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郭邦清(1925.4—)别名郭清,四川乐至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54年毕业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作品有国画《晒辣椒》、《玉兰双雀》,油画《九寨沟风景》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著名油画家、美术教育家。现任四川音乐学院数字艺术系系主任,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图形艺术系学科带头人。首届及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伤痕美术”主要代表人物。现为驻德自由艺术家。担任中国高校油画、素描、动画教材总编,2007年担任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生平1954年 生于四川成都。1971年 入成都市艺校学习。1982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6年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修班。曾任教于四川美院、中央美院、德国奥斯纳布名克大学。曾担任首届及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委。1994年 继聘为《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评审委员。1987年 移居德国,作品多为海外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1987-1990年 在德国创作油画《送葬的人们》和《迎亲的人们》(62m×2m)。1991-1996年 创作油画《高原图景》、《大鸟》以及西藏题材的作品近百幅。1997年 完成油画《炎—感百年初》和《灵—味百年末》1999年 组画《生存启示》之二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1999年 被聘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特聘教授,担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代表作品有《1968年×月×日雪》、《1978年夏夜》、《华工船》等。重要参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1979年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展、1992年程丛林画展、1994年第二届中国油画展、1997年程丛林油画展、1997年中国艺术大展、1998年中国五千年艺术展。获奖情况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二等奖、首届中国油画展优秀作品奖、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中国艺术大展铜奖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二等奖。作品收藏作品多为中国美术馆及香港冯平山博物馆、台湾山艺术馆等海外艺术机构及私人收藏。出版画册有:《中国当代艺术选集-程丛林专集》《名家精品-程丛林历史画》、《名家画稿-程丛林手稿》、《名家精品-程丛林油画风景》。作品介绍程丛林以朴实无华的艺术手法,描绘生活在大凉山彝民的生活片断。画幅中央一位彝族女子坐在柴堆上,微垂着头,双手紧握,似乎拾木柴之后,感觉到疲累,坐下来休息的片刻,用色凝重、单纯、强调画面深沉的色调感,使得人物形象的心理层面和视觉的效果强烈。程丛林的油画艺术倾向是严肃、庄重和崇高,构图完整、人物造型整体概括并着意追求深厚。代表作品作品《1968年×月×日雪》获第五届全国美术展览二等奖,作品有《1978年夏夜》、《1884年,中国沿海口岸》、《华工船》、《送葬和迎亲的人们》、《阿米子和牛》、《一公一母》、《白山﹒色山》等。《坐妇》、《走道上的马》、《钟楼夕照》、《寨子里》、《寨子》、《寨门》、《扎什佗布寺》、《云与水》、《云》、《院门口》、《远望山寨》、《与佛同在》、《迎亲的人们NO.3、8、12、15》、《迎亲的人们NO.11》、《迎亲的人们NO.9》、《迎亲的人们NO.4》、《迎亲的人们NO.2》、《阴天》、《彝院》、《彝人的房子》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周琳(1932.12—)山西临汾人。擅长油画、连环画。1954年毕业于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历任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副校长,四川美术学院副教授。作品有《红岩》、油画《支援前线》、水彩画《评工分以后》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元寿男汉族云南昆明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文史研究馆馆员、副教授。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担任油画等课程。1986年广西柳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任教。艺术经历收编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对油画、铜版画、水粉画、雕塑均有造诣。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及举办个人画展、联展,大量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友人收藏。2012年广东惠州《王元寿油画原创作品展》,2007年广东惠州《王元寿油画展》,1990年《柳州二人画展》。作品《阴风》素描组画(合作)参加1964—1965年第四届全国美展,铜板画《火红的心》(1977)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双庆展览),同时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油画《郭沫若》(1984)重庆市郭沫若纪念馆收藏,油画《两江夜》(1985)加拿大多伦多市政府收藏。作者潜心于油画技法的研究,不囿固旧,古稀之年新作层出不穷,作品呈现出坚实的造型功底,技法娴熟,风格细腻写实,丰富的本土题材内涵,饱满深邃,独具魅力。油画《苗女》(2006年)、《待渡》(2015年)、《花季》(2015年)等,其惟妙惟肖的人物描绘,画面意境的传达都浑然天成。作品《残阳》以山区少数民族劳作为题材,通过面部形象及环境的刻画,反映出老一辈劳动人民一生朴质的品质,与当今的城市风貌形成鲜明的反差。在《安居》中,客观写实的环境,再现了我们视野的另一面,作为安居主人,直盼着来年的时来运转,以“福到”的门贴,寄托着未来美好生活的来临。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月林(1948.10—)四川成都人。擅长油画。曾任职于成都东城区文化馆美术组、成都群众川剧团、成都造纸公司彩色包装制品厂。现为职业画家。作品《秋》、《乡村的明月》、《日新月异》、《有桥的风景》等入选全国美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周昌泉(1943.5—)重庆人。擅长油画。1967年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攀枝花市文化系统工作,现为攀枝花市群众艺术馆美术干部,副研究员,攀枝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长长的电焊线》、《青棚架下》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新工地》参加中国油画展,《姑娘房前》获群星奖美展铜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庞茂琨,当代画家,1963年生于重庆。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现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理事,重庆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2020年6月4日,庞茂琨以2019年度公开拍卖市场作品总成交额781万元人民币名列《2020胡润中国艺术榜》第61位。 11月3日,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插图装帧、中国画艺术委员会换届大会暨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中国美协副主席、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美术系主任李翔,中国美协副主席、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中国美协副主席、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庞茂琨,中国美协分党组副书记、一级巡视员陶勤,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一级巡视员马锋辉,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等人参加会议。油画家庞茂琨1996年“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北京;“从前卫艺术到我们的生活展”,俄罗斯圣彼得堡。1997年“都市人格1997艺术组合展”,重庆;“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上海;“虚无中的呼吸—庞茂琨作品个展”,四川美院美术馆。1998年“‘98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福州;“古典与现代的映象—庞茂琨油画作品展”,台湾山美术馆。1999年“中国当代名家百人小幅油画展”,北京;“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北京。2002年“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2003年“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当代十大美院提名展”,北京;“重庆辣椒—艺术邀请展之美国巡回展”;“移情与幻象—庞茂琨绘画作品展”,北京索卡艺术中心。2004年“彼此—当代艺术展”,法国;赴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2018年12月24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闭幕,大会选举庞茂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五届油画艺术委员会主任。 2020年11月3日,被聘请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副主任。 代表作品作品有《苹果熟了》、《扬》、《永恒的乐章》、《彩虹 悄然当空》、《触摸》等。庞茂琨的作品的最大特点是对人的关注,表现人的面貌,在人的面貌刻画中,表现人的精神世界。他的作品中的人物既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又是被画家感知了的,理念化和情绪化了的客体。他的艺术语言是古典的,而包含的精神却是现代的。 [4] 个人履历1980年作品《畸》入选“中国青年美展四川分展”,获优秀奖。?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4年 作品《苹果熟了》入选“第6届全国美展”。198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于油画系1987年 作品参加纽约的“中国当代油画展”;上海的“首届中国油画展”。1988年 “西南现代艺术展”成都。 1989年 “庞茂琨——当代大陆代表性画家系列展”。台湾炎黄艺术馆。1990年 “庞茂琨油画展” 香港九龙俱乐部。1991年 “91中国油画年展”北京。 1991年担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1993年被破格晋升为副教1992年 “首届中国油画年展”香港。 [6] 1992年 “庞茂琨画展”台湾炎黄艺术馆。1993年 “第二届中国油画展”北京。1994年 “第八届全国美展”北京。1995年 赴荷兰阿姆斯特丹美术学院进行学术访问。“现代中国油画展”东京。1996年 “首届中国油画学会展”、“中国油画肖像艺术百年展”北京; “从前卫艺术到我们的生活展”俄罗斯圣彼得堡。1997年 “都市人格1997艺术组合展”重庆;“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北京。“中国艺术大展——当代油画艺术展”上海。1997年 “虚无中的呼吸——庞茂琨作品个展” 四川美院美术馆。1998年 作品《呼吸》、《触摸》等“98亚太地区当代艺术邀请展”福州; [4] 1998年 “古典与现代的映象——庞茂琨油画作品展”台湾山美术馆。1999年 “中国当代名家百人小幅油画展”北京;“第九届全国美展”北京。2000年 “世纪之门1979-1999当代艺术邀请展”成都;“2000成都现代美术馆秋季学术邀请展”成都;“托尔高艺术基金会艺术工作室开放展”德国。2001年 “研究与超越——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大展”北京;“重庆辣椒——艺术邀请展”德国卡塞尔;“四川情节——后文革”邀请展,英国伦敦;“艺术时代——首届精文艺术大展”上海。2002年 “首届中国艺术三年展”广州。 [7] 2003年 “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中国当代十大美院提名展”北京; “重庆辣椒——艺术邀请展之美国巡回展”。2003年 “移情与幻象——庞茂琨绘画作品展”北京索卡艺术中心。2004年 “彼此——当代艺术展”法国。赴法国巴黎索邦大学进行学术交流。2005年 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北京; “第二届成都双年展”成都。2005年 “图式营造——何多苓庞茂琨素描作品展”成都、重庆、北京。2006年 “江山无尽——南北当代油画艺术邀请展” 北京;“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北京。2015年四川美术学院院长 [8] 个人荣誉编辑全国优秀教师国家2007五个一工程人选直辖市2007重庆名师奖直辖市2005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直辖市2004中国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2004重庆首届油画展优秀作品奖直辖市2003重庆市优秀教师称号直辖市2003重庆高校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直辖市2003国家教育部颁发“高校青年教师奖”国家2002重庆市文联颁发“美术奖”直辖市2001油画创作《穿越时间的呐喊》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国家1999 [7] 出版作品编辑《中国油画名家庞茂琨》2007年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鲁本斯素描解析》2007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庞茂琨色粉作品集》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素描精品——庞茂琨彝女·色粉》 2005年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美术名家素描精品——庞茂琨素描·速写》2005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高等美术学院艺术论坛——彷徨架上》2003年由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色彩基础教学》2000年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名家素描精品——庞茂琨》2000年由朝华出版社出版《油画语言》1999年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名家精品——庞茂琨油画作品》1999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庞茂琨画集》1998年由台湾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出版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杰 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重庆美术家协会理事、重庆市文化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重庆教育书画院副院长。一九六三年八月生于重庆市。一九八一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一九八五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一九八八年该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作品曾入选“第三届欧亚艺术双年展”、“第七、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油画展”、“纪念延讲五十周年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年展”、“首届中国风景邀请大展”、“93’中国油画双年展”、“93’中国油画年展”、“97’中国艺术大展”、“第四届体育美展”等全国性大型美展,多次荣获省和全国“优秀作品奖”,作品《历史的一页》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正式收藏、作品《大地痕迹》被上海美术馆正式收藏,本人曾赴加拿大、美国、意大利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有《传统与现代——张杰油画集》。许多作品曾赴美国、日本、香港、台湾、加拿大、南斯拉夫、土耳其、刚果、扎伊尔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受到广泛好评,并被许多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作品曾参加台湾苏富比和国内大型拍卖会。在教学过程中,对美术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著有专著《美术思维与创作》、教材《创作基础》、《色彩基础》、《色彩肖像写生》并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撰写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其中《学院教育与个人风格》曾荣获四川省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通过美术培养人才》、《油画语言研究》、《基础训练的针对性》、《创作随感》、《油画语言的确遗传与变异》、《创作教学中的基础训练》、《学生艺术观形成的两大因素》分别发表在《美术》、《艺术教育》、《画廊》、《当代美术家》等重要学术刊物上。由于在美术教育方面做出的成绩,2001年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支助计划,重庆市首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曾被原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艺术创作年表1981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附中。1982年油画《新花》参加“中国艺术作品展”(刚果、扎伊尔)1985年 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学士学位。1987年 作品《吻》参加首届“中国油画展”(上海展览馆)获省优秀作品奖。1988年 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论文《油画语言研究》和油画《遥远的星》在《美术》上发表。油画《呼唤》、《热血》 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展”(南斯拉夫)。1989年 油画《天地之间》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并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重庆市美术作品银奖。 1990年 油画《春光》入选“第三届亚欧艺术双年展”(土耳其)。油画《静静的夜》参加“中国首届风景画邀请展”(中国历史博物馆)。1991年张杰油画作品个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油画《火种》获四川省优秀作品奖。油画《人体》参加“当代名家人体画展”(台湾)。油画《阳光下的羊》等五幅参加“中国油画作品巡回展”(日本、美国、加拿大)。论文《基础训练与个人风格》在《艺术教育》上发表。1992年赴香港举办个展。油画《高原的云》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并在台湾参加“`92苏富比秋季拍卖会”获得成功。油画《黑白世界》人选纪念延讲五十周年全国美展,获省优秀作品奖。论文《学院教育与个人风格》和《影响学生艺术观的两大因素》在《艺术教育》上发表。1993年赴加拿大、美国举办个展。油画《水中情》人选“`93中国油画年展”(中国美术馆)。油画《静态》人选“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论文《创作教学中的基础训练》发表在《艺术教育》上。论文《油画语言的遗传与变异》发表在《当代美术家》上。二十余幅作品在台湾中华书局举办个展。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1994年在台湾新美画廊举办画展。油画《千军万马》人选“第八届全国美展”获省优秀作品奖。油画《静态》人选“中国油画双年展”(中国美术馆)和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汇展”。油画《水中情之二》人选“中国综合艺术展”(韩国)。《中国油画》第三期专版介绍张杰油画作品。油画《缝纫女》入编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中国当代油画作品集》。论文《学院教育与个人风格》获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5年参加`95北京中国艺术博览会和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参加“中国名家字画精品拍卖会”(深圳)、“`95中国油画精品拍卖会”(广州)。在台湾举办个展,论文《寻求油画本科教学的新体系》在《艺术教育》上发表。1996年油画《历史的一页》获省优秀作品奖,并被中国军事博物馆正式收藏。参加“海峡两岸名家油画百人大展”(台湾)1997年参加由文化部、中国油画学会组织的中国油画家代表团赴意大利进行学术交流,并在意大利举办画展。油画《今夜星光灿烂》人选由文化部主办的“`97中国艺术大展”(中国历史博物馆)并被文化部正式收藏。油画《登天》人选“第四届全国体育美展”获省优秀作品奖。《传统与现代——张杰油画》大型画册在台湾正式出版。1998年油画《山之灵》系列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四届“新人新作展”1999年专著《美术思维与创作》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一系列作品和文章在《美术观察》1999.6期、《美术界》1999.2期以及《四川日报》作专版介绍。油画《大地系列》被上海美术馆收藏。2000年论文《色彩教学的三个层次》和一系列作品发表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油画教学对话》上。油画《痕》系列作品五幅发表在《江苏画刊》2000.6期和大型画册《今日中国》上。油画三幅发表在《中国油画》人物头像精选上。2001年 油画《大地命脉》参加在德国卡塞尔举办的“重庆辣椒”当代中国艺术展。《美术思维与现代艺术教育新模式研究》获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油画《飘渺》入选《中国美术当代美术全集》2002年 油画《山水》系列参加纪念中韩修交10周年“中韩国际交流展”。油画《意大利风景》参加“中国小幅油画作品展”北京中国美术馆。2003年油画《城市版块》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获重庆市优秀作品奖。油画《痕》系列之二入选大型画册《中国油画全集》。美术基础读物《创作》《色彩》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油画《意大利街景》获重庆市美术、摄影大赛“一等奖”。油画《云中行》参加中法文化年“彼此”四川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展,法国图卢兹。油画《大地泪痕》参加“蓝色空间”学术邀请展。油画《黄色警报》获第三届重庆市美术作品“优秀奖”。2005年参加第二届亚太地区美术教育会议,香港。油画《风景》参加中艺首届艺术品拍卖会。油画《田野》参加北京中诚信拍卖。2006年油画作品五幅参加“无尽江山”中国南北油画家作品邀请展,北京中国美术馆。油画《绿色的希望》入选台湾全球华人2005艺术创作年鉴.油画十余幅作品及文章在《美术博览》《中国美术》上发表。油画《山水》《小城记忆》发表在《中国收藏》2006专集。油画《大地构成》《宝藏》《大地重彩》参加在青岛美术馆举办的“重庆辣椒”展览。油画《绿色的希望》《大地》参加来自重庆的当绘画作品展,加拿大温哥华。油画〈中国山水〉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中国首届艺术品投资与收藏博览会,北京展览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张启文(1944.11—)四川自贡人。擅长油画、雕塑。1965年四川美院附中毕业,1969年四川美院毕业。任教于四川师范学院,历任西南师大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院长、硕士导师,重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油画组画《刘伯承的青年时代》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周总理在重庆》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二等奖。油画有《大渡悲怆》、《黄土地的思念》、《玉》等。雕塑有《银河的畅想曲》、《都江源流颂》、《巴蜀魂》等。出版《创作与构图》在西南师大幽雅的校园里与张启文先生一席谈话,有着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启文先生中等个子,练达与厚道集于一身,家乡宜宾人的特质犹然可辨。启文先生1944年11月出生在宜宾市南岸。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儿时的故事,与“搭搭毛”打堆的玩伴梅定开、黄守江一起看星星、望月亮,一起出门求学的趣事还历历在目;还在感念着宜一初中那个正直、开明的张文化校长及绘画启蒙老师吴荫父和王敏。家乡宜宾的山水、人情、风俗已深深地积淀在他的灵性里成为他多年来艺术创作的源泉。张先生自1960年入四川美院从附中到大学读了10年。1978年调西南师大任教,迄今已三十余年。他在教学之余积极参与创作,主要搞雕塑、壁画、油画及连环画。从1981年起先后(主要)创作了连环画《周总理在重庆》获重庆市唯一的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银牌;1984年创作《刘伯承青少年时代》参加全国第六届美展;1992年创作《黄土地的思念》作为重庆市唯一作者获原四川省政府《首届巴蜀文艺奖》;1993年为广元市作全市艺术规划;1995年主持重庆高新区科技名人像20尊;1996年创作《天问》等5件大型雕塑;1997年出访俄罗斯考察;1998年创作抗战文化名人像15尊;1999年作“6·5”惨案纪念碑并创作《暮年陈独秀》雕像参加全国五年一次的第九届美术大展;2000年为卧龙熊猫博物馆设计雕塑;2001年为三峡民间艺术专集作序;同时又为西充城雕设计,同年《暮年陈独秀》雕塑被重庆市首推参加北京全国建党80周年美展;2002年为宜宾五粮液创始人邓公作花岗石肖像;为合川市“刘文学广场”设计并制作巨型雕像与大型浮雕。《创作与构图》一书两次再版全国发行。在应用性学科和边缘学科方面,勇于探索与实践,成为重庆以及西南地区的壁画、环境艺术在新时期的倡导者之一。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马一丹(1950.3—)浙江龙游人。擅长油画。1977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1984年在西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毕业后在该院任教,现任系主任、副教授。作品《北上》入选建军60周年美展,《百年·华夏之梦》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春的旋律》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从童年起因受家庭影响而开始热爱艺术。传统戏剧中那些精美的造型和哀婉凄绝的浅唱低吟在我脑海里留以深刻的影响;稍长后中国书法中那种仿佛带着某种灵魂的线条和游走的律动更使我心驰神往——这一切最终成为我日后艺术生命中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绪和难以割舍的缘分。学艺过程中,家父马如琪先生、家兄马一平先生、我的老师刘国枢、魏传义、夏培耀、冯星萍、张声显、张雪凡、杜泳樵、张方震、王元寿……他们的艺术思想对我的艺术风貌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3艺术经历油画《朝阳》第一届四川省美术展览1972年油画《伯乐叹》发表于《美术》杂志1980年油画《北上》纪念建军50周年全军美展1987年、四川省优秀作品油画《红衣少女》中国展览公司赴阿尔及利亚展1985年油画《凝固的云》发表于《美术》杂志1987年油画《百年华夏之梦》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年、四川省优秀作品、重庆市银奖油画《春的旋律》第八届全国美展1994年、四川省优秀作品油画《在长街上》庆祝建国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暨第九届全国美展重庆市送选作品展览1999年并发表于《美术观察》2000年油画《火车从那年夏季开来》第三届中国油画展2003年、重庆市优秀作品油画《水庄故事》《有花的祭祀》《回忆太平桥》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炎黄艺术馆举办之画展2003年雕塑《高高的朝天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2002年、重庆市优秀作品雕塑《太阳出来喜洋洋》《石达开像》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广场2003年雕塑《若尔盖姑娘》《藏区风情》(一组)四川若尔盖藏族自治县2003年随笔《书写历史》及油画《火车从那年夏季开来》《水庄故事》《有花的祭祀》刊载于香港国际美术报2003年论文《论高等艺术院校的油画教学》、《关于中国油画的重新思考》、《回首“85思潮”》分别于1997年、2004年、2005年发表在国家级核心艺术期刊《美术观察》论文《在历史的镜像前沉思》发表在《重庆与世界》2005年11、12期合刊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