任《快活报》周刊总编辑。任《联合报》美术编辑,主编该报《漫画周刊》,并在该报发表歌颂新社会的连载连环漫画《六叔》。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漫画专业教授。195641岁·任大型木偶剧《芙蓉仙子》及电影木偶剧《芙蓉仙子》美术总设计。195742岁·在北京《漫画月刊》发表《打油词画--赠教条主义诸公》批评文艺极左现象,被《人民日报》以大篇幅公开点名批判。195843岁·被划为右派,到广州白云山的广东省委干部试验农场劳动改造。196045岁·在农场编场报,从事中国画创作。196146岁·创作大型潮剧《槟榔传》。196247岁·任广东木偶艺术剧团美术设计,并创作木偶话剧与粤语剧本。196449岁·与江沛扬、谭裕钊等合作创作的反映新人新事新风尚的连载连环漫画《松叔日记》,发表于《羊城晚报》。197661岁·恢复中断多年的漫画创作。197964岁·组织"六人漫画展",参加者有黄伟强、江沛扬、曾钺、黎耀西、谭裕钊等。创作《自嘲》、《噩梦录》等数十幅以控诉十年浩劫为主要内容的漫画参展,获得国内外报刊广泛好评。《自嘲》[1]198065岁·11月,参加中国漫画代表团访问日本。198166岁·部分作品参加在巴黎举行的"中国漫画展"。198267岁·"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12月在广州举行,展出历年创作的漫画一百一十多幅。198368岁·6月,"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同年又先后在南宁、梧州、桂林、重庆再次展出。·漫画《自嘲》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基金奖。《当代野人》·画集《冰兄漫画1932-1982作品选》由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血腻鱼肥》198469岁·创作《肥鸭闲吟图》、《醒犹未醒》与《自嘲》一起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12月,应澳门《华侨报》之邀赴澳举办创作回顾展。·香港漫画研究会出版《廖冰兄漫画选页》。198570岁·7月,应香港三联书店之邀,赴港举办《廖冰兄漫画创作50年回顾展》,反应强烈,被港左、中、右各报广泛评介。198671岁·7月,应泰国国立艺术大学邀请,率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赴泰举行"中国广东美术作品展"。开始试作风格独特的重彩风景画。199075岁·因年龄关系不再担任广东省美协领导职务。199277岁·11月8日,全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广东美术家协会,广东画院,广州画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省政协教育文化委员会,岭南美术出版社,广州市少年宫联合主办"冰兄之夜"晚会,庆祝廖冰兄从艺60周年,晚会由民间筹办,形式新颖,不拘一格,受到广泛好评。199479岁·4月-6月,创作《残梦纪奇篇》组画数幅。·10月,《中国漫画书系--廖冰兄卷》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580岁·下半年,收到日本漫画家森哲郎编著的《抗日漫画战史--中国漫画家十五年的战斗历程》一书,随即开始策划该书的中文版出版。199782岁·5月,香港回归倒数第38天创作漫画《计穷泣别图》。·6月,文集《冰兄漫谈》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11月,赴三峡其代表作《禁鸣》石刻现场。199883岁·7月,捐出多年所得之获奖证书、收藏证书以及名誉证书等。·8月,把各时期共194幅作品捐赠予广州市政府,计划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建立廖冰兄艺术馆对外陈列开放。·把香港时期画稿原作200多幅,以及各时期代表作若干捐给广东省美术馆。199984岁·5月,与广东美术界共筹"愤怒的谴责"--广东美术界声讨北约暴行漫画展。共展出三张漫画。·10月,《猫国春秋》廖冰兄漫画集由山东画报社出版。200085岁·1月,广州邮政局发行五十枚《漫画人间廖冰兄》漫画首日封。·2月,《漫画人间--廖冰兄》在香港艺术中心展出,由广东美术馆编印的《廖冰兄--香港时期漫画》同时发行。·5月,《廖冰兄――香港时期漫画展》在广东美术馆举行。·6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播放廖冰兄访谈录。·9月,《历史的聚集-廖冰兄各时期漫画展》在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举办,由广州市教委发文组织中小学生参观。之后在佛山市图书馆、广州市少年宫等地展出。·10月,广州艺术博物院廖冰兄艺术馆落成开馆。·12月,发起为广州市越秀区的几十名重症病童书画义卖筹款活动。200186岁·5月,为越秀区病童书画义卖筹款暨《历史的聚焦-廖冰兄各时期漫画展》活动在番禺祈福新村举行。200287岁·3月,捐款设立"广州市少年宫廖冰兄美术教育奖励金"。·7月,国内首家以个人命名的儿童美术馆"廖冰兄儿童美术馆"在艺术博物院"廖冰兄艺术馆"内设立。·9月,广州市政协、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等12个单位联合主办贺廖冰兄从艺70周年暨《给世界擦把脸――廖冰兄画传》首发式活动。200388岁·4月,发起为抗"非典"英雄叶欣塑像及设立"叶欣护士基金"捐款活动,并为叶欣塑像底座题字――"大医精诚"。·5月,为广东省文联主办的抗击"非典"义卖筹款捐出对联和画作各一幅,共筹得16000元。·6月,被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抗击"非典"先进个人三等奖。·9月,由广州市政协、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东教育出版社、广州市少年宫、廖冰兄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廖冰兄‘三劣’同乐展开幕暨廖冰兄艺术网站开通仪式”在广东美术馆举行,《廖冰兄“三劣”同乐集》画册同时发行。·9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成就奖。200489岁·1月,由广州市政协、广东省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广州日报社等联合主办的“大地·天空·心灵――贺廖冰兄荣获第二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成就奖暨‘古谷惠‘杯命题漫画赛颁奖仪式”于2004年1月11日在广州市少年宫文化广场举行。·5月,《历史的聚焦-廖冰兄各时期漫画展》在中山小榄艺术馆开幕。·6月,《廖冰兄、陈舫枝·彩墨寄深情》画展在广东省美术馆开幕。·8月,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由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11月,广东人文学会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成立仪式于11月20日在广州市少年宫举行,同时发行廖冰兄人文专项基金成立纪念羊城通及纪念封。·12月,10日获中国文化部颁发的第三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0590岁·4月19日,在广州美术学院举办《历史见证——廖冰兄的艺术》。·5月17日,《历史的聚焦——廖冰兄各时期漫画展》在广州暨南大学艺术中心巡回举行。·7月20日,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广东美术馆、廖冰兄工作室联合主办的《廖冰兄画字同乐展》在广东美术馆开幕。·8月18日,《廖冰兄画字同乐展》巡展在广东省文联展厅南星阁开幕。·9月28日,《历史的聚焦——廖冰兄各时期漫画展》在东莞市图书馆展出。·10月12日,《廖冰兄抗战漫画》巡回展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开幕。·10月28日,《廖冰兄抗战漫画》在广州市少年宫举行巡回展。·12月13日,《廖冰兄抗战漫画》巡回展第三站在广州市少教所举行,同时展出连环图《漫画家廖冰兄的童年》。200691岁·4月,廖冰兄基金会与广州市教育局教育基金会、广州市少年宫、《少先队员》杂志联合主办“人生贵在磨练——我要自强”绘画征文活动。·6月1日,由廖冰兄基金会举办“人生贵大磨练——我要自强”绘画征文活动颁奖仪式在广州市第二少年宫举行。·7月8日,廖冰兄基金会与廖冰兄藏品义拍在广州画院举行。·8月22日,因突然抽搐及昏迷入住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盘松楼。·9月14日,因病情恶化入住重症监护室。·9月22日,因肺部感染,抢救无效,于21:40分去世。·12月22日,获广东美协50年50经典作品。·12月,获《南方月刊》评为“广东好人,永远的好人品牌”。2007·2月5日,获全球华语动漫终身成就奖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杨工白,广西桂林人。擅长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研究科。参加“决澜社”及美展。历任桂林美专、广州市立艺专、广东省立艺专教授。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作品有《人群的洪流》、《漓江晨渡》、《剑麻山》等。出版有《访苏风景写生》、《访问朝鲜写生》。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郭康(1926.7—)广东南海人。擅长工艺美术。1947年随父从事象牙雕刻。1955年后历任广州大新象牙雕刻工艺厂设计、研究室副主任、工艺美术师。作品有《广州起义》、《通雕蚧笼》、《哪吒闹海》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何克敌(1928.10—)别名劲军,广东南海人。擅长油画。毕业于广东省立艺专,历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研究员,广东美术创作室创作员,广东省美术展览办公室负责人,广东画院专业画家。 作品有《归侨》、《百色起义》、《特区正午》等。 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菊(1917.10—1998.11)别名张风莲,女,回族。河南开封人。擅长水粉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北平艺专西画系。同年参加新四军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学习于延安鲁艺美术系。曾任解放军部队美术创作员、美术编辑。1950年后任中南文艺出版社副社长,北京美术家协会秘书等,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长。作品有《荔园守候》、《花溪的早晨》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陈望(1922.12—2006.4)广东揭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毕业于桂林艺师。1949年回国,在汕头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广东汕头市文联名誉主席,汕头画院名誉院长。作品有《农民诵诗》、《旱年》等。中学时代在家乡参加抗日美术宣传工作,开始木刻创作。40年代初求学于广西省立艺师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5年春往重庆,进行以民主内容的版画创作活动。翌年往泰国,在《曼谷商报》任美编。其版画创作反映了中泰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前夕回潮汕,一直在潮汕地区文联担任领导职务,从事汕头地区美术领导工作。历任汕头地区文联专职副主席、汕头画院专职副院长、汕头画院名誉院长、潮汕版画会名誉会长、汕头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1960年起兼攻国画。陈望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出国展览,在泰国出版有陈望《木刻选集》;岭南出版社出版《陈望版画集》、《陈望国画集》、《陈望版画新作》、《陈望版画五十年》等;台湾出版《陈望画鸡》、《陈望国画集2》等9本,作品在台湾《美术家》有专页评介;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家”专页介绍陈望作品;中国《版画艺术》专页介绍陈望版画;日本出版的《鲁迅先生和中国新兴木刻艺术》收入陈望数幅木刻作品;法国“二次大战博物馆”珍藏其四幅原作。1956年陈望木刻作品《农民诵诗》获国家文化部纪念章;1991年获中国美协、中国版协颁发“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1995年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陈望版画作品9幅;《天安门珍藏书画集》(续集)收入陈望巨幅国画《相呼》;2004年广东美术馆收藏陈望版画105幅及原版一批。出版有《陈望版画集》、《陈望国画集》、《陈望版画新作》、《陈望版画五十年》、《陈望画鸡》、《陈望国画集2》等。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教授,江苏武进人,1932年生。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曾赴法国、欧洲各国及日本进修考察。为中国美协会员、原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研究生导师。现已离休。主要作品有《洪湖黎明》,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与《唱着山歌送代表》(全国第二届年画三等奖)一道,获“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优异成绩奖”;广东美协50周年50经典作品奖;《夜深》,获“广东省美展二等奖”;浮雕《近代中国放眼世界第一人——林则徐》,获“1997中国艺术大展优秀作品奖”,列为赠送香港特区政府礼品之一,人民大会堂香港厅及虎门、澳门林则徐纪念馆等处收藏;《少年冼星海》在“1999庆澳门回归艺术大展”再获“优秀作品奖”。其余《亲情》,韶山毛泽东旧居纪念馆收藏;《恽代英在“五卅”》油画及《恽代英“狱中诗”》雕塑,均为南京雨花台收藏。不少油画肖像及风景作品,在国内、港、澳、台、日本、马来西亚及法国参展或个展,有些作品为“关山月美术馆”、陈香梅女士等国内外团体及私人收藏。有《恽圻苍油画小辑》、《恽圻苍肖像艺术》等出版。论文《“真境逼而神境生——评王肇民水彩画艺术”》等多篇,在国内报刊及香港《美术家》、台湾《艺术家》杂志刊载。艺术家年表2013年《水仙》油画,《满庭芳咏水仙》书写王肇民诗制作贺卡;《樊建川与“中国壮士”》喷图及《樊建川博物馆留言》书法装框寄赠樊建川,收到礼品回赠;为“柏林墙”创作进行一系列学习及深入构思;为建校60周年,《美术学报》重发《真境逼而神境深—评王肇民的水彩艺术》一文,撰写该文背景相关文字,原文略加整理;重温《洪湖革命史》、《贺龙在湘鄂西》及自存当年笔记资料,提供《中华美术报》稿件拟撰写《洪湖红》相关文章;《星海?黄河》适当修改构图重画油画;应邀为江苏武进家乡孟河镇(被评为文化历史名镇)题写“恽代英纪念馆”馆名;应邀重画《春帘》等,私人收藏;应邀出席“李金明油画个展”开幕活动并撰文《李金明的帅?情??勤》发表于《广东美术报》、《品尚美术》等报刊;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江门)展”;应邀赴港为《香港油画邀请展2013》出席开幕典礼等活动;应邀赴港参加《文汇报》创刊65周年及中法建交50周年庆典活动;为《张培松人物肖像画册》写序;2012年广州美院院报发表赖荣幸撰文评价《洪湖黎明》;完成《嘉萍》素描肖像画;《九十黎雄才》入选“鼎新华南——吾土吾民系列油画邀请展”;欧俊言撰文《因感动而画画:因执着而升华——(印象圻苍)》;开始构思酝酿已久的“柏林墙”创作;完成金底《洪湖红》油画;为吴劲潮个展写“前言”;2011年开始重画油画《洪湖红》;油画《星海?黄河》参加“广东百年风云历史画展”;广东电视台“国艺品鉴”采访拍摄两集创作活动电视片播出;《深圳特区报》为纪念建党60周年采访发表《恽代英——进步青年革命征程的灯塔》;附恽圻苍图文《我用作品缅怀堂兄》;应邀赴武汉参加湖北美术馆《回顾与展望——湖北油画艺术展》开幕式,《曼德拉》等三幅参展;完成肖像作品《心逸》;完成油画《水仙》两幅;完成油画《钟馗——一览天下》;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河源)展”;2010年自行修补临摹敦煌《狩猎图》等;完成《曼德拉》油画;(先画过一幅稍小作品);完成《抗俘系列》三幅素描及“引言”等;《中国书画艺术报》发表《樊建川与“中国壮士”》、《抗俘系列》“引言”及三幅素描等,同时发表《曼德拉》油画及张鹏文《<曼德拉>:有一种声音穿越世界》;出席《南方都市报》在深圳“南都公众论坛”举行的《“一个人的抗战”樊建川演讲会》并为同时展出的樊建川及抗俘系列作品作简短大会介绍,《南方都市报》图文报道;为尹秋生《木雕书法展作品集》写序,“随机相发,种豆得瓜”;人民出版社《万山红遍》大型画册征用《洪湖黎明》;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油画一百年》登载《晚照——王肇民》、《陈香梅》等8幅;开始重画1963年在中国美术馆被江青扼杀的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毕业创作《洪湖红》,请学院岩画工作室协助做金色画底;写纪念刘其敏文《我的楷模——刘其敏》编入纪念文集;完成《钟馗——一览天下》油画;应约为黄埔军校建校80周年作品《考察》复制放大;由私人收藏;2009年接受南海康有为纪念馆创作任务,完成《望风怀想——康有为肖像》及说明词;创作《樊建川与“中国壮士”》油画;构思《抗俘系列》等;参加“李铁夫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赠送作品;为“艺术城市网”准备肖像艺术画册出版后,综合各方面反馈的总结性文字,最后由李仁杰撰写《试谈恽圻苍的肖像艺术》;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惠州)展”;为陈晓光画册写序;应邀去河南新乡参加画展评选活动;油画《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与郭绍刚合作)在北京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成交,某机构收藏;油画《国际歌》(与杨尧合作)在北京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成交,某机构收藏;2008年完成《9.11纪念三联画:——<追思><瞬间><生命>》油画三幅;张鹏撰文《灰霾中的一抹亮色》图文,发表于《中国书画艺术报》、《中华美术报》、《文化参考报》、香港《文汇报》、美国《国际日报》、《新快报》、《风尚》周报、《成功书画人》杂志等;完成《打工诗人郑小琼——为开放改革卅周年而作》油画发表于《广州日报》等;黄礼孩撰文《身体?灯盏?诗歌?油画》,图文发表于《中国书画艺术报》;今纶撰文《郑小琼?大时代的特殊符号》图文发表于《文化参考报》,赵利平撰文“看似潇洒凝聚功力”图文发表于香港《文汇报》;构思创作《曼德拉》肖像画;完成油画肖像《蓝宝石》;参加“成功书画人”第二届油彩绘岭南邀请展,《蓝宝石》参展;参加省油画界集体创作大型《地恸?重生》支援汶川赈灾活动;采访绘制“我最喜爱的全国十大人民警察”广州市公安干警刘健涛事迹作品发表于《广东公安报》;应邀赴韶山毛泽东纪念馆参加审理馆藏油画;为张霭维画册撰文;为董一点画册撰文;学院为支援汶川地震捐画活动捐出《持扇钟馗》附木刻横匾;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肇庆)展”;赴四川“建川博物馆”考察学习,搜集创作素材;2007年完成《画廊主持》油画肖像画;完成《星海?黄河》素描;创作油画《9.11》;为《蔡楚夫油画作品集》写序;《文化参考报》发表全版采编闻:《恽圻苍<洪湖红>背后的故事》;决定为纪念开放改革30年,选题创作“打工诗人郑小琼”,多次去东莞采访;《中国书画艺术报》全版刊登评价正在创作中的《星海?黄河》——品味《黄河大合唱的油画》文章及素描等图稿;转载恽甫铭《心愿》相关文章,介绍《恽代英“狱中诗”》捐赠活动;《广州日报》发表油画《鲁迅》;在美院新校区阶梯大课室作《艺术人生——一幅画一个故事》讲座;为《曾长航油画》写序;2006年《文汇报》报导,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清明举行《恽代英“狱中诗”》铜像雕塑捐赠仪式;《新民晚报》发表恽甫铭文《心愿》,评介《恽代英“狱中诗”》作者及雕塑创作;创作《飞虎将军陈纳德》(未完成);创作《星海?黄河》(未完成);油画写生《炳亮》肖像画;完成油画《两根烟斗》(“洪湖组画”之一);完成《城外》双人油画肖像;为刘济荣《速写生活》画册写序;《文化参考报》“艺坛春秋”全版图文6幅;《南方周末》发表采访恽圻苍文:《巡回画展回到中国》;“广东建党8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儒将陶汉章》等参展;应某收藏者邀,为文革期间与杨尧合作的油画《国际歌》补签名;恽甫铭撰文《写生肖像的拓荒者》、《意在其妙的写意肖像画》分别在《新民晚报》、《解放日报》发表;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顺德)展”;“广州美协50周年美术大展”,《鲁迅》参展;《信息时报》发表张鹏评《鲁迅》文、《一次必然的灵魂“相遇”》;《鲁迅》入选“中国写实油画研究展”;《洪湖黎明》获“省美协50周年50经典作品奖”,参加颁奖仪式;《南方日报》特刊报道,《南方都市报》特刊评介《洪湖黎明》,点评撰文许钦松,解读李公明,对话采写李怀宇;2005年完成油画《鲁迅》;参加“三彩”举办2005第二回广东名家油画作品展,《花丛中的苏华》参展;参加华艺廊举办“广州美院老教授油画作品邀请展”,《鲁迅》《钟馗》等11幅参展(其中《春节》等新画);《恽圻苍肖像艺术》画册出版问世;油画《陈香梅》在中国保利2005广州冬季拍卖会成交,私人收藏;2004年黄埔军校为纪念建校80周年校庆,建立“黄埔军校名人馆”,接受委托,创作油画历史画《考察》,由广东省革命博物馆收藏,《羊城晚报》发表;《新快报》采访考察作者附图撰文;完成广东外语学校立体光动彩色壁画《知识探求者》和金属装饰浮雕《世界》等;完成《黎雄才》油画肖像,《广州日报》等发表;书画家苏华,尹国良文《肖像艺术的光彩》《羊城晚报》发表;《信息时报》“广东美术名家经典作品回顾”全版,介绍恽圻苍油画,点评嘉宾李金明;完成《恽代英“狱中诗”》铸铜全身园雕,由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收藏;撰文《艺术与历史的相遇和相知——纪念陈胜粦教授》,编入中山大学《陈胜粦教授纪念集》,撰文《读郭绍纲“牡丹盛开”等;2003年赴上海、南京、应邀为上海龙华烈士陵园接受恽代英《狱中诗》油画创作任务;为南京雨花台接受《狱中诗》雕塑任务,开始进入创作;完成《陈香梅》肖像画,参加“2003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编入画册;《南方电视台》采访播放“七旬画家一个故事一幅画”电视节目;接受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附属外语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任务,与韦求真合作,雕塑、壁画10件,设计方案通过;撰文《画语忆零——近年探视王肇民》等;应《信息时报》邀,为《风神卓立浑融傲骨诗情》作为“点评嘉宾”撰文评王肇民;《广州文艺》发表迟轲文《对人的关怀—漫论恽圻苍的肖像艺术》;2002年创作油画《奥运冠军孙淑伟》。参加北京“奥运金牌榜油画展”,编入大型画册《彩虹画丛》;创作《黎雄才》、多次易稿;《广州美术研究》全文发表论文《漫谈肖像艺术》;出版《恽圻苍肖像艺术》图文简介,在“炎黄艺术中心”举办小型肖像画个展;再为何坚宁画册作序——《回顾与超越》,并发表于《新海岸》杂志;(美)洛杉矶《侨报》图文介绍陈香梅来画室参观正在创作的肖像画《陈香梅》;创作肖像画《陈永锵》;《美术》杂志邀请参加“中央美院油画研究班40周年座谈会”,发表书面发言及毕业创作,《洪湖红》重见天日,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新会)展”;《羊城晚报》发表“分明已离休...”打油诗漫画自画像,唐朝人撰文作评;《文化参考报》发表提倡《肖像艺术—与恽圻苍对话》朴明采写;2001年撰写《漫谈肖像艺术》一文脱稿;《艺术界》杂志在“纸上展厅”栏目发表油画等作品26幅。由闻立鹏撰文《艺术山峰攀岩人——恽圻苍的肖像艺术》;与胡博合作拟放大至10米的“关岛机场环境雕塑”等泥稿,因故未能实施;酝酿创作陈香梅、黎雄才肖像画;2000年完成油画《世纪松谭天度》,参加“2000广东当代油画展”,编入画册;完成油画《书画家苏华》,其素描作品发表于《南方日报》,油画作品发表于《广州日报》;多件作品参加在深圳美术馆举办的“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展”。《深圳特区报》图文介绍;《广州铁道报》记者撰文:《锲而不舍的创造精神——恽圻苍教授印象》,发表参展肖像作品5幅;为“浪骑游艇会”设计环境艺术稿三件,因故未能实施;1999年油画《少年冼星海》参加“庆澳门回归中国艺术大展”,在中国革命博物馆、澳门艺术博物馆展出,获优秀作品奖;完成素描《谭天度》,油画《世纪松谭天度》(未完成)参加“国庆50周年广东美展”;写生油画《职业女性》;油画《晚照——水彩画大师王肇民》,《南方日报》图文发表;应邀参加上海《新民晚报》创刊70周年庆典,赠自作国画《钟馗》,作品在上海展出,编入画册;为香港画家《冯锡龄、梁美珍写生集》作序;负责组织东莞山庄大型壁画《四大名山、四大名园》以及文化历史名人铜雕七件,其中负责完成《孙中山》、《鲁迅》,该两件作品亦用于北京侣松园宾馆;1998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承办,广州美术学院“同等学历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在职教师的研究生指导小组授课;赴西安、壶口、延川等黄河一带体验生活,为创作《星海.黄河》进入第五稿;参加珠海举办的“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展”;接受陈香梅女士委托,完成油画《陈香梅父母亲结婚纪念群像》;1997年《晚照——水彩画大师王肇民》入选“中国肖像艺术百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浮雕《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铸铜四件,分别被北京人民大会堂香港厅、虎门鸦片战争博物馆、澳门林则徐纪念馆收藏;参加“97中国艺术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作为赠送香港特区礼品之一;《人民日报》以“广东画家大动作迎回归文”其中发表该浮雕;夏硕琦于香港撰文《浮雕林则徐》发表于《羊城晚报》,《南方日报》“广东省迎香港回归美展作品选刊”也作了介绍;完成沙溪小学门前环境雕塑——《飞向未来》及周边环境艺术设计的改造;完成油画《赢来难得晚晴天——国画大师关山月》,《广州日报“名家絮语”专栏发表《为关老画像》图文,作品由关山月美术馆收藏;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金秋作品展”;为《何坚宁油画》画册作序:《交响的色彩,凝固的诗》;完成油画《儒将陶汉章》;在圣诞节前夕赴港为陈香梅女士写生油画肖像,《南方日报》在“南方画苑”专栏发表《恽圻苍油画》《速写“陈香梅”》等图文;1996年创作素描《捷足——杨美琦》。多幅作品参加“广州美院老艺术家作品展”,《广东经济时报》作了《最美不过夕阳红》展览评论;《广州日报》发表油画《王肇民》图文;《文化参考报》发表油画肖像《欲晓——青年学者陈智祥》;速写作品十幅参加“全国美术院校教师速写作品邀请展”全国巡回展出;完成油画《风华正茂》;完成东莞东方明珠学校广场喷泉雕塑环境艺术设计工程。在《现代装饰杂志》发表题为《东方明珠学校广场喷泉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阳”的设计思想》及赵健评论文:《从环境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阳”的形态塑造说起》。”;创作油画《关山月》,开始画稿;完成油画《花丛中的苏华》在《羊城晚报》发表;开始酝酿创作苏华肖像画;1995年为“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大厅壁画”任艺术指导,完成硬质材料大型壁画;浮雕《饕餮坟》参加“广东省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美展”,《文化参考报》头版报道作品完成;甘俊腾撰文《谈“饕餮坟”——耻辱碑——侵华日军大角大将毙命记》,作品由斗门博物馆收藏;构思油画《星海.黄河》,参加音乐届有关学术研讨会及万人大合唱排练现场,采访有关专家,作草图多幅,作品未完成;创作油画《晚照——水彩画大师王肇民》油画《欲晓——青年学者陈志祥》;早期油画《牧女》在《羊城晚报》发表,应市文联“文艺基金会”之邀试画国画《浩然正气》。参加有关展览,编入画册。1994年创作浮雕“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文化参考报》吴其琅撰文《恽圻苍为什么塑林则徐》发表于该报头版;《美术学报》转载;《党风》杂志封面登载《青年时代的恽代英》。作油画《荫》等;1993年参加“建校四十周年教师作品展”,参展油画《巴东》等;做木板丙烯画“尹秋生和他的木雕艺术”;学习研究鸦片战争及林则徐史料,酝酿创作有关题材;《恽代英在‘五卅’》《南方日报》发表;1992年广州美院举办“油画教学研讨会”,《美术学报》发表恽圻苍发言记录;《夜深》油画(未完成),参加“广东近代历史画创作首批作品展”巡回展;《旅欧拾萃》摄影作品明信片(套装)出版;参加赴马来西亚油画作品展,《春节》等四幅参展;《广州美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作品汇展》赴港展览,《运思》等参展;92届毕业创作结束,开始离休前系务交接工作,办理离休;《菲亚克印象》文图《现代画报》发表;1991年在巴黎举办第二次个展。并为侨民作油画观音像,应邀在潮州会馆展出;《欧洲时报》有评论和报道;作品多幅由私人收藏;发起及处理学院四系在“巴黎国际艺术城”,购房事宜成功;赴日本观光考察;回校举办多次“欧洲行”幻灯讲座;带92届毕业班创作;1990年油画《春帘》、《天山的女儿》先后在《羊城晚报》发表;撰文“胡一川的艺术”,香港《美术家》发表;撰文“曾松龄和他的画”,台湾《艺术家》发表,由中国美协、及学院派赴巴黎国际艺术城进修考察;历时一年;其中参观西欧多国的各地博物馆、艺术馆;在巴黎奥赛博物馆临摹博纳尔《女孩和猫》等;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展,展出油画20幅,《欧洲时报》有报导,展出期间接受肖像画订件;1989年向学院及美协领导进言,并书面报告建议组织广东近代历史画创作,由美协向省委争取支持成功,拨下专款、成立了以省委宣传部领导为组长的“广东近代历史画领导小组”,美协通知聘为“广东近代历史画创作顾问”;1988年撰文《研究生教学回顾》,《美术学报》发表,继续带硕士研究生徐坦、雷淑娟等;艺评《在具象中贯以哲理思考——评吴兆铭画展》在《南方日报》发表;为恩平动物公园雕塑《獴蛇相斗》等两件;负责组织“油画系教师12人联展”,撰写“各画家录影实况现场播放”等艺术评论,由台湾“隔山画馆”承办展出;出版《珠海潮生》画册;《恽代英在‘五卅’》《美术学报》封底;1987年晋升教授;举办“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84级研究生作品展”,广东电视台“艺术长廊”,专题介绍两位研究生——何建成、胡赤骏及教学活动片断;《广州日报》选登他们的作品;撰文《孕育于热风海浪中——喜看何坚宁画展》在《广东侨报》发表;写生油画《华侨女士》,私人收藏;担任油画系主任工作;赴山东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油画教学座谈会”;《半月情报》报道“恽圻苍创作大型油画《恽代英在‘五卅’》”,3月17日运往南京;1986年再为洪湖“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复制一幅《洪湖黎明》;应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新址)之邀,创作油画历史画《恽代英在“五卅”》,完成两幅,一幅纪念馆收藏,并刊载《美术学报》封底;另一幅自留,参加学院教师作品展,编入《广东当代美术家作品选》;油画《陶艺女生》参加巴黎个展,入编《中国高等美术院校油画集》(用名《少女》);撰文《把审美训练放在基本练习的首位》,《美术学报》发表,参加“全国高等美术院校油画教学座谈会”上送材料;艺评《传神的瞬间——项而躬油画“穿山透地”》,《羊场晚报》发表;《恽圻苍油画小辑》出版;1985年撰写《“真境逼而神境生”——评王肇民的水彩画艺术》香港《美术家》发表,岭南美术出版社为参加香港书展出版的《王肇民水彩画作品集》代序;为《中学生之友》“画坛精华”写《王肇民和他的水彩画》,《海南日报》发表评王肇民的《中国水彩画》等;为《项而躬油画选》作序——《一个不屈不挠的画家》;1984年担任油画硕士研究生导师;撰文《孜孜不倦的艺术探求——谈王肇民教授》,《广州日报》发表;《人当物画,物当人画》在《广东画报》发表;应武汉华中师范学院“纪念恽代英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之邀,创作油画《青年时代的恽代英》,由该校收藏;写生油画《华侨少女》等;《革命家庭》广州日报发表;1983年受广东油画会委托,赴广西梧州举办油画会画展,讲学,作肖像示范表演,示范作品《衰年》,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建校30周年教师作品展”,巴黎个展,1988年日本“第24回亚细亚现代美展”;油画《憩》等参加赴广西作品展;《广西日报》庞维远文《传神妙笔画风流-访恽圻苍副教授》;《中年雕塑家》《美育》杂志发表;《素描<夜深>欣赏》仆壬文,《美育》发表;1982年赴重庆列席“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美术创作教学座谈会”;赴四川大足等地考察;撰文《读詹建俊油画》,在《湖南画报》发表,作油画《阿英》、《麦华三》、《薇莉》、彩色速写《非洲少女》等,参加广东油画会年展,巴黎个展;《樱桃》(原名《校园里》),在《长江文艺》发表,《夜深》《旅伴》杂志封底;并编入《珠海潮生》画册,参加1987年日本“第23回亚细亚现代美展”,台湾隔山画馆举办“广州美术学院教授12人联展”,多幅作品由台湾私人收藏;1981年带领七七级同学赴三峡,回校举行写生创作汇报展,引起争议,学院组织各系有关负责人进行讨论,校内外亦引起关注;创作素描《夜深》获省美展二等奖,选送第六届全国美展,《画廊》、《广州日报》、《美术学报》等发表,广东美术馆收藏;参加“新时期优秀美术作品展”及“国庆35周年展”等;被评为副教授;写生油画《巴东》,参加广东油画会年展,巴黎个展:油画《绿衣姑娘》《长江文艺》封面,《老猎手》在《广州文艺》发表,参加1996年台湾“海峡两岸中国当代名家油画100人大展”,编入画册;1980年撰文《学习巴巴的油画艺术》、《广东画报》、《美术学报》等发表;油画作品《长江边上》入编广东美术出版社《油画风景选集》(一);由中央美院负责,广州美院参与承接广州白天鹅宾馆壁画工程,分配创作《南风》原名《南海椰林》),专程赴海南写生,完成创作;创作油画《华侨老人》、《渔民》,后参加巴黎个展;《果熟季节》在《广州文艺》发表;《运思》(原名《中年雕塑家》),参加广东油画会联展,巴黎个展,在广州、香港举办的“广州美院、广东画院、广州画院作品汇展”,《美育》等发表;写生《大榕树》,引发“向往”——《夜深》创作构思,走访琼崖当年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等;1979年撰写《油画教学中的一些问题》,作为“重点科研选题规划”项目;写生油画《当伤员休息的时候》、《留学生》在《广东画报》发表,后参加广东油画会赴广西展出;1976年至1977年,被借调在韶山工作约一年半,为“毛泽东旧居纪念馆”创作《亲情》(纪念馆题为《毛泽东同志教育全家干革命》),并完成同样画面不同大小作品两幅;入选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举办的“纪念毛主席诞辰85周年美术作品展”,在北京出版单张发行;中央电视台《韶山红日》节目专栏多年播放;《湖南画报》、《广州日报》等多处发表,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该画编入《领袖与故乡》一书;但很少署名;写生油画《灶屋》、《毛泽东故居?1976?雪》、《春帘》等,后参加巴黎个展;《春帘》在《羊城晚报》发表;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复校后第—届招生委员会工作,负责赴海南岛工作组招生;担任油画系教研组长;1973年与郭绍纲、陈秀莪、潘行健共同编写《素描教材》,分工负责“前言”及“速写”部份;写生油画《新疆青年油画家卓然木》、《哈萨克女歌手》等;与杨尧合作油画《国际歌》;1971年与郭绍纲合作油画历史画《毛主席带领我们在大风大浪中前进》;1970年为准备招生,学院组成“试点班”到马坝办学,参加教学;任副指导员,同年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除课堂教学,在“开门办学”中;多次带班赴铁路系统等基层单位参加劳动,上速写课,举办反映工人劳动和生活的速写展览、带领七零届毕业班赴中山医学院、筹办因扑灭山火牺牲的学生“叶小埝事迹展览”,进行油画创作;1969年广州美院与广东音专、舞校合并,并改制为“广东人民艺术学院”,当年画过一些油画肖像等写生作品;1967年“文革”期间,除画过毛主席像,参加过“1018援越物资南海英雄船员事迹展览”油画创作外,一切艺术活动终止;1966年由中央文化部指示,以王式廓为首的“中国革命历史画创作组”与我们汇合,调往北京,共同创作大型艺术组画《焦裕禄》,筹展基本完成,因中央发动“文革”而夭折;1965年调赴阳春,带领六六届毕业班继续参加工作队工作;不久与全班同学调往郑州,学习焦裕禄事迹,到兰考体验生活,在郑州筹办“焦裕禄事迹展览”,除指导学生创作,完成油画肖像《焦裕禄到兰考》等,此次展览工作受到中央文化部赞扬;1964年负责指导六四届学生毕业创作,创作毕业作品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高等美术学校毕业生创作成绩展览”在全国巡回展;黄文波等10名入选;其中汤小铭、曹新林、陈生、黄力生、曾松龄、裴建华等多位的作品在一些报章杂志发表,个别由中国美术馆收藏;赴黄埔港体验生活,写生素材,来不及创作;赴阳江东平参加“四清”运动;与渔民出海打渔,工作近一年;1963年油画研究班毕业创作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江青来到对一些作品无端责难和扼杀;《洪湖红》为其中一幅;下半年回广州美院举行个人汇报展览,有室内长期作业,室外写生、速写作品及若干创作80余件;课堂习作《红军女宣传员》由学院收藏;带油画专业六四届毕业班的油画及毕业创作;1962年为毕业创作再次深入洪湖地区,创作《洪湖红》(又名《洪湖战歌》);1961年赴新疆四个月,画《归途》、《牧女》等一批油画写生,其中《哈萨克女孩》在《人民日报》发表;罗工柳先生带领赴敦煌学习、临摹活动一个月;196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学习,该班由罗工柳教授全面主持,赴湖南益阳进行写生活动;1959年被选派作为研究生赴苏联留学,一切手续办妥,因故未成行;庆祝建国10周年油画《国庆日》,《人民日报》发表;1958年应“二七”纪念馆之邀、创作油画《江岸的早晨》出版单张,同年赴红安革命根据地写生,又以特邀美术摄影记者身份采访刚建成的武汉钢铁厂,发表现场速写。随学院迁广州;全院参加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被分配到揭阳地区,任副大队长;参加劳动、辅导、采风,及壁画创作等活动;1957年深入到长江大桥工地,创作油画《长江上一座水晶宫》;湖北出版单张,《长江日报》等发表,《美术》杂志发表《洪湖黎明》;几年来,不断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多种速写、插图等作品;1956年《洪湖黎明》由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展出、在北京出版单张并入选《十年中国绘画选集》、《中国革命历史画选集》、《中国军事博物馆作品选集》等;因该画与《唱着山歌送代表》的创作表现;获武汉市“向科学文化进军优异成绩奖”,“文革”期间该画遭到破坏,“文革”后中国军事博物馆即要求完全按原画复制收藏;1984年再为洪湖“湘鄂西革命烈士纪念馆”复制一幅。1997年入编《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2006年再获“广东美协50周年50经典作品奖”;被吸收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接受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任务,赴洪湖、监、沔一带沿着贺龙的足迹调查采访,创作油画《洪湖黎明》;1954年参加武汉防汛,投身到与解放军一道跳入江中的抗洪斗争,油印宣传画和小报;亦有“杨泗玑抢险战斗”等报导性速写发表;防汛结束,受到武汉市防汛指挥部通令表扬及学校团总支表扬;与汤文选合作门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幸福的新生活》;湖北出版单张;1953年与刘政德同赴广西大瑶山,参加当地普选运动全过程;合作创作年画《唱着山歌送代表》,在湖北及北京出版单张并印成挂历,入选《十年中国绘画选集》、《1949年—1959年年画选编》,至1984年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三等奖”;(80年代前唯一获奖者);同年,中南美专成立,被调到学校任教,负责创作、速写课程,参加教师进修活动,至此,主要在教学中边实践,边学习,边创作;1952年创作大幅油画处女作《立功喜报》,在“中南少数民族展览会”展出,被评为优秀作品并出版,在“湖北省第一届文代会”上受到表彰;与王居平合作肖像性宣传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英雄张积慧》,单张出版;1951年在中南文艺学院毕业被评为学习模范,留任学院美术工作队创作员;发表一些年画、单幅画作品;同年随“中南少数民族访问团”遍访广西大苗山,参加“苗、瑶、侗、壮、汉自治县成立大会”,搜集创作素材;1950年在中原大学文艺学院(后改为中南文艺学院)学习;同年参加洪湖地区土改,对革命根据地的故事、民歌发生极大兴趣,与洪湖乡亲建立亲密感情;1949年武汉解放前加入“新民主主义青年联盟”,为迎接解放投入一系列学习和宣传工作;解放后,被分配到青年团武汉市委青年文工团美术组,正是从事美术工作;并养成速写不离手的习惯;赴大冶钢厂参加宣传队工作,开始有速写、连环画等作品发表;1948年由学校美术老师推荐,到武昌艺专学习;参加进步同学的一些活动,成为他们中间最年轻的一员;1946年转入武汉市二中,由学校安排参加市青少年美展并获奖,在学校小有名气;1945年考入武汉市一中,热心学校美术活动;因跟随高年级同学反对一教师伤害学生事件;被学校错误处理勒令休学;1939年读小学;父亲去世后,家庭活动靠做打字员的姐姐工资维持;四至五年级期间,曾跟中共党的地下工作者毛达恂一起生活一年多,在他的安排下,经常与同学到商务印书馆看图书,画画受到鼓励;1932年江苏武进人,出生武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滕文金,原深圳雕塑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雕塑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雕塑作品近400件,从90平方米至5公分的都有,自己藏有300件。作品主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展览公司,以及美国,德国,新加坡,加拿大,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收藏。1987年在香港举办滕文金,乔红木雕速写展,历次展出获得成功;1986年在广东画院举办个人雕塑展;10月,在广东中山图书馆为盲人举办个人木雕展;12月,在深圳举办滕文金,乔红伉俪雕塑展;1979年首次在北京美术馆展出木雕一百余件,受到艺术界的瞩目;吴作人评语:“形神兼备,高度概括”;江丰评语:“大气”;王朝闻,郁风,孙美兰等都给予高度的评价;195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六年的学习,深得导师曾竹昭和付天仇的教诲;1956年看到了俄罗斯画展,从此酷爱绘画,由石景山钢铁厂到城里黄养辉家庭美术社学素描;1950年到北京学习铸造,天天玩泥沙,离海远了,靠沙近了,闲时用泥沙堆些古灵精怪的形象;1937年3月,生于山东掖县,濒临海边,对举世闻名的金矿“三山岛”了若指掌,印象最深的是在山顶上神仙留下的脚印和手印,还有家乡胜产的滑石猴,难以言说究竟是鬼斧神工还是民间艺人在我心里播下了热爱雕塑的种子;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 陈柏坚 一九二五年生。又名陈白天。广东新会人。擅版画。广东新会县文联。1925年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和香港作家联会会员。曾被选为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地区文联副主席、新会市文联主席。1986-2002年被聘为江门市文联名誉主席。40年代初在香港读初中,香港沦陷后返国内读书和参加抗日艺术宣传队,从事漫画和壁画创作。1986年移居香港。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和美国加州举办个人水彩画展。2004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从艺62周年画展,出版有版画选集、水彩画选集、《陈柏坚画选》和《陈柏坚水彩画写生集》等专著。1996年获得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代表作:抗日漫画《敲断锣柱泪两行》、版画《鲁迅奋然前进》、《音乐家冼星海》、《歌王巴瓦洛提》,水彩画《穿运动服的姑娘》和《花棉坡》等。作品被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以及韩国、日本等艺术机构和澳门、三藩市私人所收藏。

    居住地区
    广东/江门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国华(1923.9—)广东南海人。擅国画。曾任肇庆书画工艺厂副厂长。1936年考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中国画系,受教于黎雄才、叶永青、苏卧农、黄少强等岭南诸家,同时在李凤公主办的丽泽国画院学习传统技法。1982年2月调入广东画院任专业画家,1988年6月被评为二级美术师,1992年退休。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东省美协会员。作品曾入选全国美展、历届省美展,并被多家省、市美术馆,博物馆及广东省人民政府贵宾厅收藏。已出版《李国华画选》、《广东画院画家作品系列·李国华》、《广东画院画家新作系列·李国华》等。个人小传被编入《中国艺术家辞典》、《美术辞林》。

    居住地区
    广东/肇庆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