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张松鹤,生于1912年10月10日,广东东莞人。1930年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院。1936年入国民第二军第四师任中尉艺术科员,绘编抗日宣传画报。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及东江抗日纵队,历任抗日民主区长、联区主任,东江南岸第三战线副指挥,华北《行军快报》、《行军画报》主编。建国后,曾先后在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从事雕塑创作。是新中国雕塑事业的奠基人之一。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自上世纪60年代起,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并一直享有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2005年7月28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张松鹤是我国著名雕塑艺术家。幼年因家贫,十六、七岁才念完小学。1930年春,到广州同洲美术馆学画炭像,兼上中学夜校补习文化。同年秋考入广州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由于酷爱雕塑艺术,利用课余时间钻研雕塑。1934年夏毕业后,回清溪鹿鸣学校任教,后又在家乡创办柏朗学校。1936年经堂兄介绍加入宣传抗日的国民革命军第12集团军154师,任中尉科员,负责编绘抗日宣传漫画。1937年夏赴淞沪抗战战区并参加“南京保卫战”。撤退广东后,由于不满军中的腐败及丢弃伤兵等行为,他于1937年12月离开国民党军队回乡,经好友介绍,回鹿鸣学校任代课教师,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于同年10月在广东大亚湾登陆,他在清溪组织“东莞县民众抗日自卫团卅二大队”并当选为大队长。11月,日军占领莞城,回师扫荡铁路沿线。12月中,他和林锦华、黄高阳带领自卫大队与石马、约场自卫大队汇合,到白花洞嶂阁集中,12月中旬,部队整编为“惠东宝边区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二大队,他任副大队长。1938年底,任政工队组长,受派遣到和师部失去联系的国民党张瑞贵部913团做政治工作,争取他们共同抗日。后来,又派回鹿鸣学校任教师,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9年底,参加清圹区委,任宣传委员。1940年至1941年,在龙岗坪岗中学、石龙中学(当时迁来清溪)、清溪鹿鸣学校同时兼任三间学校教师,开展抗日救亡工作。当时,石龙学校长黎彦林很反动,强迫教师填表加入国民党,先后两次他都把申请表撕了。区委书记见他面目渐渐暴露,就把他调回部队去了,任司令部政工队副队长。1942年冬,任惠阳大队油印室主任,印发出歌和宣传漫画。1944年初回清溪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把各乡长。后来石马、凤岗、圹坜、雁田、约场地先后成立政府,把各乡统一成立新三区,他当选为区为。1945年8月底,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加紧清乡、区乡抗日政府又重新打游击。四区(东江河区)澈到三区,成立联区,他任联区长。1946年6月30日,随东纵部队北撤山东,在华东党校学习一年后,在两广纵队负责出版工作,绘编《行军画报》、《行军快报》和小型画册。1948年秋转业任华北大学文艺部美术研究员。曾参加太原前线和解放天津入城美工队。1949年春在北平华北大学任教,后调北京人民美术工作室专事雕塑创作。1951年,先后兼任华北军区石家庄烈士陵园雕塑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美工教授、中国雕塑工厂顾问、人民英雄纪念碑塑组和中国美协雕塑组副组长、四川古代雕塑艺术考察团团长。1954年在北京市人代会上被评为北京市优秀艺术工作者,受名誉和物质奖。1958年调任北京市美术公司创作室副主任,兼北京艺术学院教授、雕塑教研组组长。1966年冬至1967年夏,借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邮电学院、山东师范学院、湖南大学等院校塑造巨型毛主席像。1972年冬调北京中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1977年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毛主席汉白玉座像雕塑工作,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78年至1985年,先后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79年冬参加中国雕塑家考察团,出国考察意大利和法国雕塑艺术。历任北京中国画院创作干部、中国美协理事、北京市文联理事、北京雕塑工厂顾问。2005年7月28日于广东家中病逝。张松鹤老先生故居对面的一个院落——柏朗街30号曾经是一所小学,因为小学搬迁,这块地便空了出来。张松鹤曾经呼吁归乡华侨来购买,为当地教育筹款,但一直无人看中这块地。1986年,张松鹤老先生自己出钱买下,将其改建为自己的工作室。一进入这个院子便感到丝丝凉意,院子里面郁郁葱葱满眼的绿色。张松鹤的孙子张欣然告诉记者,张松鹤老先生生前最爱红棉,院里院外都种了不少红棉树。因为红棉树又叫“英雄树”,他将自己对于战斗英雄们的敬仰、怀念之情寄托在了这一棵棵挺拔的树上。他最喜欢的一首诗中写道——“英雄祖国英雄树,唯慕英雄画英雄”。院子里一间简陋的房子就是张松鹤生前的工作室,里面布置得十分简单,柜子上、桌面上摆满了张松鹤生前的作品和设计草稿。他就是在这间工作室中与世长辞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不曾离开他热爱的雕塑事业。工作室的墙上挂着张老晚年留下的为数不多的画,其中有一幅画的就是红棉树,他笔下的红棉红得热烈,英气逼人。张松鹤从事雕塑研究创作多年,主要作品有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抗日游击战》、鲁迅著作封面浮雕《鲁迅像》、《鲁迅半身石雕像》、《鲁迅胸像》、石家庄烈士陵园铜像《战斗》和《埋雷》、《列宁胸像》、《毛主席浮雕像》等。绘画有水粉画《东方红》。写有《丰富多彩的四川古代石刻艺术》、《怎样做雕塑》、《对现代雕塑艺术观感》、《古希腊、罗马的雕塑艺术》等文章,在报刊发表。近年来为深圳革命烈士碑设计,负责抗日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浮雕创作。并和爱人陈淑光、广州美术学院雕塑家潘鹤、李汉仪、梁明诚等人共同设计及建造东江人民革命烈士碑,分工创作出从鸦片战争至解放战争六个时期的石刻园雕和铸铜浮雕共12件。有突出成绩,得到中央领导杨成武、王震等的好评。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被评为建国以来的优秀作品,受追加奖。张松鹤除从事美术雕塑工作外,还擅写诗词和书法。为中国诗词学会和书画家协会会员。《抗日游击战》浮雕《毛主席画像》油画,1950年(合作,1950-1951年天安门城楼)《战斗》、《埋雷》、《支前》圆雕,1951年(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抗日游击战》浮雕,1953-195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运筹帷幄》圆雕,1959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新四军像》圆雕,1958年(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藏)《毛主席胸像》圆雕,1959-1971年(多种尺寸,全国大量复制)《毛主席立像》圆雕,1959-1971年(多种尺寸,全国大量复制)《毛主席头像》浮雕,1950-1975(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毛主席像章》以及多种奖章原版)《毛主席坐像》圆雕,1977年(合作,毛主席纪念堂藏)《马克思和恩格斯像》浮雕,1962年(德国特里尔马克思故居纪念馆藏)《鲁迅半身像》圆雕,1972年(中国美术馆、鲁迅博物馆藏)《鲁迅头像》浮雕,1972年(鲁迅全集封面、鲁迅纪念邮票、鲁迅文学奖奖章)《抗日烽火》、《解放凯歌》等(浮雕),1984-2000(深圳烈士纪念碑、惠州东江烈士纪念碑、清溪烈士纪念碑)张松鹤文革初期除亲自塑造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山东师范大学、湖南大、等多所大学毛主席巨像外,《毛主席立像》原稿亦被全国各地复制放大成为毛主席巨像。自一九五〇年起的多个版本毛主席侧面浮雕像被广泛复制用于制作《毛主席纪念章》,文革达到鼎盛,其发行量达数亿枚。社会评价曾经,他放弃了艺术,投身戎马生涯;十余年后的1948年秋,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他却因病退役。然而,他并没有放弃革命,而是以自己的艺术生命再次投身革命——他雕刻的毛泽东圆雕全身像被放大复制成分布全国广场的毛主席巨像;雕刻的毛主席浮雕像被雕版复制成毛主席像章,发行达数亿枚之多;他融入深厚革命情怀塑造的《抗日游击战》浮雕生动再现了我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场景,这一浮雕1987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优秀的作品……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省高邑县人。擅国画。北京市文化局。幼时在家乡读小学,1932年,考入县城的乡村师范,在学期间酷爱学习国画。1934年入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1938年7月投奔太行山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革命队伍,在冀西第一专员公署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调入《冀西公报社》,编绘《山川画报》。1941年调太行区文联,从事美术宣传工作,其间创作了许多壁画、宣传画和年画。1944年创作连环画作品《生产救灾》。1952年,创作劳动模范李顺达连环画一套。同年,与画家古一舟、吴静波合作,创作了《中国共产党三十年》,在全国产生很大影响。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太行区文联理事,山西省美协副主席,担负了美术宣传战线的组织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先后调任华北杂志社编辑、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北京市美工室书记、北京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文联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顾问和北京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65年赴苏联主持中国美术展览。赵枫川曾连续四次被选为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代表。1983年离休。在家仍坚持作画、练习书法。他的作品曾历次参加全国书画展。曾为19个省市题字。1988年,赵枫川因病逝世,终年73岁。其中国画代表作品主要有《转移》、《公社生产队》、《太行红柿》、《黄山风景》、《十渡河山水》等;连环画代表作品主要有《李顺达》、《第一年》、《中国共产党三十年》(获华北局嘉奖)等。作品还有《早春》、《丰收》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赵大鹏(1943.3—)辽宁大连人。擅长水粉画。1966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系。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册编辑室美术编辑。作品有《友谊长城》、《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伤逝》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1937年生于江苏金坛市。三国时代名相诸葛亮(孔明)直系子孙(54代)。毕业于中央工艺美院,中国美协会员,曾任中国广电部首任美协主席,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艺术研究主任、教授,新华社专业画家,现任北京中联国兴书画研究院院长。他的作品到过美、英、法、德、意、日、韩等地展出,受到世界各国专家的好评,参展作品被收藏家收藏。在国内他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南京江苏省美术馆、济南山东省美术馆、上海等地美术馆展出8次个人画展,其中在中国美术馆画展中100幅画被日本西武集团买走,成为中国美术馆画展史上评价最高、最成功的画展。1985年至今,他先后在韩国汉城和日本东京、大阪等地举办了18次个人画展。其中在横滨和川崎市的画展中100多幅画被抢购一空,最多有9人同时争购一幅画。成为日本画展史上评价最高、最成功的画展。1989年他在藤泽市的个人画展又一举成功,日本成立了《诸葛志润水墨画研究会》。1992年在东京参加了世界名人作品展,参展的14幅作品全部被日本收藏家收藏。1995年在韩国画展中四尺整纸画最高价二万美元。他是我国著名画家中在日本举办画展最多、最受欢迎、最成功的画家。日本各界人士收藏了他400多幅作品。他的画被人民大会堂、钓鱼台、天安门城楼和各大美术馆收藏。他还为国家领导人作画留念。也曾为国家领导人作画赠送外国元首。2002年他的作品荣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一等奖,2003年荣获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最佳创作奖。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诸葛水墨画评价极高,他将齐白石当年赠给他的诗给诸葛:“诸葛志润胆量大,泼墨泼彩作奇画,海粟老人对此应一笑,笑说吾道不孤了。”一语道破诸葛水墨画不仅“泼墨泼彩”继承了中国画的特色,又发扬光大,成一家之大手笔,做出了“奇画”。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张文新,1928年生于天津市,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49-195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1951年任北京市美术工作室创作干部,1955年≪少年之家≫获得斯大林奖,自1956年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56年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1964年为北京画院画家。五十年代初曾参加石家庄烈士陵园、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此后转为油画创作。50-60年代代表作品有《工程列车》、《间苗》、《鲁迅像雕塑》;70-80年代代表作品有《巍巍太行》,获文化部奖为美术馆收藏,《一往无前》、《战友》等巨幅油画为军事博物馆收藏;八十年代创作大量风俗画、肖像画和风景画为世界各地收藏家收藏。1987年赴美讲学为GWS出版公司画家,在美国数十次个展和集体展中,先后在权威的“奥克拉荷马西部艺术国家学院”、“丹佛美国艺术家”、“怀俄明博物馆”参展。历任北京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现旅居美国。美国油画家协会评委。1994受邀为美国油画家协会荣誉会员,1995转为大师会员,并连续十次获奖。同时在阿尔桑那卡斯德美术学院、丹佛美术学院、杰克森学院讲学。在美国被誉为艺术家中的艺术家,“ArtTalk”艺术评论亦称其为中国活着的米开朗哲罗。出版有《张文新油画选》二集、旅美油画选、当代风影画册、当代静物画册等七本。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庄 言(1915.1—20022) 江苏镇江人。擅长油画。1932年入上海美专。1937年陕北公学毕业。参加保卫大武汉宣传及演剧三队。1941年任延安鲁艺美术部研究员,民族革命艺术学院教师。与胡蛮、罗工柳、辛莽编绘洋片油画《赵天顺翻身》。主编《保卫延安》画刊。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美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美协三届、四届理事。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美展。作品有《农民》、《前线归来》、《双塔寺战斗》等。作品《汲水》获中日友好画展特别优秀奖,《黄山烟云》被法国前总统收藏。出版有《庄言集》、《庄严油画集》。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仁芝,1935年生于河北省兴隆,籍贯天津市蓟县。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受业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李苦禅等教授。同年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任专业画家至今。曾任北京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主任、北京画院艺委会委员、北京市美协理事、东方美术交流学会理事、北京市美术系列中高级职称评委。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书画创作院研究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作品入选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全国美展。参加国内外多种综合性、专题性、学术性展览。作品曾入选前苏联、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冰岛、加拿大、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美术展览。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北京画院、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部分省市艺术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收藏。中国录音录像出版总社录制出版“盛世华章——中国艺术名家档案张仁芝”、中国教育台录制播放“水墨中国——张仁芝作品赏析”、环球旅游“画中画”栏目录制播放“中国著名山水画家张仁芝”、收藏天下频道录制播放“风格大家张仁芝”、国学频道制作播放“中国画文脉——张仁芝”、“名家会客厅之张仁芝”。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郑叔方,(1941年3月—)生于浙江宁波,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擅国画、版画,国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吸收版画、油画的表现技法,使作品既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又使画面意境深远,富有新意。现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藏书票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美协水彩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59年于宁波第一中学毕业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64年毕业到新华社从事美术工作。曾在北京文艺编辑部工作。郑叔方创作的中国画,水墨淋漓,清新淡雅,并吸收其它画种的表现手法,使人耳目一新。国画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善于吸收版画、油画的表现技法,使作品既保持中国画的笔墨特点,又使画面意境深远,富有新意。三十余年来,创作大量的水彩画,中国画作品,并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天安门及其它博物馆收藏。黑白木刻《南国春早》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套色木刻《火车来到咱山村》为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中国画《江南水乡》获“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三等奖。作品入选《美术》《中国书画》《人民日报》《当代著名中国画家作品选》、《中南海珍藏书画集》、《中国当代书画选》等画册。曾赴新加坡、韩国、芬兰举办画展。1994年应丹麦科伊博物馆的邀请,赴丹麦举办画展。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周士琦(1932.2—)。北京人。擅长展览设计、工艺美术。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用美术系。历任中央美院展览工作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展览设计,研究员、北京博物馆学会名誉理事、陈列设计委员会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书籍装帧设计有《纪念孙中山画集》、《中国纪念馆概述》等。展览设计有李大钊革命事迹陈列、孙中山纪念展及毛里塔尼亚文化之家室内设计、建党60周年展览设计等。曾主持或参与的博物馆、展览设计: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及对美国细菌战罪行展览;莫斯科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成就展;鞍钢三大工程施工展;援助毛里塔尼亚青年之家、文化之家、室内设计(图书馆、博物馆);全国科技大会基础科学馆;纪念朱德同志展;贝尔格莱德“中共60年图片展”;三中全会以来伟大成就展;西藏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陈列方案评审;南京博物院、陕西博物馆、河北省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洛阳博物馆、井冈山纪念馆、山西博物院、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李大钊、毛泽东、刘少奇、任弻时纪念馆、西柏坡纪念馆。主要著作论文:《名人故居辅助陈列的艺术设计》、《南斯拉夫革命博物馆的陈列艺术》、《对中国革命史陈列艺术设计的思考》、《颐和园宁堂宫廷家具珍品展设计》、《新时期博物馆陈列艺术设计的回顾与展望》、《尊重传统因地制宜表现个性——谈中山堂<孙中山与北京>展设计》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赵不仁(1908年-1986年),现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民盟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不仁原名赵仁、赵野农,字不忍。后取《老子》“造物不仁,以天下为刍狗”之义,改名不仁。号皖霍乡人、闲云、霍散人,斋号闷葫芦斋。安徽霍邱县众兴集赵河村人。他自幼酷爱书画,七岁读私塾,在老师的指导下临帖作画,打下坚实基础。十九岁离乡独闯京城,考入河北省公路局任小职员。1936年在冀察绥靖公署工作,作过宋哲元的秘书。后任北平《新民报》书记及事务主任、《世界时报》编辑部事务科科长、北平新闻行业协会秘书等职。工作之余,赵不仁仍画笔不离手,潜心于书画创作与研究。他用砚台研墨作画,从未用过墨汁,一生曾磨穿了几方鲁砚。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用了三年时间先后拜张大千、齐白石为师,两老师不仅把不仁当作弟子,还以友相待,常将各自的字画送给不仁。不仁从不以自己是谁的弟子而招摇世界,而是苦学勤练。此后他又向老画家吴镜汀、陈师曾求学问艺。在名师的指点下,赵不仁30多岁时已成为扬名京师的青年画家。其作品笔法古奇,气派雄壮,自成一家。他的山水画苍蔚古淡、笔力浑厚,设色清新峻逸。他远学宋、元画家董源、居然、黄公望,尤喜八大山人画意和石涛的笔墨淋漓,近师黄宾虹、张大千等名家,他学古不泥古,开拓创新,风格多样,集传统之大成,融诸家之法为己法,为中国画的发展探索新路。其《江天雪霁图卷》、《平湖泛舟》、《茅舍秋风》、《千帆竞发》等作品,以中锋作树,侧锋画山,枯笔湿笔结合,一气呵成,创造了笔墨山水的新风格。他的花鸟画也有许多独创之处,如《竹石图》、《梅雪争春》等,工谨精细,清幽宜人,挥洒自如,墨气苍然。他多画梅、兰、竹、石,意在表达“格超梅以上,品在竹之间”的人格境界。他说,我画梅兰竹菊,就是要表达对“梅之傲骨,兰之幽香,竹之高仰,菊之傲霜,松之常青”的精神追求。赵不仁书法功力亦深,真草隶篆无一不精,而真正体现其艺术个性的是草书。草书虽有矩,但点划用笔、结构布局均较自由,易于体现书为心画的原则。不仁的草书有些怪,飞笔行文,如龙虎之姿,气贯宇宙,深得秦汉神韵,魏晋风骨。他还擅长朱拓、篆刻和治印,刀法酣劲,自成一格。景孤血先生评论说:“吾友赵不仁先生,名仁,多才多艺之艺术家也。”吴仲康赞其“性高洁,寡交游,襟怀浩荡,慷慨讴歌,中外知名书画金石家也。”赵不仁30年代与陆鸿年、曹克家、刘凌沧等发起成立中国画学研究会,是最早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讲师。他也是中国书学研究会会员,并在该会担任讲师。他与名流刘凌沧等还发起成立“艺林画会”,并任会长,多次举办艺林画展。赵不仁平时沉默寡言,不善交际,但他有一副助人心肠。那时他月工资是十二元,但在为天津水灾举办“个人书画展”后,却把画展获得的两千元收入全部捐给天津灾区。画家李苦禅家境贫寒,为了接济李苦禅,他将自己的工资送给李苦禅的家人。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战争侵略中国。面对国破家亡的民族悲剧,已蜚声艺坛的青年画家赵不仁义愤填膺,决心用画笔来战斗。当人们下班后,他躲在一间小屋里,反复构思,几夜不寐,最终创作出了反映中国人民抗战决心的国画《十破图》,画面上拓片、书笺、残画、古纸集于一纸,不仅残篇断页摹仿逼真,而且技艺高超,蕴涵着中华民族惨遭蹂躏、民族文化凋零、家亡国破的悲怆和愤慨。这幅画在《新民报》发表后,轰动一时,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激发了民众的抗战热情和保家卫国的决心。“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他在河北满城县政府中做文秘工作时,有一次他得知当局要杀害被捕的八路军战士,于是他疏通关系,当夜将人秘密放走。1938年,赵不仁任职的《世界时报》被日军强行接管,他不甘当亡国奴,与著名画家曹克家组织艺林画展,在中山公园展出《十破图》。《新民报》等北平各报纷纷报道展出盛况,称“《十破图》精妙异常,可推巨擘”。日军将他叫回报社,恶狠狠地说:“你的《十破图》是什么画?”赵不仁不慌不忙地回答:“我的《十破图》是中国画,画的是中国的国情。”日军官狠狠一拍桌子说:“你有意影射皇军,良心大大地坏了。你不是人,你不能在报社工作了。”赵不仁无一丝媚骨,一摔胳臂,愤然离开了报社。那一天他挥笔操刀刻了一块“闷葫芦斋”匾额悬挂在家门口,从此隐居家中,精心写字作画。失业以后,为了养家糊口,一直靠修藤椅、糊纸盒、卖冰棍、拾破烂为生,即使在生活穷困潦倒中也不卖自己的字画。解放后,赵不仁以与世无争的心境,依然隐居家中,整日邀游在墨海画卷之中。他在家收徒传艺,学生们不必交纳学费,年终时不过送给老师两瓶白酒。他一生为人正直,清高廉洁,淡泊名利,他教育学生学画也要先学做人,他经常告诫学生“人生莫被虚名累,学到愚时乃是贤。”多年来赵不仁整日在家默默无闻耕耘于墨海砚田,他没有一天放下画笔,每日必练字三百,他作画的桌子无衬毡,一张搓板翻过来也当画板用,最穷困时,“宣纸用尽无钱买,且就东窗纸一张”。文革动乱年代,赵不仁的家也遭到造反派的查抄,许多字画毁于一旦。他还被强行长年挖防空洞,白天挖防空洞,每天凌晨四点他就起床画画,仍不放下画笔。 七十年代末,赵不仁被落实政策,中国美协、北京市政府等领导和专家先后都来看望赵不仁,他终于走出了闷葫芦斋,搬进了新居,先后加入中国美协和中国书协,并被聘为北京书画美术研究会理事。1984年被聘为北京文史馆研究馆员。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国画展在日本展出赵不仁的一副书法狂草使人们寻找到了曾因《十破图》享誉三十年代的老画家,在日本出版的《中国现代书画篆刻名家鉴》、《世界名人录》将赵不仁的传略收入了该书中。此后,他的作品和传略被载人《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词典》等辞书。时隔近四十年,赵不仁重返画坛,使他迸发了更大的创作激情。他先后应邀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国宾馆、中国历史博物馆、中日友好医院、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单位创作了一大批作品,为修复长城、拯救大熊猫捐献许多作品。他的作品不仅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机构收藏,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外博物馆也收藏了他的作品。中国美协书记刘讯说,赵不仁是不仁而有仁,他的画品、艺品和他的人品一样高。1981年中国美协北京分会在北海公园举办了“赵不仁书画展”,使赵不仁近半个世纪的精美作品尽现在人们面前。吸引了广大观众。《十破图》第二次面世,他当年临危不惧的爱国热情,再次受到社会的好评。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评价说:“赵不仁的书画非常好,字里画间功夫深厚,且有新意。尤其雪景山水,更有特色。这对研究传统书法绘画者来说,很有参考价值。”解放军艺术学院院长魏传统看完画展后激动地赋诗一首:“不仁而有仁,十破向黎明;人间今已换,无险不可攀。”赵不仁晚年常以“大禹惜寸阴,陶侃惜分阴”的精神鞭策自己,更加孜孜不倦、勤奋作画。其晚年创作多有率真、创新之作,渐入清新之境,作品如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更具审美意味。赵不仁一生孜孜以求,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书画艺术,创造了笔力雄厚、苍古高雅、设色超俗、清新峻逸的独特风格,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留下了珍贵的精神遗产。1986年4月在北京逝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上一页 

 1 

 2 

 … 

 4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112条/1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