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李皓(1931.12—)别名黎浩,辽宁营口人。擅长连环画。1951年毕业于沈阳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曾任《东北画报》社美术采访科美术创作员,辽宁出版社编辑室、辽宁美术出版社连环画编辑室美术编辑。作品有《山谷擒谍》、《密林剿匪》、《大别山小英雄》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郭德福,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动漫行业协会连环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沈阳文史馆研究员 曾任沈阳军区文化部专职画家,鲁迅美术学院教师,沈阳日报高级美术编辑。50年锲而不舍地以中国历史为题材从事国画创作,尤其致力于为孔子、老子等中国哲人代表以画立传,其作品在欧洲、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展览和出版,成为当代中国第一位用水墨画完整描绘孔子、老子思想、生活轨迹的画家。作品及艺术成就多次由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美术等媒体介绍报道。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秦永春(1936.12—)别名钦浩,山东掖县人。擅长水彩画、宣传画。1950年在沈阳文化馆学习美术。1950年以来长期在电影院从事美术工作。沈阳市东北电影院画师兼业务宣传部主任。作品有年画《丰收忙》,电影宣传画《天云山传奇》在全国电影宣传画展获奖等。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水彩

    职务

    画家简介:景启民 (1931.12—)别名景颢,辽宁沈阳人。擅长年画、连环画。1951年毕业于沈阳鲁迅文艺学院美术部普通班。历任《东北画报》社美术创作员、辽宁美术出版社编辑,壁画编辑室编审。作品《浑河水》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奖评中获奖。连环画家景启民先生1931年生于沈阳,内忧外患的国家,父母早逝的家庭,使他过早的领略了人生,这对他以后连环画艺术的创作不无收益。从小爱上书画的他,少年时代受到著名美术教育家徐延年先生的关怀和呵护,对他立志走上美术创作的道路影响很大。1949年景启民先生进入东北鲁艺(现鲁迅美院前身)学习,1951年成为解放后第一批新中国培养的大学生来到东北画报社工作,并立即投入到连环画的创作,在这个新的创作领域中很快就崭露头角。作为新中国最早的连环画作者,他在《抗美援朝画报》、《东北画报》、《农民画报》上发表了大量作品,热情地反映了建国后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讴歌了人们参加祖国建设的热情。与申申合作的《浑河水》和《过草地》两部作品,是他这一时期较为成熟的连环画作品,曾引起全国美术界瞩目。《浑河水》以建设浑河中游大伙房水库为背景,形象地再现了新旧社会浑河两岸人民的命运与斗争,这部作品荣获了1963年全国首届连环画评奖三等奖;《过草地》以长征史诗为题材,出色地塑造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革命前辈的光辉形象,这部作品一问世就在全国十几家报刊转载,获得广泛好评,并获得了省美展一等奖;《绿色的矿山》是由作者自编自绘的一套连环画,1955年发表后,全国最具权威的《美术》杂志予以转发,并专门载文评介,后来获得了省美展二等奖。正当他踌躇满志,在艺术创作上准备大展宏图,并两次北上长影,与老画家石鲁先生商议将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改编成连环画时,反右斗争的漩涡无情地将他卷了进去,厄运的突然降临使他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开始了艰难的跋涉。在文革前后的廿余年间,身处逆境的景启民先生没有放下手中的艺术之笔,又创作了多部连环画、小说插图和年画条屏,此时他的艺术创作更趋成熟,创作手法更加多样,特别是历经了文革期间的空白,他的深厚艺术积蓄获得了一个爆发的机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旺盛期,数十部连环画作品相继问世。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连环画市场的萎缩和年龄的增长,景启民先生开始尝试写意人物国画的创作,他深信白乐天“学无常师,以真为师”的话,数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塞外,他从西北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悉心考察古代各民族的艺术精华,这使他的绘画境界达到了巅峰,创作的国画作品两次获得国际水墨画大奖,并多次出国举办个人画展。艺术创作的成功使他深深感悟到:“我的国画人物能有今天的成就,是多年创作连环画所做的积累。”综观景启民先生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历程,可用他的一首七律诗作一小结:长忆少壮艰辛事,拙笔涂鸦费心思,学步全赖勤为径,群体共绘不窃私。页今东隅已将逝,尚有豪情似旧时,莫道桑榆犹非晚,蘸尽宿墨添新词。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杨春生(1932.2—)笔名千石,辽宁锦县人。擅长连环画、年画。毕业于冀察热辽联合大学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华北鲁迅文艺学院美术系。历任《东北画报》社、《辽宁画报》美术记者、美术创作员。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授予“优秀编辑奖”。年画《胖嫂回娘家》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并获年画三等奖;连环画艺术插图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并获奖;《雪中情》、《双鸡图》、《情思》、《关东腊月春》等作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等地展出。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张秀时(1938.10—)辽宁辽中人。擅长中国画。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任中国美协辽宁分会创作员,辽宁人民出版社美术图片编辑室负责人,辽宁美术出版社美编室主任、美术创作室主任、总编室主任兼社长助理、副社长、副总编辑,辽宁省美协副主席,《美术大观》主编。年画《人民功臣》(合作)获全国年画二等奖,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祖国万岁》获全国年画三等奖,少儿读物《泥娃娃》获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红尘》获全国连环画三等奖。编著《中华名胜楹联图览》获中国图书奖。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姚鸿发(1940.1—2003.9),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国画家,现代美术家,书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中国画。姚鸿发自幼酷爱艺术,从师于朱鸣岗教授。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先后在辽宁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辽宁人民出版社任美术创作员及美术编辑,曾任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综合编辑室主任。出版有《姚鸿发画集》等。姚鸿发先生擅长中国画,长期致力于彩墨画创作,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天然趣味妙韵。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并在多种书报发表。1983年,中央电视台曾作过专题介绍。1987年在北京中日艺术家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姚鸿发曾应邀赴香港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均有作品参加展览。姚鸿发还应邀赴俄罗斯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姚鸿发先生于2003年9月26日,因癌症医治无效,于沈阳去世。享年63岁,目前安葬在沈阳龙泉墓园。2成就荣誉1960年连环画《雷锋》获全国连环画奖1960年连环画《金玉姬》参加全国美展1972年国画《知心》(大幅人物画创作)参加全国美展1980年《大橹的故事》封面参加全国书籍装帧展览。《登攀颂》彩色组画(与赵华胜合作)也参加了全国书籍装帧展览。1983年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分别播出姚鸿发先生专题节目《童年的歌—介绍姚鸿发的装饰画》1984年辽宁日报发表了介绍姚鸿发先生的画作文章《诗的意境,歌的语言—介绍画家姚鸿发的风景画》1984年千山杂志第四、五两期连载姚鸿发先生的风景画1985年河南人民出版社、河南科技出版社、河南教育出版社、河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姚鸿发先生的一组风景画片。1985年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姚鸿发画集》英、德、汉文向国外介绍姚鸿发先生的画作。1985年在辽宁丹东市举办“姚鸿发等三人联展”1985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为会员1985年七月三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介绍书画创作文章《姚鸿发和他的风景画》1987年五月被列入《中国现代美术家辞典》十月被列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并有作品两幅选入《中国当代国画精品选》1987年十月二十二日------三十一日,在北京“中国艺术家画廊”举办了《姚鸿发画展》,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都先后发布了消息和评论文章。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也介绍了画展盛阔,反映强烈,评价很高。1988年赴匈牙利举办个人画展。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中国美术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专家。1956年生于沈阳,1977年考入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系,1982年毕业留校执教。历任教育系工艺教研室主任、中国画系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兼鲁美附中校长、原美术委员会副主任、《美苑》杂志副主编、中国画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004年6月调中国美术馆任副馆长。中国画作品《向天歌》、《弄春晖》、《鹅鹅鹅》、《银梦》、《国粹》、《红莽战神》、《霸王别姬》、《生旦净丑--人生舞台》等入选全国第三届青年美展及第六、七届、八届、九届全国美展、省展。作品获全国性展览会金、银、铜、优秀作品等各种奖项十余次。作品曾赴日、韩等多国展出并被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众多博物馆及收藏家收藏。简介入《中国著名书画家辞典》、《世界艺术家名人辞典》等多种辞书。有《戏墨者说--中国人物画》、《笔墨本无界》、《反思中国高等设计教育》等十几篇论文发表。曾主编《鲁迅美术学院论文集》、《计算机数码美术设计系列》等书籍。出版有《中国室内设计与装修》、《西藏游踪》摄影集、《笔墨本无界――马书林画集》等。

    居住地区
    北京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男,满族,1954年出生,辽宁锦县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1978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后留校任教。现为鲁迅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辽宁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艺术创作1981年作品《九·一八》参加辽宁省美展1982年作品《爬满青藤的木屋》参加现代题材全国连环画邀请展,获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1984年作品《嘎达梅林》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银牌奖;《可爱的中国》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1986年作品《可爱的中国》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三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作品《嘎达梅林》(合作)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二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6年作品《嘎达梅林文学脚本》(合作)参加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二等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7年作品《啊·长城》参加纪念解放军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获优秀作品奖。(文化部总政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作品《四面楚歌》为中国军事博物馆收藏。1989年作品《等车》参加东北三省中国画展,获优秀作品奖。1989年作品《靖宇不死》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89年作品《重逢》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1990年作品《生民——1885·旧金山·黄遵宪与华工》参加纪念黄遵宪先生当代书画艺术国际巡回展览,获“永芳艺术一等奖”。(永芳基金会)1991年作品《靖宇不死》参加第四届全国连环画评奖,获绘画一等奖。(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美术家协会)1991年作品《啊·长城》获第二届连环画报金环奖。(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报)1991年作品《呼唤》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全国美展,辽宁省美展,获二等奖。(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美术家协会)1992年作品《长城五联画》参加纪念“九·一八”事变五十周年画展,获银牌奖。(纪念“九·一八”事变画展筹委会)1992年作品《希望—山坳上的小学》参加纪念“讲话”50周年全国美展,获铜牌奖。(中国美术家协会)1993年作品《古风》参加国际书画博览会“现代中国书画精品展”。1993年作品《往时》参加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获佳作奖。(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1994年作品《京张铁路·詹天佑和修筑它的人们》参加第八届全国美展,获优秀奖。(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1995年作品《抗战》参加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获铜牌奖。(中国文联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1996年作品《孙中山与华侨》参加“孙中山与华侨国际美术展览”,获二等奖。(永芳基金会)1997年作品《草原》(系列)、《小说中的人物》(系列)参加江苏美术馆特别邀请展。1998年作品《马哟,你慢些走》(系列)参加“1998年上海美术双年展”;作品《小说中的人物》参加“第一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1999年作品《父亲的胡琴》参加第九届全国美展,获铜牌奖。2000年作品《城市面容》参加“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1年作品《英雄的逝去》、《劳动的日子》参加“水墨本色”邀请展。2002年作品《模特儿》参加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2003年作品《漂泊草原》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5年作品《大地的欢乐》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双年展。2006年作品《在村口》、《一片土地》参加《农民·农民——中国美术馆馆藏品暨邀请展》。个人展览1990年5月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鲁迅美术学院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举办“赵奇中国画、连环画作品展”和“赵奇作品理论研讨会”;1990年11月,辽宁大学举办“赵奇画展”;1991年,中国美术学院在浙江举办“赵奇作品观摩展”;1996年,中国文联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赵奇画展》和《赵奇作品理论座谈会》。荣誉称号1983年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年奖美术一等奖”。1985年获辽宁省政府“优秀文艺作品年奖”。1989年被辽宁省委、省政府授予“1980——1989年文艺创作优秀文艺成果奖”1996年被中国文联《世纪之星工程》推荐委员会评为“世纪之星”。1997年赵奇同志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教师,1999年荣获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4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教师。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优秀专家。专著、论文:1982年出版《嘎达梅林》(合作)辽宁美术出版社1984年出版《可爱的中国》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靖宇不死》辽宁美术出版社1989年出版《速写与教学笔记》辽宁美术出版社1994年出版《赵奇中国画作品选》辽宁美术出版社2000年出版《土地与人群·赵奇画集》获首届全国艺术类图书评奖三等奖,辽宁省优秀图书一等奖。2001年出版《赵奇连环画作品集》——(1)《山中,那十九座坟茔》、(2)《爬满青藤的木屋》、(3)《啊·长城》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年出版《二十一世纪主流人物画家创作丛书·赵奇》大象出版社2006年出版长篇散文《最后,眼睛总是湿的》春风文艺出版社2006年出版《靖宇不死》人民美术出版社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李钟录(1937.5—)辽宁沈阳人。擅长中国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原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副主任,鲁迅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高级技术职称评审委员。辽宁省沈阳市人,1937年5月生于北京,1958年毕业于东北美专科学校附中,1958年入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62年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曾任中国画系副主任。多年来从事中国人物画的教学和创作工作。教学中有多篇学术论文出版。教学同时并进行中国人物画、花鸟画、文学作品插图等创作。1985年以来多次出访日本,在日本举办中国画展及进行学术交流活动。作品曾在美国、德国、朝鲜、蒙古、新加坡、叙利亚、西班牙、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展出。作品曾参加《全国第二届、第三届工笔画大展》等国家大展及省展。多件作品在展览中获奖、出版或被收藏。主要生平事迹已收入《中国美术家人名录》、《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中国现代文艺家辞典》、《中国美协会员名录》等辞书。画作《女娲补天》、《射猎图》、《春山图》、《爱国老人沈钧儒》、《出塞——唐人诗意》、《柳枝词——唐人诗意》、《天宫伎乐图》、《春晓》、《难得今日逍遥》等。论文《工笔重彩人物画技法述要》、《传统线描人物画形体构成中空间主体的塑造》等数十篇。出版有《美术之路——工笔重彩人物画》、《古代诗词画意》等。作品《投笔从戎的抗日英雄王仁斋》、《铮铮铁骨——革命先驱李大钊》、《长白飞瀑》参加全国美展及出国展。

    居住地区
    辽宁/沈阳市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人物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