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黄笃维(1918年11月—2004年1月),别名多韦,画家。广东开平人。少年时代就喜欢作画。在开侨中学读书时,曾获学校图画冠军。1935年入广州美术学校学习。1936年参加中共领导的广州艺协,1938年在开平、新会举办抗战画展。后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1940年毕业。1943年在成都参加由庞薰琴、刘开渠、吴作人等组织的美术会。1943年至1949年曾在成都岷云艺术专科学校、广东艺术专科学校、广州艺术专科学校任教,并在陕、川、粤、港地举办个人画展。1950年至1954年任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副教授,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秘书长、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美术组组长,《广东画报》主编,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曾任广东省政协第二、三、四、五届委员,广东美协、广东画院艺术顾问。黄笃维擅水彩、版画、书法、国画、摄影、美术评论,对古玩、民间工艺美术也很有研究。著有《黄笃维画辑》、《黄笃维水彩画》、《黄笃维国画选》、《黄笃维书法集》等。编著有《广东明清名画集》、《黄新波版画集》、《黄笃维画集》、《黄笃维水彩画集》等。代表作品有《邕江的早晨》、《漓江》等。《选种》入选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留有“水濂洞天”石刻(位于东莞市水濂山公园)。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陈望(1922.12—2006.4)广东揭西人。擅长版画、中国画。毕业于桂林艺师。1949年回国,在汕头从事美术创作和辅导。广东汕头市文联名誉主席,汕头画院名誉院长。作品有《农民诵诗》、《旱年》等。中学时代在家乡参加抗日美术宣传工作,开始木刻创作。40年代初求学于广西省立艺师并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5年春往重庆,进行以民主内容的版画创作活动。翌年往泰国,在《曼谷商报》任美编。其版画创作反映了中泰人民的斗争生活。解放前夕回潮汕,一直在潮汕地区文联担任领导职务,从事汕头地区美术领导工作。历任汕头地区文联专职副主席、汕头画院专职副院长、汕头画院名誉院长、潮汕版画会名誉会长、汕头市文联名誉主席等职务。1960年起兼攻国画。陈望曾多次参加全国和出国展览,在泰国出版有陈望《木刻选集》;岭南出版社出版《陈望版画集》、《陈望国画集》、《陈望版画新作》、《陈望版画五十年》等;台湾出版《陈望画鸡》、《陈望国画集2》等9本,作品在台湾《美术家》有专页评介;香港《新晚报》的“中国美术家”专页介绍陈望作品;中国《版画艺术》专页介绍陈望版画;日本出版的《鲁迅先生和中国新兴木刻艺术》收入陈望数幅木刻作品;法国“二次大战博物馆”珍藏其四幅原作。1956年陈望木刻作品《农民诵诗》获国家文化部纪念章;1991年获中国美协、中国版协颁发“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1995年北京炎黄艺术馆收藏陈望版画作品9幅;《天安门珍藏书画集》(续集)收入陈望巨幅国画《相呼》;2004年广东美术馆收藏陈望版画105幅及原版一批。出版有《陈望版画集》、《陈望国画集》、《陈望版画新作》、《陈望版画五十年》、《陈望画鸡》、《陈望国画集2》等。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 陈柏坚 一九二五年生。又名陈白天。广东新会人。擅版画。广东新会县文联。1925年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和香港作家联会会员。曾被选为广东省文联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佛山地区文联副主席、新会市文联主席。1986-2002年被聘为江门市文联名誉主席。40年代初在香港读初中,香港沦陷后返国内读书和参加抗日艺术宣传队,从事漫画和壁画创作。1986年移居香港。先后在广州、香港、澳门和美国加州举办个人水彩画展。2004年在广东美术馆举办从艺62周年画展,出版有版画选集、水彩画选集、《陈柏坚画选》和《陈柏坚水彩画写生集》等专著。1996年获得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鲁迅版画奖”。代表作:抗日漫画《敲断锣柱泪两行》、版画《鲁迅奋然前进》、《音乐家冼星海》、《歌王巴瓦洛提》,水彩画《穿运动服的姑娘》和《花棉坡》等。作品被广东美术馆、广州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北京鲁迅博物馆、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以及韩国、日本等艺术机构和澳门、三藩市私人所收藏。

    居住地区
    广东/江门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信让,(1925.12—1999.1)别名乔父,山东蓬莱人。1950年1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曾任广州美院版画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花地版画研究会会长、中国藏书票协会艺委会委员、中国丝网印刷协会名誉理事等。版画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全国版展,并曾在日本、美国、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等地展出。1950: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0-1953: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1953:调武昌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中南美专附中副校长。1958:广州美术学院任教1980:任“花地版画研究会”会长1985:带头在广州组成了藏书票协会1987:版画作品《秦皇威仪》于“阿尔及尔--世界文化荟萃”活动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造型艺术集体特别奖(金牌奖)。1995:于广州美术学院举办个人画展,木刻版画《黎族卫生员》获5省卫生美展优秀奖。丝网版画《秦皇威仪》参加阿尔及利亚国际文化荟萃美展,获集体特别金奖。藏书票《鲁迅像》获文化名人藏书票银奖1996: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2004:广东美术馆举办“张信让版画展”,并展出大量张信让的藏书票2获奖作品《秦皇威仪》获阿尔及利亚国际文化荟萃美展集体特别金奖;藏书票《鲁迅像》获文化名人藏书票银奖;1996年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版画奖”等。作品有《陕北牧歌》、《深山幽谷》、《山林之歌》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18年生广东顺德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39年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1944年任教于广西艺专、广西艺术馆,1950年任华南文艺学院副教授。作品有《桂林紧急疏散》、《南海渔人》、《在河滩上》等,出版有《蔡迪支抗战时期绘画木刻选》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林仰峥(1923~),又名金刃、小林。福建诏安人。擅版画。当代著名版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民国28年(1939年)就读于诏安简师,后入军委会桂林行营政治部绘画训练班学习。抗战期间先后在《救亡日报》、《华商报》和《新华日报》等报刊任美术编辑,其木刻作品曾参加具有重大影响的“香港的受难”等画展,得到周恩来同志的传令嘉奖。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广州军管会文艺处、华南文联、广东美术创作室、岭南美术出版社等单位任职,主编《岭南名画家画丛》。林仰峥木刻作品构图简洁,刀法细致精确,时代气息浓郁,其影响较大作品有《神圣的教堂》、《码头》、《爸爸在工作》、《中国文坛三巨匠》等,曾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入选《抗战八年木刻选集》、《中国新兴版画五十年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和日本《中国现代版画》,并被中国美术馆、天津艺术博物馆、神州画博物馆等收藏。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林仰峥版画创作六十年回顾展”于2006年11月9日至12月3日在广东美术馆第7号展厅展出。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笔名流铃,一九一三年生。广东惠阳人。擅版画。广东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著名中国画家、版画家,广州画院首任院长、广州市美协首任主席,现名誉院长、名誉主席。1913年生于广东惠州市,毕业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曾渡日深造,1934年参加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并加入"广州现代版画会"。为"广州艺术工作者协会"发起人之一。1936-1949年被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常务理事,主持全国木刻协会广东分会工作,主编《抗战木刻》,兼任广东艺术院特约讲师。1942-1949年任中山大学美术讲师、副教授。1948年去台湾高山族写生三个月。1950年任南京市文联委员、美术部总干事。1951年参军,先后任南京军事学院美术教员、《解放军文艺》美编、总政文学美术创作室、军事博物馆创作员。期间曾赴朝鲜战地写生,1955年起四次重走长征路采风,为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万水千山》美术顾问。曾参加藏族民主改革。1976年转业广东,先后任省文艺创作室、广东画院专业画家,1982年参加组建广州画院、广州市美协。举办过《刘仑战地素描展》、《刘仑从艺63周年画展》(并艺术研讨会)等十多次个展。1987年无偿捐献一百多幅作品给家乡人民,惠州市政府在西湖百花洲建立“刘仑画阁”,授予"东江人民画家"称号,1999年转至惠州博物馆,更名为“刘仑美术馆”。代表作:版画《河傍》、《市街》,木刻《前线军民》、《通讯兵》,油画《红军过草地》,中国画《奴隶翻身图》、《三峡图》、《雪山图》系列、《梅花图系列》……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宗俊,男,1925年10月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高州市,擅长版画、中国画。194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庞薰琴、丁衍镛、黄笃维。毕业后曾赴香港从事美术活动。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曾任广东省美协理事。1945年开始从艺60多年。张宗俊先生是广东老一辈美术家,1948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美术本科,50年代参与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的筹组工作,曾任省美协二届理事。他富于时代气息的版画代表作《歌舞到田间》曾参加在莫斯科展出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油城报晓》被北京人民大会堂悬挂收藏,在全国美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画家早年就读于省立艺专的时候,丁衍镛、庞薰琴、黄笃维等名师对他的影响很大,他们当时都是擅长西画的“新潮”画家;他还被当时极受推崇的西方野兽派和印象主义等现代流派所深深吸引。这些早期的教育深刻影响了张宗俊一生的艺术风格取向。他的版画大刀阔斧、简练有力,不尚精雕细琢。他的水墨山水运用泼墨、泼彩等大写意技法,给人一种不事雕饰之感,处处透露出一种粗犷、洒脱甚至豪放的精神气质。 从艺60多年来,张宗俊以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变换绘画风格,经历了一个从写实到装饰构成的嬗变过程。他独创出版画“拓印法”和水墨“网点皴”等新技法营造丰富的肌理效果,对版画和中国山水画的语言拓展作出了贡献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黄三才(1938.9—)广东海丰人。擅长版画。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后任广州空军部队美术创作员。历任深圳市美协副主席、主席、市文联秘书长等职。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作品有《第一课》、《上学》、《飞向未来》等。出版有《黄三才纸版水印集》。

    居住地区
    广东/深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宋贤邦(1938.2—)珠海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男,1938年2月生于广西桂林。回族,1961年8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后留校工作。1985年任广西师大艺术教研室(艺术系前身)副主任。1986年调珠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现为系主任、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协会会员,珠海老年书画研究会顾问。1985年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版画艺术》、《南方日报》、《珠海特区报》、《珠海杂志》、《广西文艺》、《广西日报》等刊物上发表作品百余幅。作品曾多次参加省市美展及全国、出国展览。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多了多幅作品。代表作品为《稻香南国》、(《人民日报》1965、6、19;《漓江春早》,(《中国报道》1976、1期);《蕉园丰收》;(《光明日报》1982、2、18);《珠海之夜》,(《版画艺术》23期等 在文学方面,编有《魏巍研究专集》(解放军文艺出版社)《蹇先艾序公弦研究合集》(贵州人民出版社),《谈巴金的家》《魏巍研究二题》《读地球的红飘带》等论文,参加过多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中国专家人民辞典》《中国现代美术家人民大辞典》《中国美术家92年鉴》《中国回族大辞典》等辞书,收录有他的创作介绍。

    居住地区
    广东/珠海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