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黎鲁(1921.7—),广东番禺人。擅长版画、美术史论。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肄业。上海出版社编审。曾任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作品有《告别》、《刺杀》、《满江红》、《明末群雄》等。论著有《心源与自然美》、《生机在自然美之中》、《史官文化及其绘画审美观》、《董其昌与史官文化》;出版有《八山十七水》、《速写十五省》。1921年7月生于广东番禹。编审。中共党员。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及新华艺专。历任军中各报编辑,上海华东画报编辑组长,上海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科长,上海新美术出版社副社长,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总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上海出版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1956年主持《三国演义》连环画酗册的出版,1978年参与创办《美术丛刊》,1980年创办《朵云》杂志。版画《告别》在苏、德、日各国书刊转载,《刺杀》、《攻打北站》、《春暖》、《满江红》、《明末群雄》在国内各书刊多次刊登。1986年在上海展出骑自行车水彩写生《寒郊》、《牯岭秋》、《邓州残迹》、《紫溪》等50余幅。1996年出版长篇游记《八山十七水》、画集《速写十五首》。曾撰写论文《心源与自然美》、《生机在自然美之中》、《史官文化及其绘画审美观》、《董其昌和史官文化》、《上海追求宽阔》等,传略被收入《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中国当代名入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顾炳鑫,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美协连环画艺委会主任。在从事连环画创作中,自己化费精力最多、时间最长的是《红岩》,共4年;除绘画之外,平时的业余爱好有体育运动、听京剧、收藏研究中国古代版画;走上连环画创作道路,鲁迅先生对自己的影响最大。几年里,上海的世界书局出版了五部都冠以“连环图画”的作品,它们是《连环图画三国志》、《连环图画水浒》、《连环图画西游记》、《连环图画封神榜》、《连环图画岳传》。这五部作品编辑严肃,绘画认真,篇幅宏大,印刷装订整齐,每部作品还有硬套函装。这几部作品的出现,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连环图画或简称连环画的名词就被社会承认了。早年业余从事木刻、漫画创作。1950年后在上海三联书店、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美术创作。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主任,中国美协第二、三届理事,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分别获第一、二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木刻《大地上》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青年美术展览三等奖。连环画《渡江侦察记》、《红岩》获全国连环画评奖二等奖;木刻插图《药》、《阿Q正传》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出版有画辑《阿Q正传》,连环画《列宁在十月》、《英雄小八路》,中国画《顾炳鑫画集》等。曾在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1]顾先生在绘画技巧方面先后在单线、黑白、钢笔画、铅笔画、中国水墨画等领域作过尝试,开辟了连环画创作多样化的广阔道路。连环画《渡江侦察记》作者采用的是铅笔画手法,在刻画人物,渲染气氛、丰富层次和追求真实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它以惊险、紧张的故事情节,变化多样的画面和生动的英雄人物形象以及严谨完整的风格,在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中获绘画二等奖。该连环画初版时共178画页,1977年再版时,画家为使故事连贯性更强又增画了4页,共182画页。如今,50年代中期出版的《渡江侦察记》连环画十分稀少,人们只有在连环画精品拍卖会上才能偶见它的芳容。经典连环画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每一个画幅的绘制都凝聚了创作者的智慧和技法,体现了画家的不同风格,造就了一批批的连环画家。如1940年代的“四大名旦”(沈曼云、赵宏本、钱笑呆、陈光镒),“四小名旦”(赵三岛、笔如花、颜梅华、徐宏达),此外还有施大畏、程十发、刘旦宅等。1950年代后的“南顾北刘”(顾炳鑫、刘继卣)、“南北二刘”(“北刘”刘继卣、“南刘”刘旦宅)、王叔晖、贺友直、戴敦邦、华之训、华三川。1980年代后有“南雷北燕”(雷德祖、高燕)等。曾和贺友直合作,绘制《孔老二罪恶的一生》批判孔子是奴隶主阶级复辟者[1]。顾炳鑫的连环画作品:《乌鸦告状》、《我们的连长》、《解放海南岛》、《金日成将军》、《矿山的主人》、《小经理》、《千手观音》、《暴风骤雨》、《张铁口改行》、《不朽的杨根思英雄排》、《美国怎样侵略朝鲜》、《旧恨新仇》、《为了正义的战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与罗盘合作、《渡江侦察记》《修造镁砖炉》与颜梅华等合作、《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与罗盘合作、《大张旗鼓捉匪特》、《特等功臣崔建国》、《控拆》、《帮助解决困难,做好优秀工作》与罗盘合作、《赵桂兰画传》、《帮助军属郑金兰母女》与罗盘合作、《海空优势”也不过如此》与罗盘合作、《马恒昌和马恒昌小姐》、《报喜》、《龚金妹》与罗盘合作、《老工人陶振声》、《旧家庭变成新家庭》、《徐阿梅烈士》、《高玉宝》、《欧阳立安烈士》、《抗美援朝的怒火》、《办得真对》、《一对勇敢的哈萨克》、《喜事》与叶苗等合作、《农民英雄宋景诗》与程十发合作、《一个志愿军的未婚妻》与王仲清合作、《蓝壁毯》 《农村知识青年的榜样――徐建春》、《三勇士》与程十发合作、《她是这样成长的》、《废品的报复》、《在蓝色的天空上》、《空中楼阁》、《手表印》、《黎明的河边》、《马特洛索夫》、《竞赛没有结束》、《小辫子哥和我》、《夜归》、《英雄小八路》、《红灯记》与韩和平、罗盘等合作、《洪湖赤卫队》四屏条年画、《红岩(六册)》与韩和平等合作获第一、二届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列宁在十月》合作、《列宁在一九一八》合作、《英雄小八路(重绘本)》与韩和平合作、《虹南作战史》(一落千丈)“三结合”合作、《孔老二罪恶的一生》与贺友直合作、《滥竽充数》《韩非寓言故事选》、《投降派宋江》与赵宏本等合作、《向阳院的故事》、《不上鬼圈套》、《不怕鬼的故事》、《洛阳纸贵》、《中国成语故事》、《画扇判案》与韩和平合作、《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反复推敲》、《中国诗歌故事》、《东坡肉》与韩和平合作、《覆水难收》、《中国诗歌故事》、《司文郎》与韩和平合作、《金龟换酒》、《小黄龙》、《玉泉》、《阿Q正传》木刻插图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药》木刻插图参加第一届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雪白马》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余白墅,现代版画家。1920年生,浙江慈溪人。1936年在上海学习木刻。抗战开始后参加部队的艺术工作。1939年在浙江宁波与依黎等组织木刻研究会。1942年与荒烟到赣南推动木刻运动,曾主编木刻漫画刊物多种。1946年回上海,参与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的工作。50年代以后从事美术编辑工作,曾任职于大众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代表作品有《晚归》等。余白墅1920年12月3日出生于浙江慈溪市桥头镇(原属余姚县桥头乡)。曾任大众美术出版社、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上海书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编委、编审、顾问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上海版画会顾问等。1991年9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为表彰30、40年代在中国新兴版画事业中有贡献的版画家,授于他“新兴版画纪念奖”。自幼酷爱绘画。1934年就读于上海澄衷中学时,开始漫画创作,作品发表于《东方漫画》等刊物上。1936年受到鲁迅先生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影响,就习木刻,得到版画家陈烟桥、罗清桢的指导。《无家可归》、《苦力》等木刻作品发表在上海报刊上,并收入《全国抗战版画集》。为推动木刻运动,1939年在宁波与依黎等组织木刻研究会,主编《救亡木刻》期刊。与漫画家张鸿飞合作抗日漫画集《怒潮》。1940至1945年期间,在江西、福建、浙江等地多次举办个人木刻展览。1942年8月2日与荒烟为筹募中国木刻研究会及中国木刻工场基金,在江西赣南博物馆举行木刻展览会。并与张乐平、陆志庠、梁永泰、朱鸣岗等多次举办联合画展。这一时期创作了不少反映劳工与农民生活的木刻作品,如《收获》、《晚归》、《老工人》、《牧童》、《铁路工人》、《磨坊》、《贫病》、《逃亡的人们》、《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等,其中有的作品收入《抗战八年木刻选集》。在这期间前后主编《木刻艺术》、《新艺风》、《木刻与漫画》、《木刻画刊》等刊物多种,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不少美术评论文章,并编著出版了《木刻技法点滴》一书。1946年在上海参与筹备“抗战八年木刻展览会”,负责展出工作。这个展览,先在上海、杭州展出,后又赴日本、英国、比利时等国展出。同年选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监事,后为理事,担任协会所办的木刻函授班导师,并参加了上海美术家协会。上海解放前夕,在白色恐怖下,主编大型《木刻》画集出版。这时期创作的木刻作品有《童工》、《牧马》、《走!》、《抓壮丁》等,在日本、苏联等国展览。1949年上海解放后,选为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委员,并任编辑出版部副部长,参与编辑《解放漫画选集》等十余种。又为上海木刻研究会理事。此时,几乎每日创作漫画多幅,又创作版画作品,以及撰写美术评论文章,发表在上海《解放日报》等各大报刊上,这些漫画等作品大多收入出版的各种画集中。又与版画家徐甫堡合作了一本《白毛女》连环画,1949年6月出版,并在《新闻日报》上每日连载。1959年为配合现代中国版画展在国外展出,扩大影响,以供国外读者的需要,与版画家吕蒙同志一起编辑了60多位国内著名版画家的版画作品,照原作大小用珂王罗版、锌版与胶印结合,以宣纸等彩色精印装裱出版,由中国国际书店发行国外,受到欢迎与好评;也得到不少作者的好评,如赖少其同志等认为印制作品与他们的原作相比难以区别,纷纷多次来信索取样张,他们当原作赠送友人。其间,又编辑了“现代木刻水印画”成套画册多种,余白墅的木刻水印作品多幅也收入其中。近年来,版画作品《晚归》、《牧童》、《鸭司令》等在日本、法国、英国等多次展出,作品收入《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集》等多种,以及日本近代美术馆、国际版画美术馆编印出版的《中国现代版画展》等画册中。多幅版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上海美术馆及日本近代美术馆等收藏。从艺小传已被收入出版的《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辞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世界现代美术家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多种书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叶滋藩(1938.1—)浙江慈溪人。擅长版画、陶瓷工艺。1956年毕业于上海行知艺术师范美术科。曾在九三学社上海分会工作,后到深圳市三叶科艺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深圳市行知职业技术学校任副校长。作品有《新安江傍晚》、《黄浦江黎明》、《晨》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鲍培忠(1929.6—)回族,上海人。擅长版画。1951年为上海《劳动报》美术通讯员,1954年起业余创作版画。上海市卢湾区百货公司益民百货商店广告设计员。作品有《朱冠白羽》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郑通校(1930.6—)别名千步,浙江岱山人。擅长广告设计。曾在上海参加美术创作训练班。50年代初开始创作版画、漫画,曾任上海市卢湾区服装公司广告技师。作品有版画《渔村》、《碧海渔歌》、漫画《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杨涵,男,1920年12月生,浙江温州人。1939年参加革命,1940年加入了浙江省战时木刻研究社木刻函授班,曾在浙南积极从事木刻运动。1943年参加新四军,曾先后担任新四军《苏中报》专职木刻创作员,《苏中画报》编辑、副主编,华中军区《江淮画报》编辑等,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华东野战军从事随军美术创作,代表作品《赔碗》,《修运河水闸》。此后,先后担任华东军区《华东战士画报》副主编,南京军区军史创作室负责人。1958年从部队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历任副社长、副总编、编审,1960年创作了木刻《淮海战役》,这件大幅木刻作品与创作于14年前的《赔碗》,《修运河水闸》一同奠定了杨涵在中国新兴版画50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数十年来,其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美展、版画展,多次赴国外展出,有多件作品被国内、国际有关机构与个人收藏。其藏书票作品多次荣获“全国书票展”特别荣誉奖。1991年中国美协和中国版协授予他“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专著有《杨涵山水画辑》、《新四军美术工作回忆录》、《杨涵木刻》、《榴花实诗抄》、《榴花实随笔》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赵坚(1924.12—)江苏江都人。擅长版画、中国画。1946年曾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美术组工作。1949年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社长、上海美术馆艺术画廊顾问。作品有《车乔画刊》、《围垦区的灯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杨可扬,1914年8月出生于浙江遂昌西畈乡举淤口村,2010年5月逝,享年97岁。杨可扬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成材。青年时代走进大上海,初期曾承习丰子恺社会生活漫画。1937年春,师从马达先生转习木刻版画。后加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长期从事进步木刻运动。1940年冬起,与野夫先后在浙江丽水、福建赤石经办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从事木刻用品生产,研究提高木刻刀的质量。1946年秋到上海参与抗战八年木刻展的筹备与展出工作。在中华全国木刻协会改组成立时,当选为理事并专职驻会办公。1949年后,专事美术编辑出版工作。离休前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代表作品《江南古镇》、《乡间四月》、《上海您好》,连环木刻《英英的遭遇》、《可扬版画集》、《可扬藏书票集》等多部专著。杨可扬数十年来,他在策划与主持了无数的精品图书出版的本职工作之余,也曾创作了大量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版画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重要美展、版画展。曾分别获全国美展、全国版画展铜质奖。不少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国际美术机构及个人收藏。1985年,在他的倡议下,成立了上海版画会,团结、凝聚与组织上海广大版画家参加了一届又一届的全国、国际版画及藏书票展览,取得了人才、作品双丰收。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向他颁发了“中国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编辑出版版画讲义书刊,坚持将新生产的木刻刀连同油印的讲义邮寄给全国函授班的学员,并在信中详尽地答复业余作者的提问,致力于推广战时木刻运动,曾有效地壮大了进步木刻队伍。杨可扬为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中国藏书票研究会艺术顾问、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版画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杨可扬于1984年开始创作藏书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为最早参加首届全国藏书票展的老前辈艺术家之一。20多年来,藏书票成了他版画创作中的重要体裁。如同他的版画和中国画作品,在他的这些方寸作品里,人们感受到的同样是朴实隽永,蓬勃生机与正气浩然。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程亚君(1921.11—)安徽歙县人,原名振昌,亦名亚军,号新安轴子、徽州佬,斋号存真楼。专于山水画、版画,亦擅兰草。偶涉篆刻格调高古,尝与唐云、徐素白等合作竹刻、铜雕。亚君少有画名,曾就读南京现代中学、徽州中学,后参加革命,肄业于抗日军政大学。抗日期间在军中从事军政、美术工作,以刀代笔抗战卫国,颇得陈毅赞许。曾与吕蒙、莫朴共同创作大型木刻连环画《铁佛寺》。建国后历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辑,上海画院秘书长,上海书画出版社顾问,期间勤于中国山水画的研究与创作。80至90年代上海美术家协会曾2次主办其个人画展。87年6月《程亚君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程亚君一生创作大量作品,传统功力深厚,谢稚柳曾评价其作品“笔劲苍润,彩墨交融,面貌一新,其浑厚之致,尤饶石溪风调,款识简洁,书法有致,书画相得,新安派之后,堪称继起。”14岁入南京现代中学,次年入徽州中学。16岁入第七战区政委会青年干部训练班受训。1937年12月入新四军一支队战地服务团为团员。1938年春,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在新四军抗日游击队一营任俱乐部主任、新四军六支队一团二连政治指导员。1940年任一团政治处俱乐部主任、一纵队政治部俱乐部主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政治部文娱干事。1941年任淮南联中教员、路东行政办事处宣教科员。1942年任淮南艺术专科学校教员,后调淮南路东总文抗,和莫朴、吕蒙三人创作《铁佛寺》木刻连环画,共百余幅。是年冬赴皖中,任无为县政府文教科副科长,再调皖中《大江报》任美术编辑。抗战胜利后,任皖中总抗联秘书。不久赴淮阴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编委会任美术编辑。在淮南艺专指教期间发现并提携亚明,后程亚君调任大众剧团美术队长,他又把亚明调去任艺术指导。亚明对程老师既仰慕又感激,便取师名一“亚”字,将原名叶家炳改为叶亚明。“世人识亚明,几人晓亚君,知否老亚师,启蒙是阿程。”这首打油诗的作者是抗日时期淮南大众剧团团长、解放后南京军区前线话剧团团长张泽易先生。全诗寥寥二十字,却诙谐风趣地道出抗日文艺史、现代美术史上的一段佳话。1946年调文协美术工厂专职创作,后任华东野战军第二军医院宣传股长。1948年任《卫护报》副主编、华野四纵政治部协理员、七兵团文工团政委。1950年任浙江军区307团政治处主任。1952年任浙江军区干部文化学校二队政委。1953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办公室主任。1954年任铁道部文化学校政治部主任、铁道兵预备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1957年调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1961年任上海国画院秘书长。1979年任上海书画出版社顾问。尝与唐云、谢稚柳、陆俨少、邵洛羊、来楚生等切磋合作。1984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6月《程亚君画选》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1991年上海朵云轩举办《程亚君山水画展》义卖赈灾。2009年《山水画家程亚君》纪念画册由中国艺坛出版社出版《亚君笔下好山水》(唐云)《会境通神合乎天造》《笔墨出新奇》(邵洛羊)《观程亚君山水画有感》(谢稚柳)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版画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  6 

 7 

 下一页» 

 共63条/7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