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醒滔(1943.4—)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水彩画。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历任华南文艺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广州画院副院长。作品有《南岛苗娃》、《江边》,《代向台湾姐妹问个好》获全国宣传画二等奖。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林毓豪(1940—1997),海南崖县(今海南省乐东县)人。著名雕塑家。1940年9月5日出生于海南岛黄流镇,家境贫寒。1964年广州美术学院毕业,同年分配到广东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工作。1970年调往广州雕塑院从事专业创作,为国家高级美术师。曾任广东省六届人大代表,并当选为主席团成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理事,广州粤海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广州海日书画研究会顾问,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海南大学客座教授。1981—1990年举办过四次个人作品展和两次联展。至今已有百多件作品分别参加国内外各类型美术作品展。分别获省市及全国性大奖20多次,多件作品被国内外收购和收藏。根据不完全统计,已在国内外百多家刊物发表作品千余件次,发表评论文章13篇。作品入选《中国新文艺大系》美术集,《世界雕塑全集》等,个人资料及作品载入《世界当代书画名家大辞典》、《世界当代书画名家作品选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等多部艺术辞典和名人辞典,出版有《林毓豪雕塑集》、《林毓豪(广东美术家丝书)》等。至今,雕塑作品有300多件,代表作为《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原稿、《鹿回头》、《新花》、《奶汁》、《李纲像》、《孙中山胸像》、《鉴真登岸》等,其中已落成的大中型室外雕塑、纪念碑有30多件,分别耸立在南京、西安、广东、海南等地。水彩画有500多张,代表作为:《生命之诗》、《石体浮想#8226;自然#8226;人》等石体系列和树体系列。其雕塑隐秀耐看、内涵丰富。水彩画富有哲理性。由于多年刻苦创作,1978年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文化工作者,授予1981年度和1983年度广州市劳动模范,1982年度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并受记功奖励。广东电视台、电台,中央电视台,广州电台、电视台,海口电视台等多次播放过他的专题节目、专访以及展览、创作、社会活动等新闻报道。1993年6月被授予世界书画名人荣誉称号。1997年1月12日在广州病逝。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罗宗海,1935年12月生于广东潮州。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毕业后,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60年后在广东省美协从事美术活动组织工作和编辑工作,1963年兼广东画院创作员。业余时间创作文学插图、宣传画、组画和水彩画。1972年后任《广东文艺》杂志美编、编辑部副主任和编委,1979年后调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局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1991年任广东省美协党组书记,是第四、五届省美协副主席,1996年后任省美协学术委员、水彩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东水彩画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插图《追究穷寇》、水粉画组画《北国风光》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美展,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个展并出版有画集。出版有画集《罗宗海·感受乡土·水彩画》。

    居住地区
    广东/潮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 梁照堂(石梁),字天岳,号楚庭。汉族。1946年生,广东顺德人,著名国画家、书法金石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擅行草,善作巨幅草书,亦书大爨碑体及篆籀、甲骨等。国画以墨鸽与金石大写意花鸟为著,兼写人物。诗、书、画、印皆追“老,重、拙、大”,风格古厚,凝朴苍辣。幼从冯瘦菜学国画、书法和篆刻,196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习西画兼习国画,1981年入广州画院潜心于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研究和创作,后修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及浙江美院。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创作大幅国画及书法。曾应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华南艺大诸院校。艺术上曾受点于李苦禅、蒋兆和。多年来国画深得杨善深、赖少其,书法深得商承祚、容庚诸师指导。艺术交流出访美、加、德、西、法、意、比、奥、荷、西、星、马诸国,并多次在温哥华、纽约等地个展,其国画书法作为广州市政府赠外国姐妹城市,如法国里昂、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洛杉矶等市政府及赠如新西兰总督、泰国总理等政要的艺术作品。作品入选全国及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类书法作品展览及"中国书画联展"等,1979年举办个人书画作品集,获全国"九成宫杯"书法大赛优秀奖、"海峡杯"中华书法大赛佳作奖、"黄河碑林国际征稿"碑林奖等。被收入《当代青年书法家百人庥》《中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集》《中外书法家作品选集》等,并在国内外多种刊物发表。历年获全国性美术作品一、二等奖,多次入选全国、省美展,书法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逆光油画、宣传画影响国内画坛,八九十年代以国画墨鸽、金石大写意花鸟,巨草狂草著于海内外。美术书法一千多幅、论文九十多篇发表在全国及港澳台、国外共130多种报刊上,书法被镌刻于国内多处碑林。作品赴欧、美、东南亚诸国展出,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梁照堂国画集》、《梁照堂书法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羊城书法研究会理事,广州画院秘书长、理论部主任。广州文史馆馆员、广州诗社社委,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等。入选《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仁毅(1938.8—)广东龙门人。擅长油画。历任广东省幻灯厂、广东人民美术社雕塑工厂、广州演出公司美工室、广州幻灯片厂、广州市电影公司美工,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月是故乡明》、《早晨》、《小八路》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顺德人,1939年12月出生于南雄,祖籍广东顺德。1959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广州农讲所纪念馆做雕塑,1978年开始在广州美术学院任教。期间于1980~1982年受文化部派赴意大利进修,并参加卡拉拉国际雕塑交流会,作品《少女像》获第二名。1980年——1982年受国家文化部派赴意大利进修雕塑。1981年参加“卡拉拉国防雕刻交流会”获第二名。历任广州美院雕塑系主任、广州美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院长、中国美协理事、广东美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1939年,生于广东南雄县。1944年,南雄论陷,举家逃难到粤东平远县。1945年,参加抗战胜利火炬游行。1949年夏,举家迁回广州。1950年,父亲病逝,家贫,卖过香烟糖果。1955年,赴武昌读中南美专附中,开始美术的正规训练。附中四年,受苏联美术影响,打下扎实的素描基础。对油画产生浓厚兴趣,画了许多风景写生。附中四年,年年下乡,打下了生活基础。附中四年,打下了艺术创作基础和理论基础。1958年,随校回广州。学校更名为广州美术学院。下乡四个月,宣传大跃进、人民公社,画了大量壁画、连环画和宣传画。1959年,被附中保送升入学院,选择雕塑专业,一年级创作《女生产队长》,《人民日报》发表,深受鼓舞。二年级创作《春》。三年级创作《民兵》。四年级创作《新娘》(石)。五年级创作毕业创作《年青人》。1964年,美院毕业。分配到省二轻厅工艺研究所,从事工艺雕刻厂的辅导工作,也搞过刺绣稿和扑克牌的设计。1966年,参加雕塑系的《圣婴院》泥塑创作。1967年赴南昌与唐大禧、刘仁毅等人创作《世界革命》,《中国革命》两组雕塑。1968年在广州参加大型毛主席像的创作及农讲所陈列馆的革命题材雕塑创作。1974年在广州农讲所旧址与潘鹤、唐大禧合作雕塑《占领总统府》,合作国画《创业者》;1975年与潘鹤合作创作《大刀进行曲》;1976年创作油画《1976-周总理像》,创作雕塑《学员农村调查》;1977年与熊德琴合作油画《毛主席与杨开慧》。1978年在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大型群雕创作;在军事博物馆参加《铜墙铁壁》创作。调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979年与潘鹤合作大型雕塑《广州解放纪念像》。赴杭州浙讲美术学院参加出国留学考试。1980年由文化部派赴意大利卡拉拉美术学院进修两年,主要学习石刻与铸铜技术。创作雕塑《农民》、《补天》、《小提琴》、《海风》等,并亲自铸铜。画了一批油画肖像。参加“卡拉拉国际雕刻交流会”获第二名,作品被当地收购。赴巴黎考察。1983年与潘鹤、胡传、潘雷合作中国大酒店外墙大型鎏金壁画。为中国大酒店大厅创作《奔月》、《射日》、《补天》、《盘古》四幅浮雕。创作《海边》(铜),《花城文学奖》(铜),《花城翻译奖》(铜)。1984年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集体创作珠海石景山雕塑群。为《羊城晚报》创作雕塑《金羊奖》,与潘鹤合作。1985年创作《珠江女》,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为海南红光农场创作《橡胶工人》(铜)。1986年为南雄烈士陵园创作《陈毅像》(石)。创作雕塑《奥林匹克之光》,获“全国体育美展”优秀奖。为惠州市创作《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江女游击队员》(石),与潘鹤、李汉仪、张松鹤合作。为珠海市创作《苏兆征像》(铜),与李汉仪合作。为深圳市创作《友谊泉》(铜),与潘鹤合作。为广州市人民公园放大《新娘》(石)。1987年创作《希望》(鲁迅像)。为深圳博物馆创作《开拓者》(铜)。为流溪河水库创作《流溪河》(铜)。为香港友人创作《印第安人像》(铜)。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1988年为广州起义纪念馆创作《张太雷像》(石)。为鸦片战争博物馆创作《陈连升像》(石)、《节马》(铜)。为印尼友人创作铜像,为新加坡友人创作石像。为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创作《怒吼吧,中华》大型铜雕,与潘鹤、程允贤合作。理论散文集《在米开兰哲罗的故乡》一书出版。1989年为井冈山烈士公园创作《袁文才像》(铜)。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创作《岑南佳果》浮雕四幅(铜),与刘仁毅合作。为江门幼师创作《园丁》(石)。为东莞理工学院创作《勤学》(石)。1990年为湛江市创作大型城雕《风正帆悬》。创作雕塑《千年》(铜)、《大洋》(石)、《大漠》(石)、《醉》(石)、《土地》、《初夏》(铜)、《射日》(铜)、《钢琴》(铜)、《大提琴》(石)。在香港中华文化中心举办“梁明诚吴海鹰雕塑油画展”。被选为广东美协副主席。随广东美术家代表团赴美考察并举办展览。1991年被任命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获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任广东省政协委员。为广州美术馆创作石雕《醉花》。在德国美因茨博物馆举办“中国美术家代表四人展”。赴港举办“中国六位雕塑名家作品展”。1992年被任命为广州美术学院院长。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为广州美术馆创作雕塑《观音》。为广州中山大学创作雕塑《洪秀全像》。为华南理工大学创作雕塑《一滴水》。1993年为东莞创作城雕《荷花》。为东莞清溪镇创作城雕《鹿城新世纪》1994年为肇庆七星岩创作《掌上明珠》(石)。为斗门市创作《世界妇女年》(铜)。为深圳创作《春天》(铜),后再赠新疆克拉玛依市。参加全国美代会,当选理事。1995年为湖南常德市师范学院创作《向未来》(铜)。为中山科学馆创作《蔡继友像》(石)。为新会市华济中学创作《梁华济像》(铜)。在北京主持“广州美术学院作品展”,展出学院绘画、雕塑、设计作品千余件,包揽整座中国美术馆,引起轰动。任全国美展评委。1996年为“广州雕塑公园”创作《羊柱》(石)。为广州雕塑公园放大《海天》(铜)、《独生女》(石)为湛江图书馆创作外墙浮雕。赴日本东京女子美术大学举办展览,与该校建立姐妹学校关系。任全国体育美展评委。1997年为平津战役纪念馆创作《朱德像》(铜)。为东莞银城大厦放大《风浪》、《掷铁饼》(铜)。为清新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创作《金钩》(钢)。1998年为星海音乐厅创作《冼星海像》(铜)。为星海音乐厅放大《大提琴》(石)、《小提琴》(铜)、《钢琴》(铜)。为广东美术馆放大《风浪》(铜)、《海天》(铜)。为广州师范学院创作《陶行知》(石)。为广州教育学院创作《陶行知头像》(石)。赴俄罗斯考察。1999年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创作《自在》(铜)。为广州艺术博物院创作《十二花神柱》(石)。为广州市艺术博物院外墙创作《岩画浮雕》(石)。任全国美展评委。2000年6月,从院长岗位退下,身心得以解放。为韶关博物馆创作外墙浮雕《马坝人,韶文化》(石)。创作《采花归去》、《勒马》、《春》、《夏》、《摩西》、《高原》、《冼星海头像》。与吴宗建合作汕尾大型浮雕。任体育美展评委。2001年为番禺创作城雕《起飞》、《三色花》、《红莲》(不锈钢)。为上海市知识大道创作《华罗庚》、《关汉卿(铜)。受聘汕头大学客座教授。受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与潘鹤赴香港新图书馆举行雕塑展。2002年为广州马思聪纪念馆创作《演奏》(石)。创作《珠江母亲》。创作《高原之春》、《上马》、《信马》。创作《观音石》,创作另一座《冼星海》。作品《人》入选参加巴黎“中国当代美术展”。2003年为飞来峡水利枢纽创作大型雕塑《兰飘带》(不锈钢)。为河北北戴河体育公园创作《掰手腕》(铜)。为广州美术学院创作《胡一川像》(石)。为广东美术馆放大《新娘》(石)。出席全国美代会。2004年创作亲情系列《父子》、《母子》、《父女》、《母女》。创作《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创作《欢迎》。为广州小洲村创作大型雕塑《瀛洲》。创作“公园风景系列”《冷战》、《亲热》。创作《大陆与海岛》。创作气象系列《台风》、《大雾》。创作抗非典大型纪念碑《保卫生命》。任全国美展评委。2005年创作气象系列《雷电》、《大雪》。为广西百色起义纪念馆创作大型浮雕《百色起义》(石)。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创作《跳崖壮士》。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创作《韦拔群胸像》、《李明瑞胸像》、《张云逸胸像》。为花都创作《洪秀全像》(铜)。为北京华世纪坛创作《孙子》(铜)。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主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广东省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城市雕塑艺委会委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1989年至今,历任各界全国美展、省美展评委。享受国际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有《在米开朗基罗故乡》一书,论文在各报刊发表。雕塑作品有一百余座(件),代表作有:《新娘》、《人》、《大提琴》、《钢琴》、《海风》、《海天》、《醉花》、《风正帆悬》、《冼星海》等。作品《珠江女》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少女》获1981年意大利卡拉拉国际雕塑交流会第二名。出版有《在米开朗琪罗的故乡》、《梁明诚作品选》等,共计雕塑120余座(件),分别置放在广州、北京、长春、深圳、珠海、福州、宁波、东莞等城市及博物馆、美术馆,部分为海内外人士收藏。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李汉仪(1932.4—)广东东莞人。擅长雕塑。1953年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雕塑组毕业,1956年中南美专雕塑系毕业。历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创作教研组长、系副主任、教授、研究生、留学生导师。作品有花岗石雕《烽火年代》(广州人民公园)、《珠江岸边》(广州雕塑公园),浮雕《浴血淞泥》(合作)(广州十九路军烈士陵园)。室内作品有《水乡女民兵》、《珠江岸边》、《弓》、《阿诗玛》。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出版有《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作品·李汉仪作品选》。历任广州美术学院(中南美专)雕塑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现任创作教研组组长、副系主任、雕塑艺术研究室副主任、雕塑艺术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导师。曾任珠海市城市雕塑顾问、,中国雕塑壁画总公司艺术委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广州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在艺术创作上喜欢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抗争力量;同时又喜欢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主要创作有雕塑《搏斗》(1956年湖北青年美展一等奖,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木雕《珠江岸边》、《水乡女民兵〉》(中国美术馆藏),大理石雕《烽火年代》(广东美术馆藏),玻璃钢塑像《弓》(中国奥委会藏)和广州美术馆藏红粉石像《阿诗玛》等。主要城市雕塑创作有4500CM×480CM大型花岗石浮雕《浴血淞沪》(合作);花岗石雕像《烽火年代》(第2届全国城市雕塑优秀奖),《珠江岸边》、铸铜像《东坡笠屐》、《容国团》、《弓》、红粉石像《工程师的眼睛》、不锈钢着色像《火凤凰》等30余座分布省内外。出版有《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师作品集—李汉仪作品选》、合作主编《中国高等美术院校雕塑集—广州美术学院分卷》。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李云(1914.7—1982.8)别名雯殊,广东遂溪人。擅长中国画。1947年毕业于广州市美术学校国画系。历任广州市35中学美术教师,广东国画院、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血谊亭》、《广州越秀公园》、《漓江雨后》等。v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上海。浙江绍兴人。1985年调至湖北省美术家协会。1990年调至深圳画院。现为深圳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个展:西安“李世南四川、云南写生画展”(1980)、武汉“李世南回顾展”(1985)、台湾龙之艺廊(1990)、广州(1994)。群展:第六届全国美展(1984)、北京国际水墨画展(1988)、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深圳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展(1992)、北京“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中国水墨画大展(1997)、南京“中国画十一名家特别邀请展”(1997)、上海美术双年展(1998)、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8)。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潮洲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专辑。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林墉像许多“文革”前毕业的美术院校生那样,经历过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现代国画新传统的熏陶,亲身经历过“文革”对艺术的专制性异化,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格外的渴求艺术本体的深入和艺术个性的作品,他是新时期新岭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得益于时代的春风,信马游缰似地腾奔着内心美的冲动,他的作品,坦诚自在地表露着自我与美的契合,他将那丰富的人生理想和美的意识毫不掩饰的呈现大众面前,让我们看到由受命转换为自主,由矫饰转换为真诚的林墉。近二十年来,林墉的中国画大体有以下几种样式。其一,为年轻女性肖像,1979年至1981年间此类所做居多,以细劲的结构线和有分寸的皴擦渲染为语言在严谨的造型和秀劲的格调中呈现出年轻女性的资质和心灵。也宣示着画家不凡的现代学院派中国画写实技巧。其二,为女人体系列。这一艺术视角,20年来未曾中断,技法却变化多端,或写生,或意想或柔笔线描如流水。或辅以墨色肌理,或以苍笔枯墨檫,显示女性人体曲线之美。以艳丽亦属此古体今用乏类。其三:为古代人物或仙佛造像,尤以灵馗和古代文人造像最具有特色。笔墨转归为文人画画风,风神姿肆神奇情慨亦庄亦谐,画外别有所寄.评者谓"楚骚风采"是也.其古代女性造像或清和,或艳丽亦属,此古今用乏类.其四:为城外风情,以访问巴基斯坦,印度时速写得稿为代表.尤其访印作品多用仿古宣,桑皮纸之黄底施墨点粉,塑光色体面,以极生动灵活之技巧再现域外风景之奇异.笔者认为.此类作品造型坚实且具生命力,乃林墉艺术最高点.其实以林墉之聪明其表现远非以上四类.其文笔在同辈中亦为佼佼者.他的画流溢出霸悍,坚实,俏丽媚艳诸态.展现出不俗的追求和多变的才华.为其后期创作的整合与升华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