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陈亭(1957.1—)别名一清,女,北京人。擅长中国画。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后在外文出版社画册室工作。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作品有《伴侣》、《归》、《西行印象》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王岐(1947.3—)出生于吉林公主岭市。擅长中国画,版画。1968年在解放军某部从事文化宣传工作,曾参加沈阳军区美术创作学习班,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党校出版社美编室主任,副教授。作品有《拉歌》,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游击战显神通》被天津博物馆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何韵兰(1937.1—)女,浙江海宁人。擅长中国画、油画。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历任《体育报》美术编辑,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中国美协少儿艺委会主任。 作品有《信念》、《溯》、《京剧脸谱》等。出版有《韵兰集》、《何韵兰作品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江枫毅(1920.1—)别名姜凤仪,山东莱阳人。擅长中国画。1946年在山东临沂山东大学艺术系学习。先后在解放军山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华东军区政治部文工团从事美术工作。1952年在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工作,1972年任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动画室主任、电影美术师。设计作品有《攀登世界高峰》、《石油开采》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于绍文(1939.7—)山东烟台人。擅长连环画、文学书籍插图、装帧。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历任中学美术教师、电影院美工,人民文学出版社美术编辑室副主任、副编审。 作品有《佛教画藏》、《中国通史》、《图说中国历史》,连环画《清宫演义》、《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中国十大元帅》、《人民音乐和莫扎特》等,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展套书作品三等奖、全国第二届书籍装帧艺术展封面设计三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于月川(1929.9—)。女。北京人。擅长中国画、美术教育。解放前曾就读于重庆南开中学,早年求学于重庆南开中学及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49年入伍,。1949年南京解放,参加二野文艺新闻大队,从事美术宣传工作。曾随二野解放军进军西南,参加川南剿匪,并进军西藏,体验了解放军在世界屋脊上行军、筑路和为藏族同胞改善生活所作的努力。1952年入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进修,1952年由西藏归来,到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进修1年,1953年入中央美术学院调干班,后转入中国画系,学习中国人物画。师从叶浅予、蒋兆和、张仃、李斛、黄均等。1959年毕业后,在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任教,1972年转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任教。主要作品有《夜读》、《第一个春天》、《翻身奴隶的儿女》、《山高水长》、《映山红》、《这里阳光好》。其中《夜读》获第6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为莫斯科美术部门收藏。《翻身奴隶的儿女》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创作多以西藏风情及中国妇女儿童生活为题材,画风朴实,作品构图新颖,人物形象生动,富有时代气息和生活情趣。作品《夜读》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为莫斯科文化部门收藏。《翻身奴隶的儿女》、《山高水长》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和出国展,并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冯向杰,山西临猗人。早年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山西大学艺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水彩画协会会员、中央国家机关美协理事、中国体育美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出版有《冯向杰国画集》;《冯向杰体育速写》(三辑);《中国古典诗词画意》;《冯向杰水彩画》;《冯向杰黄土地人物速写》等。并著有书法、速写、水彩画理论和技法专著三集。上世纪六十年代,先后毕业于西安美院附中、山西大学艺术系。学生时期,作品《拣颗》即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西北展区)。大学毕业后入伍,1968-1979年供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战友报社,任美术编辑。1972年与孙滋溪、乔保华合作,创作和平解放北京大型油画《北平城下》,入选第四届全军美展。1974年,应人民美术出版社之约,创作独幅宣传画《志在山乡》,全国发行十五万张。1980-2000年供职于中国体育报,开始了画体育速写和体育绘画创作。其作品:《相扑为戏》、《奥运之光》、《角力》、《中华武功图释》、《生命之舞》等入选第一、二、三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全国体育界美展、中央国家机关美展,其中《奥运之光》、《生命之舞》分获一等奖、二等奖。1982年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体育速写》。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本个人体育题材的速写集。后又由陕西美术出版社、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冯向杰体育速写集》二集、《冯向杰体育速写集》三集。应人民体育出版社之约编写出版了《怎样画体育速写》专著。1995-1997年创作体育绘画系列作品《生命之舞》。冯向杰对体育美术的贡献和成就被当时媒体誉为“中国体育绘画第一人”。著名作家付溪鹏、评论家包立民对冯向杰的体育速写、体育绘画作品撰文这样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体育美术园地尚属一处荒原时,冯向杰是拓荒者,他用画笔为振兴中华而崛起的体育事业呐喊、助威!”,“他的系列体育绘画《生命之舞》是对体育的艺术升华,是对生命的礼赞。”在体育界任编辑期间,他创作了一批有个性、有创新的水彩画,并先后在北京、南京、西安、太原举办个人水彩画展,受到当时中国水彩画界的关注。多幅作品入选中国当代水彩画赴美国、日本、菲律宾、法国、德国、以及台湾和香港展出。《江南春雨》、《净土》分别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水彩、粉水画大展,并两次入选中国百家水彩画展。1982年,陕西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水彩画选》。1984年,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冯向杰水彩画特殊技法探索》专著。这是改革开放之初,最早的一本对水彩技法、材料、工具试验和探索的专著,并多次再版。中国水彩画泰斗李剑晨教授为其展览题词“一朵奇葩”。原文化部副部长、著名作家周而复题词“造化为师、心源为魂”。原中国美协副主席、著名画家力群为其撰文《一次美的享受》(载山西时报)。著名水彩画家杨云龙教授为其撰文《诗情画意 水色淋漓》(载《江苏画刊》)。评论家赵荆为其撰文《色彩谱成的曲》(载《美术耕耘》)。评论家侯龙江为其撰文《色彩诗意》(载《美术之友》)。评论家、教授邵养德为其撰文《霜染秋林》(载《文艺报》)。著名评论家刘骁纯评价其水彩画作品“向杰的水彩画,把西洋水彩的写生转换为中国画的写意。大大拓展了水彩画的意境表现。”孙滋溪教授评价其水彩画作品“冯向杰的水彩画是中西艺术溶合的典型,他的探索是成功的,使中国水彩画的民族化大大向前跨越了一步。”由于对中国古典文学、诗词的喜爱,他创作了大量的以中国古典诗词、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古装人物画。其画风大气,雅俗共赏,深受藏家喜爱,并出版了《冯向杰古典诗词画集》、《冯向杰古装人物》等。2000年始,画家以山西、陕西黄土高原和山陕峡谷黄河两岸为其艺术创作的生活基地,至今近十年,先后共数十次深入农村、山寨写生、采风,为黄土地、黄河沿岸的苍生写照、传神。足迹遍及数十县,行程数千里。创作出贴近现实、反映民生的系列作品:《走进历史》、《风雨黄河人》、《黄土地风情》等系列作品。对于近十年的黄土地之行,他是这样自评:“十年行程路不长,晋陕峡谷黄土梁。踏遍山河圆旧梦,几度艰辛几度狂。”对于黄土地系列作品,作家、评论家毕星星在《走进史诗》一文中这样写到“冯向杰走进黄土高原近十年光阴,收集了大量的素材,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是他几十年的艺术修炼,人生阅历积累、厚积薄发的成果。像他这样下“笨功夫”沉潜到生活的底层,反映现实、记录历史的画家不多,他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画家,在他身上我更多的感到了阅尽山河,写出民族之魂的历史责任,走向史诗,走向博大,走向深邃。他的精神,他的作品,深深地打动和感染着我。”“我认为只有关注现实、关注历史的艺术才能被历史所关注....。。”“艺术应该是以对现实社会批评和颂扬,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并在这一过程中更新和发展艺术自身。艺术家的责任是用自己的作品成就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不以肖似媚俗,不以虚妄欺世。不做纯形式的探索,不以唯美自娱。”冯向杰的黄土地系列作品创作验证和实践了他的这些艺术主张。注:古典人物画——人民币30000元/平尺黄土地人物画——人民币80000/平尺水彩画——人民币30000—60000/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1937年6月生于北京。1955年至1960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师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刘凌沧、黄均、李斛等著名美术教育家。毕业后留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至退休。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原副主任、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国画部主任、教授。擅长创作人物画、青绿山水画,并精于写竹。多年来潜心研究中国画传统和艺术创新,在作品中追求一种朴实、自然浑厚而又富有诗意的艺术风格。人物画作品《六月会上》《第一个春天》《晨牧》《暮韵》《班婕妤》《小雪》等及青绿山水画《清江春晓》《燕山翠峡》《湖山秀色》等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及国内外的艺术陈列馆、收藏家所收藏。作品曾参加全国、地方各类美展,并赴美、奥、加、日、韩、新及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多次赴日本、中国香港举办个展、联展。作品被选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大量发表在国内外画册和刊物上,并出版了多种单幅画、年画及连环画和个人作品专集。作品《暮韵》曾获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委员会主办的“1998国际世界和平艺术大展世界和平艺术奖”金奖。1991年及1996年两次赴日本讲学,受聘为“客座教授”。出版著作有《白描人物技法》《工笔人物画》《写意仕女画法》。编著有《中国历代画选》《中国白描·古代卷》。在《美术研究》《美术》《国画辅导》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许全群(1943.10—)河南鲁山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创作员。作品有《烟雨山色》、《秋染东湖》、《三打陶三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胡爽庵(1916.12—1988.10)别名胡剑鸣,近现代画虎名家。湖北襄阳人。擅长中国画。1935年拜画虎大师张善孖先生为师专画动物。后又拜张大千先生为师专画山水人物。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美术中国画组、北京美术公司创作室从事中国画创作。出版有《中国画选》、《虎》等。18岁到山东济南,在山东省政府交际处当科员,业馀自学绘画,尤爱画虎,1935年拜画虎大师张善子先生为师专画动物。后又拜张大千先生为师专画山水人物。1951年参加中国画研究会,曾在北京市美术中国画组、北京美术公司创作室从事中国画创作。出版有《中国画选》、《虎》等。 胡爽庵长期靠卖画维持生活,即使国画售价低廉时节,也画虎不移。他住在北京西城一间四合院的东房,画桌临窗,上有日光灯,旁边是张床。小屋里还堆放着宣纸。他往往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作画。女儿每天从自己家里给他送来一盒饭菜,这便是他一天的伙食。 一天,胡先生画了一只虎送给邻居。邻居看着这只雄威的猛虎说:“我妻子也属虎,如果再添一只雌虎,我们两只老虎相亲相爱,多好啊!胡先生什么时候画两只老虎送给我们?”胡先生听了没做任何表示,可是隔了一段时间,却真的送给邻居一幅双虎图。双虎图画得生动有趣,虎头对着虎尾,虎尾对着虎头,形成一个圆圈,互相追随,似争斗又不是争斗。它俩在一堆浓淡深浅不一的草丛中耳鬓厮磨,令人羡慕。这幅双虎图令满纸生风,如闻啸声于耳边。邻居如获至宝,对胡先生的平易近人,真诚待人非常感激。 胡先生是位心地善良,饱尝旧社会辛酸苦楚的老人。后来,他的命运发生转折,所画的虎很受日本顾客青睐,售价频频上升。于是,他迁入三室的单元新居。不过,室内依旧没有气派的摆设,也没有书籍之类,还是一张画桌、一堆宣纸和一些笔墨颜料。 1977年,日籍中国画研究学者包国勇慕名在北京拜访胡先生,说拟去台湾访问张大千。胡先生听了,灵机一动,欲借机向恩师表示思念之情,便请包国勇捎个信息。于是,他绘制一幅虎的图画,请包国勇代呈大千先生征求意见。1979年,81岁的张大千在台北双溪的摩耶精舍定居。除夕之夜,大千先生口占一绝句云: 家家爆竹闹如雷,旧俗犹然社火开。 还与儿孙同守岁,总缘少睡略持杯。 正月十五,大千先生作《红梅图》一幅并题诗,中有“看花堕泪倍思家”句,倾吐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此年七月,包国勇带着北京大风堂弟子胡爽庵的大幅虎图至摩耶精舍探望大千先生。其时,大千先生见了十分激动,当即在虎图旁摄影留念,并在画上题写道:“满纸风云,真所谓虎虎有生气,但愧不得见吾爽庵磅礴挥洒是也!”同时,大千先生还将近作《荷花图》托包国勇带去赠给胡爽庵,显示出师生的亲密友谊。张大千又作《雄石游鱼图》托包国勇转赠胡爽庵及北京的大风堂诸弟子和友人,其题诗上有“梦里江山谁阻隔”句。张大千还写信给胡爽庵说:“爽庵贤弟:包先生来谈近况,至欣慰,惟兄年已八十有三,双目昏瞀,左耳不复重听,右腿三年前跌伤,虽骨接好,行步亦须人扶。世乱如此,会唔无期,奈何奈何……” 事隔两年的1981年,包国勇又来到北京访问,将《荷花图》和《雄石游鱼图》等转交给胡爽庵。当时胡爽庵按捺不住要看大千原作的急切心情,便把画展示出来。在《荷花图》上,胡爽庵发现上面有一段笔力遒劲的话:“与爽庵弟别逾卅年矣,得见其画,为之喜慰;而予老矣,何时好得晤聚耶。”字字句句流露出大千先生与亲朋好友会晤相聚的殷切愿望,反映出他无限热爱祖国山川的浓厚乡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