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尹积昌(1923.11—1998.4)广东南雄人。擅长雕塑。1943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专。曾任教于南国动画艺术学院。历任广州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广州雕塑工作室主任、艺术指导、一级美术师、广州城市雕塑领导小组成员及其艺委会副主任,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于1998年4月10日逝世,享年75岁。作品有《广州起义纪念碑》、《五羊石像》、《孙中山纪念铜像》获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2007年2月尹积昌雕塑园在广州荔湾区南岸路西焦公园成立,园内的作品或是按照原规格复制,或是按比例进行了缩小。而《五羊石像》、《解放广州纪念像》、《孙中山像》、《广州起义纪念碑》四件作品是原作原形的标准稿,2尹积昌作品《蔡楚生》1988年创作,立于广东省潮州市《蔡廷锴》1991年创作,立于广东省罗定市《广州起义纪念碑》1987年创作,立于广州烈士陵园《孙中山纪念像》1958年创作(合作者詹行宪、廖加复)立于广州中山纪念堂1987年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五羊石像》1959年创作(合作者陈本宗、孔繁伟)立于广州越秀山1987年获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解放广州纪念像》1959年创作,立于广州海珠广场优秀奖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字梅魂,1926年生于六朝古都南京。早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承傅抱石、陈之佛、黄君璧、张书旂诸名师学习,毕业后又考入北京中央美术学院,成为徐悲鸿大师亲自授业、辅导的研究生。大学认真攻读美术专业七年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讲师。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教授、教研组长、硕士研究生导师等职。1961年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从事中国画创作及美术教育工作60余年。曾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十多次获奖。出版著作有:《中国画工笔人物画法》、《牡丹画法》、《人物画谱》、《儿童学画画》、百家画库·《中国美术家吉梅文专集》、《吉梅文中国画作品集》、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经典作品《国画家吉梅文作品选》等。先后还有近百幅作品和论文被选入国内外大型画集、文集。其姓名、传略、作品,已被载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世界当代书画篆刻大辞典》等国内外出版的80多种美术名人、名家词典。60年来,教学上曾受到广州美术学院多次表彰,并颁发了证书,1993年曾荣获世界书画艺术名人称号和证书。2008年南方电视台卫星频道,专程采访了老画家吉梅文教授,并在《书画名家》栏目向全球介绍了他的生平及70余幅作品,备受国内外收藏家关注,好评如潮。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邓耀平广东画院高级美术师,1932年10月生于广东肇庆。又名邓文,室名披云斋。籍贯广东高要。擅长中国画。1953年毕业于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方人定等人。曾在广东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曾入选国内外多种大型书画展并获奖,发表于多种报刊。为多处美术馆、博物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画院高级美术师、美协广东分会理事。作品有《夏收的中午》、《遥望五指山》、《云山新绿》等。其艺术事迹已被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1946年先后学习于广州中南美专、广州艺专国画科。历任解放军部队美术创作员。《南方日报》、《羊城晚报》美术编辑、广东画院专业画家、副院长。出版画集有《友谊花朵》、《东方歌舞》,作品有《鹰击长空》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字凝丹,号劲草,广东佛山人。1927年入高剑父所办佛山市立美术院,后入黄少强主办的民间画馆。18岁在广州举办首次个展。1937年起,先后在广州、香港、重庆等地举行劳军赈饥义展及个展,辑有《战地写生集》。1947年后历任广州艺术专科学校讲师,佛山一中、二中、佛山艺术专科学校教师。1956年任佛山民间艺术研究社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至四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一至四届佛山市政协主席,历届佛山市文联副主席、佛山画会会长。擅写意山水画。作品有《西陵峡之秋》、《云壑鸣泉》、《黄山散花坞》、《西陵峡之秋》、《长松飞瀑图》等。1979年再度于佛山举办画展。出版有《陈凝丹画册》、《陈凝丹桂林山水写生集》、《劲草庐诗钞》、《山水技法举隅》等。

    居住地区
    广东/佛山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崔冠璋(1925.4—)广东高州人。擅长版画、水彩画。194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专西画科。历任广东省立高州师范学校美术专科、《粤西农民》报、《湛江晚报》美术编辑、广东湛江市文化馆副馆长。作品有《海滨市场》、《抗旱》、《小渔村》等。

    居住地区
    广东/湛江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杨讷维 (1912.10—19824)别名讷维, 广西县人。擅长版画。1935年任广西梧州中学教师。1937年开始自学版画,历任广西《梧州日报》、《贵县日报》编辑、总编辑,《广西日报》编辑主任,编辑《桂平日报》副刊《紫荆·木艺》举办木展,推动木刻运动。香港“人间画会”成员。1949年进入东江游击区,解放广州。历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秘书长、副主席。作品有《抢救河堤决口》、《新闺怨》、《沉默的抗议》、《失踪后的下落》、《广州起义组画》等。 出版有《怒向刀丛觅小诗》、《杨讷维作品选集》。

    居住地区
    广西/梧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现代中国画家。1910年5月15日生于广东省肇庆市。父亲黎廷俊擅长绘画,使黎雄才自幼受到艺术的熏陶。1924年,他就读于肇庆中学。1926年拜高剑父为师,翌年入高剑父的春睡画院学习,并一度在广州烈风美术学校兼习素描。1932年,得到高剑父资助,赴日本留学,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日本画;同年创作《潇湘夜雨图》,参加比利时国际博览会,获奖。1935年毕业归国,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1939年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1943年,受聘于重庆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1948年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先后任华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中国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1979年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1982年和1983年分别在香港和菲律宾举办个人画展,并先后访问了朝鲜、日本、菲律宾、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广东分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顾问,广州美术学院顾问、教授。2001年12月19日上午,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在广州去世,享年92岁。黎雄才以山水画见长,早年受高剑父影响,后融汇古今,自成一格,尤以焦墨、渴笔写生独胜,风格老辣、雄劲。40年代,他经韶关、桂林入四川,又取道甘肃的河西走廊,经敦煌,入新疆、内蒙古等地,一路采风写生,并临摹了敦煌壁画。50年代以后,黎雄才又多次深入生活,在大江南北写生作画。其代表作品有《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卷》、《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出版的作品集有:《黎雄才山水画谱》、《黎雄才画选》、《黎雄才画集》、《黎雄才作品欣赏》等画集。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胡根天(1892年9月—1985年6月),男,汉族,别名胡持秋,号抒秋、志抒,别署天山一叟,广东省开平人,民盟成员,大学毕业。他是第四届广州市政协常委,第五届、六届广州市政协副主席。胡根天历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民盟广州市委副主委、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等职。胡根天原名毓桂,1892年9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儒良乡汤边村。开平是广东著名侨乡,胡根天的父亲是旅美华侨工人。胡根天8岁进私塾读书,他从传统的书法、旧体诗词中,汲取了人生中最早的艺术养料,虽然15岁前没有动过画笔,但离他家不远的百合墟有一间黄寿山画店,经常吸引他驻足观看。20世纪初,美国实行排华政策,胡根天父亲失业,一家失去接济,胡根天不得不辍学,到百合墟杂货店当小杂工,后来又随当中医生的姨父到医局当杂役。1906年春,开平县第一高等小学在县城苍城东门内开办,胡根天的大哥被聘为教员,14岁的胡根天成为第一批学生。后来,胡根天先后就读于广东高等师范附中、广东高等师范图工专修科。胡根天是广东现代美术教育的启蒙者和开创者,他于1915—1920年在东京美术学校接受了系统的西洋美术教育,之后回国,1921年在广州创立赤社美术研究会,是广东第一个西画社团;同年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开广东现代美术教育之先河。1949年后,胡根天受命担任广州博物馆馆长、广州文史研究馆馆长等职,以越秀山五层楼为广州博物馆馆址,即是在他任内完成的。人物履历1913年4月,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到广东台山县广海镇当小学教员;1914年冬,赴日本东京,考取了东京美术学校的西洋画科;1915—1920年,在东京美术学校接受了系统的西洋美术教育;1920年春,从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回国;1921年,在广州创立赤社美术研究会,同年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1921年10月,负责美术学校的筹备工作;1922年4月26日,任广州市市立美术学校教务主任,主持日常校务工作;1926年,任广州市美术学校校长;1949年,任广州人民博物馆馆长;1953年,胡根天与陈大年等人筹建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并任副馆长;1962年9月,任广州文史夜学院国画专业主任;1979年,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3]3人物事迹1978年12月,胡根天得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他焕发出无比的热情和干劲。他带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号召广大文艺界人士积极投身这一宏伟的事业。次年12月,广州市委、市政府决定聘请胡根天担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馆长,开创新时期羊城文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他不顾87岁高龄,欣然答应。面对百废待兴的状况,胡根天以“奋飞不计年”的惊人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恢复文史馆的各项工作之中。他发动和组织馆员们积极为广州著史立论,先后完成了《广州百年大事记》、《广州近百年教育史料》的编写工作,填补了广州近代编年史的空白。同时,他结合改革开放的新要求,主动挖掘馆内潜力,鼓励馆内成员利用自己的海外关系为广州搞好搞活经济穿针引线,成功地协助市政府引进了多个经济项目,为广州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出了大力。1981年9月,胡根天当选为广州市政协副主席,作为解放初曾担任过市政协委员的老委员,他对政协工作十分在行,也特别支持。胡根天结合工作实际和个人经历,重点把精力放在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方面,并为之倾注了许多心血。胡根天身体力行,把20世纪20年代初,他回国后与美术界人士陈丘山、冯纲百等人,共同组织广州第一个研究西洋美术的团体——赤社的历史;参与筹备由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联合举办的广东省第一届美术展览会的经历;发起创办广州市立美术学校的亲历;分别撰写了《赤社美术研究会的始末》、《记六十年前广东第一次全省美展的风波》、《记全国最早一间公立美术学校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的风波》等文史资料。与此同时,他还根据自己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丰富的经历和所见所闻,撰写《海珠夜月》、《回忆许崇清》等文稿,在报上介绍有关广州的历史掌故、地理名胜、著名人物等,为《广州文史》提供了大量具有很高价值的“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促进广州、中国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是胡根天毕生的理想。1982年,广州画院成立,他主动把自己珍藏的一批名画册捐献给画院。1984年,他把个人几十年创作的170多幅油画捐赠给广州美术馆;同时,他还做通老朋友旅法华侨关金鳌先生的工作,促成其向广州美术馆捐献了7幅个人收藏的法国油画;填补了该馆馆藏的空白。胡根天擅长国画,特别是工画人物、山水、树木、鲜花,森森挺立,高姿坚骨,壮而弥香,主要作品有《难民图》、《一个卫兵》、《黄山莲花峰》等。他撰写的《日本的美术在中国的摇篮中长大》、《谈写实的绘画》、《西洋画在中国的发展》等艺术论文,对中国美术事业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他还出版有《胡根天作品集》。晚年,胡根天不幸患上青光眼、白内障等眼疾,但他仍然积极参加各类画展、画会的活动。1984年下半年,胡根天的双目已完全失明,但为了1985年春节广州市的大型书画展览,他以惊人的毅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以神代目,以墨抒情,摸索中一笔一笔地完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幅作品——“江山如画”,署名题字“九四瞎翁”。1985年6月,胡根天已是垂危之时,但在病榻上,老人家还坚持参与羊城新八景的评比工作。当时,老人自知来日无多,呼吸也比较困难,但是他还是把自己的意见,以口授的形式,嘱咐女儿胡月明一定要为之整理成一封他给“羊城八景”评委会的信,忠实地履行了他作为评委的最后职责。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黄笃维(1918年11月—2004年1月),别名多韦,画家。广东开平人。少年时代就喜欢作画。在开侨中学读书时,曾获学校图画冠军。1935年入广州美术学校学习。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广州艺协,1938年在开平、新会举办抗战画展。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40年毕业。1943年在成都参加由庞薰琴、刘开渠、吴作人等组织的美术会。1943年至1949年曾在成都岷云艺术专科学校、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广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在陕、川、粤、港地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至1954年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美术组组长,《广东画报》主编,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曾任广东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广东美协、广东画院艺术顾问。黄笃维擅水彩、版画、书法、国画、摄影、美术评论,对古玩、民间工艺美术也很有研究。著有《黄笃维画辑》、《黄笃维水彩画》、《黄笃维国画选》、《黄笃维书法集》等。编著有《广东明清名画集》、《黄新波版画集》、《黄笃维画集》、《黄笃维水彩画集》等。代表作品有《邕江的早晨》、《漓江》等。《选种》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留有“水濂洞天”石刻(位于东莞市水濂山公园)。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水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