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杜连仁,1932年1月生于辽宁东沟县。1949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省文工团舞台美术、省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辽宁省青年报社美术编辑、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等工作,1955年考入原东北美术美术专科学校。1958年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留校任教。擅水墨人物画及连环画,作品构图考究,充实严谨,笔墨劲健深厚有力,形象生动,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中国画《草原婚礼》、《蒙古马》、《苍鹰》、《士女》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及报刊发表,其中《岭上青松》、《走自己路》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发表并加编者按,《岭上青松》由中国美术馆收藏,《铁流》选入全国美展并和《炼铁工》一起被收入《中国青年画家作品选》、《苍鹰》、《禅师图》分别在日本、韩国获国际水墨画优秀作品奖。连环画《草原儿子》、《谁之罪》获中国连环画二等奖和三等奖。著有《水墨人物画技法》、《浅谈连环画构图》及《拾起那飘落的红叶》等。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黑龙江哈尔滨人作品《我的冬天》、《土地·蓝色的和谐·黄色的和谐》、《满族妇女》等入选全国性美展并获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康明瑶(1924.3—1993.7)别名康慨,辽宁沈阳人。擅长油画、美术理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油画。1953年起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古代艺术之光》。编著有《外国美术名词浅释》、《诺阿,诺阿》等。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周立(1924.4—)吉林市人。擅长漫画。曾在国立长白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50年到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读研究生,留院任教。1953年后在《辽宁日报》任美术编辑、主任编辑。漫画获1987年全国好新闻作品二等奖。作品有《广告姓林,产品姓薛》、《无处藏身》、《华容道新谱》、《丰收拾趣》、《童工》、《难上九重天》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史维钧(1930—已故)笔名威军,著名电影美术师。1930长春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学会理事,辽宁辽阳人,当代画家,擅水粉。担任了《金玉姬》、《五朵金花》、《还魂记》等片中的美术设计。他在电影美术如何体现影片的色彩基调等问题上,也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史维钧是中国电影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2年3月,中国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分会举办了史维钧的美术作品展览,展出了史维钧的部分作品。史维钧,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师。1930年生于辽宁省辽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在他十岁时,由于父亲丧失劳动能力全家只好迁到凤城,住在当小职员的哥哥家中。他的哥哥酷爱美术,家中挂着许多字画。他从小就受到这个“家庭画展”的熏陶而对美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小学时,班级里的墙报成了他发表粗糙幼稚美术作品的园地。升入中学后,老师发现他对美术的爱好,给了他很多指教,鼓励他到大自然中去寻求、领会艺术的奥妙。从此,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便带着自己用硬纸做的画板到野外练习写生,感受和描绘大自然的壮美景色。由于家境日衰,又看到国民党统治区的腐败黑暗,他感到个人前途十分渺茫。为了生计,他中学没毕业,便进入沈阳市师资训练所寻求职业。不久,解放的曙光照亮了东北,希望之火又在他心底燃烧起来。进驻学校的解放区干部给了他最初的革命教育,使他产生了投身于人民解放事业的思想。他把笨重的行李卖掉,换了一床美军鸭绒被打算参军。后来看到东北电影制片厂摄制的纪录片《民主东北》,便对解放区的电影工作产生向往之情。恰好东影正在沈阳招收学员,他便考入了东影第四期干部训练班。在东影,他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同时,他的美术才能有了充分发挥的天地。在训练班班主任的推荐下,他开始从事电影美术工作。史维钧的美术设计以水粉画见长,清新、流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从50年代开始,他的绘画作品即开始在全国不同层次美术展中展出,许多水粉画作品被日、美、英等国家个人和单位收藏。吉林、丹东、辽阳、鞍山、长春、大连等地先后主办了《史维钧美术作品》展。应邀赴新加坡、马来西亚办画展及讲学。主要学术论文有《电影术特性浅谈》、《论彩色故事片的色彩基调》、《有限的空间造就无限的空间艺术》等。他的事被列入《中国电影家列传》、《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中国美术辞典》、《中国文艺家传集》《国际现代书画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影视艺术辞典》、《中国艺术收藏年鉴》(1992-1993)、《中国美术年鉴》(1949一1989)《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ART信息系统中国艺术数据库》等。1960年,史维钧担任了《冰山上的来客》的美术师。当他随同主要创作人员一起到新疆深入生活时,立刻被帕米尔高原的壮丽景色和塔吉克同胞色彩斑斓的生活图景所吸引,被驻守在风雪高原上的人民子弟兵的英雄业绩所鼓舞,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创作激情。他两次登上帕米尔高原,从布景、服装、人物造型的设计到每一件首饰的制做,都花费了极大的精力。为了真实地反映塔吉克族人民的生活面貌和帕米尔高原的风光特点,他将一些难度很大的布景,大胆放到现场搭制。他同置景工人一道,在天山顶上搭置了“尼牙孜家外”和“金沙川礼拜寺”等景,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感。影片其他一些布景的规模,也是长影拍片史上所罕见的。“叶城街道”一景,占地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礼拜寺屋顶高达十二米,极为真实和壮观。他为这部影片的美术设计,与导演、摄影、作曲的风格融为一体,使这部影片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上映之后,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继《冰山上的来客》以后,他又接连在赵心水导演的《特快列车》(1965年)、《长城新曲》(1975年)、《熊迹》(1977年)等影片中担任美术师,与赵心水一直保持着工作上的相互信任、艺术上共同探讨的良好的合作关系。他还在周予导演的《路考》中担任过美术设计。在这部影片中,他在搭景技巧上做了不少新的尝试,采用了不规则的平面对角搭制方法,使景物的空间感增强,收到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居住地区
    吉林/长春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孙常非(1920.2—1986)吉林人。擅长版画。1939年曾在高等师范学习美术。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沈阳鲁迅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挣扎》、《拉磙》、《炼钢》等。孙常非是20世纪初期东北版画界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亦是中国绘画透视学研究的先驱。他早年曾就读于吉林师范大学图画系学习绘画,毕业后先后任教于吉林诸所大中院校。20世纪初的东北,阴霾笼罩社会,在鲁迅精神的感召下,孙常非以木刻版画的艺术形式履行艺术家的社会责任,《狂飙》《胜利》《拓荒》等作品所显现出的批判性、斗争性和顽强的不妥协性,使之成为沦陷区土地上革命美术的代表。孙常非的木口木刻作品则展现出另一番艺术趣味。木口木刻多取纤维细密的木料横断面而作,画面以细腻的线条、流畅的刀法和富有层次的构成而见长,尤为适于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他于上世纪40年代创作的《建设公园》《炼钢》《欢迎起义的国民党空军》等木口木刻作品,就借助此一特殊的艺术特点,实现了题材、形式和材质的完美融合。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新中国美术教育的需要,孙常非毅然“转型”:接受新的工作任务——筹备鲁迅美术学院艺用透视课程。面对空白的教案,他不惜弃刀封版,以全部心力开辟了另一番全新的事业。1958年所著《透视画法》就是这付出后初结的硕果。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贲庆余(1929.5—2004.8)河北抚宁人。擅长中国画。1951年毕业于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留校任教。鲁迅美术学院学报副主编、教授。作品有《瓦岗军分粮》、《李自成》插图等,《我要读书》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绘画一等奖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长春。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1986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9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7年为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1998年命名为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1991年评为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2年及1996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专家同时也被评为沈阳市优秀专家。现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文联顾问等。被聘为全国性美术活动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油画作品展的评选委员。几十年来致力于油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培养人才的教学工作。不同年代都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代表性作品。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70年创作大型油画《鞍山之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辽宁厅。80年代创作油画《曹雪芹》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北方四月》,《此地甚好--瞿秋白》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代的油画作品《残雪.早春》获全国油画精品大展的特别奖,(与广东美院院长胡一川教授共获园丁奖)。油画作品《皎月》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代表作品《难得余暇》,《圣山》,《神往情移》,《葵花,白猫和外孙》等。均参加全国重要美展的展出并获高度评价。并于1993年于新加坡,1995年于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举办画展。宋惠民教授对中国全景画艺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贡献。1986年至1989年末宋惠民作为创作组的组长领导全国九位油画家共同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幅全景画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127米X18米)添补了我国至此项目上的空白,并获文化部艺术科技一等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现已成为全国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处引发了中国全景画的崛起。至今全景画的创作与制作,鲁迅美术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实力雄厚的优秀队伍。1992年完成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请川江畔围歼战》获建军六十周年解放军文化艺术优秀奖。2000年完成我国规模,气势最宏伟的全景画,武汉《赤壁之战》全景画(135米X18米)。2001年与韦尔申同志共同主编巨型画集《中国全景画》,并获首届中国某某奖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重要论文《当代油画的思考》(一,二)《永不满足的希望》(评第七届全国美展)《恢弘.永恒的瞬间--中国全景画的崛起》(2001年10月第四届世界全景画大会宣读)。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辽宁省灯塔市。1963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87年结业于法国著名画家伊维尔油画技法研究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名家研究会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协会终身名誉主席,辽宁画院油画、版画部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作品三十余幅入选全国美展及国家级大展,二十余次参加重大国际美展及国内外个展、联展。主要代表作品有:油画《哪里有石油哪安家》、《黄继光》、《战地黄花》、《昭君出塞》、《难忘的岁月》、《主人、公仆》、《芳草青青》、《创业年代》等。工笔重彩画《蕉香阵阵》、《小牧民》、《苗家》、《丝路之歌》等。作品多次在美国、日本、前苏联、法国、德国、瑞士、新加坡、韩国、土耳其等二十几个国家展出。《难忘的岁月》、《创业年代》等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昭君出塞》为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收藏,《攻克锦州》(合作)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曾获二十世纪国际艺术名家、教授成就大奖,被评为国际银奖艺术家。被评为《经典与不朽》建国六十年来最具影响力的六十名画家之一。《期望》、《芳草青青》被评为国际金奖。《大唐风韵·思远——彩陶文化》、《古读图》获翰墨中国金奖。《攻克锦州》由家邮政局发行邮票和首日封,《芳草青青》由国家邮政局发行邮票,《黄继光》被编入全国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本独幅彩页,《引来银河水》(合作)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成电影,详细介绍创作经过。曾出版《张洪赞精品画集》、《张洪赞工笔重彩画集》。作品入编《世界美术集》、《中国美术选集》、《中国美术集》、《当代艺术全集·当代美术》等,传略已载入《世界名人录》等多种辞书中。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刘秉亮,擅长中国画、漫画。1951年入沈阳市文艺干部训练班美术科学习,1952年毕业后分配到沈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1956年调沈阳市群众艺术馆美术部,1958年入鲁迅美术学院干部进修班学习二年。1960年毕业后,曾长期从事文联及群众美术辅导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辽宁漫画学会副会长,沈阳市文史馆特聘研究员。曾任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政协委员。刘秉亮从17岁开始步入画坛,辛勤耕耘,其艺术才华卓然不群,以多种绘画形式创作发表了大量的美术作品,从而驰名辽沈画坛,被誉为“大众画家”。他长期坚持用画笔鞭挞邪恶、讴歌正义,用丰富多彩和喜闻乐见的国画人物反映社会生活以及各个层面人民大众的精神面貌。作品有国画《雷锋》、《闻一多》,漫画《饱人缺粮》、《笑口常开》、《并非出土文物》等。出版有《刘秉亮画集》。其作品多次参加省、市及全国美展,其中全国级的美展五次,获大奖一次;省、市美展20余次,获市政府奖一次。1993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作品曾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及香港、台湾地区展出,部分作品被收藏。其业绩被收入《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漫画家辞典》、《中国书画家辞典》中。画家评语:善绘古今人物,兼工带写传神,弘扬传统创新,崇尚艺德为本。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