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徐秀棠:1937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蜀山紫砂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民间艺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会陶艺专委会主任。1954年拜紫砂陶刻著名老艺人任淦庭为师学习紫砂陶刻,1955年1月随师父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工艺厂前身),1958年参加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结业后转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坭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彩塑,1959年回紫砂工艺厂从事陶刻陶艺创作,主攻紫砂雕塑,1993年与日本陶艺家高桥弘先生合作组建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中获奖,并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及大不列颠博物馆、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及国内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收藏。1993年顾景舟为主编,徐秀棠、李昌鸿为副主编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宜兴紫砂珍赏》;1999年个人专著《中国紫砂》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徐秀棠紫砂陶艺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宜兴紫砂文化丛书》并编著《宜兴紫砂珍品》由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1]2人生履历1937年12月生,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瓷美术协会理事、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54年从师紫砂陶刻名艺人任淦庭(缶硕)学习陶刻,接受中国画及书法的基本功训练,进蜀山陶业社(宜兴紫砂厂前身)紫砂工艺学习班学习。1955年进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厂前身)。1958年参加由轻工部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联办的"中国民间雕塑研究班"培训,结束后转入"中央工艺美院泥人张(张景祜)"工作室学习,1959年回紫砂厂。1959年调江苏省淮海战役烈士纪念碑雕塑处参加纪念碑浮圆雕创作设计,1962年回紫砂厂。1968年主持并试制成功高2.8米的紫砂陶大型雕塑《毛主席去安源》。1972年恢复负责开展了多方面的创作设计研究工作,试制成功适合雕塑生产的泥料,采用色坭、镶嵌、琢毛等手法,并用“辉发釉”烧成雕塑,首次创作了《西游记人物群雕》在广交会上受到客商喜爱。1973年主持总体设计了《银葵茶具》、《水利壶》、《鱼形文具》、《鱼纹瓶》等作品,运用瓷、竹、金属材质与紫砂工艺巧妙结合,如“瓷珠镶嵌”、“嵌银丝”“色泥”、“锦纹”“琢毛”等多种装饰技巧。1977年与江苏省雕塑家一起,在苏州东山紫金庵临摹18罗汉泥塑、用紫砂陶烧制小样,分别由江苏省工艺美术单位存档。1978年创作了《萧翼赚兰亭》、《曹操煮酒论英雄》、《雪舟学画》等着意人物内心世界,形态逼真的作品,先后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宜兴陶瓷展览和全国陶瓷艺术展评活动获全国美术设计奖。其中《雪舟学画》投产后连续8年盛销不衰。与顾景舟合作撰写的《宜兴紫砂工艺陶》于1979年发表《江苏陶瓷》。之后相继创作一批以群体组合,文化名人和民间典故题材的作品,有《鉴真和晁衡》、《刘海戏金蟾》、《雨长喜珠》、《坐八怪》、《四代书法家》、《饮中八仙》等。其中《坐八怪》在全国陶瓷美术设计评比中获一等奖。1981年与顾景舟等参加香港市政局举办的“亚洲艺术节”。1986年调宜兴紫砂二厂创建紫砂雕塑分厂,期间设计紫砂陈设陶《丙寅大吉》获全国陶瓷设计评比一等奖。1987年其到紫砂二厂任雕塑艺术分厂厂长热心于对青年的培养,并首创特大型陶艺,高162厘米、重172公斤的《净瓶观音像》,大型《花生》、《冬笋》、《灵芝》、《鼎狮熏香炉》等文玩陈设陶。他除从事陶塑创作之处,在综合陶刻、陶塑的基础上,设计创作一批别具风貌的紫砂壶有《龙凤壶》、《天威壶》、《灵豹壶》、《时袋壶》、《大平壶》、《竹报平安》等,并在镌刻铭款上做学问,作应时、应壶、应情之铭文。期间发表论文《紫砂陶刻艺术理论》,在《文汇报》举办“紫砂文化征文奖”中获得一等奖。还与顾景舟一起编辑《宜兴紫砂珍赏》,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1990年其从宜兴与人文题材塑造雕塑艺术形象,主要有《供春学艺》、《紫砂艺人邵大亨》等。在“中国第二届紫陶艺术展览会”上发表新作《十八罗汉》。这些作品凭借艺术功能的发挥再创造,突出人文精神,演示整体形象,独具魅力。1989年赴日本访问。1991年受日本陶艺家明星大学的邀请访问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武常野艺术大学、明星大学陶艺系,并参观众多的展览和博物馆。1992年与胞兄徐汉棠应台湾省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到台湾访问,开展紫砂文化的两岸交流活动。1994年与日本著名陶艺家高弘先生组建中外合资企业宜兴长乐弘陶艺有限公司,任技术总监。1996年再度受台湾民族文化基金会邀请,访问台湾,发表《试说紫砂雕塑的艺术表现》,作品受到台湾同行的极高评价,1996年获得中华民族文化薪传奖,发起主持“首届中国现代陶艺展”。1996年至今建立并不断完善占地三十亩的长乐陶庄。从事紫砂工艺40多年,不仅在紫砂工艺上有较深的艺术造诣,而且研究中国绘画,书法,并将之融会贯通到紫砂工艺创作之中。创作了200多件紫砂陶塑优秀作品把传统技艺和现代风格完美地结合起来。许多作品被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收藏。[1]3社会兼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紫砂艺术专委会会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陶艺专委会主任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顾问无锡市茶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江南大学客座教授。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4成就《紫砂陶刻艺术初论》获文汇报举办的"紫砂文化征文奖"一等奖。《宜兴紫砂珍赏》副主编香港三联书店出版《中国紫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徐秀棠砂陶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宜兴紫砂珍品》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宜兴紫砂文化丛书》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紫砂泰斗顾景舟》与山谷先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景舟壶艺流别录》主编《紫砂入门十讲》与山谷先生合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大师说器-------徐秀棠说紫砂》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5获奖作品《坐八怪》1982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雪舟学画》1983年全国陶瓷同行业评比艺术陶一等奖。《丙寅大吉》1986年全国陶瓷美术评比一等奖。《不朽的生命》1990年江苏省陶艺作品评比一等奖。1990年景德镇国际陶瓷精品大赛二等奖。《"龙子好闭"茶叶罐》英国伦敦大不列颠博物馆《刘海戏金蟾》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供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强过横者在于勇》《始陶异僧》等多件作品在香港茶具博物馆设专柜陈列。《渔汛瓶》,《陕北老汉》上海博物馆《丈天》南京博物院《蓬莱》《高四方嵌银丝茶具》故宫博物院《乐天乐地》中国历史博物馆《一团和气》无锡博物馆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济南人。擅长水粉画、漆画、美术教育。1958年毕业于西南美专附中,1963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198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理论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工艺系副主任、副教授,装饰艺术教研室主任。《艺宛》副主编。漆画《鼓动》获中国漆画展优秀奖;水粉画有《水乡秋色》、《五更天》、《鼓楼夕照》、《有新疆印花土布的静物》等,并被收藏;论文有《图案艺术与物质生产》、《古代图案试析》等;编著有《当代流行服装》(上、下册)、《漆画技法》、《商店美术设计》等。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金庚荣(1934.7—)上海人。擅长染织、服装设计。1952年毕业于功州美专。1956年毕业于华东艺专。历任华东艺专、南京艺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工艺美术系主任。曾设计投产真丝扎染、服装、日用绣品、地毯、壁挂等作品数百件。论文有《着装修饰》、《服装美与鉴赏》、《扎染设计技法》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缙云人。擅长艺术设计、绘画创作及美术教育。1960年入南艺附中,1963年进南京艺术学院本科,1978年攻读南艺美术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设计艺术系副主任、学报《艺苑》副主编、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作品漆画《养鸡女》在1986年全国漆画展获工艺奖。出版连环画、年画多种及《胡国瑞中国画》专集。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顾景舟,亦名顾景洲,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聪慧出众,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1933年,他18岁,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巧,凭借文学功底,放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大梅花壶据传顾景舟曾用家传本山老泥做一枚紫砂茶宠双狮戏球,乃不可多得之传世极品。1954年10月,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很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1958年,他积极参予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1959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有关紫砂的书刊都聘其为艺术顾问。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参与下,专门建立“紫砂特艺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样先生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并挑选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每周为特艺班学员上课,奠定了紫砂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基础,为整个紫砂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1981年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上“紫砂特艺班”的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艺雄风。同时,顾景舟在港为罗桂祥博士、紫砂陶艺收藏家加冕,为收藏的两百件藏品作出鉴定,并开办紫砂陶艺讲座。他的博学,对作品的精辟分析,绘许多国家的学者和鉴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顾景舟曾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同仁的高度评价。1982年被国家评定为工艺美术师。1985年,顾景舟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 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被国家评定为质量银质奖后,他又亲自设计指导一批紫砂精品,参加全国性的展评活动,促使“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1985年,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并亲自撰写文章、图册,亲手制作作品,将紫砂艺品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1989年赴香港办展之际,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艺更加发扬光大。1992年,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他发表了《紫砂陶史概论》。他的精辟论述,受到紫砂陶艺界人士的好评,他在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亲自编着《宜兴紫砂珍赏》巨著,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在紫砂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顾景舟穷毕生精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术,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不傀为一座重要的里程蹿。正如著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居住地区
    江苏/无锡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丁楼辰(1941.3—)江苏武进人。擅长中国画。曾供职于常州新闻图片摄影社、常州绣品手帕总厂。中国美协会员、常州市政协书画社特聘画师,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出版有《菊花图谱》、《月季图谱》、《芍药图谱》、《荷花图谱》、《兰花图谱》、《牡丹图谱》、《百花百蝶图谱》、《花卉写生技法丛书》等10多册。1980年获纺工部优秀作品奖,1984年题为“花繁果硕人长寿”获全国六届美展一等奖,1984年工笔画作品“可爱”获全国百花银杯奖,1985年获常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称号,1990年获轻工业部突出贡献奖,1993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江苏/常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苏州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41年生于苏州1958年从事工业美术设计1980年从事版画和中国画创作1984年调入苏州版画艺术创作研究室1988年作品《水乡》获中国画大赛入选奖1990年获“版画世界”奖1990年作品《临河的窗》获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铜奖1992年作品《故乡》获江苏省版画展创作奖1993年作品《依依夕阳》获江苏省画展优秀作品奖1995年获全国自学成才奖1995年作品《子夜吴歌》获江苏版画展优秀作品奖1996—1997年作品《蓝蓝的天蓝蓝的梦》获江苏版画展优秀作品奖2000年被评为80—90年代中国优秀版画家,荣获“鲁迅版画奖”2003年作品《今日苏州》获江苏省版画展铜奖艺术简介:擅长版画、中国画。在美术界以版画创作而名闻遐尔,在版画创作的同时,他将创作的触角由版画延伸到了彩墨画上,并凭借自已深厚的生活和艺术积淀将这方天地涂抹得绚烂多彩,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他的彩墨画创作依旧延续了他版画创作小场景大气魄的特点。他善于从群山中摄取最为精彩的华章,融入咫尺之中。虽是山的片断,但其画面却给人以连绵悠长之感。同样,他的江南水乡作品虽然精致纤细却又不失恢宏之气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沈民义还将版画的块面效果有机地湮散于墨彩当中,古朴而不失现代气息,别有一番情趣。他的作品入选第六、七、八届全国美展及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版画展,先后在美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奥地利、南斯拉夫、马来西亚等国举办过个展和联展,其作品并被收藏。出版著作:《临河的窗》、《沈民义版画集》等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钟晓琛(1934—)广东人。擅长中国画、漆画。1949年考入广西艺专绘画系,195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1956年后历任杭州浙江科普、江苏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南京艺术学院副教授。作品《组画》参加全国三八妇女美展。作品有《给爸爸送雨鞋》、《晚归》、《素描肖像》、《侗乡之月》、《少女与鹿》等。速写作品多次在全国报刊发表。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再萌(1926.6—)女,浙江慈溪人。1948年11月起,先后就读于华东大学社会科学院一部、文艺系、艺术系;山东大学艺术系。1952年毕业。1956--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1952年至1987年南京艺术学院(含南艺前身:华东艺术专科学校)任职,主要从事美术史论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86年评为副教授,1997年评为教授。除编写教材外,主要论文有:〈列宾笔下的革命者形象〉、〈油画及其作者库尔贝〉、〈谈造型艺术中手的描绘〉、〈论原始美术中的“手形”问题〉、〈从“美神”的遭遇看古希腊美学思想〉、〈在古希腊造型艺术中不受欢迎的神〉、〈“风格主意”初探〉、〈寻找真正杜米埃〉等。其中〈论原始美术中的“手形”问题〉获1979年1月--1984年6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从“美神”的遭遇看到古希腊美学思想〉被收入〈江苏省美学学会首届年会论文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嘉言(1917.1—)女,江苏南通人。擅长工艺美术、中国画。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1936年入国立艺专艺术系进修。历任上海中学教师,杭州国立艺专、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助教,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工艺系副教授。作品有中国画《清趣》、《小园春色》、《石景山花》等。 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