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贵州普定人。擅雕塑。美协云南分会。1938年入云南大学文史系攻中国画、雕塑及诗文。1953年调云南省文联任创作研究部副主任。1959年任云南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1963年任昆明师范学院艺术系主任、教授。1978年回云南艺术学院任副院长,教授。现为云南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云南分会主席,中国文联委员。雕塑作品《母女学文化》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及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览;《版纳林泉》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均为中国美术馆收藏。雕塑《金沙水暖》曾入选建军、建党展览,并铸成四米高铜像,建立在长江第一湾。花鸟作品《森林孔雀》入选近代世界美术展览,为日本福冈美术馆收藏。出版专集有《袁晓岑雕塑选集》、《袁晓岑国画雕塑选集》、《袁晓岑画孔雀》等。作品入选《中国现代美术全集》等。袁晓岑: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一部近现代中国绘画史就是一条艺术探索之路,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就是如雷贯耳的铺路者。著名美术评论家鲁慕迅1995年在《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作品展》画集代序中总结道:以齐白石、林风眠、潘天寿同期或稍后活动于中国花鸟画坛的还有郭味蕖、李苦禅、朱屺瞻、吴作人、王雪涛、田世光、袁晓岑、郑乃珖等名家,代表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及以后中国花鸟画的不同画风和画派,他们也是当代中国花鸟画的铺路者。人民美术出版社为彰显我国近现代绘画艺术成就,近年为海内外这些绘画大师陆续出版专集。当代写意孔雀画创始人、当代中国花鸟画铺路者袁晓岑专集《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也问世了。最初那一掬土取自故乡关于故乡那个偏僻的独家村,年届90的袁先生这样深情描述:“予1915年生于贵州普定县半耕半读之家,家有房屋数间,薄田数丘,自耕自食,但山林广阔,环境幽深,其时山花野卉四时不绝,飞禽走兽出没其间,喜鹊、画眉时到檐边篱下,山鸡野猪不时亦可捕到,景色优美,得天独厚。白日听坠石之声,便见岩羊于山顶格斗;夜间见有犬夺门而入,便听到豹子在林间吼叫,住家周围地名有蟒蛇洞、老熊洞、老虎咬牛、豹槛丫口,顾名思义,其神奇当可知也。家中又养着牛、马,予时用木炭画飞禽走兽,用粘土捏小牛、小马,自得其乐,宛如童话世界。”9岁入沙家马场小学的袁晓岑,一边学习,一边帮父亲放牛放马,还一边为同学画窗心纸,逢年过节将自己的绘画作品送给老师和同学。校长特别钟爱这个天资聪慧的学生。1930年,袁晓岑在贵阳省立师范学校接受正规教育之余,因了崇拜当时活跃于贵阳画坛的名画家景小楠,跨出校门,结识了“选文斋”裱画店的老板梁选文。利用这个机会,他反复临摹景小楠先生的作品,画技如黔灵山上的春笋节节升高。在此基础上,他研读了许多美术理论书籍,潜入中国画的渊源脉络。这种研习痴迷到用省下的伙食钱,换来一本本《芥子园画谱》时,饥肠辘辘的他竟兴奋得如获至宝。他从此师法南齐谢赫的“六法”理论,由传统工笔走墨,苦练中国画笔墨功,为后来的写意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技法基础。其间,偶有卖画收入,便于假日与梁选文结伴而行,足迹遍及贵阳的灵山秀水、古寺名刹。至今他还记得黄果树瀑布观瀑亭那副楹联:“白水如棉不用弓弹花自散,红岩似火何须薪助焰自高。”名匾、名联、名碑词滋润了他古典文学的素养。云南的红土地给了他另一掬土1935年,20岁的袁晓岑只身来昆明,考取了国立云南大学,却因入学条件过严,尚无高中文凭的袁晓岑毅然插班昆华中学。因为他深知“才如湖海文始状,腹有读书气自华”,绘画要成大器,必须深厚自己的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素养。在一个名叫黄禅侠的画店店主那里,他认识了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和陈树人等20世纪革新中国画的先驱所创立的岭南画派。当抗日烽火烧遍大江南北,北大、清华等大学纷纷南迁至昆明,大批名人志士云集春城时,袁晓岑获得高中文凭,再度考入国立云南大学文史系。云南大学汇集的一批著名学者教授,以自己广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思想引导着袁晓岑。袁晓岑在学习岭南派画风和中国传统的“六法”中的“气韵生动”上身体力行。在画作中注重表现形神、表现灵性,使自己的画艺得以突飞猛进,所以1938年首次在昆明举办个人画展,便赢得书画界前辈及社会名流的称赞,百余件作品销售一空。这次成功不仅使23岁的袁晓岑享誉云南画坛,也坚定了他师承并光大岭南画派的决心。大师为他添一掬土1941年,海外漫游归来的徐悲鸿先生来到云南大学映秋院,爱才如子的熊庆来校长将袁晓岑引荐给大师。年长袁晓岑20岁的大师指着他的水墨画马幽默地说:“你画的是中国马,我画的是西洋马。”大师给他许多速写,要求他多画速写,注意实物写生,把握轮廓线条与光影关系,画出马的雕塑感。大师的谆谆教导,使年轻的袁晓岑受益匪浅,决心像大师一样特立独行,辟一代画风。之后,他创作的每一幅作品,大师都亲自点评,并在点评中介绍了罗丹、巴里、蓬蓬、鲁德等法国著名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在大师加深他对岭南画派的理解中,他亦加重研习法国雕塑作品,反复揣摩中西雕塑艺术的异同,为他日后的雕塑创作夯下了坚实基础。抗战8年,袁晓岑在昆明以卖画为生,一边求学,一边进行绘画和雕塑创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历史给了他一片沃土1949年10月,新中国诞生了,袁晓岑也迎来了一个艺术创作的春天。1951年,袁晓岑创作的国画《孔雀》和《小鸭》在全国第一届画展获得好评。1954年,他的雕塑《母女学文化》、《牧羊女》、《庆丰收》入选第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各大报刊相继发表评论。1959年,《母女学文化》入选前苏联主办的《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期间,他与中央美院一批著名雕塑家合作完成了北京民族文化宫的民族团结大型浮雕。1964年,著名美学家、美术评论家王朝闻盛赞袁晓岑的雕塑,并推荐给中国美术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袁晓岑个人雕塑展,几十件极富个人风格和民族地域特色的作品,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光明日报》等大报交口赞誉这位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举办个人作品展的雕塑家。“十年浩劫”中,视艺术为生命的袁晓岑,以惊人的毅力投入花鸟画创作。其写意孔雀独树一帜,确立了写意孔雀画的代表地位。1973年经周恩来总理倡议,中国画研究院调集黄永玉等国画家为北京饭店作画,袁晓岑名列其中。在改革开放的春天,袁晓岑的100余件国画、雕塑精品相继问世。1993年《袁晓岑国画雕塑集》出版时,回顾接触岭南画派以来的半个多世纪,包括以较多精力投入雕塑的20年,他终于在70年代走出了岭南画派,形成了独特画风,在中国画坛自成一家。特别是雕塑绘画的并举和相得益彰,大有裨益于绘画的结构准确、造型优美、高度凝炼;写意孔雀的成功正是得益于坚实的雕塑基础。所以王朝闻先生为他题辞:“画家、雕塑家袁晓岑的作品,不只创造性地体现了两种艺术形式的差别与联系,更可贵的是诗意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由陈毅元帅倡导、荣宝斋出版的《荣宝斋画谱》第42册袁晓岑专辑,至今已印刷5次。2003年驰名中外的天津杨柳青画社的《中国近现代名家精品》丛书亦为袁晓岑出版了花鸟画专辑。已作品等身的大家袁晓岑自己,仍始终以“此时,此地,我心”为创作原则。此时,乃时代精神;此地,乃地域特色;我心,乃真情实感。添土铺路:一锹一锹又一锹正如人们说“虾”就想起齐白石,说“马”就想起徐悲鸿,而一说到“孔雀”和“仙鹤”就想起袁晓岑。对“孔雀”和“仙鹤”情有独钟的袁晓岑,将孔雀和仙鹤的美描绘得淋漓尽致、仪态万千,以至其写意孔雀成为中国画坛一绝,所以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将画册《袁晓岑画孔雀》,与《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李苦禅画鹰》、《关山月画梅》并列出版。袁晓岑认为人与自然、与动物的和谐,是画好孔雀的前提。早在1953年袁晓岑就随边疆工作队,“与傣族老乡同吃、同住、同劳动。清晨与傣族农民入山寻猪草,见孔雀成群出没于林际草坪,金瓴翠羽闪烁于薄雾晨纱,使我如置身仙境,领略了大自然里的孔雀的清新、野逸、幽雅、出尘,远非配以牡丹、桃花、杏花等庭园孔雀可以比拟。且自然环境中的形象具有矫健、潇洒、自然之美,所处环境的简洁又非工笔所能奏效,使予在意境处理及表现形式上受大启发。”历经半个世纪不倦追求的袁晓岑总结说:“在西方艺术写实基础上把中国艺术的‘意想’加上去,将美强化、突出、夸张;将美中不足之处减弱”。美术不是丑术,他追求以美烘托神韵的美学观,所以他夸张了的孔雀美才成为当代画坛的一绝。1988年,他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的5米长、3米高的《瑞鸟图》,集中展示了他写意孔雀画的艺术天才。袁晓岑笔下的仙鹤亦为一绝,并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经过对鹤的长期观察,他对鹤的形体的秀逸、仪态的傲岸了如指掌,一弃前人程式化描绘和狭窄意境传达,以写意写实结合表现“芦塘之闲适,沼泽之争逐,雪源之起舞,九皋之和鸣,自有一种苍茫辽阔野逸出尘之感。”“在写意中注意体感和动感,在环境构图中重意境,仙鹤本身就丰富了。”1993年完成的《百鹤图》长卷中,他为突出主题,在无背景处理中展现100只鹤的觅食、悠闲梳羽、相依为伴、嬉戏追逐、行颈长鸣、展翅冲霄……构图恢宏,自然连贯,节奏鲜明,如长江大河奔腾澎湃。袁晓岑自幼爱马成癖。他笔下的马之所以不同于他人,也得益于雕塑。“我的马在造型上以中国马为基调,综合伊犁马、蒙古马、阿拉伯马、英纯种马的美,在对美的强化中弱化不美,以东方重精神的审美,抓住阿拉伯马和中国伊犁马的灵性和精灵”。结构的处理也由单一的线条而与雕塑的线面结合,形成独特风格,所以《群马图》入选2003年全国画院双年展。艺术还要有厚实的文化学养。中国文学学养深厚的袁晓岑,追求诗意中蕴藏韵味的东方审美精神。《举杯邀月》、《伯乐相马》等古人物雕塑及反映少数民族风情的《牧归》、《纳西人家》等作品,都是于情景交融中别具一格地再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母女学文化》、《祖国颂》、《金沙水暖》、《茶马古道》等重大题材作品,坚持提炼生活中的真实形象,通过自然含蓄的表达,生发强烈的艺术震撼力。1999年,袁晓岑为昆明世博园创作的青铜雕塑《孔雀》,构图、造型都别具匠心。2001年,86岁的袁晓岑以昆明金马碧鸡传说为题材,由孙冉翁“长联”获灵感,倾心创作了青铜雕塑《金碧腾辉》,立于昆明东风广场,作品构思巧妙,气势轩昂,再次展示了袁晓岑雕塑艺术的魅力。近期创作的雕塑《纳西人家》和《茶马古道系列》,也将立于古城丽江。第二故乡的近70个春秋滋养了一个大师的艺术精灵,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袁晓岑》卷的出版正是大师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回报。袁先生已于2008年6月9日晚在昆明去世。享年93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其他

    职务

    画家简介:黄继龄,(1913—1991)湖南省澧县人。生前就职于昆明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曾先后在西南联大附中、昆明美术学校任教。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和中国、日本多家博物馆收藏。卓越的成就使他获得了一大串头衔,他曾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云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云南民族画院副院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王晋元(1939.2—2001.11),河北乐亭人;196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科;擅中国画、以花鸟见长;王晋元师从李苦禅、郭味蕖、田世光等教授,是我国高等美术院校中国画分科教学第一届毕业生;毕业分配时,他主动放弃留在大都市的机会,选择到云南工作,后跟随他的岳父、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经常穿行在热带雨林深处,观察和收集了大量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动物、植物形象,并用毕生的精力挖掘表现蕴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自然生命之美。在近40年画云南的创作中,王晋元始终奉行着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多年来他踏遍了云南的崇山峻岭,把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对自然和环境的亲和融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之中。经过对笔墨、形象、图式、意境的反复琢磨和提炼,终于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花鸟画新风格、新样式。他创作的巨幅花鸟画,一改传统文人丛艳折枝、点景禽鸟的性灵小品式的闲情逸致,赋予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自然景观雄壮而瑰丽的生命力。作品通过工笔与写意、没骨与勾描、水墨与重彩多种技法语言的综合运用,创造出繁茂、密织的雨林之美,画面呈现出大、满、壮、野、繁、密、奇、艳的特点。他的作品《舞龙蛇》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秋色苍苍》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一些作品被送往联合国及亚、欧、澳洲、香港等多国和地区展出。曾任云南省美协主席、文联副主席、云南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网第一届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云南省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王晋元的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等机构收藏,应邀为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中央军委、文化部等创作多幅巨幅作品。作品有《井冈杜鹃红似火》、《猎》等,作品《舞龙蛇》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牌奖。出版有《王晋元画选》等。著录《全国第二届花鸟画展览作品集》评委作品(中华国际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2001年,这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不幸英年早逝,时年62岁;2006年10月,王晋元艺术回顾暨捐赠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协、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文联共同主办,共展出王晋元先生的125幅作品,在展览展出之际,王晋元先生的亲属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其代表作45幅。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萧士英(1891.4.21-1966.5.6)字尧丞,云南昆明人。擅长中国画。自学绘画。22岁时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习染科,毕业回国后曾任云南省督军公署护国、靖国两役上校秘书,云南省公路总局铨叙主任,园艺场长,商税局长等职。1949年后为云南省文史馆馆员。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云南分会筹备委员会委员及理事会理事,云南省第二、三届政协委员。擅长没骨工笔重彩花鸟画。作品有《茶花》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别名慰苍,字慰昌,云南省丽江县人(一九o二至一九七七)。纳西族。周霖出身于丽江县石鼓镇一个清寒的读书人家,祖父和和父亲都是举人,清末丽江推行新教育的著名人士。周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熏陶。他秉资颖异,勤奋好学,兴趣广泛,喜欢体育、演说、音乐、手工,尤其酷爱绘画,受当地书画名人张文湛指点,十几岁时,求画者已络绎于门。解放前长期任中学教员。一九五o年以后,先后任丽江县文化馆馆长,丽江县副县长,云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美术家协会云南分会副主席。擅长国画,创作了大量反映纳西族人民新生活的作品。一九六四年在北京举办了纳西族画家周霖画展,展出了中国画一百五十余件,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好评。1920年秋,周霖以优等第一名毕业于云属联合中学。因未能继续读书深造,遂在军队里补了一名军佐,随滇军出省,历尽艰辛。为寻求新的出路,于1927年初只身远赴上海,其后又辗转于武汉、南京、苏州等地。曾在上海考入名画家刘海粟办的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当过教师、记者、税吏、摄影师、画过电影院海报。他命途多舛,坎坷曲折,但从未放下画笔,从未放弃对艺术理想的追求。艰难曲折的人生经历磨练了他的意志,丰富了生活体验,开扩了艺术视野,对他以后艺术创作的发展,有深刻的影响。三十年代后期,周霖回到丽江,在省立中学任教,有较宽裕的时间作画,并系统地研读古代名著和佛经等典藉。静习潜修,画理和画法得到显著的提高。为推动当地文艺的进步与繁荣,培植年轻的文艺人才,在他的倡导下,成立一个由诗、书、画和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文艺团体——“雪社”,经常开展活动,相互交流,切磋技艺,开诗会,办画展,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这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国画作品和题画诗,其中有许多玉龙山题材的画作和诗文。在民族音乐方面也作了一些探索:为马子云《玉龙山白云歌》谱曲,为丽江洞经音乐《到春来》填词,显示出他在诗、书、画、乐诸方面的深厚功底和艺术才华。1943年秋,他受聘在昆明一中教课,适逢举办《云南省美术展览会》,他携作参展,受到好评,赢得声誉。这次画展,是周霖步入云南画坛,蜚声省内之始。20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中期,他走村串寨,爬山越岭,深入生活,创作出大量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民族特点和时代精神的国画作品。他还为人民大会堂作了《金沙水拍云崖暖》和《玉龙金川》两幅巨画。1963年5月,云南省文联为周霖在昆明举行个人画展,其精湛的技艺和纯正的画风,博得普遍赞誉。时在昆明的陈毅、黄镇亲临参观画展,并建议到京展出。同年9月,“纳西族画家周霖个人画展”在北京新落成的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受到中外美术界的一致好评。陈毅元帅设宴为周霖致庆,许多在京文化名人出席作陪,郭沫若题诗:“石鼓声闻到凤城,龙潭风物活生生。山水引自源头处,天外飞来有鹡鸰。”周霖是著名画家,同时也是纳西族优秀诗人。郭沫若高度评价周霖诗歌的成就,称其“诗、书、画三超”。赵银棠称“其画中饶有诗意,诗中独具画境”,现存的一百多首诗中,除大量诗画浑一的题画诗外,有不少作品以玉龙山为题。他的“雪山诗”也和他的画一样,着力于展现玉龙山的神韵。由于周霖在绘画方面的突出成就和在文艺界的崇高声望,曾先后当选为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副县长、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他在主管丽江县文化馆工作和任副县长期间,事必亲躬,在保护临摩白沙壁画、征集翻译东巴经书、清理保护民族古藉、发掘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培养书画艺术人才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正当周霖艺术创作的高峰时期,“文革”浩劫降临,他身陷逆境,身心备受摧残,以致瘫痪,仍以顽强的毅力,画“梅”自励。表现出一个品德高洁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周霖逝世以后,他的遗作相继于1981年、1982年在昆明和北京展出,皆获得相当高的评价。《周霖画集》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中央美院院长、著名画家吴作人题词:“金生丽水,艺数周郎”。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上一页 

 1 

 2 

 … 

 3 

 4 

 下一页» 

 共35条/4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