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齐文煜,内蒙古人,出生于1953年,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於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广州美术学院研习雕塑,内蒙古建筑职业学院职务教授,设计院职务高级工程师,已获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曾为内蒙古城雕委委员,内蒙古轻工装饰业雕塑艺术专业评审。多件雕塑作品参加中国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举办的全国美展,有获奖并发表。创作设计建设完成多项城市雕塑作品。设计完成城市区域一体化设计项目。主要经历1985年至1986年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潘鹤梁明诚研习雕塑,2007年至2009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199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会员,1995年获文化部建设部全国城雕委全国美协同意额发的国家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曾为内蒙古城雕委委员,曾为内蒙古轻工装饰业雕塑专业评审。创作主要雕塑作品入选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中国奥委会举办的全国美展及获奖情况:《母親的吻》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发表于省级刋物,获内蒙古优秀作品奖。《女足队员》参加首届中国体育美展,《平衡》参加第二届中国体育美展,《草原母親》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并发表于《中国美术报》头版,获内蒙古优秀作品奖,获世界华人艺术荣誉金奖。创作设计建设完成的主要城雕作品:《锡林广场大型下沉式花刚岩浮雕墙》《锡林浩特人民烈士纪念碑及铜浮雕》《内蒙古百灵庙抗日暴动纪念碑雕塑》∵《内蒙古国航大厦不绣钢雕塑》《穿沙公路纪念碑雕塑》《内蒙电建科技楼不绣钢雕塑》《内蒙古如意开发区花岗岩创业雕塑》《阿盟牧羊女雕塑》《阿盟市府会堂团结雕塑》《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校园雕塑》《内蒙古建筑职业学院校园铸铜雕塑》设计完成的主要建筑作品:《锡林浩特火车站主体建筑及其区域一体化设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佐娜(1954—)别名力群、佐日娜,女,蒙古族,吉林长春人。画家、雕塑家、诗人。1982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1985年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雕塑系、全国城雕研究班学习。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内蒙古政协委员、文代会代表…中美卓纳艺术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博士董事长,中国住建部专家委员、中国资深环艺师…作品《祈》被中国奥委会收藏入选第二届全国城雕优秀设计展,青铜城市雕塑《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立于北京长安街西单图书大厦前…出版有《佐娜雕塑绘画作品选》、《佐娜油画专辑》、《佐娜雕塑专辑》等画册。中国文联出版发行了《雪的女儿——佐娜诗选》、台湾圆神出版社出版发行了《遥远的星空——蒙古现代侍选》是唯一入选的蒙古族女诗人。88年曾在北京举办过《佐娜雕塑绘画展》,是建国后少数民族女雕塑家举办个展第一人。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宝石柱(1911.3—1988.9)蒙古族,辽宁北票人。擅长绘画。1928年起在寺庙习艺,从事绘画及泥塑。1952年起在内蒙古哲里木盟奈曼旗文化馆工作。作品有《灯会》《庙会》等。 他出身贫寒,自幼酷爱美术,16岁便在寺庙里学习画佛像、雕像,绘制和设计寺庙宗教题材的绘画。他天生聪颖,在师傅们的言传身教下,青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了超群的绘画才能。在经历过了长期的勤学苦练之后,他的技艺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和发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把他安排到旗文化馆工作,他从心眼里感谢共产党和新中国。他画过佛、塑过佛,也拜过佛,但他更信仰心中最大的“佛”——中国共产党,并在年过古稀以后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由此焕发了艺术青春,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全身心投入到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搜集和整理创作上。在民间工艺美术创作上,留下了大量的精品力作。 宝石柱最大的艺术贡献在于蒙古族民间图案工艺设计和创作。传统的蒙古族图案工艺就是一切器物的造型和一切器物的装饰的平面设计图。但宝石柱不拘泥于传统的蒙古族工艺图案设计,他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善于观察生活但不又照抄生活,巧妙运用美好的幻想和艺术夸张,但又极具现实生活意义。他大胆创新,成功的将传统图案的实用性上升到艺术性,并赋予新的美感和意义,从而创作出了吉祥、富贵、典雅的艺术境界。他作画自制毛笔、自研颜色,作品内容丰富,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而又典雅。把中原汉民族和藏民族、蒙古族的纹样成功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了和谐统一的画面布局,令人赞叹和心悦诚服。正如现任内蒙古作协副主席、著名蒙古族作家布仁巴雅尔所称赞的那样“宝石柱的图案艺术是蒙古民族民间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使他的技艺熟能生巧,巧能生辉,炉火纯青,终于积淀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作品。他绘制的寺庙装饰图案,富丽堂皇、情趣横生,具有浓重的蒙古族特色而又别具一格,色彩鲜明强烈,线条流畅自如,设色优美细腻。他塑造的佛像,造型千变万化,形象栩栩如生,灵活多变,既有宗教的庄严,又有世俗的生动。作品(8张)宝石柱纯熟的技艺来自于长期的刻苦实践,他善于观察,注意积累和搜集民间图案。他博采众长,勤于探索、勇于创新,他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的蒙古民族工艺美术之花,终于赢得了党和人民的尊重,赢得了全国知名美术家的关注。1980年,他光荣的出席了内蒙古自治区的群英会。1975年他的作品在北京《民族画报》上发表,1976年他的作品在《内蒙古画报》上发表。1979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专家看了他的图案后,高度称赞他的图案作品“是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工艺美术作品中的精品,实属罕见”,并当场表示聘他为该校客座教授。1980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伍必端先生对老人给予极高的评价,并决定把他调到北京,在中央美院开辟一个工作室,供他整理和研究蒙古族民间图案艺术。但老人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不愿离开奈曼,最后婉言谢绝。自此之后,又有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原内蒙古美术家协会主席思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编审孟喜元,当时的哲盟版画家萨因章,乌恩琪,山丹等到访和看望。宝石柱老人不但在蒙古族民间美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他还涉足版画、雕刻、剪纸等绘画领域,是绘画创作的多面手。在每一个历史时期都留下了一批主题鲜明,内容健康向上,讴歌党和人民的精品力作。他创作的木刻作品大多数取材于蒙古族的出行、庆典和寺庙喇嘛的祭祀等活动场景。造型准确,形象生动,神态各异,画面场景庞大,构图严谨,气氛或热烈、或庄严,黑白对比强烈而又和谐,生活气息浓,极具蒙古族特色。他的代表作品《观灯》,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回府》赴日本展出,并受到日本友人的称赞。他所复制的大型泥塑《收租院》,是在1966年开始的文革动乱的年代中完成的。面对文革混乱的局面,他不闻不问,悄悄的把自己关进小平房里,插上门、堵严窗户,静静地复制。搞泥塑十分不易,它需要特殊的泥土,特殊的工艺,特殊的制作方法,尤其是面对着《收租院》这样大型雕塑里的一百多个千姿百态、神情各异、不同阶层、不同地位的人物形象,其难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没有实物做参照,仅凭图片和报刊上的文字说明进行制作,其难度更是不言而喻。除此之外,这又是一项极付体力的劳动,仅泥土一项就需要几十吨,他没有助手,亲自一人到离镇里几十里以外的地方去找,去挖,并运回来,一个人严格加工,粉碎、过筛、挑选、搅拌,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其劳动的难度和强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经过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劳作,终于完成了这项艰巨而浩大的工程。1982年,一位加拿大籍华人学者回乡探亲,参观了泥塑《收租院》,称赞“复制的太像了,这简直和四川真的收租院没什么两样,我为我的故乡有这样高水平的有才华的艺人而骄傲”。宝石柱同志是奈曼旗王府的修护神。这座清代王府,历经风雨三百多年,又遭受文革动乱的人为损毁,在文革后期已破损不堪。“四人帮”垮台后,党和政府决定抢修和复原这一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时的宝石柱已年过古稀,他愉快地承担下了这项工程。自此以后,有诸多个日出日落,人们总能看到王府院内这位七旬老人,在7米高的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或仰着脖子、或扭曲着身子,挥动着手中的油漆彩笔,凭着年轻时期的记忆和娴熟的技巧,一丝不苟的雕描着王府上千个图案和壁画原貌,在他的笔下,龙在腾跃,凤在飞舞,花在盛开,到现在人们还常说,奈曼王府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宝石柱辛勤的汗水浇灌的,是宝石柱一生艺术的结晶。1989年,宝石柱老人去世,而他给文化艺术界所带来的影响,正如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用他的名字总结评价他:宝石柱是蒙古草原的文化之宝,艺术之石,精神之柱。2011年12月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美术界知名学者、专家共聚一堂,在奈曼旗举行“纪念中国民间蒙古族工艺美术家宝石柱诞辰100周年座谈会”,怀念他为蒙古族民间工艺美术积极奋斗的一生;纪念他为蒙古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做出的突出贡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巴忠文(1938.1—)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盟人。擅长版画、雕塑。曾在中央美术学院进修。内蒙古军区政治部创作员。作品有版画《降龙伏虎》、油画《晚霞》、雕塑《草原之歌》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济达(1935.10—)北京人。擅长雕塑。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江西南昌手工业产品研究所技术员、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展览馆设计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内蒙古分会专业雕塑家。现旅居美国。作品有《母亲》、《套马》、《草原女民兵》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文浩(1927―1994年),著名蒙古族雕塑艺术家,蒙名赛·文都素。蒙古族,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人。1941年赴日学习佛学,1943年回国,精通佛学、雕塑、文博专业;1945年8月参加革命,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内蒙古文博事业的创始人之一;建国后,历任内蒙古文工团美术组组长、剧务主任,《内蒙古画报》编辑组组长、美术工作室主任、主编,内蒙古博物馆馆长,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副主席、自治区文化局副局长,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内蒙古分会主席。从事博物馆管理工作多年。擅长雕塑,曾参加成吉思汗陵的整修,为内蒙古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凡是到过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的人,应该都看见过内蒙古博物馆前那匹扬踢飞奔的骏马吧?可是,很多人却不知道这匹骏马的雕塑者是谁,他就是我区著名的蒙古族雕塑家、文博专家――文浩。 1927年1月11日,文浩出生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一个喇嘛世家,蒙古名叫赛·文都素。六七岁时,文浩剃度进了大召寺,披着袈裟天天念经、学律。孩提时的文浩对殿堂里的众多佛像十分感兴趣,常常望着这些佛像发呆,甚至忘记了诵经。大召寺成了文浩美术、舞蹈、文学的启蒙学堂。1942年,日本东京净土宗寺院来内蒙古草原招考释迦哲学留学生,文浩花了20块大洋东渡日本。到了日本后,文浩渐渐明白:战时的日本急待补充丁源,招考外国学生就是策略之一。尽管日本老师忠诚教育,善待中国学生,可是文浩不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他还是选择了回国。毅然投身革命1945年日本军国主义投降后,文浩脱掉袈裟,到张家口投奔了曾经在土默特学校给自己当过老师、时任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的乌兰夫,成为乌兰夫的文浩是个闲不住的人,参加革命不久后便发挥出了他的特长。他不仅会画画,还会写歌词,懂蒙古文、藏文和日文,很快就成了内蒙古文工团演员队长,兼舞台美术。1947年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时,他主演了内蒙古第一部革命歌剧《血案》,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一流演员。《内蒙古日报》创刊不久,他又发表了第一幅画《共产党领导农民改革农具》。组织上为了培养他,把他送到内蒙古军政学院学习,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7年5月,文浩参加了内蒙古自治政府的筹建、选举工作,并且出席了“五一”大会。此后,文浩曾经组织设计了内蒙古东部区第一次建设成就大会,主持了自治区成立10周年、15周年、20周年、30周年的成就展览工作。1956年,文浩任内蒙古博物馆筹备处副主任,1960年任党支部书记兼副馆长,后任馆长。在繁忙的工作中,文浩始终没有放弃过自己钟爱的绘画、雕塑艺术。有一次他到北京出差,突然接到内蒙古博物馆的电话,要他去天津找有名的“泥人张”定做一批头像雕塑,用于展示各种民族头饰。文浩急匆匆赶到了天津,没想到头像雕塑价格十分昂贵,他望着一件件雕塑作品举棋不定。突然,他冒出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不自己试试?这可以为国家省不少钱啊!于是,他用了整整一天观摩“泥人张”的精品雕塑,信心十足地回到了北京。跨入雕塑界距离回内蒙古还有一段时间,文浩便在北京办事处摆弄起了泥巴。服务员见他夜夜不睡,把房间搞得遍地狼藉,颇为不满,后来听他说了缘由,态度立即转变,还给他提供了很多方便。就这样,在反复揣摩、反复修改中,一尊尊精美的头像雕塑完成了。结束了在北京的工作返回呼和浩特时,文浩把博物馆急需的这批头像也带回来了。见到头像后,大家发出一片赞叹声,纷纷称赞“泥人张”果然身手不凡。文浩笑了笑,他什么也没有解释,只是暗暗地为完成任务又为国家节省了资金而欣慰。从此,文浩在深入研究博物馆学的同时,正式跨入了雕塑家的行列。40多年中,文浩雕塑了数百件艺术品,从内蒙古博物馆建馆初期馆顶上飞驰的白骏马,到20世纪60年代的《王若飞》、《接羔》、《草原小姐妹》,70年代的《还俗喇嘛》、《成吉思汗》等等,形成了“北方民族历史人物”、“民族风情”等系列群雕。1964年,曾经担任人民日报社社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看了文浩的雕塑作品后题词:造型艺术妙无师,手到神传倍足奇。若问此中何秘诀,学1989年3月,文浩离休回到家中。闲不住的他,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雕塑艺术和文博事业中。忙碌了大半辈子,文浩有了开办民俗博物馆的想法。说干就干,文浩动用了家中全部积蓄,于1990年7月在家乡――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自费办起了敕勒川民俗博物馆。这是全国第一家由个人兴办、第一家办在农村、第一家取材于民间立意于民俗的博物馆。文浩是一位博学的博物馆学家,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雕塑家,他为内蒙古的文博事业贡献了全部心血。1994年6月,文浩因心脏病去世。后来,他的家人将敕勒川民俗博物馆捐赠给了呼和浩特市博物馆。2005年10月,文浩的女儿苏日娜将父亲最后一批雕塑艺术品遗作捐赠给了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从1992年至今,文浩本人及子女先后向内蒙古自治区档案馆捐赠文字、照片、雕塑等档案847件,其中雕塑艺术品档案40件。文浩——代表作品回目录编著有画册《中国内蒙古北方骑马民族文物》,《文浩雕塑选》、《北方民族历史人物百人雕塑集》、《论民族地区博物馆陈列及特点》、《论蒙古民族的偶像崇拜和当今雕塑艺术欣赏》。雕塑作品《成吉思汗》曾经赴日本巡回展览,系列雕塑曾经获得内蒙古萨日娜奖和索伦嘎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香港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辽宁省工笔画协会理事。世界收藏联合会,荣誉主席。世界北京收藏联合会,颁发的001号【中国一狼】称号,签约画家。[3]天地书画--特约记者,[4]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5]中国北方牡丹画院,执行院长。[6]辽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攻现代工笔画--动物狼,参加中国美协画展九次,提名展一次,多幅作品被中国美协美术馆及私人收藏。1,2006年,国画“乡雪”入选全国第六届工笔画精品展(中国美协)2.2007年,国画“一啸惊天”入选第三届中国画展(中国美协)3.2007年,国画“晨雾初开”入选2007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4.2007年,国画“逆风”入选全国第五届黎昌青年中国画展(中国美协)5.2008年,国画【欢天喜地】,纪念【郭味渠,诞辰一百周年,全国花鸟画名家提名展。6.2007年,国画“月下寻趣”被辽宁省辽河美术馆收藏7.2007年,国画“四海呈风”获辽宁省美协辉煌五十年大型美展银奖(辽宁美协)8.2007年,国画“四海呈风”获丹东市人民政府第十一届文学艺术创作奖——文艺作品成果三等奖9.2008年,国画“欢天喜地”“问天”入选全国一百五十位纪念郭味渠先生诞辰一百年花鸟名家学术邀请展提名展(中国美协)10.2008年,国画“天边欢歌”入选全国第七届工笔画展(中国美协)11.2008年,国画“月下寻趣”入选全国第五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展(中国美协)12.2008年,国画“金秋十月”入选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辽宁展区获金奖(辽宁美协)13.2009年,国画“破晓”入选2009年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14.2009年,国画“雪润林海”入选全国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协)15.2009年,国画“晨雾初开”获辽宁省迎接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辽宁美协)16.2009年,国画“一啸惊天”获丹东市人民政府第十二届文学艺术创作奖——文艺作品成果一等奖17,2012.国画,破晓,获丹东市第十三届文学艺术创作奖——文艺作品成果一等奖18.2010年,国画“逐浪”入选全国“百年百虎”名家精品展(中国美协)19,2011,国画,铁臂太行,参加【红色太行】,中国画名家邀请展,中国美协。20,2011年,国画【踏浪欢歌】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收藏。21,2014年,中国画【远方】入选,中国美协第十二届美展。22,2014年,【高山听泉】,辽宁省美术馆收藏。

    居住地区
    辽宁/丹东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1982年出生于辽宁沈阳,200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学历并获硕士学位。我的研究生导师是李象群先生,所研究的课题是具象雕塑创作。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李镝,男,沈阳人。199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同年考入雕塑系研究生,主攻城市雕塑及环境设计。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协会员。首批中国文化部、建设部颁发<城市雕塑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作品<人箱><夏天的记忆>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李大钊>建党60周年全国美展辽宁省展二等奖<希望>首届全国体育美展中国奥委会收藏<超越>辽宁省体育美展铜奖<万象>哈尔滨国际雪雕赛优秀奖<轮回>(二人组)美国阿拉斯加国际冰雕赛银奖<盘古开天>(四人组)美国阿拉斯加国际冰雕赛专家奖城市雕塑及环境规划设计<国风>(集体创作)中国首届城雕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城雕赛优秀奖1997迎香港回归永久陈列香港国际会展中心<铁树><运转四方>第二届中国城雕大赛优秀奖<九一八纪念馆组雕>(集体创作)第三届中国城雕赛优秀奖<光盘>北京中关村主雕方案金奖<石芽>沈阳市政府广场<皇太极>沈阳故宫<沈阳大二环建设纪念碑><双拥之歌>沈阳建设大路市城雕优秀作品<世界102位首脑像>(集体创作)旅顺世界和平公园<渤海明珠>锦州市政府广场方案一等奖<杨子荣像>黑龙江海林杨子荣纪念馆主雕<平津战役纪念馆群雕>(集体创作)天津<奔牛>2005中国科技部杰出科学家奖杯<枫叶情>本溪县迎宾广场<北戴河奥林匹克大道总体规划>北戴河???<日本风情一条街>总体规划设计沈阳市和平区<莱茵河畔商业街>总体设计东陵区政府<双拥之歌>沈阳建设大路市城雕优秀作品建设国内城市雕塑多件均获当地政府专家群众好评赴多国考察讲学学术交流应邀参加国际雕塑大赛并获佳绩有关城市雕塑及环境设计论文多部发表于国内外专刊并获奖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2008年受聘于鲁讯美术艺术工程总公司至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认证1946年生于辽宁1968年毕业于辽宁省艺术师范学校1974-85年沈阳军区炮兵政治部美术创作员1986年军事博物馆雕塑创作室研修1987-2003年转业至沈阳市城市雕塑厂担任设计室主任1995年鲁讯美术学院雕塑系进修2006-10年辽宁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主要作品《永坪会师》三十九军军史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陵主雕《壮志凌云》沈阳炮兵学院《赵尚志》赵尚志纪念馆《琴童》《江南一校组雕》《沈阳新乐遗址组雕》《慈母像》辽宁营口望儿山《宋庆龄》肖像《张学良将军》沈阳同泽中学《中国古遗址博物馆雕塑》《知识青年组雕》《渤海革命老区纪念馆》《济南惠民革命纪念馆》《雷锋纪念馆》辽阳弓长岭《鲁迅》肖像《伊娄王》黑龙江友谊县《东岳劲旅》山东二炮《胜利》百团大战纪念馆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