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寸松浙江海盐人。擅长民间美术、木刻、漫画。1949年后历任上海美协党组成员、中国美协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中国民间美术博物馆(筹)副组长、办公室主任,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馆研究馆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漫画《快到了》等3幅为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木刻《长夜班女工》、《流浪到哪年》。1991年获新兴版画纪念奖。编著《中国美术全集·民间玩具、剪纸、皮影卷》等。为《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编委。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擅长漫画。是我国著名的老画家。1924年9月生。1949年任《苏南日报》画刊编辑,开始创作漫画。1952年肄业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3年起先后任 《漫画》月刊编辑、中国美术馆研究部编辑、1979年至1988年任《人民日报》社《讽刺与幽默》编委。现为《人民日报社》社高级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 员。出版有《江帆漫画》、《江帆漫画选》、《外国漫画人像选集》等,并发表有研究文章《重视漫画艺术的形式美》等文章。作品《响尾蛇》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迎贵宾》1980获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比赛”大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沈同衡1914年10月15日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现上海市宝山区)一个教师家庭里,受父亲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影响,他17岁的时候,就在家乡创办了农民夜校,并在县立萧泾小学担任教员和校长,从事平民教育。同时,还担任了县报的特约记者。他还联合了几所小学合办刊物,担任主编,编辑出版宣传抗日的少年儿童读物。他编辑的儿童读物《动物常识故事》10册被世界书局列入《小世界丛书》出版,被周围的人称誉为“小先生”。沈同衡1934年,沈同衡考入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被推选为学生会主席。1937年他在新华艺专毕业,适值抗日战争爆发,他的家乡被日军占领,他和一些爱国青年组成救亡宣传队,向内地转移,1937年底到达武汉。1938年初沈同衡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委总政治部第三厅艺术处美术科从事绘制抗日宣传画的工作。他们在武汉的街道、车站、码头,用石灰、水粉颜料、油漆和墨汁绘制宣传抗日的漫画、标语。他们在武昌黄鹤楼下一面大墙上绘制了一幅高10米长30米的大壁画《全民抗战图》。他还编绘出版了抗战故事连环画。这一年10月,武汉沦陷,第三厅撤往重庆。1939年1月,他到达桂林后,在战地文化服务处参加了《士兵》、《前敌》的编辑工作,同时在桂林行营政治部做美术宣传工作,编绘出版了《士兵识字课本》、《抗战故事辑》等书,兼任《桂林晚报》副刊编辑、《阵中画报》特约撰稿人和战士绘画训练班讲师。他画的漫画《加冕图》以抨击汪伪傀儡为题材,在莫斯科的“中国抗战画展”中获奖,刊登在苏联《文学报》上。同时他还为桂林文化供应社编著通俗刊物,创作出版了《刘力士》、《俩兄弟》、《从军记》《张子青定计诱敌》等故事连环画。1941年皖南事变后,总政治部第三厅领导被撤换,工作人员被遣散。沈同衡到广西省艺术师范学校担任美术讲师兼教务主任。他以校刊《音乐与美术》增刊的名义出版《漫画专页》,协助生活教育社桂林分社编辑《桂林儿童》,创办《儿童漫画》,出版了小学美术教材。在此期间,他写了有关漫画创作的文章发表在《救亡日报》、《力报》、《桂林晚报》等报上。太平洋事件爆发,香港沦陷,国民党报纸幸灾乐祸,《扫荡报》发表《祭香港文化人》,沈同衡写了反击文章发表在《力报》副刊上,国民党桂林警备司令部以“共党破坏分子”的罪名将沈同衡逮捕入狱。后来由桂林文协欧阳予倩、田汉通过李济深营救出狱。出狱后沈同衡仍在广西艺术师范学校工作,并加入全国木协、漫协和桂林文协从事木刻、漫画创作与编辑工作。1944年,日本侵略军进攻桂林,沈同衡被迫离开桂林,1945年初到达重庆。他在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任美术教师,后来参加了朱学范领导的中国劳动协会,任《中国工人》副主编。这时很多漫画家集中在重庆。1945年3月15日,沈同衡和叶浅予、张光宇、丁聪、特伟、廖冰兄、余所亚、张文元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举办八人漫画联展,在山城引起了轰动,将漫画创作推向高潮。中共办事处的周恩来看了画展后,曾会见并称赞漫画家们。当时所有的漫画杂志都被禁止发行,漫画家们借《商务日报》副刊,由沈同衡主编《星期漫画》。《星期漫画》配合当时反倒退反分裂的爱国民主运动,抨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直到全国漫协迁返上海才停止出版。抗日战争胜利后,沈同衡从重庆回到上海,成为中华全国漫画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一。在多家报刊上发表了大量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漫画,其中一部分漫画被外国报刊《密勒氏评论报》、《字林西报》和美国《新群众》等转载。他应聘为《文汇报》主编《美术周刊》,曾组织多次漫画专题创作,如《人民公敌蒋介石》、《美帝侵华史》等,都出版了画册。他在《文汇报》上连续发表的一百幅诗配画《百艺图》深受读者的喜爱。如《牙医》诗曰:“天生一张嘴,说话是本能。偏偏不准说,闭口牙痈生。”讽刺国民党反动政府压制舆论的卑劣行径。《写信》诗曰:“十字街头新事业,三家村里老先生。八行书上千行泪,写尽人间痛苦声!”反映了老百姓对旧社会的控诉。沈同衡1946年下半年,在《文汇报》负责美术工作的沈同衡收到许多青年读者来信,反映他们在风起云涌的爱国民主运动中迫切需要掌握漫画这一武器,以漫画创作投入战斗。于是,在全国漫协的支持下,沈同衡于1946年秋天开始筹办漫画学习班。10月中旬,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离开上海前夕,接见上海漫画界代表沈同衡、丁聪、张文元。在谈话中,周恩来对在工人、学生中成立漫画组织沈同衡作品《东亚的巨人站起来了》的事表示赞成。并嘱咐画家们:黎明前夕,有一段时间将更加黑暗,要注意保存实力。露骨的政治讽刺画无处发表,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一些社会漫画,例如物价上涨,民不聊生等等,这同样也是政治斗争。周恩来的话给了漫画家们很大的鼓舞。1947年2月初,沈同衡在《文汇报》上刊出了一则《征求漫画同志》的启事,收到了一百多封来信,根据应征者的经历、习作水平斟酌录取后,沈同衡就开始和团员通讯联系。他利用业余时间收看每一位学员的来信,认真细致地批改作业,解答问题。漫画工学团团员约70人。其中有大中学校的学生,有青年教师,有百货业的店员、职员,有商店的学徒,也有失学青年。沈同衡为这个美术团体取名“工学团”,一方面说明这是一个由工人、学生组成的漫画团体,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工作、学习、团结的意思,要求团员们边工作,边学习,团结战斗。漫画工学团每星期日聚会一次。为了不让国民党特务发现,聚会地点经常变换,都是由沈同衡通过朋友借到学校教室后写信通知大家。教员也是由沈同衡去聘请。他和漫画家米谷、丁聪、张文元、余所亚等先后为团员们讲课和辅导习作。同学之间有时也互相观摩作品,进行讨论,或观摩外国著名漫画家的作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勤学苦练,学员们都逐渐提高了绘画水平。1947年5月19日,上海学生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示威游行的前一天上午,在交通大学的一间大教室里,漫画工学团的团员和交通大学美术社的社员们一起作画。在第二天示威游行队伍中,100多幅尖锐辛辣的巨幅漫画,犹如一发发重型炮弹,射向敌人,在沿途围观的群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1947年5月以后,上海所有的进步报纸刊物都在国民党的政治压力下被迫停业。1948年后的上海,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为了冲破敌人的高压和封锁,沈同衡作出了举办《漫画月展》的决定,用巡回展览的方式,将富有战斗力的漫画送到群众中去,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创举。参展的作品,除了漫画工学团团员的作品,也包括一部分漫画家的作品,如沈同衡、张文元、陶谋基、范凡、洪荒等的漫画。第一期《漫画月展》是1948年4月举办的。当时的政治形势是国民党单方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对全国的进步力量实行“戡乱”。针对面临的形势,沈同衡将月展定名为《春梦图》。其中包括《野心家的好梦》(指美国帝国主义者)、《独裁者的美梦》(指蒋介石)、《人民的噩梦》三个部分,共60幅漫画。沈同衡满怀激情,为画展写了《前言》,介绍了这次《漫画月展》深刻和富有战斗性的内容。这一套漫画用夸张、象征的手法,揭露和鞭挞了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以及卖国求荣的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不顾人民死活,发动内战的罪恶阴谋。沈同衡在创作的《金盾牌的后面》等作品中,揭露了在美国盾牌的后面,隐藏的是杀气腾腾的刽子手们;以一身美丽的花纹伪装的毒蛇,隐藏着屠杀人民的炮筒;洪荒作的《救济物资、源源运到》,所谓“救济物资”是有“US”字样的炮弹,而在炮弹下的是骨瘦如柴、手端破碗的中国老百姓;范凡作的《国民与代表》,代表是肥头大耳的地主官僚资本家,而国民是瘦骨嶙峋的老百姓;吴永清作的《简直是梦》,讽刺美帝国主义做着“独霸世界”的美梦,其实是躺在希特勒的骷髅上,寓意美帝只能得到希特勒一样的下场。这套漫画首展时,观众川流不息,反应十分强烈,接着通过地下学联先后在交通大学、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复旦大学、大夏大学、上海音乐专科学校等院校展出,并应邀到南京、杭州的几所大学展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二期《漫画月展》《送葬曲》于同年5月19日开始展出。这套漫画揭露了“国民代表大会”的虚伪性与欺骗性,为粉墨登场的“大总统”蒋介石奏响了“送葬曲”。沈同衡带领漫画工学团团员们连夜突击装裱,缮写说明,一直忙到天亮完成后,送到交通大学展出,一时“容闳堂”前人山人海。上海市学联又连夜赶绘了一套《五四运动史》连环漫画,随同《漫画月展》一起展出。1947年5月30日,这一批漫画在上海法学院展出,吸引了近千人前来参观,反应十分强烈。第二天上午一批特务、打手闯进展厅,抢走了《又一个袁世凯》、《快到了》、《等量》、《血海鲜花》四幅漫画。下午,十几个手里拿着枪支、榔头等凶器的特务杀气腾腾地闯进来行凶,赤手空拳的同学们和他们抗争,被打得头破血流,姚景韩、茹哲甫、刘鉴农三名学生还被抓去坐牢。1948年9月,沈同衡和米谷、丁聪等漫画家在上海地下党的安排下转移到香港。沈同衡在香港参加了“人间画会”,在画会成立了漫画研究部,编辑出版了刊物《这是一个漫画时代》。刊物发表的作品都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战斗性。沈同衡离开上海后,装着漫画工学团师生作品的画箱一直由沈同衡夫人袁林女士保存着,当时沈同衡和袁林住在北四川路横滨桥畔的一条弄堂里,二楼房顶下面用木板搭了一个堆放杂物的小阁楼,那只画箱就存放在小阁楼上,以一堆破烂东西为掩护。警察曾多次到袁林家里来查户口,由于袁林和四个孩子镇静地应付,没有引起敌人的注意。那只珍贵的画箱就一直安然无恙地躺在小阁楼上,迎来了上海的解放。全国解放以后,第一次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在此期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上海漫画工学团的部分作品参加了这次展览会,上海漫画工学团的活动也在会上受到肯定。沈同衡发起和主办的上海漫画工学团在中国漫画史上书写了壮丽的一页。1949年1月,沈同衡由中共华南局安排进入解放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部队中原军区中原大学文艺研究室工作。后来随大军南下,到达武汉,在武汉军管会文教部文工团负责漫画工作。他在武汉创作了大量大幅宣传画,在街头展出。不久,因工作需要,调回上海。在上海,他担任上海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室副主任,负责筹备组织上海漫画联合会,被推选为上海漫画联合会主席。上海文联和美协成立后,他又被推选为文联委员、创作研究部副主任和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并任漫联主席。他和米谷等漫画家创办了《漫画月刊》,任执行编委。又应邀为《文汇报》主编《美术周刊》。他还在《劳动报》上连续刊载《怎样画漫画》,出版了单行本,还编写出版了《怎样画漫画人物》。他为上海文化事业作出的贡献,受到上海人民的充分肯定,被推选为首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和政协委员。1953年,沈同衡被调到北京,担任《人民日报》文艺部美术组负责人。这个时期,他创作了大量新闻漫画。1956年,为了配合当时试行的“文艺作者职业化”,他改为专门从事漫画创作,兼任文艺部顾问。1957年,却以“摆脱党对文艺的领导,走资产阶级自由化的道路”的罪名,被划为“资产阶级右派”。他以前写的谈漫画创作的文章,已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结集为《漫画漫谈》出版,但已编好的续集却被迫停止出版;应晨光出版社之邀编辑的《苏联漫画选》10册,只出了两册,就此夭折了;已向天津某出版社交稿的《与青年同志谈漫画》,从此杳无音讯;与北京某出版社签约的《中国现代漫画家作品集》也半途而废。他被安排到报社图片组整理照片资料,被迫放下了手中的画笔,长达22年之久。1966年2月,他被分配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南疆库尔勒兵团农二师二十九团农场被监督劳动,他带去的全部作品和参考资料,满满七大箱,都被“造反派”毁掉了。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沈同衡和袁林编撰了84万字的辞书《成语典故》,获得全国首届优秀畅销书奖,五次再版,发行量高达100多万册。1979年中央落实政策,改正了1957年的错案,沈同衡从新疆回到北京人民日报社,这时,他已是65岁的老人了。他不顾年老体衰,重新拿起笔来,投入他热爱的创作活动中。1982年他离休以后,仍然勤奋地工作。他为《漫画》的复刊而奔走,1987年新闻漫画研究会成立,他被推选为会长,与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新闻漫画选刊》,由沈同衡担任主编。他主持了每年一届的中国新闻漫画奖的评选工作。由于他对中国漫画事业的杰出贡献,1984年国务院授予他“国家级政府津贴专家”称号,1992年被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荣誉奖。1992年他因患脑溢血致残,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画笔。2002年1月8日,沈同衡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他一生创作的漫画在万幅以上,为中国新闻漫画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漫画创作的理论研究上也作出了突出的成就。人们将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漫画战线的坚强战士。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原名孙顺潮,广东中山人。漫画家、杂文家、幽默理论的研究专家。擅长漫画。1942年武汉大学化学系毕业,入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任助理研究员。1946年在上海从事漫画工作,1947年夏被聘任《观察》周刊漫画版主编及特约撰稿人。1948年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在《大公报》连载连环漫画《康伯》。1949年后历任《新民晚报》美术编辑、《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曾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美术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郑州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艺术顾问。美国出版国际漫画杂志《WITTYWORLD》编辑。政府特殊津贴接受者。1986年离休。现任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会长。出版有《方成漫画选》、《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方成连环漫画集》、《笑的艺术》、《报刊漫画》、《漫画艺术欣赏》、《方成谈漫画艺术》等。主编世界著名漫画家传、集多种。方成是一位非常多产的艺术大家。现在,方成平常除了画点漫画,还写点杂文、相声、小品和打油诗等等,他仍然每天书写,年均出版两到三本专业书。方成是“文革”后在中国开办漫画展览的第一人。方成先生创作的《武大郎开店》等文人漫画,具有直指时弊的寓教于乐功能。随着方成个人漫画展的成功和漫画《武大郎开店》产生的巨大影响力,方成这个名字也在中国家喻户晓了。一直被誉为中国漫画界的常青树。方成与健在的丁聪和华君武一向并称中国漫画界的三老。方成以独有中国特色的水墨漫画,将中国民间传说和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绘形纸上,比如钟馗、济公、鲁智深、布袋和尚等等侠义之士皆栩栩如生。方成自1986年离休至今,每天早起,天天仍如上班。早上画工,下午作文,坚持不懈。创作分期第一阶段,1946年,方成从四川黄海化工研究社辞职投奔上海。当年9月,储安平创办知识分子刊物《观察》,方成积极给杂志投漫画稿,有一天,储安平向方成约稿。为《观察》开设漫画专栏,方成作为一名漫画记者从此开始。之后。方成辗转香港,结交左翼文艺家,参加了“人间画会”的活动,与端木蕻良、黄永玉、臧克家、张天翼等人交往,在《大公报》发表《康伯》连续漫画,结集出版时被抢购一空。总的说来,该时期的漫画是对当时社会黑暗的讽刺,批判锋芒犀利。二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前,方成经华君武介绍,到《人民日报》任漫画记者,专画国际漫画。世界处于冷战时期,国际矛盾突出,国人同仇敌忾,画家以抨击“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压迫和侵略为主题。方成自己认为,这个时期的创作才是真正的新闻漫画,因为每一幅作品都是根据新闻事实而作,时效性与针对性很强。画家回忆。每天新华社的新闻稿来到报社,就逐条阅读,针对当天的重要新闻,配上漫画。新华社的新闻稿截至9时,必须12点交稿,只有3个小时的创作时间。这种创作方式和编辑方式,近似于“配评论”,但是,它具有更加明快的阅读效果。1957年,方成因一篇讽刺教条主义的杂文《过堂》被划为“右派”,从此中止漫画创作。第三个阶段就是1980年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创作国内思想观念问题的漫画,而当时的中国面临的是拨乱反正,方成的漫画跟随时代,思想评论成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就有流传甚广的《武大郎开店》。迄今为止,方成已结集出版《幽默,讽刺,漫画》、《滑稽与幽默》、《侯宝林的幽默》、《方成谈幽默》、《英国人的幽默》、《幽默的笑》等多种探讨幽默理论的专著。艺术风格1、漫画源于喜剧性语言,而喜剧性语言源于生活的滑稽与荒诞。方成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最明显的一条就是爱看人出笑话,甚至连自己出的笑话也感兴趣。漫画的讽刺本源就来自于这里。他打比喻:赵大姐常买冰棍儿给孩子吃,小三儿刚三岁,看见老远那老太太推的小车上有“冰棍”二字,他认识,牵着赵大姐去买。把它编成生活的笑话,告诉别人说:我家小三没念过书,就认识两个字:“冰棍”。成功的漫画家就在于他能够发现生活的滑稽与荒诞,在无意识中完成自己的创作构思。而生活自身就是在锤炼讽刺语言,说话夸张是最常见的。天热,说“热死了”,骂人说“脸皮比城墙厚”,这对于漫画创作都有启发意义。方成认为,语言的失误,口误、误听都是喜剧效果的重要来源。“文革”期间,方成耳疾,听说话经常失误打岔,闹出笑话。在中山市吃饭时,有人说“吃乳鸽”却听成“七五折”,引起大笑,而这其中有折射出人们喜欢赚小便宜的弱点,大笑中就含有善意的批评和自嘲。只要失误而未酿成大祸,出错而可理解,就会出现喜剧场面。这是一条造成滑稽的规律。2、方成从临近的喜剧艺术那里汲取经验,他观赏滑稽电影,听相声,与喜剧演员交朋友,认为漫画不是孤立的讽刺与幽默形式,它与相关的喜剧语言异曲同工,只有相互借鉴,才能真正理解喜剧风格,创作出有讽刺力度的作品。方成将“文”与“画”相比较,认为:有的题材,文字善于表现,也有的题材,图画善于表现,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举例“胆小如鼠”,无论如何不能将人画作老鼠,即便这样做了,也无法表达胆小的意义,更谈不上讽刺与幽默了。但是,“落下树叶怕打破头”,就可以用图画表现。所有的喜剧作品有一个共性,讲究表达的曲折、含蓄。方成特别欣赏侯宝林《夜行记》里的一个段子,说买了一辆旧自行车:“反正除了铃不响,剩下哪儿都响。”这句话把观众逗得哄堂大笑,并没有提到车子破旧,却明晓其中的意思。一绕弯子,自嘲的意味就出来了。方成还通过卓别林的喜剧影片来阐明“行为”本身的滑稽效果,同样可以用于漫画创作。方成早年在香港的作品经常从民间笑话《笑林广记》里寻找素材,加工改造,画成《康伯》系列漫画。漫画大师方成3、方成试图探索一条适合中国文化的新闻漫画之路,其中最重要的尝试是从文人画那里寻找思想批判的资源。文人画自宋代以来,出现以梁楷为代表的“简笔写意人物画”,从形式上与现代漫画可以进行对接。此外,宋元文人的人物画,受“狂禅”之风的影响,表现一些特立独行的僧人,竭尽夸张之能事,风格幽默。嘲讽世俗,形成以“笑”为主题的创作倾向。方成认为,漫画中国古代有之,画家因一时有感而发,画出这种表达心意的作品,带有一定的社会批判色彩。清朝乾隆时代的黄慎和罗聘,画过《有钱能使鬼推磨》和《鬼趣图》,都属于漫画的范畴。现代有成就的漫画家大多喜欢从文人画中吸收营养,增加文化内涵,确立中国特色的漫画作风。方成最喜欢画的是李逵、鲁智深、钟馗和布袋和尚,配上打油诗,讽喻当世。比如,他为《钟馗想喝酒》题的打油诗是:“钟馗想喝酒,无须巧安排,后门开条缝,自有鬼送来。”铁拐李是古时画家常画的“八仙”人物,群众熟悉。《神仙也有残缺》充分运用了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但表现代代人的批判意识。它与《武大郎开店》产生在同一时期,围绕人才问题而展开的思想讨论。画的含义表明,连神仙也有缺残,我们凡人哪里会有不犯错误,没有缺点的完人啊!这是针对某些领导干部对于人才求全责备而提出的批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小丁,上海人。擅长漫画、插图。丁聪,漫画家,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1916年生于上海。三十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至今七十年。抗日战争时期,转辗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在上海、香港等地编辑《良友》、《大地》、《今日中国》等画报。后在重庆、成都等地从事舞台美术设计,创作了《阿Q正传插图》、《现象图》等。1944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后在上海主编《清明》文艺杂志。1945-1947年在上海发表过不少较有影响的以“争民主”为题材的讽刺画。建国后,历任《人民画报》副总编辑,全国青联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美协第一、三届理事和漫画艺术委员会主任。是第二、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57年后的二十多年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条件发表漫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又画起讽刺漫画来。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及讽刺画集《昨天的事情》、《古趣集百图》等。1980年以后,为了弥补失去的时间,他以超常精力,从事文学书籍插图及讽刺漫画工作,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数量大超过以前作品的总和。他经常在各大报刊上发表作品,1979年《读书》创刊起,一直到现在,他的漫画专栏,始终没有中断过。近二十多年来,他共出版了三十多种集子,有《鲁迅小说插图》;《丁聪插图》;老舍的《四世同堂》、《骆驼祥子》、《二马》等众多作品的插图;《丁聪漫画系列》;《中国漫画书系——丁聪集》;《丁聪画册——漫画、插图、素描、速写、肖像、设计集》;《瞎操心》、《绘图双百输》、(与陈四益合作);《Y先生语录》(和流沙河合作);中、英、法、德、日文版的《古趣集》及中、英、日文版的《今趣集》等。2009年5月26日下午,漫画大师丁聪在北京去世,享年9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米谷(1918.11—1986.10)著名画家,擅长漫画,原名朱禄庆,学名朱吾石。笔名除米谷外,还有MK、李诚、石兰、令狐原、封宁等,海宁斜桥人。1934年,16岁的米谷第一次走出家门,考入到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1935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洋画系,更加扩展了他的眼界。1937年抗战爆发后,在上海美专呆了两年多的米谷,背着画箱奔赴延安,投入到抗日救亡的洪流中去,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大量讽刺漫画,成为打击敌人的武器。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美术工厂学习和创作。曾与华君武一起创办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漫画研究班,为《前线》刊物作画。1942年到苏北任新四军一师文工团美术组长。不久因伤寒病回家乡休养。1943年到上海,发表长篇连载幽默画《柴将军外传》、《柴小姐外传》。解放战争期间,曾为上海、香港进步报刊《文汇报》、《新民晚报》、《时代日报》、《华商报》、《群众》、《文萃》及英文《中国文摘》等创作大量讽刺漫画,尖锐泼辣,极受读者欢迎。1948年10月,任香港《文汇报》漫画双周刊主编。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到上海,任《解放日报》编委兼艺术组长。解放后,他的画笔伸向国际时事,创作了许多抨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漫画家之一。1950年,与张乐平、沈同衡等创办《漫画》月刊,任主编。1955年随该刊迁北京。在此期间,创作了许多抨击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的漫画,亦有内部讽刺之作。1960年,《漫画》奉命停刊,调任中国美术馆研究保管部主任。20世纪50年代,曾去苏联、法国、英国访问。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米谷被下放至“五七干校”放羊养猪,直到1974年获准回家养病。“文革”后期,米谷闭门在家,无所事事。从此这位以画国际时事漫画著称的画家,只得以专门画鸭子,以寄情遣怀。画室也取名为千鸭堂,并刻闲章“盘中物耳”,寓意是多方面的。1978年夏天米谷突发脑溢血,造成全身瘫痪,失去记忆,他对于故乡的一点记忆,从此也彻底化为了虚无。卧床8年后逝世。米谷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第二、三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二至四次全国文代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艺术成就所作漫画,构思巧妙,寓意深远,人物形象生动。主要著作和作品有《米谷漫画选》两集、《在天翻地覆的日子里——米谷政治讽刺画集》、《走马看英法》、《米谷画选》(国画)、《米谷画辑》,另有《云南苗族民间故事选》以及连环画《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小二黑结婚》等。米谷关心培养一代漫画新人。40年代末,曾在上海“漫画工读团”义务讲课。后在香港担任人间画会秘书长,创办年轻人大学漫画学院。在主编《漫画》期间,经常帮助修改新人作品。当代不少漫画家如缪印堂、江帆等都曾得到过他的批点、提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乐天(1917-1996),笔名蓝本石城、石江、春蕾,上海市人。早年就读于上海育才公学。20世纪30年代起先后在上海、重庆参加全国漫画作家协会、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从事抗日和反美反蒋漫画宣传工作。建国后,历任交通部供应处上海办事处科员,《漫画》杂志、《光明日报》编辑。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作品有《霸王自供——我就是民主少一点?》、《刀对鞘》等。著有《漫画创作及漫画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12年出生,祖籍新疆额鲁特部(今卫拉特)。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剪纸学会顾问。13岁即涉足艺事,1929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1946年在上海举办个人画展。从艺70余年,在山水画、漫画、剪纸、剪影、速写、汉画艺术等门类均有建树。20世纪30年代其作品曾到伦敦、大阪等地展出。1933年参加周口店“北京人”头骨复制工作。创作了大量的山水画、漫画、剪纸、剪影、速写等作品,此外,出版发表的主要作品有:《陈志农的老北京风情速写》、《旧京百影》、《画说老北京》、《北京民俗剪纸艺术》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漫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蓝建安(1926.2—)江苏无锡人。擅长漫画。苏州美专肄业。曾任《漫画》杂志编辑及从事漫画创作。《北京周报》主任编辑。编著有《当代中国漫画集》、《外国连环漫画集》等。自幼酷爱绘画艺术,在上海复旦大学附中读初中时,就在报刊上发表美术作品。在苏州美术专科学校读书时,其漫画作品已经引起美术界人士的注意。20世纪五十年代起先后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美术家协会《漫画》杂志编辑部、北京周报美术组工作。先后学过世界语、英语、法语、日语等多种外语,并在用世界语进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做了不少工作。解放后,曾将四十年代重庆出版的绿川英子的世界语著作《VivantajSoldatoj》(活着的士兵)等寄给日本世界语者宫本正男和北悟。使绿川英子的著(译)作得以在日本出版流传。(资料来源:《中国世界语人物志》(2002)侯志平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字毓秀,别名金雨。男,汉族。美术家,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设计者之一,1921年8月出生于山东济南。193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旋被派往延安,入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毕业后在陕甘宁边区做文化教育工作,并在延安各报刊发表木刻、漫画作品多幅,设计了“宝塔山”邮票。1948年任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秘书。1949年初,随解放军进入北平,在政协筹委会担任会场布置科科长兼中南海俱乐部主任。是中国人民政协会徽和我国国徽设计者之一;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六字的书写者;是北京天安门上两条大标语的设计者和书写者。l950年起,与方成合作漫画,十数年发表漫画千余幅,出版了《方灵漫画选》、《方成钟灵政治讽刺画选集》、《幽默漫画》等画集。1953年调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1956年拜齐白石大师为师,钻研国画、书法。这期间设计或参与设计新中国邮票28枚;发表过诗歌、散文、文艺评论、杂文等多篇。十年动乱后,进入电影界。离休前,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室主任,艺术委员会秘书长。1984年离休后,继续在艺苑耕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员等。曾经创作出版过儿童读物《齐白石老公公》,童声大合唱《天天向上》,话剧剧本《毛主席来了》,诗画集《钟灵动物诗画》,文集《钟灵琐记》,革命回忆录《奋斗与机缘》等书。1999年获中国书画艺术家世纪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漫画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67条/7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