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浙江杭州人。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上海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画艺委会主任,上海市文联委员,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兼职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韩硕是一位看似内秀的人,虽没有叱咤风云的豪气,雄强武勇的霸气,却有着绵里藏针,柔中见刚的潜质,又是一个不显山露水,甘于寂寞的艺术行者,云遮雾绕,令人不识其庐山真面目,韩硕的举止言行在潜移默化中渐渐被人们体悟:韩硕是一位全身心 韩硕以自我方式投入艺术事业之人!韩硕外在的拖拉疲沓、丢三忘四的表象,掩盖不了对艺术孜孜以求“画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态度,为了出精品力作常常毫不留情、义无反顾地淘汰自己不满意的作品。1981年作品《我要向毛主席报告的》获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二等奖。任少年儿童出版社美术室主任,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4年作品《好老师》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佳作奖,作品《亲人》获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奖,首届上海文学艺术二等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1986年作品《山鬼》等四幅入选首届海平线绘画联展。1993年作品《风雨同舟》等十幅入选《海上十五家中国画集》,《小花》等入选《上海中国画名家作品》。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1994年作品《饮中八仙歌》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1996年作品《知音》等六幅入选第六届海平线绘画联展。1997年作品《佳音》参加迎回归沪港书画联展。调入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1998年作品《晚风》等三幅入选上海百家精品展。1999年参加时代风采—庆祝上海解放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并获一等奖;2000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金奖;2001年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上海美术作品展并获二等奖,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并获优秀奖;2002年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参加全国政协举办的上海当代国画优秀作品展赴京展出。出版《韩硕画集》、《上海中国画院画家作品丛书—韩硕》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周杏生(1922—)江苏吴县人。擅长连环画。1950年任上海连环画家联谊会常务理事,1960年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副主任。连环画有《桃李劫》、《黄巢起义》、《赵一曼》《杨家将》、《血泪仇》等。周杏生1922年3月出生于旧中国上海一个普通贫民的家庭里。青年时期在其兄周野生的影响下开始从事连环画创作生涯,后来又在中共地下党员沈凡,赵宠本的帮助引导下参加了“图文出版社”。1949年7月,赵宏本、卢世澄和他发起组织了“新声”出版社,出版发行了《赵一曼》、《血泪记》、《团圆之后》(笔名:苏星)等40余部,1958-1960年他在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进修班深造,师从潘天寿、黄宾虹大师,数十年来创作中国山水画数百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著名连环画画家,自学绘画,擅长中国画、连环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永康人。上海沪闵中学一级美术教师。1972年起出版连环画《送鱼》、《诸葛亮》等55种。作品有《清兵入塞》、《激战黄龙府》分别获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三等奖,中国画有《胡公上书图》、《陆羽品茶图》等。出版有《徐有武画集》、《中国佛教图像解说》、《古代仕女画法》等。海派画家徐有武,1942年生于浙江永康。当时日寇的铁蹄正踏向这块山清水秀的土地,他父亲从上海逃回故乡,拿起笔画漫画,上街义务宣传抗日。获得县长亲书“唤醒国魂”的奖旗。徐有武秉承父亲的遗传基因,从小就爱画画,立志当画家,1958年初中毕业时,父亲被人陷害入狱。一个美好的家庭瞬间坠入地狱。生活的鞭子、政治的重压驱赶着徐有武走上了坎坷、曲折的学艺求生之路。重压铸就了他坚毅的性格。失学、失业促使他加倍努力。考美校落第,他在通知书上写下“现在不录取我当学生,将来我要去当先生”的誓言。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什么都讲出身成分的年代,一个黑五类的子女连进工厂当艺徒的资格都没有,想当画家简直就是做梦。求学无途,求师无门。上求碧落下黄泉,茫茫世界,除了白眼就是白眼,除了阻力还是阻力。他读《孟子》,读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盖其所不能”时,恍然大悟,原来千古以前先圣早就道出了人生的真谛:“成功者必先受煎熬!”他读《中庸》,读到“人以能之,已百人之,人十能之,已千人之,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于是他发奋苦练,画速写画到发狂,在酒糟加工厂当临时工时,将一肥皂箱旧发票当速写本,一个月里全部花光。从此,他养成了画速写的习惯,他的速写达到了能画下转瞬即逝的人物动态,还能轻松地默写。凭这点基础,他开始创作连环画。1964年画了一套短篇连环画,先投上海人美,后投辽宁美术出版社,均因家庭问题石沉大海。可是他发誓,要投稿四十次,直到出版为止.连环画大师1974年作品《血防线上》(合作)参加全国连环画中国画展展览并入选《全国连环画展览作品集》。1980年作品《王昭君》获浙江省连环画展览优秀作品奖。1981年作品《清兵入塞》(合作)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1986年作品《激战黄龙府》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三等奖。1992年扇面《百子图》获首届春申扇文化交流“王星记杯”扇面书画作品评选绘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1995年在上海朵云举办“六人联合画展”。1996年回故乡永康举办画展,8月赴泰国参加“黄浦画院中国画作品展览”。中国画《胡公上书图》获“96友好市中国画邀请赛”一等奖。《陆羽品茶图》获“96友好城市中国画邀请赛”优秀作品奖。1997年上海茗缘举办徐有武画展。1999年参加上海艺会。2001年2月与汪观清等举办海上名家迎春画展,6月与邱受成等到举办书画联展。中国画《李白将进酒诗意图》入选“迎接首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名人名作艺术展作品选”。《孙中山像》为上海中山故居收藏。《草圣张旭》为新加坡书法中心收藏。《猫蝶图》为新加坡乐龄书画会收藏。出版有《中国佛教图像介说》、《古代仕女画法》、《画猫创作与技法》等近百种。[1]连环画作品送鱼友谊水焦裕禄同志二三事黄道婆自知之明苗岭风霜金石为开偃旗息鼓石门平叛孙武演阵义送摇旗越王勾践王昭君识时务为俊杰包公铡国舅一字之差黄巢起义吕布与貂禅三气周瑜岳霆打擂大破石佛寺济公斗蟋蟀南天烽火齐天小圣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三国演义泪溅牡丹亭乾隆下江南相府幽魂孙子兵法历史上劳动人民的反孔斗争园丁之歌黄道婆清兵入塞谷城会献诸葛亮和尚戏乾隆康熙题匾喝退曹兵街亭失守葛洪挂碍关验诚心杨宗保之死闹京都妙计夺营盘平冤救母子起死回生术三擒刘香妙深夜救圣驾施法定洪水偷袭金江寨智破金印案包公疑案传奇宝壶盖的故事等等个人画展1992年赴新加坡举办“徐有武人物画展”并出版《徐有武画集》。1995年在上海朵云举办“六人联合画展”。现状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家协会员,上海黄浦画院画师,上海海墨画会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任伯宏(1932.12—1989)现代连环画家。河北景县人,世居上海。十四岁起学习连环画。1952年起,在新美术出版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事连环画创作。代表作《灵泉洞》于1963年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三等奖。其创作长于白描,线条细丽、流畅、洒脱。1973年起任连环画编辑,负责组稿编辑的连环画《白光》、《药》、《阿Q正传一0八图》、《子夜》、《三家巷》等,先后在全国连环画评奖活动中获奖。在上海发起创办“连环画沙龙”,团结了一批青年连环画作者,经常研究探讨连环画创作,对扶植新生力量、推动连环画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连环画研究会常务理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上海松江县城外岳庙镇莫家巷。原名程潼,字十发,以字行,曾长期担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从艺80年来,创作的书画作品涉及到中国书画及其边缘的各个领域,包括连环画、年画、书籍插图和书法、中国画、篆刻等各种艺术形式。他最早主攻山水,之后相继以人物、花鸟闻名于世。他被称为当代中国屈指可数的国画泰斗。1941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毕业。1952年任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1956年参加筹备上海中国画院并聘为画师。1957年国画《歌唱祖国的春天》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1959年《儒林外史》插图获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展览银质奖、中国华东地区书籍装帧展览一等奖。1960年连环画《画皮》获全国连环画评选二等奖。1979年《西湖民间故事》插图获全国图书装帧展览荣誉奖状。《程十发花鸟习作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0年于日本东京、大阪举行个人画展。1981年《程十发近作选》(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程十发书画》1-9集(杭州西泠印社)出版。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1986年被列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所编《世界名人录》。1989年聘为全国七届美展中国画评委。1991年获全国先进文化工作者称号。《程十发全家画展》在上海美术馆举行。1993年获第二届上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1994年香港《名家翰墨》杂志48期出版“程十发特集”。1995年先后于澳门市政厅、上海美术馆举办《程十发作品回顾展》。1996年将家藏122件古字画捐献给国家。《程十发画集》(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年赴加拿大同加总理克雷蒂安共同为“二十世纪中国当代画展”主持闭幕式。2007年7月18日晚上6点58分因多个器官衰竭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克弱(1916.8—2001.1)别名刘圻,河南淮阳人。擅长年画、动画。1936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学习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从事解放军部队美术工作。历任《战士画报》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编辑、导演、编剧等职。作品有《司马光破缸救幼童》、动画片《人参果》、《大闹天宫》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方增先,男,浙江省浦江县横溪镇西塘下人,(今属兰溪)。汉族,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195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留校后为研究生。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创作《粒粒皆辛苦》。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1999年当选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上海中国画院一级美术师、上海大学讲席教授。方增先193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今属兰溪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1949年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50年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1953年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后随同中央美术学院、浙江美术学院敦煌考察队赴千佛洞,研究、临摹壁画三个月,又深入草原藏区写生。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时年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同年,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1956年,《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簃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1958年,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1960年,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1964年创作《说红书》。1965年,《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1974年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1975年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1978年,任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选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1979年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1981年《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1982年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1983年,入上海中国画院。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1984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同年,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1984年1985年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1985年任上海美术馆馆长。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1988年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母亲》参加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获银质奖、齐白石奖。1990年,香港《收藏天地》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1991年被美国传记研究院授予该院终身董事和国际顾问。时年《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12月,画成六十幅。同年11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1993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1995年受聘为上海大学讲席教授。1996年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1998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1998年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2000年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索,画《大山的回忆》。2001年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2004年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2005年画《穿旧裘皮的人》。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2006年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2007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方增先》画册,《方增先图文回顾录》。创作《祭天》。2009年8月,完成《晒佛节——祈福》。浙江美术馆举办“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方增先人物画》。2010年举办“行行复行行——方增先人物画大展”于中国美术馆。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2013年2月获“上海文艺家终身荣誉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慕白(1913.8—1991.4)浙江海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年画。1928年入上海稚英画室学习月份牌年画。他和金雪尘两人为“稚英画室”的顶梁柱。“稚英画室”早期,由杭稚英画月份牌中的人物,金雪尘为之配背景。后来李慕白的人物画得越来越好,杭稚英就让李慕白同金雪尘搭配合作,自己退居组织指导构图,担任对外联系工作。杭稚英对李慕白尤为重视,将自己的小姨嫁给李慕白,结为姻亲。1931年李慕白从师杭樨英、陈秋草学画。1949年后曾参加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室内壁画创作。1954年受聘为上海画片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1956年受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并创办慕白画室,培养青年年画作者。《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1—1952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奖;《采莲图》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武松打虎》1961年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三等奖。与金雪尘合作的《女排夺魁》获1983年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一等奖和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誉奖章。1985年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奖荣誉奖。有《李慕白、金雪尘年画选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汪观清(1931.2.21—)安徽歙县人。笔名耕牛莘堂主,自幼酷爱丹青,后到上海拜师学画,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历任上海十一联出版社美术编辑,新美术出版社专业连环画创作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专职画家。现为上海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新安画派研究会顾问、黄山画院名誉院长,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汪观清,生于徽州,旅居上海,遂为沪上歙人,其弱冠涉乎知命,注重生活速写,创作连环画三十余年,所作画稿盈屋,长篇连环画《红日》获全国二等奖。名重南北,旋而潜心国画,注重墨韵,强调动感,自有造诣,1985年曾在安徽省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1987年、1988年应邀两度到日本讲学和举办画展。先后有十三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原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编审,又为中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安徽黄山书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百草画院名誉院长,上海市民盟书画院院长,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员。退休后,曾旅居美国,加拿大多年。汪观清曾从事连环画创作30余年,名重南北,其作品《红日》、《雷锋》、《周恩来同志在长征路上》、《南京路上好八连》、《斯巴达克》、《从奴隶到将军》等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连环画《红日》,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创作评奖绘画二等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爷爷把钟拆坏了》参加1960年全国美展;他致力于国画艺术的创作和探索,注重墨韵,强调动态,笔下的山水、人物极富情趣和个性,尤以画牛出名。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有多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曾先后在日本、新加坡、印尼、美国、德国、加拿大及中国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汪观清画集》、《怎样画牛》、《名家教画》等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赵宏本(1915—2000),号赵卿,原籍江苏阜宁,生于上海;幼年临摹《芥子园画传》自学绘画。1932年,到上海民众书局投师学画连环画。初仿连环画前辈朱润斋的风格,后逐渐形成自己的面貌。早期的代表作有《海京伯大马戏团》、《七侠五义》等。1937年,进业余日章夜校读书,受到进步思想影响,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他十分重视连环画思想内容的选择,连续创作了《海国英雄》(郑成功的故事)、《戚继光》、《张巡殉国》等赞颂民族英雄,抨击侵略者的作品,以及《雷雨》、《弱女》等进步的现实题材的创作。1939年脱离业师独立创作谋生。四十年代,曾以张弓为笔名在《生活知识》半月刊上发表揭露日冠侵华暴行、支持反内战、反饥饿运动的政治讽刺画;1940年,赵宏本出面组织了连环画人联谊会,并协作绘制了《嘉定三屠》等宣传反暴政、反侵略的连环画。后又绘制了《阿Q正传》、《表》、《上海即景》、《天堂与地狱》、《爱迪生》、《少年笔耕》(摘自意大利名著《爱的教育》)以及《史可法》、《梅花岭》、《扬州十日》等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1943年与周杏生合作,坚持绘制《小快船》、《秋海棠》、《桃李劫》、《醒狮》、《咆哮的许家屯》等。此外,还曾把某些现实生活现象改编为古装故事,以讽喻现实,如《忍无可忍》、《报应到了》、《文武财神》等。他的这些内容健康、艺术性强的作品,深受读者欢迎,在连环画同行中也获得了较高的声誉,被称为连环画四大名旦之一;1945年后,上海成立连环图画、小说业改进研究会,赵宏本被推选为负责人之一。他还同纱厂工人一起参加护厂斗争,并编绘了《护厂斗争》的连环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创作了《赵一曼》、《血泪仇》、《救灾》、《英雄树》、《武松醉打蒋门神》、《将相和》、《白蛇传》、《桃花扇》等一大批连环画;1949年5月任上海新声出版社社长,组织创作出版新连环画,并参加创立上海市连环画作者联谊会,当选理事长。1950年调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编辑部,任连环画组副组长;1951年调任华东人民出版社连环画科副科长。1952年调任新美术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1956年起一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连环画创作室主任。1962年他与钱笑呆合作创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翌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连环画评奖时被评为一等奖,后又以英、日、德、法等国文字出版发行;1980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举办的野间儿童画、插图比赛三等奖,1985年离休,2000年去世,享年85岁。赵宏本先生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从事连环画创作50余年,创作出版连环画350余种。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上一页 

 1 

 2 

 … 

 5 

 6 

 7 

 8 

 9 

 10 

 … 

 11 

 12 

 下一页» 

 共111条/1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