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水天中中国艺术评论家。水天中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1935年1月生于甘肃省兰州市,著名美术评论家。1951年到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在甘肃省文化局美术工作室从事绘画创作和画报编辑工作。1957年“反右派”运动中以“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受批判和处分,下放到玉门花海农场垦荒劳动,被评为“一等先进生产者”。从玉门回来之后再次下放到平凉,当美术教师。1979年至1981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学习中国美术史,毕业后留美术研究所工作。曾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美术报》、《美术史论》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高级专业职称评审委员等职务。1989年后,在“反自由化”中受到批判。1995年退休。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炎黄艺术馆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汉画学会秘书长。著有《中国现代绘画论评》、《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穿越四季》、《20世纪中国美术文选》(与郎绍君合编)、《历史·艺术与人》、《20世纪中国油画》(第一卷)等。曾主持和参与评审中国油画年展、美术批评家年度提名展、中国山水画和油画风景展、20世纪中国油画展、“世纪之门”现代美术展等展览。主持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学术年会、全国美术理论学术研讨会、林风眠艺术研讨会、新时期美术创作理论研讨会等多次学术研讨会。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孙景波(1945.1.28-)别名阿波,笔名卫舟、齐舸、墨涛,山东牟平人。1964年于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毕业后,去中国美协云南分会工作。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后留校在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任教。1987年曾赴巴黎美术学院进修壁画并举办个人画展。曾为中央美院艺委会委员、壁画系副主任、副教授。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壁画系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壁画。作品有油画《阿细新歌》、《阿佤山人》、《青海湖》、《鄂错湖》等,壁画《黄鹤楼史话》、《凝韵图》等。油画《阿佤妈妈》参加同代人画展,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佤山人家》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其它作品有为曲阜孔子故里创作的大型石膏壁刻《孔迹图》。出版有《人体艺术欣赏》讲座录像、《油画肖像技法画例》、《速写指要》、《景波素描集》。论文有《时代,民族与艺术个性》、《中西肖像油画技法源流概述》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孙承武(1930—已故)辽宁庄河人。擅长宣传画、装帧设计。195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装潢系,后任北京外文出版社美术编辑,人民画报社(中国画报)美术副编审、编审。1979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艺美术展”赴日本东京、大阪展出设计的招贴画作品被该国收藏。获奖有英文版图书《中国人口及展望》、《京剧与梅兰芳》。画册装帧设计有《从威尼斯到大阪》、《中国老人》、《少林功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盛锡珊(1925.3—)河北昌平人。擅长水粉画、中国画、舞美设计。三十年代在中国画学研究会画,1950年在察哈尔文工团、1952年在中央水利部文工团工作。1954年起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舞美设计、一级舞美设计师。主持设计的话剧《文成公主》、《豹子湾战斗》,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川剧《望江亭》,京剧《野猪林》,电视剧《杨三姐告状》等数百部剧目。出版有《中国历史故事》(插图)、《风筝》、《晴雯》、《紧箍咒》、《老北京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孙瑛,1919年11月8日生。自幼喜绘画。村塾就读三年,小学四年肄业,16岁入夏津县凤祥镀金局学徒。1937年随军参加抗战,并坚持画速写,1949年去台湾省,公余之暇习素描、水彩。1957年与台湾省南部画友创始四海画会。1958年退役,致力于水墨画研究。专门从事美术教育工作。1962年受聘于历史博物馆,任选送国外美术作品评审委员。1966年获台湾最高绘画团体中国画学会颁发的最优画家金爵奖。1968年同何怀硕、刘国松等筹组中国现代水墨画学会,被推为副会长兼主任执行委员。1974年应美国21世纪画廊及纽约圣若望大学之邀,赴美讲学办展,后移居美国旧金山。1979年首次回大陆探亲。1998年9月8日,被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现为中国画研究院画家,文化部侨联主席。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还受聘为多家艺术团体顾问。擅长水彩、水墨画。1958年以来,曾于高雄、台北、东京及美国举办十余次个展。《山水通景》为中国美术馆收藏。80年代至90年代,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参加了许多国内外重要展览。如“亚细亚现代美展”、韩国奥运会“中国现代美展”、“海峡两岸名家联展。”1984年,他的《山水通景画》,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一起参加“中国现代绘画苏联巡回展”。1993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和中国华侨文学艺术协会四家单位在中国美术馆联合举办了“孙大石书画归国汇报展”,中央领导人及书画界名流参加了画展。其后,又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举办画展。孙大石的布上水墨画,在中国国画界独树一帜,令画界同仁惊叹。1995和1998年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两次出国访问,把孙大石的作品作为国礼送给外国总统及国家领导人。孙大石从事绘画六十余年,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受到名家的高度赞誉和美术界广泛好评。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孙大石曾在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德、美国、新西兰、巴西等国家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在日本举行过4次个人画展,引起轰动。日本美术评论家田近宪三称赞孙先生为“中国水墨画的天才”、“中西绘画的高度合流”、“自由奔放”。1975年,他参加“中国现代水墨画个人美国巡回展”及“中国现代水墨画赴欧洲巡回展”。1982年,李可染、吴作人等在人民大会堂欣赏并高度赞扬了他的作品。李可染还为他的画室题写“落叶轩”匾额。1983年,他与李苦禅相见,李苦禅在他的画作上题写:“上帝造万物,画者亦能造万物,画自家画及开辟自家蹊径也。”高度概括了孙大石先生的画独具风貌。孙大石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所建树。他撰写了《中国绘画的现代观》、《论水墨画创新》、《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绘画》、《中国绘画的精华及其发展》等文章,在中国画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孙大石还积极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1999年,他投资30万元,在家乡修建孙大石希望小学。他还在高唐一中设立了永久性大石奖学金。2000年9月,“孙大石艺术馆”在家乡开馆。他把自己创作的书画精品和收藏的书画艺术精品无偿捐献给该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

    职务

    画家简介: 沈云瑞(1930.6—)江苏吴江人。擅长装帧设计。1949年入上海开明书店(来京合并为中国青年出版社),开始从事书籍装帧、插图工作。作品曾参加1959年莱比锡国际书籍艺术展览及第一、二、三届书籍装帧艺术展览。1985年参加首次“书籍艺术家十人作品联展”。封面设计《桑青与桃红》获1980年全国书籍装帧优秀作品封面奖,其他作品有《白求恩传略》、《十老诗选》、《艺海天涯》、《管桦文集》等。作品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书装卷》。合著有《实用编辑学》,参与了出版科学研究所编辑的《出版词典》和《编辑实用百科全书》的编辑撰稿工作。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苏高礼,1960年—1966年留学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毕业于A·梅尔尼柯夫工作室;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至今。先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城市设计学院教学顾问,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37年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54—1958年就读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58年被保送至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1960—1966年赴苏联留学,毕业于列宾美术学院油画大师梅尔尼科夫工作室。回国后任教于中央美院至今,1986年以后担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1993年调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1994年赴欧洲诸国艺术考察,并于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个人油画展,1997年所主持的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修班的教学获国家教委和北京市教委颁发的成人教育成果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表彰证书,2000年于中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油画写生展,并于太原,阳泉,石家庄举办巡回展。同年起担任中央美院城市设计学院顾问。2003年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二次个人油画写生作品展,同年出版“苏高礼素描教学”,2006年出版苏高礼素描画集,2007年7月12日——17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央美术学院共同主办的,苏高礼油画艺术暨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总计90余副作品被纳入国家美术作品的专项收藏。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素描60年全国巡回展作为艺术家个案研究,深度剖析了其艺术成长历程与创作经历。2012年5月18——6月17日由中央美院主办的苏高礼捐赠作品展在中央美院美术馆举行,总计100余幅作品被中央美院收藏。2012年6月28——7月28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主办的苏高礼油画艺术大展在石家庄美术馆隆重展出,作品被石家庄美术馆收藏。画册出版:《苏高礼写生画集》、《苏高礼素描画集》、《中国油画五十家——苏高礼》、《素描教学》等。履历1976年,参加中央美术学院工农兵学员班林县教学组,带领部分学员驻占头村数月,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完成以修建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为范本的“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油画创作,同时完成写生作品“红旗渠”“新媳妇”等数十幅,1977年,先后完成“周总理是我们的贴心人”(合作)、“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委员长”(合作)等大型油画创作。后半年与闻立鹏、杜键等先生先后到昔阳县、左权县、林县、济源县等地(从太行山到王屋山)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完成“厚庄”、“麻田村口”、“黄背角村”“老民兵”等作品数十幅1978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组织教员赴敦煌观摩和临摹传统壁画。随后与闻立鹏、马常利等先生赴青海深入生活写生创作,完成“牛心山”、“百杨沟”“高原牧民”等作品数十幅。秋天与冯法祀、詹建俊等先生赴黑龙江林区写后,完成“黑土地”、“开垦处女地”等作品。此次外出因劳累过度病倒不得不半途而返住院治疗。1979年,完成大型油画创作”不可磨灭的记忆”(合作)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同时担任壁画工作室研究生班的素描教学,由此开始专题研究素描教学的有关问题.1980年,与高亚光等先生赴山西大同、太原、平遥、汾阳、洪洞、河津、稷山、侯马、芮城以及陕西的西安、咸阳、陵潼、河南洛阳等地考察传统艺术,作有考察笔记1981年,与闻立鹏、马常利等先生赴湖南吉首、大瘐张家界、凤凰县、广西龙胜、桂林、柳州等地写生,完成“峒江摆渡”、“凤凰城”、“张家界林场”、“杨堤”等作品数十幅1982年,与杜键、高亚光先生先后赴平山、涉县、赞皇等太行山地区深入生活、积累素材,为完成大型没画他作“太行山上”做准备1984年,完成大型油画创作“太行山上”(合作)1985年,应邀赴云南曲靖地区讲学并到陆南撒妮族地区写生,完成“带忠字的石寨”、“红土地”等作品1986年,赴新疆乌鲁木齐为美院油画系举办的美术培训班讲学并到乌鲁木齐南山写生,完成“哈撒克人家”、“丛树”等作品秋天赴山西平定老家和昔阳县写生创作,完成“老院”、“东阁”、“过丁峪乡”等作品*1986年以后担任油画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全力放在主持画室教学的工作上,1993年又调任油画系研修班工作室主任工作,虽然完成一些架上创作,但始终未能抽出时间下去写生。2000年以后又陆续花了些时间对过去数百幅写生作品进行了整理,因此有了后来的几次展览和画册出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1959年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毕业后去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漆画和木雕研究。1978年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研习雕塑,毕业后留校任教。1980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第一工作室导师、博士生导师。1986-1987年应邀赴约旦YABMORK大学文学院教授素描、水彩、雕塑、并赴欧洲考察。作品以木雕为主,有《老北京》、《老把式》、《大姑娘》、《老母亲》等。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陶雕《牧归图》、《山里红》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等。创作的大型人像雕塑和纪念碑矗立在北京、陕西的公共场所。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日本、法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馆和私人收藏。艺术特色孙家钵创作木雕作品,审美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审美中诗学的“比”,“兴”方法之上,建立在中国写意绘画“似与不似之间”的标准上,建立在福州木雕“开大荒”的方法上。孙家钵是中国雕塑家中不多的,几乎没有淌过“装饰性抽象雕塑”的“水”的艺术家之一。其实他并非不懂抽象。他在1986年就去过约旦,90年代也在巴黎的美院画室呆过。他是在坚持自己的立场。他的立场即:把握木雕造型上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度”。正是这个“度”被钱绍武,邵大箴等称之为“写意雕塑”(当然,这有点关起门来续写中国美术史的意思)。2个人生活文化大革命,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改变了孙家钵的命运。孙家钵在远离北京的福建省度过了文革期间的十几年,其中有五年是呆在福建工艺美术研究所。在文革及文革之前的中国文化艺术系统里,所谓工艺美术实际上包括了地方上流传着的所有的民间艺术种类。作为学雕塑出来的孙家钵,在这个研究所里,跑遍了几乎所有的福州,泉州一带的木雕工艺品厂。1978年,孙家波从福建回到北京的母校——中央美院读研究生班的时候,他的行囊中多了一把斧子。这斧子是福建木雕师傅打木雕时开大荒所用。在任何一家木雕厂里,开大荒是第一道,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开大荒的师傅就是经验最多,技术最高明的老师傅。好的师傅开大荒,会合理利用木料的尺寸形状和木头的纹理走向,做到省料又结实,几斧子劈下去,木雕人物或动物、植物的形象,虽眉眼手足衣饰细节未具,精气神却已经呼之欲出。再往下一个工序,刻画手足眉眼细节的,反而是年轻一些,功夫差一些的师傅。可以说,孙家钵从美术学院毕业后,是福建的老木雕师傅给他另外补上了一堂雕塑造形基本功的课。这一课在学院里是学不到的。1980年孙家钵研究生班的毕业作品,木雕创作“屈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这把并不起眼的斧子,顶面是正锐三角形,侧面几乎呈正方形,乌青锋利而又简单纯朴,从那时起就成为孙家钵打开雕塑艺术之门的钥匙。同时,借助这把斧子,孙家钵把自己已经被改变了的命运,再改变一次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从此后,一件件木雕从斧头下诞生。“半截子美展”上,孙家钵参展的作品已经是成了系列的“老北京”木雕。1985年,孙家钵分到了王府井老美院留学生楼10层上的一间12平米的工作室,其间斧凿落在木头上的“邦、邦”声就没有中断过。1997年,在美院搬迁到酒仙桥二厂之后,当时雕塑系的通道画廊里,举办了孙家钵的个人木雕作品展。展出的作品除了“老北京系列”,又有了“大姑娘系列”。2000年,孙家钵在下苑建起了自己更大的工作室。老北京四合院的大拆迁,给孙家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木料。工作室里的“邦、邦”声,持久地回响着。3荣誉殿堂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法国巴黎)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中国美术馆)1985年半截子美展(北京民族文化宫)1986年日本东京美术学院展(日本东京)1992年“二十世纪·中国”展,并获学院奖(北京中国美术馆)巴黎国际艺术成就展(法国巴黎)1997年孙家钵木刻展(北京中央美院)1998年中国当代美术二十年启示录展(北京太庙)《读、勤、洁》(合作)、《翔》,入选全国城市雕塑设计方案展;《牧童》,入选首届全国城市雕塑作品展;《八女投江》(合作),入选第二届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获优秀作品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邵瑞刚(1943.10—)浙江温州人,擅长中国画、电影美术设计。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北京电影制片厂一级美术师。宣传画《三岔口》获全国电影宣传画创作一等奖。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历史片《鸦片战争》(总美术师)获第六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最佳美术提名奖。中国画《马踏青苗》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村路带我回家》由于出色的美术设计获第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奖。《黑炮事件》的美术设计接近现代派设计,黄的工作服、枯黄的管道、白色的会议室、大型的挂钟,色彩形象夸张提炼,使影片充满现代气息,处理得恰如其分。《野山》的造型是完全写实的,女主角头发擀了毡,其造型手法真实得象古典油画中质感的描绘,内外景、服装处理得真实统一。这两个片子风格截然不同,但在银幕造型设计上都同样处理得准确与贴切。《村路带我回家》是个恬淡、平实、透出一种忧郁诗情片子。邵瑞刚为全片营造出一种散发着泥土芳香的诗情,描绘出一个充满田园气氛的世界,在一种平实、朴素、简洁的环境的烘托中,描绘出影片主人公乔叶叶的一颗美好的心灵。邵瑞刚用画面描绘出华北大地的凝重、多姿和生命力,表现了美好的心灵,表现了忧郁的诗意,表现了一种纯净的和谐。该片给色调在银幕上的驰骋提供了较好的条件,邵瑞刚在四时雨雾风雪、晨光夕照中捕捉华北农村的美。各种色彩的和谐运用,把观众带进一个纯净的世界。色彩语言赋予银幕视觉的诱惑力,使它浑厚、多姿、诱人而富有诗意。在室内景形象处理上,邵瑞刚抓住盼雨家从六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横跨十几个春秋的室内陈设的细微变化,每一个具体的道具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变化。这种环境的兴衰,刻画了生活给予乔叶叶的砺炼。它是乔叶叶命运的直接写照。尽管这些细节不易被人察觉,但却是十分必要的。草垛是影片着重刻画的一个形象。邵瑞刚对草垛进行加工,找出草垛之间的形的穿插和变化,给草垛的外形及草垛顶形状赋予曲线和节奏,并给演员的表演提供了合适的空间。2参与制作过的电影二十六个姑娘(1984)....美术(制作设计)良家妇女(1985)....美术(制作设计)失信的村庄(1986)....美术(制作设计)村路带我回家(1988)....美工如意(1982)....美术(制作设计)金匾背后(1988)....美术(制作设计)山重水复(1980)....美术(制作设计)边走边唱(1991)....美术指导血,总是热的(1983)....美工一叶小舟(1983)....美术(制作设计)天堂回信(1992)....美工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邵柏林(1930—)邮票设计家、摄影家。天津市人。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期间,主要受业于张光宇、张仃等教授,专习装饰美术,一九五三年毕业,分配于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编写有《邮票设计印刷工艺》等书。主要邮票设计作品有《中国青铜器》、《绿化祖国》、《二十八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齐白石作品选》、《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等。邵柏林并长于风光摄影,代表作品有《石林深处》、《天安门广场哀痛之夜》等。《天安门广场哀痛之夜》,获一九七九年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颁发的“四·五运动”优秀摄影作品奖。曾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邮票总公司设计会徽和徽志。现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邮票设计师、《中国摄影》杂志编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80年,邵柏林在黄永玉原图绘制基础上,设计了中国首枚猴票。邵柏林曾为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设计纪念邮票及首日封,担任故宫博物院院徽设计的艺术顾问,主持设计了故宫博物院的院徽。邵柏林先生是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从事邮票设计工作近50年,设计创作过许多大家喜爱的作品,如我国首枚生肖票——《猴票》、《牡丹》、《齐白石作品选》、《唐·簪花仕女图》、《曾侯乙编钟》等均获得当年最佳邮票和首日封设计奖。除邮票设计外,他还广泛涉猎其他领域,如大家熟知的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徽、原中国电信标志、中国集邮总公司标志等,均出自他之手。为表彰他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的贡献,1994年国务院授予他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2]特别是20年前,他设计的《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及首日封还获得了“1992平面设计在中国”大赛的金奖。对比20年后他设计的故宫博物院院徽,完全可以看出作者在创作理念、艺术风格、文化底蕴的一脉相传和独立创作完成的事实。中国电信的回纹“中”字的LOGO就是出自其手。其子为中国著名设计师、北京理想创意艺术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兼艺术总监邵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