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邓子敬,男,1943年12月生。海南琼山人。擅长中国画、版画。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硕士研究生班。现为广东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版协会员、广东省美协理事。作品曾参加全国性美术展览,其中《新医班》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喧闹的胶林》被天津美术馆收藏,《阳光下》入选1986年联合国举办的国际和平年美展,《胶林晨曲》获1983年全国农垦美展优秀作品奖,《幽谷饮鹿》、《椰村湖畔》入选1984年南斯拉夫举办的卢布雅国际展览,《椰香》获国际文化交流奖,《金秋银流千谷韵》获中日文化交流24回优秀作品奖。作品《江峡清流汇大海》获得“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奖,作品《雄奇独秀南海湾》获得“首届中国书画收藏双年展”金奖。已出版《邓子敬画集》、《邓子敬美术作品选》、《邓子敬黎族风情系列》、《邓子敬访塞浦路斯速写选》、《椰风海韵——中国山水画选》等画集。其传略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名人录》、《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名人大辞典》等。主要作品有:《喧闹的胶林》、《阳光下》、《胶林晨曲》、《幽谷饮鹿》、《椰村湖畔》、《椰香》、《金秋银流千古韵》、《雄奇独秀南海湾》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洪斯文(1930.12—)字世文,江苏镇江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1948年在上海投师学画。历任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副编审、《周末》画报主编、中国美协连环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作品有《洪宣娇》、《海瑞》、《金田起义》等。1988年全国连环画报刊评比中获“金杯奖”最高奖,被授予“优秀主编”称号及“连环画工作荣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编辑出版工作荣誉证书”、“热爱儿童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历任广东人民出版社、岭南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副编审、《周末》画报主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艺委会(连环画)荣誉委员、广东省连环画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省出版工作者协会理事等职。并担任全国第六届、第七届美展广东连环画和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委员会委员。四十年来,经手编辑出版了大量连环画册,创作出版了连环画100余部(篇)。作品除省内外报刊、出版社发表外,大部分作品入选历届美展,并多次获奖。代表作有《洪宣娇》、《海瑞》等,其中《洪宣娇》、《海瑞》均连载于《羊城晚报》。近年所作《三国演义》系列中国画获广东省美展评奖二等奖,入编《广东省当代美术家作品选集》、《三顾茅庐》入选《中日现代美术通鉴》,《东坡啖荔图》入选《世界美术集》。撰写读画评画和各类专访文章200作篇。其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美术家传》等十余种。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 梁照堂(石梁),字天岳,号楚庭。汉族。1946年生,广东顺德人,著名国画家、书法金石家、美术理论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教授。擅行草,善作巨幅草书,亦书大爨碑体及篆籀、甲骨等。国画以墨鸽与金石大写意花鸟为著,兼写人物。诗、书、画、印皆追“老,重、拙、大”,风格古厚,凝朴苍辣。幼从冯瘦菜学国画、书法和篆刻,1960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学习西画兼习国画,1981年入广州画院潜心于中国画及书法篆刻的研究和创作,后修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及浙江美院。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创作大幅国画及书法。曾应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山大学、华南艺大诸院校。艺术上曾受点于李苦禅、蒋兆和。多年来国画深得杨善深、赖少其,书法深得商承祚、容庚诸师指导。艺术交流出访美、加、德、西、法、意、比、奥、荷、西、星、马诸国,并多次在温哥华、纽约等地个展,其国画书法作为广州市政府赠外国姐妹城市,如法国里昂、加拿大温哥华、美国洛杉矶等市政府及赠如新西兰总督、泰国总理等政要的艺术作品。作品入选全国及广东省和广州市各类书法作品展览及"中国书画联展"等,1979年举办个人书画作品集,获全国"九成宫杯"书法大赛优秀奖、"海峡杯"中华书法大赛佳作奖、"黄河碑林国际征稿"碑林奖等。被收入《当代青年书法家百人庥》《中国青年篆刻家作品集》《中外书法家作品选集》等,并在国内外多种刊物发表。历年获全国性美术作品一、二等奖,多次入选全国、省美展,书法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逆光油画、宣传画影响国内画坛,八九十年代以国画墨鸽、金石大写意花鸟,巨草狂草著于海内外。美术书法一千多幅、论文九十多篇发表在全国及港澳台、国外共130多种报刊上,书法被镌刻于国内多处碑林。作品赴欧、美、东南亚诸国展出,被中国美术馆等收藏。出版有《梁照堂国画集》、《梁照堂书法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羊城书法研究会理事,广州画院秘书长、理论部主任。广州文史馆馆员、广州诗社社委,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兼职教授、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华盛顿州中华美术家协会艺术顾问等。入选《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当代书法家辞典》《当代篆刻家大辞典》、《中国历代书法家大辞典》及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辞典》。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绍城(1944.7—)广西合浦人。擅长中国画、油画。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历任广州轻工美术公司设计,广州市委宣传部美术组及广州美术工作室创作组创作干部,广州画院画家。作品有《特区女经理》、《巨大的蕴藏》、《广阔天地新苗壮》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关山月,原名关泽霈,1912年农历9月16日出生于广东阳江县(今广东阳江市)那蓬乡果园村。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1939年,关山月以《渔民之劫》等作品参加了在苏联举办的中国美术展览。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于澳门、香港及湛江举办个人画展,之后他自广东出发,经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深入生活,收集素材,边写生,边创作,并沿途举办个人画展,以卖画维持生活和筹措资金,他在敦煌石窟临摹过壁画,研习传统艺术。此次旅行写生,为他后来的艺术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1946年,被聘为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兼中国画科主任。1947年作南洋之行,关山月先后在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写生,作品描绘热带风光,并举办个人画展,受到华侨的欢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举办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写生画展,并出版《关山月纪游画集》(2辑)。1949年春,在香港参加人间画会的艺术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先后担任中南文艺学院教授兼中南文联美术部副部长、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教授兼副校长、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广东分会主席、广东画院院长、名誉院长。1957年由国家委派赴欧洲主持中国近代百年绘画展览。1982年被香港中文大学聘为学位考试委员会校外委员。他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勤奋创作,其代表作有《新开发的公路》、《俏不争春》、《绿色长城》、《天山牧歌》、《碧浪涌南天》、《祁连牧居》、《长河颂》及与国画大师傅抱石合作的不朽巨作《江山如此多娇》(在《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此外,他还访问过波兰、法国、瑞士、荷兰、苏联等国,并在日本、澳大利亚举办画展,在美国讲学和进行艺术交流。1991年捐资中国美协设立“关山月中国画教学创作基金”,捐赠作品建立深圳“关山月美术馆”。关山月在艺术上坚持岭南画派的革新主张,追求画面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他的山水画立意高远,境界恢宏;他的梅花,枝干如铁,繁花似火,雄浑厚重,清丽秀逸。他先后出版有《关山月画集》、《关山月、傅抱石东北写生选》、《关山月作品选》、《井冈山》等作品。1997年,关山月美术馆在深圳市落成;2000年7月3日下午,关山月因病在广州去世,享年88岁。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著名书画家。从事美术工作和创作62年,擅长中国画。1947年毕业于广东省立艺专,1948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后参加解放军粤中纵队。1956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先后在华南文联、华南问医学院、省文化局、中国美协广东分会工作,曾任美协广东分会理事、常务理事、广东美协副秘书长、创作委员会主任。1984年在省美协离休。具有岭南画派特点,既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1980年后被编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世界名人录》、《国际传记辞典》等名册。作品《大地新弦》、《绿荫双楼》、《鹿鸣幽涧》、《霜叶红于二月花》、《民族英雄张学良》、《清漓住帆影》、《清溪红叶马蹄轻》、《秋山放牧》等。作品分别在香港、澳门、日本、南韩、泰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德国等地展出。出版《黄安仁画选》、《黄安仁速写集》、《北美风情录》、《艺海探源》、《美加写生集》、《黄安仁书画集》、《锻炼》文集画册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陈子毅,男,汉族,广东新会人,1919年出生,民盟成员。第五届、六届、七届广州市政协常委。改革开放时期,任广州市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名誉馆员,民盟广州市委顾问,高剑父纪念馆艺术顾问,广州书画专修学院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于香港华侨中学、梧州女师任教。当年于香港、广州、桂林、柳州、梧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子毅画集》。解放后从事美术教育多年,作品曾参加广东省美展及全国美展,并在美、俄、加、日、英、印、意、德、泰、韩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展出。1981年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于美国纽约东方画廊举办个展,1986年10月与亚明、宋文治、白雪石、范曾、袁晓岑、刘炳森等参加《中国十画家特展》,于美国五大城市巡回展出。翌年夏又于新加坡南洋美专举办个展,继在加拿大多伦多、温哥华举行个人画展,1988、1990年两次在广州个展,历次画展,均获好评,出版《陈子毅画集》、《陈子毅画选》。代表作品有《岭南春》、《溪山烟雨》、《花桥春晓》。擅长写意山水和花鸟画,在继承传统笔墨基础上,广泛吸收西洋画技法,构图充实、笔墨和谐、色彩艳雅、充满南国气息。陈子毅童年时即爱好美术,10岁时从画师习水墨兰竹,后看到上海良友画报发表高奇峰先生遗作画页,深受影响。1935年随美术教育家陈士洁习西洋画。1936年入广州市立美术学校学习中国画,并于岭南艺苑习花鸟画。之后更得高剑父先生指导,画艺大进。陈子毅17岁就在香港华侨中学、梧州女师任教,并在香港、广州、桂林、柳州、梧州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后来,陈子毅创作了巨幅《红棉喜鹊》和《英雄颂》、《报春图》等作品,获得了成功,分别被北京天安门、毛主席纪念堂珍藏。他创作的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山水、花鸟、走兽、人物画也同富盛名。早在1951年,他创作的《山谷工地》就参加了苏联莫斯科举办的“社会主义造型艺术展览”;1962年,他创作的《西湖烟雨》,参加了“中国现代画展”在日本的展出。1981年,陈子毅应邀在香港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他应邀在美国纽约东方画廊举办个人画展。1986年10月,他与亚明、宋文治、白雪石、范曾、袁晓岑、刘炳森等参加《中国十画家特展》,应邀在美国五大城市巡回展出,受到广泛关注。1987年夏,他应邀到新加坡南洋美院举办个人画展。1988年,应加拿大的邀请,在多伦多、温哥华举办了个人画展。此外,他还分别于1988年、1990年两次在广州举办个人画展。陈子毅的画作,重视继承传统,对古今名家笔法钻得相当深透,但他不蹈袭前人,不为一家一法所束缚,广采博纳,一炉共冶,他喜欢融诗书画于一体的文人画,但不是意蕴萧疏,玩弄笔墨情趣,而是直面人生,开掘文人画的积极意义,化为自己的养分。在担任广州市政协常委期间,他根据自己对国内外考察的见解,以提案的形式积极为发展广州文化事业建言;他积极参与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以个人丰富的经历为题材撰写文史资料稿件,开展文史研究、倡导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他积极参加市政协及其诗书画室举办的各种书画艺术交流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推动广州文化建设的向前发展;他发挥自己曾经在香港教书的优势,以书画为媒,配合政协组织穗、港、澳、台诗书画界人士的艺术聚会联谊和创作交流活动,开展有特色的“三胞”联谊工作。陈子毅先后出版了《子毅画集》,《陈子毅画集》、《陈子毅画选》,代表作品有《岭南春》、《秋岩》、《溪山烟雨》、《峡江云雨》、《花桥春晓》。同时,他还著有《听雨楼随笔》、自述《谁遣童稚入画图》和《风雨华年》。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上海。浙江绍兴人。1985年调至湖北省美术家协会。1990年调至深圳画院。现为深圳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个展:西安“李世南四川、云南写生画展”(1980)、武汉“李世南回顾展”(1985)、台湾龙之艺廊(1990)、广州(1994)。群展:第六届全国美展(1984)、北京国际水墨画展(1988)、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深圳第二届国际水墨画展(1992)、北京“中国美术批评家提名展”(1993)、中国水墨画大展(1997)、南京“中国画十一名家特别邀请展”(1997)、上海美术双年展(1998)、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8)。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汉族,河北玉田人。1955年毕业于汉口铁路职工子弟中学,同年考入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属美术中学,1959年毕业同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1964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调入广东省文艺创作室美术组任创作员,1977年12月任广东画院专业画家,1983年任省美术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支部书记,1988年2月任广东画院副院长,1990年任代院长、党组书记,1992年6月至2003年6月任院长兼党组书记,1988年评聘为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从1985年起当选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广东美术馆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1年7月被评为广东省宣传文化战线优秀共产党员,1992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是广东省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为岭南画院名誉院长、广东画院艺术顾问,一级美术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协理事,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省美协中国画艺委会主任,广州美术学院院外教授。作品《演出之前》、《山村医生》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学雷锋小组》入选全国美展,《烈焰燎原》入选庆祝建军50周年全国美展,《祖国》入选中国画研究院首届中国画展并被收藏,《果果》入选全国美展,《卖花姑娘》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冉冉》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出版有作品专辑和新作系列画册。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潮洲人。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1989年任第六届全国美展评选委员副主任,1991年受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1993年受聘暨南大学艺术中心主任。1997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播出专辑。擅人物、花鸟画,风格潇洒、清新、明丽,兼擅文论及插图。1981年创作《宋庆龄》入选广东美展二等奖1982年《访问巴基斯坦组画》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1983年获巴基斯坦总统颁发“卓越勋章”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出版有《林墉作品选》,《林墉访问巴基斯坦选集》,《人体速写》,《林墉肖像画》,《林墉中国人物写生精选》等。林墉像许多“文革”前毕业的美术院校生那样,经历过严格的造型基础训练和现代国画新传统的熏陶,亲身经历过“文革”对艺术的专制性异化,因此,在改革开放的时期,格外的渴求艺术本体的深入和艺术个性的作品,他是新时期新岭南派的代表。他的创作得益于时代的春风,信马游缰似地腾奔着内心美的冲动,他的作品,坦诚自在地表露着自我与美的契合,他将那丰富的人生理想和美的意识毫不掩饰的呈现大众面前,让我们看到由受命转换为自主,由矫饰转换为真诚的林墉。近二十年来,林墉的中国画大体有以下几种样式。其一,为年轻女性肖像,1979年至1981年间此类所做居多,以细劲的结构线和有分寸的皴擦渲染为语言在严谨的造型和秀劲的格调中呈现出年轻女性的资质和心灵。也宣示着画家不凡的现代学院派中国画写实技巧。其二,为女人体系列。这一艺术视角,20年来未曾中断,技法却变化多端,或写生,或意想或柔笔线描如流水。或辅以墨色肌理,或以苍笔枯墨檫,显示女性人体曲线之美。以艳丽亦属此古体今用乏类。其三:为古代人物或仙佛造像,尤以灵馗和古代文人造像最具有特色。笔墨转归为文人画画风,风神姿肆神奇情慨亦庄亦谐,画外别有所寄.评者谓"楚骚风采"是也.其古代女性造像或清和,或艳丽亦属,此古今用乏类.其四:为城外风情,以访问巴基斯坦,印度时速写得稿为代表.尤其访印作品多用仿古宣,桑皮纸之黄底施墨点粉,塑光色体面,以极生动灵活之技巧再现域外风景之奇异.笔者认为.此类作品造型坚实且具生命力,乃林墉艺术最高点.其实以林墉之聪明其表现远非以上四类.其文笔在同辈中亦为佼佼者.他的画流溢出霸悍,坚实,俏丽媚艳诸态.展现出不俗的追求和多变的才华.为其后期创作的整合与升华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