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建才(1934.12—)苗族,云南武定人。擅长现代民间绘画。1975年在家乡组建农民画小组、农民画夜校,后创办武定县农民业余美术学校任副校长。已举办培训、创作班三十多期,近五百人次。六件作品入选全国性画展,三件被国家收藏。作品《花山乐》、《喜做新裙》入选全国少数民族画展、全国农民画展,《花山乐》被选入《云南少数民族画选》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梅肖青 湖北黄梅人。擅长版画、中国画。历任昆明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创作员、副组长、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员、一级美术师、昆明中国画院副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云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踏遍高原千里雪》、《难忘的泼水节》、《山寨梨花》、《晨歌》、《迈步》、《早春》等,曾获鲁迅版画奖。出版有《梅肖青画选》、《云岭风情——梅肖青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林聆,(1918年12月26日—2007年8月12日),广西贵县人,中国当代水彩画家,油画家。自小酷爱美术,1936年开始木刻创作,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3年参加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步同学组织的阳光画社。在抗日战争前后十年间,曾根据自己与劳动人民相处的生活体验,创作了《雪地的葬仪》、《催租》、《仇》、《老农》、《人畜之间》等许多宣传抗日,反映农村及铁路工人苦难生活的木刻画。抗战胜利后致力研究油画和水彩画,创作了《秋后》、《冬日》、《村头》、《地角》、《手脚浮肿的挑夫》等一批水彩和素描作品。于1949年春在昆明举办了第一次个人水彩画展。195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从事部队美术工作,曾任昆明军区美术创作组组长,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创作员,昆明军区文艺创作组创作员等职;1956年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筹委会委员。195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60年任云南美协理事;1968年后任云南省文联委员、美协顾问、云南画院特邀画家。他重视深入生活,常以浓郁流畅的笔调,描绘云南地区丰富多彩的军民战斗生活和美丽自然的山野田园景色,抒发战士热爱祖国边疆的真挚感情,所作油画《澜沧江畔》、《巡逻归来》、《瑞丽江的早晨》,版画《插秧》、《边疆是咱们的家》,水彩画《遵义会议期间毛主席住处》等参加全国、全军美展或出国展出并获奖。1958年至1962年曾为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及其他建筑完成了大量的建筑装饰设计工作。1977年参加了北京毛主席纪念堂部分陈设的装饰设计制作工作。1962年春至1980年春,云南省美术家协会曾为其举办了第二次、第三次个人水彩画展;1980年7月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其举办了个人水彩画展。油画《瑞丽江的早晨》现存北京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水彩画《遵义会议会址》、《边寨》、《遵义会议期间毛主席住处》、《远山细雨》、《沟水慢流》、《早春》、《雨后》等现藏北京中国美术馆。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2004年云南文学艺术成就奖。1982年出版了《林聆画选》,2009年出版了《个人反射历史——林聆的绘画》。人物经历1918年12月26日在广西贵县出生;1936年开始进行木刻创作;1938年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战协会;1940年从广西来到云南昆明;1943年加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步同学组织的阳光画社;1949年2月在昆明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1950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任美术创作员;人物业绩1951年油画《淮海大战》参加云南军区文艺大检阅大会获优等奖;1953年油画《巡逻归来》、《澜沧江畔》参加西南军区文艺检阅大会并获一等奖;1954年油画《澜沧江畔》参加全国第二界美展;1955年任昆明军区美术创作组组长;1956年任美协云南分会筹委会委员;1957年油画《瑞丽江的早晨》参加全军第一届美展,并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58年任昆明军区俱乐部美术组组长;1958年至1962年任北京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创作员,并为军事博物馆做了大量建筑装饰工作;1959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59年版画《栽秧》被选送前苏联参加莫斯科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并送日本展出;1960年版画《栽秧》参加全国第三届美展及第二届全军美展,版画《庆丰收》参加第二届全军美展1960年任美协云南分会理事;1962年由美协云南分会为其在昆明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1964年版画《边疆是咱们的家》参加全军第三届美展;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部分陈设及装饰设计;1978年任云南省文联委员、美协云南分会理事;1980年3月由美协云南分会为其在昆明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1980年7月由北京中国美术馆和总政治部文化部联合为其举办四次个人画展,展览作品《遵义会议会址》、《边寨》、《远山细雨》、《早春》、《沟水慢流》、《雨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3年从部队退休;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贵州普定人。擅雕塑。美协云南分会。1938年入云南大学文史系攻中国画、雕塑及诗文。1953年调云南省文联任创作研究部副主任。1959年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63年任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1978年回云南艺术学院任副院长,教授。现为云南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云南分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雕塑作品《母女学文化》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版纳林泉》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雕塑《金沙水暖》曾入选建军、建党展览,并铸成四米高铜像,建立在长江第一湾。花鸟作品《森林孔雀》入选近代世界美术展览,为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出版专集有《袁晓岑雕塑选集》、《袁晓岑国画雕塑选集》、《袁晓岑画孔雀》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袁晓岑: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一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就是一条艺术探索之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就是如雷贯耳的铺路者。著名美术评论家鲁慕迅1995年在《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画集代序中总结道:以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同期或稍后活动于中国花鸟画坛的还有郭味蕖、李苦禅、朱屺瞻、吴作人、王雪涛、田世光、袁晓岑、郑乃珖等名家,代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中国花鸟画的不同画风和画派,他们也是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成就,近年为海内外这些绘画大师陆续出版专集。当代写意孔雀画创始人、当代中国花鸟画铺路者袁晓岑专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也问世了。最初那一掬土取自故乡关于故乡那个偏僻的独家村,年届90的袁先生这样深情描述:“予1915年生于贵州普定县半耕半读之家,家有房屋数间,薄田数丘,自耕自食,但山林广阔,环境幽深,其时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喜鹊、画眉时到檐边篱下,山鸡野猪不时亦可捕到,景色优美,得天独厚。白日听坠石之声,便见岩羊于山顶格斗;夜间见有犬夺门而入,便听到豹子在林间吼叫,住家周围地名有蟒蛇洞、老熊洞、老虎咬牛、豹槛丫口,顾名思义,其神奇当可知也。家中又养着牛、马,予时用木炭画飞禽走兽,用粘土捏小牛、小马,自得其乐,宛如童话世界。”9岁入沙家马场小学的袁晓岑,一边学习,一边帮父亲放牛放马,还一边为同学画窗心纸,逢年过节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送给老师和同学。校长特别钟爱这个天资聪慧的学生。1930年,袁晓岑在贵阳省立师范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之余,因了崇拜当时活跃于贵阳画坛的名画家景小楠,跨出校门,结识了“选文斋”裱画店的老板梁选文。利用这个机会,他反复临摹景小楠先生的作品,画技如黔灵山上的春笋节节升高。在此基础上,他研读了许多美术理论书籍,潜入中国画的渊源脉络。这种研习痴迷到用省下的伙食钱,换来一本本《芥子园画谱》时,饥肠辘辘的他竟兴奋得如获至宝。他从此师法南齐谢赫的“六法”理论,由传统工笔走墨,苦练中国画笔墨功,为后来的写意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技法基础。其间,偶有卖画收入,便于假日与梁选文结伴而行,足迹遍及贵阳的灵山秀水、古寺名刹。至今他还记得黄果树瀑布观瀑亭那副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助焰自高。”名匾、名联、名碑词滋润了他古典文学的素养。云南的红土地给了他另一掬土1935年,20岁的袁晓岑只身来昆明,考取了国立云南大学,却因入学条件过严,尚无高中文凭的袁晓岑毅然插班昆华中学。因为他深知“才如湖海文始状,腹有读书气自华”,绘画要成大器,必须深厚自己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素养。在一个名叫黄禅侠的画店店主那里,他认识了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等20世纪革新中国画的先驱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当抗日烽火烧遍大江南北,北大、清华等大学纷纷南迁至昆明,大批名人志士云集春城时,袁晓岑获得高中文凭,再度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云南大学汇集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引导着袁晓岑。袁晓岑在学习岭南派画风和中国传统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上身体力行。在画作中注重表现形神、表现灵性,使自己的画艺得以突飞猛进,所以1938年首次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便赢得书画界前辈及社会名流的称赞,百余件作品销售一空。这次成功不仅使23岁的袁晓岑享誉云南画坛,也坚定了他师承并光大岭南画派的决心。大师为他添一掬土1941年,海外漫游归来的徐悲鸿先生来到云南大学映秋院,爱才如子的熊庆来校长将袁晓岑引荐给大师。年长袁晓岑20岁的大师指着他的水墨画马幽默地说:“你画的是中国马,我画的是西洋马。”大师给他许多速写,要求他多画速写,注意实物写生,把握轮廓线条与光影关系,画出马的雕塑感。大师的谆谆教导,使年轻的袁晓岑受益匪浅,决心像大师一样特立独行,辟一代画风。之后,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大师都亲自点评,并在点评中介绍了罗丹、巴里、蓬蓬、鲁德等法国著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在大师加深他对岭南画派的理解中,他亦加重研习法国雕塑作品,反复揣摩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为他日后的雕塑创作夯下了坚实基础。抗战8年,袁晓岑在昆明以卖画为生,一边求学,一边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给了他一片沃土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袁晓岑也迎来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春天。1951年,袁晓岑创作的国画《孔雀》和《小鸭》在全国第一届画展获得好评。1954年,他的雕塑《母女学文化》、《牧羊女》、《庆丰收》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各大报刊相继发表评论。1959年,《母女学文化》入选前苏联主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期间,他与中央美院一批著名雕塑家合作完成了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民族团结大型浮雕。1964年,著名美学家、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盛赞袁晓岑的雕塑,并推荐给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袁晓岑个人雕塑展,几十件极富个人风格和民族地域特色的作品,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等大报交口赞誉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举办个人作品展的雕塑家。“十年浩劫”中,视艺术为生命的袁晓岑,以惊人的毅力投入花鸟画创作。其写意孔雀独树一帜,确立了写意孔雀画的代表地位。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中国画研究院调集黄永玉等国画家为北京饭店作画,袁晓岑名列其中。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袁晓岑的100余件国画、雕塑精品相继问世。1993年《袁晓岑国画雕塑集》出版时,回顾接触岭南画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包括以较多精力投入雕塑的20年,他终于在70年代走出了岭南画派,形成了独特画风,在中国画坛自成一家。特别是雕塑绘画的并举和相得益彰,大有裨益于绘画的结构准确、造型优美、高度凝炼;写意孔雀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坚实的雕塑基础。所以王朝闻先生为他题辞:“画家、雕塑家袁晓岑的作品,不只创造性地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与联系,更可贵的是诗意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由陈毅元帅倡导、荣宝斋出版的《荣宝斋画谱》第42册袁晓岑专辑,至今已印刷5次。2003年驰名中外的天津杨柳青画社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亦为袁晓岑出版了花鸟画专辑。已作品等身的大家袁晓岑自己,仍始终以“此时,此地,我心”为创作原则。此时,乃时代精神;此地,乃地域特色;我心,乃真情实感。添土铺路:一锹一锹又一锹正如人们说“虾”就想起齐白石,说“马”就想起徐悲鸿,而一说到“孔雀”和“仙鹤”就想起袁晓岑。对“孔雀”和“仙鹤”情有独钟的袁晓岑,将孔雀和仙鹤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仪态万千,以至其写意孔雀成为中国画坛一绝,所以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画册《袁晓岑画孔雀》,与《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李苦禅画鹰》、《关山月画梅》并列出版。袁晓岑认为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是画好孔雀的前提。早在1953年袁晓岑就随边疆工作队,“与傣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清晨与傣族农民入山寻猪草,见孔雀成群出没于林际草坪,金瓴翠羽闪烁于薄雾晨纱,使我如置身仙境,领略了大自然里的孔雀的清新、野逸、幽雅、出尘,远非配以牡丹、桃花、杏花等庭园孔雀可以比拟。且自然环境中的形象具有矫健、潇洒、自然之美,所处环境的简洁又非工笔所能奏效,使予在意境处理及表现形式上受大启发。”历经半个世纪不倦追求的袁晓岑总结说:“在西方艺术写实基础上把中国艺术的‘意想’加上去,将美强化、突出、夸张;将美中不足之处减弱”。美术不是丑术,他追求以美烘托神韵的美学观,所以他夸张了的孔雀美才成为当代画坛的一绝。1988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5米长、3米高的《瑞鸟图》,集中展示了他写意孔雀画的艺术天才。袁晓岑笔下的仙鹤亦为一绝,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经过对鹤的长期观察,他对鹤的形体的秀逸、仪态的傲岸了如指掌,一弃前人程式化描绘和狭窄意境传达,以写意写实结合表现“芦塘之闲适,沼泽之争逐,雪源之起舞,九皋之和鸣,自有一种苍茫辽阔野逸出尘之感。”“在写意中注意体感和动感,在环境构图中重意境,仙鹤本身就丰富了。”1993年完成的《百鹤图》长卷中,他为突出主题,在无背景处理中展现100只鹤的觅食、悠闲梳羽、相依为伴、嬉戏追逐、行颈长鸣、展翅冲霄……构图恢宏,自然连贯,节奏鲜明,如长江大河奔腾澎湃。袁晓岑自幼爱马成癖。他笔下的马之所以不同于他人,也得益于雕塑。“我的马在造型上以中国马为基调,综合伊犁马、蒙古马、阿拉伯马、英纯种马的美,在对美的强化中弱化不美,以东方重精神的审美,抓住阿拉伯马和中国伊犁马的灵性和精灵”。结构的处理也由单一的线条而与雕塑的线面结合,形成独特风格,所以《群马图》入选2003年全国画院双年展。艺术还要有厚实的文化学养。中国文学学养深厚的袁晓岑,追求诗意中蕴藏韵味的东方审美精神。《举杯邀月》、《伯乐相马》等古人物雕塑及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牧归》、《纳西人家》等作品,都是于情景交融中别具一格地再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母女学文化》、《祖国颂》、《金沙水暖》、《茶马古道》等重大题材作品,坚持提炼生活中的真实形象,通过自然含蓄的表达,生发强烈的艺术震撼力。1999年,袁晓岑为昆明世博园创作的青铜雕塑《孔雀》,构图、造型都别具匠心。2001年,86岁的袁晓岑以昆明金马碧鸡传说为题材,由孙冉翁“长联”获灵感,倾心创作了青铜雕塑《金碧腾辉》,立于昆明东风广场,作品构思巧妙,气势轩昂,再次展示了袁晓岑雕塑艺术的魅力。近期创作的雕塑《纳西人家》和《茶马古道系列》,也将立于古城丽江。第二故乡的近70个春秋滋养了一个大师的艺术精灵,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卷的出版正是大师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报。袁先生已于2008年6月9日晚在昆明去世。享年9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姚钟华(1939.7—)云南昆明人。擅长油画。195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云南省文化局美术摄影工作室创作员、副主任、云南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第四届理事、云南省政协第四、五、六、七、八届委员。作品有《黄河》、《玉龙金川》、《啊!土地》等。出版有《姚钟华画选》、《姚钟华画集》等。2005年9月20日,姚钟华在云南美术馆举办了“回顾与前行”个人画展,展出了姚钟华自上世纪60年代初至今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代表作,这是姚钟华首次在故乡云南举办个人画展。姚钟华的作品融入了画家长期深入云南农村、走遍故乡山水之后深刻的人文关怀,带有浓烈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艺术手法既有现代派的多元丰富,更不失传统技法的凝练厚重,他的《啊!土地》、《黄河》等作品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油画的经典,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历史博物馆等收藏。姚钟华曾先后在北京、台北、巴黎、美国费城举办过个人画展,但“回顾与前行”是姚钟华在故乡云南首次举办的个人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忠翔,一九四o年生。四川重庆人。擅版画。云南省文化,1965年毕业于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先后在云南省展览馆、省文化局任美术设计、创作员,云南画院副院长,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理事,云南美协副主席。出版有《李忠翔版画集》、《李忠翔版画1990—1994》等。版画《心中的歌》、《雪山梦》,三联画《神州·山川·岁月》等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有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省美术馆、四川神州版画博物馆、意大利佩鲁贾美术学院、日本相生森林美术馆、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佛雷泽大学国际交流中心、加拿大维多利亚美术馆、温哥华马勒斯比内版画协会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伟卿,1919年-2011年,广东省汕头市人。原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大观画店副经理,云南画院特邀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考古学会会员,中国铜鼓研究会理事。 1、进军云南立大功一次;“文化大进军”记三等功一次。 2、昆明军区文艺大检阅,评为模范文艺工作者,油画《涂勋》获美术创作优秀奖。 3、西南军区文艺检阅,《打击侵略者》舞台设计获舞美奖;油画《红军回到了草地》获美术创作二等奖。 4、论文《竞渡考》获国家民委、体委“少数民族体育史征文”优秀奖。 5、论文集《云南民族美术史论丛》,获第三届云南省文艺基金会美术类一等奖。 6、《铜鼓及其纹饰》一书,获云南省第八届优秀图书三等奖。 7、云南省第十一届先代会特邀代表。 8、2006年云南省“四个一批”获“美术评论成就奖”。 9、2011年10月获十四届云南王中文化奖。著有《屐痕依稀——李伟卿水彩画》、《云南民族美术史论丛》、《铜鼓及其纹饰》、《丹青内外》、《解放云南——李伟卿军旅速写》、《云南民族美术史》、《荼蘼集》。传略收入《中国文艺家传集》及《中国当代历史学者辞典》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刘傅辉(1920.11—2006.1.14)广西陆川人。擅长油画、中国画。云南省幻灯制片厂。毕业于昆明国立艺专美术系。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驻会常务理事,云南艺术学院教研组长、油画专业教师,云南新闻图片社干部,省文史馆馆员。作品有《学习毛主席著作》、《三代人》、《西双版纳》、《云山恋》、《茶花情》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黄继龄,(1913—1991)湖南省澧县人。生前就职于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曾先后在西南联大附中、昆明美术学校任教。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日本多家博物馆收藏。卓越的成就使他获得了一大串头衔,他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画院副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蒋铁峰,1938年出生于宁波市鄞州区,1964年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分配在云南工作十多年,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理事,为《丑小鸭》、《小红帽》等中外名著作插图,其中《阿诗玛》的插图荣获国际儿童书籍插图奖;197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创作壁画《石林春晓》。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美,翌年定居。1985年参加纽约艺术博览会,成为首位参与美国大型艺术博览会的大陆画家,也是该大展唯一的重彩画家。他的现代重彩画颇受众多西方人青睐,多次应当地博物馆界人士邀请举办个展,促使美国画廊一度兴起重彩画热。蒋铁峰因此被美国艺术界冠以“云南画派之父”的美誉。蒋铁峰是率先将中国现代重彩画带到国际艺术舞台的“云南画派”画家,如今的他已年逾古稀,但仍致力于艺术创作,每年都有个展在全美各地区/城市举办。他的作品注重将线条、色彩、情趣经过超越时空的变换和组织,并以绚丽斑斓的色彩突破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单一的局限,在改变西方人认为中国艺术作品中色彩不丰富观点的同时,将西方人的审美情趣融入其中,最终由跨越中西文化差异藩篱的艺术样式形成梦幻般的艺术效果。虽然常年定居美国洛杉矶,但蒋铁峰始终心怀对祖国、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在美国媒体为其录制的纪录片中融入了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万里长城等诸多中国元素,他还不忘借此宣传宁波及家乡的美术馆。蒋铁峰曾于2007年到甬举办画展并捐赠数件丝网版画作品,被宁波美术馆聘为“终身艺术顾问”。在宁波美术馆建馆五周年之际他捐赠速写画、重彩画、木刻画、水粉画、油画等共63件作品以表祝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