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康明瑶(1924.3—1993.7)别名康慨,辽宁沈阳人。擅长油画、美术理论。早年留学日本学习油画。1953年起从事美术教育工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古代艺术之光》。编著有《外国美术名词浅释》、《诺阿,诺阿》等。

    居住地区
    天津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长春。196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198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1986年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1993年任鲁迅美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1997年为鲁迅美术学院名誉院长。1998年命名为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1991年评为国家特殊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待遇。1992年及1996年再次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优秀专家同时也被评为沈阳市优秀专家。现兼任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辽宁省文联顾问等。被聘为全国性美术活动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油画作品展的评选委员。几十年来致力于油画艺术的探索与研究,致力于培养人才的教学工作。不同年代都创作出具有时代性的代表性作品。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70年创作大型油画《鞍山之春》陈列于人民大会堂辽宁厅。80年代创作油画《曹雪芹》第六届全国美展获奖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以及《北方四月》,《此地甚好--瞿秋白》等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90年代的油画作品《残雪.早春》获全国油画精品大展的特别奖,(与广东美院院长胡一川教授共获园丁奖)。油画作品《皎月》获首届中国油画年展荣誉奖。代表作品《难得余暇》,《圣山》,《神往情移》,《葵花,白猫和外孙》等。均参加全国重要美展的展出并获高度评价。并于1993年于新加坡,1995年于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举办画展。宋惠民教授对中国全景画艺术的发展有着特殊的重要贡献。1986年至1989年末宋惠民作为创作组的组长领导全国九位油画家共同合作完成了我国第一幅全景画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攻克锦州》全景画。(127米X18米)添补了我国至此项目上的空白,并获文化部艺术科技一等奖。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果与经济效果。现已成为全国先进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此处引发了中国全景画的崛起。至今全景画的创作与制作,鲁迅美术学院已成为全国唯一的实力雄厚的优秀队伍。1992年完成的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请川江畔围歼战》获建军六十周年解放军文化艺术优秀奖。2000年完成我国规模,气势最宏伟的全景画,武汉《赤壁之战》全景画(135米X18米)。2001年与韦尔申同志共同主编巨型画集《中国全景画》,并获首届中国某某奖及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著有重要论文《当代油画的思考》(一,二)《永不满足的希望》(评第七届全国美展)《恢弘.永恒的瞬间--中国全景画的崛起》(2001年10月第四届世界全景画大会宣读)。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祖籍辽宁省盖县。油画家、水彩画家、版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辽宁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196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分配到辽宁美术出版社,1972年供职于辽宁省美术创作组,1982年供职于辽宁画院至今。长期从事美术创作,许多作品发表、出版、收入多种画集和参加国内外大展,部分作品获奖,并为中国美术馆、天津博物馆、辽宁博物馆、辽宁美术馆、俄罗斯(布)市博物馆和加拿大多伦多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或国内外收藏家收藏。1994年随辽宁省文化代表团访问韩国并举办联展;1995年5月在辽宁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1998年4月到新加坡参加辽宁画院画展;自1999年在沈阳、大连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2000年赴俄罗斯举办联展、同年,赴加拿大举办两次个人画展。2006年5月赴香港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2008年3月在新加坡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2008年4月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我们的家园》联展;2009年1月在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2010年10月在大连艺术展览馆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2011年6月和8月,在美国纽约的法拉盛和曼哈顿两次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200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郭常信油画集》。同年,中国美协出版《美术家郭常信》宣册;2008新加坡宣和文物出版《乡情一郭常信油画作品集》;同年,香港中国文艺出版社出版《我们的家园一郭常信油画作品集》傅略载《中国文艺家传集》、《中国富代文艺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十几种辞画。2010年登陆雅昌艺术网,建立郭常信官方网站guochangxin.artron.net艺术家年表2014年6月21日——6月25日,在鲁迅美术学院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前言》宋惠民名誉院长作《展览后记》郭常信作,上午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研讨会》《研讨会纪要》;6月27日——7月2日,在沈阳日报美术馆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12月23日——2015年1月4日,在盖州市文化博览中心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展览前言》由盖州市文联作《展览后记》由郭常信作;2011年6月和8月,在美国纽约的法拉盛和曼哈顿两次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2010年3月在沈阳高登大酒店画廊开始长年举办《郭常信画展》,展出油画、水彩画、版画共五十余幅;5月、6月到江西省庐山、鄱阳湖一带:江苏省的周庄、甪直体验生活、采风;8月登陆雅昌艺术网,建立郭常信官方网站,网址guochangxin.artron.net;10月在大连艺术展览馆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2009年1月14日,在巴黎国际艺术城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中国驻法大使馆文化处领导莅临;7月完成油画《布老虎之家》,参加辽宁省美展;2008年3月在新加坡举办《乡情一郭常信油画展》;4月在香港艺术举办《我们的家园》油画展;8月25日一2010年2月,在沈阳美术馆、鲁园、高登大酒店多次举办联展;在百度建立个人网站:www.guchangxin.com;11月赴法国巴黎,住国际艺术城,为期三个月。其间参观考察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德国、意大利、圣马利诺、摩纳哥、梵蒂冈等八国;2007年创作油画《美在山乡》、《窗花》、《母亲》,修改《我的父老乡亲》、《姐俩》;11月24日,辽宁画院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我的油画《母亲》在正厅展出。参展的还有油画《姐俩》、《情系边关》、《花季》;2006年1月辽宁画院继续延聘三年;5月在香港艺术中心举办《乡情——郭常信油画展》;2005年创作油画《把鬼子赶出去》,参加《辽宁省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创作油画《草原牧歌》、《花季》、《那年那月》、《虹》、《2005年春来早》、《秋光灿烂》等;2004年在营口市,与军旅画家角振通举办联展;创作油画《情话》、《去那达慕会》、《金色童年》、《沐浴晨光》等;2003年赴大连举办个人画展。自1999年起,在大连八次举办个人画展或联展,多幅油画、水彩画被中外友人收藏;2002年创作油画《晨牧》、《雪天》等;5月,完成油画《山娃上大学》,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彩虹工程”,9月在北京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该作品义卖捐助贫困大学生;2001年创作油画《情系边关》,参加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全国美展,并入选画集;参加辽宁省美展并获银奖;沈阳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悠悠乡情》;6月,从辽宁画院退休;8月,在沈阳《艺都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展出油画、水彩画六十余幅;12月,辽宁画院延聘三年;2000年赵俄罗斯布拉格维申斯克市举办联展,油画《潮水》、《晨露》被(布)市博物馆收藏;创作油画《寂静的山林》、《花圃》、《赶海姑娘》等;11月赴加拿大多伦多,先后两次举办个人画展,共展出油画、水彩画七十余幅;《海边石屏》等四幅油画,被多伦多中国美术馆收藏;《夏》等多幅作品被收藏家收藏;《北美华报》等多种报刊发表作品及评论文章;1999年创作油画《藏胞》、《用功的孩子》、《水悠悠情依依》;水彩画《桥头》、《大江东去》等;1998年赴新加坡参加辽宁画院院展,多幅作品被新加坡友人收藏;1997年创作油画《哺育》等,五幅水彩画参加省首届水彩艺术展,其中《山村的孩子》获优秀作品奖;年画《年过半百头一回》,原作在新加坡拍卖,新加坡收藏家收藏;1996年创作油画《滔滔家常话》,《文艺报》发表;1995年5月,在辽宁美术馆举办大型个人画展,展出版画,水彩画、油画共100幅;辽宁广播电台播发专访;辽宁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大地的儿子》;辽宁有线电视台拍摄专题片《寻访画中人》;辽宁教育电视台拍摄专题片《挚朴的人,挚朴的画》套色木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加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抗战美术纪念展》;7月,晋升为国家一级美术师;1994年随辽宁省文化代表团访问韩国并举办联展;水彩画《林间小路》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1993年创作油画《湘西行》组画八幅,油画《瑞雪兆丰年》,参加省第二届油画展;创作油画《丫蛋儿》和水彩画《苗寨》等;1992年创作油画《夏》,参加纪念延安“讲话”五十周年省美展;创作油画《一叶小舟轻轻摇》和水彩画《大桥下》等;1991年开始创作油画《金石滩》组画;《美术》杂志发表组画之一《大门洞开》创作丝网版画《永恒的怀念》(与陈连军合作)参加《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省美展》;1990年创作油画《秋色》、《山泉》等,参加新加坡辽宁画院院展;版画《山乡秧歌》、《欢乐冰场》、《喜回娘家》参加香港《东北风情》画展;1989年创作水印木刻《老师早》参加省美展;1988年评为国家二级美术师;《知识之门》套色水印木刻,参加《中国小版画大奖赛画展》;1984年创作水印木刻《宝宝赶上好年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辽宁物馆收藏;1983年创作水印木刻《扶摇直上重霄九》、《日光浴》、《甜》等;1982年调入辽宁画院;6月,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创作木刻《新春乐》组画一套共九幅。辽宁美术馆、美驻日大使馆、美国驻沈领事馆和新加坡等国内外藏家成套收藏。其中《丰年瑞雪》参加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中国术馆收藏。多种报刊杂志发表;木刻《欢乐冰场》参加全国卫生展;1981年12月批准为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创作木刻《乐满山乡》,入选第七届全国版画展和全国卫生画展,《农民画报》等报刊发表;1980年创作版画《婆媳和》,参加罗马尼亚《中国版画五十年画展》、《辽宁画报》等多种报刊杂志发表;创作套色木刻《婚礼》,木刻《奶奶》,水印木刻《儿子》等在多种报刊杂志发表;1979年创作木刻《真理与思考》组画五幅,其中《生前友好》和《为什么》,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纪念张志新画展》。《生前友好》,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美术》杂志发表,《讽刺与幽默》发表并获年度佳作奖;载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大地的女儿》画册;创作套色木刻《乐在其中》、《少年科学家的汇报》等参加省展;1978年创作套色木刻《爷爷和孙子》参加第六届全国版画展,参加省美展获三等奖。《人民日报》及多种报刊杂志发表。调入辽宁美术馆;1977年创作油画《华主席关怀俺震生》(与李树基合作),参加《全国双庆胜利画展》;创作宣传画飞卫星飞上天,红旗代代传辽宁美术版社出版发行;1976年创作套色木刻《县委书记打头》,参加《全国农业学大寨画展》;创作套色木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参加省美展、《美术》杂志、《辽宁文艺》、《红小兵》等报刊发表;1975年年画《年过半百头一回》,参加全国年画展。发表于76年复刊的首期《美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上海美术》、《辽宁日报》和《辽宁画刊》等报刊发表;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入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年画选集》;1974年创作套色木刻《真有水平》参加省美展《辽宁文艺》、《辽宁日报》发表;创作套色木刻《采访》参加东北三省版画展;1973年木刻《查到了》参加东北三省版画展,《文汇报》、英文版《中国文学》发表;1972年调入辽宁省毛泽东思想宣传馆美术创作组;创作木刻《有点象了》和套色木刻《夜战》,参加东北三省版画展;1969年到辽宁省五七干校;创作水印木刻《拜师》、《本色》;1965年毕业分配到辽宁美术出版社;1963年在大二念书时,创作的版画《咱村来了新货郎》参加第四届全国美展;对外文委及法国大使馆收藏;赴亚洲、美州等五国展览;天津艺术馆收藏;英、法文版《中国文学》、《广东画报》等报刊杂志发表;1956年辽宁省熊岳高中;1953年辽宁省盖州一中;1952年辽宁省盖州镇第一小学;1951年辽宁省盖州镇中心完小;1948年辽宁省盖县芦家屯中心完小;1941年出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百顺(1939.7—)北京密云人。擅长油画。1959年毕业于鲁迅美院附中,196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辽宁省出版社美术编辑,美术创作室、编辑室主任,编审;沈阳师范学院艺术分院教授。作品《无题》1979年获全国美展三等奖;年画作品《人民功臣》、《同欢共乐》获第三届全国年画二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还有《憩》、《疲倦的画家》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林震(1943.12—)别名林治镇,辽宁大连人。擅长油画、年画。196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染织专业。辽宁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年历编辑室主任。作品有《周爷爷您太累了》等。《祖国万岁》获第三届全国年画展览三等奖,《无题》获全国美展三等奖。

    居住地区
    辽宁/大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严坚(1941.9—)别名严明鉴,辽宁昌图人。擅长油画。1965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作品有《鸟岛》、《老农肖像》、《指挥家》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柏芳景(1937.10—)山东威海人。擅长油画、丙烯画、水粉画、素描教学。195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留校任教。四十年来主要从事绘画基础课程教学,曾任版画系素描教研组组长、工艺美术系绘画教研室主任、成人教育学院院长等,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作品有油画《毛主席与外国朋友》、《车间图书馆》、《我好像一头牛》,宣传画《跃向新高度》、《第二届全国青运会》等。出版有《色彩·水粉画技法·教学》。

    居住地区
    辽宁/大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俞永康(1931.4—)上海人。擅长绘画、美术史教育。1955年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绘画系毕业留校,1957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西洋美术史研究室结业。后一直从事西方美术史教育和研究工作,历任鲁迅美术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及东北大学兼职教授。出版有《库尔贝》、《法国绘画选》、《外国雕塑掇英》、《西方美术名作鉴赏辞典》(合著)、《古代埃及美术》及高等美术函授教材《外国美术史》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孙文超(1935.2—2005.10),河北涿州市人。中国当代著名油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鲁迅美术学院附中顾问。擅长油画。1956年毕业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师从李宗津先生,并得到艾中信、董希文、吴作人诸先生指教。历任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作品有《风雨之前》、《亲切的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石迹耿千秋——李四光肖像》等。1953年至1956年在东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专业学习。1956年到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57年回到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任教。1959年合作创作油画《山顶洞人》,现藏国家历史博物馆。1977年创作油画《亲切地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参加全国美展,并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等刊载了这幅作品,是美展唯一在全国各大报纸及杂志转载并印单幅发行的作品。1985年创作油画《部落会议》,现藏国家军事博物馆。1989年编写大型美术教程《美术之路》素描、色彩卷,并在辽宁、北京及各省电视台主持播讲。1990年出版《素描大要》专著。1991年为“九一八”纪念馆创作大型油画《抗日宣言》。1994年艺术业绩被收入《中华英才年鉴》。1998年应俄罗斯列兵美术学院院长梅里耶夫邀请访列宾美术学院。2001年应邀赴美国纽约写生访问。2003年出版《素描头像画集》。2005年病中出版《色彩头像画集》。同年鲁迅美术学院为孙先生举行了艺术教学回顾展。作品有与袁跃锷合作的油画《中国猿人生活图》,由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毛主席接见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部落会议》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肖像画家和历史画家。亦名沈加蔚、嘉蔚。1948年生于上海。文革中自学绘画。1970年到北大荒当农工并参加兵团美术班业余创作。油画《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1974)具有全国影响,成为文革标志性美术作品。1998年和2008年应邀在纽约和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与纽约的亚洲协会博物馆。1982至1984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进修结业。五次获全国美展奖。1989年移居澳大利亚悉尼。1998年获玛丽麦格洛普奖。十一次入围阿基鲍尔奖。2006年获舍尔曼奖。作品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澳大利亚国家肖像馆、澳大利亚国会大厦等公立机构与私人收藏。编辑出版大型图文合集《刘宇廉》(2005)和三卷本历史照片图册《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2006)。2010年将1995年创作的《苗子郁风象》与黄苗子、郁风二老共同捐赠给中国美术馆;2009年他受托与王旭王兰合作绘制了大型马来西亚历史画《默德卡(独立)》,在悉尼大学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双子塔展出时广受好评;2007年在历史画领域的开掘获得澳大利亚艺术界的赞扬,他的大型历史画《辛丑条约II》在该年荣获澳洲最重要的主题画大奖――舍尔曼奖,为母校嘉兴实验小学(原建设中心小学)创作并捐赠了该校创办人(秋瑾烈士好友)的肖像;2006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展出的《辛丑条约I》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参与策划了2005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刘宇廉回顾展》,并主编出版了《刘宇廉》大型画文合集。出任编撰,出版了大型三卷本历史照片图集,《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此书在悉尼与北京分别举办的发行式上,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悉尼总领馆文化参赞与澳大利亚联邦驻中国大使的高度赞扬,在中澳文化界备获好评。还利用自己的作品换取私人资助,安排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制组来澳大利亚拍摄莫理循专题片。澳洲全国性英文大报<澳大利亚人>将他评为最杰出的十位澳大利亚华人之一,并列名第一;2006年参与曼德拉儿童基金会组织的活动,在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创作的六幅素描有限印刷版画上再创作,画上了曼德拉的肖像,这套作品在达沃斯国际论坛上广受欢迎,其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曼德拉基金会,为难童造福;2005年参加第一届北京国际艺术双年展。应邀回国为故乡嘉兴市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欈李之战》;2004年悉尼4A画廊举办他文革时期旧作与反思文革的新作个展《再见革命》受到澳洲艺术界重视,所有英文报纸均刊出专评。其中大型油画《第三世界》被评论家推荐为当年最好的绘画作品。另二件展出作品《绝对真理》与《1972步辇图》现藏澳大利亚白兔收藏;2003年应邀回国为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大型历史画《百团大战》,参加澳门回归大展,为澳门回归创作的历史画《林则徐接见澳门总督》获大展银奖,由澳门博物馆收藏;2002年捐赠资助重建东帝汶的一幅夏纳那?古斯茂总统素描象,由总统本人在画上亲笔题诗后再度拍卖,为东帝汶筹集了更多一点资金;以自画像形式绘制的历史画《刹那间回到1900年》入选国立艺术馆的庆祝联邦成立一百周年全澳巡回展,后由昆士兰大学美术馆收藏;2000年加入澳大利亚国籍。为悉尼历史性建筑维多利亚女皇大厦绘制了三联油画《世纪转换时》,描绘了一百多位澳大利亚历史人物,此画永久陈列于大厦正中墙面;1999年同年参加香港回归大展;讨论华人命运的《七幅自画像》被评为当年阿基鲍尔奖第二名;1998年回国创作了《孙文见袁世凯》参加环球巡回展;历史画《澳大利亚的玛丽?麦格洛普》获艺术大奖,由来访澳洲的罗马教皇约翰?保罗二世授金质纪念章;1997年开始参加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肖像画大奖赛阿基鲍尔奖展览。迄今为止有11次入围包括一次第二名。这一记录使其跻身于澳大利亚最重要的肖像画家行列。从新世纪开始,沈一直受到澳大利亚政府、公共团体与学院的委托,绘制杰出人物的正式肖像。其中包括大律师与医学教授,悉尼与墨尔本市长、学院院长等。使他名声大噪的委托是由丹麦王室指定为坎培拉国立肖像馆绘制澳大利亚“灰姑娘”――丹麦太子妃玛丽的肖像。2007年他受澳大利亚国会委托绘制了时任众议院院长的正式肖像。沈继续发展他的历史画艺术。除了他的阿基鲍尔参赛肖像画的画作大都具有历史内涵之外,他的历史画新作开辟出独特的史论风格;1995年1月沈抵澳大利亚悉尼学习英语,后定居于悉尼南郊的邦定纳艺术村。初到澳洲时身无分文。沈在悉尼达令港为游客画肖像三年。与大部分同行不同的是,沈没有把画头像视作谋生手段,而是视为一种写生与研究机会。从而为其成为专业肖像画家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其间写生头像数千幅,画遍全球各人种,各国籍的男女老幼;1991年应邀为革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创作历史画《同盟会成立》;同年创作的油画《宽容》(又名《北大钟声》)亦由该馆收藏,是第一幅描绘五四时期代表性知识分子的群象作品;至该年底出国前,沈已是中国国内公认的重要历史画家。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他大部分的代表作品;1989年创作大型油画《红星照耀中国》获全国美展最高奖;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一届研修班进修毕业,毕业创作是《创伤》;1987年加入全国美协;1982年转业,任辽宁画院专职画家。该年创作的《先驱》入选1982年法国巴黎春季沙龙;1982年创作连环画《西安事变》获三项全国美展奖;1981年创作油画《红岩》获全国美展二等奖;1980年正式入伍;1979年创作《过雪山》,后于2008年入选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的《艺术与中国革命》展,现藏美国奥伯伦学院爱伦纪念美术馆;1977年创作的《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具有全国影响,成为文革标志性美术作品,于1998年应邀参加纽约与西班牙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举办的大型展览《中华五千年》,又于2008年入选纽约亚洲协会博物馆举办的《艺术与中国革命》展;1974年每年均有数月借调至师部(密山)与兵团总部(佳木斯)从事美术创作;1971年6月自愿支边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42团(今密山857农场)。次年任该团宣传股美术员;1970年留校参加文革运动,自学美术并开始创作,曾借至浙江美术学院从事创作三个月(1969年);1963年就读嘉兴第一中学;1960年就读嘉兴第二中学(现秀州中学);1955年就读于浙江嘉兴建设中心小学;1948年9月16日生于上海;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