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范廷义,男,1954年出生,河南省开封人,汉族,室名听雨楼。198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1988年进修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肇庆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肇庆市端砚协会副会长,肇庆学院公共艺术教研部主任、肇庆市第七、八届政协委员,肇庆学院池田研究会副会长。现为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范廷义擅长中国人物画、山水、花鸟画,多年来书斋求索,砚田耕耘,经常外出写生,在大自然中寻求灵感,既重视继承传统,又注重“外师造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人物画,大气磅礴的山水画,酣畅淋漓的花鸟画风格。在继承传统写意画笔墨韵味的同时,独创了以蓝色代墨,并吸取西画的光影造型来塑造海女这一独特题材,蓝色的海与人物融为一体,表现出中国画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山水、花鸟画充分发挥传统的笔墨技巧,营造富有诗意的境界和情趣。作品《起名字》、《海女》、《采莲曲》、《江南采莲曲》、《春雨潇潇》等入选全国美展,并选入大型画集。作品《高原牧歌》入选2004年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多次参加省美展,并有作品获奖。在报刊杂志发表多幅作品,作品多次被博物馆、纪念馆收藏,部分作品被美国阿诺卡·雷蒙斯大学、英国波尔顿大学、中国驻英大使馆、日本创价大学、国际创价协会、大坂关西总会、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及个人收藏。曾在开封、杭州、肇庆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山水画技法教程》和《范廷义画集》。范廷义是一位出色的中年画家,他曾就读于河南大学美术系,后到浙江美术学院深造,师从陆俨少、刘国辉等名家学习山水、人物画创作。近些年来在人物画创作领域,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创作的《海女》、《采莲曲》、《起名字》、《江南采莲曲》等人物画,先后入选全国首届中国人物画展、世界华人书画大展、全国第六届美展及中国画三百家画展等。传略辑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辞典》、《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广东省潮州市人,擅长中国山水、人物画。1990年、1991年、1)992年先后在潮州、广东画院、香港艺术中心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邱思泽人物画辑》、《邱思泽画集》。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潮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入选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性大型美展)《强渡大渡河》1977年入选“全国庆祝建军50周年美展”。《潮汕农家》1993年入选“全国首届中国山水画展”。并于1994年入选在纽约举办的“中国山水画获奖作品展”。《春潮》、《杏花春雨》1995年入选在悉尼举办的“中国首届优秀山水画展”。《华夏骄子李嘉成》1997年入选“全国中国画人物画展”。《乡情》1999年入选“跨世纪暨建国五十周年全国山水画大展”。

    居住地区
    广东/潮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雕塑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河南省偃师市,1980年入伍,1984年在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进修,现任职汕头市文化局.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潮汕英歌舞”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 “潮汕龙舟舞”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 “潮汕蜈蚣舞”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 “潮汕布马舞”获广东省首届中国画展金奖。 “吉日”获2000年全国中国画展铜奖. “惠安女”入选2001年全国中国画展。 “忆童年”“双头马”入选第十三届新人新作展. “棍球”入选全国第四届体育美展。 “惠安女”人选2004年中国人物画展。出版:《卢中见画集》《卢中见人物画选》《花鸟画入门》《卢中见小品人物画选》《卢中见山水画选》《21世纪广东省中青年团画家丛书/卢中见》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王豫湘,男,1954年生于湖南黔阳安江。现任广东教育学院美术系教授。1978-1982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2-1985年,湖南省株洲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1985-1988年,湖北美术学院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8-1992年,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教书任职讲师。1992-1994年,调往深圳华侨城华夏艺术中心工作。1994年至今在广东教育学院担任教学工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获奖情况:2003年被广东省教育厅、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授予“南粤优秀教师”称号;荣获《广东中华文化基金》金质奖章。主讲课程:素描·速写·国画·创作等。主要专业研究方向:[1]中国工笔人物画的教学与创作。主要艺术创作经历:1.1984年9-10月,《牵牛花》(中国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南京)2.1984年9-10月,《庐山姑娘》(连环画)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北京)3.1989年9-10月,《夏河响浪》(中国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广州)4.1999年9-10月,《如意吉祥》(中国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汕头.广州)5.1999年9-10月,《连环计》(连环画)入选“第九届全国美展”(福建)6.2004年8月,《祈》(中国画)入选“首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精品展”7.2007年7--8月,《向前方》(水彩画)入选“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北京)8.1998年《下塔畦的阳光》(水彩画)参加“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北京.中央美术学院)9.1998年《长河落日》(中国画)参加“98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北京.中国画研究院)10.2008年《客村新客》(中国画)与人合作参加“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广州.广东美术馆)注:上述五年一届全国美展为文化部与全国美协主办;建军美展为文化部、总政治部、全国美协主办;其他为全国专项专业展览。分别编入《美术》等国家权威刊物与专业作品集。省及省级以下不计。主要研究成果:1.《毛毛雨》(国画作品)发表于《美术研究》(国家权威期刊)1997·3期2.《圣道》(国画作品)发表于《美术研究》(国家权威期刊)1997·3期3.《装饰基础》(教材)2005年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4.《线之浅见》(论文)发表于《装饰》(国家核心期刊)2005·9期5.《水墨释义》(论文)发表于《装饰》(国家核心期刊)2006·8期6.《艺术的表现与方式》(论文)发表于《美术大观》2007·4期,辽宁美术出版社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王大鹏(1957.10—)回族,擅长中国画。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院国画系,1985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作品《唤》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爱国工商业家梁培基》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山顶的木屋》入选1997全国中国人物画展。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国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汕头中国画院副院长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作品为多家美术馆美术馆收藏作品被编入全国高校美术教科书刘启本多年来潜心致志于肖像画的研究和探索,绘画风格清明端正朴茂沉厚。特别是系列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在全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位扎根广东而影响力波及全国的画家。以不凡的写实功力,绘就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憧憬和困惑,一个个有血有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他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峥嵘岁月》和《打回老家去》,就是两幅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的力作。画家准确把握主人公内在气质和风采神韵,塑造了戎马倥偬的红军时期毛泽东和朱德既平凡又伟大的光辉形象。大地和人物纵横穿插、交相辉映,营造出史诗般的氛围。这幅气势恢弘的作品在第八届全国美展展出时,曾博得好评,感染过无数观众。——著名美术评论家:马克刘启本正是以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扎实成熟的艺术技巧、平实沉厚的艺术内涵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画创作中别开生面的一页。他的创作成果显示了西方写实技法在应用到人物画创作的几十年后,所带来的创新与改变,而同时刘启本以其良好的艺术修养,为构筑这个时代的人物绘画多姿多彩的风貌贡献了自己精彩的一笔。——萧莉在许多画家看来,肖像画绘画因素最少,难度最大,最能考验画家的全部才能,又最能暴露画家的任何一点弱点。刘启本老师却乐于接受这种挑战,并由此而展现出他非同一般的艺术功底。——陈静莹刘启本的《常乐》系列却是融自己人生体悟和审美情趣的精心之作。画家以弥勒佛独特的亲和力和趣味横生的笑容,赋予“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关爱及包容精神。其作品笔简形具,意趣俱足。正是这些具有欣赏价值和感染力的新弥勒,受到了广大观众欢迎和海内外收藏家的青睐。——边城

    居住地区
    香港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安林(19626—)壮族,广西人。擅长中国画。1986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并留校任教,现为副教授。

    居住地区
    广东/汕头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邹莉(笔名依耘),女。1950年1月生于广东龙门县。1965年--1970年当了知青。1966年开始创作的第一张作品。现任中国美术家会员,广东美术家理事,佛山美术家常理,南海画院画家,情铸画院院长。邹莉女士敢于正视自己,敢于表现自己,并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她较多画的是古代的女人,是因为中国历代女性在"三从四德"的传统枷锁下,她们的遭遇更显凄美动人。作为女人,邹莉能更仔细、更深刻地观察、体味女人的外表和内心,更易感受女人的快乐与痛苦,于是,她选择了女性题材作为毕生的艺术追求。用了将近十年时间,在1997年初,她终于完成了一百幅工笔后妃图的创作。1998年至今,她都在进行《武则天》工笔长卷进行创作,如今已是易稿六次,仍在研究和摸索中。2代表作品《百妃图》1998年9月,《美术》杂志发表刘曦林的文章,题为:《邹莉的〈百妃图〉》。文章说:邹莉是上过山、下过乡,又出过国、见过世面的当代女性。她里里外外地悟过自身,悟过女性,终于有了一套自己的“女人经”。当西方世界因鄙薄女性而出现女权主义和相继出现男权主义回潮的时候,在中庸的中国虽然没有女权主义的强烈呼吁,邹莉也不是女权主义者,但她创办“情铸画院”和在工笔绘画上的成绩,不仅奉献了女性特有的劳动精神,也证实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能力和才华,就像许多人事的阴盛阳衰那样昭示着当代女性的自强。《百妃图》实际上是邹莉所悟到的“女人经”在历史上的图鉴,在造型上的表现。因此是否可以说,《百妃图》和深层创作动机源自女性意识的自觉,源自她对同类的爱和责任。于是,她为中国女性体态之美与心灵之美的完美谐和而动之以情,以造形的彩笔描绘她们如玉如花的天生丽质,也歌颂她们治国经世的才干、艺术上的贡献和美好的品德。她有感于中国女性对情与性的自由追求与自我压抑或者与幽禁冷宫遭际的巨大冲突,就像画唐玄宗梅妃中表现的那样,寄予“残妆和泪污红绡”的同情,甚至因汉高祖妃戚夫人沦为“人彘”的遭遇陷入悲剧的沉痛之中。邹莉说,她为中国女性内美和外美的相补,节制与诱惑、追求与压抑的冲突,为她们坚忍、宽容品格之博大,为东方女性特有的光芒而激动,“我能理解,我感同情,我要歌颂,我要批判,我想表现,我可刻画。”正是对中国女性的这种理解,这种研究,这种情怀,这种“从于心”的真诚,促成了《百妃图》,也塑造了女性画家邹莉。2002年,女画家邹莉的102幅绢本工笔重彩仕女画《中国后妃百图》在广东画院展出。与一般美术作品不同的是,她的作品具有历史和人文的视角。问及邹莉的创作初衷,她坦言,女性形象是她作品的主题。在她看来,中国许多传统的女性形象体现了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统一,她们对情的执着追求,对性的自觉压抑,对生活不屈不挠的态度,忍受着压迫仍进行抗争的精神,令人感动。作为现代女性,邹莉认为自己有责任通过完整、大量的挖掘,以自己的画笔把这个题材表现出来,借以反思女性在历史上的存在,唤醒女性在现世的自觉。1992年,邹莉曾以白描的方式为历史上的后妃们绘制了黑白图集,在此基础上,历经数年的创作,她以工笔重彩的形式重新编绘,画成《中国后妃百图》。在中国历史上,系统地表现古代后妃的图画作品尚未见记载,可以说,邹莉是第一次对历史上的后妃们进行了整理。后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独特产物,为了能抓住最典型的特点表现人物的个性,邹莉在几年的时间里,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读物,从中总结出人物的特点。比如在画末代皇后婉容时,她认为最能表现婉容的镜像是不幸的婚姻导致她感情的失落,她只能依靠鸦片来麻醉自己。邹莉用一个被鸦片麻醉的形象表现了末代皇后的悲剧人生,得到了专家的一致肯定。汉成帝妃班婕妤为摆脱迫害退出东宫,并写了《团扇歌》以抒发情怀。邹莉独出心裁地将班婕妤画在一柄团扇上,她执笔沉吟,若有所思,画面上还画出了数柄团扇和飘摇的落叶在秋风中盘旋,衬托出她坎坷的命运。类似这样动人的形象还有很多……虽然全部作品不能说是无懈可击,但作品中人物的每个眼眉、每个服饰,都能看得出邹莉对每个人物倾注的心力。作为一个女画家,邹莉的《百妃图》也展现了女性画家独特的创作手法,她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地运用了现代绘画的观念,借鉴了西洋画的手段,构图上打破时空间的局限,在同一画面上表现情节的发展过程;有的还借鉴电影中叠印的手法,使作品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人物表现上,采用了包括写实、抽象、浪漫等各种办法来表现人物的特性,用国画、水彩、水粉、油画等技法来使众多的画面丰富而不雷同;在色彩的运用上,她发挥了中国画色彩的装饰性和表现力,在每一幅图中都精心设计了不同的色调,都与不同人物的性格、身世、经历等“随类赋彩”,加强了艺术感染力。

    居住地区
    广东/江门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字朔江,号饕公,1942年生于陕西,江苏人。擅长书法、中国画。1970年后在徐州市委宣传部、徐州师范学校工作,1980年任徐州国画院创作员,1987年结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国画系卢沉工作室。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坛》主编,现为深圳大学师范学院艺术系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澳门中国画坛报主编、书法研究员等职务。1987年师从国画艺术大师李可染,作品多次在中国书画大赛获得第一名,并多次被国内外报刊杂志报道。1987年至2004年,他先后于中国美术馆、深圳、顺德、青岛、无锡、内蒙、香港包兆龙画廊等地,举办个人书画展;先后出版了七本书画集。1988至2000年,曾经三次参加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87年中国画作品《陕北瑞雪》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0年,他的书法作品长卷《米芾西园雅集图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据悉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开收藏书法作品之先河;1998年,他在美国洛杉基举办的画展中,分别获蒙特帕市市长荣誉证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荣誉证书。其作品《柳候读书图》获纪念柳宗元书画全国征稿评比一等奖,《冬心论画图》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邀请展、《论画图》入选“中国画三百家作品展”。代表作品有《张旭发书》、《波生画集》。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陈振国别名左毅,湖北人。擅长中国画。1967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8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班。曾从事美术编辑、美术普及工作。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作品有《春满瑶山》、《一九七九年的春天》、《詹天佑》等。

    居住地区
    广东/广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