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1940年出生湖南长沙市,1961年入伍,1973年进全军美术创作训练班油画班学习。现为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艺委会会员,享受国家政府颁发的特殊津贴。1996年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聘为全军艺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执行委员会委员。应邀为2008年奥运会艺术节创作17幅大幅油画,参展后全部由北京画院代替国家永久性收藏,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际奥委会为其颁发了奖牌,雅典奥运会火炬及奥林比克艺术中心特邀收藏证书。2011年,为确保“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的成功举办,组织完成好参展艺术品的创作任务,并受邀担任“2012年(伦敦)奥林匹克美术大会”艺术指导委员会艺术顾问。艺术年表:1940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市;1961年入伍;1972年《高原军民战风雪》(油画)人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美术作品展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军事博物馆展出);1973年进全军美术创作班油画班学习;1977年《鱼水情深》(油画)《为保祖国养军马》(油画)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1979年《钢铁运输线》(水粉画)人选《自卫反击、保卫边疆美术作品展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昆仑新曲》(油画)人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市文化局、市总工会、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伟大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宣传画)人选《迎春画展》(北京画院、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北海公园画肪斋展出);《心花》(油画)《学习张志新,加速四化建设》(宣传画)人选《学习共产主义战士张志新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市美术家协会、辽宁美术家协会等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1980—1999年任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1980年《高原汽车兵》(版画)人选《中国人民解放军版画展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军事博物馆展出);1981年《茁壮成长》(宣传画)人选《“五讲四美”漫画、宣传画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中国美术馆主办);《夏》(油画)《边陲金秋》(油画)人选《全国森林风光美术作品展览》(国家林业部宣传局、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展出);1982年《靶场之晨》(油画)《加速后勤现代化建设》(宣传画)《攻下军用食品关》(水粉画)入选《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五周年美术作品展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军事博物馆展出);1988年《岁月》(油画)人选《首届长城美术作品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长城学会、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香港创作协会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1990年《角楼夕照》(油画)人选亚运会艺术节《北京风情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1992年《青藏系列•小牛》入选《金秋油画大展》(中国美术馆主办,1992年10月在香港展出);《狂飙过后》(油画)入选《建军65周年全军美展》(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办,军事博物馆展出);《生息之地》入选《1992年中国油画艺术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1993年《五色海》(油画)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奥林匹亚》(油画)入选(第三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并获铜奖(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残雪》入选《93’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馆、香港展出);《飞瀑》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1994—2001年其油画作品多次被国家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油画学会选送日本、芬兰等国家参加重要画展;1995年《深秋的山谷》入选“第三届油画展”(中国油画年展组织委员会主办,中国美术馆展出);《通往远方的路》(油画)参加“现代中国画展”(中国美术家协会、日中友好会馆主办,日本东京展出);1996年作品《山谷印象》参加“中国油画学会首届展”;《浩气长存》(油画)被评定为优秀作品,入选“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永芳艺术基金会主办,巡回展出地点:广州、台北、香港、澳门、北京等等全国35座大城市和新加坡、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等世界11座大城市展出);《静静的雪山》(油画)参加“现代中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中日友好会馆主办,作品在日本东京、大板长崎、福岗等地巡回展出);1997—2001年曾出版5种个人专集画册;1997年作品《藏族老人》参加“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作品《为保祖国养军马》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油画卷》;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谭涤夫油画作品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出,同期由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邵大箴教授主持召开了“谭涤夫油画作品研讨会”;1998年作品《山区的十月》参加由国家文化部主办的“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分竟展”并选入精品集;1999年油画作品《魂依千山》参加“全国第九届美展”;2000年作品《通往远方的路》参加由国家文化部艺术部中国油画学会等主办的“20世纪中国油画展”;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48年生于辽宁大连,祖籍浙江宁波;1968年辽宁省艺术师范学校毕业,1970年入伍,1984年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进修;1986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毕业;曾任辽宁省台安县文化馆美工、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创作员、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1969年开始参加全国全军美展及出国展,作品发表于多种报刊、杂志、画册。作品曾获全国奖,其中,油画《超低空飞行》获1986年南疆前线美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序曲》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出版有《孙浩人物画集》、《孙浩油画集》、《当代艺术名家精品·孙浩卷》、《人物专刊---孙浩2009年第12期》等。孙浩是部队系统的著名画家,许多年来,他在深入军旅生活,反映部队官兵时代风貌的主题创作上,不断地形成了积累。在油画创作上,既是部队系统美术创作的一位代表,也是在中国油画界十分鲜明地体现出自己语言风格的著名画家。美术界的同行们都很了解他许多年来的创作过程,对他的印象是他能够很准确地把握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思想内涵和生动素材,又以独特的造型视角经营画面,在作品中营造出生动的群体形象,尤其善于调动人物的组合,场景的安排,形成阐释和揭示主题的整体氛围。孙浩的画作带有典型的军旅画家的特点和气概。神速、生动,善画大画。画面的把握能力和造型能力很强。尤其对大型军事画和历史画有突出的控制能力。这些年来,或参与或独立创作,为“辽沈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卢沟桥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国家级博物馆创作了一系列的大型历史画,在社会上和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奠定了作为一个军事画家的重要位置。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刘竞生(1935.7—)山东平原人。擅长电影美术、油画。1949年参加二野第十八军文工团,1955年到八一电影制片厂任美术设计。设计有《风雨下钟山》、《南海长城》、《中国革命之歌》等近二十部电影,《北飞行动》、《毛泽东和斯诺》、《黄克诚》等电视剧。油画《山地游击战》参加第二届全军美展及第三届全国美展,作品有水粉画《雍布拉康》等。美术论文多篇。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41年生,广东兴宁人,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广州空军政治部美术创作员、广东岭南美术出版社专职党委副书记、副社长。现为中国美协、广东油画研究会会员,中国版协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常委,广东版协连环画艺委常务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省市各级展览。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画“牛娃在天上”、“客家阿婆”、油画“红军的脚印”、版画“喜待明日银花开”、连环画“激战长空”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及省市各级展览。主要代表作有中国画《牛娃在天上》、《客家阿婆》、油画《红军的脚印》、版画《喜待明日银花开》、连环画《激战长空》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忠良1944年出生于上海。擅长油画、水粉画。1965年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1970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分配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任美术设计。1982年调北京画院从事油画创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旅居美国。作品有《长城》《待渡》《汛》等。李忠良说:“当时受‘85美术思潮’的影响,所以想出去看看。”于是1986年他去了美国,没想到一去就是20年。如今,又带着新的想法回到了上海,他除了尝试在瓷板上画一批不同题材的作品外,还想在微型的小瓷壶上画一批工细一路的人物画。他说:“要使创作保持在激情状态,就要有新的探索,这样会给画家带来新鲜感和吸引力。在国外期间,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国外对中国艺术的了解,比中国人对中国艺术的了解更深,特别是青花瓷艺术。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冀晓秋,女,(1931——)辽宁大连人。画家,舞台美术设计家。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任总政治部文工团美术组组长。1961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后任总政治部文工团舞美设计、话剧团舞美队副队长。1983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作品有油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作整风报告》、《海欧》。参加话剧《转战陕北》及大型歌舞《中国革命之歌》等舞美设计。话剧《冲破黎明的黑暗》的舞美设计,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话剧会演舞美制作二等奖。绘画作品有:《落叶归根》、《老太太》、《女儿》、《郊外》等。论文有《祖拉布来列捷利的镶嵌艺术》、《苏联当代舞美初探—时代·风格·魅力》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国政满族,辽宁锦州人。擅长油画、电影美术。1958年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后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美术设计。作品《山地游击战》参加全军美展。长征沿线写生作品选登《长征写生集》。参加电影、电视的美术创作有《雪山泪》、《八百罗汉》、《大潮六百天》、《人猴》、《走在战争前面》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姜学亮(1941.2—)新疆乌鲁木齐人。擅长版画、油画、书籍装帧。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展览馆美术设计、解放军新疆军区军人俱乐部美工、解放军出版社编辑。作品《风景这边独好》、《巍巍青山》、《元勋》等,参加全国全军美展。

    居住地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30.8—)。江苏响水人,擅长油画、水粉。曾任《战士读物》美术编辑。在海军部队从事美术创作及组织工作。海军政治部文化部美术创作室创作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旅居美国。作品有《击沉太平号》、《幸福的航程》、《东方破晓》等。一、绘画是他童年最大的兴趣吕恩谊是一位自学成才,杰出的著名油画家,现旅居加拿大。1930年8月15日出生在响水县老舍乡恩覃村。童年时代的吕恩谊(乳名叫小三昌)就欢喜画画,用他的话说是“见画就走不动路。”上小学的时候,小三昌的衣兜里老是装着许多粉笔、铅笔和小刀,可以随时在地上、纸上、门板上画。他家的门板漆的是黑色,他画了擦,擦了画,天长日久,门板变成了白色。那时香烟盒内装的画片和课本上的插图是他最喜爱的绘画摹本,画画几乎成了小三昌的全部生活。小三昌学画,见什么画什么,天上飞鸟,地上走兽,大自然的树木、庄稼,画什么像什么,画得最多的是人物肖像。有一次他在《盐阜大众报》上看到刊登两幅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和副师长张爱萍的木刻肖像,小三昌怀着对两位将军的崇敬心情,把肖像临摹下来,贴在墙上,这是小三昌第一次画的英雄人物肖像。从那以后,他对英雄人物产生了无比仰慕之情,对画英雄人物肖像兴趣更浓。路总是从第一步走起的,这第一步就表明画家的画笔,一开始便是与变幻的时代风云联系着的,是为了倾吐积郁于心的对祖国与人民的情愫而画的。吕恩谊从小就受着革命思想的熏陶,他的父亲吕汉池是远近闻名的开明士绅、思想进步,积极支持抗日。新四军官兵和县、区、乡干部长期住在他家里。他们发现小三昌会画画,渐渐的把他带上了革命的道路。1942年,吕恩谊12岁,便当上了乡儿童团团长,带领孩子们站岗、放哨。参加抗日活动,这使他的画画具有更多的战斗内容。县区领导叫他画一些抗日宣传画,到敌占区去张贴,起到了一定的宣传影响。当年《盐阜大众报》还报道了他的事迹。二、部队为他搭起施展绘画才华的舞台1945年初,年仅15岁的吕恩谊参加了滨海县文工团,不但专门从事舞台布景绘画设计,而且每到一处都吃劲的拎着一只装着石灰的铁桶,涮标语、画漫画,宣传抗日。这年夏天,他光荣的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参加新四军,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三年解放战争中吕恩谊经受着血与火的考验,又以画笔作武器,伴随着滚滚向前的时代巨轮,迎来了新中国的黎明。1950年,吕恩谊被调到上海,任华东军区海军政治部刚成立的《海军画报》社编辑。1951年他又被调到北京,在海军政治部文化部从事专业美术工作。从此,他的美术创作如虎添翼,为他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了舞台。而使他特别高兴的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竟然能在一位自己从小就敬慕的将军张爱萍司令员领导下从事画报编辑工作。张爱萍将军不仅是位军事家,对文学艺术也有着特殊的爱好,还是一位摄影家和书法家。他很重视画报编辑出版工作,经常给予指示,使画报办得有声有色。吕恩谊在日常编辑工作中,从将军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知识和优秀的品德。在将军的关怀和教育下,经常深入到沿海岛屿、前沿阵地,跟随舰艇颠簸在狂风巨浪的大海之中,捕捉创作灵感。1950年,他创作了一本《头门山海战英雄艇》长篇连环画册,先后由海军政治部和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品虽是锋芒初试,可是却意外的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这对吕恩谊来说,更是受到莫大的鼓舞。吕恩谊1951年到了北京后,经常接触到众多的艺术家,顿感自己的功底不足,发愤苦练基本功。于是他一有空,就到中央美术学院观摩中外名画,并拜美术大师吴作人为师,经常跟随吴作人及其夫人萧淑芳女士写生、画模特,聆听大师的精心指导,尤如醍醐灌顶,他的油画技巧迅速得到提高。艺术技巧的提高,现实生活的充实,吕恩谊的作品很快在全国美术界大有名气。他自称为写实派,坚信生活是艺术永不枯竭的源泉。他始终不渝的在生活中“静观默察”进行高度概括,创作具有自己特色的作品。1954年,年仅24岁的吕恩谊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首批会员。他的水彩画《对空射击演习》、《舵手》入选全国第二届美展,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最值得他自豪的是1956年接受了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下达创作十大元帅肖像的任务,这是对他艺术观念深厚程度的检验,也是对他人物肖像画功力的检验。经过画家的艰苦努力,精心创作,十幅元帅肖像画次第完成,《解放军画报》10个月连载。画家笔下的十大开国元勋,英姿勃发,神情兼备,惟妙惟肖,达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在全国画坛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可以说是吕恩谊油画创作的里程碑。三、画画比生命更为可贵1957年,吕恩谊因对取消军队美术编制提了意见,被打成“右派”,开除党籍,连降4级(由文艺8级降为12级)留用察看,劳动改造。在生活环境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画画。他把艺术生命看着比之人的生命更为可贵,忍受着极大的精神压力和一切干扰,拿起画笔坚持画画。他托人买来纸和笔,默默的画,不停的画,偷偷的画了几张,送给剧作家、文艺科长赵忠,赵忠看了深受感动,肯定了吕恩谊的做法,不少海军首长以及美术界同仁好友都鼓励他继续画下去。在这段改造期间,他画了《雷锋组画》、《幸福的航程》、《亲切的教导》、《西沙自卫反击战》、《东方破晓》等一大批作品,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等全国性报刊上发表。东风化雨,万物生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吕恩谊所有的冤案统统平反,多年来背着的一副苦难的十字架被彻底砸碎。平反以后,他晋升为海军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并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海军学位委员会高评委。对这一切,他皆不以为然,可庆的是,终于迎来了一个艺术家可以自由翱翔的明媚春天。四、画家作画的盛年期终于到了80年代初期,是吕恩谊油画创作的巅峰期,也是创作的盛年期。他常说:“我要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于是,他争分夺秒,潜心创作,在整个80年代发表了100多幅深受人们喜爱的油画作品,其中不少成了读者的珍藏品;这些作品也得到了老将军、老画家的称赞。艺术界称他是位多产画家,画坛奇人。1984年春节,张爱萍将军送来了一幅题词:“艺海风流”;1988年,国画大师吴作人先生送给吕恩谊题词是:“艺无止境”。在这期间他除了主持参与了6次全国性、全军性画展外,还3次深入海军基层,体验生活,搜集素材,凭着他敏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洗炼娴熟的技巧,创作的榕树、长城和人海系列油画作品,体现了画家的真情实感,追求沧桑与永恒,生命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以深厚流畅的画笔表现博大苍茫厚重雄健的山势水势,揭示了画家整个艺术创作的崇高境界。1990年,《吕恩谊画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这标志着画家创作的一个历史性的新里程碑。张爱萍将军派人送来了题字:“吕恩谊画展”。北京振华高科技发展公司经理佟立君先生付出了3000元租金,买下展位。展出50多幅精品力作,誉满京城。他的代表作榕树、长城和大海堪称三绝。香港一位名家看了吕恩谊画展后,他说:“吕恩谊是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他所画的山水、风景,气势恢宏、无不灵活生动,把握了造型特色;笔下的人物神采飞扬,精神面貌各异,性格特征迥然……真可谓是画人物画之高手。”向晚极目眺,故国夕阳红。吕恩谊于1989年12月在部队离休,现虽年届古稀,但他从没停止画笔,仍悉心从事中国油画创作和理论研究,他充满自信,继续沿着已走出的道路走下去。他的女儿吕佳在加拿大、美国从事油画创作,吕佳说:“我要把爸爸的油画特色同西方油画融为一体,创作出中西结合的作品来。”近几年女儿的油画作品多次在国外展出,声誉鹊起。每每谈及此事,吕恩谊感到十分欣慰,高兴不已。他说:“中国的油画艺术不乏后人,定将更加发扬光大”。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高虹,中国现代油画家。1926年11月20日生于河北省新乐县。1935年进新乐县高小读书,1937年始自学绘画1939年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抗敌剧社,入歌舞队美术队,随剧社在北岳区巡回演出中,写标语、画宣传画。1941年入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43年调抗日军政大学总校文工团美术组。抗日战争胜利后,随抗大总校到东北解放区。1948年秋参加筹备东北烈士纪念馆,创作油画《董存瑞炸碉堡》。翌年到武汉任中南军政大学文工团美术指导。曾为第1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51年调解放军画报社。1952年参加全国文联组织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团赴朝鲜访问。在朝鲜战场西线中国人民志愿军画了大量战地速写。1955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训练班,受业于苏联画家马克西莫夫。毕业创作《孤儿》曾参展于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展览会。同年创作油画《毛主席在陕北》。1959年参加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筹备工作,创作油画《东渡黄河》。1964年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获第3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送朝鲜、罗马尼亚、法国等国家展览。1966年、1968年两次赴巴基斯坦访问,为巴基斯坦空军、陆军、国家航空公司作画。1975年去四川、甘肃、陕西等地沿红军长征路线写生。有《达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桥》、《两河口》《卓克基风光》等作品参加长征路写生展览1980年创作《彭总和王震司令员在西北战场》。1984年创作的《祖国永远怀念你们》,描绘彭德怀司令员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后向志愿军阵亡将士致敬的情景,获第6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第2届解放军文艺奖。高虹还分别于1964、1967、1983年3次率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解放军画家代表团出访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朝鲜。高虹是在战争环境和部队中成长起来的军事画家。他始终坚持用画笔描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战斗历程,塑造了众多的革命领袖和人民英雄形象。他善于用写实主义的方法,以朴实无华的风格描绘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表现他们的牺牲、奋斗、思索和欢乐。主要代表作:《董存瑞炸碉堡》(1948年)、《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1954年,宣传画)、《孤儿》(1957年)、《毛主席在陕北》(1957年,入选建军30周年美展)、《毛主席转战陕北》(1957年)、《决战前夕》(1964年,获得解放军优秀文艺作品奖)、《保卫拉合尔》(1968年)、《红星照耀中国》(1975年)、《祖国永远怀念你们》(1984年,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和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高虹荣获2010年第九届造型艺术成就奖,上台领奖的高虹向台下的领导和来宾敬礼。曾为“第一届全国战斗英雄代表大会”画宣传画、设计“解放华中南纪念章”;1964年创作的油画《决战前夕》,获“第三届全军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送朝鲜、罗马尼亚、法国等国家展览;1984年《祖国永远怀念你们》,获“第六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奖、“第二届解放军文艺奖”。荣获2010年第九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10年12月16日,中国文联在北京中国文艺之家举行第九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颁奖仪式,授予高虹“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这是中国文联专门为奖励中国在造型、表演艺术领域内取得杰出成就的艺术家和理论家而设置的重要奖项。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