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徐文华(1941.1—)上海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79年上海戏剧学院油画进修班结业。1986年赴美国深造。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美术教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6年移居纽约,2008年回上海。作品有《晨》、《拼搏、胜利》等。主要收藏作品:1979年油画《晨》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90年受邀为艾森豪总统及夫人画像,美国艾森豪博物馆收藏。1991年美国时代周刊1991年第17期封面,美国华盛顿国家博物馆收藏。2004年油画作品《红领巾》由美国康乃尔大学亨勃强生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宗典(1911.7—)笔名荒翁,江苏宜兴人。擅长美术理论、水彩画。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洋画系。留学日本东京帝国美术学校研究生。上海博物馆从事文物资料工作。出版有《柯九思年谱》、《元任仁发墓碑的发现》、《辨郭升非郭祐之及其伪画》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西铅山人,擅长油画、水彩画、美术教育。1950年入四川蜀中艺专——重庆艺专学习,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后任上海戏剧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作品有《开端》、《黄山百丈泉》、《浦江夜游》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沈凡原名沈涤凡,浙江诸暨人。擅长漫画、中国画、水彩画、美术教育。1929年在上海艺海美专学习,1935年任上海世界书局美术编辑。1953年任《解放日报》美术编辑,《劳动报》编委、画刊编辑科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办公室主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副主任,1975年任上海包装装潢公司、包装装潢研究中心部部长。作品有漫画《收我做徒儿吧》,中国画《竹修林茂遍野绿、鸟语花香满园春》、《苍松飞瀑》、《月到中秋分外明》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金雪尘(1904.—1996.1),上海嘉定人。擅长年画。他有国画、水彩画基础,对古诗词研究尤深,所绘画的室内外景物深得国画神韵和意境。1922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画图室为“绘人友”(当练习生),他色彩感觉特别好,善于画风景。1925年后入稚英画室,成为画室的三大支柱之一,在“稚英画室”主要画广告背景,画景时要构思半天,思考成熟才动笔,一般西方水彩画和中国传统工笔对外景表现较实在,对人物环境表现较充分,金雪尘结合水彩画和中国传统写意的方式,虚实相生,为画面造成一种温馨的氛围。他的背景有时以实景表现一丝不苟,有的将视觉焦点为中心,景物清晰逼真;外景则朦胧虚化,自己内心情绪感受在水色交融中得以体现。晚年后,他更追求作品意境韵味。新中国成立后与李慕白共同合作绘制了大量现实题材的新年画。1949年后为上海图片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记者。代表作《武松打虎》、《春江花月夜》、《金鱼舞》、《李慕白、金雪尘年画集》。作品还有《女排夺魁》、《秋月琵琶》等获全国美展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周碧初(1903年—1995年),福建平和县人,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水粉画《苹果》、油画《桃》、《春色》被上海市美术馆收藏。1992年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油画《梅园新村》,1992年周碧初艺术馆于福建省平和县落成。著有《油画概论》等书,出版过多种个人书集。生平师从约纳斯、罗隆教授,与徐悲鸿、颜文梁、林风眠等皆同窗好友。1930年任上海美专西画教授。1932年任上海美专西画教授。作品《西湖》发表于英国专业刊物《画室》。以画友身份参加第一届决阑社展览。1933年应徐朗西之邀,任私立新华艺专油画系主任。1936年参加徐悲鸿等发起之默社画会,并参加第一届绘画展览。1937年兼教于上海漳泉中学。1939年与朱屺瞻、陈抱一、钱鼎、宋钟沅在大新公司举办五人联合油画展览会。1941年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4年在上海南京西路南海花园举办个展。1947年主编《中国美术年鉴》,并刊印作品《风景》,并在香港、台湾举办个展。1949年侨居印尼。1954年蒙印尼总统苏加诺博士的接见,并收藏题名为《言子墓》的一幅油画。1960年任教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61年作品《英雄山》被上海博物馆收藏。1962年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1963年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1965年任上海市油画雕刻创作室画师。1981年由颜文梁作序、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周碧初画集》。1982年应福建省美协之邀,在福州、平和、厦门举办个展。1983年新华艺专校友会艺术作品展览在上海市美术馆举行。1985年作品《宋庆龄故居》获上海美术作品佳作奖,入选全国美展。1986年任上海油画雕塑院艺术顾问。12月在新居落成的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1987年任上海市艺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美术专业评审成员。参加上海举行的上海台湾画家作品联展。1989年水粉画《苹果》、油画《桃》、《春色》被上海市美术馆收藏。1992年江苏省美术馆收藏油画《梅园新村》,周碧初艺术馆于福建省平和县落成。周碧初(1903-1995)生于福建平和。1924年厦门美专毕业,翌年赴法国巴黎,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校,与徐悲鸿、颜文梁、林风眠等为同窗好友,1930年归国,参与徐悲鸿等发起之“默社”画会,参加第一届绘画展览,此多次参加重要联展和举办个展,1949年侨居印尼,1959年6月在雅加达举办大型画展,1960年回国定居上海。著名油画艺术家、美术教育家周碧初先生是中国油画的先驱者之一。二十年代留学法国,1930年学成归国。先后在上海新华艺专和国立杭州艺专任教授。嗣后曾侨居印度尼西亚多年,1959年自印尼回上海探亲,目睹新中国画坛欣欣向荣的景象,决意回国潜心创作。碧初先生留法师承印象派的艺术方法,他意识到欧洲这一新兴的、富有生机的画派,系受东方艺术的启悟而开创了西方绘画划时代的新篇章。印象派特别强调艺术个性,在印象派、后印象派乃至表现主义诸大家之中都是各显个性、异彩纷呈。周碧初在采用对比色并置和反衬的技法的同时,更注意细笔触和点簇的表现力与生动性。他又注意融入中国民间艺术夸饰的精华的文人画的点、线之法,使周碧初的油画别具中国的和他自己的艺术风格。他画的静物中如黄的柠檬反衬着钴蓝的底色,其间又以跳动的朱色和淡紫的细笔触加以反衬,格外显出透明和厚重感;周碧初画的风景,淡红与纷绿交错,蓝与画并置而显得分外明丽清新。他不采用印象派以前的拘泥于描摹体积和强调明暗关系,而是直接运用色彩的对比组合取得整体的和谐,构成明快生动的气氛与画面;不表现光源,而自有光彩照人的效果,如所作的《沙浪岸村(印尼)》及《古城水乡(常熟)》都富有这种特色和魅力。南洋群岛亚热带明艳的风光曾深深吸引着这位善于捕捉色彩感的中国艺术家。碧初先生回国之后,祖国广阔的地域,生活风致丰富多彩,唤起了他新的艺术激情,多年不辞寻劳奔走南北各地,攀山涉水进行写生,祖国的秀丽山川名胜古迹和优异的历史文物对这位海外归来的艺术家有更亲切的感受与启迪,他的创作进一步有新的探求,艺术表现也有更多变化。国家改革开放之后,政通人和,这位归侨老艺术家更是意气风发,他常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好的心境。"周先生今已届九旬高龄,每天仍辛勤作画,一如既往的怀着一颗朴实、谦和的赤子之心孜孜不倦地耕耘、探索。作品曾被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及私人收藏。著有《油画概论》等书,出版过多种个人书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青浦(今属上海市)人。7岁入青浦西溪小学,13岁为上海仁丰染织厂练习生,16岁再入上海第四中华职业补习学校求学。早年师从张充仁习西画,1938年秋参加新四军,为教导队学员、战地服务团团员。1939年任新四军三支队政治部宣传干事及新四军政治部组织干事。皖南事变后辗转回上海,入充仁画室从张充仁学画多年,并在永兴邮包运输公司任职员,又任中国女中教员,《月刊》杂志编辑及大中国图书公司编辑。1950年任上海文化局美术科科员。1952年调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为专业宣传画创作干部,后任宣传画年画编辑室副主任。画有《保卫和平是英雄建设祖国是好汉》。所画《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二等奖。所画《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于1983年上海文化局上海美协评为优秀奖。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年画、宣传画编创室副主任。作品有宣传画《全民皆兵保卫祖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周年》、《热烈庆祝五届全运会胜利召开》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游龙姑(1923.8—1993.9)女,福建福州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宣传画。1949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曾任军政大学文工团员、美术教员、总政文化部美术创作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先后创作宣传画、年画、中国画、水彩画及油画百余幅,并出版或发表,或参加展览。代表作有宣传画《支援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1962年以中外文出版在国内外发行,并被日本东京讲谈社收入《现代世界》第一卷以彩版刊出。1991年所作宣传画《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获全国宣传画展三等奖,并以彩版刊于《美术》杂志1991年第10期。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张充仁(1907—1998)上海人。擅长雕塑、绘画。1914年入土山湾美术工场照相制版间随爱尔兰籍导师习素描及法文。1931年留学比利时,在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习雕塑,1935年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学院。1936年在上海举办归国展览,开办“充仁画室”。历任之江大学教授,上海美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秘书长,上海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出版《张充仁雕塑选》、《张充仁水彩画选》等,作品《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曾获上海纪念性雕塑一等奖。一个矛盾得令人难以置信的题目:一个能被这么多外国人(而且主要还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知道的中国人,那在本国不早该家喻户晓了吗?可我要是问你张充仁是谁,你答得上来吗?在欧洲,这个名字几乎尽人皆知。据法国文化部估计,在世界上的法语系国家中,知道张充仁这个名字的总计约有10亿人。大多数国人对这个名字恐怕是闻所未闻。但要是提到“丁丁历险记”中的《蓝莲花》的话,我想大多数人,一定是如雷贯耳。《蓝莲花》里的中国向导“张”的原型就是埃尔热在创作此书时结识的一位中国留学生——艺术家张充仁。张充仁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家,他在油画、水彩画和雕塑等方面的造诣都很深。曾为密特朗和邓小平塑像,堪称一代雕塑大师、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现代中国雕塑艺术奠基人之一。1907年阴历8月18日,张充仁生于上海徐家汇,当时一个天主教聚集之处。父亲张少圃是个木雕艺人,母亲则擅长刺绣,能绣一手很好的花卉、人物。张充仁耳濡目染,自幼酷爱绘画。1921年,张充仁进入爱尔兰人安敬斋(F.Enry)创办的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学习、工作。利用业余时间他还学习了素描和法文。这为张充仁的艺术人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张充仁小学三年级时,图画成绩得了第一名。但在颁奖时,因大风吹落奖品上的纸条,错颁他为第二名。此事在他一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记:“这好像在冥冥之中启示我,虽然我是第一名,但得到的只能是第二名,而这样的事一直持续到我的一生”。无论是看他生平或读他的传记,我们都能得到这种印象。张充仁先生于1931年9月乘邮轮赴马赛,10月即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师从巴斯天(AlfredBastien),在油画班里张充仁是巴斯天教授最得意的学生之一。1933年,美术学院学期结束,张充仁获油画风景第一名、禽兽解剖第一名、透视学第一名、油画构图(人物)第二名、人体解剖第二名、图案构成第二名,由布鲁塞尔市长授奖。4月15日,鉴于上述成绩,当时中国驻比使馆为他颁发“三育奖章”。1934年,经陆徵祥和鲁汶大学戈赛神父介绍。结识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为埃尔热创作中国题材的故事即《蓝莲花》(《丁丁在中国》)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两人也从此建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友谊。当埃尔热在四十年后与张充仁通信时,仍然这样写道:“是你让我继马可·波罗之后认识了中国,认识了她的文明、她的思想,她的艺术和艺术家,我仍然专心于《道德经》和《庄子》,这两本书也是你向我推荐的。”1935年毕业,获布鲁塞尔市政府颁赠金质奖。他在留学期间,秉承的是罗丹的现实主义画。张充仁回国后,在小洋房里创办了充仁画室。先后培训学生300多人,才子遍布海内外,其中较著名的就有:严友人、邱瑞敏等,为我国绘画、雕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直到文革开始。当时充仁画室的大门是敞开着的,有许多人会来,甚至美专毕业学生也会过来。当时的张充仁是靠学生的学费来维持生计的,但是他却收了许多交不起学费的学生,也许出于对自己的身世的思考,他有时更加关照这些“穷学生”。有空的时候,他还会带学生去复兴公园、郊区去写生。先画一张示范作品,有时是油画,更多的是水彩画。在1945年中国解放后,许多艺术家纷纷逃亡海外,他们也劝说张充仁一起走,但是张充仁说:“共产党人不是些不学无术的人,我看过他们的报纸,他们也喜爱美术,而且‘充仁画室’还有这么多学生……”1979年为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设计了国内第一枚大铜章——《上海东南纺织厂成立30周年纪念》,由上海造币厂采用纯铜限量精铸。成为了当代中国铜章艺术的引领者。1985年应法国艺术收藏馆之请,张充仁特为自己雕塑了一只右手,与毕加索、罗丹的手,一同为该馆永久收藏,全球艺术家获此殊荣者仅此三人而已。然而,张充仁在其祖国所获的声誉,长期以来与其艺术成就并不匹配,现今在中国许多历史系和艺术系的很多大学生,都不知道他的经历。这是耐人寻味的。1998年10月8日,张充仁病逝。张充仁生前还曾为许多名人塑像,如马相伯、于右任、蒋介石、冯玉祥、司徒雷登、聂耳、埃尔热、密特朗、邓小平。每一种塑像均能传达人物的神韵及内心世界,使观者感到作品既来自于生活,又超拔于生活,他的风景水彩或油画,让人有身历其境之感觉的同时无疑又能看出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平静而安详的思考和悟解。马相伯,居住在土山湾,因为张充仁的母亲,与马家有渊源,所以马相伯与他关系很好,按辈分,应叫马相伯太外公。人物年表1907年9月15日生于七宝镇俞家浪(今联明村)。1921年进土山湾印书馆照相制版部当学徒,习素描,受到爱尔兰画家安敬斋指导。1926年始习油画,并在外太公马相伯指导下学习书法。1928年入和合电影制片厂当绘景工,不久转入《国画时报》任编辑。1929年,和郎静山等创办上海美术摄影协会。1931年10月,获中比庚子赔款助学金,考入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学油画。同年,油画《凉风动荡》参展于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并考入雕塑高级班,师从雕塑家隆波教授。1934年,与埃尔热合作创作《蓝莲花——丁丁在中国》连环画。1935年,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毕业。1935年11月返国回上海。1932年年举办张充仁归国展览会,并建充仁画室。抗战爆发后,创作油画《流民》《恻隐之心》及大量的水彩画,为抗战服务。1941年举办个人雕塑绘画展,被誉为中国水彩画大家。1946年创作油画《满目疮痍》,作品表现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而广为流传。1947~1949年任之江大学(今浙江大学)建筑系水彩画教授。1979年任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主任、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1985年应邀访法,并应法国文化部之请创作《爱尔席》塑像。1988年,应法国政府之请为密特朗总统塑像,并被聘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1991年接受上海市政府之请,从法国返沪创作《聂耳》塑像,引起轰动。1993年完成《邓小平》塑像。1998年10月8日病逝于法国。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靳夕(1919.10-1997.6)现代画家,美术电影编剧、导演。曾用名靳涤萍,天津市人,1936年入天津市立美术馆西画系学习。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上在山西参加八路军,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晋察冀军区二分区宣传干事、七月剧社指导员、抗敌剧社美术创作员,以及晋察冀《动员报》、《部队生活报》、《晋察冀日报》的美术编辑,绘制了大量宣传画、石印画、连环画、油画、水粉画、木刻、展览画片、漫画。1947年起任华北区创办的《战友》半月刊副主编。1949年调任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该组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后,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副组长、导演。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后历任导演、副厂长、代厂长、艺委会主任。1984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改制时离休。为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中国动画学会顾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漫画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7 

 8   … 

 9 

 10 

 下一页» 

 共92条/10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