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洪荒(1923.6~2010.8.21)原名洪勤波,浙江慈溪人。擅长漫画、中国画。1942年进桂林美专西画系学习,后转入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4年毕业后到重庆社会服务处任美术干事、股长,后曾任上海青年馆美术干事、比乐中学美术教师。曾任《漫画月刊》编辑、《文汇报》美术编辑、美术摄影组组长、高级编辑。1950年起任职于上海文汇报社,高级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协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作品有早期漫画《自由的保障》;五十年代作品《强烈的对比》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古道西风瘦马》参加1960年全国美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救济物资源源运到》、《自由的保障》、《人民有挨打的自由》等,《哈罗,又碰到你了》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1993年荣获全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作品有早期漫画《自由的保障》;五十年代作品《强烈的对比》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古道西风瘦马》参加1960年全国美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另有《救济物资源源运到》、《自由的保障》、《人民有挨打的自由》等,《哈罗,又碰到你了》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1993年荣获全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韩尚义(1917年11月~1998),中国电影美术师,擅长电影美术、漫画。浙江上虞人。自幼酷爱美术,十三岁来上海当学徒,做小学教员,兼作工商广告美术设计。1937年八一三日军进犯淞沪,在上海保卫战中,弃职赴闸北、浏河前线志愿参加救护伤员,并以漫画鼓动民众抗战。随后到武汉。考入郭沫若主持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所属的美术科,投入绘制黄鹤楼大型抗日壁画以及各种形式的抗日漫画和宣传画。40年代初进入电影界,长期从事电影美术,为《一江春水向东流》、《聂耳》、《从奴隶到将军》、《南昌起义》、《梅兰芳舞台艺术》、《周信芳舞台艺术》等几十部影片,担任美术设计、总美术师或艺术顾问。其中影片《子夜》获第二届全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同时担任了《日出》、《茶花女》、《蝴蝶夫人》、《国家至上》、《重庆屋檐下》、《大明英烈传》、《万水千山》、《共产主义凯歌》等舞台剧的美术设计。多年来,先后为《林则徐》、《聂耳》、《枯木逢春》、《南昌起义》、《子夜》等20多部影片进行美术设计,其中《子夜》由于表现出时代特点,内外景衔接自然,获得第二届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撰述出版有专著《论电影与戏剧的美术设计》、《电影美术漫笔》、《电影美术散论》、《电影艺术美漫谈》等。兼长木刻版画、水彩画和散文,40年代出版有《木艺十讲》专著,90年代出版有散文集《带咸味的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总美术师、中国电影家协会名誉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美术学会顾问、中国舞台美术协会顾问、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水彩画研究会理事长及名誉会长、上海市文联委员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月泉(1920.8—1990.10)现代漫画家。笔名周游、肖敏。江苏无锡人。家境贫寒仅读过几年私塾和小学,但自幼酷爱美术。1935年进米行当学徒,1938年入卷烟厂当练习生,又做过店员和小学美术教师,业余曾在苏州美专沪校夜班学习西画。1943年进中华烟草公司任广告设计员。新中国建立后,在上海市文化局艺术处美术科工作,1956年调上海美术设计公司任设计科科长,后任美术设计公司附属美术工场副主任。1981年退休,应聘为《新民晚报》特邀美术编辑。一级美术师。一生长期从事漫画创作,作品简明单纯而富有幽默感。漫画《朽木上的毛虫》、《龙凤呈祥》(与王益生合作)入选1958年莫斯科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漫画《人人有活干》获1984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另有作品《临别》、《指鹿为马》、《白发三千丈》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盛特伟(1915.8—2010.2.4)原名盛松,笔名特伟,曾用笔名公木,珠海前山南溪村人。1935年在上海从事国际时事漫画创作,1937年参加抗日宣传队,1944年参加抗敌演剧第五队。1947年在香港组织发起人间画会。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滩漫画界颇负盛名的骁将,以针砭时弊的讽刺漫画见长。因在香港发表长篇漫画《大独裁者》风靡一时,被电影界领导袁枚之点名由香港返回大陆参加东北电影制片厂(今长影)动画厂的筹建工作。日本动画名家方明、新四军《解放画报》主编靳夕成了他的左右两臂得力助手。五十年代初他们由夏衍从长春唤回上海,在上海这个中国电影的大本营成立了美术电影制片厂。抗战前有大量漫画作品发表在《上海漫画》、《独立漫画》上。1949年到长春东北电影制片厂组织美术片组。1950年后到上海从事美术电影领导和制片工作。作品有儿童年画《拔萝卜》、动画片《骄傲的将军》等。出版有《特伟讽刺画集》、《风云集》。《小蝌蚪找妈妈之父》1936年盛特伟决定专画时事漫画、国际漫画时改用笔名特伟,并一直沿用至今,以至于几乎没人记得他原来的姓氏了。特伟为中国民族动画电影事业奋斗了几十载,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等动画电影精品,在动画电影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享誉世界。日本著名动画大师手冢治虫和宫崎骏都曾公开表示,从特伟的动画电影中获益匪浅,并且启发了他们各自的创作。第一份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特伟受命到上海筹建美术电影制片厂。他从长春接管了一批电影器材,连同制作动画片的日本技术人员一起来到上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特伟担任首任厂长,他把上世纪三十年代制作《铁扇公主》动画片的万氏兄弟请来,拍成了闻名于世的《大闹天宫》。此后,特伟又制作了两部自己的动画创作:《骄傲的将军》和《牧笛》。前者将中国京剧的脸谱、动作和唱腔引入了动画片中,是民族元素与卡通片相结合的一次尝试;而后者则是将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片,在世界引起轰动。此前他还创作了《小蝌蚪找妈妈》,寻找到了能够在透明的胶片上做出水墨洒在宣纸上的渲染效果。当《小蝌蚪找妈妈》上映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时任文化部长的茅盾在观看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后,欣然提笔赋诗。终身成就奖《牧笛》、《山水情》、《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动画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得大奖,特伟本人也因此荣获世界动画学会ASIFA所授予的“终身成就奖”,同时也是中国影坛唯一获此殊荣的人。动画电影界所谓的中国学派也由此逐步确立起来,并且成为重要的动画流派。《中国水墨动画鼻祖:记上美厂首任厂长盛特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首任厂长盛特伟《小蝌蚪找妈妈》《牧笛》曾震撼整个世界。他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丁深(1920.5—)浙江杭州人。擅长儿童美术。1936年开始从事漫画创作。1941年在安徽省立池州师范任教。历任上海儿童书局美术编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室副主任。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靳夕(1919.10-1997.6)现代画家,美术电影编剧、导演。曾用名靳涤萍,天津市人,1936年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上在山西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宣传干事、七月剧社指导员、抗敌剧社美术创作员,以及晋察冀《动员报》、《部队生活报》、《晋察冀日报》的美术编辑,绘制了大量宣传画、石印画、连环画、油画、水粉画、木刻、展览画片、漫画。1947年起任华北区创办的《战友》半月刊副主编。1949年调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该组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导演。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历任导演、副厂长、代厂长、艺委会主任。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制时离休。为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动画学会顾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徐景达(1934—1987)别名阿达,江苏昆山人。擅长动画绘制、漫画。曾在苏州美专、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习。中国影协第五届理事、中国美协第五届理事。参与编导、设计三十余部动画片。生平经历1951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动画科。翌年,转入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1953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系毕业后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56年担任美术片《骄傲的将军》。此后相继担任了《小蝌蚪找妈妈》、《大李、小李和老李》、《放学以后》、《我们爱农村》等影片的美术师或背景设计。1978年导演的《画廊一夜》,以音乐配合画面、无对白的漫画风格,揭露撍娜税飻的文化专制主义。参与导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宽银幕动画片《哪吒闹海》,于1980年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1982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1988年获法国第七届布尔·波拉斯青年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奖和宽银幕长动画片奖。代表作动画片《三个和尚》,寓意深刻,幽默诙谐,造型、动作、音乐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1981年获第一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文化部1980年优秀影片奖、丹麦欧登塞第四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1982年获葡萄牙第六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西柏林电影节银熊奖,1983年获菲律宾马尼拉电影节特别奖。与常光希联合导演的动画片《蝴蝶泉》,获文化部1983年优秀影片奖。1984年编导的动画片《三十六个字》构思新颖、想像丰富,于1986年获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第七届国际动画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动画片《超级肥皂》于1987年获第七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日本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片组二等奖;《新装的门铃》于1988年获第一届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片特别奖。因参与创研水墨动画制片工艺,1985年获文化部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国家科技二等奖。1983年被聘为法国安纳西第十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评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又名徐昌明,浙江桐乡市乌镇人。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级美术师、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中国画院兼职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早年从师学纺织图案并设计织造纹样。1951年至1954年在上海山河美术研究室进修。1955年始从事对外贸易宣传工作,并长期辅导全国大专院校装潢工艺系的实习生和研究生。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城市雕塑艺术委员副主任,上海广告公司顾问。擅长装潢、工艺美术设计、装饰画、漫画。出版有《徐昌酩装饰画》、《徐昌酩动物装饰画集》、《徐昌酩漫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郑通校(1930.6—)别名千步,浙江岱山人。擅长广告设计。曾在上海参加美术创作训练班。50年代初开始创作版画、漫画,曾任上海市卢湾区服装公司广告技师。作品有版画《渔村》、《碧海渔歌》、漫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何玉门是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年轻的美术电影导演,曾担任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上海电影家协会理事等职务。1928年生于辽宁省义县,从小喜欢听老人讲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据说在他五、六岁的时候,便常常跑到村中的庙宇里,望着佛像、壁画发愣,想象着故事中的人物、情景,慢慢地就喜欢上了美术。每年过节,家家户户张贴的门神、年画,都吸引了他的兴趣。他还常常望着牛马猪羊,用笔将它们画下来,画什么就象什么。他画的小毛驴,不仅象,而且还很传神,村里的老人们看了,常常夸奖这个还不懂事的娃娃有“天赋”。八岁那年,由于父亲在齐齐哈尔市银行供职,何玉门便随着父亲到该地读书。父亲给他买的小画册、连环画都成了他的宝贝,爱不释手。但是,父亲认为搞美术没有出息,将来充其量不过是一个绘制广告的“商人”,最大的希望是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争取以后考入大学深造。所以,当何玉门将父亲收藏的书籍、杂志上的插图、画页偷偷地剪下来,粘贴成册以供绘画参考时,免不了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出于对美术的热爱,小学时代的何玉门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画笔,开始试着将爷爷、奶奶讲给他听的传说故事用一幅幅画描绘出来。由于更多的时间、精力集中在绘画上,影响了数学等其它功课,但他的图画成绩特别好,在同年级里总是名列前茅。中学时期,在学校的组织下,他积极地参加了美术宣传活动,不仅在学校画,也时常到社会上去画,并在《嫩江日报》发表了他创作的第一套表现救灾的连环漫画,不久,他根据“土改”内容创作绘制的连环画再次出版。由此,他对绘画的兴趣也是与日俱增,即使在他以后从事美术电影的创作阶段,依然没有放弃连环画的创作。50年代,连环画创作在国内图书市场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国内大部分画家在这个阶段都参与过连环画的创作,并涌现出一大批专业的连环画画家。何玉门作为美影厂起步比较早的动画片导演,从1954年开始执导美术电影,同时在这个阶段也持续创作了大量的卡通风格的连环画作品,成为他动画银幕以外的补充,也成为他动画艺术的大胆尝试和突破的新天地。据笔者粗略统计,有他编绘的连环画就有:《小黑熊》(1955)、《龙女和三郎》(1955)、《骄傲的大象》(1955)、《猴子磨刀》(1956)、《拇指姑娘》(1957)、《枣红马和骆驼》(1957)、《天塌下来了》(1957)、《小鸡和他的朋友们》(1958)、《小兔子和老北风》(1960)、《鄂伦春爷爷》(1961)、《土壤妈妈》(1961)、《狐狸和刺猬》(1962)、《渡口》(1977)、《请各位蚂蚁注意》(1980)、《白雪公主》(1982)、《小山羊历险记》(1985)等近20部连环画、插图作品,随着年代的流逝,这些连环画、年画、插图等作品都已经难觅踪影。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