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杨青(1924.3—1990.4)山西洪洞人。擅长版画。1940年在延安鲁艺学习。曾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历任《人民战士》、《人民军队画报》主编,解放军战士出版社美术组长,长安美术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社长,陕西省出版局副局长。作品有《杨家岭的春天》、《英雄刘四虎》、《草地的故事》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画家简介:张建文:1921年3月出生,河南孟州市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曾任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创作研究室主任。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版画《故乡》、《陕北江南—南泥湾》等多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全国颇有影响。八十年代开始,又在国画方面探索,从中国哲学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国艺术,加上几十年的生活基础,所以在国画方面也发展较快,其作品《延安山村》、《耕耘者》、《同是龙的故乡人》等,已被国家出版和收藏。并在北京、香港、日本、台湾等地展出和出版。1998年—2000年先后获悉尼、荷兰、美国、法国国际艺术奖。其书法又从甲骨、简书方面研究。作品曾被中南海紫光阁、周恩来纪念馆、邓世昌纪念馆、西王母碑林、中央书画院收藏与出版。他的国画《黄河九曲入海流》被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1949年1月,在江淮解放区《江淮日报》社工作,设计江淮解放区邮票三枚。1949年4月,在北京华北大学绘画部学习,毕业后留校并到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进修。1950年9月,参加我国第一次出国展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注。1951年2月,在《西北画报》社任美编。(《西北画报》为《陕西画报》前身。)1953年,大区撤销,调至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任艺术室副主任。1954年,第一次到延安,创作版画《故乡》在全国颇受欢迎。1955年,赴延长石油基地体验生活,回来创作《在陕北的山谷里》获国家文化部三等奖。是陕西美术界第一位获奖者。1958年,《陕西画报》社成立,任美编;创作年画《赶先进》被用为全国年画集封面。1959年,受陕西省美协协调,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创作《陕北江南——南泥湾》在北京展出,《美术》、《人民画报》、《红旗》等均予以发表,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60年,《陕西画报》停刊,调回美协工作。1963年,作品《知心话》由外文版《人民中国》发表。版画创作直到1986年,后因手疾不能握刀而改习国画。在原美协老一辈国画大师的带领下,从中国哲学的研究和学习上汲取营养,加之过去的生活基础,进步显著。国画作品:1991年6月,《耕耘者》由北京中南海收藏。1993年12月,《欲与天公试比高》由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1994年9月,《同是龙的故乡人》由香港等地纪念馆收藏。2000年10月,《黄河九曲入海流》由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2001年7月,获陕西省文联优秀共产党员奖。2009年7月,获中国文联荣誉奖。2009年10月,获中匈建交60年书画展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邸杰(1920.7—1995.2)别名迪杰,河北深泽人。擅长版画。1939年后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学习于华北联大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50年后历任一野《人民军队画报》社副主编,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夏收》、《秦川之春》、《延安颂》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蔡亮(1932.9—1995)福建厦门人。油画家。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分配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从事美术创作。1978年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1981年调浙江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壁画。蔡亮的艺术世界怀念与回顾,织就了艺术史上的另一条线索。在我国老一辈油画家蔡亮去世15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展”9月5日至1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吴长江,以及廖静文、潘公凯、许江、马书林、王胜利、肖峰、全山石、庞涛、臧伯良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相关研讨会也于开幕式后召开。此后该展还将于9月18日至27日和10月18日至26日赴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巡展。面对蔡亮渐远的身影,展厅中置放的150余件作品,使观众得以亲近那段“难忘的历史”以及那份“心灵的追怀”。《延安火炬》就是艺坛的火炬“他的《延安火炬》就是我们艺坛的火炬”。当《延安火炬》《贫农的儿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枣园来了秧歌队》《铜墙铁壁》等蔡亮的经典历史画作,经多方协调终于一同出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时,很多美术家甚为激动,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的这番话,真切道出了蔡亮及其作品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与艺术史上的地位。展厅中,一件件红色经典作品光耀着时代,也引领着人们的回忆。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王胜利至今还清晰记得蔡亮一些重要作品创作时的情景——1976年,作为学生的他陪靳尚谊到陕北体验生活,专程到群众艺术馆去看望蔡亮,那时候蔡亮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创作。“他把草图拿出来,核心就是画三军会师和战士的拥抱,这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是构图和形式上的突破。”站在教科书一般的《延安火炬》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很多往事被一一勾起:“蔡亮先生已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但当油画系老师们一起怀旧溯往,或者老朋友远来相聚之时,我们都会想起他。”去年,许江参加全国重大题材集体创作时,大片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中有一位老班长式的人物,成为全画的一个视点,而这种设计正是源于蔡亮,“他的绘画曾经给予我们某种人生与生命的理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看蔡亮的油画,不仅唤起我们对革命年代的回忆,而且使我们感觉到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红色经典《我们也要当红军》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配图课文《我们也要当红军》,描绘的是两个贫苦少年赶上了红军队伍,而毛主席微笑着答应他们参军的场景。而这幅画原名《贫农的儿子》,作者就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画家蔡亮。20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120多幅蔡亮生前的作品。今年是蔡亮逝世15周年,举办这次展览旨在纪念这位老一辈艺术家。蔡亮是中央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1953年本科毕业,1955年研究生毕业,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大师。毕业后,蔡亮受到错误的政治批判,分配到陕西工作。此后的20多年里,蔡亮与陕北农民朝夕相处。他拿起画笔,创作了大量表现、塑造陕北农民形象的素描和油画写生,同时也开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直到1981年调任中国美术学院任教。除《贫农的儿子》之外,观众还可以看到《延安火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枣园来了秧歌队》《铜墙铁壁》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是反映抗战胜利之夜、延安群众游行欢庆的《延安火炬》。有评论家说,画家大胆地用“光”来构图,让光演化成旋转的洪流,用蜿蜒盘桓的火把映照的欢腾人群,照亮黑夜中欢乐的人心。本次展览此前曾在北京和西安展出,在杭州是最后一站分为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展出上述 蔡亮代表作(水粉)红色经典作品,第二个展厅则以西北农民素描画为主,观众可以领略画家高超的素描技法,而第三展厅则是蔡亮在杭州时期的新历史画和风情画作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蔡亮先生维系了20世纪中国美术两个最重要的维度,一个维度是革命历史画,另一个维度是农民画。”蔡亮在晚年时曾设想以晚清和近代题材创作新历史画,为此他参考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创作了《太后新装》,以剪辫子为素材创作了《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等作品。在他留下的一些草图里可以看到,画家还设想以鲁迅葬礼、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黄河大合唱等为素材进行创作。编辑本段代表作品《借宿》、《枣园来了秧歌队》、《丹青生涯》等。油画作品《延安火炬》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贫农的儿子》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主要展览建国15周年全国美展(1964),全国美展(1972、1974),全国双庆展(1978),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1979),建国35周年全国美展(1984),全国第一届(1987)、第二届(1993)油画展等展览。收藏记录: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4幅)、中国美术馆(9幅)、延安革命纪念馆、宁夏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广东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等。出版《蔡亮油画人物写生》、《油画头像选》、《素描、色彩入门》、《蔡亮·张自薿油画选》、《蔡亮作品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画大师,有长安画派旗手之称。石鲁原名冯亚衍,四川仁寿人,因仰慕石涛、鲁迅,以石鲁为号。石鲁出身仁寿大族家有庞大的庄园和万卷藏书的藏书楼.曾就读于成都东方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1934年~1937年)和华西协和大学文学院历史社会学系(1938年初)。1939年来到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陕甘宁边区,在陕西吴堡青训班和延安公学院(1940年)学习。在陕北期间历任西北文艺工作团美术组长、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美术干部、《群众画报》编辑、延安大学文艺系美术班主任。1949年后一直在西安作画,历任西北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任、《西北画报》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主席、陕西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院常务理事、中国画研究院委员、陕西美协主席等。1964年《转战陕北》一画被认为犯有严重政治错误,精神受到打击1965年患精神分裂症.文化大革命中曾遭受政治打击,几经牛棚出逃,被抓回后因其精神分裂才未被枪决.1982年因癌症去世。石鲁性格外向,被称为狂人;画风大胆激进,富于试验性,开一代风气,作品个性鲜明,后期作品画诗书刻融为一体.曾有“野怪乱黑”的评价。石鲁以一首打油诗回应了这种评价:"人骂我野我更野,搜尽平凡创奇迹.人责我怪我何怪,不屑为奴偏自裁.人谓我乱不为乱,无法之法法更严.人笑我黑不太黑,黑到惊心动魂魄.野怪乱黑何足论,你有嘴舌我有心.生活为我出新意,我为生活传精神."石鲁主要作品有《南泥湾途中》、《转战陕北》、《华岳之雄》、《荷雨图》等,此外还有著作《石鲁学画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武德祖(1923.4—1991.9)。别名苏坚。陕西渭南县人。擅长油画。1939年赴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1940年毕业。曾在陕甘宁边区文协、东北画报社、人民画报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1985年曾出国短期考察。曾在《东北画报》、《人民画报》、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单位工作。西安美术学院(原陕西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现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陕西油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长期从事创作,作品有《婚姻自己做主》、《女孩》、《正月》、《战争年代》等。出版有《武德祖油画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康师尧(1921—1985),笔名康巽,河南博爱县人。久居西安。擅长中国画。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美协常务理事、陕西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安工艺美术学会第一副理事长、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曾参加第三、四届全国文代会。1944年夏毕业于武昌艺专绘画科国画业,师从康一禾、张肇名,以工笔花鸟、仕女为主,兼工写意,积极探索中国花鸟国画的创新。对传统中国画技法进行过认真学习和研究,他十分重视到大自然里去观察,勤于写生。1956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主任,与石鲁、赵望云等共研画艺,致力于中国画的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长安画派中花鸟画创新的主将。代表作品有《芙蓉》、《秋意图》、《秋老珠红》、《泳梅诗意画》、《竹林小鸟》、《献给祖国的一束小花》(组画)等,此组画获“全国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画作以清新典雅为主调,兼工带写,自具风貌。其作品立意新奇,用笔凝重爽利,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僻涩中具清新隽逸,手法丰富,题材广泛,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专业杂志上发表。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南、辽宁、天津等博物馆收藏。他先后在重庆、北京、开封、西安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参加过“中国画展”赴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展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论著方面有《画花》、《国画基本技法探索》、《花卉写生与变化》、《写意花卉技法》等。作品专集有《康师尧花鸟画选》、《荣宝斋画谱·花鸟部分》、《康师尧教学画稿》。晚期的作品兼工带写,自成一家,风格以清新、典雅为主调。笔墨娴熟悉、细腻精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康师尧,笔名康巽,号乃佛,祖籍河南博爱,生于开封。1944年毕业于四川江津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为衣食计,就业于西安中南火柴厂任文书,业余坚持国画创作。1965年调中国美术家协会西安分会,任国画组组长,为“长安画派”主要成员之一。1972年先后参加了西安人民大厦、郑州车站和北京饭店等处陈设画创作。1973年调西安工艺美术工业公司。1978年始,先后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湖北省艺术学院等校讲学。1979年参加人民大会堂陕西厅陈设更新工作,任总体设计。1983年受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委托,与西北大学合办汉唐工艺研究班并主持教学;后任中国美协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书协陕西分会理事,陕西国画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先生一生从事工笔花鸟画创作研究;作品《献给祖国的一束小花》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牡丹》等十余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荷花》等十幅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先后在重庆、北京、南京、开封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著有《国画基本技法》、《写意花卉技法探索》等。1985年病逝。康师尧先生是是长安画派唯一的以花鸟画见称的画家。由于康师尧先生那谦和的个性与独辟蹊径的画风造成了他与世无争的默默无闻的追求,他甚至极少将自己的佳作向世人展示。观先生之作,我们会觉察到这样一个有特色有个性的画家,觉察到他那仗义执言的独行风格和俗中求清雅、平中求艰深、浅中求宏远、工中求变化的探索。他不愧为一位知难而进的艺术家。代表作品有《芙蓉》、《秋意图》、《秋老珠红》、《泳梅诗意画》、《竹林小鸟》、《献给祖国》(组画)等,此组画获全国六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先生的画作以清新典雅为主调,兼工带写,自具风貌。其作品立意新奇,用笔凝重爽利,潇洒中不失精密严格的法度,僻涩中具清新隽逸,手法丰富,题材广泛,且富有浓厚的生活情趣。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各大报刊、专业杂志上发表。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湖南、辽宁、天津等博物馆收藏。他先后在重庆、北京、开封、西安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并参加过“中国画展”赴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展出。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论著方面有《画花》、《国画基本技法探索》、《花卉写生与变化》、《写意花卉技法》等。作品专集有《康师尧花鸟画选》、《荣宝斋画谱·花鸟部分》、《康师尧教学画稿》。先生晚期的作品兼工带写,自成一家,风格以清新、典雅为主调。笔墨娴熟悉、细腻精巧,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修军(1925.10—1994.7),男,汉族,原名王英民,中共党员,山东莱阳人。擅长版画。1948年毕业于北平艺专。曾在部队从事工作。1954年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工作。曾任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分校名誉校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绘画,15岁高小毕业后到烟台学徒三年,工余时到广告杜偷学绘画;18岁在即墨县(现在的青岛即墨市)高小任美术教师;1946年在青岛木器店当店员时,跟随冯凭、吕品先生学画;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48年8月因国民党登报通缉,经地下党营救进入解放区;1952年随部队入朝,在朝鲜前线画了大量战地速写、素描,有60多幅在全国各地发表。1954年转业到美协西安分会任办公室、创研室主任。“文革”中全家下放耀县插队劳动,1972年调耀县文化馆任副馆长时,举办木刻学习班数十次,培养业余作者数百名,出版有《耀县木刻选》。1978年底调回美协陕西分会。代表作有《重建家园》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三等奖。以及《黄河入海流》、《山村小学》、《秋》、《陕北之春》、《万山红遍》、《诗人》、《月光曲》、《马》等。出版有《修军木刻作品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旷四川岳池人。擅长版画。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45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于延安中学、延安大学文艺系。历任《西北画报》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书记处书记、顾问。1991年获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作品有《嘉陵江畔》、《找水源》、《长城内外》等。出版有《刘旷画集》等。刘旷早期的版画作品,如1944年的《游击队员》、1948年的《云梯》、《围歼》等,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冒着纷飞的战火冲锋陷阵,看到的是壮怀激烈的人民英雄的艺术形象。这是画家亲自在八路军中战争生活的描绘,是解放战争中自己战斗的体验,画面充满了威武雄壮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另一类作品,如1945年的《修路》、《抗旱》等,是刻画解放区人民与自然抗争,改造现实、创造新生活的情景,面对战争环境的严酷,物质供给极端贫乏,人民要战胜苦难。这里画家赋予质朴的画面以壮丽的崇高感。总起来看,这个时期的版画,主题鲜明,政治思想意义突出;画面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特征;在艺术上,刀法流畅而粗犷,黑白强烈更具对比性,构图均衡而具有表现性。这些版画作品,画家明显借鉴了外来的技法,运用了现代艺术思维,又结合了传统的艺术来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新中国建立后,刘旷一方面担任西北美协的领导工作,《西北画报》的主编,另一方面不断深入建设中的新生活。他的版画创作也进入一个高潮阶段,这是刘旷艺术创作的发展时期。刘旷这时期的版画创作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回忆。这些黑白分明、深沉雄浑、豪放粗犷的版画,都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战争震荡力,其思想意义的鲜明,都让体验过或经受过战争残酷的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第二类,是反映工农业的建设生活。这类版画是这一时期最为丰富多彩的。第三类,是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与亲和,显示了大自然诗意的美妙与生命的律动不息。这些自然景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具有可类比的暗示性和象征的直接性。有的是激浊扬清的纯情,有的是傲寒屹立的硬骨,有的是严酷生活的沉思,更有生命蓬勃的活力。它使观赏者在韵味情致的无穷中,去琢磨,去体味其哲理。显然,它的审美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空泛的政治性。刘旷版画艺术的创作辉煌,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仅数量多,约有从前一倍以上,而且精品迭出。刘旷这个阶段的版画可说是姹紫嫣红,异彩纷呈。首先,是革命战争回忆录。其次,是乡情思念录。第三,是建设风貌画。第四,是乡土风情画。第五,是自然景物画。参考:《论刘旷的版画艺术——兼论新兴版画延安学派》,廉文,《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邹宗绪,笔名阿工,汉族,原籍江苏无锡,一九三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出生于河南开封。幼受庭训,随祖父少和先生临池习书,矢志艺术,一九五一年在开封艺校美专班毕业后,留校做研究生,后负笈北京求学,一九五五年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在西安曾长期致力于美术出版事业,曾任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数十年来勤苦耕耘艺术创作不辍,广泛涉猎诗、书、画、印,成果丰硕,作品融诸艺之妙,别开生面,形成了雄浑凝重和洒脱清奇的独特风格,作品屡在国内外展出、发表,并被有关美术馆收藏。曾获国家金、银、铜奖,为国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政协常委、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编辑、陕西国画院特聘画师、西安美术学院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三秦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国际友谊促进会副理事长等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