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曦林(1942年7月—),山东临邑人。1963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之后赴新疆任《喀什日报》美术编辑。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班,在王琦先生和系主任金维诺先生的指导下修习美术理论和中国现代美术史。1981年起,于中国美术馆从事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博物馆学研究,兼及美术评论。历任研究保管部研究组副组长、部副主任。研究部主任,中国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委员、艺术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研究部主任,艺术委员会及其收藏评鉴委员会委员、展览资格评审小组成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现为北京唐风美术馆特邀画家。《美术》编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突出贡献”政府特殊津贴;被母校山东艺术学院聘为特邀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聘为特邀研究员。爬格之余,兼事中国书画创作;1996年举办个人书画展;2004年1月,与画家李宝林、姜宝林联合举办了三人小型画展。已出版专著《艺海春秋——蒋兆和传》、《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踪影》(与水天中合著)、《中国画与现代中国》、《郭味蕖传》、《中国名画家全集·蒋兆和》、《蒋兆和论》等。主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画·花鸟》、《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诗画论》、《李苦禅纪念文集》、《周思聪纪念文集》、《蒋兆和论艺术》、《徐悲鸿》、《傅抱石》、《于非闇》等等,为《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作品集》执行主编,《百年美术·馆藏精品》学术主持。刘曦林先生,书法擅长行草书,多书自家文章,且有画意寓书法结构之中。绘画以花卉、竹、石、兰草、水仙见长,注重艺术构思和内在美的表现,时以散文生发画外之意,被誉为当代学者画。由于从事美术理论及史论的研究,深悟艺术规律,且修养深厚、学识广博,能集众家之长,升华展现出清劲高雅富有思想内涵的艺术风采。刘曦林素有文名,在美术史论界很有名望,他画的花卉小品,更是被人称道,堪称“舞文弄墨”的两栖才子。人的一生可能有许多种偶然,然而当你反观一生,就会发现,在种种的偶然之中,往往体现出人的个性逻辑选择的必然。1978年,刘曦林以深厚扎实的功底考取了中央美术院“文革”后的第一届研究生。他原本同时报考了国画系和史论系两个方向的研究生,那年国画系招收的是人物画方向,而他喜欢的是花鸟画,招生准则不许报考两个专业,于是他选择了史论系,研究方向是美术理论、中国现代美术史。那时中央美院刚刚恢复,他的导师即日后成为中国美协党组书记的王琦教授。阴差阳错,尽管刘曦林没有读国画系人物画方向,但他学位论文研究的却是中国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刘曦林以此为方向展开了一系列深度研究。他先梳理了国内外有关现实主义艺术的理论,又撰写了《肖像画艺术散记》,然后深入到了蒋兆和的艺术世界。《流民图》诞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北平,而蒋兆和个人这一段历史和这幅画的定性,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同时,这张画又在现代中国乃至世界画坛上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蒋兆和因此被誉为“东方的苏里柯夫”、“东方的伦勃朗”。刘曦林经过缜密地考证、研究分析,提出了自己对这一重大艺术史现象的三个评价原则:首先要看作品本身的内容;第二要看作品的社会效果;第三要看艺术家一贯的艺术倾向。经过刘曦林的研究,这件在“文革”中被批判为反共卖国大毒草的巨制,如今已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在刘曦林身上,我们总能发现许多艺术的回归现象,充满着辨证地扬弃。如今他在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的岗位上已经名满艺坛,刘曦林的文名之下是人们熟知的经典美术史论。史论著作有《20世纪中国著名画家踪影》(合作)、《中国画与现代中国》、《诗画论》;个案研究有《艺海春秋——蒋兆和传》、《郭味渠传》、《齐白石记》等等。主编的史料工具书有《1949—1989中国美术年鉴》,大型画册《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世纪中国美术——中国美术馆藏品选》等。对艺术创作,刘曦林在一首题画诗中自诩道:“浓浓淡淡腾蛟龙,急急缓缓一挥中。爬格之余闲散墨,拍手称快老青藤。”此诗可令人思味中国古今文人学者一脉相承的人生境界,他们总是把艺术精神生活联系在一起,并特别强调艺术家的综合修养。此诗也可看出学者型画家的“两栖”实践,对于艺术创造的意义,这一点对当前画坛提高艺术品位也不为一种启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刘汝阳山东夏津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毕业后分配到任命美术出版社工作。曾任编审、现代美术编辑室主任、编辑美术图书200余种。70年代中市从李可染学习山水画,1984年有李可染、刘继汝介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美展;多次举办个人画展。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等多部画集。山水画《漓江雨》、《麦积山》为中国画研究院收藏;《朦胧月》、《小巷春光》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刘汝阳画集》、《刘汝阳中国画作品》等书。现为人民出版社画家,中国文联艺术中心画家、中国扇子艺术学会副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刘承汉(1930.6—)安徽泗县人。擅长插图、封面设计、版画。1952年南京大学美术系毕业。历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绘图科编辑、副编审。作品有黑白木刻《苗岭春晓》、《偶遇》,插图《哥伦布》、《在伦敦的一个上午》、《军用小刀》,装帧设计《中国古代教育论著丛书》、《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中国教育年鉴》,论文《教科书图画中的主要问题》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金涛(1922.5—)河北枣强人。擅长中国画装裱。1934年在北京琉璃厂裱画店学徒,1946年开设金涛斋裱画店装裱字画,1958年入荣宝斋,1960年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裱画,曾为齐白石、徐悲鸿、田世光、蒋兆和、叶浅予等重要作品进行装裱。在京城上世纪60年代建的一幢居民楼里,有一套昏暗、家具简陋的两居室,住着一位不寻常的耄耋老人。当他从茶叶筒里掏出钥匙,打开柜门取出个纸包,小心翼翼地揭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纸,拿出个扇子展开时,你能看到扇面上画着一对寿桃,落款赫然是:“金涛老弟属,九十三岁白石老人。” “齐老师像我父亲一样,”老爷子睹物思人,至今念念不忘齐白石对他的叮嘱,“金涛啊,不要做裱画商人,要做裱画艺人。”提起这位装裱泰斗刘金涛,书画界几乎无人不知。他曾装裱过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24米长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齐白石赠毛泽东的《松鹰图》、邓小平赠日本天皇的《百驴图》、国家领导人赠尼克松的《鹰图》……张大千、齐白石、徐悲鸿、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黄胄、吴作人、黄永玉等著名画家的作品,几乎都由他装裱。刘金涛6岁丧母,11岁时从老家河北枣强进京学徒,没盘缠,走了7天7夜。进城后流浪数日,才被老乡引荐到琉璃厂的“宝华斋”学裱画。“白天围着案子转,晚上睡凉炕。”刘金涛这样回忆当学徒的苦。除了管饭,掌柜分文不给,来裱画的画家看学徒可怜,常以画相赠。“张八爷(张大千)见我冬天没衣裳,就画张画,叫我去当铺当,当了两块钱,买件棉袄穿。”心灵手巧的刘金涛,在“宝华斋”苦熬10年,虽然离开时只挣得一卷麻袋片,但却掌握了装裱、揭裱字画的绝活。画中缺一块,他能不露痕迹地补上,多一块墨迹,他可将它“飞走”,还能把画的某部分“搬家”。他曾装裱一幅唐代吴道子画的《八十七神仙卷》。这幅千年古画破损甚多,污垢累累,画上侍女面容近乎包公。他用棉绒仔细贴在侍女脸上,然后泼上酒至棉绒湿透,点燃,拭去绒灰后,侍女顿时面若桃花。1946年,刘金涛在一家店铺的门道里开起小裱画铺。最困难时幸遇北平艺专校长徐悲鸿,他为徐悲鸿装裱了名作《愚公移山》和《九方皋》。徐悲鸿对他的手艺大加赞赏,并向齐白石推荐:“以后的画都请刘师傅装裱。”“您信得过的人,我也信得过。”从此,齐白石不仅请他装裱画,还托他采买,订席,陪看戏,视同家人,临终前一天还把未了心事托付他办。徐悲鸿看刘金涛的店铺狭小,遂请齐白石、叶浅予、李可染、李苦禅、田世光、蒋兆和等著名画家吃饭,提出每人至少画3幅画,凑齐后开画展,收入归刘金涛开店,并亲拟新闻稿、发请柬。画展3天之内几十幅画被抢购一空。后来刘金涛在琉璃厂找到一家大店面,徐悲鸿又亲题匾额“金涛斋裱画”,落款为:“江南贫侠徐悲鸿。”刘金涛既是装裱高手,为人处事又谦和,除了画家,老舍、朱德、胡适、郭沫若、沈从文、冰心等名人,也慕名请他装裱字画,其中最令他难忘的是老舍。“老舍先生真是好人啊。”刘金涛回忆说。1951年,在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婚宴上,徐悲鸿、梅兰芳等京城名人都在场。齐白石举杯说:“请大家为老舍先生干一杯。”老舍慢慢站起身,举起杯大声说:“谢谢白石先生盛情,不过,先请诸位为我们的装裱大师刘金涛干一杯。”说罢,一饮而尽。“金涛裱师艺坛无名英雄。俗话说,三分画,七分裱。金涛占够天下七分而世人不知也。”这是黄永玉在刘金涛60岁生日时,为其画的祝寿像上题字。和刘金涛称兄道弟几十年,黄永玉为他画过十余幅像。画家们赞叹刘金涛的艺技,更看中他勤奋、忠厚、守信的人品。徐悲鸿曾在北平解放那天,为他画了幅牛图,上面有吴作人的题字“甘为孺子牛”。韩美林也为他画过幅牛图,题字“金涛一生牛”。刘金涛裱画常不收钱,画家们多以作品相赠,导致他收藏的名人字画,足以开个大型画展。不少亲友劝他把这些价值连城的收藏拍卖,但他视画如命:“卖了不行,卖了就把朋友卖了。”自打从中央工艺美院书画装裱室退休后,刘金涛忙活着应邀去广东、辽宁、山东、香港、加拿大等地,讲课和装裱字画。眼下,87岁的老爷子虽走路颤颤巍巍的,但仍在家给朋友裱画。他家的墙上立着几块大板子,上面贴着裱完未晾干的画,一张画得裱几天。“裱画成迷,不裱不行。”裱了76年画的刘金涛乐呵呵地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凌云(1924.3-2004.4)男,广东兴宁人。汉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研究院专业画家。自幼喜欢绘画,1942年于广东省立艺术院毕业后在广西柳城等地任中学美术教员多年。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专攻国画山水、花鸟。1948年入伍在部队从事文艺工作,曾任支队文工队长,兵团文工团创作股副股长。1951年任《华东画报》社美术创作员,1953年任《华东杂志社》美术编辑,1955年秋调入总政治部文化部任美术编辑。1958年参加筹备军事博物馆的工作,1978年8月调国务院文化部中国画创作组参加中国画研究院的筹备工作,后在中国画研究院从事创作和研究工作。其创作以花卉为主,尤擅牡丹。作品笔墨浑厚,构图新颖,格调清雅。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画展览。1986年秋应邀去伊拉克参加巴格达国际造型艺术街,3幅作品参加展览。《墨牡丹》1987念月获“杜康杯”国画牡丹大赛荣誉奖,1988年10月获“北京国际水墨画展”优秀奖。另有作品《晨曲》、《蜂恋繁香不记归》、《春满庭园》等分别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出版有《国色颂-李凌云牡丹画集》、《李凌云画牡丹技法》等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畅(1929.11—)别名李道善,安徽合肥人。擅长油画、舞台美术设计。1949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历任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中国青年文工团舞台设计师,图书馆长,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授。舞台设计有《桃花扇》、《原野》、《大雷雨》等。油画《密西根大街》、《小池塘》、《禄雪》、《农场》等。出版有《李畅油画·水粉画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哲生(1940.8—)原名李吉生,河北武清人。擅长油画。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电影公司宣传处美编。作品《我这一辈子》、《噩梦》获全国电影宣传画展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惠民(1939.4—)河北固安人。擅长西洋美术史。196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对联络部工作。1975年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外国美术史论的翻译和研究,兼院首届研究生教学组秘书。中国美术报副社长、代理社长,中国文物展览馆艺术顾问和北京启明艺术公司艺术顾问,译著有《西欧五十名美术家小传》、《艺术大师论艺术》、《文艺赏析大词典》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定州人,擅长美术史论及绘画。1961年天津美院毕业,后留校任教。198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获硕士学位。历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近现代美术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著有《论现代中国美术》、《重建中国精英艺术》、《现代中国画论集》等文集;《林风眠》、《李可染》、《从写实到荒诞》等专著;主编有《齐白石全集》、《中国书画鉴赏辞典》、《中国造型艺术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山水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近现分支》等;专著《齐白石》获首届文化部学术研究成果一等奖,论文《黑入太阴意蕴深――李可染的山水画》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科研成果论文一等奖,《传统绘画四大家》获第三届评奖二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刘骁纯,出生于河南洛阳,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艺术理论家、批评家。1973年至1979年,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任美术组的美术干部。1979年至198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攻读美术学硕士、博士学位。历任《中国美术报》主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委副主任、研究员,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委员。196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73年—1979年在陕西省群众艺术馆任美术组的美术干部。1979年—1985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先后攻读美术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1985年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2020年6月30日17:00,刘骁纯因病在深圳去世,享年79岁。已发表论著、论文、评论200余篇(部),计300余万字。代表作品1.《致广大与尽精微——秦俑艺术略论》,收入《中国新文艺大系》、《秦俑研究文集》、《秦俑艺术论集》、《秦俑学研究》。2.《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获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1988)优秀科研成果奖,收入“文化哲学丛书”、《中国美术研究》、《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博士硕士文库》等。3.《解体与重建——论中国当代美术》,收入江苏美术出版社“中国当代美术研究系列丛书”,于1993年10月出版。参加国家级活动主持、策划和参与的国家级大型美术活动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美术史》(1982-85)“当代中国美术发展趋势国际讨论会”(1988)首届中国现代艺术展(1989)第三节中国油画年展(1995)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1993、95)张力与表现水墨展(1994、95)文化部庆香港回归中国艺术大展(1997)世纪之门:1979-1999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1999)文化部赴巴西中国当代绘画艺术展(2001)第一届成都双年展(2001)“开放的时代”综合艺术展(2003)等传略辑入英国《有成就的人》、《世界知识分子名人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