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曹玉文,男,汉族,山西大同人,记者。现为中国书画报社专题部主任、驻北京记者站站长,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东方文化研究会书画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大众书画院副秘书长,中国作家书画院理事,中国长城书画院常务理事、艺委会委员。活动策划“中国画金鸡奖”2004年和2017年,策划并组织鸡年画鸡——首届及第二届“中国画金鸡奖”全国大赛。《首届中国画金鸡奖作品集》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是一本不可多得以画鸡为主题的中国画专著。中国画金鸡奖开启了一年一度全国生肖画主题活动的帷幕。“飞天第一图”—《长征万里图》2005年策划并组织由刘大为、沈鹏、李铎、欧阳中石、张道兴、尼玛泽仁、杨长槐、李翔等18位当代著名书画家创作的《长征万里图》,10月12日至17日搭载神舟六号进入太空。《中国书画报》专题报道并称之为“飞天第一图”。作品专集《画说长征》由长城出版社出版发行。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巡展2006年10月10日,策划并组织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隆重开幕,随后在重庆、沈阳、南昌等地巡展,主编的作品专集《长征—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由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书画年度人物”评选[5]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从2007年开始策划并启动,经过连续十年的精心组织,十大年度人物已成为当代中国书画界的一个重要品牌。“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世界巡展2008年,参与策划组织的“世界华人庆奥运名家书画大展”,先后在北京、洛杉矶、温哥华、巴黎、悉尼、墨尔本、天津举办展览,主题作品《奥运之光》是23幅奥运会举办城市风光,由冯远、王明明、吴长江、欧豪年、郑百重、林伯墀、林湖奎等名家创作,并经北京奥组委批准出版纪念邮票。“新中国60华诞全国名家书画篆刻大展”策划并组织的“新中国60华诞全国名家书画篆刻大展”,2009年9月8日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隆重开幕,刘大为、冯远、王琦、欧豪年、李铎、申万胜等60位画家和60位书法家参加了展览,作品专集《丹青颂华诞》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并获“建国60周年优秀图书奖”。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活动策划的“华夏之星·首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活动于2012年5月启动,每三年一届。2013年1月20日,首届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宾馆举办,第二届颁奖典礼在北京民族饭店举办,获奖作品在民族文化宫展览。第一届、第二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作品集》,均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国钓鱼岛书画名家爱国笔会”2012年10月14日在北京卢沟桥策划并组织“中国钓鱼岛书画名家爱国笔会”,沈鹏、李铎、刘艺、王家新等书画名家和港澳台及世界各国华人书画家参加活动。该活动是中国书画家第一次保钓的爱国行动。作品专集《中国钓鱼岛·世界华人书画名家爱国作品集》由国际中国书画家出版社出版。“小国展”策划并组织的“2013当代名家小品国庆展”,在北京一得阁美术馆展览,主编的《2013当代名家书画小品国庆邀请展作品集》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当代名家小品国庆展”,在北京燕京书画艺术馆展览,主编的《2014当代名家小品国庆展作品集》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摄影获奖1987年《喜在人间》入选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首届民间艺术节”摄影展;1988年《镜中良缘》及组照《我的一家》入选中摄协山西分会“山西省农村摄影大奖赛”;1990年《双喜》在中国艺术摄影学会山西分会“山西人”艺术摄影展获银奖;1991年《秋》在中摄协山西分会“山西绿色明珠”美术、摄影、书法展览中获佳作奖;1991年《囍》在文化部群众文化司“大河上下艺术摄影作品展”中获二等奖。2006年,《画家采风》获“天津市新闻奖新闻摄影奖”三等奖。2014年11月,在北京燕京书画艺术馆举办“丹青影·玉文镜头里的书画人物”个人摄影展,展出人物肖像84幅。2015年,《陈平》等九幅肖像在影像中国网在线影展;2015至2016年,60幅摄影作品在济南美术馆陈列;2016年,《刘大为》等四幅肖像入选《中国摄影年鉴》2014-2015卷;《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等媒体发表新闻及艺术摄影作品上千幅。作品出版2007年至2008年,主编《中国书画报》“当代名家”栏目,中国书画报社出版发行。2006年10月,主编《长征·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作品集》,由人民武警出版社出版。2013年10月,主编《2013当代名家书画小品国庆展作品集》,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2014年10月,主编《2014当代名家书画小品国庆展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16年4月,主编《第二届中国书画人才海选作品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立德,天津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书记、副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委员,亚洲基础造型协会会员。 1981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校装潢设计专业。 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 1988年始任教于天津美术学院至今。 作品曾多次参展,并多次发表文章于国内外专业刊物,并发表专业论文多篇。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森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20年11月5日出生,河北省安平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副市级待遇)。张森林先生原任安平县贸易局中共党代表兼任贸易总行总经理,冀中银行四办党书记。1949年1月15日随军进城接管与建设天津银行,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人事室主任、党委委员,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天津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天津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顾问。2011年12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6月离休后,张森林先生任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文化工作。张森林同志革命经历与主要业绩1920年11月5日出生,河北省安平县人,1935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副市级待遇)。主要业绩:原任:安平县贸易局中国党代表、兼任贸易总行总经理、冀中银行四办中共党书记。1949年1月15日随军进城接管与建设天津银行,历任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人委室主任、党委委员,中国银行天津分行副行长,天津市文化局办公室主任、党委委员,天津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艺术学院院长、党委书记。天津音乐学院院长、党委书记、顾问。1985年6月离休后,任天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委员,主持文化工作。1942年5月参加冀中大扫荡,1947年8月参加华北北清风店战役,获战利品奖。在工作中多次受表扬,曾六次荣立二、三等功,获“优秀党员”称号。任《津门胜迹》编委,参加编写《遗憾与教训总成》大典,并任该书和《求计问策》两书顾问。参加策划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津》和电视专题片《周恩来与天津》及《情系海河》等,其中“名城天津”一片,荣获中国广电学会1990年度全国文教片一等奖。任中国管理科学院、经济论坛专家委员会特邀研究员,中国国际专家学者联谊会会员,香港经济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森林先生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整理,画了些画写了些字,进行了些书画创作、其中有些书画作品参展并获奖,例如:1986年其作品《虾·志远》参加天津市委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览,并被天津市收藏;1986年其作品《书法·飞声》参加天津市委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览,并被天津市收藏;1987年其作品《鹰·雄风》参加天津市委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览;1988年其作品《虾·畅游》参加天津市委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览;1988年其作品《书法·警天地》参加天津市委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览,并被天津市委收藏[1]本画册编撰时,张森林先生年已九十有四,仍然精神矍铄,笔耕不倦,其养生之道亦十分有见地,概括起来就是“静、随、学、思”。所谓静,就是讲究心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平和的心态;所谓随,即随心所欲,随遇而安,从身体角度讲,就是该运动时运动,该静养时静养,衣食住行全部随心所欲,动是养生,静也是养生,从不拘泥于任何条框;所谓学,即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脑灵心不老”是张森林先生养生之道的精髓,要保持脑灵就要保持旺盛的求知欲,要勤学,张森林先生92岁时学会电脑打字,书写了近十万字的自传,长期以来,张森林先生对书画艺术保持了高度的兴趣,不断学习和探索各种写法画法,从中汲取灵感,保持脑灵;所谓思,即思考,要长寿就要和生活的时代一起前进,灵活的头脑是用来思考的,思考的目的是对生活的新生事物更快的认识和更深入的理解,然后更好地生活,张森林先生说:“思考让人开朗,让人豁达,让人的生理和心理一起成长,最后身体健康长寿[1] 。”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袁卫平,字和庵。室名润心斋。1964年10月生于天津。先后毕业于南开大学、天津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书画艺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民族书画院院委会委员、艺委会委员,文化部青联美术工作委员会委员,书画中国网首席执行,《中国当代书画家辞典》编委会秘书长、执行主编,《中国书画报》编委会秘书长、编辑部主任,《中国书画》杂志特约编审,《美术观点》杂志编委,北京大成逸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北京大得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顾问,天津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天津盛世国风艺术馆馆长。袁卫平长期从事书画专业新闻工作,于编辑出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中国书画报》20余年工作中,编辑出版的报纸达数千万字、近1500期,撰写并发表了大量书画新闻、评论文章。另外,还先后主编、合编有《中国书画篆刻年鉴》、《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国书画信息大全》、《中国画评审标准谈》、《巾帼翰墨情书画作品集》、《书画中国——书画家系列作品集》、《净缘百家书法精品集》等大量专业学术书籍。袁卫平于书画活动、艺术展览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策划组织了“纪念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年书画展”、“中国书法篆刻学术研讨会”、“全国书画专业媒体书法家作品年展”、“全国书画专业媒体论坛”、“‘书画中国’年度影响力人物评选暨颁奖盛典”、“千岛湖水秀丹青——全国书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孙其峰师生画展”、“玛歌春天——全国雕塑名家作品邀请展”、“天津江西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天津油画家作品邀请展”、“世纪之春——中国书画作品展”、“刘荫祥水墨画小品展”、“毛国典水彩画小品展”、“盛世国风中国书画年展”、“当代书画名家采风写生”等一大批在全国颇具影响的艺术活动。袁卫平的书法创作独具特色,且涉猎广泛,上溯汉魏晋唐,下至明清诸家,并以楷、隶见长。其作品在深研传统的同时,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具有平和、高古、端庄、超逸的艺术特点,先后入选“西泠印社首届国际书法篆刻艺术大展”、“全国隶书大展”、“第四届全国楹联书法展”、“首届中国书法艺术节扇面名家作品展”、“全国百位书法名家精品展”、“全国优秀中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等一系列展览,并被国内外多家艺术机构和各界知名人士收藏。2008年9月25日至28日,袁卫平的书法作品搭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完成太空飞行艺术之旅。袁卫平不仅在书法艺术、编辑出版、活动策划组织诸方面成绩卓著,而且热心公益事业,多次参与扶贫、赈灾、希望工程等公益慈善活动,捐赠作品,奉献爱心。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采风活动,先后赴山东、山西、内蒙古、安徽、浙江、广东、黑龙江、湖北、贵州、甘肃、陕西、香港、澳门等地以及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及欧美国家进行艺术交流,举办展览、讲座,为书画艺术的普及与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书法、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薛强,1956年6月生于天津。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现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77年与他人合作创作版画《亲切的关怀》入选粉碎“四人帮”全国美术作品展,1989年创作连环画《又见棕榈》入选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5年创作插图《高个子泰娜》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1981年与他人合作创作年画《今世头一遭》入选建党6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同年入选天津市农村新貌美术作品展,1999年创作工笔画《深秋雾夜》入选庆祝建国5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2009年创作工笔画《走过青春——我·奶奶·母亲》入选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并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多幅作品在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海外人士收藏。1977年版画《亲切的关怀》入选庆祝粉碎“四人帮”全国美术作品展。1989年连环画《又见棕榈》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5年插图《高个子泰娜》入选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1981年年画《今世头一遭》入选建党6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同年入选天津市农村新貌美术作品展。1988年连环画《十日谈——菲亚美达的故事》获华北地区连环画联展优秀作品奖。1999年工笔画《深秋雾夜》入选庆祝建国5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2009年工笔画《走过青春——我·奶奶·母亲》入选第十一届天津市美术作品展,同年入选庆祝建国6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2010年工笔画《对手》获天津市群星奖金奖。2011年工笔画《早春》获天津市家庭艺术节暨庆祝建党90周年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金奖。2012年工笔画《再见不会太遥远》获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天津市美术作品展三等奖2012年工笔画《走过青春——我·奶奶·母亲》、《再见不会太遥远》两幅作品入选建军85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数十幅作品在报刊发表,部分作品被海内外人士收藏。出版画集《薛强工笔人物画》。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峰,男,1946年8月生人,大学本科文化,作家、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津画院原院长,现任天津政协书画研究会副会长。[1]著有文学集《热土》等。其美术作品多幅被《人民日报》、《作家文摘》、《天津日报》、《今晚报》、《中国书画报》、《国画家》等报刊采用。王峰对大写意情有独钟,艺术实践中注重吸收各种营养。其多次出访日本、新加坡、德国、荷兰、罗马尼亚、匈牙利、奥地利等国家和中国香港地区。不少作品被中外人士收藏,并有《美术作品邮票珍藏版》发行。2006年4月应邀出席巴黎·中国美术周系列活动,《才气横来》、《共筑爱巢》两幅作品入选,受到法国朋友的热烈欢迎,并被聘请为法国法中文化交流协会特别艺术顾问。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明(笔名:张铭、张凝、张名)张明,美术编审(正高)中国画教授。天津市人,曾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中专)、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天津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国文化专业(本科二学历)、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专业(研究生)。1980年起曾工作于天津日棉技术研究所(美术设计师)、天津杨柳青画社(总编辑、美术编审),在职期间连年获得国家级、省级一、二及优秀奖,曾被授予天津市优秀中青年先进称号(省级)。2006年起曾从天津市赴法国、意大利、荷兰美术学院及美术馆学习、研究西方绘画、赴德国开展美术及美术图书出版交流。1987年起在天津曾主持、编辑上百种美术图书,行销国内外。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画画会会员、2010年调入江苏省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任中国画教授。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树德,舞台美术家,油画家。1946年生于天津,1960年进入天津歌舞剧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至今已50年(其中1960——1964于天津工艺美术学院舞台美术专业在学)。现为国家一级舞台美术师,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员,曾任中国舞台美术学会3至5届理事,天津舞台美术学会秘书长,天津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鸣社油画研究会会员,和平油画沙龙会员,天津市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美术、舞台美术学科组评委。1983年在日本神户《大丸艺术画廊》举办个人油画展。1998年后专职油画创作。个人艺术简历被收录在《中国美术家》,《中国舞台美术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大型权威辞书中。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67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校,1968工作于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天津科学出版社美编。从事平面设计及插图创作30余年,佳作选出,多次获奖,潜心设计领域,并曾进入中央工艺美院进修。《中国灯谜》获天津市一等奖;《中国杂技》《长寿药粥谱》《寓言百篇》获天津市二等奖。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天翼 1947年生,毕业于天津工艺美院。天津市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著名中国京剧史画家中国画画家。是最早开展戏曲与美术交叉学科研究的学者。曾经在天津市京剧团做舞台美术工作多年在天津戏剧博物馆参加建馆工作和做戏剧文物陈列设计工作多年。1997年调入天津市艺术研究所从事美术学研究。作为艺术科研学者,创立了一门新的、立体的人文学科——“扮装人物画创研”学科。几十年来做逐步深入地研究。其成果包括:学科理论:(一),1994底接受专家建议与嘱托开始从事戏曲与美术交叉学科研究,学术与艺术走上一条“学科化”研创之路。首开对人类扮装文化学的研究和戏曲人物画学科的研究。首次提出造型艺术新品种、新造型方式-——“扮装艺术”理论。十几年间写的多篇论文与专著《扮装艺术论》首次对人类自远古至当代的极其丰富多彩的扮装现象、及由此形成的人类的“扮装文化”进行系统阐述,规范出人文学科的一片新领域;首次提出造型艺术新类别、新造型方式-——“扮装艺术”理论,在国内已经产生广泛的影响。网上搜索“扮装”、“扮装文化”、“扮装艺术”字样,可以得到很多相关信息。(二),提出多项人物造型美学理论。如《转相造型美学》、《借形造型思维》、《虚拟造型思维》、《安泰美学》等,都由自己的绘画作品体现出来。(三),京剧艺术本体发展的高峰阶段断代史“鼎盛五十年”界定理论,并于2001年成功完成巨幅京剧艺术史画《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的创作。作为中国京剧发展史上的第一幅正式的“京剧史画”,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其重要的文化意义、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给以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在国内已经产生广泛的影响。在网上搜索《鼎盛三十六家图卷》,可以得到很多有关信息。(四),2002年杨柳青出版社出版专著《鼎盛三十六家图卷立体思维》(获得天津市社科成果奖),2005年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学术性画册《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此外,学术著作还有专著《扮装艺术论》、论文集《天翼文集》与美术学专著《画河漂流》等。学科绘画:《鼎盛三十六家图卷》是代表作品。在天津市公开展出,并应邀在全国政协、澳门、珠海等地公开展出。在国内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兼擅中西绘画,尤其擅长戏曲速写和大写意戏曲人物画。1978年始,由油画、水粉画转工戏曲人物画。几十年来,理论研究与艺术创作密切结合,以戏曲人物为造型对象,探索“扮装人物”绘画的独特造型语言。戏曲速写和大写意戏曲人物画自成一格。几十年来,走着一条“文化画”的独特道路,《觉醒》绘画系列是重要代表作,是以京剧人物为造型参照表现作者对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人的自觉”发展历程各个阶段的感悟的写意人物画系列。建构“虚拟悟象·形外线构成”扮装人物画形式系统是学科绘画主要科研项目。网上搜索“画家张天翼”可以看到很多有关信息。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出版《张天翼京剧人物画选集》。在天津、北京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入选各种类型美术展览,曾获得纪念文艺座谈会讲话60周年美展优秀奖,很多作品为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文化活动与对外交流1990年始,依国家大力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京剧艺术的形势的需要,国内最早以绘画作品多次积极配合国家重要戏曲演出活动,如配合为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策划并主持举办(国内首次)天津戏曲人物画联展;配合“第二届全国少儿京剧大赛”举办个人画览、1994年12月作为国家举办的“梅兰芳周信芳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之一项,在北京举办“张天翼京剧人物画展”。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为画展举办专家研讨会,对此画展给以高度评价;1995年为“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设计纪念封,得到国内广泛关注;1996年为配合天津举办的“京剧走近大学生”活动举办个人绘画巡展等等。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其京剧人物画作品曾多次被作为国家和天津市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戏曲演出活动的纪念礼品,赠给各国政府及相关重要机构收藏,为民族文化的国际交流做出贡献。依其对京剧艺术事业的发展的贡献、首次对戏曲人物美术的创作、展出、出版、交流作为戏曲文化和美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整合作用,对戏曲人物美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受到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组委会颁证表彰)。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96条/10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