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凌虚,号万顷,1919年出生于浙江省。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国画系,师从邓散木学习书法、篆刻。40年代起,先后在上海中国艺专、行知艺校、安徽师大艺术系任教。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会员、嘉兴中国画院名誉院长、苏州市书画研究会顾问、苏州版画院艺术顾问、苏州铁道师范学院艺术系高级艺术顾问客座教授。50余年来,曾在京、沪、苏、杭及香港等地举行个人画展9次,入选全国美展及国外美展10余次,并多次获奖。代表作为国家美术馆、国外美术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收藏。美国总统里根、布什和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等世界名人亦收藏其作品。凌虚中国画兼善人物、山水、花鸟、鱼虫,尤擅画鱼藻,意境清雅、笔墨精练、情趣盎然、独树一帜,人物“画鱼专家”、“金鱼王”。“文革”期间,右腕骨折,伤残多年后改使左笔作书画,更富拙趣,为识者珍赏。凌虚的金鱼画为世界和平事业献出了一片爱心,多次荣获国际大奖。1996年荣获“20世纪杰出成就奖”,并被美英等国评选为“1994年世纪文化名人”、“1993-1994年国际名人”、“1995-1996年国际名人”。图书目录作品有《百鱼图卷》、《姑苏城外寒山寺》、《洪福齐天》。出版有《凌虚画集》等。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李建国(1953.8—)安徽安庆人。擅长中国画、漆画。1973年起在南京军区从事美术创作。1979年在南京艺术学院进修中国画。现在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工作。作品有《美好的心愿》、《慈母手中线》、《曾经沧海》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振夏,生于1941年,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文联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擅写意人物,中西兼取、立意新颖、笔墨酣畅,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20世纪80年代初,刘振夏因一幅水墨人物肖像《渔婆》而蜚声中国画坛,多年来淡泊名利,隐居在苏州小镇潜心作画,孜孜不倦地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创作和研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2012年8月21日,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刘振夏历年创作的绘画精品约150幅,这是画家“30年磨一剑、寂寞修正果”的艺术呈现,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的一次重要个展,全面展示了刘振夏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和独特造诣,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还在苏州、上海、台北、香港、美国等地展出。出版《刘振夏肖像作品选》和个人自传《情画未了》。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林树中教授 1926年出生,别名光望,浙江平阳人。弘一法师的再传弟子,悲鸿弟子,俞剑华学派的传承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同年调至南京艺术学院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高校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美术学科评委,文化部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专家评议组成员。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校外职务评审委员,美国密执安大学客座教授,密执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日本龙谷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顾问。现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1993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8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林树中专题。2002年8月率代表团赴欧洲八国调查流失海外中国名画及考察欧洲美术。学科专业:美术学,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美术史。著作近百种。1926年生于浙江平阳,1947年就学于国立北平艺专(后改中央美术学院)师徐悲鸿、蒋兆和、董希文。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系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50多种。1985年至1986年到美国密西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讲学;1994年入选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世界名人传记词典》;1997年被文化部聘为美术学博士生指导教师评审组成员;1997年与王朝闻、金维诺、王伯敏被评为中国美术学四大博士生导师;1998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林树中节目;2002年率代表团赴欧洲调查流失海外中国名画、雕塑等,并考察欧洲美术;2004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奖”;2005年受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专家组成员;2006年获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中心“柏拉图奖章”;2008年受聘为香港新闻出版社终身荣誉社长;2009年被评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杰出人物,报刊称之为“调查流失国宝第一人”。1999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获国家图书奖,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此书作为赠送耶鲁大学图书之一;2006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获全国美术图书“金牛奖”特别奖。主要成就2004年在北京中国美协“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颁奖会上,主要研究成就有两个方面:一是关于流失海外的国宝(美术珍品)的调查研究;二是六朝艺术。1985年在美参观纳尔逊美术馆看到被掠去的北魏《皇后礼佛图》浮雕,深受触动,发誓要为这些外流珍宝立档。继遍访各大博物馆,用讲学报酬带3000张幻灯片、三箱图书回国。又两次去日本、朝鲜、香港等。2002年率团到欧洲各国调查,付出巨大劳动。就经济而言,个人所费累计超过10万美金。2002年以76岁高龄,拖着带病之躯,环欧寻访中国遗珍。在法期间,参观博物馆时坐轮椅。在经意大利往德国路上,心脏病发作,休息一天后,情况好转,继续前往柏林。回到巴黎后,心脏还时感不适,仍坚持到回国。年来出版有著作《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3卷本、《国宝海外寻踪——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研究文集》。《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获季羡林等好评,获国家图书奖,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2006年胡锦涛主席访美,一批书赠送耶鲁大学,此为赠书之一。《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的出版、流行,已经在国内外产生很大的影响。早在1998年我的调查研究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的信息见之于报端、电视台后,在日本的我的研究生冯慧芬来电话说:“讯息震动了东京”,为什么?以前我国被掠夺的国宝,只能被外国人编成如《支那名画宝鉴》(日本?原田尾山编,1963年出版)或《北中国考古图录》(法国?沙畹,1909-1915年出版)之类。而现在我国富强了,正在走复兴之路。我们中国人要自己编出“外流国宝”的书,而且要在数量、质量上比他们更好。《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出版后不久,美国堪萨斯大学华人教授李铸晋先生来信说:“该书的出版,必将在国内外产生极大的影响”。2004年冬,我参加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建立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很多国际友人都夸我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该书已为美国、英国、日本,以及港、台的各大博物馆、图书馆收藏。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张弘星(在伦敦大学获博士学位)反映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有此8卷本。《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前收论文:调查研究的经过及联系外流名画谈中国绘画史,共约20万字,收图2000余幅,说明文字约80万字,目录用中英文并列,后附:所收世界各大博物馆及主要私人名单。1999年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列入国家“九五”重点图书工程项目,并荣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3卷本。论文、附英文提要、目录、收藏单位名单,中英文对照。收图1000余幅列入国家“十五”规划项目。2006年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7年3月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获美术图书金牛奖的特别金奖。《光明日报》《中国文物报》皆发评价文章,给予很高评价。论文刊《收藏》2010年9期到11期。《海外藏中国历代书法》3卷本,河南美术出版社列入“十一五”出版规划,已基本完稿,约在今明年出版。《海外藏中国历代工艺》8卷本,已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列入“十二五”出版规划,编写工作已启动进行。《国宝海外寻踪——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研究文集》教育部人文社科“九五”规划项目,兼作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学科教学·科研·创作研究丛书,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年出版。我在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材之一《从出土墓志等谈沈周的家世家学及其他》刊日本《国华》1114号-1115号,1988年。又在日本《萌春》杂志等刊出有关文章10余篇。又在《中国书画报》辟有“海外遗珍”专栏,在《文艺报》有“流失海外的中国名画”专栏,《人民日报?海外版》、香港《大公报》等发表有关文章50余篇。关于六朝艺术的研究,我在南京艺术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50多年,历来主张“靠山吃山,坐水吃水”,因此也是我的科研重点。因为在一个时期里我嘴里讲的是六朝,手里写的也是六朝,文革中红卫兵给我起了个绰号叫“林六朝”。论文《江苏丹阳南齐陵墓砖印壁画》(《文物》1977年1期)突破对六朝艺术的研究,纠正原发掘报告的几处错误,首先确认丹阳三处古墓为南齐帝陵,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所出的《七贤与荣启期》砖印壁画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超过了传世的传为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因为在研究方法方面作为中国美术史与考古学的学科交叉有新的突破,受到中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北大宿白教授的赞扬。所著《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获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主编的《六朝艺术》(1996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图录为主)获江苏省金奖,《六朝艺术》(2004年南京出版社,以文字为主,出版列入“十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对安徽马鞍山出土三国朱然墓漆器画和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的研究都有所突破,并首先编出以上"六朝三大画家年表"。《六朝陵墓雕刻》(1984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等书,被认为是具有典范意义的著作(见《南京日报》2011年4月20日,《人要活得有价值也要活的洒脱——访美术史论家、书画家、省文史馆官员林树中教授》)。获奖情况2006年4月,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这是他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正式访问美国,意义重大。访问期间,胡锦涛曾到著名的耶鲁大学发表演讲,并将八卷本的《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作为国礼之一赠送给耶鲁大学。1994年《中国美术全集》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其中林树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雕塑》为《中国美术全集》六十卷之一;1999年《中国历代名画》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的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4年获得中国美协的“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2007年《海外藏中国历代雕塑》在第十六届优秀美术图书“金牛奖”上获得特别奖;2009年被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评为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香港《大公报》评为新中国最早出版的图文并茂的中国绘画图录和中国绘画史;1991年全国美术图书特别金奖;江苏省出版精品奖;1999年获国家图书奖;2001年国际优秀作品奖。著作、论文代表作《中国历代绘画图录》(主编)、《南朝陵墓雕刻》(独撰)、《宋陵石雕》(独撰)、《中国美术通史》(1979年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美术史四种教之一)、《美术辞林·中国画》(主编)、《上海画派与任伯年、吴昌硕》(学术报告)、《中国美术全集·魏晋南北朝雕塑》(主编)、《从出土墓志论沈周的家世家学及其他》(论文)、《中国建筑艺术》(独著)、《初期佛像之中国传播路线与民族化、民俗化》(论文)、《六朝艺术》(主编)、《海外藏中国历代名画》8卷本(总主编)、《传为陆探微作〈洛神赋图〉弗利尔馆藏卷的探讨》(论文)。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14条/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