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浙江海盐人,毕生从事漫画创作,画笔生涯达60个春秋。他所创作的三毛形象,妇孺皆知,名播海外,被誉为“三毛之父”。三毛之父张乐平(陈懋平的干爹),是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父亲是位乡村教师。母亲擅长刺绣、剪纸,是张乐平[1]最早的美术启蒙者。1923年,在小学老师的指导下,少年张乐平创作了平生第一张漫画《一豕负五千元》,讽刺军阀曹锟贿选,在当地名噪一时。1927年在家乡反对军阀迎接北伐军宣传队作画。1929年开始,向上海各报纸投稿。30年代初期,经常在《时代漫画》等刊物上发表漫画作品,逐渐成为上海漫画界较有影响的一员。1935年春夏之交,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漫画形象在上海诞生,其奇特的造型立即引起广大读者的注意。1937年抗战爆发,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青年张乐平与上海一些漫画同仁组成了“抗战漫画宣传队”,任副领队,带队辗转苏、鄂、湘、徽、浙、赣、闽、粤、桂诸地,沿途以绘画形式向民众宣传抗日。1940年,张乐平在上饶战区担任漫画宣传队队长,并出任《前线日报》副刊“星期漫画”主编。第二年,又在金华参加进步画刊《刀与笔》的筹备与编辑工作。张乐平在东南地区一带坚持漫画宣传工作直到抗战胜利。1945年,张乐平从广东重返上海,开始新的漫画创作生涯。1946年,《三毛从军记》在上海《申报》发表,引起轰动。第二年,另一部传世之作《三毛流浪记》在《大公报》连载,激起社会强烈反响。这一时期,张乐平的漫画作品大胆地反映了深刻的社会矛盾。1949年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三毛原作及各种水彩、素描、写生画,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1949年5月29日张乐平与刘开渠、杨可扬、(郑)野夫、庞薰琹、朱宣咸、温肇桐、陈烟桥、邵克萍、赵延年等国统区美术先驱代表上海美术界在《大公报》发表迎接解放的“美术工作者宣言”,该“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统区美术和上海近代美术史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1950年,张乐平担任上海美术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以后长期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并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顾问,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五、六十年代,张乐平创作了大量的时事漫画,名重上海滩。在此期间,张乐平除创作单幅漫画外,系列漫画计有:《二娃子》、《萌萌与菲菲》、《百喻经新释》、《胡大生活漫记》、《父子春秋》、《我们的故事》、《好孩子》、《宝宝唱奇迹》、《小咪画传》、《小萝卜头》等。三毛系列漫画计有:《三毛翻身记》、《三毛日记》、《三毛今昔》、《三毛新事》、《三毛迎解放》等。张乐平在《小朋友》、《儿童时代》等刊物上长期为儿童作画,并经常深入学校及少年宫等儿童活动场所辅导小朋友,曾几次荣获“全国先进儿童工作者”称号。张乐平的艺术生涯是多姿多彩的。除了画漫画,他的年画、插图、速写、素描、水彩画、剪纸、国画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例如,他的年画曾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1977年6月1日,三毛阔别十年后,以系列漫画《三毛学雷锋》形象复出。以后,张乐平又创作了《三毛爱科学》、《三毛与体育》、《三毛旅游记》、《三毛学法》等系列连环漫画。1983年,文化部在北京举办《三毛流浪记》原稿捐赠授奖仪式,原稿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同年,这位令人尊敬的“三毛之父”再次荣获“全国先进少年儿童工作者”称号。1985年,荣获首届中国福利会“樟树奖”。1983年起,张乐平患严重帕金森氏症病,创作遇到极大困难,但仍在“救灾义卖”等活动中,用颤抖的手坚持作画。平时仍关心着我国的漫画事业和青少年教育事业。1985年,《漫画世界》刊物在上海创刊,张乐平任主编。1986年,创作最后一套连环漫画《人到老年》。1989年,以“三毛”为笔名的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千里来沪寻父,被传为文坛佳话。张乐平晚年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倾注了巨大的热情。1991年以《我的“女儿”三毛》一文,荣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海峡两岸情”征文特等奖。1991年4月4日,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最后一幅漫画作品:“猫哺鼠”。1991年冬,张乐平决定将《三毛从军记》原稿捐献给上海美术馆。1992年1月2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因吸入性肺炎病情恶化。1992年9月27日下午6时,在上海华东医院与世长辞,享年82岁。1992年9月28日晚六时整,白色床单轻轻盖住了他的脸,悲哀笼罩整个病室。漫画家、“三毛之父”张乐平在上海走完了人生82个年头。《三毛从军记》、《三毛流浪记》、《三毛迎解放》、《三毛学雷锋》、《三毛爱科学》等等,他创作的三毛形象,走进千家万户,深受中国几代读者的喜爱。张乐平,青年时曾当学徒,并学习月份牌年画,后靠画广告为生。亦创作漫画。1937年参加抗日漫画宣传队直至抗战胜利。1946年在上海参与发起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和上海漫画家协会。1949年后,在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解放日报社、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任专业画家。80年代后任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漫画世界》主编。其漫画以政治讽刺见长。1935年起创作了长篇连环漫画《三毛》,以三毛这一典型形象深刻表现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读者中产生了强烈反响。以后又被改编成电影故事片、木偶片。1949年后还画了三毛在新时代的经历系列画集,共出版10多部三毛形象的漫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白水(1922.9—2009.10.2)浙江鄞州区人。擅长漫画。1949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1年任上海青年报社美术编辑,1972年后在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任教。作品《意外收获》参加第一届全国漫画展,作品《打考而富》、《红绸舞》(合作)、《空对空》参加全国美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杜建国(1941.10—)笔名常开,一览,广东澄海人。擅长漫画、儿童美术。自学绘画。1958年开始发表漫画作品。曾任美术教师、美术编辑。主要作品《小兔非非》、《象哥哥》、《小熊和小小熊》等多种连环漫画,均拍摄成系列动画片。《小灵通漫游未来》(和毛用坤合作)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没牙齿的大老虎》获第一届全国幼儿图书评奖优秀绘画奖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陈清之上海人。擅长儿童读物美术。1948年开始在儿童书局、新儿童书店做美术工作。1952年后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有《粗心的小鲤鱼》、《骄傲的小公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苏州人,擅长漫画,连环画。1950年参加上海连环画研究班学习和创作,先后在《上海青年报》、《解放日报》任美术组长、编辑,从事美术创作及培养青年学者。作品大部分在各种报刊发表,曾参加全国及前苏联、东欧、印度、日本等各种展览。漫画《顾客是皇帝》曾获全国新闻漫画一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赵文渭江苏南京人。擅长漫画、连环画。1951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专修科进修。解放前经常到邻居赵宏本家学连环画。解放后调到上海总工会机关报《劳动报》美术组工作,任组长。曾用“田文”或“小肖”别名创作反映西方生活的连环漫画,如《从早排到晚》、《一片跌风》等。1978年后调《解放日报》工作。作品有《开会的文件丢了》、《这是你主观》、《铺路》、《A君下班以后》、《某理发店的星期天》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朱延龄别名胡涛壬,浙江湖州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艺术师范。历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编辑、美术室主任、总编辑助理,副编审。1992年任上海画报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第一副主任,上海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委会主任。出版有《百花仙子》、《芭蕉扇》等儿童读物绘本二十余册,长篇连续漫画《小豆子》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沈凡原名沈涤凡,浙江诸暨人。擅长漫画、中国画、水彩画、美术教育。1929年在上海艺海美专学习,1935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美术编辑。1953年任《解放日报》美术编辑,《劳动报》编委、画刊编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办公室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副主任,1975年任上海包装装潢公司、包装装潢研究中心部部长。作品有漫画《收我做徒儿吧》,中国画《竹修林茂遍野绿、鸟语花香满园春》、《苍松飞瀑》、《月到中秋分外明》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漫画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兼美术设计,原名詹同渲,祖籍广东南海人,1932年农历正月生。祖父是中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1956年,美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配在文化部电影局,以后又到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工作。詹同参加了三十多部影片的美术设计工作,其中比较出色的影片有木偶片《雕龙记》(1959年),该片荣获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影片及傀儡戏木偶片二等银质奖章;有木偶片《砍柴姑娘》,(1960),该片曾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还有1964年摄制的剪纸片《差不多》,荣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电影短片电影日青年奖。詹同搞导演工作是1964年开始的。木偶片《南方少年》,是他将学到的电影导演知识,直接付诸实践的第一部作品,虽然是与别人合作导演的,但却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后来,他又导演了纪录片《福建工艺新花》、《上海工艺美术》两部影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创作,先后参加了八部影片的拍摄:有动画片《画廊一夜》(他是该片编剧之一)、《象不象》(同上)、《人参果》(美术设计),木偶片《奇怪的球赛》(导演之一兼美术设计)、《真假李逵》(导演)、《假如我是武松》(导演),剪纸片《熊猫学木匠》(美术设计)、《王七到此一游》(美术设计)。漫画《百鬼斩尽,此精独留》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摆平》获1992年《讽剌与幽默》优秀作品奖。儿童读物《猪八戒吃西瓜》获1980年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1994年7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委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出版有《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和文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1995年10月27日逝世,终年6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蔡振华浙江德清人。擅长漫画、美术设计。1934年国立杭州艺专图案系毕业,1934—1945年曾经在景艺、商务、惠益、宏业、新业等单位任美术设计,后为职业画家。1951年在市立剧专、私立上海美专兼课,后调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6年调上海美协工作。曾任中国美协理事、上海美协秘书长,上海美协顾问。美术总体设计有北京人民大会堂上海厅与西大厅。设计作品《共同劳动共享成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漫画作品有《艺专教授群像》、《盟友之间》等,《宝贝啊,妈妈真的受不了啦》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牌奖;《梦寐以求》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奖,《错出豪门》获《讽刺与幽默》的优秀作品奖。曾获漫画金猴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