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刘辉煌,1941年生。1963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分配北京工作。供职于公安部群众出版社。历任美编室主任,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中国美术家协会插图装帧艺委会委员。擅长国画,插图、连环画、书籍装帧。从60年代起就有国画人物、插画、连环画、书籍装帧作品发表,至今达数千幅。出版专著有《中国仕女图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外插图艺术大观》(中国文联出版社),《美术初步》(武汉出版社)。《刘辉煌画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主要获奖作品:中国画《抗战》获得公安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五届“卫士之光”一等奖。《国外插图艺术概论》获第三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论文评奖一等奖,《困境与出路——关于插图的思考》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论文评奖一等奖,《红岩魂》画册装帧设计获第五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中直系统出版社评奖二等奖,《傅作义一生》封面设计获第四届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三等奖。代表作品有:《丰收果实献给毛主席》、《朝霞》、《忠诚的卫士》、《小平同志》、《抗战》、《海风》、《南海渔汛》、《竹林七贤》、《高山流水》、《松下问童子》、《高岭会友》、《福在眼前》、《祥和》、《春风》、《迎福》、《神威》、《迎春》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教授。1981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写意人物专业,1985年毕业并留校任教,1995年硕士研究生主要课程班毕业,担任写意人物画室副主任,讲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85年大学4年级习作《启示》选入全国青年美展;毕业创作《太行丰碑—左权将军》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并多次参加中央美术学院举办的“历届毕业生优秀作品陈列展”。1986年作品《秋分》参加在日本东京举办“中国现代美术家作品展”。1987年作品《田园》参加中国美协主办“首届中华杯中国画大奖赛”并获“优秀作品奖”。1988年作品《红果》参加中国画研究院主办“’88北京国际水墨画大展”并获优秀作品奖;1989年水墨小品8作品《陡恁图》等9幅作品参加“张力的试验—’94表现性水墨展”;《;1995年作品发表在《中国当代美术图鉴》;《中国现代人物白描精选;作品《回娘家》2幅作品参加北京—香港举办“中国当代杰出中青年画家作品展”;《人民日报》海外版1996年5月17日;《国画家》1996年6期;《美苑》1996年3期;《中国画精品选》;《雄狮美术》1996年5期。1997年《唐诗·诗意》2幅作品参加学院与日本东洋学校举办“中日联展”;《中青年国画家一百人作品集》;《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珠海邀请展作品集》;1998年作品《牧歌·信天游》3幅参加《国画家》“中国首届国画家学术邀请展”;深圳“第1届水墨画双年展”;作品发表在《当代人物肖像素描艺术》;《当代水墨人物画家创意手稿》;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刘汉(1932.8—)广东中山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49年参军。1952年任中南军区防空兵文化处美术员。1955年后为职业画家。1984年后任中央民族学院美术系第二中国画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现为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代中国水墨联盟秘书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作品有连环画《红色风暴》、《黑山阻击战》、《红旗谱》等,中国画《天女散花》、《女娲补天》、《拓荒牛》等。近十年来曾在国内7次举办个人画展,1985年于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曾发表《线节奏与中国画革新》、《创造与继承的颠倒》、《拾回来你失落的明慧》等数篇专论文章。祖籍中山沙溪,1932年出生于广州。祖父刘思复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之一、上世纪初著名的无政府主义者,曾有过筹划用土制炸弹暗杀清水师提督李准的壮举;父亲刘石心在大革命时代当过进步刊物《劳动者》的编辑。家庭的影响赋予他天生的叛逆精神,而他在此后穷毕生精力在中国画走向方面的探求,更使他获得了惊世骇俗的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的成果。刘汉从小喜欢画画,因为祖父和父亲的关系,他从小就认识高剑父、徐悲鸿等画坛的前辈宗师,而且过从甚密。有趣的是,他却从没有把这些大师视为偶像,一心想的只是绘画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画。解放战争期间,刘汉参加了两广纵队的文工团宣传队,从外地回到了老家中山,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忘掉了画画。当在中山北部的潭州地区工作时,他曾画过一组连环画,以揭露恶霸地主的压榨农民血汗。由于工作太忙,这些画画好后就搁在一边,连自己也忘记放在哪里了。直到某个雷电交加的日子,当他又一次经过潭洲时,发现这些连环画竟被别人放大了画在村中的墙壁上。看到自己的涂鸦之作成了宣传革命的武器,令他从此对画画产生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50年代初,他从部队转业后,决定投考美院,却没有想到前路会是这样的坎坷。三次投考三次落榜。说也难以令人置信。十分不服气的他,就在此后数年间,凭着为梁斌的著名长篇小说《红旗谱》所作的插画,一举名扬天下,最后竟成了美院学生的范本!从50年代后期起,刘汉开始将精力投向中国画走向的研究上来。曾亲身经历和参与解放战争的刘汉,很希望自己拥有一种大气魄来反映大时代的变革。然而,在随后的“文革”年间,他不但不能继续从事绘画和研究,为了生活,还不得不去放下画笔当了建筑小工。等到文革结束,文化部恢复成立书画创作组(中国美术研究院前身)时,刘汉被邀请到书画创作组研究中国画的革新,并在80年代初首次将他的探索之作在中国美术馆举行画展,引起了轰动,被观众赞誉为具有“拨动心弦,激情的涡流掀翻展所的顶篷”的力度。他自己也郑重地将此视为“二十世纪文化的宏观探索”。可惜,由于这类课题很难成为商品卖钱,应之者寥寥。没有人愿接就自己来。自认理论基础薄弱的刘汉,前后花了十年时间,将中国画的历史,以及中西医学的碰撞、《孙子兵法》,还有中国体育腾飞等许多不同类别却具有内在关联的材料有机揉合,融会贯通,于1995年在《江苏画刊》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上帝的青睐》。他在论文中宣称:“世界上古老民族里面,中国人有点特别,她站立不起来便罢,一旦昂然站起,就命定要遭际世纪的机遇,承受额外的负荷……谁叫他们身受上帝的青睐。”接着,他在对东西方的异同作出实事求是的比较后指出,“发扬中国宏观而锻造中西思维两优做出互补,可以兴中华,可以旺欧洲,可以昌世界”。他的理论像一个重磅炸弹,终于引起了学术界及美术界的关注。为了向年青一代讲授自己的观点,刘汉提出,希望能到中央民族学院教学,但是,由于他论点的新颖与急进,令墨守成规者难以接受,所以,他进学院教书的事几经反复,总是落实不了。有见及此,吴作人等著名画家为此事联名上书当时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胡耀邦收到信后,指示当时的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办理。由于中央领导的亲自过问,刘汉才得以在1984-1990年期间在中央民族学院教书,他开设的理论课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刘汉认为,应该而且可以用传统的中国画线条来表现中国人的铮铮铁骨。他创作于80年代的《拓荒牛》、巨幅制作《来复枪洞穿我的胸膛》、《昆仑我的脊梁》,以及反映广州三元里百姓痛打英国侵略军,揭开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序幕的《牛栏岗大雨滂沱》等实践这一理论的画作,都曾名噪一时,具有罕见的豪雄与“野性”,十分引人注目,当然也颇招争议。刘汉曾于90年代末回到家乡中山举办画展。2004年6月,在应邀回中山参加文化名人推广月活动时,身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现代中国画水墨联盟秘书长、中国美协会员的刘汉在座谈会上的发言语惊四座。他说:“现代人都在崇尚西方文化,其实西方文化也有垃圾;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以为传统文化都是垃圾,结果是泼脏水连孩子也一齐泼出去。这些做法显然是不对的。”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雷光(1934.12—)原名宋蕴琦,河北饶阳人。擅长漫画、中国画。1948年毕业于华北电讯化工程专科学校,1951年入部队美术培训班学习。历任解放军报务员、台长、通讯参谋,国务院秘书厅秘书、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编辑。作品有《童话新编》、《妙用无穷》、《收获》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漫画

    职务

    画家简介:李承仙(1924.10—)女,江西临川人。擅长敦煌艺术研究、油画、中国画。1946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任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助教。1947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82年任国家文物局研究员,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油画《献给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人们》(与常书鸿合作)获全国科普美展荣誉奖,中国画《姑娘追》参加国庆10周年美展。与常书鸿合作:日本《枣寺玄中寺组画》(7幅)、日本法隆寺《来自丝绸之路的飞天》(组画16幅)、《敦煌舞乐飞天》四条屏等。临摹敦煌北魏—元各时代壁画300余平方米,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出版有《敦煌北魏、西魏、五代壁画艺术》、《敦煌飞天》(合作)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刘宇廉(1948.11—1997),生于上海,祖籍浙江鄞县。擅长油画、连环画。自幼喜爱画画。刘宇廉是上个世纪后半期成长起来的知青艺术家,艺术生涯开始于1967年“文革”初期的街头大批判专栏画、毛主席像等宣传画。1969年,刘宇廉随“文革”洪流和几十万知青前往黑龙江北大荒,成为生产建设兵团的战士。刘宇廉在北大荒版画群体的影响下,开始从事速写、素描、油画、水粉等基本功练习和创作。1977年调入哈尔滨画院任专职画家,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读研究生。1987年赴日留学,1992年起在日本从事艺术创作。1997年因脑瘤不幸病逝。刘宇廉与陈宜明、李斌合作创作的连环画作品《伤痕》《枫》,以及被禁止出版的连环画《张志新》等享誉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所未有的画风和对人性的表现成为“伤痕美术”的发端与代表作,铸就了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一段华美篇章。《九色鹿》《黄河祭》《黄河》使刘宇廉在画坛产生广泛影响。黑龙江美术出版社曾出版《刘宇廉的艺术世界丛书》,包括《刘宇廉画集》《刘宇廉文存》《两地书——寄往天国之门》《黄河梦》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油画

    职务

    画家简介:1942年生于山东掖县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从师俞致贞学习工笔花鸟。1978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师从叶浅予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备注:1978年——198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人物画专业(同学有褚大雄、朱振庚、楼家本、杨力舟、王迎春、谢志高、李延声、翁如兰、胡勃、韩国榛、刘大为、杨刚、聂鸥、华其敏、史国良),师从叶浅予先生。1980年毕业创作《九歌》组画,获叶浅予一等奖学金。1981年为北京竹园宾馆、四川白帝城博物馆创作《昆仑十巫》(丙烯)和《赤壁之战》等。1986年《宫闱惊变》,获第3届全国书籍装帧插图创作二等奖。1987年《神曲》(工笔重彩—绢本),获意大利国际但丁学会文化成就奖。城雕《火凤凰》(煅铜)、《远古图腾》夸父、蚩尤、仓颉、西王母系列(漆雕)、《华夏族图腾面具》(陶艺)、《三重奏》、《大唐变奏曲》、《琵琶行》(丙烯、.绢、亚麻布)、油画《女人影子》(亚麻布)、《荷花三娘子》、《补天》(工笔重彩、绢)、《伏羲女娲金苹果》(水墨、宣纸)等多次在国内外展出。主持以探索中国画多样表现性为特征的李少文工作室,著有《李少文人物画集》、《中国当代研究生国画选》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国靖(1932.10—)女,浙江宁波人。擅长绘画和美术设计。1948年入上海美专,1950年入国立杭州艺专(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1954年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先后在《旅大青年》、《中国青年》和《人民文学》任美编、副编审。作品有《中国共青团团徽》,《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等。作品《日》和《月》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喀什》参加丝绸之路美术作品大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刘光夏,男,1938年生于西安,回族,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职,书画家、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刘光夏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优秀艺术家。曾发表中国画、版画、连环画、宣传画、书籍装帧设计、诗歌、剧本等作品数百件。绘画作品曾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数十次,获奖多次。他专心于中国彩墨画的创作和探索,他的山水画多以乡土、明月、春雨、大海为主题,作品充满了浓郁的乡情诗意,给人以清新自然、返璞归真的美感。刘光夏的书法很善用墨,无论是行书、狂草或是隶书,常有水渍溢出墨团,努力继承先人“涨墨法”的效果。而许多长诗、长跋,则显得清逸冷峻,线条柔中见刚,大大去了火气。他坚持书画同源,相得益彰的理念,强调艺术无不相同,书与画亦是一本同源,理法一贯的思想。坚持前人提倡的善书者,必善画,以画之墨法,通于书法。因而行、草、隶、篆日日研习,进而成为了名符其实的书法家。观他的书法作品,既有一种长锋羊毫特有的粗茁、厚实浑重的艺术效果,一种气势开张的阳刚之美,一种提笔暗过,圆润凝练,绮丽精深,长撇长捺,意韵深长的感觉,又恰有一种天趣自然,返朴归真,平和简静,山水萧散与和雅之美。他的绘画始终追求以诗入画,讲究诗与画的相互结合。他认为书画家不能没有诗的修养,诗是画的灵魂。画家惟以诗心作画,才能建构起画的境界。他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用诗句或整段诗命名的。当你步入他的绘画世界,徜徉于他那些画中的花前月下时,你会发现,他的笔下原来也是一个天地无穷,神思无穷的世界。在这里“意境”、“三远”、“心视”、“散点透视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笔墨则在灵敏的变幻中渗透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颇多感悟、颇多理解和颇多反思。细细地观察和分析他的这些作品,不难看出为了创造更加独到和深刻的意境,他通常采取了许多新的艺术方法和手段。诸如变形手法,每每为了使物象与图景超出一般且产生非凡的艺术魅力,他常常打破前人格局,在花形、鸟形、树形、山形、石形等方面进行变化,并通过它们彼此间的呼应、向背、穿插、组合,以构成自己独有的新境。像“童年”、“路”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在这里清浊并用的笔法,使其笔墨、色彩、物象、景象均在清晰与含糊之中。即使墨色产生了丰富而奇妙的变化,也使具象与抽象在作品中互运、互化、互生。又如比衬手法,往往令人感到一种大起伏、大跌宕与大变化。其中有色与墨的比衬,有墨白、干湿、浓淡、冷暖、明暗、强弱,各种颜色与同一种颜色间的比衬,也有点线面、大小、长短、纵横、疏密、虚实等不同形式的比衬。通过比衬统一,使画面中的形象强烈而不平板,生动而不僵滞,丰富而不单一。深迷互衬法,则是他大胆地借用古人在传统山水画技法中深远与迷远的方法,并将其融入花鸟画的创作之中,有机地运用,从而产生了新的图式,新的创意,新的意境,完成了一种新的建树。刘光夏现在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任美术副编。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书籍装帧研究会会员、国民俗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理事、陕西新月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山东省乳山书画院、招远书画院名誉长河南省信阳鸡公山中外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州收藏家协会名誉会长、新华社书画院特聘画师。发表中国画百幅,代表作有:《乡土风情》(组画七幅)、《我的童年》(十三幅)、《刘光夏彩墨画》(五十二幅)挂历,手册等。《月光曲》、《黄河之水天上来》中国画1984年中国美协北京分会收藏;《桂林山水》等中国画获奖。装帧设计作品73册,代表作有:《天安门革命诗抄》,1987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精、平装);《科学童话》、《外国童话》、《儿童漫画》(共11册),19791980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玲珑三娘》,1987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为书籍、报刊插图100余幅,在《人民文学》、《民间文学》、《新观察》、《中学生》、(人民日报)、《北京晚报》、《工人日报》等。中国画作品参加国内外美术展览近20次,在北京、西安、山东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曾发表诗歌、歌词约20余首,儿童歌舞剧本2部,歌词作品(谱曲后)在全国获歌词创作优秀奖4次。《中国美术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家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书作条目介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书法

    职务

    画家简介:河北固安人。1933年至1937年任北平艺专讲师,兼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任职於民族美术研究所,次年执教於中央美术学院,为教授,中国画系人物科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名誉会长。擅长历史画、仕女画。早年作画以工笔重彩为主,後渐兼工带写。作品有《赤眉军无盐大捷图》(陈列於中国历史博物馆)、《淝水之战》、《卓文尹听琴图》等。撰有《唐代人物画》、《中国重彩人物画技法》、《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以及《民间壁画技法》等论述。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 

 4 

 5 

 下一页» 

 共41条/5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