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陈忠志,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1935年生于广西贵港市,1956年毕业于中南美专。代表作《黄河儿女》编入全国通用小学语文课本,获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赛国际荣誉金奖;作品入选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几十年来,围绕着“打进去,打出来”的课题,在中国画领域辛勤探索,为现代水墨画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忠志毕业于中南美专(广州美术学院前身),早期受岭南画派关山月、黎雄才的影响,后来到西安执教,受深厚的传统文化气息的熏陶和长安画派主将赵望云、石鲁等人艺术的感染,加上他在黄土高原的生活体验,逐渐融各家各派之长于自己的艺术创造之中,形成独特的艺术面貌。早在六十年代,他的作品就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受到美术界的关注。1960年创作的《黄河之鹰》因其强烈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艺术形式,受到观众的好评。邓拓同志在一篇评论美术创作的文章中给这幅画以很高的评价。之后,他又创作了《黄河源头》等作品,在美术界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以黄土高原的人物和生活为题材,创造出一幅幅令人陶醉的画幅,为中国画坛增添新彩[1]。代表作《黄河之鹰》于1960年以国务院总理名义赠朝鲜;前北京市委书记,诗人邓拓在北京日报上撰文“美术创作的中国风格与中国道路”中第一位被首肯赞誉。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在光明日报、人民日报上撰文“质朴自然、雄健大方”中称:自五·四以来,陈忠志继徐悲鸿、蒋兆和等人之后,在振兴现代水墨人物画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93年中央电视台拍摄专题片《长安画家陈忠志》,以中、英、日、粤语向全球播出。2002年中央电视台再次以《陈忠志与黄河儿女》专题片在文化与生活栏目播出。艺术年表1935年2月,生于广西贵港市。1951年7月,考入广州华南人民文艺学院,同年参加广东土改运动。1953年7月,调入中南美专学习。1956年7月,毕业作品油画《山村早晨的喜悦》及插图《雨》双入选全国青年美展,并双获中南青年美展二等奖。1956年7月,毕业于中南美专,同年分配到西北艺术学院任教。1957年2月,开始建立中国画系,编写教材教案。1957年3月,《中国青年报》刊发了油画作品《山村早晨的喜悦》。1958年2月,下放到陕北锻炼,体验生活。1960年6月,创作《黄河之鹰》入选全国美展,并出国巡回展,后以国务院总理名义赠朝鲜;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邓拓在《北京日报》(1960年7月10日)撰文《美术创作中的中国风格与中国道路》中被第一人热情评论(同时提名的有石鲁、陈秋草等人)。同届入选全国美展的还有本人作品《送跃进粮》。1964年,创作《评五好社员》入选全国美展。1964年,《美术》杂志1964年6期及1965年1期连续刊发《评五好社员》,《人民日报》对此作品也进行了大篇幅的报道。1966年,作品《评五好社员》被《人民中国》杂志作为1966年第一期封面。1977年,创作《人民胜利了》入选全国美展。1977年,创作《黄河儿女》入选全国美展。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天津、辽宁、浙江等人美社纷纷出版单幅画、专刊。编入全国通用语文课本第四、第五册课内(语文课中易名《望着远方》),之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文汇报》、《美术》……等报刊连年有发表。1978年8月,作品编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胜利前进》大型画册。1981年3月,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创作《功勋与流逝》。1981年,人物作品被《人民日报》增刊《大地》整版刊发。1981年8月,作品赴日本参加“国际水墨画研究展”。1982年12月,批准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3年,《人民日报》以《胜似春光》为题对其作品进行评论报道。1983年3月,出访日本。1983年12月,论文《中国写意人物画教学体会》在《美术论集》第二集发表。1984年,创作《黄河源头》入选全国美展。1985年,美国、加拿大、日本部分媒体对作品进行了全面报道,其中美国《加华时报》以《陈忠志人物画有新风》为题对其作品进行了赞誉。1986年,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黄河儿女》复制品在英国爱丁堡大英帝国博物馆展览。1986年,入编由商务印书馆编著的建国以来第一部中国美术家传记《现代中国画家百人传》。1987年,创作《创造的双手》;创作《蜂恋奏鸣曲》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88年10月,参加在台北“长安画派源流展”。1988年11月,在台北举办个展。1991年,创作《黄土雪》。1991年,创作《宽厚的草原》获加拿大枫叶奖。1991年,《人民画报》、《中国画报》以《笔墨情怀―陈忠志》等为题,并以多国文字对作品进行报道。1992年,创作《打草鞋》。1993年5月,中央电视台摄制《长安画家陈忠志》专题片,由央视一套、二套、四套、卫视《龙之乡》、《华夏掠影》等栏目用英、汉、日、粤语向海内外播出。1993年8月,《人民日报》刊登《自然质朴、雄健大方》为题的评论文章,并配发作品《草原的风》。1993年9月,由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主办,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93年11月,《光明日报》刊登《自然质朴、雄健大方》,并配发作品《地动山摇》。1994年,论文《精神内涵―中国画之魂》在《美术》发表。1995年,获美国名人传记协会《世界500名有影响的领导人》提名。1996年,获美国名人协会提名96AB1杰出成就金奖。1996年11月,《人民日报》刊登《活的传统艺术》评论文章,并配发作品《林梢》。1997年,第一批加入中国美协国际互联网。1997年7月,创作《雪百年国耻》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中国艺术大展―当代中国画展”。1999年,《黄河儿女》获世界华人艺术大奖评选中“国际荣誉金奖”。2000年,中央电视台《文化与生活》栏目播出《陈忠志和他的黄河儿女》专题片。2001年7月,创作《一位老人》入选“延安颂”美展并获一等奖。2001年9月,《黄河儿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画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2001年,创作《我愿化作和平鸽》参加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3年,作品《创造的双手》参加第二届全国画院双年展。2005年,入选“陕西当代国画名家优秀作品展”。2005年11月,经北京华辰拍卖公司以418万元的价格把《黄河儿女》成功拍出。2006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陈忠志画展”。2008年7月,陈忠志逝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成文正陕西西安人。擅长中国画、版画、水彩画。1973至1996年先后入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教育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班学习。2006年至2008年在北京荣宝斋画院、中国国家画院学习。历任《延安画刊》美术编辑,西安美术学院版画系副教授、科研处副处长。现为西京学院艺术学院教授,西安中国画院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水彩画学会副会长。有20余幅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览,参加过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届全国美展。代表作品有《路上》、《青春时光》、《试讲》、《砍头柳》、《黄帝陵》、《枣园决策》、《鲁迅与许广平》等。水印版画《黄河之歌》为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赴日本展出,发表于《今日中国之美术》和《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1999年获“鲁迅版画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陕西美术博物馆、台湾雅之林艺术馆等机构收藏。主编出版《永乐宫壁画精品线描》《水印版画技法与创作》《成文正版画水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陈嘉墉(1926.8—2004.11)别名茄咏,山西吉县人。擅长中国画。1949年后在西北文工团美术组,《西北画报》创作组从事年画、连环画、版画创作及理论工作。1954年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专业画家。中国画家、书法家、美术理论家。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一级美术师、陕西国画院特邀画师、陕西文史研究馆馆员。作品有年画《幸福生活》,连环画《一筐洋芋》,版画《缘画》、《丰收》、《长安屋檐》等。作品《松鼠》、《春江水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者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论文有《花鸟画功能散想》等。艺术简历1926年生于山西省太原市1949年参加革命,西北文工团舞台布景设计与绘制1952年《西北画报》社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53年中国美协西安分会成立,成为最早成员之一。创作大量年画、连环画、漫画、版画、中国画。广泛流传的有《梁秋燕四条屏》、年画《幸福生活》、版车《绿化》、《丰收》等。同时兼任美协展览工作室主任和《美术通讯》编辑。1966年文革开始,被近回乡劳动六年,以木工、油漆、画箱子为生,深刻了解农民生活,为日后创作积累大量素材。1974年为铜川陈炉陶瓷厂搞设计,创造了失传数百年的刻花刀,复兴了耀州瓷釉下刻花技术。1978年美协恢复,彻底平反后回到美协,开始花鸟画创作。1979年《美术通讯》复刊,任主编,五年间撰写30余篇艺术理论文章。发表于全国各专业报刊。1986年首次个展在西安举办,同年应邀赴河南郑州、山西临汾举办个展1989年第二次个展在西安举办。1991年《笳咏书画集》出版1993年美国波士顿“中国艺术家协会”邀请为该会会员。数年间大量作品在国内外展出,被海内外人士及博物馆、纪念馆收藏。1994年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笳咏书画展》。中国美术馆收藏《松鼠》、《春江水暖》作品二幅。1995年中央电视台做专题介绍,播放《画家笳咏》专题片。《美术》、《中国画》相继发表作品,美术理论家水天中为其撰写评介文章《寓意乐心》。著名文艺批评家阎纲撰写《读笳咏画记》发表。1998年作品《春江水暖》入选《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同年11月西安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1999年作品《红梅小鸟》入选《中国当代美术全集》(1979--1999)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启南,生于1930年12月,江西萍乡市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顾问,陕西雕塑院名誉院长,陕西国画院顾问。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启南先生曾多次应聘为全国性的美术展览和雕塑展览的评委,参加全国性的雕塑学术活动。多次应邀参加全国雕塑考察团。赴日、美、欧、俄进行艺术考察和学术交流,1991年执行中菲文化协定,出访菲律宾,并在菲律宾国立大学、雅典诺大学等讲学,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近年创作的中国花鸟画,多次参加国内及日本、菲律宾文化交流展。八十年代创作的雕塑作品:《转战途中》、《蕾蕾》、《唐玄奘法师》及《春潮》、《春晓》等圆雕曾多次参加全国、省美展及国外艺术展。在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同时,坚定为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走开创自己艺术创作之路,致力于城雕的研究和创作。九十年代以来创作设计的城市雕塑《林则徐》、乐神《葛天氏》、《司马迁纪念像》、《神医扁鹊》、《炎帝》、《欧阳海烈士纪念像》、神话传说《女娲补天》、民族英雄《韩世宗纪念像》等城雕先后在新疆、河南、陕西、湖南等地落成。主要生平生于1930年12月,1949年参加工作,早年就读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1956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1976年曾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雕塑创作,获先进工作者称号,80年代以来雕塑作品有:《转战途中》圆雕、《蕾蕾》圆雕、《唐玄奘法师》像及《春潮》、《春晓》圆雕等被评为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并曾在菲律宾、台湾展出,由日本画家私人收藏。1991年执行中菲文化协定,出访菲律宾,并在菲律宾国立大学、雅典诺大学等讲学,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1997年与著名雕塑家马改户先生合作设计,在祖国南疆海南省三亚市海边建成的,开创祖国南疆勋业的汉代两伏波将军(西汉路博德、东汉马援)骑马铜像和高13米的一对纪念铜柱,具有宏大的规模、气势和很高的艺术水平。2000年在原《唐玄奘法师》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加强了作品的纪念性与环境的接合,为西安在雁塔南广场完成了《玄奘法师》纪念像的设计与制作(青铜铸造、高五米)。为古城西安增添新的景点,受到群众欢迎。2005年在原设计创构想的基础上和王天任、张叔瀛三位主创的上篇《唐诗魂》、下篇《唐诗峡》,在西安大唐芙蓉园落成:《唐诗魂》高16米、长、宽各约四十米,占地一千六百平方米,使用石材两千多立方米。凿刻出最具代表性的唐代诗人二十五个和流传千古的诗歌名篇六十余首。《唐诗峡》总长为120米,高度为4、5米至7米,人物形象20个,13组故事情景,与壁刻唐诗名篇57首穿插互映。该雕塑群随山就势、虚实相生,以耸立的山峰造型为象征,表现唐诗在唐代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同时运用中国园林,雕塑、书法、印章等多种传统艺术形式,以现代的审美意识,取舍创新,融纪念性、主题性、情节性、观赏性为一体的大型景观艺术。2013年4月4日上午8时25分在陕西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程士名(1921.2—)湖南宁乡人。1921年出生于湖北武汉市擅长油画。1938年从武汉到山西民族革命大学学习,1940年到延安陕北公学院学习,1947年调群众日报社任美术编辑,1949年任西北文艺工作团宣教科科长。配合解放战争组织创作“拉洋片”的美术作品。195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学习。1956年任西安美术学院附中校长。1960年任美院雕塑系主任。1963年后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有漫画《西安半月记》、连环画《伪延川县政府被游击队消灭》、木刻《国民党对边区的三光政策》、油画《鲁迅》、《啊!黄河》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陈之中(1913.5—1987.3)别名致和,山西临猗人。擅长文物鉴定、中国画。先后在西北文化部、西安文化局、西安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任职。作品有《迎春图》、《岁寒三友》、《松泉夜月》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蔡亮(1932.9—1995)福建厦门人。油画家。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1955年毕业于该院研究生班,分配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从事美术创作。1978年调西安美术学院任教。1981年调浙江美术学院。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浙江分会理事,浙江油画研究会副会长,浙江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擅长油画、壁画。蔡亮的艺术世界怀念与回顾,织就了艺术史上的另一条线索。在我国老一辈油画家蔡亮去世15周年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展”9月5日至16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中国美协名誉主席靳尚谊,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中国美协党组书记吴长江,以及廖静文、潘公凯、许江、马书林、王胜利、肖峰、全山石、庞涛、臧伯良等出席了展览开幕式,相关研讨会也于开幕式后召开。此后该展还将于9月18日至27日和10月18日至26日赴西安美术学院美术馆和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巡展。面对蔡亮渐远的身影,展厅中置放的150余件作品,使观众得以亲近那段“难忘的历史”以及那份“心灵的追怀”。《延安火炬》就是艺坛的火炬“他的《延安火炬》就是我们艺坛的火炬”。当《延安火炬》《贫农的儿子》《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枣园来了秧歌队》《铜墙铁壁》等蔡亮的经典历史画作,经多方协调终于一同出现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厅时,很多美术家甚为激动,中国美院原院长肖峰的这番话,真切道出了蔡亮及其作品在他们心中的价值与艺术史上的地位。展厅中,一件件红色经典作品光耀着时代,也引领着人们的回忆。西安美术学院院长王胜利至今还清晰记得蔡亮一些重要作品创作时的情景——1976年,作为学生的他陪靳尚谊到陕北体验生活,专程到群众艺术馆去看望蔡亮,那时候蔡亮正在以极大的热情全身心投入《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创作。“他把草图拿出来,核心就是画三军会师和战士的拥抱,这在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中是构图和形式上的突破。”站在教科书一般的《延安火炬》前,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很多往事被一一勾起:“蔡亮先生已离开我们15个年头了,但当油画系老师们一起怀旧溯往,或者老朋友远来相聚之时,我们都会想起他。”去年,许江参加全国重大题材集体创作时,大片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中有一位老班长式的人物,成为全画的一个视点,而这种设计正是源于蔡亮,“他的绘画曾经给予我们某种人生与生命的理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说,“看蔡亮的油画,不仅唤起我们对革命年代的回忆,而且使我们感觉到中国人的智慧和胆识。”红色经典《我们也要当红军》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配图课文《我们也要当红军》,描绘的是两个贫苦少年赶上了红军队伍,而毛主席微笑着答应他们参军的场景。而这幅画原名《贫农的儿子》,作者就是我国老一代著名画家蔡亮。20日上午,由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历史与追怀--蔡亮艺术回顾展”在中国美院美术馆开幕,共展出120多幅蔡亮生前的作品。今年是蔡亮逝世15周年,举办这次展览旨在纪念这位老一辈艺术家。蔡亮是中央美术学院招收的第一批学生,1953年本科毕业,1955年研究生毕业,师从徐悲鸿、吴作人、董希文等大师。毕业后,蔡亮受到错误的政治批判,分配到陕西工作。此后的20多年里,蔡亮与陕北农民朝夕相处。他拿起画笔,创作了大量表现、塑造陕北农民形象的素描和油画写生,同时也开始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创作。直到1981年调任中国美术学院任教。除《贫农的儿子》之外,观众还可以看到《延安火炬》《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枣园来了秧歌队》《铜墙铁壁》等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其中最为经典的作品是反映抗战胜利之夜、延安群众游行欢庆的《延安火炬》。有评论家说,画家大胆地用“光”来构图,让光演化成旋转的洪流,用蜿蜒盘桓的火把映照的欢腾人群,照亮黑夜中欢乐的人心。本次展览此前曾在北京和西安展出,在杭州是最后一站分为三个展厅,第一个展厅展出上述 蔡亮代表作(水粉)红色经典作品,第二个展厅则以西北农民素描画为主,观众可以领略画家高超的素描技法,而第三展厅则是蔡亮在杭州时期的新历史画和风情画作品。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蔡亮先生维系了20世纪中国美术两个最重要的维度,一个维度是革命历史画,另一个维度是农民画。”蔡亮在晚年时曾设想以晚清和近代题材创作新历史画,为此他参考安徒生《皇帝的新装》创作了《太后新装》,以剪辫子为素材创作了《完成的和未完成的》等作品。在他留下的一些草图里可以看到,画家还设想以鲁迅葬礼、西安事变、南京大屠杀、黄河大合唱等为素材进行创作。编辑本段代表作品《借宿》、《枣园来了秧歌队》、《丹青生涯》等。油画作品《延安火炬》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贫农的儿子》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主要展览建国15周年全国美展(1964),全国美展(1972、1974),全国双庆展(1978),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1979),建国35周年全国美展(1984),全国第一届(1987)、第二届(1993)油画展等展览。收藏记录: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4幅)、中国美术馆(9幅)、延安革命纪念馆、宁夏博物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广东虎门鸦片战争纪念馆等。出版《蔡亮油画人物写生》、《油画头像选》、《素描、色彩入门》、《蔡亮·张自薿油画选》、《蔡亮作品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福建福州人。生前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陕西美协红蓼画苑主任、中国画创作室主任,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艺委会美术室创作主任,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市人大代表。长期从事国画创作,尤以画梅著称。早年师法任伯年、并取法吴昌硕、石涛、八大山人等,中年后结合古今,独出新意,富有创新精神。常以沙砾为纸芦荻作笔习画。及长取法任伯年、王石谷、八大山人、吴昌硕。15岁自立广告社。21岁参加上海大舞台美术设计及上海书画会,与张大千等交游,并举办首次画展。继而於港、澳、京、津、沪、杭等地举办个展,或与兄弟鹤洲举办兄弟画展。1949年後,先在上海从事还环画创作,後至西安,任陕西省戏曲研究会艺委会委员,设红蓼画苑,任创作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陕西分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擅山水画,晚年多绘花鸟走兽,兼长书法。舞美设计、国画家。宇学彬,又名颐元、深,福建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陕西分会理事兼国画组长。自幼与其弟鹤洲研习国画,师法任伯年、八大山人,山水,花卉、人物、翎毛,无一不工。早年在上海以卖画为生,后在香港、澳门、上海、北京、天津、杭州、南京、福建、烟台、青岛、济南、西安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兄弟画展,夫妇画展(蔡鹤汀与夫人区丽庄,蔡鹤洲与夫人林金秀),曾在福州创办荻芦盒画室,在西安组织红蓼画苑。蔡氏特长广告、舞美设计。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在福州旧赛乐、新赛乐等闽班从事舞美设计,在上海大舞台、天蟾等戏院、电影院,制作布景,绘制广告。1951年在西安创办兴武布景公司。1953年加入陕西省秦腔实验剧团,从此成为该团以及后来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舞美设计。二十年来该院演出的新剧目,其舞美设计大都出自蔡氏之手。设计的舞美和绘制的布景,在工艺美术的基础上,融进了国画的技巧和手法,虚实结合,讲究意境,富有创造精神,对整个舞台演出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如《恩仇记》中的“绣房”一场,利用平面料画出立体布景,达到既简易明了而又富丽堂皇的效果。《白玉钿》的布景,采用画图案软景制作方法,不但节约简便,而且美观协调。1956年参国陕西省第一届戏剧观摩演出大会,为《法门寺》一剧绘制布景,获大会奖状,出版有《荻芦盦画册》、《花卉写生技法》、《名家花卉画谱》等。曾被聘为西安市政协委员和被选为雁塔区人民代表,曾两度出席陕省文化先进工作者大会。1976年在西安病逝。终年六十七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蔡鹤州 福建福州人。擅长中国画。早年从事国画创作,举办画展。1949年后历任陕西省戏曲剧院艺术委员会美术组组长兼设计,“红蓼”画苑副主任兼山水组组长。 作品有《儿童运动场》、《百花齐放》、(合作),出版有《荻芦庵画集》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陈瑶生(1906.3—1979.10)河南泌阳人。擅长中国画。1923年参加中国画学研究会学习国画。曾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作品有《春雨归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30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