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1959年考入浙江美院油画系。毕业后曾在浙江展览馆、山东艺术馆、山东美术馆从事油画创作。1979年调山东艺术学院任教,现为副教授、美术系副主任兼第一油画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山东分会理事,山东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会长。1941年生于山东潍坊市;196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1977年《节节胜利》参加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作品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79年《斗霸》参加第五届全国美展(即庆祝建党30周年全国美展),获银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2年《村头》、《山乡薄暮》参加晋京山东风土人情油画展,《村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4年《长街行》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87年《心事》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并赴日本东京参加中国油绘展,作品被东京美术馆收藏;1988年《村姑》、《晒太阳》、《曲曲山路》赴日本、奥地利、加拿大展出,作品被中国文化部外联局收藏;油画《长街行》赴日本参加现代中国美术秀作展;同年10月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首批“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89年作为主要参与人的“油画教学”项目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1991年《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参加庆祝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1993年《沂山晚归》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1994年《十里蝉声》参加94’中国画、中国油画精品大展,获优秀奖;1995年《大运河之子》参加第二届中国油画展,作品被新加坡“亚洲艺术家画廊”收藏;1998年《茅峰夕照》参加98’国际美术年,中国山水、油画风景艺术大展;2001年《山前小路》参加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展;2003年《五月的清风》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暨精品展;2006年应邀为中央军委一号接待大厅创作大型油画《迎客松》;2009年张洪祥油画风景作品展。出版个人画集《当代油画精品集-张洪祥》、《中国美术学院老一辈油画家-张洪祥作品集》等,多幅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大型画册几十本。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南京人。擅油画。山东艺术学院。1957年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毕业,1982年深造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1984—1997年任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普作协科学美术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文联副主席、山东美术家协会主席、山东油画学会主席、山东大学威海分校艺术学院院长、山东艺术学院教授、东方文化艺术网顾问等职。作品有《奇光异彩》、《开创共和》、《毕业答辩》、《渔人与海》、《红礁》等9件作品分别获一等奖、银奖、优秀奖、特别荣誉奖。数十件作品曾赴德国、日本、加拿大、奥地利、墨西哥、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展出,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澳门博物馆、国际艺苑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国家机构及国外艺术家收藏。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鹿逊理(1937.5—)山东烟台人。擅长油画。原烟台画院副院长,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鹿逊理50年代末从事创作,1974年后任教于山东省第二轻工业学校工艺美术专业、烟台艺术学校美术专业。烟台画院副院长。作品有《毛主席视察飞机工厂》、《你追我赶争攀高峰》、《迎接挑战》等。 60年代在沈阳鲁迅美术学院进修油画、版画并从事美术创作。曾出席全国第三次文学艺术代表大会、第二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十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全国美术展览及全国单项美术展览,人选省级美术展览四十余幅并有多幅作品获奖。军事博物馆、日本美术馆、墨西哥、澳门画廊等收藏其作品多幅。曾在《美术》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幅。出版体育装饰画集两册,并在山东美术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中国体育出版社出版年画、宣传画十余幅。名字载入《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等多部辞书。

    居住地区
    山东/烟台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蓬莱人。10岁参加部队文工团。后经浙江美院附中、油画系学习,1963年毕业。1985年部队转业至中国美院油画系任教。曾任油画系党支部书记、主任、教授;浙江美协常务理事,省油画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等职。现任浙江树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浙江/杭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姜宝星(1932.4-1994.5),又名江野。山东青岛人。1947年参加革命,1953年起从事群众美术工作。1960年至1961年曾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吴作人工作室”进修。擅长油画、壁画。长期在青岛市工人文化宫从事美术普及工作,曾任青岛市工人文化宫副主任、副研究馆员;青岛市总工会文体部副部长。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山东分会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油画壁画学会会长、青岛油画院院长、青岛市美协副主席。姜宝星于1932年4月出生在胶东半岛西部的平度,15岁时参加解放军,在解放潍坊的战斗中重伤致残,曾被列为《烈士英灵录》中奇迹般死而复生的传奇人物之一。改革开放以后,姜宝星经年于油画的探索与历练,用一种崭新的艺术创作思维模式,以齐鲁大地的乡土风情与青岛这座城市的欧韵气质为底蕴,创作了《大黄河文化系列》《沂蒙四月》《月初升》《海滨城市——青岛》等作品。在以后的岁月中,他仿佛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将无私的奉献精神转化到对艺术青岛的责任与传承中。在画家赵建成、中国美院雕塑系教授李秀勤、雕塑家徐立忠等许多青岛籍画家的历程以及其胞弟国画家姜宝林的艺术生涯中,“姜宝星”这个关键词都频繁地出现其中,“姜宝星”也成为青岛美术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亮丽符号。3个人作品年画《女民兵》《大摆地雷阵》油画《海阳民兵》入选1965全国美展。油画《郝建秀与郝建秀小组》《榜样》《陈毅在孟良崮战役》《沂蒙四月》《弄潮》等。油画《盐田之晨》《腊月》入选全国美展。壁画《百鸟之歌》入选全国美展。出版《姜宝星画集》(《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版)彩色连环画《钓鱼》《珍奇的动物》等。4个人其它信息2004年5月3日由山东省美术家协会、青岛市美术家协会等主办的《纪念姜宝星先生逝世十周年邀请画展》在青岛出版艺术馆开展。画展展出了已故青岛著名油画家、美术活动家姜宝星先生的遗作,以及姜宝星的胞弟画家姜宝林的力作和姜宝星生前好友七十余位画家共一百多幅作品。

    居住地区
    山东/青岛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崔森林(1943.7—)笔名黎恩、李恩,山东济南人。擅长油画、美术编辑。1960年9月考入济南艺术学校。后长期从事美术创作和美术编辑工作。山东美术出版社副编审。作品有《省里送来显微镜》、《黄河》、《第一面八一军旗的诞生》、《节节胜利》、《泉》、《毛主席视察北园》等。小说《不屈的昆仑》插图获大奖。1994年获文化部年画编辑工作奖。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孙顺正(1942.10—)山东济南人。擅长油画。1962年毕业于山东艺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曾任济南搪瓷厂技术科美术设计。现任山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有中国画《敌情》、《杨柳风》、《盗仙草》等。许多作品被国外友人收藏。出版有《孙顺正工笔重彩古装人物画精选》。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25.8—2009.12)四川潼南人。擅长雕塑。1943年入国立重庆师范美术科,学习西洋美术及中国画。1945年入国立艺专,获得了潘天寿、林风眠等国内艺坛大师的教导,中、西画均有了良好的基础。1947年分科进入雕塑系,1950年毕业(毕业时该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毕业后自上海前往新疆军区,参加了新疆的生产建设工作,一面与战士同劳动,一面画了近千张劳动现场的速写及水彩画等。油画《乌鲁木齐近郊》(全国青年美展展出)、年画《团结建设新新疆》等在自治区获得奖励。同时为十月拖拉机集团公司做了新中国第一座建筑雕塑《毛泽东》及《斯大林》(该像曾获兰州军区金奖,现仍在该单位院内)、为军区医院作《白求恩》(获自治区金奖)、为人民剧场作的《弹唱》及《舞蹈》更是常作为新疆的标志在电视等媒介上出现。 1956年至1960年在北京,先后在解放军总政治部军史美展编辑部、军事博物馆、农垦部等处工作,塑造了军事博物馆中央大厅的《毛泽东》及《遵义会议期间的毛泽东》(与程允贤合作)、人民大会堂新疆厅的浮雕《各族人民大团结》。雕塑《学撒种》及《摘棉花》均载入了《解放军画报》及美展专辑上。为在北京展出的《南泥湾---天山》大展创作了大型中国画《庆丰收》(该画曾被《中国农垦》杂志作为封面)。 1960年后去青海省,为当时的总后贵南军马场做有《奔马》、西宁交通工人俱乐部做有《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雕塑,并用独特的油画手法绘了数年的电影广告画,在西宁有很大的影响。 1974年离开青海,在济南及北京间往返,作有雕塑《别怕》、《李白与杜甫》、《试新衣》、《织女》等人物像、并为1988年在奈良举办的“丝绸之路博览会”复制敦煌佛像千余件(因其酷肖原作,深受赞扬),1992年后帮助中国石雕公司为荷兰做了一批汉白玉仿希腊建筑雕刻,并参与了泰安市的城市雕塑,除作有《老有所学》外还与学生侯勇合作了《张仲景》、泰山大桥桥头喷泉的《三小孩》、花岗岩石雕《女教师》、《育幼》、《奔马》等。1989年后因身体不好,开始在济南市家中写小楷字。为保持长久书写而不枯燥,选择了整本抄书,天天不停,历时数年,写了数百万字。1996年移居西安,闲居简出,画中国画及练书法,并整理一生末完的作品,间或搞些雕塑,如《鲁班》、《江苏省五位乒乓世界冠军》铜像、《车祖希仲》小铜像等。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李超士(1893—1971)名骧,浙江杭州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随兄旅居广东梅县。1911年,赴欧洲学习西洋绘画。1913年,考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并几次到意大利、德国、希腊、比利时、苏联等国潜心研究欧洲历代名画和优秀美术传统。擅长粉画、油画。后回国曾任上海美专、国立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师范学院暨山东艺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李超士是最早留法学习绘画的学生,也是中国老一代的油画家之一。因学习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美术奖。一九一九年回国后,应刘海粟之邀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教授。1926年应林风眠之邀赴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28年应蔡元培之邀与林风眠等同赴杭州兴办我国第一所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任该校西画系教授长达21年。四十年代在重庆,曾担任国立艺专代理校长。抗战胜利后随校返回杭州,继续任艺专西画教授,并任孑民艺术研究所导师。从事美术教育50余载,桃李遍天下,如吴冠中、李可染、赵无极、潘玉良、罗工柳、莫朴、萧淑芳等等一大批著名画家都曾是他的学生。1950年来山东,任山东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山东艺术学院教授。1958年退休后又于62年复职带助教授课。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首任)美协山东分会主席。擅长色粉画、油画。作品粉画《南瓜丰收》等六幅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两副作品收藏于南京美术馆,十副作品收藏于山东工艺美院。出版有《李超士粉画集》、《李超士画集》。解放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师范学院教西画。任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三十多年,为我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和西画家。其素描、油画、粉笔画等,造诣均深,粉笔画尤为擅长,画法曾受益于法国印象派画家德加等,揉以个人精湛的素描技巧,形成独特的艺术风貌,在我国画坛上享有声誉。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李超士粉画集》。1985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李超士画集》,选编作品75幅,基本上代表了他一生的艺术成就。

    居住地区
    山东/济南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山东掖县(现改为莱州市)人,1930年入济南爱美高中艺师科学习西画,1932年入北平京华美术学院,1933年又到杭州艺专,均继续学习西画。1935年毕业于上海美专西画系,1936年考入日本国立东京美术学校。1937年回国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画了大量巨幅抗日宣传画,像《保卫家乡》、《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敌》、《再上前线》等等。留学日本的王先生在素描上曾投入了许多精力,熟练地加以掌握和研究,回国后,将他学到的绘画技巧运用于创作实践。40年代初在延安时,以粗糙的土纸为原料,完成了许多表现农民形象的素描作品,《老汉》、《赵小六》、《老农》、《延安的青年农民》等都是这段实践的创作。他的这些素描已达到了惊人的艺术高度,充满了让人敬佩的感染力。1945年他画了毛主席与朱总司令的双面油画,同时在鲁艺美术系执教。解放后,王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继续他的艺术追求,创作了一批反映中国革命和根据地面貌为题材的作品,像《参军》、《井冈山农舍》、《毛主席和斯大林》、《井冈山会师》、《秋收场上》等,另外还创作了《北戴河》、《徐悲鸿夫人》、《少女像》。他的作品备受徐悲鸿先生称赞,还被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誉为可与俄罗斯画家列宾并列的画家。重要参展:解放军战绩美术展览(1950年)、建国十周年美术展览(1959年)、王式廓遗作展(1974-1979年)、法国春季沙龙美术展览(1982年)、《名师足迹》美术展(1990年)、素描巨匠王式廓作品展(1993年·日本)、素描巨匠王式廓作品展(1993年·广州)、王式廓素描艺术展(1995年)、中国建国五十周年油画展(1998年)。出版画册:《血衣》、《王式廓素描集》、《王式廓画集》。出版专着:《王式廓艺术研究》。王式廓是一位热爱农民,热爱农村题材的画家,被任誉为“农民画家”,于是在的创作中出现了大量农村题材的作品。他始终用他锐利而又充满热情的眼光捕捉最纯朴、最自然、最生动的描绘对象,用他极深的绘画功底去追求朴实无华的自然之美,将他的全部心血献给了他热爱的农民。1954年,王式廓先生开始《血衣》的创作,《血衣》是公认的王先生的代表作,是反映中国农民觉醒的纪念碑性的作品。此画的创作长达20年之久,王先生为此耗尽了心血。为了这幅画,王先生做了大量前期准备,绘制了一系列的人物素描,这些单幅的素描作品本身已经表现出了王式廓先生素描的功力和成就。经过长实践的酝酿和严肃的探讨,王先生数易其稿,终于在1973年创作完成了这幅现藏于中国革命博物馆的,纵1.92米,横3.45米的巨幅素描《血衣》,以它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王先生不仅对油画、素描有精深造诣,而且木刻、速写、水墨、书法各方面的创作也有相当高的水平,可以说他的修养和才华都史全面的,而他对农民的热爱,对农民的理解,以及他为此而付出的心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

    居住地区
    山东/烟台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