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辽宁盖县人。擅长油画。1966年毕业于辽宁艺术师范学校美术科,1986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干部班。历任沈阳军区美术创作员,辽宁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曾十余次参加全国美展,个别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浩气长存》、《晨》、《老秋》等。出版有《汪洋油画选》。1992年旅居日本至今。曾参加亚、欧艺术双年展,曾多次在国外举办个人油画展。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崇龄(1930.3—)广东广州人。擅长油画、水粉画。1950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后进修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员。作品有《务歼入侵之敌》、《祖国我在岗位上》获1983年全国宣传画展览一等奖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李秉刚(1947.3-2004.5.5)男,汉族,辽宁省新民县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子弟兵》、《乡恋》、《硝烟初散》《流连》等。1968年毕业于辽宁艺术师范美术专业。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创作员。多次参加中国美展并获奖,作品深受欧美、日本、东南亚国家藏家喜爱。军旅画家李秉刚先生长期致力于风景油画的创作,由于身处东北,尤喜于冬雪风景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成就,受到画坛好评。本画集37件作品为历年精品,以冬梦和秋韵为主题。作品优美壮丽,意境清新,冬景如梦如幻,秋色灿烂辉煌。笔法细腻真实。2005年5月5日因心脏病去世,享年57岁。李秉刚雪地风景备受藏家推崇,近些年李秉刚风景油画一路走高。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石泊夫(1907.2-198211)河南尉氏人。擅长油画。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哈尔滨大学美术系主任。东北大学美术科主任,东北鲁迅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作品有《肖像》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施展,男,又名佩秋,笔名鲁白,字景兰。1912年5月出生,山东临清市青年办事处李堂村人,中共党员。1931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受业于刘海粟、潘天寿等诸名师。1931年至1937年任山东省第十一中学(现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和山东省第四师范学校美术教员,有《景兰画集》印制刊行。1937年12月赴陕甘宁边区安吴堡青训班学习,1938年任延安抗战剧团队长、团长。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部与江丰同志等人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调延安陕甘宁边区文协任美术工作委员会主任。他非常重视民间艺术,注重普及工作,同石鲁、张明坦、李梓威等同志,创作出大量“新年画”、“新洋片”、“连环故事画”木刻版画等,并亲自下乡搞拉洋片,送画到农民手中,受到群众欢迎。在此期间,还绘制了大幅彩色油画领袖像,悬挂在边区参议会大礼堂和中共中央西北局礼堂内。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中央精神,一批干部挺进东北、华北解放区开展工作,施展同志11月离开延安到张家口,1946年9月离开张家口赴东北解放区,先后在哈尔滨、佳木斯,于1948年11月到沈阳,1985年离休。在此期间历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秘书,东北画报社编辑、社长,沈阳市文化局局长,东北美术专科学校(现鲁迅美术学院前身)校长(1957年——1958年),辽宁省文化厅厅长,辽宁省政府副秘书长等职。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施展同志围绕战争、土改、经济建设创造了大量木刻、年画、漫画、摄影等作品。如《刀林》、《越陷越深》、《秋收》等。历任中国美协第三届理事,美协辽宁分会第一届会长、名誉主席,第一届辽宁摄影家协会主席。施展同志于1993年5月逝世。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万金声(1912.5.7—1993.8)别名万今声,辽宁本溪人。擅长油画。1935年入吉林高等师范学校美术科。1942年赴日本在东京上野美术专科学校留学。1944年归国在吉林师范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教于东北大学文学院美术系、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1953年任东北美专绘画系主任、教授。作品《十月》、《大雁塔》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攀登在祖国山岭上》、《山沟有了水电站》、《中朝会师》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廷渤,1938年生于辽宁大连,满族,别号渤海人。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中国美协辽宁分会创作员。1980年调辽宁画院负责创作部工作。1986年应邀去澳大利亚进行美术考察。1988年参加鲁迅美院举办的法国油画家克劳德·伊维尔古典油画技法研究班。1993年旅居美国十年。现任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画院副院长,辽宁油画艺术研究会会长,辽宁省政协委员。国务院永久津贴获得者。作品及成就其油画作品在海外举办30余次展览,油画《钢水·汗水》、《战争年代》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梦之森林》获澳大利亚太平洋绘画研究会画展优秀作品奖,《轻舟》获18届世界海景画展杰出技巧奖,并藏于波士顿美术馆,《苗家新娘》获环太平洋绘画铜牌奖。出版有《广廷渤海景油画选》《广廷渤画集》。艺术历程1938年生于大连,满族,又名乌里布。斋名:渤海真人。1958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油画。1959年《渤海鱼汛》参展并发表于辽宁日报。1964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任辽宁美术家协会创作室专职画家。1968年参加巨型油画组画《辽沈战役》的创作主画了《塔山阻击战》《林彪在锦州前线》等。1974年被选为辽宁省政协委员。1974年油画《我为祖国放骏马》复制画收藏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974年《县委书记》参加全国画展获最高荣誉表彰(文革时期不设立奖项,只给予荣誉表彰等)。1977年《县委书记》、《睡》参加全国画展,《睡》获二等奖1977年《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参加全国画展并发表于人民日报1979年加入中国美协,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辽宁紫罗兰油画研究会会长。1981年油画《鉴真》参加第二届亚洲画展。1981年《钢水·汗水》轰动国内外画坛,一举成名,成为中国超级现实主义代表画家之一。1982年任辽宁画院创作部部长,组织参与了东三省首届风景画展。1983年《战争年代》《蓝色海湾》等作品被选送俄罗斯等国参加巡回展出。1989年当选为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第一位国家一级画师。1990年《广廷渤作品集》在日本出版。1997年《大潮》《渔歌》《轻舟》被选入第十八届玛斯蒂国际海洋艺术大展,《轻舟》荣获杰出技巧奖。《大潮》被刊印在大展画册的封面。1998年《海潮》水彩画获英国水彩画展优秀作品奖。1999年油画《新娘》获亚太绘画大奖赛铜牌奖,《淘沙》入选第二十届玛斯蒂国际海洋艺术大展。2000年《广廷渤海景画》出版。2005年《血债》(合作)获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国际画展优秀作品奖。 2007年《老兵新传》治作)获建军八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2008年《时间·生命——2008年5月12日汶川祭》(合作)巨型油画参加抗震救灾全国美术作品特展。《激情越野》治作)参加国际奥委会举办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全国大展。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油画家。满族。1931年1月12日生于辽宁沈阳。自幼随父移居北京,并喜爱绘画,初学传统工笔人物画。1948年考入北平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科,学习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留校作彩墨画系(今中国画系)研究生,师从蒋兆和、叶浅予;1955~1957年在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油画训练班学习,所作油画《起家》参加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并获铜质奖,毕业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1994年后历任全国美展评委、总评委、评委会主任等。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等职。詹建俊从事油画教学、创作数十年,其油画造型坚实,结构严谨,手法简练概括,用笔洒脱,色彩强烈,风格爽健豪壮,富有诗意和音乐性。代表作有《狼牙山五壮士》、《高原的歌》、《潮》等,出版《詹建俊画集》。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金质奖章,“北京市美展”一等奖。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盛烈,祖籍山东青州。1941至1944年在日本新京美术院东京分室学习绘画,师从川端龙子。1946年春于北京举行王盛烈、吕馥慧画展。1947年秋任辽宁省立沉阳师专艺术科代理主任、讲师、副教授。1948年冬任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主任。1949年转东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历任东北鲁艺、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等职。1979年参加第四届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三届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1985年参加第四届中国美术家代表大会,先后被选为中国美协理事、常务理事,沈阳市政协常委、辽宁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同泽书画研究院院长。代表作品有油画《阅读》,作于1954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八女投江》,作于1957年,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美术展,第一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出版有《王盛烈画集》。“关东画派”的奠基之作王盛烈先生是“关东画派”的创始人。“关东画派”是指上世纪60年代沉阳美院一批以人物画为主的画家群体,他们的作品主题鲜明,色彩浓烈,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坚持现实主义的艺术创作手法,在当时美术界形成很大影响。而“关东画派”的得名和奠基之作,就是王盛烈先生作于1957年的经典作品《八女投江》。《八女投江》是根据抗日联军八位女战士为了不被敌人活捉,集体投江的真实感人故事而绘制的革命历史画。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第五军妇女团的八名女战士,指导员冷云(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李夙善(朝鲜族)、王惠民,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主动承担掩护大队突围转移任务,她们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毅然背起重伤的战友,一同跳下激流翻腾的乌斯浑河。她们的英勇和悲壮的举动,震撼人心,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意志,成为抗战中可歌可泣的一幕。王盛烈的《八女投江》通过定格八位女战士相互搀扶走向大浪滔滔的江水之中的镜头,把女战士视死如归的精神传达了出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震撼。作品更把女战士对自由、对尊严、对和平、对未来充满积极与渴望的眼神展示得淋漓尽致,细腻传神。相同题材和处理手法的作品,王盛烈一共创作了多件,此件创作于1990年的《八女投江》即为其中之一。突破国画旧传统的束缚,创造传统国画的新生,是上世纪50年代国画界的主题。《八女投江》在选材、技法上都有一定的里程碑意义的。在创作技法上,当时画坛受苏联的影响,盛行的是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色彩。画中人物宁死不屈,画面壮而不悲,表现出一种文学上的瞬间性,体现的是当时人们对事件的想象和理解。画作笔墨严谨,人物造型极为扎实,厚重有力的骨干线条,既增强了画面的充实和稳定感,又与人物坚强不屈的精神状态相吻合。设色用传统的浅绛法,格调沉稳,墨韵尤佳。不愧是一件开宗立派的代表性作品。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荣夫别名刘草梦,字伯泉,山西交城人。擅长油画、雕塑。1935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艺术大学油画系。曾任北京国立艺专讲师、教授,哈尔滨《东北画报》社美术训练班主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雕塑系主任。作品有油画《晨》、雕塑《无名英雄》、《四平解放纪念碑》(合作)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