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钱延康(1913—1999)。江苏常熟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13年1月1日出生在常熟鹿苑镇(今属张家港市)。他在小学读书时就热爱自然美景,爱好绘画。1929年考入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得到美术界耆宿颜文梁校长的悉心指导。1933年毕业,为苏州美专的首届毕业生之一。曾任中小学美术教员。1939年至1949年任励志社总社美术股干事、股长。1951年至1956年任上海市行知艺术学校美术系教师。1956年调武汉市艺术师范学院任教。1959年调任湖北艺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1965年调任湖北省美术院绘画创作室副主任。1975年退休后定居上海。于1999年5月14日逝世,遗体捐献给上海医科大学。历任武汉市艺术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湖北艺术学院(后更名为湖北美术学院)油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员,上海市文史馆研究馆员,上海水彩画研究会顾问,上海粉画学会顾问。新中国诞生后,在新时代新生活的鼓舞下,他的创作激情勃发。曾与杨祖述、费以复合作油画《毛主席慰问伤病员》,在上海首届美展中获一等奖。水彩画《瓶菊》在全国速写展览中获奖。1960年参加绘制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陈列的大型油画《长江第一桥》。1963年跋山涉水,深入神农架原始森林写生,作画50幅,一时在艺坛传为佳话,他自己被誉称“森林画家”。在八十、九十年代里,已过古稀之岁的他再度上黄山,下嵊泗,访海南,游虞山,新作频频问世。1996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了“绘画六十五年回顾展”,还应邀赴美国、新加坡举办画展。九十年代末向家乡常熟捐赠画作近60幅,常熟博物馆特辟专门展厅定期展出,命名为“钱延康西画艺术展”。作品有油画《毛主席慰问伤病员》(合作)、《神农架原始森林》、《长江第一桥》(合作)、水彩《勘探三号平台》等。作品水彩静物《磁瓶》、油画《秋艳》,均为美国莱斯特美术馆收藏;水彩画《勘探三号平台》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出版有《钱延康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吴景泽原名吴永清,上海人。擅长美术评论。1947年在上海参加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漫画工学团,从事版画、漫画创作活动。1948年进入苏北解放区,在华中大学学习和工作,1949年曾任上海《青年报》和《解放日报》美术组组长,并参与美术评论活动。1961年调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持理论研究室工作。参加1979年版《辞海》美术条目的编写。八十年代后任上海市文化局社文美术处处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评论文章有《为山水传神》、《多样与独创》、《劳者多能》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隆基浙江嵊县人。擅长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历任华东艺专、上海美专教师,上海油画雕塑院专业画家,一级美术师。作品《女电工》参加1959年全国美展;《集贸市场》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和西涅克》、《油画入门》等。译著有《水彩技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雷雨(1921-1989)广东省中山市人。十六时随李铁夫习画,此外作品也受美国水彩画家约翰?沙荐特(JohnSingerSargent)等人影响。1950年创香港艺术学院,1952年任上海美术电影製片厂美术设计师。1958出版的《水彩画技法研究》颇受大众欢迎,擅长水彩画与电影动画,简鍊的用笔与明快的色彩对比是其特色。出版有《水彩画技法研究》,设计动画片《一幅僮锦》、《森林之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张碧梧(1905~1987)。江苏江阴人。十四岁来上海,初入先施公司当练习生,后入永安公司任职员。自学绘画成才。曾为上海的艺辉、徐胜记、正兴、环球等印刷厂绘月份牌画。新中国建立后,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创作的不少以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重大战役为题材的作品,如《百万雄师渡长江》(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解放一江山岛》、《上甘岭的胜利》、《志愿军凯旋归国》等,场面之大、人物之多、气势之磅礴,为月份牌年画中所少见。代表作有《养小鸡捐飞机》(获第二届全国年画评奖二等奖)、《军帮民,民帮军》、《故乡变了样》、《妈妈开着拖拉机来了》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南春江苏兴化人。擅长中国画、年画、连环画。1950年参加上海连环画研究班。历任上海大众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创作员。作品有《群英献礼图》、《祖国颂》等,《陈毅将军》在全国年画展获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叶文西,画家、美术评论家、编辑家,正编审。原名叶文熹,男,汉族,河北保定人,1926年7月生,1942年考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7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油画系。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和党的地下活动,离休干部。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美术编辑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暨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全集》编委,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暨上海分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美学研究会会员,泰中文艺家联合会荣誉顾问,世界名人录荣誉编委,法国欧亚文化协会顾问。创作以油画为主,兼擅国画、年画、漫画等。所作国画能糅合西洋画与民间艺术之长,富有新意。作品《野火烧不尽》曾入选“上海大阪美术交流展”;《仙鹤》、《三维山下丝绸路》、《祁连山下戈壁滩》等先后发表于《美术丛刊》、《上海画报》与《上海美术年鉴》;另有油画《夸新娘》等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换和中国美术馆收藏;发表的论文和传记有《年画的作用及特点》,《爱国主义和美术教育家、画家颜文梁》等。作品还有《红旗插上一江山》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万籁鸣(1900.1.18-1997.10.7)号籁翁,艺名马痴。世界动画大师,艺术大师,中国剪纸艺术第一人,动画电影创始人,世界著名导演,近代世界500名人之一。江苏南京人。万古蟾的孪生兄。幼时自学绘画。1919年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片部任职。1925年与弟古蟾摄制的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为中国动画片之雏形。1926年参加长城画片公司,兄弟合作摄制成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49年去香港,1954年回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片导演。是中国影协第三、四届理事。曾导演《野外的遭遇》、《大红花》等彩色动画短片。1961-1964年创作大型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上下集)。原名万嘉综,出生于江苏南京。擅长电影动画、中国画。早年从事美术编辑、中西画研究和卡通画设计绘制工作,探索以中国画形式制作动画片,是我国早期美术片开拓者之一。他与万古蟾是孪生兄弟,自幼喜欢绘画,1919年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先后在美术部、活!动影戏部任职。主要创作广告画,并为杂志绘插图和封面。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万籁鸣受美国动画片启发,联系中国的走马灯、皮影戏以及活动西洋镜的投影原理,开始和他的三个弟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研究动画电影。1925年与万古蟾摄制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开始动画创作生涯。1926年与万古蟾合作,为长城画片公司制作中国首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0年又为大中华影片公司制作了《纸人捣乱记》等短片。1931年起与万古蟾先后在联华影业公司和明星影片公司制作动画短片,如宣传抗日的《同胞速醒》(1931)、《精诚团结》(1931)、《民族痛史》(1932)、《血钱》(1932)等,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飞来祸》(1932)、《龟兔赛跑》(1932)、《蝗虫与蚂蚁》(1932)等。1935年制作了中国首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抗战爆发后,又制作了宣传抗日救亡的动画短片《抗战特辑》(1938)、《抗战标语》(1938)和《抗战歌辑》(1938)。1940年万氏兄弟在上海创作完成了胶片长达八千余尺的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动画技巧上达到了新的水平。1954年万籁鸣从香港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先后制作了《野外的遭遇》(1955)、《大红花》(1956)等动画片。出版有画册《人体表情美及人体图案美》、《魔法之笔》等。2逸闻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万籁鸣曾参加香港的一个筹款晚会,凭借的是他的剪影手艺。当时,嘉宾和明星跳一个舞要5港币,而想要万籁鸣替自己剪一个人影,需要花20港币。万籁鸣最喜欢的动物是猴子,他的《铁扇公主》《大闹天宫》都是以猴子为主角。他曾经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离开人世。《大闹天宫》这部完全凭手工制作出来的动画片的鸿篇巨制,在40年后的今天仍然是一部经典传世之作。万籁鸣的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未了缘1920年冬天,在上海闸北天通庵路的一条弄堂里,邻里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个亭子间里,总是彻夜灯火通明,室内的房客,好像从来不睡觉似的。好奇的人不免要多方打听,原来这里是个特殊的电影实验室,一个特殊的创作班子———万氏四兄弟,正在搞卡通(即动画片)试验。四兄弟的名字分别叫万嘉综、万嘉淇、万嘉结和万嘉坤。当人们知道他们是在搞卡通试验后,就送给他们一个风趣的称号:万氏卡通。万氏四兄弟后来创作美术片时的署名依次是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这是他们各人为自己起的号。老大万籁鸣和老二万古蟾是孪生兄弟,相貌似极,许多老朋友也会错认。“万氏四兄弟”于1941年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9年,万籁鸣去香港,1954年秋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把《西游记》绘成动画,是万籁鸣一直怀揣的梦想,特别是最激动人心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的那一部分。万籁鸣曾在一篇文章中表达过自己同孙悟空这段未了的缘分,“在旧社会,我饱尝辛酸,始终无法实现这个愿望。我为之苦闷过,因为终日奔波,到处‘游说’,确实遭到资本家的白眼;我为之欣喜过,有某资本家愿意投资拍摄,我经之营之,花了半年多的心血,但到头来愿望还是成为泡影,资本家突然改弦更张,下令停止拍摄,因为物价飞涨,出售胶片药品比摄成影片获利还要多;我为之绝望过,因为动画事业到后来已经夭折,感到此生再也没有可能把‘大闹天宫’绘成动画了。”脱胎换骨动画片的特点之一为人物造型的独特性。平面的动画只有在准确、生动和优美的造型中才能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形象。万籁鸣曾表示对于孙悟空的形象他是熟稔,在解放前也曾经对《西游记》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做过造型设计,但是今天在银幕上的孙悟空的形象,已经脱胎换骨了,要从故事的新奇、趣味着眼,将孙悟空处理成一个喜剧式的小人物。将《西游记》原著改编为《大闹天宫》文学剧本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编导一身的万籁鸣同另一位编剧李克弱接下改编的任务后,首先面临着就是产生敢不敢“碰”的问题。结果选中了《西游记》前七回,反映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尖锐的冲突与斗争,认为其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于是在《大闹天宫》文学剧本中,戏剧矛盾集中表现在孙悟空与以玉帝为首的统治者之间,而孙悟空勇敢机智、顽强不屈的性格也在这种冲突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完成夙愿万籁鸣老先生清楚地记得最后一场配音时的情景。“录音亭内战鼓咚咚,杀声震天,上影乐团的乐师们热烈地演奏着打击乐器,发出强烈而有节奏的巨响,大银幕上出现了见了几百次的孙悟空,我仍然是饶有兴味地注视着他。那天的孙悟空似乎是格外地神采奕奕,勇猛矫健,只见他穿着鹅黄色的上衣,大红的裤子,腰间束着虎皮短裙,脖子上还围着一条翠绿色的围巾,挥舞着金光闪闪的金箍棒,与脚踏风火轮的哪吒杀成一团。锣鼓声越来越紧,好一场凶狠的厮杀,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银幕,情绪也越来越激动。狠毒善变的哪吒哪里是孙悟空的对手,丢失了风火轮败下阵去,孙悟空指着狼狈逃跑的哪吒放声大笑起来……我吁了一口气,孙悟空的欢乐、胜利的笑声突然一下子攥住了我的感情,一阵浓郁的幸福感,浸淫到我的全身,我也笑了。一年多来在纸面上与之朝夕相处的孙悟空终于生龙活虎地站在我的面前,二十几年来一直耿耿于心、渴望能见之于动画的孙悟空终于诞生了。但,不知怎地,我眼眶里却是润湿的。“天堂休憩的悟空万籁鸣曾经说:世界上第一个上天的“中国人”是谁呢?孙悟空。1997年10月7日,97岁高龄的万籁鸣安静地离开人世。在老人的墓碑上没有墓志铭,墓碑设计成一卷展开的电影胶片,一座云遮雾绕的花果山,跃出了人见人爱的孙大圣,大圣手搭凉棚,四处眺望。这位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在走过将近一个世纪的岁月后长眠,在他的身边还有那个能够上天入地、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陪伴。主要作品到2013年初公开亮相的有万籁鸣先生署名。印章或提字的画作共32幅,其中真正是万籁鸣的真迹正品不多。有的是他人所画,万老落款。有的是他人所画,万老修改后落款。有的是他人和万老一起作画后有万老落款。在新中国反对迷信思想的历史过程中,因万老的三打白骨精中有妖魔鬼怪的情节。他的作品绝大部份被消毁。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众多国外艺术家,名人,记者,纷纷拜访。万老才重新执笔。但作品很少。89岁那年,万老由于手抖的原因作画更少。94岁时用3月时间完成了封笔作品‘寿桃图;。故真正万老原作很少见且价格很高。有猴子捞月,316000元。2010年交易于北京。大圣登基图,180000元1986年交易于上海。金猴献桃,15680元。[1]马踏飞燕,12100元。交易于广东。金猴献寿,奔马图12000元。长寿图,寿桃图,美猴王,飞马图,心中无私天地宽。睡马图,27780元。导演动画片1955:野外的遭遇1956:大红花1958:墙上的画(与李克弱合作)歌唱总路线美丽的小金鱼美妙的颜色1961:大闹天宫(上集,与唐澄合作)1964:大闹天宫(下集,与唐澄合作)与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联合编导动画片:1926: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大闹画室1930:纸人捣乱记1931-1932:同胞速醒精诚团结1934-1937:神秘的小侦探新潮抵抗飞来祸龟兔赛跑蝗虫与蚂蚁国货年漏洞民族痛史血钱航空救国骆驼献舞1938:抗战歌曲(七集)抗战标语(五集)1940:铁扇公主(详细资料)作为演员,曾经拍摄过的电影:神秘小侦探(1933)参与制作过的电影: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1964)....导演大闹天宫40周年纪念版(1964)....编剧上海市少年儿童革命歌舞选辑(1965)....导演铁扇公主(1941)....导演大闹天宫(1965)....导演大闹天宫(1965)....编剧一代妖姬(1950)....置景王氏四侠(1950)....置景新红楼梦(1952)....美术(制作设计)花街(1950)....置景诗礼传家(1952)....美术(制作设计)方帽子(1952)....置景说谎世界(1950)....置景淑女图(1952)....美术(制作设计)娘惹(1952)....置景血染海棠红(1949)....置景妇人心(1952)....置景狂风之夜(1952)....美术(制作设计)血海仇(1951)....置景不知道的父亲(1952)....置景儿女经(1953)....置景大儿女经(1955)....背景设计都会交响曲(1954)....绘景深闺梦里人(1954)....置景深闺梦里人(1954)....美术(制作设计)孽海花(1953)....置景枇杷巷(1953)....置景寸草心(1953)....置景寸草心(1953)....美术(制作设计)中秋月(1953)....美术(制作设计)绝代佳人(1953)....美术(制作设计)绝代佳人(1953)....置景姊妹曲(1954)....置景不要离开我(1955)....美术(制作设计)视察专员(1955)....动画师视察专员(1955)....置景小舞娘(1956)....置景萝卜回来了(1959)....艺术指导兰花花(1958)....总美术兰花花(1958)....布景大侦探(1931)....导演龟兔竞走(1932)....导演国人速醒(1932)....导演血钱(1932)....导演精诚团结(1932)....总美术勿忘国耻(1932)....导演航空救国(1933)....总美术民族病史(1933)....总美术漏洞(1934)....总美术骆驼献舞(1935)....导演飞来福(1935)....导演抵抗(1935)....导演少年岳飞(1936)....导演野外的遭遇(1955)....导演大红花(1956)....导演墙上的画(1958)....导演歌唱总路线(1958)....导演美妙的颜色(1958)....导演美妙的颜色(1958)....动画师成就1961~1964年万籁鸣先生与唐澄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合作导演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全面发挥了多年来形成的精巧细腻的艺术风格,影片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以幽默而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造型,生动的情节,几年内创下了上亿票房,同时也震惊了国际动画界,在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并荣获第22届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等无数奖项,此后的40年里,没有一部国产动画片能够达到《大闹天宫》的艺术高度和影响力。万籁鸣先生与有“日本漫画之神”之誉的手冢治虫也有深交,他与手冢治虫先生合作绘制的孙悟空携手阿童木稿图现收藏于北京电影纪念馆。万籁鸣先生后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顾问。万籁鸣先生在水彩画、水粉画、油画、钢笔画、木刻等方面都很有造诣。他的作品富于装饰性和幽默感,形象夸张生动,情趣盎然,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他所执导的动画,人物性格鲜明,理想主义浓厚,冲突场面也充满装饰美感,是国产动画的里程碑。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余白墅,现代版画家。1920年生,浙江慈溪人。1936年在上海学习木刻。抗战开始后参加部队的艺术工作。1939年在浙江宁波与依黎等组织木刻研究会。1942年与荒烟到赣南推动木刻运动,曾主编木刻漫画刊物多种。1946年回上海,参与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的工作。50年代以后从事美术编辑工作,曾任职于大众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代表作品有《晚归》等。余白墅1920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原属余姚县桥头乡)。曾任大众美术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编委、编审、顾问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版画会顾问等。1991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为表彰30、40年代在中国新兴版画事业中有贡献的版画家,授于他“新兴版画纪念奖”。自幼酷爱绘画。1934年就读于上海澄衷中学时,开始漫画创作,作品发表于《东方漫画》等刊物上。1936年受到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就习木刻,得到版画家陈烟桥、罗清桢的指导。《无家可归》、《苦力》等木刻作品发表在上海报刊上,并收入《全国抗战版画集》。为推动木刻运动,1939年在宁波与依黎等组织木刻研究会,主编《救亡木刻》期刊。与漫画家张鸿飞合作抗日漫画集《怒潮》。1940至1945年期间,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多次举办个人木刻展览。1942年8月2日与荒烟为筹募中国木刻研究会及中国木刻工场基金,在江西赣南博物馆举行木刻展览会。并与张乐平、陆志庠、梁永泰、朱鸣岗等多次举办联合画展。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反映劳工与农民生活的木刻作品,如《收获》、《晚归》、《老工人》、《牧童》、《铁路工人》、《磨坊》、《贫病》、《逃亡的人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其中有的作品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在这期间前后主编《木刻艺术》、《新艺风》、《木刻与漫画》、《木刻画刊》等刊物多种,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美术评论文章,并编著出版了《木刻技法点滴》一书。1946年在上海参与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负责展出工作。这个展览,先在上海、杭州展出,后又赴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国展出。同年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监事,后为理事,担任协会所办的木刻函授班导师,并参加了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解放前夕,在白色恐怖下,主编大型《木刻》画集出版。这时期创作的木刻作品有《童工》、《牧马》、《走!》、《抓壮丁》等,在日本、苏联等国展览。1949年上海解放后,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并任编辑出版部副部长,参与编辑《解放漫画选集》等十余种。又为上海木刻研究会理事。此时,几乎每日创作漫画多幅,又创作版画作品,以及撰写美术评论文章,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等各大报刊上,这些漫画等作品大多收入出版的各种画集中。又与版画家徐甫堡合作了一本《白毛女》连环画,1949年6月出版,并在《新闻日报》上每日连载。1959年为配合现代中国版画展在国外展出,扩大影响,以供国外读者的需要,与版画家吕蒙同志一起编辑了60多位国内著名版画家的版画作品,照原作大小用珂王罗版、锌版与胶印结合,以宣纸等彩色精印装裱出版,由中国国际书店发行国外,受到欢迎与好评;也得到不少作者的好评,如赖少其同志等认为印制作品与他们的原作相比难以区别,纷纷多次来信索取样张,他们当原作赠送友人。其间,又编辑了“现代木刻水印画”成套画册多种,余白墅的木刻水印作品多幅也收入其中。近年来,版画作品《晚归》、《牧童》、《鸭司令》等在日本、法国、英国等多次展出,作品收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多种,以及日本近代美术馆、国际版画美术馆编印出版的《中国现代版画展》等画册中。多幅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日本近代美术馆等收藏。从艺小传已被收入出版的《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多种书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伟戎(1934.2—)浙江鄞县人。擅长人物画、宣传画、水粉画。1956年毕业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宣传画创作,先后任创作编辑,编辑部副主任。主要作品有宣传画《争取农业更大丰收》、《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飞机喷农药》等。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获全国美术奖,中国美术馆收藏多幅创作。其中《我们敬爱的领袖毛主席》与同事哈琼文的作品《和平万岁》系上海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宣传画中的代表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