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邓白先生,(1906——2003)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中国书画家、陶瓷艺术家、工笔花鸟画家、艺术学科博士生导师。号白叟,别字曙光。广东东莞县人。1906年出生于莞城的一个中医家庭,自幼喜爱诗文书画,天资聪慧,兴趣广泛,曾师从居巢、居廉的弟子梁梅泉。一九二六年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钻研图案,师承名画家陈之佛。一九二九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一九四0年任重庆中央大学助教,一九四二年后任国立艺专讲师、副教授。解放后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一九六二年协助浙江省轻工业厅恢复龙泉青瓷生产,在自建的小窑中成功地烧制了仿南宋官窑青瓷,开展恢复郊坛窑的科研工作。建国以来,还曾参与修复杭州灵隐寺大雄宝殿释迦牟尼造像和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设计工作。著述有《浙江民间工艺选集》、《略谈》《古代陶瓷装饰艺术》、《龙泉青瓷艺术成就》、中国陶瓷美术史纲》等。工笔花鸟画代表作有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和平春色》、广东厅的《岭南丹荔》等。原浙江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美协副主席、浙江省文联理事、中国陶瓷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邓白教授是古瓷艺术研究专家,是具有权威性的学术巨著《中国陶瓷史》惟一的艺术顾问,是中国陶瓷艺术理论研究的翘楚,他撰写的《略谈我国当代陶瓷的装饰艺术》和在古陶瓷国际研讨会上的学术报告《中国古陶瓷的艺术成就》,掀开了研究中国当代陶瓷装饰及其演变规律的序幕。艺术成就邓白教授从事艺术教育70年,不仅是当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更是一位名重艺林的工笔重彩画家和书法家。他创作的工笔花鸟,形象生动,线条刚健有力,设色清雅秀美,极富装饰性。他的创作风格源于岭南画派,又具有自己的个性,其工笔花鸟画,有许多作品流传下来。如悬于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和平春色》大屏风,赠予广东宾馆的《紫荆图》,北京饭店的《莺歌燕舞图》,东莞华侨大厦的《蝉鸣荔枝熟图》,北京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岭南丹荔》和《罗岗香雪》,四川乐至陈毅纪念馆的《西山红叶诗意》和东莞市政府会议厅的《岭南春讯图》等都是邓白先生的代表作。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呈现出一种音乐艺术的旋律美。他创作的瓷画,特别是六十年代创作的青花花鸟瓷画,其意境、风格、技法,均堪称一流。邓白先生在艺术史研究领域造诣高深,成就斐然。著有《潘天寿评传》、《图画见闻志》、《邓白美术文集》。他曾亲自组织有关人员对陶瓷美术史和陶瓷美术理论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探讨,先后撰写出一大批有质量的陶瓷艺术专著和论文。为提高我国陶瓷美术艺术质量,促进陶瓷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扎实可循的理论依据。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之际,浙江龙泉窑厂在邓白等浙江美院和浙江大学有关专家的参与和帮助下,成功地制作了一批精致的茶具、餐具、花瓶、花盆等青瓷产品,送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国庆献礼。1962年,浙江龙泉青瓷生产终于得以正式全面的恢复。邓白的《双环牡丹瓶》:高32厘米,胎骨厚实,釉层饱满丰润,釉色青碧柔和,有如翠玉,美名赛玉,代表龙泉窑青瓷的正色。在世界艺术博览中心:世界陶瓷艺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现珍藏在:世界收藏家协会。邓白亲自设计的“青瓷牡丹双耳瓶”,受到专家和消费者一致好评,大批量投入生产。1980年终于成功地烧制出了南宋郊合官窑的仿名瓷。1989年,轻工部及中国陶瓷学会正式授予恢复南宋官窑科研成果荣誉奖;1990年,文化部又授予优秀科技成果二等奖,并推荐国家科委将该成果编入了《1990年重大科技成果汇编》。鉴于邓白先生在陶瓷艺术研究上的卓著成就,1980年,邓白先生被推选为全国陶瓷学会副理事长,出口古陶瓷学会名誉理事。邓白先生直到86岁高龄才正式退休,回家乡莞城居住。于2003年8月23日17时05分在东莞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98岁。邓白,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工艺美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1908年9月3日生于广东省东莞县。自幼喜爱绘画,早年以学居廉、居巢为主,后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1929~1933年在中央大学艺术系随徐悲鸿、吕凤子和陈之佛等人学习西画、工笔花鸟画和图案。毕业后回家乡执教。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后在贵州安顺职业学校中央大学建筑系任教。1941年后,受聘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图案系讲师、副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教授。1953年在该院彩墨画系及民间艺人进修班主持教学。翌年赴苏联及东欧诸国访问,并巡回经办中国工艺美术展览,回国后任该院中国画系主任。1958年调任工艺美术系主任,现任中国陶瓷美术史博士研究生导师。邓白擅长工笔花鸟画。其画构图严谨,线条遒劲,色泽妍丽,形神兼备,富有时代感和装饰性。为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作的《和平春色》广东厅的《岭南丹荔》《罗岗香雪》等是其代表作。工艺美术方面有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的室内装饰等。在美术理论著述上亦较丰富,先后出版过《中国画论初探》、《图画见闻志注释》、《徐熙与黄筌》、《马远、夏圭》、《赵佶》、《潘天寿评传》、《中国古陶瓷的艺术成就》、《中国古陶瓷装饰研究》和《龙泉青瓷艺术成就》等书,主编有《中国美术全集·陶瓷分册》(上卷),并参加过《中国陶瓷美术史纲》、《中国陶瓷史》、《中国陶瓷丛书》等的编写工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趣琴,号趣叟,长兴人。1934年上海新艺术专科学校毕业,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和美术教育工作。1940年起,先后任杭州国立艺专与浙江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解放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82年3月,兼任浙江省文史馆副馆长。潘韵擅长山水画。初学北宋黄山谷与明代沈石田,继学南宋马远、夏圭,掌握传统笔法,观察真山真水,重视写生,认为“没有生活、没有感受、没有激情,画出来的东西就没有生命”。20世纪50年代的代表作《春之晨》,被誉为新中国新国画的前驱;《解放大西南进军》蔚为大观,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多幅作品,如《灵隐》、《开国大典》、《修建运河堤》、《下龙湾》等都有较强的时代感。1981年11月,浙江美术学院列馆专门展出潘韵的山水画和花鸟画近60幅,这些作品中的一部分先后在《浙江日报》、《新美术》与《浙江中国画》上发表。其作品擅长勾斫笔法,笔多顿挫,劲健而活脱;追求骨法,刚硬爽直,犹如其心直口快的个性。晚年受黄宾虹画理的启示,追随清画家石溪笔意,承宋人余风,其画清劲中更添老辣的意味。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宋秉恒(1912.3—1991.5)别名宝常,浙江绍兴人。擅长版画、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洋画系,后在母校任助教。1939年开始从事木刻创作,同年主编《大众画刊》。历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福建省立师范学校、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素描教员,后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飞呀飞,飞到北京去》、《集体筑河堤》、《抢运》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柏闽,笔名田宿蘩,斋号半唐斋。男,浙江台州人,中国著名美术史论家、画家。王伯敏花五十年时间,撰写美术界所迫切需要的六部美术专史,把我国美术史的研究推进了一步。他以超前的悟性与创见,对古今书画艺术的评论,提出更新、更深层面的理解。有的编著填补了我国以至东方美术史研究的空白;有的著作被国外学者翻释,出版外文本。王伯敏是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美术史学科研究领域的杰出带头人。1988年9月,王伯敏主编的《中国美术通史》获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颁发的“中国图书奖”。1992年国务院授予王伯敏“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荣誉称号。现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美术学博士生导师,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杭州画院名誉院长,杭州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全国美协曾推其为“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王伯敏是中国美术史界的优秀代表,也是中国美术史这门学科的杰出带头人。他以独具的慧眼,极高的悟性,超前的创见,开拓性地编著了《中国绘画史》、《中国版画史》、《中国美术通史》、《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史》、《中国绘画通史》、《中国画构图》、《唐画诗中看》、《古肖形印臆释》、《水墨画纵横谈》、《柏闽诗选》、《黄宾虹画语录》等四十多种专著,壹千多万字,在国内外出版。还有二百多篇论文在国内外报刊发表,并出《王伯敏美术文选》。《中国版画史》。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版画的发展,着重介绍明代版刻绘画的辉煌成就,为我国历史上出版最早的版画专史,被日本和英国翻译出版。五十万字的《中国绘画史》。既介绍画家,品评绘画作品,又述说绘画理论的发展。是我国于建国后率先出版的画史专著,在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稳定了画史的编写体系,也是在本世纪下半叶具有较大学术价值的画学史著作。该书首获国家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中国美术通史》。王伯敏主编,全书二百五十万字,既勾勒了美术演变进展的脉络,又概括了美术发展的规律,堪称中华民族上下数千年美术艺术的缩影,标志着中国美术史研究的一个里程碑。此书荣获中国图书奖。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之际,又获文化部首届文化艺术学科优秀成果奖。王伯敏艺术史学馆于2007年12月奠基修建。由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坐落于在王老家乡浙江省温岭市石夫人峰脚下的锦屏公园内,环境清幽。该馆占地145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分为陈列展示区、公共服务区、藏品库房及办公区四个区域,主要陈列王伯敏先生捐赠的手稿、著作、艺术作品及其收藏品等,将成为展示王老美术史论研究及艺术创作杰出业绩的一个窗口和开展文化交流、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等活动的平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何允奇(1929.3—)浙江东阳人。擅长漫画。浙江省第一建筑公司宣传干部。作品有《真快……》、《保管员》、《雨后春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叶洛(1912-1985)原名叶乃芬,笔名叶岱洛,浙江衢州人。1930年进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进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7年留学日本大学艺术科绘画系,“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救亡运动。1933年参加木铃木刻研究会和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1941年10月赴延安,历任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研究员、延安大学教员、延安美术工作者协会理事。1946年调任晋察冀日报社利民广告公司美术部主任。1947年调任嫩江画报社创作研究科科长。1951年以来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编辑主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组长、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木刻、油画。作品有三十年代初的木刻《斗争》。曾参加在巴黎举办的中国革命艺术展览会;素描《鲁迅先生遗容》为鲁迅博物馆收藏;油画《不平常的小褂》收藏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胡善余(1909-1993),出生于广东开平县的一个华侨家庭。是我国老一辈卓有成就的油画家。早年就读于杭州国立艺专,得林风眠大师亲授,之后留学法国,师从法国当代著名画家西蒙教授。1934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因成绩优异,作品曾入选法国春季沙龙的殊荣。长年来,先生潜心研究西欧油画艺术的优秀传统,并着意于以民族的审美观和兼有东方特色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多姿多彩的生活。他的艺术语言生动简洁,色彩丰富明快,意境隽永典雅,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1929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专,1934年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历任广州市立美校、重庆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作品《自画像》、《静物》参加1934年法国春季沙龙展;《佛子岭水库》参加第二届全国美展。《市场一角》、《黎族舞蹈演员》等。出版有《胡善馀油画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字天庐,浙江诸暨人,现代杰出中国画家。品性朴厚耿直,一生淡泊自守,矢志于艺。早年就读美术学校,后以艺为生,于浙派一脉及陈老莲、王石谷、费晓楼中得传统门径。中晚年融通诗书画印,尤致力于浙派山水画的探索创新及草书的个性追求,得刚健雄浑、空明高远之境,功力深厚。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专业画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郑文中(1923.12—19987)别名阿兴,浙江温州人。擅长漫画。1949年前从事美术教员、编辑工作。历任《大公报》、浙江省丝绸公司美术编辑。作品有《肯尼迪的脚印》、《嫁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卓予,男,一九二七年生。江西南康人。擅雕塑。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分配在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1957年回母校雕塑系任教。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创作。1979年参加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历任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教授,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主席。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作品《潘天寿》(合作)、《赵伯先像》(合作)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春曲》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铁工》入选第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拼搏者》、《陈毅像》入选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作品还有《红军过草地》、《夏日》、《李灿像》、《章太炎像》等;《拼搏者》和《春曲》曾获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等。1953年在北京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南昌起义”浮雕的创作、《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论著:《外国城市雕塑选》、《意大利的教堂艺术》。1927年5月生于江西南康潭口镇;194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专雕塑系;1951年毕业;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调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美术创作组,参加浮雕创作;1957年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1978至1987年担任系主任、教授;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省美协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雕塑家协会会长、浙江省城市雕塑规划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第六届人大代表;1988年3月退休。王卓予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的得意弟子,新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代雕塑家。1951年毕业后在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工作一年。1953年跟随刘开渠、萧传玖先生进京,参与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创作工作。这是中国雕塑史具有纪念意义的重大项目,王卓予先生以他深厚、严谨的造型能力与萧传玖先生共同承担起南昌起义、渡江的浮雕创作,并参与辛亥革命部分的浮雕创作工作。1977年又参加了《毛主席纪念堂》群雕的创作。1957年王卓予先生回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任教,与萧传玖等老一辈雕塑家共同承担起雕塑系的教学重任。1976年“四人帮”刚刚被粉碎,国家秩序初步回复。经过十年“文革”的浩劫,学校的教学秩序遭到彻底破坏,处于极其混乱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王卓予先生以极大地勇气、无私的奉献精神勇敢地肩负起恢复雕塑系正常教学秩序的重任,带领全系教师调整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筹备教学设施、编写教学大纲等等。在王卓予先生的积极带领下,全系教师共同努力使雕塑系各项工作圆满就绪,终于在1978年迎来了雕塑系文革后的第一届学生。1978至1987年王卓予先生担任雕塑系主任。在主持雕塑系工作的十年中,他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殚精竭虑,为雕塑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在教学上他主张严格基础训练,亲自联系并领导了一些大规模的社会创作,如普陀山普济寺庙大殿佛像制作、克拉玛依矿史浮雕、宁夏展览馆建筑浮雕等。通过这些实践大大丰富了教师的创作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从教的三十年中,他授课严肃认真,又不失和蔼可亲,在严谨的教学中能够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如今,他的学生已遍及全国各大院校,成为教学、科研、创作的中坚力量。王卓予先生在艺坛上辛勤耕耘了四十余载,创作成果丰硕,代表作有《拼搏者》(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春曲》、《陈毅像》、《聂耳像》、《戚继光像》、《冯雪峰像》和《晨读》等。他的作品具有朴素、敦厚、简逸而细腻真切、秀丽俊爽的艺术风格。1979年王卓予先生跟随中国雕塑家代表团赴意大利、法国考察,回国后,他写下《意法游记》、《意大利的教堂艺术》等文章,还编撰出版了《外国城市雕塑选》,介绍国外城市雕塑建设的经验,对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参考意见,这些都为我国城市建设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