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熊兆瑞(1937.7—)江西临川人。擅长油画。196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广东南雄县文化馆宣传干部、文化局副局长,韶关教育学院教授,韶关市美协主席。油画《山谷春晓》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攻读》(合作)中国美术馆收藏,水彩画《外婆家的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作品有《生机》、《春风》、《春意》等。出版《广东美术家熊兆瑞》。成就1991在珠海市举办油水绘画个展油水画《护》入选广东省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水彩画《生机》和《春风》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美国南海艺术中心联合在美国旧金山市举办的《现代中国水彩、粉画新作展》。其二幅作品展出后均被收藏。《东风暗渡》入选香港汉荣书局出版的《华夏书画千家集》《春》入选中国现代书画展1994《秋染》入选中国艺术名人作品展,并获得优秀作品奖《秋》入选澳门东方国际名家教授画展1997《春情》获纽约国际艺术大赛优秀奖《情深》入选纽约401号大街画廊《艺术精品九人展》1998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建《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美考察,分别在美国旧金山《南海艺术中心》和《纽约东方画廊》举办画展。1999油水画作品《绿叶》,在美国纽约苏豪艺术研究院举办的当代美术竞赛中荣获杰出作品奖。

    居住地区
    广东/韶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罗定人。擅长油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州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东水彩画研究会副会长。小榄美术协会艺术指导。黄堃源早年从事工艺美术设计工作,曾在广州工艺美术研究所、广州二轻美术设计公司担任设计工作。七十年代初,从事招贴画创作为主,代表作有连续三届入选全国运动会的宣传画《祖国春常在》、《腾飞吧中华儿女》等,为繁荣南方的招贴画艺术作出过出色贡献。1974年以来,则以油画创作为主,当年以《花山处处是故乡》等六幅作品同时入选省美展而奠定了其在广东美术界的历史地位,继而,油画《亲情》、《血沃芳草》和中国画《神女应无恙》(合作)等入选全国美展。1981年,成为广东画家之中较年轻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黄堃源不但是一位出色的油画家、宣传画家、水彩画家、理论家和业余教育家,还是一位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八十年代,先后创立了“广州青年美术家协会”、“广州水彩画研究会”,并策划创建了“广东建筑艺术设计事务所”和“广州画院”,九十年代又策划“广州教育基金少儿美术教育促进会”,曾任广州市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第五、六届委员,为广东省和广州市的美术、教育作出了和正在作出应有的贡献。黄堃源的油画,以高超的写实能力描述了美丽的大自然,诉说着自己深深的乡情,及其独特的艺术完美吸引许多观众及藏家。1995年,黄堃源的油画《花山何处是故乡》等30多幅被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收藏。1998年,油画《草暖》等20幅作品由台湾收藏家收藏。2000年至2005年,油画《凤凰花开》等近百幅作品由省内外收藏家收藏。2003年,油画《斗争》由广州艺术博物馆收藏。2005年,油画《堤上》由广州艺术博物馆收藏。近年,黄堃源的超大幅油画《凤凰花开》、《小鸟天堂》、《八骏》、《胡杨树》、《源远流长》等均受著名收藏家喜好。画展活动1979年,举办第一次个人展览(广州)1989年,举办第二次个人展览(广州)1996年,举办第三次个人展览(马来西亚)1998年,举办第四次个人展览(台湾)2004年,举办第五次个人展览(广州)出版有《黄堃源油画选》、《黄堃源画集(水彩)》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醒滔(1943.4—)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水彩画。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历任华南文艺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广州画院副院长。作品有《南岛苗娃》、《江边》,《代向台湾姐妹问个好》获全国宣传画二等奖。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罗宗海,1935年12月生于广东潮州。1958年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毕业后,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美术编辑,1960年后在广东省美协从事美术活动组织工作和编辑工作,1963年兼广东画院创作员。业余时间创作文学插图、宣传画、组画和水彩画。1972年后任《广东文艺》杂志美编、编辑部副主任和编委,1979年后调任广东人民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局长、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1991年任广东省美协党组书记,是第四、五届省美协副主席,1996年后任省美协学术委员、水彩画艺委会主任、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委员,广东水彩画研究会会长。代表作品有插图《追究穷寇》、水粉画组画《北国风光》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美展,在广州、深圳等地举办个展并出版有画集。出版有画集《罗宗海·感受乡土·水彩画》。

    居住地区
    广东/潮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张绍城(1944.7—)广西合浦人。擅长中国画、油画。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历任广州轻工美术公司设计,广州市委宣传部美术组及广州美术工作室创作组创作干部,广州画院画家。作品有《特区女经理》、《巨大的蕴藏》、《广阔天地新苗壮》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仁毅(1938.8—)广东龙门人。擅长油画。历任广东省幻灯厂、广东人民美术社雕塑工厂、广州演出公司美工室、广州幻灯片厂、广州市电影公司美工,广东画院专业画家。作品有《月是故乡明》、《早晨》、《小八路》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尹国良(1931.1—)山西朔州人。擅长油画。195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曾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油画系主任、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广东油画会会长。年画《农村新气象》获1953年文化部奖,油画《时刻准备着》、《高唱革命歌》(合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泉》(合作)入选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千秋功罪》获建国30周年建国美展三等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作品有《尹国良张彤云油画素描选集》、《尹国良油画集》、《尹国良油画新作选》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广州人。擅长油画。1980年进修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现为南海舰队军人俱乐部美术员。作品有《关怀》、《西沙之晨》、《夜海渔歌》等。美国一家画廊老板帕翠西亚·特维利葛曾经这样评价过中国油画家何岸:“何岸擅长画肖像画,他画的具有浪漫风格的女性肖像使他成为美国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何岸对女性的极大倾慕和尊重从他所有的作品中体现出来。”但用何岸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一些为了“生活而作的画,画白人女子,老感觉画的不是自己最想画的。”2005年,回到广州的何岸才重寻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和大多数“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艺术家一样,何岸口拙,甚至沉默。“让作品来说话吧。”对他而言实在是再好不过。所幸的是,在采访他之前,我认识他并非通过没有血肉的资料和生平简介,而是他充满说服力的作品。第一次看到他的画是悬挂在广东著名摄影家陈纪萱先生客厅里的一幅《海边絮语》,陈先生介绍说那是何岸在南海舰队时的创作,军队的题材被画家以一个柔和的侧面反映出来,四五个年轻的渔家女,在絮絮私语,表情恬静、柔美,远处是归来的舰队,令人遥想起渔家女的话题和舰队上的军人相关,整个画面充溢着温馨的爱情意味。画面中心的几个渔家女子,容颜美丽,身材纤细,表情宁静,传递出两个信息:一是作者对美的把握已经超出了写实的范围;二是作者 在肖像画上的功力远非一般的画家所比。然后就是在他的新画室,画架上是一幅刚完成的肖像画,画中人和画中之景以及画境的和谐,令作品与观者之间,达成了对美的认同。采访已经是一周之后的事,在这期间我一直反复地翻阅着画册《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何岸油画艺术》,看到他在美国所画的美丽女子,所有的画都指向同一个主题——美是永恒的生命力。何岸,1957年生于广州艺术世家。上世纪80年代初即轰动广东画坛的油画家。1978年,中国随改革开放发生巨变,他的一系列浪漫主义色彩作品横空出世,在南海舰队期间创作的《西沙之晨》,《夜海渔歌》等油画,让年仅24岁的他成为中国美术协会当年最年轻的会员。1986年,何岸赴美国纽约美术学院继续深造,通宵达旦作画使他接到大量合同,是美国少数作品能在高端画廊受追捧并在美加地区多次操办个展的画家之一。 南海舰队时期人生中最精彩的十年何岸出身绘画世家,祖上为清代岭南画派著名画家何翀(字丹山),擅画花鸟、人物,广东省博物馆和广州艺博园都有其画作藏品。父亲何克敌是广东画院著名油画家,曾任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其画作《百色起义》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所收藏,画作《特区的晌午》为广东美术馆收藏。在这样的环境下,何岸从小跟画笔颜料打交道。而除了父亲的指导之外,作为在画院大院里成长的孩子,何岸还得到了很多人一生都得不到的机会,那就是跟林墉、关则驹、汤小铭、陈衍宁、伍启中等比自己年长一些的画家们的指导,何岸经常到画室去看他们作画,也经常将自己的习作拿去给他们修改,家学和专家的指导加上刻苦努力以及天赋,为何岸打下了良好的专业基础。就在初三毕业那一年,16岁的他被时任南海舰队美术创作组的黄树德特招进入南海舰队美术创作组。何岸在南海舰队一呆就是十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最有成绩的十年,最精彩的人生,最好的作品都产生在那个时期。”当时的文艺兵都需要下放锻炼。他被安排到舰艇上当枪炮兵,因为只有枪炮兵才能到甲板上,才可以看到海,看到岛,看到渔民。在南海舰队时期,他下到了南海的各个岛屿。大海、海岛、战士、渔民、渔港,奔涌的生活成为了他取之不竭的创作源泉,他在那个时期创作了大量画作,包括《西沙之晨》、《海边絮语》、《陆战队员》、《在太平洋上》、《夜海渔歌》、《兴隆》,何岸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画作都参加过全国和全军的美术展览以及全国青年美展,这些作品生活气息浓郁、充满作者的创作热情、技法娴熟,在美术界引起了重视和关注,1981年,何岸成为中国美术协会会员,那时他还不到25岁。南海舰队时期的作品,已经可以看到何岸绘画风格形成和成熟,在他的作品中,虽然也不乏如《陆战队员》、《在太平洋上》这样直接描写海军生活、充满阳刚之气的作品,但面对生活时,他总能以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寻找到自己的视角,选取生活的侧面,以自己对美的判断和审视,为画面组织出一些优美的动作。他的《夜海渔歌》(1980)画的是潜艇上的战士在晚上浮出水面的轻松一刻;《路不断地延伸》(1983)的画面中心是几个带着孩子的海南岛女人,她们身边堆着的断木代表了一条即将开通的道路,女人和孩子的脸上都显示出对生活和未来充满期待的幸福神情,那是对海南岛开发的一个侧面记录。在创作上丰收的同时,何岸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那幅我最初见到的《海边絮语》,画面中心的女子,原型就是他当时的女朋友——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栾明,栾明后来成了他的太太,也成为他后来很多作品中的模特。美国时期最受追捧的画家之一1985年,母亲李植芳出国,何岸也随后移民。何岸将初到纽约的那一段时期称为自己的彷徨期,找不到艺术的出路,也找不到工作。为了谋生他和所有初去美国的艺术家一样,都经历了艰苦的谋生生活。“不知道怎么找画廊,语言也不通,到美国的第一天我就想回来。”而这样的情绪直到他在两年后卖出第一幅画的时候还持续着,1987年,他在舅舅的餐馆上挂的一幅他曾在云南体验生活,后来到美国才画成的画作《岁月》以200美元的价格被一个就餐的顾客买去,他拿到钱的第一个念头就是:“终于看到了前途,这钱够买一张机票回国了。”然而他终于还是留了下来,1987年,在朋友蔡楚夫(蔡也是画家,当时在美国的华人画家中已经非常有名)的介绍下,他找到了画廊,终于“做回了本行”,开始了绘画、卖画的生涯,也选择了定居在旧金山。到了美国之后,何岸开始大量接触到法国、欧洲的艺术家的作品,他画中的虚实结合和美感,更为成熟。在美国主要面对的是一般的大众市场,于是“好看”就成为何岸这一时期绘画的主要追求,在不断的摸索 中,他找到了一条表达美的新路子——美丽女子的肖像画。他美国时期的作品,以肖像画为主要题材,对他这一时期的画作,加州一家销售他画作最多的画廊老板帕翠西亚·特维利葛的评价最具代表性。他的画中人都有一份优雅,体现了美好的内涵。他画的女子超越时限,娇柔而若有所思。这一张张脸上都蕴藏着深度,或俏皮,或高雅,或智慧,或好奇。每一张画都有生命,捕捉到画中人在时空中的某个时刻。何岸的画作也常常设置在一个艺术的氛围里:或是芭蕾舞者在表演前做伸展准备;或是女子坐在钢琴前,自豪地听孩子弹奏;或是拿着小提琴的女子在音乐室内,手里的琴弓还在半空中似刚刚演奏完,观者似乎还能听到余音缭绕。”广州时期重寻文化和情感上的根尽管在美国,如同帕翠西亚·特维利葛所说的,“何岸的画悬挂在世界各地的高层和皇室成员的家里,许多人多年来一直收藏他的画作,他的画总是供不应求,满足不了收藏家的需求。而收藏家总是耐心地等待他的作品。”而仿佛是冥冥中注定一样,2005年,回到广州的何岸感觉到自己突然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发现“大家坐在一起竟然又可以聊画,而且竟然还有人记得我”的时候。一个下午,他接到了一个电话,电话是中国台湾的蒋祖台先生打来的,蒋先生说自己受某著名食品集团的罗先生所托,一直在寻找他。上世纪80年代,罗先生留学美国,在一个画展上看到了何岸的一幅画,非常喜欢,可当他去取钱再回来买画的时候,画已经被买走了。罗先生一直念念不忘,但因一直无法确定何岸的中文名而寻找多年,终于在20年后找到了他。蒋祖台代罗先生到广州探望了何岸,并给何岸在天河设了一个画室,于是何岸在美国之外,又拥有了一个在广州的画室。如今,何岸在美国和广州的时间是对半分的。回到广州,何岸重新寻到了自己文化和情感上的根。而2005年和2006年,何岸与陈纪萱先生两度进入新疆采风,新疆的美给了他前所未有的触动,也激发了他新的创作热情。接下来,何岸打算一面要继续走遍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另一面,他将创作出一系列以“中国美”为主题的油画作品。而这系列作品将以2008年为白先勇先生制作的、将赴英国演出的青春版《牡丹亭》创作三幅巨型油画为开始!天命之年的何岸,势必会在广州这块土地上,焕发出更为耀眼的艺术之光。“沉醉知归路”——旅美中国画家何岸油画展将于11月22日在东风东路广东港澳中心七楼艺海堂美术馆展出,展示画家浪漫抒情、唯美写实的艺术之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画坛崭露头角的何岸赴美国去追寻梦想。本次画展是他首次在国内举办个人画展。本次画展的价值在于体现了这位华人艺术家穿越中西文化所进行的文化融合实践。成熟在军队,出名在美国,画家的归属在故乡。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王恤珠,男,1930年2月出生,山东省烟台市人。教授、一级美术师。195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1957年毕业于苏联专家KM马克西莫夫来华举办的油画研究班,其后在广州市美术学院任教近二十年,历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研室主任、讲师。广东画院专业画家。1985年应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美术学院邀请,作为客座教授在该院讲学。多次应邀赴美国、加拿大、英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举办画展和进行艺术交流。主要作品有1957年KM马克西莫夫油画研究班创作,大幅油画《待渡》,在当时即获好评,被发表于国内多种刊物及印刷成单幅画并选送参加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画展;1961年应北京文化部委托创作巨幅历史油画《金田起义》,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和长期陈列。《金田起义》画稿被编入中小学课本并被印成教学挂图。1986年创作《侨乡小渡》为中国美术馆收藏。近年出版有《王恤珠油画选集》、《王恤珠画集》等四种个人画册。自1985年以来多次举办过大型个人画展,在国画艺术上亦有造诣,许多油画、国画作品为国内外博物馆、美术馆、画廊及个人收藏。作品还有《薄暮》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余本(1905.6—1995.1)别名余建本,广东台山人。擅长油画、中国画。1928年考入加拿大盛尼美术学校,1931年毕业于多伦多省立安德里奥艺术学院,当时创作的画《拉琴者》曾参加渥太华加拿大全国美术展览和世界博览会。1935年回到香港。曾和徐悲鸿、李铁夫、黄少陵等去广西写生。多次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56年9月响应周恩来总理关于国外知识分子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号召,举家回国定居。从1957年开始,余本的油画艺术就进入一个新阶段。他力图做一个半路出家的中国画家,通过墨画的尝试去了解民族的绘画传统,以便在油画创作上民族化有所借鉴。余本一贯辛勤的艺术劳动,获得了丰富的艺术成果,其代表作品有油画《拉琴者》、《黄河渡口》、《万里长城》、《延安》、《三峡俯瞰》,中国画《江上卧青山》。出版有《余本画集》等。历任广东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油画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