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澎(1930.8—2005.12)原名王鸿文,别名雨行,天津武清人。擅长雕塑。1948年入国立北平艺专,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后在雕塑训练班学习。1958年中央美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副教授。曾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雕塑工作。作品有《武工队员》、《老农》等。1990年离休。王澎同志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雕塑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2005年12月19日因病抢救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5岁。王澎。男,曾用名黄沙。青年作家、诗人。生于1975年9月,陕西省彬县人。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诗集《叩问心灵》(1998年)、《面具》(2008年)等。有诗歌、评论、散文等散见于《诗选刊》、《诗歌月刊》、《新诗大观》、《星星》、《诗刊》、《美文》、《文化艺术报》、《写作导报》、《前卫报》、《济南时报》、《蒙自文艺》等报刊媒体以及网络。其诗歌作品多以第三人称出现,诗句冷竣,语境冰冷,常以游移的伤感笔调抒写一个个飘忽不定的、半真半幻的内心世界,从而反映出时代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人文失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对于商品时代的文学价值审美的一种“反向性”的思考,同时也使诗歌的审美达到了一个哲学的层面。选择的痕迹(王澎作品)——诗集《面具》自序生命,原本就只是一段无意义的行程,人们却都在渴望和幻想着“永恒”!我也如此,就开始了写作!从表征上讲,“灵感”永远是滞后的。它之所以会超前,是因为我们无法确定它的下一目标和方向!在“无意义的行程”之中,我们追求“永恒”的努力方式和选择究竟会有多少才能真正成为算得上的“有意义”和“有价值”?而事实上,真正的属于我们自己的“选择”究竟会有多少?即便就是我们做出了“选择”与“努力”,我们的“命运之花”就一定会灿然而放?选择本身是一种痛,绽放也是一种痛,最后的结果中也肯定还会有痛存在!这种“痛”愈深,对于“美”与“快乐”的期望和呼唤就愈强烈,生命的“意义”也就在于这种“痛”与“快乐”交替的“行程”之中!正因为人们从已经是过去时的“选择”中或多或少的尝到了“苦”和“甜”,就对这“选择”有了或深或浅的记忆,使得灵魂总固守和遗留在那一个个的“叉口”,境遇和思绪一但接近和抵达,许多往事就一下子旺盛起来,那些记忆的痕迹也就更为的清晰和深刻,我们仿佛又找到了自己的灵魂!对于这些枝末细节、所谓的“痛”的表达与倾诉,我让她成为一首首或沉重、或轻盈的诗歌,展示和绽放的不仅仅只是我个人的内心,还有我看到和知道的一切关于生活、存在以及选择的形而上的理解与共鸣!从十多年前我的诗集《最后的先锋》出版事宜搁浅之后,我也因“生存角色”的数次改变而一度冷落诗歌,一面忙于生活琐事,一面从事其它体裁的写作。一段很长的时间过去之后,我还是发现我离不开诗歌,离不开这个对于我来说“绝对灵魂”一样的形式存在。当然,也非常感激那段时期的“冷落”和“选择”。许多朋友赠寄来自己“待出”或“已出”的集子,或校对、或写评、或交流,一种“局外人”的角色让我产生了许多从前未曾有过的新鲜意识和特殊审美!放弃矜持,静心的学习更为宽泛、更加多样的诗歌、哲学思想和理论,与此同时,自己也找到了对于自己诗歌创作的新构架——“没有灵感时必须有激情;没有激情时必须有哲理”。“冷落的痛”蝶变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喜悦………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克庆,又名王克安。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1933年1月20日生于安徽省含山县王家滩,,安徽含山人。擅长雕塑。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负责人,雕塑艺术研究所负责人。多次任全国美展、全国体育美展、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展评委、主任委员等。现任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市、青岛市、成都市、桂林愚自乐园国际雕塑创作营等艺术顾问,中央美术学院研究员。从艺40余年,擅长雕塑艺术创作、水墨画。出版《王克庆作品集》。雕塑艺术作品在全国性的报刊和日本、美国、瑞典、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发表。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全国城市雕塑展和日本、塞尔加、尼日利亚的艺术展,莫斯科社会主义家造型艺术展。作品曾在香港、台湾展出。美术论文70余篇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了望》、《美术》、《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美术观察》、《中国美术全集》等出版物。城市雕塑《和平少女》(合作)立于日本长崎市、《尼罗河女儿》立于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雕塑《李白》为新加坡私人收藏,《源远流长》瑞典为夫达仑市收藏。1996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出席美国国际雕塑会议,在会议上王克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报告,受到热烈的欢迎。代表作有《李白》、《朱自清》、《白求恩在太行山》、《尼罗河的女儿》、《撒哈拉之歌》、《科技之光》、《五卅惨案碑》等。1933年1月20日生于安徽省含山县王家滩。1941年离乡赴沪,在上海静安寺主恩小学念书。1941年考入上海肇光中学。1950年在江苏省苏州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51年入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留校作研究生,后在雕塑系任教。1956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1959年被评为北京市等先进工作者。曾参加《和平纪念碑》的创作。参加首都十大建筑的雕塑创作活动。1961年赴前苏联列宾美术学院进修。1963年结业,归国继续在中央美院任教。后转入该院雕塑创作研究室,长期担任领导。1984年作品《最后岁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览铜质奖。参加我国赠送日本的石雕《和平》纪念像的集体创作。1985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郭其祥、程允贤共同创作雕塑《和平少女》,两件同样雕塑一件置放在日本长崎市的和平公园,一件置放在北京复兴门大街,旨在让日本人民和政府以二战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推进中日友好关系,维护持久和平。1987年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创作雕塑《尼罗河女儿》。1988年为埃及开罗国际会议大厦创作《尼罗河女儿》铜像。1996年与著名雕塑家潘鹤出席美国国际雕塑会议,在会议上王克庆《中国当代城市雕塑》的报告,受到热烈的欢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王朝闻,雕塑家、文艺理论家、美学家。王朝闻(1909—2004),别名王昭文,后取《论语·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语义,更名王朝闻。笔名汶石、廖化、席斯珂,卓越的文艺理论家、美学家、雕塑家,艺术教育家,新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美学的开拓者与奠基人之一。王朝闻1909年4月18日生于四川省合江县。早年学习绘画、雕塑。1926年在成都艺专等校学美术,1932年在杭州国立艺专学雕塑。1937年参加浙江抗敌后援会所属的浙江流动剧团和五路军战地服务队,从事抗日文艺宣传活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成都私立南虹艺专等校教书,任成都民众教育馆美术部主任。1940年12月赴延安后,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任教。1941年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的大型毛泽东浮雕像,被称为解放区美术作品的代表作。新中国成立后,曾在中宣部文艺处等部门工作。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副教务长、《美术》杂志主编、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顾问,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华美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中国作家协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六届委员等。五十年代后期,他的文艺评论虽以造型艺术为主,也广泛涉及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他的理论发现,源于直接和间接的审美经验,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融为一体,在全国拥有广大的读者群。2004年11月11日23时10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王朝闻是在艺术创作上取得突出成就的实践者。他为《毛泽东选集》封面创作的浮雕《毛泽东像》、圆雕《刘胡兰像》、圆雕《民兵》等作品,都属于新中国美术的代表作。他是熟谙实践的美学家。在七十余年的艺术与学术活动生涯中,横跨美术、文学、戏剧、电影、曲艺、民间文艺、摄影等领域,先后出版了专著和论文集40余种,近千万言。他通过数十部近千万言的著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和文艺理论体系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美学既是艺术家的美学,也是哲学家的美学,具有鲜明的理论特色。他一生坚持文学艺术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关注艺术与生活中的重大课题,坚持真善美的艺术理想,强调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借鉴外国的先进文化。他十分注重美育教育,为提高文艺工作者和群众的审美素养付出了毕生心血。他的美学思想和理论建树,指导和影响了新中国的几代美术工作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理论

    职务

    画家简介:上海人。擅长雕塑、美术教育。曾在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学习,1929年赴法国里昂美术学校,毕业后转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雕塑家Bauchard工作室学习。曾任教于重庆国立艺专、北平国立艺专,皆为教授兼雕塑系主任。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教研室主任,并为中央美术学院雕塑创作室及北京建筑雕塑工厂两单位的顾问、指导。作品有《孙中山纪念碑设计》、《大禹浮雕》、《民族大团结浮雕群像》、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五卅运动》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米(1924.10—1999.1)别名王西成,河北定县人。擅长漫画、雕塑。国立北平艺专雕塑系毕业,1944年在华北大学美术系学习。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宣传司科长、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负责人。作品有漫画《立此存照》,雕塑《大禹》、《莲花女》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合内(1912.4—2000.1)原名ReneeYunne-nikel。女。中国籍法国巴黎人。擅长雕塑。1927年考入法国尼斯国立装饰美术学校雕塑专业,1933年毕业于法国尼斯国立图案学校,1933年至1936年在法国巴黎美术学院学习雕塑。1937年初来到中国,适值抗日战争爆发,随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颠沛流离于浙江、湖南、贵州、云南、四川等地,解放后1949年后受聘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1955年加入中国国籍。1957年曾与萧淑芳、宗其香、李斛举行4人作品联展,作品《雪豹》、《小鹿》等受到好评。1958年为北京民族宫创作大型浮雕。随后又创作《儿童团放哨》、《妇女队长》等作品。1978年以来连续创作《杨开慧》等革命先烈雕塑像,解放后任教于北平师范大学工艺系、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历任教员、副教授、教授。作品有民族文化宫浮雕《东南少数民族》、《向警予》、《杨开慧》、《维吾尔老农》、《女生产队长》及各种动物雕塑,如《黑豹》、《虎》、《野牛》、《鹿》、《羊羔》、《猫》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山马》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病态展览荣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吴劳别名尚清,浙江省义乌市人。中学毕业后,相继入苏州美专和杭州艺专雕塑系学习。早期作品有《抗战版画》、《打回老家去》;连环画《万古流芳》等。抗战爆发,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一九三九年到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任美术教员。作品有木刻年画《抗战到底》、《平山县儿童团》、《民兵》,木刻连环画《铁疙瘩》、《学文化》等。1943年调回延安,作品有《爆炸英雄李勇》、《原来是裤子》、《咱们来到南泥湾》、《送军鞋》等。一九四八年随部队进北平,此后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工作,研究装饰美术、文艺理论以及国画、书法等。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学会副会长,《装饰》杂志主编等职。作品有《南泥湾的歌声》、《虎啸图》等。著有《展览艺术设计》,美术论文有《漫谈壁画》、《谈封面设计》、《一次不平凡的展览艺术设计》、《活动展览架的设计》等。美术作品还有《戚继光平寇图》、《王秀窍》和《双虎图》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雕塑、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下一页» 

 共27条/3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