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天津市人,杰出的中国画家、新中国连环画之奠基人、连环画界的泰山北斗、连坛第一人。刘继卣为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土城刘家”后裔,自幼受其父著名画家刘奎龄的影响,酷爱绘画,1936年(16岁)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系统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油画,并从刘子久学习山水画技法,从陈少梅学习山水画和人物,从刘凤虎学素描、水彩。次年自谋职业,开始卖画生活。1947年曾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后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局工作,1950年调人民美术出版社任创作员。1957年曾随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捷克斯洛伐克。出版个人画册多种。值得一提的是,荣宝斋现已出版的《荣宝斋画谱》现代卷128册中有五册是刘继卣的(第3册刘继卣动物部分,第25册刘继卣花鸟草虫部分,第54册刘继卣人物部分,第55册刘继卣白描部分,第128册刘继卣狮虎豹狸部分),另外只有齐白石先生有此殊荣为五册,可见其造诣的非比寻常。刘继卣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工笔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花鸟画研究会副会长。人物、动物、花鸟等,工写兼长。作品有组画《武松打虎》,获1956年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56年莱比锡书展览会金奖、84年瑞士西耶尔第一届国际连环画节获特别荣誉奖。组画《闹天宫》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获美术作品奖;国画《金丝猴》、《东北虎》被中国邮票公司采用为纪念邮票发行,1980年同获全国最佳邮票奖。主要作品有《红楼梦》(组画)《春光无限》、《金丝猴》、《东北虎》、《三打白骨精》、《黄巾起义》(为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作)、《金田起义》(为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作)等。亦擅作连环画,作品主要有《鸡毛信》、《东郭先生》、《生死缘》、《永不掉队》、《奇怪的旅行》等。其中《鸡毛信》荣获1953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一等奖。连环画《穷棒子扭转乾坤》、《东郭先生》1963年分别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一等奖、二等奖。他的作品还被译成多国文字行销海外。他临终前抱病创作了巨幅中国画《双狮图》,献给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刘继卣以他高尚的品格、精湛的画艺为祖国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财富。他长于工笔、白描和重彩,后多画写意,融中西画法于一炉。他笔下的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形神兼备,画放严谨,独具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以他的连环画创作看,有古代题材《东郭先生》、《大闹天宫》、《武松打虎》、革命历史题材《鸡毛信》、《王秀鸾》,现代题材《穷棒子扭转乾坤》、《朝阳沟》,童话题材《奇怪的旅行》、《乌鸦与狐狸》等。刘继卣先生技法精湛,依据传统而不拘泥传统,融中西绘画于一体,自成一派。这种画风成为五十年代连环画界仿效的典范。刘先生由于有着深厚的绘画功力,在创作的连环画中,熟练地运用各种线描技法和绘画技巧,来表现不同时期不同题材的作品。《水帘洞》、《武则天》采用多种线描技法融一体,以表现金鸾殿金碧辉煌,人物服饰雍荣华贵(以长线,密线和细线为主)。而表现现实题材的则多采用短线、疏线、粗细结合的线条(指一组线条或一根线条不同的部分),体现出朴实简练的绘画风格。从《穷棒子扭转乾坤》中可以看出朴实简练的绘画及他对人体解剖掌握得如此成熟,表现得游刃有余。而在《东郭先生》中对树木的表现则采用明暗法,增强了立体感。此外他还运用了国画中不同的皴法来表现景物,使其远近关系更为明显,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完美。对于同题材的作品,刘先生在表现手法上也不是千篇一律。工笔画《武松打虎》在着色上明快清秀,《闹天宫》则着色艳丽、凝重,疏密有致。刘先生秉承家学(其父刘奎龄,以擅长画鸟兽而闻名于中国画坛),在描绘连环画中所出现的鸟兽,可谓得心应手,技高一筹。《水帘洞》《筋斗云》中的群猴、虎、鹿、鹤;《东郭先生》中的狼、牛、驴;《鸡毛信》中的羊;《武松打虎》中的老虎。刘先生通过对动物骨骼结构、肌理驰懈、皮毛、班纹等内外形体及生理特征的描绘,展现在人们面前的鸟兽,不仅形神兼备栩栩如生,还赋予鲜明的性格,他笔下的动物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动物的写照,还经过画家的艺术再创造,赋予了思想感情的拟人化动物形象。在描绘动物上,刘先生还有一手绝技——劈笔丝毛,是由其父刘奎龄独创的一种特殊绘画技法发展而来。《水帘洞》、《筋斗云》中群猴的皮毛,《闹天宫》中孙大圣的面部都采用了这种技法,表现出了细腻入微的质感,令人叫绝.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卢开祥(1925.9—1996.1)别名公则、鲁愚,云南昆明人。擅长绘画、美术理论。1943年在重庆随徐悲鸿先生学画,1946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工作于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编辑、陈列组组长,美术家协会工作队副队长,会员工作部负责人。作品有《三峡山水》、《都城览胜》等。发表有《在徐悲鸿先生身边的日子里》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书芹(1925.10—)河北邯郸人。擅长版画。1940年入太行鲁艺学习。历任太行、华北新华书店美术设计、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社美术编辑,北京幻灯厂美术编辑室主任,《农民日报》社、农村读物出版社从事组织领导工作。作品有《组织起来》、《任弼时同志的故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寸松浙江海盐人。擅长民间美术、木刻、漫画。1949年后历任上海美协党组成员、中国美协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漫画《快到了》等3幅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木刻《长夜班女工》、《流浪到哪年》。1991年获新兴版画纪念奖。编著《中国美术全集·民间玩具、剪纸、皮影卷》等。为《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罗无逸(1925.9-)江西赣州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1950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建筑组。曾任职于建筑工程部北京工业及民用建筑设计院。从事建筑装饰艺术研究工作,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装饰设计及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门楣、门厅金属花饰设计和门厅的室内设计工作。1956年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系及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从事教学及室内设计和家具研究工作,为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家具学会副理事长。曾在建工部北京工业建筑设计院工作,参与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建筑艺术装饰设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论文有《室内环境的艺术质量》,设计有《中国历史博物馆门楣门厅金属花饰设计》、云南石林宾馆《石林居》餐厅室内设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梁任生(1931.9—),男,汉族,出生于北京,擅长美术教育、艺术设计。1952年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毕业,曾受业于张仃、张光宇先生。1960年北京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1954年北京清华大学建筑系教师进修、兼课。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研室主任、艺术设计研究所负责人、北京展览馆(前苏联综合性大展)美术设计师兼副馆长、《装饰》杂志负责人、常务副主编、《中国设计》杂志编委、学院学术委员、北京亚运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美术顾问。主要艺术设计及社会活动:国家国事、外事活动环境室内装饰设计;怀仁堂会场环境、室内装饰陈设设计;北京市首都群众节日游行总体设计兼市容审查;国外来华综合性展览中方专家代表并参与设计布展;初建北京新侨饭店室内装饰设计;国家元首级国礼策划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文化建设成就展》设计师兼设计组组长(赴国外参展),井冈山博物馆总体设计,革命史编辑革命根据地、旧址、故居策划与设计(方案),南昌八一广场设计(含主席台移位等城市中心区设计)。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香港《中国民艺》画报主编。真理源高级艺术顾问。作品有《擎灯人》、《池鱼》、《云遮不住月》、《羁鸟》等。出版有《大地集——实用美术论文选》、《中国现代陶瓷精品选》、《中国现代民间陶器》、《耘乐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绵璐,1929年生,汉族,北京市人。1949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1953年本科毕业,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曾参加首都国庆节等活动的美术设计工作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的设计,研究少数民族图案及民间工艺美术。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国家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委员。现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艺术指导及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作品著有《工艺美术与工艺美术教育》、《谈工艺美术教育》以及民间工艺美术论文多篇,与他人合编有《敦煌历代服饰图案》、《中国染织纹样简史》、《花卉黑白画》、《工艺美术辞典》,还主持编写《中学美术》课本,主编两套《小学美术》、《中学美术》课本以及《中国民间美术丛书》。外界评价设计的多幅印染衣料、头巾、壁挂等被企业单位选用并投入生产,其中某些作品参加过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并被送往香港、西欧展出。访问过法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瑞士、前苏联等国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化吉,一九三一年二月生。北京人。满族。擅壁画、油画。1949年北京华北大学美术系毕业,曾任西南军区画报社、重庆《新华日报》社编辑。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班,留校任教。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壁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委员会副主任,中央文化部硕士授予权评审委员会委员。油画《闯王进京》1959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63年油画《文成公主》被中央美术学院收藏。作品还有《白蛇传》(壁画、合作)、《牧羊女》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士铭,1926年出生于天津。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学会会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自1955年起,先后在中国雕塑工厂,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河北保定群众文化艺术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职。人生履历童年1926年出生于天津市职员家庭。父亲是一位优秀的铁路机械工程师。曾于1927年远赴美国福特汽车工业学校勤工俭学三年,后就读美国底特律大学学习机械专业。母亲小学文化水平,心地善良,她一生养育了七个孩子(四个男孩,三个女孩)。1931年家父归国并就职于国有铁路北宁线唐山铁路机械修理厂,全家随父亲由天津迁至河北省唐山市并在铁路宿舍居住。小学1932年就读于唐山铁路“扶轮小学”。1935年由于父亲工作调入天津铁路局,全家由唐山迁回天津,因此转学至天津民立“第一小学”就读。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天津沦陷,转学至天津私立“木斋小学”读书。1940年就读于天津私立“渤海中学”。期间跟随天津治印名家王奎章先生学习汉印篆刻印章。1943年中学毕业。由于天津铁路局已被日本人接管,家父不愿为日本人做事,因此离开天津铁路局转入唐山开滦煤矿从事机械电机修理工作。考虑到全家人的安全,父亲将全家迁出天津转到北平居住。入驻画社1944年因家庭原因休学。之后经友人介绍进入了由季观之、钟质夫、晏少翔三位名师共同创办的位于北京西城武王侯胡同的“雪庐画社”。跟随画家季观之先生学习北宗山水画。1945年与音乐结缘。经常在北京东单牌楼附近的地摊上收集自己喜欢的唱片。在音乐和对书籍的选择上有着共通之处,那就是都与佛教有关。如:《天龙戏水》等,每次听都会令心里激动非常。1946年考入国立北平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前身),成为徐悲鸿先生亲自招录的该校第一批雕塑系学生。师从李宗津、王临乙、滑田友三位教授学习素描、雕塑及陶塑创作。在校期间还受到李可染、王朝闻、艾青、叶浅予、蒋兆和、王丙召、曾竹韶、冯法祀、宋泊等众位名师的指导。改革运动1949年4月,国立北平艺专更名为中央美术学院。秋末,随全院师生一起参加了北京郊区土地改革运动,并深入农户学习土改政策,土改后期被农民们热情高涨的丈地和分地场面所感动,返校后创作了毕业作品《丈量土地》。1950年作品《丈量土地》获得中央美术学院“红五月”创作美展一等奖。同时该作品被刊登在1950年《人民画报》第1卷第1期。之后经徐悲鸿院长推荐,《丈量土地》被送往布拉格参加了“布拉格——世界青年学生联欢节美术展”,并被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博物馆收藏。7月,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并经徐悲鸿院长建议留校,同期创作了作品《朝鲜妇女》,该作品被发表在《人民美术》第6期封面,徐悲鸿院长对此作品大加赞许。1951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生班学习一年。同年创作的作品《志愿军俘虏美军伤员》在北京王府井新华书店内展出;之后创作的作品《志愿军英雄》,被竖立在北京王府井十字路口中心花坛。1952年调入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工作室,参与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研究、交流等工作,并协助王丙召先生从事《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的泥塑创作工作。同期还创作了反映中苏友好关系的作品《出院》小石刻像,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54年调回中央美术学院为曾竹韶教授当助手,后又去江西景德镇瓷厂实习。在此期间腿部经常感到不适,回到北京后被确诊患有“进行性颈胸腰椎神经根炎”,不久行走时开始拄手杖。1955年调到中央美术学院附属的中国雕塑工厂创作组(后更名为中国雕塑工厂)工作,参与并完成了创作组的第一个任务:为志愿军烈士陵园院内作两块大型浮雕,以及一个志愿军战士的像。之后又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天文学家僧一行胸像、数学家祖冲之胸像并陈列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创作作品1956年前往武汉与伍时伟先生共同创作完成了武汉长江大桥汉阳桥头堡内的《水下作业》组像。之后在中国雕塑工厂负责并组织创作了抗美援朝志愿军大型浮雕,并创作了其中的《志愿军火中救朝鲜儿童》。同年经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先生介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58年大跃进开始,创作了作品《劈山引水》,该作品在苏联雕塑专家克林杜霍夫推荐下,经过放大作为“七•一”献礼,并被安放于北京中山公园的保卫和平坊前。不久该作品在《人民日报》发表。后来美国女作家斯诺女士出版了一本反映当时中国大跃进的书,其中书的封面就选用了这座雕塑。1959年经华君武先生提议二次创作《劈山引水》(亦名:《移山造海》),并被送往苏联莫斯科市参加“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同年负责并组织创作了中国军事博物馆广场《官兵一致》群雕像,以及北京工人运动场的主像雕塑。1960年河北省保定市派人来中国雕塑工厂购买了《劈山引水》的白色水泥雕像,水泥像被运回保定后,先放置于保定火车站广场,后被安放在保定东风公园至今。初夏,又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河南济源民兵渡河》雕塑。同年获北京市文教体卫方面“先进工作者”称号并获得先进工作者红旗奖章一枚。病危1961年腿部肌肉开始严重萎缩,在北京经针灸治疗后稍有缓解。6月,调入河南郑州艺术学院。9月,由于河南郑州艺术学院解散,被改调到开封师范学院(原河南大学)艺术系任教。同年腿部病症在河南郑州一位老中医的针灸和中药的配合治疗下病情得已缓解。1962年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创作《李自成》雕像。1963年回到河南开封师范学院艺术系教速写课。1964年借调到河南省博物馆参加“农村四清展览”组雕创作工作。1965年继续在河南博物馆工作,同年家母病故于天津,心情十分低落。秋,前往河南石官山竹沟李先念、彭雪峰革命根据地陵园参观。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当时正在和湖北艺术学院毕业生安志金先生一起为郑州紫金山公园创作《工农商学兵》群像,之后又为郑州焦裕禄事迹展创作了《焦裕禄》塑像。思想改造1969年回到河南开封师范学院参加知识分子再教育运动,初春被下放到河南省民权县雎杞林场代砦林分场进行思想改造,在林场与丁折桂、梁冰潜、马基光、叶桐轩、王邦彦、丁中一、刘铁华、王儒伯、邱光正、王威等同住一屋朝夕相处,这一段生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我将知识分子再教育作为一个创作题材表现在作品中。如:《铁华压面条》、《知识分子再教育》等都是对那段生活的回忆。1970年春,回到北京家中休息,不久被借调到河北省保定市莲花池公园进行大型泥塑《收租院》的复制工作。.1971年由于大型泥塑《收租院》得到了保定市文化局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之后便被正式调入河北省保定市群众文化艺术馆工作。1972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需要制作山顶洞人布景箱,经老校友李之谭先生推荐被借调到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该项工作,后来参与创作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型浮雕《奴隶起义》以及复制文物波斯俑陶塑像等。1974年回到保定群众艺术馆。由于身体状况以及未能找到与自己专业相符合的工作,于冬季提出提前退休申请。退休1975年提前退休回到北京,并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从事文物复制及修复工作。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学到了许多陶器及铜器复制、修复的工艺和手法,同时对中国传统艺术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与研究,并对我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作高峰1978年父亲于天津病故。1980年重返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结合多年来对生活的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悟,在这段时期更专注于陶塑创作,从而进入了一个创作的高峰期。编辑本段创作作品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硬质材料工作室以及电陶窑工作室相继成立。在此期间,除任课教学以外,业余时间都在工作室进行创作。其中《农家小院》、《农家窑洞》、《安塞腰鼓》、《吹唢呐的汉子》、《黄河渡船和梢公》、《河南坠子》、《山西梆子》等大量反映河南河北的民俗风情和北京城市生活的回忆即兴之作在此期间产生。1982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钱绍武、刘小岑、王澎、刘士铭四人书画雕塑展”。1984年作品《鱼鹰》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同年作品《向太阳》入选“全国雕塑设计方案展览”,并获得由全国城雕办颁发的奖章一枚,1985年为北京石景山雕塑公园创作了《弓箭手》石雕。1988年作品《黄河腾飞》及《丝绸之路——骆驼》入选甘肃省“城市雕塑规划展”。1989年作品《安塞腰鼓》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1年行动中不慎右腿骨折,经北京积水潭医院接骨后,卧床10个月。同年冬,开始架双拐行走,外出时蹬小三轮车。1992年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五十周年,创作了作品《永恒的爱——生命的延续》,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3年作品《黄河船工》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4年成为中国雕塑家学会首批会员。1995年结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全部工作,并在家中潜心创作。同年获“全国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并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荣誉津贴。1997年作品《黄河船》入选“全国陶艺巡回展”及“欧洲巡回展”,并被文化部收藏。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通道画廊”举办“刘士铭作品展”,并出版画册《刘士铭作品集》。1999年作品《母亲》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同年作品《安塞腰鼓》、《劈山引水》及《老虎背女人》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所获奖项1999年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东方之子》栏目的人物专访。2000年获北京市委颁发的“50年为文学艺术积极贡献”奖牌。2000年作品《黄河鱼鹰》入选《今日中国美术》一书。2001年被编入由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才库文艺分卷)《中国当代文化艺术名人》一书。2002年被编入由人民画报社和中国画报社联合出版的《共和国专家成就博览》世纪珍藏版,以及由艺术中国——文化部文化艺术人才中心出版的《艺术中国大型中国艺术文献特辑》一书。2002年获“中国北京国际城市雕塑展”、“半个世纪北京雕塑艺术文献展”证书,及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世纪英才”荣誉证书和奖牌。2005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创作研究所举办了“本土雕塑展——刘士铭作品展”及研讨会。2005年10月接受中央电视台CCTV-10《人物》栏目专访。2006年由于腰部无力,行车越发困难,改乘轮椅。2006年10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自在蓬蒿——刘士铭雕塑艺术展”。2006年11月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人物专访。2010年5月24日逝世享年84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梁仁鹏,辽宁东沟人。擅长版画、水彩画。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授,兼《版画世界》副主编,《水彩艺术》主编。作品《修复大轮船》获第一届青年美展二等奖,版画《龙江水暖》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并获第一届亚洲艺术双年展“奥斯曼·哈姆迪”艺术奖。水彩画有《林中》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