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杨燕屏(1934.7—)女,河北文安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5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先后任北京美术公司、中国革命博物馆、北京画院创作员。作品有《画中游》、《周总理与战士谈话》(合作)、《刑场婚礼》(合作)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钱美华(1927——2010),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特级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北京市珐琅厂第一任总工艺师、科技研究中心主持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传承人。1951年中央工艺美院华东分院毕业,后到清华大学继续深造,师从梁思成、林徽因主研工艺美术。学习期间跟随导师林徽因参与抢救正处于濒危的景泰蓝工作,是新中国知识分子从事景泰蓝专业设计的第一人。曾受国务院委托,参与亚太和平会议礼品设计工作,景泰蓝台灯是其中之一,郭沫若称,“这是新中国第一份国礼”;曾参与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室内装饰设计,受到周恩来总理的赞誉。1953年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市特种工艺公司任研究员。1958年到北京市珐琅厂工作,并请郭沫若为珐琅厂题写厂名。对中国传统图案颇有研究,造诣较深。坚持人民美学理念,主张不照搬古人,不墨守成规,继承传统并不断探索创新。她设计的图案静中有动,采用多层次装饰手法,丰富不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最先突破在景泰蓝工艺上只能表现工笔画图案的框框,把齐白石的水墨写意画搬到了景泰蓝作品中;主持研制景泰蓝二代产品“银晶蓝”,并荣获轻工部科研成果三等奖(1987年)、国家技术进步三等奖(1988年)。它不断探索、创新工艺的表现手法,与点蓝师傅一起创造了剔染点蓝等4种施釉新方法;八十年代提出并推广素雅色调即调和色,用色彩学原理和釉色优选的方法,加强景泰蓝色彩的艺术效果。她创作的很多作品曾荣获国家、部、市级金奖,《周其垒》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1981年);2005年创作的《和平颂宝鉴》荣获第二届北京工美杯金奖;《如意尊》获轻工部优秀创作奖(1979年)、第41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金奖(2006年);《盖碗型瓶》获第二届中国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中国工艺美术精品金奖(2006年)。六十年代编写了我国第一部景泰蓝教材《景泰蓝创作设计》并亲自教授工艺美校第一、二届学生的毕业创作课程;编撰了《青铜器造型与纹样》、《景泰蓝图案》等资料用书。学术论文“景泰蓝艺术历代风格”获二届文代会金奖,被收入《世界学术文库》,“浅谈烟壶艺术”被收入《中国经典文库》;多件作品收入《中国纹样景泰蓝》(日本出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国画《又一个春天》被收入《中国美术家选集》。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冠明(19094—198412)别名林妹殊,女,广东中山人。擅长中国画。1932年广州省立女子师范艺术系毕业。曾任上海私立女子艺术学院院长兼美术系教授、台湾建国中学美术教师。1949年后任北京中国画院画师。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华宜玉(1922.6-2005.7)女,北京人。擅长水彩画、建筑美术教育,北平艺专油画系毕业,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她是当今中国水彩画坛享有盛誉的水彩画教授、水彩建筑画的专家,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著名女水彩画家之一。作品有水彩画《静物》、《晨曦》等。其中《烤烟房》获全国水彩、粉画展优秀奖;《江南民居》、《洞庭春》、《居庸关》、《排云殿》等为中国美术馆、美国东方艺术中心等收藏。另外出版有《华宜玉建筑水彩画》、《华宜玉建筑水彩画选》、《建筑水彩画技法》。华宜玉任教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建筑水彩画的教学与创作,成绩显著,桃李万千。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诗文书画的熏陶中长大,自幼能书善画,经过十几个春秋的磨练,又在胡蛮先生的指导下,从青年时代就走上了学画的历程,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由于工作性质的决定再加上本人可贵的敬业精神,她放弃了油画专业而坚忍不拔地从事建筑水彩画方面的教学和研究,经过了40年的耕耘,她一点一滴地熟悉建筑的造型、色彩、质地、空间以及环境的融和,一点一滴地研究表现屋脊上的鸱吻,檐下的彩画,镂空的雀替,每一种画法都渗透了她自己的感情与汗水,她总结出"观察要深,多作加法;表现要简,多作减法"的高度概括经验,经过了40余年的创作实践,使之在水彩画方面探讨民族风格上,找到了源本。从她的代表作《江南园林》、《青城山》、《前门箭楼》以及90年代的佳作《洞庭东山民居》、《北京》中,可以看出她的用笔,蕴涵着她深厚的中国画功力,无论是在表现建筑结构的严谨或是表现树木的挺拔茂盛以及点景人物活动其间的各种动态,都显示了画家在"骨法用笔"上的造诣。大面积渲染,挥洒自如,精微细巧之外,无不点画刚健生动,使画面在极为丰富表现之中,又可看出潇洒用笔的神韵。在每幅具有东方建筑特点的繁密复杂的建筑风景画中,她巧妙处理整体与细部的关系,并于光色对比中显示出她在色彩运用上的高度修养。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建筑艺术的繁荣,推进了建筑水彩画的发展,专门人才辈出,过去老一辈建筑学家梁思成、童嶲、吴良镛、杨廷宝都曾有优秀水彩画问世,但在水彩画界引起了不同凡响的杰出画家,惟华宜玉教授当之无愧,她现在已是两鬓斑白,将近八旬的元老学者,但她仍在努力为中国建筑水彩艺术而勤耕不辍,每年都有新的佳作问世。她是一位谦逊好学、不善包装、不宣扬自己的画家,但她的成就是出色的,她笔下的古老式庭院、湘西独具特色的民居、江南的水乡园林、敦煌路上的砖塔、九华山的胜境、故宫的宫廷建筑以及尼泊尔等国的独特建筑等,这些优秀作品除在国内大展中展出外,还在日本、韩国、美国、菲律宾、土耳其、澳大利亚、科威特等国家展出,受到一致的好评。华宜玉画建筑水彩画,一是强调表现建筑物的结构严谨、规矩;二是强调用色彩表现光影对照的鲜明、洒脱;三是强调笔触的运用,点、线、面的表现坚实有力,生动准确;四是强调水分的运用,虚虚实实渗化多变,使建筑主体置于协调的幽美环境之中,既是建筑水彩画,又是高雅的水彩艺术。她的不懈的耕耘,使她对表现建筑深层内涵的理解了如指掌,她的多年锻炼融会了过去书法艺术的基础,形成用笔的笔笔到位,潇洒自如,她画的云,流动自然;她画的树含有勃勃生机;她画的地光影交错,视野深邃;她画的水静谧无声。这些典雅的环境,衬托出中国各式各样的古老建筑,浑然一体,使那些规规矩矩的建筑物生动起来,在她那流动的线条、浑厚的色彩以及苍劲有力的"飞白"笔痕之中,相映成趣,在优美的环境中生动地衬托出画中的主题。华宜玉的确不愧为我国杰出的水彩画建筑风景女画家。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潘素(1915—1992),女,著名收藏家张伯驹先生的夫人,字慧素,江苏苏州人。早年习花鸟,中年转攻山水,晚年善金碧青绿山水及雪景山水。民国时期曾任北平美术分会理事,建国后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吉林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山书画社副社长,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北京工笔重彩画会艺术顾问,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等职。她父亲潘智合,是逊清名流潘世恩的后人。与张伯驹先生结婚时,潘素刚20岁。她自幼酷爱绘画,21岁时正式拜师学画。初从朱德箐习作花卉,后与老画家陶心如、祁景西、张梦嘉合作绘画。婚后,她潜心观摩张府珍贵书画真迹,悉心钻研隋唐两宋工笔重彩画法,并陪伯驹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实地写生。功夫不负有心人,40年代已崭露头角,尤擅长工笔重彩山水画,承继了细密严谨,金碧绯映的一派,成为我国著名的青绿山水画家。早在40年前,潘素就曾和张大千两度合作绘画。1981年又将两幅《芭蕉图》托香港友人转给台北的张大千给予分别补绘、题字,完成了二人第三次合作绘画。新中国建国初期,她与何香凝合作绘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作画;1952年还同陈半丁、胡佩衡、吴镜汀等老画家合作一本画册,敬送毛主席,为毛主席祝贺生日。毛主席曾复函并特派秘书回礼答谢。1955年周总理对她的《漓江春晴》给予“此画颇有新气象”的评价。30年来,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还曾以她的画作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她的画推陈出新,独树一帜。我国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称赞潘素的绘画:“神韵高古,直逼唐人,谓为杨升可也,非五代以后所能望其项背”。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展。1949年夏,潘素把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和《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与《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及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新中国成立后,潘素创作活动频繁,曾与老一辈著名女画家何香凝共同作画,三次参加为抗美援朝义卖。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曾以她的画为礼品,赠送外国元首或政府首脑。1958年,其山水画《临吴历雪山图》被赠送给了英国首相;所临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在中国文化代表团访问东京时,被赠予日本天皇。据当代资深山水画家、国画理论家关瑞之[1]先生考证并指出:1952年9月潘素与齐白石、徐石雪[1]、于非闇、汪慎生、胡佩衡[1]、溥毅斋、溥雪斋[1]、关松房[1]共九位国画宗师创作了国作《普天同庆》。在画作上的落款为:潘素写坡草。1952年10月5日,毛泽东主席就《普天同庆》[1]的创作给齐白石等写信致谢。(注:信中提到参加创作的八位画家中虽未提潘素,但潘素确是《普天同庆》共同创作的国画宗师之一)。1957年,张伯驹被划为右派,潘素亦受株连,其创作一度低落。张伯驹平反后,她重返画坛,奋笔创作。1980年2月1日至1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和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56幅。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7岁;其主要作品有《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行世。新中国成立后,潘素的创作活动频繁,其作品约有千余幅之多,在国内外多次展出。潘素曾于北平、西安等地举办个人画展。1949年夏,潘素将自己的作品与张氏家藏名贵书画,在燕京大学贝公楼展出,其多幅山水画——《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等,被收入《全国妇女美术作品集》、《首都中国画集》《桂林山水画选集》,以上画集还被选送到芬兰、瑞典巡回展出,备受称赞。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葛敬安(1905.12—)女,浙江嘉兴人。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工艺美术大师。自高中毕业后自学民间工艺美术,从事手工刺绣,布制儿童玩具设计等。1945年起创制“北京绢人”。擅长绢人工艺。作品有“海棠诗社”、“贵妃醉酒”、“湘云醉卧芍药圃”等。现在还留存于世的作品有“小忽雷”和“嫦娥奔月”。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沈吉(1938.1—)别名钱邦吉,女,浙江嘉兴人,擅长雕刻。1958年进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习民间彩塑,历任北京工艺美术系统雕塑教员,北京工艺美术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作品彩塑《喜望归帆》、《评弹——思凡》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铜雕《我的太阳》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壁雕《星闪神州》安装在中国工艺美术馆大厅,《恽代英》、《洪秀全》安装在大连纪念公园等。编辑有《刘海粟名画集》、《刘海粟书法集》、《海粟黄山艺谈录》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杭穉英女,原籍海宁,出生成长于上海。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文学美术。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工作,曾参加武汉长江大桥及北京市室外大型雕塑创作。1962年后在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牙雕艺术设计及研究工作。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北京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工艺美术师。中国共产党党员。作品有《小憩》、《武术》、《周总理凯旋归来》等。作品多次被选入全国美展。其中《小憩》、《李时珍》收入1986年出版的《中国当代女雕塑家作品选集》。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李念淑(1916.6—1991?4)别名念书,女,北京人,擅长电影宣传画、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艺专。1949年在华北大学学习。历任电影发行公司宣传画创作员、北京印刷总公司美术设计。作品有电影宣传画《亚洲电影周》、《红绫艳》,中国画《孙中山先生画像》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时君贞女,河南开封人。擅长中国画。1936年从师学中国画、书法。曾在东北历史博物馆复制古画,后为北京美术工厂画师。作品有《枇杷》、《玉兰》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