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别名苏霖,白族,字澜沧人。云南剑川人。擅长中国书画鉴赏、美术理论。曾于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史。历任中法大学教授、北京艺术师范学院资料科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资料员。苏民生,文名苏霖,中国美协会员,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艺术家辞典》存传。原名廷桢,号澜沧子、金沙、老君山人。剑川城南门忠义巷人,白族。7岁入私塾,8岁到湖南衡山三伯父处学习。1905年,到长沙铜元局、沅陵县龙泉寺读书。1908年,其三伯父逝世后离湖南回乡,继续学业。1909年入剑川高等小学。1910年入大理省立二中。辛亥革命后,进昆明双塔工业中等专科学校。1913年考取留日预备班,入日本高等师范英语系。此时,他对绘画发生兴趣。1919年,入日本京都大学哲学系,专攻美学和美术史,所画反映云贵高原风貌的小幅钢笔画笔力厚重,创意独特。1925年回到北京,在孔德学校讲授西洋美术史,教素描、国文。参加创办中法大学孔德学院,继任该院教授,介绍新兴美术理论及日本对中国美术史的研究;讲授植田寿藏的《近代绘画思潮论》;翻译了法国居友的部分美术论著和福尔的《西洋美术史》。其间,发表了《游居鉴赏录》等美术著作,主编孔德学院《云岗》专刊。先后担任北平师范大学、北平女子师范学院、国立北平艺术学校、燕京大学、辅仁大学等院校美学和美术史讲师。曾作书参加北平艺专书画展。写成《日本重游印象记》。抗战胜利后,在天津国立体青专科学校任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资料室主任,并讲授《文心雕龙》。后调中国美术研究所任资料组组长。著作尚有《雄浑的国民精神和六艺》、《文艺上的感伤主义和形式主义》、《印度·中国·日本美术异同论》、《老子美学》、《绘事后素论》、《论湖北十画家画展》、《并行而不相悖一一论中西画不应有门户之见》、《略论抽象主义》、《论钱南园之诗书画》等。与刘亚兰合译《苏联绘画史》。其白话诗、散文、随论个性显明,文笔流畅,极富思想性。如《阜外杂记》、《游居摘录》、《回忆录》、《渤碣窝诗文集》、《榆树馆日记》等。1988年2月辞世,终年93岁,安葬于北京八宝山。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理论、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擅长雕塑。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研究生班学习。后在中国雕塑工厂工作,其间入文化部主办的雕塑训练班学校。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研究所教授。作品有《少先队员》、《伐木工人》、《斯诺在中国》、《小萝卜头》等。《宋庆龄》(合作)获全国首届城市雕塑评奖最佳奖,《滑雪之歌》获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三等奖。《陈胜、吴广》、《长征路上》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出版有《雕塑家看国外雕塑》、《雕塑教学》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少芝,北京玉雕艺术家。北玉四杰(其他三杰为潘秉衡、何荣、刘德盈)之一。北京市人。十三岁随父王恩忠学画和家传“花片(玉佩一类作品)”技艺。他的作品,擅于“小中藏大”、“薄中显厚”、“平而反鼓”(即凸出来,具有立体感)。他的《玛瑙五鹅》作品,曾轰动玉器行业,成为誉满中外的俏色绝品。他不论琢制山水花鸟,还是塑造名人神佛,都注重特征,讲求神韵,不落俗套。琢玉五十多年,从未制作过同样作品。1949年后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长期从事玉雕创作。1955年被评为玉器行业老艺人,并聘为工艺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一九七八年,在香港举办“中国工艺品、首饰展卖会”,他制作的《高绿翡翠龙凤福寿玉佩》珍品,轰动港澳和我国工艺美术界。代表作品有:《高翠五福同喜玉佩》、《玛瑙屈子行吟》、《珊瑚观音渡海》和《松石韩湘子》、《群仙祝寿玉佩》、《群山瀑布玛瑙水胆》、《观音普度》等。现任北京玉器厂技术顾问、中国美协会员、北京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一九七九年八月,在“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上,被授予工艺美术家称号。一九八六年被北京市命名为特级工艺美术大师。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宝善(1907.11—1987.11)北京人。擅长绒艺制品。13岁开始学习祖传绒制品,北京绒鸟厂老艺人。作品有《九龙壁》、《万寿山》、《百狩图》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吴静波(1922.7--1984.3),字炳福,号皇之,别署叔勤,湖南双峰人。早年做过中学教师。1950年至1958年先后在石家庄日报社、华北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58年开始从事美术教学,先后任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创作教研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连环画、插图。1985年曾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吴静波遗作展。作品有中国画《夺红旗》(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为茅盾的《秋收》、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所作的插图等。历任华北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编辑、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副教授。论文有《插图工作的几点体会》。作品有年画《竞赛》,连环画《漳河水》,中国画《革命的风暴》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娄世棠(1926.10—)浙江新昌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和水彩画。浙江美术学院毕业。1952年到中国幻灯公司北京幻灯制片厂从事幻灯、连环画编创工作,北京文化艺术总公司编审。作品有连环画《赵百万》、《小豆儿》(获青年美展三等奖)、《毛主席视察南泥湾》等;水彩画《归牧》、《燕山深处》、《秋林》、《风雨欲来》;中国画《故园景色》、《雪》等。出版有《娄世棠画选》、《铅笔画》和连环画册等。参加编辑画册有《中国高等美术院校人体习作选》、《世界人体绘画选》、《世界人体雕塑选》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朱廷仁(1908.9—1996.1)别名术安,北京人。擅长工艺美术雕漆。1920年起学习雕漆艺术,从事雕漆工作六十余年,曾任北京市雕漆厂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有山水人物鼻烟壶等。 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邱陵(1922.5—2008)。工艺美术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安徽怀远县人。1943年任联合国影闻室传处美术干部。一九四七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后在上海联营书店,1950年后历任北京时代出版社设计科长,一九五二至一九五六年,任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装饰设计组副组长,以后一直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从事书籍美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美术系教研室主任,书籍艺术系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述有《书籍装帧艺术简史》、《书籍装帧艺术史》、《书籍装帧设计知识》、《邱陵的装帧艺术》等。设计作品有《海誓》(总体设计及插图)、《凯旋》(封面设计及插图)、《红旗飘飘》(封面设计)、《腹地》(护封设计)、《老舍文集》(封面设计)、《臧克家文集》(总体设计)和《唐诗三百首》(封面设计)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汪刃锋,原名汪亦伦,笔名刃锋,别署仞峰。男,汉族,安徽全椒人,1918年9月生。幼随外祖父鲁云逵习诗文书画,1938年参加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从事木刻。1939年在重庆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绘画教师,1942年在重庆参加组建中国木刻研究会,任中国木刻研究会重庆区理事,1943及1945年分别在成都、重庆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在上海任中国木刻协会常务理事兼展览部长,1948年去台湾写生,并在台北市举办“刃锋写生画展”,1949年3月由香港经武汉回中原大学任教,同年任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特派记者。1951年调北京市文联创作部从事专业创作,曾任《北京文艺》编委。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副秘书长,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创作以木刻为主,兼能国画。早期作品多表现劳动人民的疾苦,提示社会矛盾,反映人民的愿望和要求。以后的作品多反映生产建设的成就和祖国山河的风貌。1987年应联邦德国图宾根大学之邀去该校讲学,并举办画展。有的作品为莫斯科东方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现代博物馆,巴黎两次世界大战博物馆收藏。汪刃锋是中国国早期木刻运动的创作者和推动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中卓有影响的著名木刻家。2010年12月18日上午10点10分在京病逝,享年92岁。1948年,上海金屋书店出版了汪刃锋的“连环叙事木刻集”《南中国的画像》,共收录了25幅作品。这是他继重庆时期的连环系列作品《还乡梦》、《受降城下》、《人民的受难》之后的又一部重要的作品。在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中,汪刃锋用像叙事诗或者是长篇小说的方式,叙述了离开土地的人们寄寓都市的艰苦曲折,表现了他们为了生存的挣扎。汪刃锋以自己的实践说明:“新艺术不仅是旧社会的解剖,更应该是人类理想的指导和新世纪的赞扬。”建国后,汪刃锋作品表现人民和平生活的喜悦与社会建设的进程,作品《对歌路上》、《建设川江航道》等都洋溢着新时代的热情。八十年代末期勤于国画创作,无论山水、画鸟、书法均取得很好名声,成就斐然。可以说,汪刃锋以自己的方式在一个时代中作出了艺术的努力——他以自己的话语,为时代的使命呐喊;他以自己的存在,为知识分子挺立了时代的脊梁。汪刃锋1938年从事木刻创作,1943年任中国木刻研究会理事。汪刃锋从事版画创作之初正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时,他用木刻刀做武器,振奋民族精神。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前,他的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通过对民众在炼狱中绝望挣扎的生存状态的刻画,揭示特定历史时期民族苦难的深刻内涵。主要有《高尔基像》、《嘉陵纤夫》、《人民的受难》等,中国画有《出峡图》、《嘉陵江上》、《茶花瓦雀》、《梅鹤长春》、《鹰击长空》、《梅鹤紫芝图》、《秋骑》、《西藏舞》、《旧貌换新颜》、《黄山揽胜》、《雁荡双笋》、《银鸡图》等。出版有《木刻教程》、《刃锋木刻集》、《汪刃锋画集》。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28.5—)北京人。擅长牙雕花卉。1941年与杨士惠学习牙雕。北京象牙雕刻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1951年创作立体园雕《月季插花》,为建国10周年雕刻《百花篮》,并参加伦敦展览会。《喜闹梅雪》在1984年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奖中获“金杯奖”。作品有《梅香蝶舞》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