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德娟(1932.6—)女,江苏武进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1954年至1957年任《中苏友好报》美术编辑。1957年至1989年,任教于中央美院附中,其间曾任北京电影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84年受文化部委派赴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一年。1983、1990、1992、2000年分别在北京、新加坡、台北举办个人画展。并入选法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联展。代表作品有《毛主席和女民兵》、《芬芳满人间》等。出版有《王德娟油画选》、《毕克官、王德娟—油画、素描、漫画集》、《王德娟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山东省宁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47年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49—50年为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留校任教。1954—59年入原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毕业于约干逊工作室(IERepinCollegeofFineArtsStudioofBVIoganson),获艺术家称号。之后继续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历任油画系研究生导师、油画系第四画室主任。作品多次获奖,为50—80年代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画家之一。80年代经过《沙风》系列的演变,近年日趋转向带有人生哲理的抽象。作品数十次参加全国性、北京市及中央美术学院等画展、联展以及赴国外之画展,并为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群英会上的赵桂兰》获1950年全国年画创作一等奖,油画《峥嵘岁月》(合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女民兵》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荣誉奖。入典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编《世界名人录》,纳入世界范围内500名杰出人物之列,获20世纪成就奖;并入典美国名人传记研究院编《世界名人录》,获“杰出人物奖”,以及入典国内多种艺术名人录。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庞涛(1934.8—)庞薰琹之女。江苏常熟人。擅长油画、水彩画。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作品有《冬》、《桂林行》、《青铜的启示》等。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及国外美展,数次获奖。出版有《林岗·庞涛油画选》等。著有《绘画材料研究》。6月4日,中国美术馆在北京举行仪式,向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画坛著名画家伉俪——林岗庞涛夫妇颁发捐赠证书,感谢他们将其创作的40余幅不同时期的珍贵画作捐赠国家。这些画作将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林岗和庞涛是新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培养的第一代画家,他们创作的《群英会上的赵桂兰》、《峥嵘岁月》、《万里征程诗不尽》、《青铜的启示》等绘画作品享有盛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一九三三年生。安徽人。擅油画。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留校任教。1956年作《工地休息》中国美术馆收藏。1967年作《跟随毛主席上井冈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1983年作《打水的傣族女孩》中国美术馆收藏。1988年作《母与子》日本人收藏。1991年赴新加坡举办油画展,出版画册《杨红太油画选》。1992年赴巴黎及欧洲多国访问,并举办油画展。1993年出版与弟合作翻译的《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2003年修订《欧洲绘画大师技法和材料》一书,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重新出版。2004年出版《杨红太油画写生》集(福建美术出版社)。现为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振仕--(1914-1992)辽阳人。著名画家、教授。1932年考人京华美术学院西画系,到国画大师齐白石指教,成绩优秀,获学院特级优秀奖,是当时全校学生中唯一获得奖学金。936年毕业后,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讲师,辽宁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国立长白师范学校授兼美术系主任。1949年任《察哈尔画报》幅主编,1950年在中央美术学校美术供应肖像股长。1956年调中央工艺美术学校,任基础课教研室主任。长期从事素描、中国画、像的教学与创作活动,治学严谨,功底深厚。曾为全国各地绘制毛泽东画像近千幅,是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第一幅毛泽东画像的作者。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很多作品被中外博物馆、术馆收藏。在创作中,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要作品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曾任北京美术学会副秘书长,北京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华老人文化交促进会理事,北京工艺美术总公司职工大学兼职教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孙奚,山东龙口人。擅长油画。早年在解放军部队从事美术工作。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并留校任教,后为版画系插图工作室主任、教授,中国美协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中华慈善美术家”、经济日报报业集团《名牌时报》社北京名人书画院名誉院长。建国前后,曾在部队里从事过多年美术工作,1958年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的留校任教,1960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2年加入中国老教授协会,1985年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研究会理事,1995年受聘为中国油画学会理事。现任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副主任。出版《中国文艺作品插图选集》,天津美术出版社,1960年,第51页,《天津画报》,天津画报社,1960年代,《人民中国》,外文出版社,1960年代,《林海雪原》,作家出版社,1962年,《文学书籍插图选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年,第40、41页,《林海雪原》英文版、俄文版,外文出版社,1963年,《连环画页选》,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第11、12页,《文学作品插图选》,安徽人民出版社,1978年,第9、10、11页,《文学作品插图辑》,辽宁美术出版社,1981年,第83、84页,《孙滋溪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名作欣赏》双月刊,北岳文艺出版社,1987年第4期,《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插图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的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证书,辞条辑入《国际名人大辞典》和《世界名人录》中国卷。其作品从1964年起参加历届全国美展,1978年参加联合国举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绘画艺术展”,1986年参加日本“现代中国美术家展”,1998年参加美国纽约“中国上下五千年艺术展”,获得多种艺术奖项。许多重要作品如《林海雪原》文学插图、《天安门前》、《小八路》等油画,都曾被大量印刷发行,并被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北京,1959年“北京市美展”,北京,1959年“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5周年全国美展”,北京,197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成立35周年纪念展”,北京,1981年,“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赴香港作品展”,香港,1984年,“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教师作品展”,北京,1985年,“孙滋溪、王雁画展”,山东龙口,1992年,“孙滋溪文学插图及写生作品展”,北京,2001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钱辛稻,1912年生于上海浦东。青年时,在上海洋画研究所学画,与画友创办“线上画会”。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内地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在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第七队”。1938年赴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文协工作,不久参加党领导下的“抗敌演剧三队”(后改演剧二队)。皖南事变后,随画家沈逸千从事抗日前线战地写生。抗战胜利后回到上海从事地下工作。全国解放后,在华中军馆会文艺处、华东文化部工作,1953年调入北京中央戏剧学院工作,至1982年离休。期间曾任教员、副系主任、系主任。主要作品有水墨画《毛主席像》、《在列宁的旗帜下前进》、《运输》、《开凿井盐》,油画有《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黄山蓬莱仙岛》、《石林—万年灵芝》、《天山牧歌》等。1912年生于上海浦东川沙县张桥乡。1929年在私塾画室开始学画。1930年在旅泸日本画家小川七五三二的“上海洋画研究所”边劳动边学画。1932年高中肄业,辍学。1933年重返“上海洋画研究所”继续边劳动边学画,有一些风景画被小川低价收购。创作油画“街头夜宿”,在上海业余画家办的展览会上展出。1935年自由职业,以画广告、教画为生。此时与进步青年参加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对国民党的对外不抵抗,对内镇压人民的政策甚为愤慨。1936年与青年画家茹茹(沈之瑜)等人,共同创办“线上画会”,探讨西欧各流派的画风。创作油画《上海街景》,在南京由中华美术会主办的全国美展中展出,并收入该会出版的画册。1937年上海“八.一三”事变。参加“上海美专”学生组织的漫画宣传队,离泸赴内地,在武汉投入保卫大武汉的宣传工作。同年冬,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话剧第七队(后改编为“抗敌演剧第二队”)赴应城天门农村,进行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投奔延安参加革命,在“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工作。其间两幅作品《在列宁旗帜下前进》和《毛主席像》在八路军总政治部编印出版的《前线画报》(江丰主编)上发表。1938年在延安边区“文化协会”工作期间,在赶制一幅毛主席像的宣传画时,一位外国记者拍下了这张像片。1980年前后,这张珍贵的像片送到中国美协后转至作者手中。1939年在延安调入“抗敌演剧二队”工作。与庄言、金浪绘制一批布画,在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举办联展。4月,“抗敌演剧二队”离延安,行前受到毛主席接见,为毛主席画速写像,毛主席在画上签名。5月,告别延安经河南渑池北渡黄河,抵达山西长治决死三纵队时,遭遇日寇几路围攻,随部队转移到山区农村抗日根据地。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1)在晋东南敌后根据地,配合部队演戏、唱歌、绘制各种宣传画,宣传抗日。(2)深入浮县敌占区,采访搜集当地人民苦难生活的素材。(3)在“决死三纵队”举办短期艺术训练班,培养部队文艺骨干。1940年与画家金浪(右一)赴晋东南敌占区深入生活,出发前在浮云山星界处合影。1941年“演剧二队”南渡黄河在义马农村休整时,和庄言由洛阳至宝鸡,在陇海线上搜集创作素材。皖南事变后,离开“演剧二队”,在洛阳参加沈逸千队长的“战地写生队”,赴襄樊战地写生。同年七月上武当山整理画稿,创作反映敌后根据地战士生活的水墨画《潼关天堑》和《听课》,参加在老河口举办的战地写生展。1942年沈逸千电约去缅滇战区写生,因战事未成行。由昆明转赴贵州、桂林等地,沿途搜集西南人民生活素材。1943年与金浪在天府煤矿,体验煤矿工人生活,搜集素材。1944年赴常德战地写生,并于恩施举办战地写生画展。1945年(1)在重庆的文化界进步人士发表“文化界对时局进言书”上签名。(2)同年夏,在美国出版的《幸福》杂志“中国画家作品专辑”上发表《开凿盐井》和《运煤》两幅水墨画作品。(3)在重庆市描绘山城景色,是年初冬乘船离渝赴泸,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上海。抗日战争胜利。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右图为1945年5月在重庆街头写生。1946年(1)在上海与部分画家组织、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并参加该会举办的数次画展。(2)与刘开渠、陈秋人等人以庞熏住宅-蒲园为联络点,研究迎接解放上海的工作。1949年(1)上海解放。在上海军管会文艺处所属美术工场从事美术创作。(2)调入华东文化部工作期间,带领四人组赴山东潍坊杨家埠,对传统水印木刻旧年画进行调查、改革工作,集体创作水印套色木刻新年画数幅。1953年由上海调到北京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工作,历任系副主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其间,主要从事教育工作,利用业余时间搞些美术创作,并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右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证1959年赴四川藏族地区创作《牦牛运输队》,参加北京美展,并被收藏。1960年参加第三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会。1961年赴牡丹江写生。右图为1961年牡丹江镜泊湖游船上。1964年油画《在新开垦的土地上》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油画展。该画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66年为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先生所著《霍克的故事》一书作插图,此书后在中国出版译为《从牛津到山丹》。1979年参加第四次全国文学艺术界代表会。右图为七、八十年代于妙峰山写生期间与系里同事合影。(左起:李松石、冯法祀、钱辛稻)1980年赴黄山、三峡写生。创作风景画《黄山》,在北京当代美术馆展出。该画由中国美术馆收藏。1981年(1)创作《黄山蓬莱岛》,在京泸两地展出。该画在上海《解放日报》发表。(2)赴舟山群岛、厦门鼓浪屿写生。右图为1981年于昆明西山龙门写生。1982年赴云南石林、桂林漓江、海南、新疆等地写生并搜集创作素材。右图为与新疆地陪合影1985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展出各个时期的油画、水墨画作品一百余幅。主要作品有:《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黄山蓬莱岛》、《农家秋色黄》、《天山牧歌》等。右图为1985年在上海美术馆举办《钱辛稻画展》时,诗人刘火子先生(左、已故)画家俞云阶先生(右、已故)正在签名。1986年右图为走访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先生(右一),在其客厅里会见时合影。1987年1992年“1987年1992年分别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一、第三届顾问。““1992年右图为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第一届顾问证书。”1994年获国务院颁发对文化艺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右图为1989年寓中创作。1995年(1)老教授艺术协会在北京荣宝斋主办油画作品展,《碧云寺石塔》参加展出。(2)在病中整理、创作《漓江山水天下秀》、《盛开的荷花》等。右图为1995年正在创作风景油画“漓江山水天下秀”。1996年“右图为1996年夏国际艺苑五人油画展时与国际艺苑美术馆负责人刘迅(右四)及中戏舞美戏同仁合影。”2000年荣获北京市文学界联合会表彰。2007年 2月逝世享年95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安徽安庆人。少年时代师从孙多慈学习美术。1942年入重庆中央大学艺术系,受业于徐悲鸿、黄显之、吕斯百等人。1947年,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应徐悲鸿之邀任教于北平艺专,1950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油画系研究生班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油画《模范饲养员》、《青纱帐》、《早,小蜜蜂》、《氧气》、《新线》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等收藏。漫画《运砖》等获第六届、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出版画册有《中国漫画系书·韦启美卷》、《中国巨匠美术丛书·韦启美卷》)(台湾)等。作品参展:1949年油画《儿子立了功》参加第一届全国美展;1957年油画《模范饲养员》参加第一届全国青年美展;1963年油画《初春》参加“公社之春”美展;1976年完成油画《青纱帐》由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和陈列;1984年漫画《运砖》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牌奖,油画《大坝的构思》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1985年油画《讲座》参加第一届全国油画展;1988年《魔术师》参加中国油画人体大展;1989年漫画《好奇》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1991年油画《附中的走廊》《独奏》参加中央美术学院“20世纪—中国”美展;1994年《中国巨匠美术周刊—韦启美》在台湾出版,油画《明大的风云》参加中国油画学会展。发表论文:《为了与时代同步》、《现实主义遐想》、《解读一幅油画文本》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0年出生,河北高阳人,蒙古族,著名画家、雕塑家、美术教育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副主任、壁画系主任、第一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壁画学会会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全国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理事长。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擅长油画、壁画、中国画、陶艺、雕塑及考古鉴定。是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美术教育家,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富於开拓精神,是新壁画运动的开拓者之一。在艺术创作上涉猎广泛,追求中西艺术的融合,作品具有现实主义的宏大气势。是第三、四套人民币的设计者之一。近年参予大型园林工程的策划,任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艺术总顾问。代表作品:油画有《青年地下工作者》、《刘少奇与安源矿工》、《毛主席与安源矿工》、《六亿神州尽舜尧》、《清水江畔》、《跨过鸭绿江》。壁画有《百花齐放》(陶板高温釉)、《五千年文化》(陶浮雕)、《丝绸之路》(毛织)、《血肉长城》(陶釉高浮雕及白雪花石,国家博物馆收藏)、《华夏之歌》(毛织)、《东方文明世界之窗广场壁雕》(红砂石,10m×80m)。雕塑有《后羿射日》、《双面双身观音》、《环宇传书》(以上青铜)、《锦绣中华及世界之窗景点陶瓷斗彩民俗小人十万余件》(合作)。中国画有《逐日图》(1999,17m×2.4m)、《古寓言三十篇》、《泰山日出》等。有多篇文字发表於各美术刊物,有《美术作品集》问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31年生于上海,祖籍广东南海,现年78岁。冯乃超之女(冯乃超,五四创造社主将、左联筹建者之一、著名教育家、诗人、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著名画家李琦(2009年病逝)的妻子;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年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主任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出版总署年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顾问;享受国务院“艺术上有突出贡献者”津贴。早年在上海读书,1946年,15岁时只身从上海化装到晋察冀解放区,入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学习。1946年冬,冯真参与“冀中年画研究社”的艺术创作活动,开展绘画的大众化改造工作。1947年,冯真参与创建“大众美术社”,使新年画走向全国大众,其中《娃娃戏》、《参军》印刷量达60万份。1947年,冯真在晋察冀边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期间创作了她的成名作《娃娃戏》,时年十六岁。这幅画在新中国年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娃娃戏》是当时最受群众喜爱的年画,冯真因此闻名。1946年-1947年,由“冀中年画研究社”、“大众美术社”形成新木刻与民间艺术结合的一支劲旅,由江丰、古元、彦涵、罗工柳、冯真、力群、阎素、吴劳等一大批艺术家,创作了一批反映时代风貌的传世名作。1949年,冯真与江丰、莫朴、王朝闻、卫天霖、彦涵、林岗、伍必端、李琦、邓澍、杨伯达、孙治等解放区美术工作者一起到达北平国立艺专,并组建中央美术学院。1949年,苏联导演格拉西莫夫来华拍摄《解放了的中国》,影片拍摄了当时具有影响的四位艺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古元、冯真。1950年,冯真在中央美术学院干部训练班、研究班研修。1952年,冯真作为中国妇女代表团成员随团长康克清访问苏联,随后参加维也纳召开的“世界和平儿童大会”。1956年,冯真在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学习油画,6年后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获“艺术家”称号。1962年,冯真回国,执教中央美术学院,先后在绘画系、油画系、年画连环画系、民间美术系任教。1981年,冯真参与创建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1986年,冯真与杨先让先生等创建中央美术学院民间美术系。1986年至今,冯真与杨先让、靳之林一起,带领研究生等不辞劳苦地到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的黄河沿岸许多地图上没有名字的村镇聚落做了十四次民间艺术田野考察,前后长达四年之久。并考察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民间艺术,搜集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民间艺术文献资料,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1986年至今,冯真在国内民间美术相关重要社团组织中国民间美术学会,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担任社团主要领导职务,并与杨先让、靳之林教授共同组织了多届有重要影响的全国学术会议和全国展览,并参与《中国民间美术全集》主编工作,对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化的普及、推广,以及社会化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保护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2004年,冯真应邀与李琦、邵华泽共同赴香港、澳门、深圳、珠海举办作品巡回展。2006年,冯真应邀参加中央美术学院留俄画家绘画作品联展。2007年,冯真应邀担任第三届(山西大同·广灵)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2008年,冯真应邀参加留俄(苏)美术家作品联展。2008年,冯真应邀担任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剪纸艺术展评委顾问。冯真的艺术创作种类丰富,这源于她探索新艺术的天性,就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禀赋那样,探索不会由于名利的羁绊而停止。冯真不论所画何种题材,不论所用何种工具,其作品都洋溢着一种真挚朴素的美,这是艺术界的共评。1.年画16岁创作《娃娃戏》后,冯真又画了《我们的老英雄回来了》、《伟大的会见》、《民族大家庭》、《动地歌吟》、《解放军和儿童是好朋友》等年画。2.连环画、宣传画创作和合作连环画《刘胡兰》、《新儿女英雄传》、《争红旗》、《沙家店战斗》及《和平代表欢迎您!》等宣传画。3.油画“文革”后画了《白求恩》、《柯棣华》、《花》、《敦煌》、《春到周庄--泡桐开花》、《菇妞--菇稔儿》、《瓶菊》、《西山脚下的金秋》、《向日葵》等油画。4.民间艺术风格作品新艺术语言探索作品《娃娃欢-炕围》、《娃娃欢-喜帐》等。以上作品先后获得五次国家级奖。5.著作及论文结合民间美术考察,写出了《年画调查记》、《宝鸡民间美术》、《姥姥的礼物》、《来自华夏始祖发祥地的民间美术》、《陇东民俗剪纸》后记等多篇论文,发表于海内外专业刊物。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