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男,生于江苏省吴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会,《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特约画师。10多年来,他在我国著名桃花坞木版年画的继承和创新上取得了优秀的成绩,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年画,既体出时代风貌,又有传统艺术特点,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获奖。作品《比绣艺》《新春乐》先后在1985年全国年画评比和1989年全国风谷画评比中获优秀奖。《刺绣姑娘》在1993年日本石川县勤劳者美术展上获优秀作品奖,并被收藏。他的作品曾先后到日本、美国、比利时、卢森堡、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展出。1984年他还随中国苏州年画展赴日本进行文化交流。此外,他还研究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的历史和艺术等,撰写不少论文,编辑出版大型画册《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该书在第二届全国古籍优秀图书评比中获在等奖。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成砺志(1954年12月—),江苏扬州人,现居住北京,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举办的第六、七、八、九、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等,并荣获金奖等。1974年开始出版作品,1978年至1998年致力于中国年画艺术的探索和理论研究,创作年画作品三百余幅,分别由中国三十八家美术出版社出版,累计印数约九亿余张(套),为中国年画出版界之冠。作品多次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举办的中国美术作品展览并获金奖等,作品也曾为美国、日本、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外美术馆展出和收藏。其中1985年创作的作品《六老图·邓小平》和《我为祖国争光》同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中国第三届年画展银奖,并同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第六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1989年创作的作品《洒向人间都是受》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并为宋庆龄故居(北京)收藏。1990年创作的作品《尊老爱幼福乐寿》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中国第四届年画展银奖。1995年创作的作品《盛世祥和》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中国第五届年画展银奖,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第八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并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举办的《现代中国美术展》(1996年度)赴日本巡回展览,为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收藏。《光明日报》刊载作品《盛世祥和》,2003年10月入选日本东京森美术馆开馆展,2004年历时二年以油画创作《盛世祥和》。1999年创作的作品《走进新时代》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第九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作品奖,并入选中国文化部等举办的《中国现代美术展》(2000年度)赴日本巡回展览。2001年1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办的《求是》杂志刊载作品《走进新时代》。2001年创作的作品《春暖万家》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的中国第六届年画展金奖。2004年获中国文化部等颁发第十届中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1996年至1999年同时撰写论著《年画技法》(20万文字,400余幅图)由江苏美术出版出版。绘图本《周恩来的世纪——一个伟人的故事》、画册《成砺志画集》等由江苏美术出版出版。《周恩来的世纪——一个伟人的故事》为省委宣传部、省教委爱国主义教育读书活动指定读本,《年画技法》填补了中国年画艺术理论研究的空白。其人被收入《中国美术年鉴》、《中国新文学大系·美术集》、《中国美术术辞典》等。1999年至2006年涉足中国古建园林和雕塑,创作了石雕、木雕、砖雕、铜雕等作品。2006年至今以古典油画技法创作超现实唯美油画系列作品。中囯国家画院《中国国家画廊》2013年4期“榜上有名”栏目刊载“成砺志”油画作品和孙津教授评论文章《年画油画中国式》。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保彬(1936.2—),蒙古族。江苏南通人。擅人物,取法梁楷、八大、石涛诸家,并以装饰意趣入画。所作简笔泼墨人物秀美清逸,神情毕肖。作品《鹤寿图》、《华夏魂》、《嫦娥奔月》、《云鹤图》、《钟馗》、《八仙》等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及在报刊上发表。亦擅装饰艺术。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作品在日本、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多次展出。近期在美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曾举办个人画展。现任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江苏分会理事,江苏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科普美协理事长,中国漆器艺术研究中心顾问。80年代曾出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传略收入《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国际名人大辞典》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江苏省南京市人。著名国画画家。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四十年代以漫画见称,多年从事新闻出版工作,六十年代醉心于中国戏曲,遂以中国画形式描绘戏曲人物,笔墨简练洒脱,形象生动传神,情趣妙生,耐人寻味。多次在国内外举办个展,由北京、上海、江苏、香港、台湾等地出版个人画册,近年来又出版了《画戏话戏》、《画碟余墨》、《马得水墨小品》等,获国务院专家待遇,获漫画“金猴奖”,1993年在江苏省国画院离休。1999年出版个人大型画册。2007年因病去世。高马得以画戏曲人物闻名,他把漫画艺术表现上的夸张特点和中国画技巧结合起来,并借鉴了中国京剧艺术的程式,随意点染,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所绘人物以生动多趣见长。形神兼备,雅俗共赏。高马得的人物画最近几年在海外比较受收藏家喜爱,画廊展售的比较多,另有许多作品参加国际拍卖。台湾的艺术市场更是欢迎高马得作品,但在北京的画廊则较少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人物册、扇、卷等形式的作品主要由香港拍卖行来拍卖,香港的其他几家拍卖行则很少拍卖。拍卖的价格还不算高。编辑本段2.生平1917年1月生于江西省赣州市。1926年入天津抉轮小学和抉轮中学。1943年进天津河北省立水产专科学校渔捞专业学习,后患病,病中自学美术,奠定了后来从事专业的基础。1942年至1944年,高马得任贵州省贵阳市民营《国民画报》主编。1945年加入中华全国漫画作家抗敌协会,作品在重庆参加争民主反独裁反内战漫画展,在延安参加延安、重庆木刻、漫画联展。其间,曾受到叶浅予、张光宇、廖冰兄的艺术指导。1946年成为全国漫画作家协会会员。同年起先后任重庆《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主编、南京民营《新国民画报》主编、南京民营《江南晚报》漫画专栏编辑。1951年任上海《漫画》月刊编委。在漫画、儿童读物画、国画均有显著成绩,获1992年国务院特殊津贴。漫画创作在四十年代即见知艺坛,在贵阳自立办《国民画报》宣传,在重庆,主编《商务日报》星期漫画版,在《新民报》,在上海《大公报》主编漫画版,任《漫画日刊》编委,拙作《张果老倒骑驴,向着尼主走,背着尼主行》入选当代《漫画家辞典》。1951年起,高马得的漫画、人物画极受大众欢迎,成为雅俗公赏的艺术精品。1978年,《三打白骨精》彩墨连环画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中心ACCD(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儿童读物插图评奖会上获儿童读画物首画奖并出版。日本出版的《获奖作品集》收其八幅作品。《三借芭蕉扇》彩墨连环画在江苏省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会(1957-1979)上获一等奖并出版。《鬼趣图》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漫画展,选入《东风压倒西风》漫画集。其后又出版有彩墨组画《十五贯》。彩墨连环画《宝葫芦》《三借芭蕉扇》《东郭先生》《牛郎织女》《蛐蛐》由外文出版社以美、法、德、日文出版。五十年代创作的具有民族作风的漫画作品,如《鬼趣图》、《郭列仙酒粹》、《民间卦签》等多组作品,获93年漫画“金猴奖”。高马得除在国内外举办画展外,还出版多册戏曲人物画专集,1984年在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87年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在香港集古斋,1990年在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在台湾,1993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画戏话戏》内作品被选入当代中国杂文鉴赏辞典,199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漫画家杂文家幽默小品"《画碟余墨》,199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马得水墨小品》一套四册(戏曲、儿童、诗志、生活),199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公开大型画册。2004年7月,《马得昆曲画集》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等部门颁发的最美图书奖和插图金奖,并被当做国礼赠送给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2006年7月,马得昆曲戏画艺术馆落户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马得先生将自己几十年来创作的《牡丹亭》、《西厢记》、《十五贯》等戏曲绘画精品100幅捐赠给苏州中国昆曲博物馆,同时捐赠的还有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珍藏的昆曲典籍《六十种曲》、《盛明杂剧》、《缀白裘》等。历任江苏省国画院专业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德俊,1946年生,1968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专业技术职务高评委,原常州刘海粟美术馆馆长。曾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作品数百余件,并获得金、银、铜多次奖项。人物、花鸟画被选送法国、日本、菲律宾、印度以及港、澳、台地区展出,挪威国家电视台将其绘画技法拍成专题片,在海外传播。应邀赴美国、新加坡等国举办个展,出版《张德俊画集》、《中国画新技法--名家写意牡丹》等画辑。艺术简历1961年: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美术科。(学制3年)1964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本科。(学制4年)1968年:毕业分配常州,先后在市文化局创作室、文联等单位从事专业美术创作。1980年:作品《凤仪亭》入选法国“滨卡涅国际青年美术家作品展”。1984年:作品《紫金山顶观瑰宝》,《天翻地覆慨而慷》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分获第三届全国年画评选铜奖。1984年:作品《人寿年丰》 <作者:张德俊、丁德邻、宋一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1989年:应挪威国家电视台邀请,拍摄介绍个人绘画技法专题片,在海外传播。1989年:作品《春暖》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89年:作品《大观园》参加中国画研究会晋京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览。1989年:作品《新顾客》获第四届全国年画展银奖:1990年:作品《甜蜜的季节》被中国展览公司选送菲律宾展出。1990年:获“常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技术人材”称号。1994年:作品《恩泽千秋》获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奖,并由中国美术家协会选送日本国巡展,原作被日本福冈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1994年:作品《梅园春晓》获第五届全国年画展银奖。1994年:作品《伟业千秋》获江苏省美术书法作品展金奖。1994年:作品《恽南田写生图》获省江苏省人物画展铜奖。1994年:作品《梅格水存》获江苏省铜奖。1995年:被江苏省文化厅聘为“江苏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1996年:应邀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个人画展,新加坡艺术协会会长刘抗、著名华人作家 周颖南、企业家刘伟逊等数百人出席开幕式。新加坡多家报刊报导。1997年:应邀赴美国洛杉矶举办画展。1997年:泰国《亚洲日报》整版介绍:“张德俊的花鸟画艺术”1998年:应中央军委邀请,为军委“八一大楼”创作巨幅中国画《万紫千红总是春》。受到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军委办公厅主任董良驹中将的接见。1999年:《牡丹图》入编《新华日报》创刊61周年藏画集。1999~2001年:10余件作品入选《当代名家书画展》、《澳门99回归中国名家书画展》、《当代中国画家高级人才作品集》、《当代中青年著名画家精品集》、《江苏美术50年》、《南 北方中国画大展画集》(1-5辑)、《名家画菊花》、《名家画牡丹》、《名家画梅花》、《名家画荷花》等画集。2000年:作品《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入选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国际中国画大展”。2000年:《江苏收藏艺术》专版介绍张德俊花鸟画新作。2001年:《中国文化报》以“执着的追求,绚丽的色彩”为题,介绍张德俊的花鸟画艺术。2001年:《华人时刊》‘华商大会特刊’介绍张德俊花鸟画艺术。2002年:《临风香自生》等8幅牡丹题材作品,入选《中国画新技法——名家写意牡丹》画集,〈古吴轩出版社出版〉2002年:作品《菡萏香生墨雨中》入选上海“庆香港回归五周年国际华人美术家作品展”,入 编画册。2002年:《中国书画报》以“法度严谨,色彩清丽”为题,对张德俊花鸟画作评论。2002年:作品《燕午鱼乐》入选“湖笔缘中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入编画集。2003年:作品《人乐鱼亦乐》入选书“圣故里国际书画名家邀请展”,入编画集。2003年:出版《张德俊画集》,常州市有关领导,刘海粟亲属及常州书画界同仁出 席画集首发式。2003年:《美术界》杂志第四期专版介绍张德俊花鸟画。2003年:作品《知鱼图》入选“当代中、日、韩水墨画联展”。赴日、韩展出。2004年:作品《素质浓姿带露开》、《月下游鱼乐自知》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百人作品集 》,画集由中国国际美术出版社出版。2004年:作品《牡丹图》、《古代尊老爱幼故事条屏》等5件赴台湾国父纪念馆"逸仙艺 廊"展出,台湾著名画家李奇茂先生特地从欧洲赶回接待常州画家一行。2004年:作品《紫气图》,《月到中秋果挂枝》入编“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当代艺术精品博览”大型画册。2005年:作品《溪光初透彻》入选“江苏省花鸟画大展”,入编画册。2005年:作品《梅花金鱼图》入选“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画集由中国时代出版社出版。2005年:在广东容桂举办《张德俊画展》,《佛山日报》、《珠江商报》等对画展作了报导。2006年:作品《临水愧游鱼》获“江苏省花鸟画特展”优秀奖。2006年:《艺术与收藏》杂志第16期专版介绍张德俊花鸟画艺术。2006年:作品《鱼乐图》入选《彩绘中国——2006年当代中国画名家提名展》,入编画集。2006年:《当代美术》第五期(当代名家栏目)介绍张德俊花鸟画,珠江文艺出版社出版。2007年:作品《紫气东来图》获江苏省省级机关干部书画展特别荣誉奖。2007年:《荣宝斋》杂志2007年第一期专版介绍张德俊花鸟画新作。2007年:《荣宝斋》杂志2007年第二期专版介绍张德俊花鸟画新作。2007年:作品《紫藤双鲤图》入选“2007当代中国画邀请展”,入编画集。2007年:《桐荫阁》——“张德俊艺术工作室”落成,著名红学 家冯其庸先生,中国书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联党组书记言恭达先生为工作室题匾。2008年:作品《种德类树,养心若鱼》入选“江苏省市树市花特展”,参加建国60周年‘华东地区政协书画展’,并编入画册。2009年:作品《牡丹图》等三件入选:庆祝中印建交60周年、“水墨聚焦国际艺术展——走进印度”,在新德里展出。《繁花似锦》被中国驻印使馆收藏、《牡丹图》被购藏。2011年:作品《花落春池》入选“江苏省文化名人艺术精品展。”详见江苏省文化厅主编出版的大型画集《集纳名人名作展示艺术精品》第76页。2012年:作品《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池鱼悟化机》评为江苏省优秀花鸟作品晋京展出,详见上海人美出版社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25周年优秀作品集第200页,精装本第39页。2012年:作品《墨荷锦鲤图》入选常州市美术作品晋京展览,详见北京人美出版的《常州美术作品集》第66页。

    居住地区
    江苏/常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刘振夏,生于1941年,1962年毕业于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曾任全国政协委员、苏州市文联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江苏省中国画学会艺术委员会委员、苏州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苏州市工艺美术职工大学名誉校长等职。擅写意人物,中西兼取、立意新颖、笔墨酣畅,注重表现人物性格,富有生活气息和时代感。20世纪80年代初,刘振夏因一幅水墨人物肖像《渔婆》而蜚声中国画坛,多年来淡泊名利,隐居在苏州小镇潜心作画,孜孜不倦地将全副精神专注于创作和研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大型美术作品展览,2012年8月21日,由苏州市人民政府、江苏省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学会等单位共同主办的“寂寞修正果——刘振夏水墨人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刘振夏历年创作的绘画精品约150幅,这是画家“30年磨一剑、寂寞修正果”的艺术呈现,也是当代水墨人物画领域的一次重要个展,全面展示了刘振夏水墨艺术的探索成果和独特造诣,绝大多数作品是首次与观众见面。展览还在苏州、上海、台北、香港、美国等地展出。出版《刘振夏肖像作品选》和个人自传《情画未了》。

    居住地区
    江苏/苏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王宏喜(1937—)字宋颜擅长中国画。师承亚明、陈大羽、沈涛等老师。曾任连云港市文联干部。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美术馆研究馆员。人物大事记1937年10月丁丑出生于江苏省灌云县四队。1960年庚子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1962年壬寅《蚕茧丰收》年画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63年癸卯《人物画参考资料》(部分)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64年甲辰南京艺术学院毕业,1965年进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任美术编辑、连环画创作室古装组组长。2作品1972年壬子进江苏省连云港市文教局任美术创作员。参加江苏省美术家协会。1978年戊午《海燕》连环画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1979年己未《海盐由来》组画参加全国首届科普美展,1980年并获二等奖。任江苏省科普美协副理事长,出席江苏省劳模表彰大会,受江苏省政府嘉奖令。1980年庚申出席江苏省文化会,任连云港市美协主席。《松针粉》组画参加全国农村致富画展,并获佳作奖。1982年壬戌在南京举办个展。《东坡听琴图》被南京博物院收藏。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1983年癸亥在上海举办个展。1985年乙丑出访日本,1986年在大阪堺市博物馆举办个展。《三国圣贤》屏风被大阪佛教会超善禅寺收藏。1987年丁卯《出海》等七幅中国画参加江苏省中年画展(北京中国美术馆)。《三国故事选》挂历由上海画报社出版。1988年戊辰出访日本,考察日本儿童美术教育。《中国儿童故事》由大阪中央幼稚园收藏。1991年辛未《孔子造像》由南京夫子庙大成殿收藏。《秦淮八艳》屏风由南京秦淮人家收藏。1992年壬申进上海美术馆。1993年癸酉任美国休斯顿中国美术协会艺术顾问。1994年甲戌1995年出访日本。《十八学术登瀛洲》、《十八罗汉》屏风由日本宫津松源禅寺收藏。1996年乙亥《天佑中华》(与潘宝子合作)获’95世界华人书画大展金奖。赴香港城市大学讲学,并举办夫妇画展。1997年丙子赴香港画艺讲学,1998年并举办夫妇画展。1999年丁丑赴台湾中西艺术苑讲学,2000年并举办夫妇画展。《盛世修典图》由上海图书馆收藏。《吴敬梓》石刻组画由南京吴敬梓纪念收藏。2001年戊寅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举办夫妇画展、马来西亚柔佛艺术学院举办夫妻画展。《颜真卿造像》由南京鲁公祠收藏。《十八罗汉图》由上海玉佛禅寺收藏。1999年己卯《罗汉十八尊》石刻组画由绍兴柯严收藏。还出版有连环画《春风杨柳万千条》等。

    居住地区
    上海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男,1942年生于福建省南安县。初中毕业考入南京艺专学画,1961年中专毕业考入南京艺术学院国画专业深造。1965年大学毕业后长期任文艺刊物美术编辑,1979年调江苏省国画院任画师,力行“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之路。作品《爱》、《笑问客从何处来》、《彝家风情》、《桔颂》和巨幛《郑成功台湾受降图》、《台湾同胞欢迎郑成功》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画展并选送印度、美国、日本、韩国、非洲、新加坡与港台地区展出,还在《美术》、《国画家》、《人民日报》等全国性报刊发表及被有关部门收藏。出版专著《现代中国画名家研究论集》、《岭南画派》等,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传略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家人名大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20多种辞典。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任画院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华侨大学艺术系副主任。现兼任江苏省美术馆特聘研究员、江苏文德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南安市书画院名誉院长、香港福建书画研究会顾问。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刘稼祥(1926.6—)安徽阜阳人。擅长素描、水粉画。1947年入吕凤子正则艺专绘画劳作师范专科,国立社教学院艺教系。1950年毕业于公立文化教育学院艺教系,历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讲师、副教授。作品有《跟着毛主席走社会主义道路》、《大丽菊》、《宋庆龄肖像》、《徐悲鸿肖像》、《雷锋之路——朱伯儒和少先队员》、《梅》等,入选全国性美展。著有《素描教学电视录像系列》等。

    居住地区
    江苏/南京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男,原名显文,1915年1月生于河南遂平,1934年毕业于开封河南艺师。任教于河南中、小学。1938年后,于河南、湖北等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1946年主办《河南民报》之《美育》副刊。1949年后,相继于南京文工团、南京美术工厂、江苏省美术工作室工作。历任江苏国画院画师,兼徐州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江苏省人大代表。“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这是他的信条。早年他专攻山水,50年代至70年代以画人物画为主,创造出一批歌颂新中国的人物画、年画、招贴画、连环画。他的人物画,人景并茂,意境深遂,用传统沉稳厚实的线条、现代墨色并重的色块绘画,表现了典雅的造型,题材寓意深长,具有新意和时代气息,丰富了人物画的表现力,突破了旧人物画技法上的局限性,重振了中国人物画。70年代后,他把艺术探索的目标转向山水画创作。其山水早年宗法“四王”,追师清湘、梅清诸家,对南宋刘、李、马、夏四家,也涉猎颇深,有传统功夫,又注重新意。笔下所绘的老松、长瀑、峰峦、房舍、舟楫,多有元明以来诸家的踪迹;笔墨凝重质朴,章法灵活,不露锋芒;画风苍秀齐出,刚柔并济,婀娜中见刚健之气,婉媚外显遒劲之韵。代表作品有中国美术馆的《天堑变通途》、藏江苏省美馆的《飞澜无声》、还有《庐山奇峰》、《长白山飞瀑》、《太行奇峰》等,尤其是为毛泽东主席纪念堂所绘制的巨幅山水画《黄洋界》(藏中国美术馆)及为中南海绘制的巨幛《云起千峰动,泉飞万壑鸣》等,均堪称现代山水画坛的珍品。晚年山水画无论是题材,还是技法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大面积泼墨和重彩朱砂点的运用,既传统,更现代,画风显得异常新颖。数十年来一直从事美术教育和绘画创作工作。1957年同傅抱石等人筹建江苏省国画院。他参与组织并参加了著名的两万三千里写生,成为新金陵画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1991年,魏紫熙成为江苏省第一批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贡献艺术家终身津贴的画家之一。魏紫熙把一生献给了艺术事业。在他病重期间,他仍不忘画画,仍惦念着心中的许多创造冲动,仍希望给后人留下更多的山水画佳作。魏紫熙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17日上午9:30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居住地区
    江苏/徐州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