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朱惟精(1940.12—)别名允中,家麟,浙江东阳人。擅长雕塑、绘画。曾在青海省群众艺术馆、省美术创作领导小组工作。后历任长沙市广告公司惟精美术工作室设计师,湖南美协雕塑艺委会副主任、顾问,湖南科技大学美术考古组长和建筑系教授,长沙雕塑院院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沙市文联委员、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系长沙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第三届理事,长沙市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有纪念碑《向警予》、《周立波》、《雷锋》、《芙蓉女》和《毛泽东》等。出版有《朱惟精雕塑集》等。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张雁碧,男,苗族,1938年出生于湖南沅陵,擅长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系湖南工笔人物画领军人物。张雁碧幼时即入有“北徐(徐悲鸿)南张”之称的画马名家张一尊门生,1950年又师从湖南著名书画家全修道。1963年,张雁碧从湖南师范学院艺术系首届中国画专业毕业。后又于湖北艺术学院王霞宙花鸟画工作室研究生毕业,为中国第一批美术专业研究生。张雁碧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能工笔亦能写意,是湘西自治州第一个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画家,湘西自治州第一届美术家协会主席,湘西自治州第一个公开出版年画、连环画、个人画集的画家。在上海、广州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张雁碧先后在湘西师范学院、湘西自治州群艺馆、《团结报》社工作,于1998年退休。早期工笔人物绘画作品《劈山引水》、《欢乐的苗家》参加全国第四、六届美展;《欢乐的苗家》获全国第七届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兄弟河》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作品奖,被中央民族文化馆收藏;《三女找红军》被中央军事博物馆收藏;《贴心人》感动了时任国家主席的华国锋,他不仅在那幅画上亲笔签名,还在张雁碧的另外两张画上签了名。北京工笔画会会长、当代著名工笔人物画家潘洁兹曾在其学术论文《中国工笔重彩画的复兴》中对张雁碧的《金耳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这幅画在创作中融合中西画法,形成了工整细密、设色明丽典雅的个人风貌,渗透着作者精湛的传统笔墨功力和朴素的思想感情,是中国工笔重彩画复兴的代表作品。另有《金耳环》、《新》、《贺龙与任弼时》、《画坛天簌》等。线描作品临摩李公麟的《维摩诘图》、临摩吴道子的《八十七神仙卷》等,纸本白描高度简洁,如行云流水,被画家周达称赞为“以形写神”的杰作。个人作品《欢乐的苗家》全国第七届美展优秀作品奖,《兄弟河》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作品奖,《三女找红军》,《贴心人》,《金耳环》,《新》,《贺龙与任弼时》,《画坛天簌》等2012年因为“湖南百年”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以胡耀邦视察湘西为题材创作工笔人物《春到苗家》,为300×160厘米的传统人物工笔画,笔法精工而不失润活流动,意境完整而又具生动的人物情致,颦伸俯仰精微处缬纹皆见,但觉神韵流荡、真元袭人,伟美而又精美,为张雁碧一生之中所画最大尺寸的工笔,也为当代中国重大历史题材的最大传统工笔人物画之一。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又名释然,男,湖南省湘乡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协主席、湖南省中国画艺术委员会主任及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教授。青年时代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任师范大学中国画研究室主任及美术系主任等。近年来,除教育工作外,更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他的作品以深厚的中华文化为底蕴,以人与大自然的亲和关系作为创作的主线,浑厚而含蓄,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其富于探索精神兼具相当容量与力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中国画家的现代造型意识和民族风格,深深地把握住中国绘画的精髓,代表了新一代中国画家新的思维与建构。并在中国画坛产生相当的影响。作品曾参加多次全国性大型美展,曾获全国美展银奖、国际水墨画大展金质奖、湖南省美术创作优秀奖、一等奖及湖南省文学艺术创作荣誉奖。并获选送到法、苏、美、加、日、澳、新加坡和港台等地展出。多件作品为中国美术馆、日本近代美术馆、联合国总部、国内外艺术博物馆及文化研究机构收藏。出版有《朱训德作品集》,《中国民族风情。傣族集》,《朱训德画文集》,译著《与风景秀丽的对话》,《听泉》等。其艺术成就列入《中国著名艺术家辞典》,《中国杰出人才辞典》,《世界文化名人辞典》。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延(1943.1—)女,山东黄县(今山东龙口)人。擅长中国画。1962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毕业后随中央美院赴河北省张家口宣化地区北京军区部队下放锻炼。1973年由国务院文化组重新分配到湖南省文联、《湖南文学》编辑部任美术编辑。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7年任美术副编审职称。先后在湖南省美协、湖南省书画研究院任专业创作工作。1992年调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任教,并转为副教授职称,1998年并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现艺术学院)。历任湖南省文联《湖南文学》编辑部美术编辑,湖南省美协,湖南书画院专职画家、高级美术师,上海教育学院美术系教师,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其作品曾参加第六、第七届全国美展;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中国首届、第三届当代工笔画展;首届大陆女画家作品展(台湾);并应邀赴新加坡举办现代工笔人物画联展等。作品有《宝贝》、《踏春行》、《大山行》、《秋日》、《骄阳》、《石黛水情》等?。中国画创作《宝贝》1980年参加今日中国妇女画展在日本东京展出,获省文艺创作奖。壁画创作《踏春行》、中国画创作《大山行》分别入选年全国第六届、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省美术创作优秀奖。中国画创作《石黛水清》入选1997年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1991年应邀赴新加坡举办《现代工革人物画展》。传略及艺术成就已录入《中国美术辞典》、《中国当代画家辞典》、《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曾正明(1954.12—)湖南长沙人。擅长中国画。1981年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留校任教。现为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作品曾入选第五、六、七届全国美展。作品《换回失去的青春》(油画,合作)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中国美术馆收藏。《我和我的一家》(水彩)、中国画《冬之彩·雪》、《神女开春》、《中国诸子神图》等。出版有《十八描研究》、《曾正明选集》。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郑小娟,生于1940年,湖南长沙人,1963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中国画专业。曾任美术教师、文化馆美术干部、美术编辑、编辑室主任、社长兼总编,现任湖南美术出版社编审,湖南省出版局编审委员会委员。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南省文联委员。从事中国工笔画创作四十余年,作品参加1964年以来由中国文化部、中国美协主办的历届全国美展和工笔大展。部分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中国展览公司、日本广岛弥勒的里美术馆等文化机构收藏。代表作编入由国家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全集》。大型美术丛刊《中国书画》、《国画家》、《美术》、《画家》、《江苏画刊》,香港《文汇报》中国书画栏,美国国际日报等处专栏专板介绍她和她的工笔人物画。著作有:《工笔人物画技法》、《中国当代美术家画库·郑小娟》、《郑小娟作品集》(八开精装画册)。1990年由中国美协指派为中国女画家代表团成员赴澳门出席《中国女画家作品展》。1991年应邀参加《周恩来》电影拍摄工作,出演邓颖超女士。1993年3月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专题介绍她和她的作品。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曾晓浒,又名晓虎,四川成都人。擅长中国画。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得到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第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作品有《秋溪放排》《南天雄秀》《翠笼桃源》《幽谷清奇》等。出版有《曾晓浒画集》《曾晓浒陆露音画集》。曾晓浒专业素质全面,既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书法、金石。他教学重直观,强调示范。为人淡泊,不重名利。在艺术领域里,已创出自己的风格,为泼墨山水画杰出代表。1964年,曾晓浒主笔为首都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了巨幅湘绣屏风《韶山》,随后又为大会堂创作了大幅壁画《南天独秀》,为画坛所瞩目。1979年创作的国画《放木排》,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亚洲三国近代美术展览会”上获奖,并被选入《亚洲近代美术画册》,他的名字列入中、日合编的《艺术家八百鉴》。1981年,为广西灵渠宾馆作巨幅山水画《清漓拥翠》。1983年,完成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的巨幅山水画《醴兰沅芷,岳色湘声》。该画高九米,长十八米,气势磅礴,集中表现了三湘景色的雄浑隽秀。1986年再为人民大会堂作大幅国画《翠笼桃源》《幽谷清奇》。1992年在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举办“曾晓浒山水画展”并出版画集。1993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画《韶山》。2001-2002年两次应邀赴中国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馆创作多幅大画。曾晓浒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雄浑苍润,气势夺人。其作品多次被送到日、美、英、法、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展览。有的作为国礼以文化部名义赠送给友国,有的为国家博物馆收藏。1985年,参加世界美术交流协会泛太平洋地区美术大展,会后,被聘为世界美术家交流协会常任委员。《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研究》等报刊相继介绍了他的绘画生涯和艺术成就。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居住地区
    湖南/长沙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又名钟亚。湖南衡阳人。擅国画。衡阳市文化馆。1940年出生于湖南衡阳市,196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9月因病逝世。他深得恩师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的教诲,毕业从事中国书画艺术的创作与研究,始终以生活为源泉,在生活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使传统文化在现代观念的笔墨探索、融汇中不断创造出书画艺术的新境界。他的美术作品曾入选第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国画《楚人》入选中国画百年大展。在全国第七次文代会、第六次作代会联欢晚会上,他与刘大为、杨力舟等十位画家合作的大幅中国画《盛世春光图》,作为中国美术界的礼品赠送大会。他与全国八位画家一道创作的巨幅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成为传世佳作载入美术史册。他的书法作品曾参加《全国名家书法精品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等全国大型书展。出版有《钟增亚中国画选集》、《钟增亚速写集》。他曾任“中国画三百家”、“第四届全国山水画展”、“新世纪中国画大赛”、“第九届全国美展港台展”评委。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书协主席、湖南书画研究院院长,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他的艺术创作融人物、山水、花鸟画于一体,集书、画、诗、文于一身,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全国书画界,赢得了书画界的尊重。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高度评价他在美术创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中国美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中国美术史将记下他的业绩。《中国书法》杂志、《美术》杂志等全国权威性专业报刊作过专题报道。于2002年9月19日在湖南长沙因病不幸逝世,享年67岁。

    居住地区
    湖南/衡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18条/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