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丁济棠(1935.4—),陕西城固县人,户县农民画的主要创始人,版画家、研究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历任户县文化馆馆长、户县农民画协会主席、省美协展览部副主任、陕西美术家画廊副主任等职。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省农民画家协会主席、陕西省美协版画家。自1956年到1985年在户县文化馆任农民画辅导员整整三十年,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户县农民画事业。使户县成为驰名“中外的农民画乡,甘为人梯、成绩卓著,曾受到省、市和文化部的多次表彰。一九八四年获陕西省首届文艺开拓奖,一九九零年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绘画优秀辅导员”称号,先后出席了第四次全国文代会、第三次全国美代会、全国农村文化表彰大会。主要作品有《砌坝》、《看戏》、《打红枣》、《巴山早》、《瑞雪迎春》等。风格凝重、充实饱满、纯朴明快,具有强烈的农村生活气息。曾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赴国外展出。不少作品还被国内外博物馆和国际友人收藏。一九九六年应邀率陕西农民画家代表团一行五人赴美国络杉矶访问、并举办画展,深受当地美术界和各界观众的欢迎。1955年毕业于陕西固城师范学校。曾在户县文化馆从事农民画辅导工作。1985年后任陕西美术家协会美术家画廊副主任。《打红枣》、《牧归》、《金色的秋天》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傅恒学(1933.8—)陕西蒲城人,擅长版画。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民族团结》、《陕西文艺》、《延河》等杂志美术编辑,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展览部主任。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协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藏书票艺委会理事、陕西版画艺委会副主任,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主要作品有《黄金季节》、《轩辕黄帝陵图卷》等。作品入选全国第三、五、六、七、八、九、十一届版画展,《秦川九月》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国际美展。1996年中国版画家协会授予傅恒学“鲁迅版画创作奖”。2002年9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书画作品金质奖章、第三届全国藏书票展银奖。傅恒学的国画,有着从肺腑深处呼出的乡土气息,他拉着他的远亲近邻,一起走入他的画面。他紧跟时代,以大视角的艺术创作,把乡村生活的恬淡和平静、缺乏重大事件却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一描绘,在偏居一隅的闭塞与缓慢的岁月节奏里,底层生活也正以另一种形态彰显着存在的意义。提及傅恒学,版画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傅恒学是陕西资深的版画家。他的版画创作,与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的陕西版画研究和发展同步。他与同时代的版画家,一起见证和推动过陕西版画艺术的辉煌。陕西版画,曾在中国美术界有着显赫的地位,刘蒙天、石鲁、修军、李习勤、胡一川,都曾通过版画创作实现过一代人的文化担当。在时代变革与文化转型中,版画因缺乏市场支持,逐步滑向中国当代美术的边缘,陕西版画也长时间在低谷徘徊。傅恒学后期以笔代刀“插足”国画也大概与此有关?今天,《水墨中国》编发早年即以版画成名的著名画家傅恒学的国画艺术专题,有着别样的情结。陕西不乏优秀的版画家,丢掉版画,等于丢掉了作为独立的版画艺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日本、西欧等国家,版画的发展倍受重视,他们在青少年中开展版画教育,培养出了大批版画爱好者和未来的版画家。中国作为版画的故乡,在版画的当代性问题中,对版画艺术进行重新挖掘和延续,是商业化浪潮对版画艺术家艺术良心的考验。恒学先生的专业创作起初致力于版画艺术,以李桦、古元、黄永玉、王琦、石鲁、刘旷、修军为师,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追求拙朴和力感,刀笔间常有他个人的精微妙趣发现,独具风格;而国画则融入画家的人生体验,多为农家苦中之乐之趣,富于鲜活的生命张力,显然有着从齐白石、石鲁大师那里质朴意趣灵悟。恒学对西部生活情有独钟,多年冒酷暑严寒跋涉于戈壁荒原,寻觅对天、地、人之间的和谐艺感,熔版画、国画等多重技艺于一炉,创作出如《远古的回声》、《生命的延伸》等多幅表现西部历史文化的长卷大作,以苍雄和悲壮之美,展示了画家新的视野和探求。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建文:1921年3月出生,河南孟州市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文史馆馆员。曾任陕西省美协常务理事,创作研究室主任。五、六十年代创作的版画《故乡》、《陕北江南—南泥湾》等多次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在全国颇有影响。八十年代开始,又在国画方面探索,从中国哲学的基础上来认识中国艺术,加上几十年的生活基础,所以在国画方面也发展较快,其作品《延安山村》、《耕耘者》、《同是龙的故乡人》等,已被国家出版和收藏。并在北京、香港、日本、台湾等地展出和出版。1998年—2000年先后获悉尼、荷兰、美国、法国国际艺术奖。其书法又从甲骨、简书方面研究。作品曾被中南海紫光阁、周恩来纪念馆、邓世昌纪念馆、西王母碑林、中央书画院收藏与出版。他的国画《黄河九曲入海流》被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1949年1月,在江淮解放区《江淮日报》社工作,设计江淮解放区邮票三枚。1949年4月,在北京华北大学绘画部学习,毕业后留校并到中央美术学院美干班进修。1950年9月,参加我国第一次出国展览,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关注。1951年2月,在《西北画报》社任美编。(《西北画报》为《陕西画报》前身。)1953年,大区撤销,调至陕西省群众艺术馆工作,任艺术室副主任。1954年,第一次到延安,创作版画《故乡》在全国颇受欢迎。1955年,赴延长石油基地体验生活,回来创作《在陕北的山谷里》获国家文化部三等奖。是陕西美术界第一位获奖者。1958年,《陕西画报》社成立,任美编;创作年画《赶先进》被用为全国年画集封面。1959年,受陕西省美协协调,为北京人民大会堂陕西厅创作《陕北江南——南泥湾》在北京展出,《美术》、《人民画报》、《红旗》等均予以发表,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60年,《陕西画报》停刊,调回美协工作。1963年,作品《知心话》由外文版《人民中国》发表。版画创作直到1986年,后因手疾不能握刀而改习国画。在原美协老一辈国画大师的带领下,从中国哲学的研究和学习上汲取营养,加之过去的生活基础,进步显著。国画作品:1991年6月,《耕耘者》由北京中南海收藏。1993年12月,《欲与天公试比高》由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1994年9月,《同是龙的故乡人》由香港等地纪念馆收藏。2000年10月,《黄河九曲入海流》由国务院办公厅紫光阁收藏。2001年7月,获陕西省文联优秀共产党员奖。2009年7月,获中国文联荣誉奖。2009年10月,获中匈建交60年书画展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邸杰(1920.7—1995.2)别名迪杰,河北深泽人。擅长版画。1939年后在部队从事美术工作,学习于华北联大文学艺术学院美术系。1950年后历任一野《人民军队画报》社副主编,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夏收》、《秦川之春》、《延安颂》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修军(1925.10—1994.7),男,汉族,原名王英民,中共党员,山东莱阳人。擅长版画。1948年毕业于北平艺专。曾在部队从事工作。1954年到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工作。曾任中国美协西安分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西安分校名誉校长。国家一级美术师。自幼酷爱绘画,15岁高小毕业后到烟台学徒三年,工余时到广告杜偷学绘画;18岁在即墨县(现在的青岛即墨市)高小任美术教师;1946年在青岛木器店当店员时,跟随冯凭、吕品先生学画;1947年考入北平国立艺专;1948年8月因国民党登报通缉,经地下党营救进入解放区;1952年随部队入朝,在朝鲜前线画了大量战地速写、素描,有60多幅在全国各地发表。1954年转业到美协西安分会任办公室、创研室主任。“文革”中全家下放耀县插队劳动,1972年调耀县文化馆任副馆长时,举办木刻学习班数十次,培养业余作者数百名,出版有《耀县木刻选》。1978年底调回美协陕西分会。代表作有《重建家园》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三等奖。以及《黄河入海流》、《山村小学》、《秋》、《陕北之春》、《万山红遍》、《诗人》、《月光曲》、《马》等。出版有《修军木刻作品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旷四川岳池人。擅长版画。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45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任教于延安中学、延安大学文艺系。历任《西北画报》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书记处书记、顾问。1991年获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作品有《嘉陵江畔》、《找水源》、《长城内外》等。出版有《刘旷画集》等。刘旷早期的版画作品,如1944年的《游击队员》、1948年的《云梯》、《围歼》等,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冒着纷飞的战火冲锋陷阵,看到的是壮怀激烈的人民英雄的艺术形象。这是画家亲自在八路军中战争生活的描绘,是解放战争中自己战斗的体验,画面充满了威武雄壮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另一类作品,如1945年的《修路》、《抗旱》等,是刻画解放区人民与自然抗争,改造现实、创造新生活的情景,面对战争环境的严酷,物质供给极端贫乏,人民要战胜苦难。这里画家赋予质朴的画面以壮丽的崇高感。总起来看,这个时期的版画,主题鲜明,政治思想意义突出;画面具有很强的叙事性特征;在艺术上,刀法流畅而粗犷,黑白强烈更具对比性,构图均衡而具有表现性。这些版画作品,画家明显借鉴了外来的技法,运用了现代艺术思维,又结合了传统的艺术来表现生动活泼的内容。新中国建立后,刘旷一方面担任西北美协的领导工作,《西北画报》的主编,另一方面不断深入建设中的新生活。他的版画创作也进入一个高潮阶段,这是刘旷艺术创作的发展时期。刘旷这时期的版画创作大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对过去战争生活的回忆。这些黑白分明、深沉雄浑、豪放粗犷的版画,都给观赏者以强烈的战争震荡力,其思想意义的鲜明,都让体验过或经受过战争残酷的人们感到心灵的震撼。第二类,是反映工农业的建设生活。这类版画是这一时期最为丰富多彩的。第三类,是表现人与自然的矛盾与亲和,显示了大自然诗意的美妙与生命的律动不息。这些自然景观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具有可类比的暗示性和象征的直接性。有的是激浊扬清的纯情,有的是傲寒屹立的硬骨,有的是严酷生活的沉思,更有生命蓬勃的活力。它使观赏者在韵味情致的无穷中,去琢磨,去体味其哲理。显然,它的审美价值超越了一般的空泛的政治性。刘旷版画艺术的创作辉煌,是在粉碎“四人帮”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不仅数量多,约有从前一倍以上,而且精品迭出。刘旷这个阶段的版画可说是姹紫嫣红,异彩纷呈。首先,是革命战争回忆录。其次,是乡情思念录。第三,是建设风貌画。第四,是乡土风情画。第五,是自然景物画。参考:《论刘旷的版画艺术——兼论新兴版画延安学派》,廉文,《西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汪占非先生,1911年10月13日出生,汉族,江西省贵溪人,1916年入贵溪县立模范小学学习,1924年入南昌省立二中学习,1929年毕业后入国立杭州艺专专门部预科绘画系学习,同年经李可染、张眺介绍加入进步美术团体一八艺社与泼波社。在国立杭州艺专学习期间,他与一八艺社成员在杭州、上海等地开展爱国救亡美术宣传工作,并担任上海进步刊物《文艺新闻》在杭州的发行员及特邀通讯员。1931年为纪念革命作家柔石等,他创作木刻作品《五死者》,该作品后为鲁迅先生收藏,并被收入《鲁迅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同年,他参加杭州、上海《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展览完成后编印出版画册,汪占非为画册撰写卷首语,鲁迅先生为其写《小引》(收入《二心集》)。1932年因参加进步组织被反动校方开除后,汪占非先生赴国立北平大学艺术院学习,加入北平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沈福文、胡一川、王肇民、杨澹生共同组建平津木刻会,参加《北平美术界反日助捐美术展览》,并组织举办《全国木刻展》。1933年在天津《庸报》以汪海为笔名连续发表《画坛十年》、《看了<金山>》、《介绍一位真实的画家—李可染》等推介进步美术的评论文章,同年在北平国立艺术院创作了版画《迫害》。1935年在北平西城美专任美术教员。1938年3月,在湖北抗日前线参加五路军抗日救亡团,从事美术宣传工作,9月经西安到达延安入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大队五队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抗大毕业留校后,在抗大总校政治部任宣传干事,年底奉命调入晋东南鲁艺学校美术系任教。1941秋奉调河南涉县(今属河北)八路军129师总部,为师运动大会绘制刘伯承、邓小平巨幅画像。1944年自延安鲁艺调任绥德分区文工团负责美术工作。1947年调任《群众日报》,1949年随军进驻西安,任《群众日报》画刊主编、西安军事管委会美术组组长。1950年调任西北艺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前身)美术系主任。1953年任西北艺术专科学校美术系主任。1955年赴京参加美术教育工作会议。1957年与西北艺专同仁共同创立油画系(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前身)并任主任,在其领军油画系辛勤耕耘的20多年中,该系培养了如武德祖、蔡亮、张自懿、谌北新、黄乃源、周正、杨力舟、王胜利等很多油画大家及数以百计的优秀美术人才。1984年离休后,汪占非先生仍笔耕不辍,一直关心、支持西安美术学院的发展,关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为西安美术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毕生的贡献。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 

 5 

 6 

 下一页» 

 共57条/6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