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广才(1950.3—)江苏徐州人。擅长油画。197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在徐州市群众艺术馆工作。作品有《大车》等。

    居住地区
    江苏/常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振夏,生于1941年,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文联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擅写意人物,中西兼取、立意新颖、笔墨酣畅,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20世纪80年代初,刘振夏因一幅水墨人物肖像《渔婆》而蜚声中国画坛,多年来淡泊名利,隐居在苏州小镇潜心作画,孜孜不倦地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创作和研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2012年8月21日,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刘振夏历年创作的绘画精品约150幅,这是画家“30年磨一剑、寂寞修正果”的艺术呈现,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的一次重要个展,全面展示了刘振夏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和独特造诣,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还在苏州、上海、台北、香港、美国等地展出。出版《刘振夏肖像作品选》和个人自传《情画未了》。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翁承豪,江苏常熟人。1951年生于上海,1970年回到原籍常熟老家插队,1972年进南师大,1974年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国画专业毕业,曾任中学美术教师,《常熟日报》记者、美术编辑,1997年调入江苏省美术馆,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江苏省美术馆资格审查委员会委员,江苏版画院院长。擅长版画和中国画。翁承豪的绘画功底厚实,早在七十年代就经常有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多画种参加画展并发表。1979年他第二次拿起刻刀,用了两天时间刻印完成的版画《渔汛归来》就入选五届全国美展。之后又不断有新作品入选各全国性重大画展,特别是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进入八十年代,翁承豪以强烈的个人风格在江苏省以及在全国版画界引起同行的关注:题材上:他只是选择了一些极其平常的江南乡村小景,他把这些小景表现得那么的富有诗意,引人入胜!技法上,他突破了江苏水印版画一般的水准,著名画家吴俊发在当时的文汇月刊上发表的文章中提到,翁承豪的拓印技法令人惊叹!那么他的技法有些什么特点呢?首先,他在大学里的专业是国画,所以他在制作版画时没有任何框框,其次,当时多数水印版画都有东方水墨画的趣味,但是,翁承豪的版画除了保留了水印木刻的“刀味”、“水味”、“木味”这“三味”之外又加“两味”,他把“中国画中间的渲染”和“西画中的色调”都加了进去,国画的渲染和色彩的渐变,使得他的版画更具有绘画韵味,使的他与多数作者拉开了距离。翁承豪善于总结和提升。1984年与1986年他在上海版画艺术杂志上发表过两篇纯拓印技法的文章,产生过很大影响。当有人说江苏水印木刻达到了极致时,翁承豪认为发展空间还很大。像油画和水粉画一样讲究色调的版画拓印技法很少,而翁承豪掌握了水印的多种技法,因此其作品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使江苏水印版画的传统得于继承、发扬和拓展、创新。2画家成就下面是一组翁承豪的成就:版画作品《渔汛归来》、《难忘的小路》、《阳澄湖畔》、《故乡》、《水乡情》先后参加第五、六、七、八、十一届全国美展;《珍珠湾》、《雪霁黄昏》等作品参加第七、八、九、十、十一、十三届全国版画展、全国第二届青年美展、前进中的中国版画展、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展。合作中国画曾参加首届中国画展,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得优秀作品奖,第十一届全国版画展获得铜奖,日本国际版画研究会获得金奖。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机构“国家收藏”。翁承豪的水印木刻,在江苏版画界具有非常独特的个性。按照翁承豪自己的话说:“现在想想,是我在拓印上跳出了江苏水印版画原有方法,把国画中的渲染,与西画中的色调参合进去了,把水印版画中的三味又加了二味,从而作品一出来就与别人拉开了面貌”。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宏喜(1937—)字宋颜擅长中国画。师承亚明、陈大羽、沈涛等老师。曾任连云港市文联干部。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人物大事记1937年10月丁丑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四队。1960年庚子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62年壬寅《蚕茧丰收》年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63年癸卯《人物画参考资料》(部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4年甲辰南京艺术学院毕业,1965年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室古装组组长。2作品1972年壬子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教局任美术创作员。参加江苏省美术家协会。1978年戊午《海燕》连环画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79年己未《海盐由来》组画参加全国首届科普美展,1980年并获二等奖。任江苏省科普美协副理事长,出席江苏省劳模表彰大会,受江苏省政府嘉奖令。1980年庚申出席江苏省文化会,任连云港市美协主席。《松针粉》组画参加全国农村致富画展,并获佳作奖。1982年壬戌在南京举办个展。《东坡听琴图》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83年癸亥在上海举办个展。1985年乙丑出访日本,1986年在大阪堺市博物馆举办个展。《三国圣贤》屏风被大阪佛教会超善禅寺收藏。1987年丁卯《出海》等七幅中国画参加江苏省中年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三国故事选》挂历由上海画报社出版。1988年戊辰出访日本,考察日本儿童美术教育。《中国儿童故事》由大阪中央幼稚园收藏。1991年辛未《孔子造像》由南京夫子庙大成殿收藏。《秦淮八艳》屏风由南京秦淮人家收藏。1992年壬申进上海美术馆。1993年癸酉任美国休斯顿中国美术协会艺术顾问。1994年甲戌1995年出访日本。《十八学术登瀛洲》、《十八罗汉》屏风由日本宫津松源禅寺收藏。1996年乙亥《天佑中华》(与潘宝子合作)获’95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金奖。赴香港城市大学讲学,并举办夫妇画展。1997年丙子赴香港画艺讲学,1998年并举办夫妇画展。1999年丁丑赴台湾中西艺术苑讲学,2000年并举办夫妇画展。《盛世修典图》由上海图书馆收藏。《吴敬梓》石刻组画由南京吴敬梓纪念收藏。2001年戊寅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夫妇画展、马来西亚柔佛艺术学院举办夫妻画展。《颜真卿造像》由南京鲁公祠收藏。《十八罗汉图》由上海玉佛禅寺收藏。1999年己卯《罗汉十八尊》石刻组画由绍兴柯严收藏。还出版有连环画《春风杨柳万千条》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通州人。擅长水印版画。师范毕业。1957年开始版画创作,80年代初创建启东版画院,任院长,一级美术师。作品《炎夏乐章》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国际版画展和出国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巴黎国立图书馆等收藏。出版有《丁立松画集》。

    居住地区
    江苏/徐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恽宗瀛(YùnZōngYíng)(1921.10—)江苏常州人。擅长水彩画、色粉画。1947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南京金陵中学特级教师。作品有《都江堰》、《葡萄》等。出版有《恽宗瀛师生美术作品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高行健曾经跟随他学习过绘画。恽老师年青时画油画,也办画展,后来教学时开始接触粉画,由于其效果接近于油画,而且工具方便,所以后来就以粉画为主。恽老师是徐悲鸿弟子,在大家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但一直在金陵中学当美术老师,而不到美术学院任教,或者到国外去深造。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42年生于福建省南安县。初中毕业考入南京艺专学画,1961年中专毕业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深造。1965年大学毕业后长期任文艺刊物美术编辑,1979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任画师,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路。作品《爱》、《笑问客从何处来》、《彝家风情》、《桔颂》和巨幛《郑成功台湾受降图》、《台湾同胞欢迎郑成功》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并选送印度、美国、日本、韩国、非洲、新加坡与港台地区展出,还在《美术》、《国画家》、《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发表及被有关部门收藏。出版专著《现代中国画名家研究论集》、《岭南画派》等,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20多种辞典。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华侨大学艺术系副主任。现兼任江苏省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南安市书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顾问。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陈通顺(1933.12—)江苏丹阳人。擅长美术教育研究、美术编辑。1957年南京师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助教、国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中国美术教育》杂志编辑部主任、编审。由教育部组织主编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美术课本一套(五本);江苏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小学美术课本各一套。参加了国家教委《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关于发展与改革艺术师范教育的若干意见》、《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条例》的起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左庄伟(1937.12—),男,笔名大卫,自号安东村人,出生于江苏省涟水县梁岔镇荡庄。1955年毕业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196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留系任美术史论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并任美术史论系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华美学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江苏省美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江苏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南京视觉艺术学院教授、系主任。是著名的美术理论家、美术教育家、画家。左庄伟,1937出生于江苏涟水县左圩乡村,自号安东村人。左庄伟的童年是在抗日战争和国内战争的战火中度过的,父亲左端详在抗战初期参加共产党并领导地方武装斗争,因此儿时的庄伟也参加了儿童的革命动,11岁就当上了小学儿童团长,并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自然转入共青团,13岁随父亲入城工作而进入淮阴专区实验小学读书。20世纪50年代初考入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普科,3年后又以优秀的美术成绩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学习绘画5年,60年代毕业留系任教,教美术理论,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90年代晋升教授,并任美术史论系主任。在南师美术系学习中,左庄伟师从黄显之、伍霖生学习素描,从陈之佛学习图案,从金立德学习水彩,从吕斯百学习油画,而傅抱石教他中国美术史,秦宣夫讲授西方美术史,他们都是国内一流的名家教授,受业五年,影响终身。左庄伟的艺术学习、艺术观念基本上是在苏联的艺术教育思想、观念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他崇拜苏联画家列宾、苏里柯夫,苏联成了他向往的艺术圣地。直到21实际初,已经成为教授的左庄伟得以实现自己的梦想,赴俄国学习考察西方艺术,研究于国立弗拉基米尔师范大学美术院。其间他走遍莫斯科、圣彼得堡和伏尔加河流域名城,往返于特列嘉柯夫画廊、普希金造型艺术馆、俄罗斯国家美术馆、阿尔米塔什博物馆(即冬宫)。他于俄罗斯国家博物馆亲眼目睹俄国保存的欧洲所有名家名作精品,亲历俄国画家画过的景色,在斯大林格勒二战胜利纪念碑前惊叹俄国雕刻家的胆识与创造,在伏尔加河上思绪万千。这次俄国之行,既是艺术寻根之旅,又是一次西方美术史学深造,青年时代赴苏留学的愿望他在晚年实现了。个人影响左庄伟教授从教近50年,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修养和中西艺术史论修养。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审美教育走向社会,首先应聘南京大学讲授东西方美术,禁锢多年的大学生们第一次见到人类有史以来创造的灿烂艺术品,欣喜若狂。南京大学为南京地区大学之首,它的艺术性和开放性影响覆盖南京,辐射全剩,社会上许多人来南大旁听庄伟的课,一时间影响遍布金陵,波及镇江、扬州,几乎所有大专院校和大工厂企业相继聘请他讲学,有时一天三次。尤其教授西方美术,特别是现代艺术和人体艺术,对刚刚实施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舆论作用,他的社会审美教育活动深受大学生们和大众的欢迎,也受到省委宣传部、《新华日报》的肯定和表扬,被誉为“美的传播者”“艺术殿堂的导游人”“通过美术品鉴赏对青少年实施共产主义思想教育”。《新华日报》1996年8月15日的《思想界》栏、《江海学人》栏目中以《美术理论家左庄伟》为题介绍庄伟,称他“是我省第一位运用美术品进行审美教育的美术家”。他还获得“江苏省教育厅审美教育优秀个人奖”和“徐悲鸿教学奖”。庄伟在社会审美教育过程中,先后著有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鉴赏》;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美术鉴赏》《中外经典美术鉴赏》和《美术鉴赏》;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画海雕林探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西方绘画史》《西方雕塑史》,上世纪末年应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用一年的时间撰写了70万字的《世界美术大典》,图文并茂,深受画家和美术爱好者欢迎。作为美术评论家的左庄伟,自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除从事学院美术史论教学、社会审美教育外,更多关注江苏省的美术活动。60年代开始评论社会上美术创作和画家的艺术创作,在美术刊物和省市报刊上介绍评论中国与西方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以及南京和地市一些画家和创作,发现和推荐一些有成就的画家。上世纪70年代末发现上海插队知青,流落江浦的陈丹青画艺甚高,当时虽处境困难但才艺出众,左庄伟为他写评介文章,经《江苏画刊》华谷平先生支持发表,从此日渐名盖画坛。20年后已成全国名家的陈丹青从美国回来,对大学生听众说:“左庄伟老师是第一位用铅字将我的名字公布于众的人”。多年来经庄伟首先评价公布于众而今成名的画家有徐怀华、萧平等。更重要的是发现和推荐了当代国画大师黄秋园。黄秋园是江西南昌人,因历史问题,他的艺术成就一直未收重视,上世纪80年代初受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以为江西进修学生之托,左庄伟看了黄良楷带来的其先父黄秋园的遗作数幅,其艺高超众,赏后十分惊叹,立即介绍给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大画家亚明,亚明看后当即写下“当代大师”四个字。左庄伟得此肯定评价,立即筹划在南京为黄秋园写文章搞展览,请《江苏画刊》毛逸伟(叶维)同学和许祖良先生在画刊上发表介绍黄秋园艺术成就的文章,请在清凉山龚贤纪念馆工作,还请了在省文化厅时任艺术处副处长的老同学朱葵帮助解决不少难题。展览期间正植全国美展,中国画部分在省美术馆展出,引来全国许多来宁参观的画家,一睹黄秋园的大作,一时间黄秋园名盖金陵画坊,影响全国。此后誉满全国。黄秋园是因庄伟的发现和帮助从南京登上中国当代画坛国画大师宝座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庄伟先后为许多画家撰写评论,介绍他们的艺术成就,包括徐悲鸿、吕斯百、杨建侯以及众多的中青年画家,还介绍评论西方绘画大师,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俄国的苏里柯夫等。70年代开始和著名史家周积寅教授、马鸿增研究员共同关注和三驾马车著名于江苏画坛,他们三位理论家结成的友谊在江苏画界成为美谈,受人尊敬,为事业与友谊树立了榜样。左庄伟不仅是美术史论教授,著名美术评论家,还是位画家。他自幼爱画,虽然进入美术学院学画五年,毕业后未能如愿从事绘画艺术活动而教授理论,40年来潜心爬格子未提画笔,却在毕业40周年之时,挥笔作画,且一发不可收拾,作水墨画数十幅,参加省美术馆举办的同窗画展,同时与同班同学他的夫人乔文艾女士共同举办水墨画展,深得观众赞赏,画家肯定。从此以后经常与同行理论家周积寅、萧平、马鸿增在清凉山龚贤纪念馆举办清凉雅集画展,名画家卢星堂观了他的水墨画后留言道“江苏水墨又一家”。左庄伟的水墨家与众不同,它不是画家画而是理论家之画,从不受传统理法约束,在他的水墨画中巧妙的将中国与西方理法、传统与现代理念、抽象与具象画法自然融于一画,十分有画趣,自成一家。左庄伟自幼出生和生活在农村,受到家庭善良纯朴、吃苦耐劳、勤奋向上的影响,为人真诚善良厚道,总相信世界和人都是像自己一样纯真美好,一生都以纯真为其本质,碎以年逾七旬仍有着童心般的心灵世界,淡薄名利,一切都顺其自然,过着自然而然的生活。但他保留着鲜明的个性,在他的教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绘画创作中都体现他的个性和独创性,他站在人类艺术创造的制高点看待不同国家民族和个人的艺术创造,没有艺术成见,无论是中国的、外国的,古代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只要是创造,美的都寓意肯定,他的人生座右铭是: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的看到的世界,而后用自己的手法去表现自己看到的又经过自己思考的世界。所以他为人和画作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出版专著《美术鉴赏讲义》《美术鉴赏》出版物《欧洲美术鉴赏》《西方裸体艺术鉴赏》《画海雕林探美》《西方绘画史话》《西方雕塑史话》《西方古典美术》《中外经典美术鉴赏》合编有《世界美术大典》和《西方美术发展史》等。撰写论文、文章200多篇。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稼祥(1926.6—)安徽阜阳人。擅长素描、水粉画。1947年入吕凤子正则艺专绘画劳作师范专科,国立社教学院艺教系。1950年毕业于公立文化教育学院艺教系,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副教授。作品有《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大丽菊》、《宋庆龄肖像》、《徐悲鸿肖像》、《雷锋之路——朱伯儒和少先队员》、《梅》等,入选全国性美展。著有《素描教学电视录像系列》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