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王琦(1921.11—1992)女,浙江杭州人。擅长水粉画。曾在临川师范艺术专修班任教,江西师院美术系副教授。作品有油画《理想》、粉画《看谁的手最干净》。论文有《苏联美术四十年》、《有关素描教学的几个问题》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唐稚云(1935.6—)四川成都人。擅长壁画、水彩画及油画。1955年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分配至江西南昌从事美术创作及辅导工作。1986年起执教于云南工业大学建筑学院,为副教授。作品有《八一的枪声》、《秀山春晓》、《繁忙的锯木场》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浙江吴兴人。擅长油画、漆画。历任江西革命博物馆美术干部,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副教授。作品有《依依亲人泪》、《茫茫赣水长》、《火的艺术》等。196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1988年国家教委派赴阿尔及利亚国家等美术学院研究“马格里布”绘画与北非艺术,并赴法国、瑞典等国考察艺术与教育,历时两年余。60年代中从事博物馆历史画创作,作品场面宏大,笔墨潇洒,参加历届全国美展,觉于国家主要刊物,并为国家博物馆收藏。80年代创作探索专题江南故里,朴质典雅,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且均被收藏。90年代考察回国后,创作了一批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的阿拉伯风情作品,形成了干厚浓重的油画表现特色,为多国画廊瞩目。1995年在香港举办专题画展,出版专题油画集《撒哈拉风情》。艺术世界无限广阔,人类的生活各异,艺术家的感受亦不相同。在百花竞秀的艺林中,画家们各领风骚,其最为耀眼者中,应数油画家施绍辰教授。如果说江南的许多画家以聪颖灵勤为特色,那么,他的这一批异国风情作品还蕴藏着另外一种内涵,从中可以领略他发自内心的艺术激情及良好的艺术素质。艺术品总是艺术家心灵的写照,画家自序已道出了他的心迹,这是艺术作品成功的源泉。中国古代诗人称绘画为“无声诗”,要将心性融入自然,“非唯使人情开涤,亦觉日月清朗”这已不独为魏晋文人所有,我国历代成功的艺术家几乎都具有这种精神上的遗传因子,从而使自已在艺海的涵泳中顽强地到达彼岸。这种精神内涵正是这批作品的感染力之所在。画家以炼达的神思,迁想妙得,使幅幅画卷充满诗情画意,对于这位挚爱生活并具有艺术表现魅力的画家来说,作品是他艺术才华得以进发的机遇,也是他潇洒的油画功力得以施展和表达的舞台。因此,这批作品给人们心灵撩开的就不仅仅是一方异国情调的天空了。绍辰经过中国美术学院从附中到大学整整九年的严格训练,劝奋好学,认真把握基本功力,对艺术如痴如醉的酷爱和敏锐的创造力使他早就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其出众才华使人难忘。他毕业后从事历史昼创作整二十年,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尽坎坷与动荡,但他却孜孜不倦、默默地为各地博物馆绘制了一幅又一幅的历史昼作,气势宏伟,人物众多,从中国的工农暴动到外国的巴黎公社,有的巨幅长达七米。这一时期的作品虽有命题性质,而他都以充沛的精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油画语言挥洒而成,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面貌。八十年代,他成功地画出了倾注着人性之美的历史双联油画(依依亲人泪,茫茫赣水长)等作品,标志着他在艺术上的成熟。他调回母校执教后,创作题材转向江南故里,抒发对故乡的情怀,诗韵更浓,清雅而隽秀,教涯之馀作画虽不多,却很精美,且得过重奖,多为国内外博物馆,画廊收藏,他的作品始终品味上乘。他自地中海之旅后的这批作品尤为引人瞩目,其油画表现功力也为众人称道。《撒哈拉生灵》组画是非常突出的三幅作品,《阳光·白驼》以稳定且近似金字塔的构图,静中蕴动,(虔诚的行者与白驼脉脉相通,灰白而响亮的色彩使人眩目,)大漠的空旷寂静和生命的潜在律动沁人心脾:《沙尘·奔马》采用对角线的构架,不稳定的韵律产生一种运动情,嘈声和尘沙搅合在一起,使画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骚动:《泉水·女人》尚在制作,但已可见别有一番风味,视为沙漠的生命之水与繁衍生命的女体,展现了沙漠的生机与美感。另一幅力作《出谷》,画幅虽然不大,但气势磅礴,令观者欲退三却。作者立意无晦,用笔俊爽,力求开拓,自辟蹊径·其艺术气质与修养尽在画中。正如徐渭在《叶子肃诗序》中所言:“其情坦以直,故语无晦;其情散以博,故语无拘,其悄多善而少忧,故语虽苦而能遗,其情好高而耻下,故语虽检而丰富。盖出于己之所得,而不窃于人之所尝言者”绍辰的作品何尝不是如此·正如其自叙:“望像阿尔及利亚的葡萄酒那般醇浓”。

    居住地区
    浙江/杭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44年9月出生,江西波阳人。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景德镇书画院副院长,中、日陶艺展评委,国际陶瓷网顾问。1994年入编“中国当代陶瓷美术家词典”,1997年入编“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作品《丹青不知人已老》获全国美展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并被载入中国文学法文月刊;《神农尝百草》获全国美展二等奖,并被载人《中国新文艺大系》;《秋风送爽》被审定为中国工艺美术珍品,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陈列,并被载入《中国工艺美术馆馆藏珍品(陶瓷卷)》;《沸腾的山寨》、《人与瓷》荣获第九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秋韵》荣获第十届江西省美展一等奖。1993年、1994年、1995年分别在美国洛杉矶、上海、台中市举办个人陶艺展,2002年、2003年分别在新加坡、香港举办个人陶艺展。199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著书《当代景德镇陶瓷作品集――李菊生作品选》,2005年著书《李菊生陶瓷艺术》;2010年出版荣宝斋画集《李菊生陶瓷艺术》;2002年编著《艺术陶瓷创作与技法》;1996年主编《中国景德镇艺术陶瓷精品鉴赏》,2003年主编《景德镇当代美术作品集》。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万昊(1915.3—)江西都昌人。擅长油画。国立艺专第二届毕业生。1942年任桂林美专西洋画教授,历任苏州美专、江西省立陶专、南昌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武汉艺术师范学院、湖北艺术学院、江西文化艺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作品有《井冈山之晨》、《日寇的末日》、《抛刀》等。1912年3月14日出生于江西都昌县苏山乡万家畈村,与陶渊明祖居原籍苏山乡陶家畈村隔陇相望。都昌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拥有鄱阳湖三分之二的水域,钟灵毓秀之气,熏染陶冶着童年万昊。高祖万昌福为清道光年间景德镇三大窑户之一,人称三尊大佛,财物之盛,富甲一方。曾祖为进士,曾主讲庐山白鹿洞书院。祖父为瓷商。1925年在苏山朝阳庙读私塾。万昊三岁开始在父亲万籁鸣的指导下学习吟诗作画,七岁能作五言七绝和临碑摹帖,至十岁通晓音律,十三岁已经诗才横溢,作有诗句:“小桥流水绕吾家,秋尽沙头数蓼花,枫叶却随风脚去,寻诗不觉日西斜。”父亲见孩子执意学画籍以谋生亦表赞同,常勉励说:“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作孽钱!”1927年入武昌美术专门学校附中,学习水彩、素描。全家寄居武汉。父亲系中国早期军校保定军官学校首届毕业生,任北伐军七军参谋,他积极投身辛亥革命,曾随黄兴参加武昌起义,任督战官,后任李宗仁麾下中将平汉司令官,是位爱国将领。1935年毕业于苏州美专高中艺术科。同学有陈志华、杨祖述、费以复、董郁文等。学生们在颜文樑老师的教导下打下了扎实的造型基础。一次,全校油画专业学员临摹颜文梁先生在法国回来的名画《鲁拉》摹本,还未正式学习油画的万昊被破例允许参加临习,结果表现最为出色,孙文林誉之为摹本翻版作。颜文梁亦在全校大会上说:“在你们身边就有很好的学习榜样,他的前途不可限量,他的名字就是万昊”。1939年1月26日,油画《皇军末日》、《无家可归》、《奸杀以后》参加国立艺专《抗敌画展》,反响强烈。《贵州晨报》报道:“……首先映入视线的是《皇军末日》。这是一幅宽阔而长大的布质油画。在一群高举着斧头和镰刀的农民包围中,所谓‘皇军’早就匍匐于地了,一个高大的须发苍然的老者,气昂昂雄纠纠的立在前面,手里紧握着一把鲜血淋漓的大刀,血债从那上面一滴滴的偿还了。这是一幅超凡的艺术作品,给我们坚定了胜利的信念,稳固了抗战的决心。而《无家可归》这一幅,更使我们认清了谁是敌人,要安居乐业就必须把敌人逐出国境,那么抗战到底,便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再一转眼,便看见许多赤裸裸的女同胞,带着不能反抗的愤怒被敌人奸淫侮辱以至屠杀。看了这图画(《奸杀以后》),简直不相信大和民族还是人类。……”毕业于当时在昆明的国立艺专,系第二届学员。其间,每天早晚两次到校外写,起早贪黑,沉迷于光色的瞬息万变,成绩出类拔萃,深受老师喜爱。一次,全校同学各作抗日宣传画一幅代考试成绩,吕霞光当众指定万昊为其代审人。1940年万昊与钱家骏、范敬祥、金右昌、杨祖述等合作绘制的动画短片的《农家乐》由重庆励志社制作完成。《农家乐》讲述了祖国富饶美丽的农村被日本鬼子占领,男人们上前方打仗去了,爷爷、女儿、孙子三代人用各种巧妙的办法击退日本鬼子的故事。影片上映正值抗战的艰苦年代,它吸引了一大批观众,上海乃至南洋一带的报纸纷纷有人撰稿推崇,对宣传抗日爱国起到一定作用。画家们随后又着手绘制两部短片,都因设备器材困难而中途夭折。与在国立艺专学习期间相识相恋的浙江绍兴女子夏叶结婚。当年,长子万滇宝在云南玉溪出生。1941年被聘为为桂林美专高级班西洋画教授、广西省立艺术馆研究员。9月9日由广西省立艺术馆举办的广西全省美术作品展览在松坡中学开幕,分八个陈列室展出,连日观众达万人。万昊参展油画作品有《妹之像》、《薰豆腐干》等。3月28日桂林美术界为筹募美术工作室基金,举办募捐美展。展品有徐悲鸿、关山月、阳太阳、万昊、林素园、李桦等人的国画、油画、书法、木刻等作品二百余幅,叶浅予、张安治等名家亦有作品赞助。10月18日、万昊、阳太阳、陈仲纲、张在民、钟惠若、张兰芬、林恒之、黄超等联合举办的十一人油画展在广西百乐门大厦举行,万昊油画作品《芋》、《白衣战士》、《春耕》、《播种》、《静物》好评如潮。8月22日,万昊与龙月庐、关山月、阳太阳、李瘦石等十余人共同发起筹设桂林美术专修学校,学校设美术教育、西洋画、中国画三科,招生百余名。万昊任该校教授、教导主任。《大公报》报道。1942年1月1日万昊、阳太阳、陈仲纲、张在民、钟惠若、张兰芬、林恒之、黄超等十一人油画展再次在乐群社展出,连展三天。柳亚子、茅盾、欧阳予倩、李济深、李任仁、田汉等即场参观并为画展题字、题词。1月2日赴美丽川菜馆参加桂林美术界新年聚会,尹瘦石、沈同衡、陈海鹰等三十多人到会,与会者均以自画像代为签名。会上,万昊就修建美术工作室作了发言。万昊经常到很远的地方写生。一次写生回来,发现长子万滇宝患急性恶疾,当时社会动荡,缺医少药,孩子不幸夭折,年仅两岁。1943年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桂林办公厅主任的李济深请名家为自己画了不少油画肖像,但他家里挂的还是万昊画的那一张。他对万昊说“你画的这张最有感觉,我太喜欢了!”。鼎力支持好朋友阳太阳创办初阳美术院,出任西画教授。1944年1月3日参加“初阳美术院师生作品展”暨“名家书画展”,李济深、柳亚子、田汉、林虎等名家亦捐出书画作品义卖,为初阳美术院筹款。万昊、阳太阳以及学生的作品引起热烈的反响。进步文化人士纷纷撰写评论。6月,次子万漓风在出生。名字取桂林漓江风光无限之意。李济深与柳亚子等人成立桂林文化界抗战工作协会。16日,桂林文化界扩大动员宣传周之“美术日”。万昊为揭露日寇罪行,夜以继日,创作了四十余幅抗日宣传画,其中《抛刀》、《借用一夜》等在当日举行的美术抗日大游行中反响强烈。桂林沦陷。8月5日《大公报》发表了敏之的《流徙中的文艺中作者》,报道了桂林文艺工作者疏散流亡情况。万昊全家在学生杨钦的安排下,前往柳城县洛崖乡避难。所作油画人体、静物、风景不下百余幅,俱在伧徨逃难中失散。1945年在柳州创办南华艺专,万昊任校长,桂北师管区司令王赞斌任校董,林恒之任教务长,教授有杨秋人、阳太阳等。1947年抗战胜利,美专在苏州复校,师资紧缺,百废待兴。应恩师颜文樑盛情邀请,万昊辞去南华艺专校长之职,出任苏州美专西洋画教授,接授教务主任黄觉寺的油画课。校刊《艺浪》出版了“1946-47级毕业纪念号”,刊中介绍了万昊艺术经历并配发了大幅图片。教学期间写生于苏州,喜画水乡、小巷及晨曦夕阳。1948年于江西庐山创建白鹿洞画院,准备广授生徒,一展鸿愿,惜因时局动荡,竟未果而折。后在江西省立陶业专科学校任教。除教学外,亦作野外写生,在鄱阳乡里为父老画肖像。大女儿万菡芬出生。1949年4月2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十七军四十九师全副武装进入景德镇,解放景德镇,一些人惊慌失措,夺路而逃:“*打进来了,快跑!”万昊镇定自若:“我为什么要跑?*也是中国人!”景德镇陶瓷专科学校改革,任校改委副主任兼艺术系主任、教授。接受有关方面的宣传任务,作连环画(素描)三百余幅1950年使用油画技法,创作《马、恩、列、斯、毛》系列瓷版画。7月12日,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在给万昊先生六百多字的书法长信中,探讨了瓷艺师资问题,并对万昊先生邮去的诗词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万昊先生的诗词“工力甚深,难得!”徐龙森先生亦撰文指出:“清代以降,能作律诗的人已不多,油画家能作诗的更是凤毛麟角。万昊能作律诗,可见他对中西文化的把握是有著十分独特的能耐。……对这样一个学贯东西的画家而言,绘画,作诗,少人打扰的生活本身已经足够了。”二女儿万蒂芬出生。1952年景德镇陶专并入南昌大学,万昊任南昌大学艺术系教授。土地改革运动期间,接受组织上安排的宣传画绘制任务。期间加班加点,以每天完成十余张的速度,共绘制五百余幅。10月,全国院系调整,万昊与郑昌中、孙世灏、杨焱诸等一大批最优秀的教授被调入由湖北省教育学院与华中大学等院校合并的华中高等师范学校。省长邵式平在江西大旅社(现为八一起义纪念馆)设宴为万昊送行,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在武汉,万昊每天早起,作大量教学示范画,有静物,风景,肖像等。1953年三儿子万小岚出生。1956年苏联著名画家梅尼柯夫一行来武汉主持油画研究班。其间,万昊及杨立光等画家陪同赴庐山、黄山写生。万昊油画速写《庐山》令苏联专家刮目相看,他们对万昊油画的贵族气质、高雅格调以及对光和色的高超处理技法钦佩不已,一改苏联专家对中国油画界的轻薄态度。后来,该作品被苏联专家要求带回国内收藏、研究。油画《丛林》参加湖北省第一届美术展览。1957年8月,万昊回南昌与老乡、老同事兼好友余塞一家相聚;7日,为余塞夫人绘油画像。四儿子万小寒出生。1958年10月,武汉艺术师范学院与中南音乐专科学校合并成立湖北艺术学院,美术系5年制本科招生,万昊与杨立光、刘依闻等被聘为油画专业教授,成为油画专业的中坚力量;其间,每日带领学生起早贪黑,到学校周边写生,深得学生爱戴。绘有《春晓》、《东湖》、《长江大桥》等油画作品。1960年因在武汉长期不服水土,希望回家乡工作,写信给当时的江西文化艺术学院副院长雷震。武汉方面出于留人才的考虑,坚决不同意放行。后在江西有关方面的努力下,调任江西文化艺术学院美术教授。万昊与好友关山月、余塞等六位画家赴瑞金、兴国、井冈山等地旅行写生,创作了一批油画精品。万昊有每天早上练习太极拳的习惯。他面对《井冈山》等一些自己的写生作品、一边打拳、一边欣赏。他对学画的儿子万漓凤说,他的油画《井冈山》里有清新的空气。1961年11月19日,与雷震、王木天、彭宗秩赴圭峰写生多日,回昌后举办“圭峰写生观摩会”,召开师生座谈会。11月29日,写生作品《望郎峰》在江西日报刊登。油画代表作《自画像》创作完毕。原作后来在文革中作为“资本主义毒草”展出后去向不明。据谢天锡在2008年6月9日接受阎志强的采访录音中回忆:“这张画相当精彩,不亚于西欧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水平,而且,他在小笔触印象派色彩处理与水分感表现上更有独到之处。在我国油画历史上,要拿出这种水平的画,那是非常困难的,至少我从苏州美专毕业到现在还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好画。”“万昊素描了不起,人物造型绝对准确!”1962年4月,邵式平省长家牡丹花盛开,万昊应邀前往为牡丹作油画写生,回来后创作油画《牡丹》。万昊又赋诗一首,写成书法作品与油画一并赠予邵式平:“名花含笑欲依人,清绝娉婷绰约神。愧我无才难画本,可能辜负洛阳春。叠叠重重艳艳花,深深浅浅映窗纱。华堂留得春光在,好与西风斗物华。”1964年当选为江西省第三届政协委员。“万昊、雷震美术作品展”在江西省文艺学校举行。展出万昊油画风景以及雷震水墨戏剧人物共四十余幅。谢天锡在校刊《苗圃》撰文,对万昊油画艺术进行了深入分析,给与了高度评价。 1965年吴冠中来南昌,在余塞的陪同下拜会学兄万昊。吴冠中比万昊小七岁,系万昊下两届的学弟。1968年9月1日,文革中,万昊因在美术教学时开设人体写生课而被加以“反动学术权威”之罪名,关押进设在新建县农场的省委集训一队进行劳动改造。当时,“五、六十人挤睡一间大屋,副省长们、省文艺界著名人士、高级知识分子,均是年过花甲的老人,在上下双层床铺上爬上爬下,苦不堪言。监管员见万昊先生厚道老实,令他当集训小组长。”文革中,数百幅油画、素描精品被搜缴一空。约数百万字的美术课讲稿、诗词等文稿均付之一炬。1971年7月,万昊从集训队放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赋闲在家,心境苦闷。有时,万昊在路上遇见当年斗他的学生,他却笑呵呵地说:“当年斗我是听上面的话,解放我也是听上面的话,我不怪你们!”那几个学生听了感动得痛哭流涕,逢人便夸万教授豁达大度,宽以待人。1975年作诗寄托愁苦心境“我亦颠狂天地间,风尘冷落旧罗衫,莫因落落无人问,少买胭脂画牡丹。”创作自画像《你画什么?》,画面中,调色板上没有颜色,寓意世道黑白颠倒,无画可画。这是文革迄今,万昊绘画的唯一一张油画作品。1978年邵式平夫人在吴齐的陪同下,带着礼物赶到景德镇,请求万昊重画一幅邵式平生前(1965年3月逝世)最喜爱的油画《牡丹》,因为万昊原作已在文革动荡中丢失。历经文革摧残的万昊已万念俱灰,毫无画兴,遂婉言拒绝。当选为第四届江西省政协委员。为铁路南昌南站大厅画绘制巨幅油画《你办事我放心》。1980年6月6日,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万昊当选为副主席。7月,江西油画学会成立。万昊当选为首任会长;马宏道、施绍辰、胡敬修任副会长。任江西陶瓷学院教授。1983年当选为第五届江西省政协委员。1月,连续创作了一批规格为75cm*55cm较大尺寸的油画风景精品,其中有《鄱湖春暖》、《三峡风光》等。1月17日,中国美协江西分会三届二次理事会在南昌召开,会期三天,副主席万昊出席。1984年1月11日,全省美术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期三天,副主席万昊出席了会议。会议期间,文化厅副厅长李坚建议《江西画报》为万昊做一个油画艺术专题报道,万昊表示,应该把更多的宣传机会让给年轻画家。参加省五届政协二次会议。此时,文革遗毒一去不再,改革开放欣欣向荣,老人心潮澎湃,即兴赋诗:“洪都盛会喜盈盈,南浦西山无限情,农村繁荣商业旺,人人都道党英明。”“似水流年去不回,丹青老迈愧无为,明朝要借东风力,多写江山入画题。”1986年2月24日,江西油画学会年会在省美协会议室举行,会议对领导成员进行了改选,万昊担任学会顾问。7月7至10日,中国美协江西分会召开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万昊与胡献雅、彭友善、梁邦楚、毕渊明等老画家被聘请为顾问。 1987年从景德镇陶瓷学院离休后,赋诗濡墨,笔耕不辍。创作人体以及三峡、水乡、静物、鄱湖等风景油画二百余幅。1995年一百余幅油画作品被上海东海堂画廊徐龙森先生分两次购买收藏。1996年1月1日,《万昊油画集》由台湾敦煌艺术公司出版发行;1月26日至2月17日,“中国第二代前辈油画家万昊画展”在台北敦煌艺术中心举行。台湾《典藏》杂志载文《隐于画中的万昊》。文章认为:“万昊的风景画,往往在弥漫开的色彩中,小笔触将阳光折射下在空气中那种能感受但又无法捉摸的闪烁不定的水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山峡风景作品中,此类手法运用得心应手”,“昊有三癖:画画、吟诗、饮茶。”4月28日油画《月色下的小路》(32*40.5cm)、《水乡周庄》(38*45.1cm)、《葡萄》(38*45cm参加香港佳士得春季艺术品拍卖会,分别以人民币26,818元、29,256元、34,132元成交。加佣金约合2.5万元/平尺。另有油画《苹果》(38*45cm)在香港佳士得以人民币20,700元成交,具体时间不详。7月12日,徐龙森在给湖北省一位老画家的信中慨叹说:“万昊先生才华横溢,然晚年作画条件较差,常令我扼腕。”徐先生亦当着湖北美术学院的几位教师谈到万昊先生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时称:“可以说当今没有一个人能超过万先生的水平了。他的油画用色令我崇拜不已,太好了!”1997年《美术学研究》杂志第一期刊载徐龙森先生文章《从幻毁中获得解脱——万昊人生观的二次蜕变》。文章认为:“在万昊晚年的油画作品中,除却上述的基本特征外,集中地表现在诗意词境的渗透,读万昊的画犹如吟唱纳兰性德(容若)的词,幽远、凄艳、宛约又不失率真,每读一遍均有一层体会,每揭去一层朦胧又多了一份淡泊,抹去淡泊却又见到幽远的空旷,直达你的四肢百骸。这在西方油画中是无法体验到的,这正是万昊区别于法国外光派大师们的地方。”1998年不顾年老体迈,回故乡都昌探望,目睹故乡崭新面貌感到格外高兴。万昊退休后曾多次提出要到万家畈定居,魂牵梦绕的美丽故乡是他灵魂栖憩的理想之地。“万昊先生的油画、诗词、他的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犹如自己的肉体、灵魂,都与故乡田园文化分隔不开。”万昊油画《深秋》(32*41cm)在台湾甄藏艺术品拍卖中,以人民币138,000元成交。加佣金约合12.9万元/平尺。(据北京“嘉德在线”全球华人艺术品拍卖成交数据库提供的纪录,具体拍卖日期不详)2001年第二期《文史大观》杂志刊登万圣兴先生的文章《万昊与他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文章认为“万昊教授研究自然,注重自然光、色、形的整体效果,强调作品的民族性、真实性、建筑性、整体性。重视质感、空间感和空气的流动感。不扭曲变形自然本真的性灵,以平淡的心态,冷暖色的基调,凭着感觉来表现物体的真善美,使画面产生出闪烁效果和高雅超逸的东方情调。”4月,《心桥》杂志转载了该文。接受万圣兴先生的采访时,万昊在沧桑中不无超凡的自信:“梵高活着的时候只卖出了一张画,而且只卖了4英镑!我的画,以后有人看懂了,就不得了了!”4月7日、9日,江西卫视在《中国江西》栏中播放了专题片《万昊与新印象派油画》。该专题片向广大观众热情介绍了万昊教授创立的新印象派油画作品,认为万昊教授“开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印象派油画的崭新天地,完成了从继承到发展,从发展到创立的艰难过程”,“万昊教授开拓性的创造,不仅是我国绘画史一笔宝贵的财富,亦丰富了世界绘画史。”2005年11月,万昊女婿陈国涛先生所著《沧海求珠》一书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入人物通讯《新印象派油画家、景德镇陶瓷学院万昊教授写真》,文章对万昊的艺术与生平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12月6日,油画《鄱湖风景》(32*42cm)参加保利上海2005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以人民币33,000元成交,加佣金约合3.0万元/平尺。2006年8月27日,万昊的两幅油画《女人体》、《桔子与杯子》在第六届江西名家艺术品保真拍卖会上作为非卖品向各位收藏家展示,引起了江西收藏界广泛关注。2007年1月13日,油画《荔枝》(36*45cm)参加西泠印社2006秋季大型艺术品拍卖会,以人民币46,200元成交,加佣金约合3.5万元/平尺。7月2日,创作油画《山魂》,九十六岁高龄画笔不老;10月3日,江西省文化厅阎志强一行专程赴景德镇看望万昊,就万昊油画艺术的抢救性发掘与保护进行调研;《古南秋寒诗词集》整理完毕,共收集万昊诗词作品近200首。2008年4月12日岩默第二次赴景德镇,以拍摄、录音的方式整理万昊先生艺术资料。5月10日著名老画家段輗在与阎志强谈到万昊时动情地说:“万老师,那还了得!在中国油画界,他的艺术是最好的。我在湖北艺术学院读书时,同学们都很崇拜它。他的艺术独树一帜,和当时占据学院主流的留法的武昌艺专学派并驾齐驱,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万老师不应该回江西哟,他太清高了,埋没啰!可惜哟!”6月9日,著名油画家陈松茂先生在接受阎志强采访时说:“文革以前,我曾到万昊家拜访,看过他一些画。我感觉,他研究印象主义,得到的是精神而不是表象。他对物象的光色处理,比传统的印象主义绘画更空灵、更简约、更耐品。他常常追求一种湿气弥漫的朦胧意境,这种独创的表现手法在当时影响很大,许多画家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模仿,包括著名画家余塞教授。非常遗憾的是,当时受全国苏派油画大潮的影响,我主动接触万昊的意识不强,错过了向他学习讨教的宝贵机会。现在,像他这样的绘画大家已经不多了。整理他的作品,对研究油画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居住地区
    江西/景德镇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康庄(1913.10—2001.2)别名唯平,广东顺德人。擅长油画、版画。毕业于香港万国美术学校,修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任职员、教员、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西分会主席、名誉主席。作品有《新滕王阁序》、《方志敏》、《狱中纪实》等。

    居住地区
    江西/南昌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丁千,又名丁十,重庆合川人,1931年生。195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历任江西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主任、副教授。1988年后任广西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美术系主任。擅长美术教育、油画,并进行水彩、陶瓷艺术等的创作。出版有油画风景集《江南之恋》、《丁千水彩画》等。个人资料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等数十种书目。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湖南长沙人。擅长油画。英国爱丁堡美术学院毕业。曾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教授,国立北京美术专门学校西画系主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江西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届理事。作品有《人民的庐山――登山公路》、《鱼米之乡》、《八一大桥》等。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5 

 6 

 … 

 7 

 8 

 下一页» 

 共78条/8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