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周炼霞字紫宜,号螺川,书斋名“螺川诗屋”,1908年生于湖南湘潭,14岁始学画,先后师从尹和白鹤郑凝德,17岁起学诗,师从朱古微,后又从蒋梅笙学词。周炼霞的画风格清新,设色明净,诗词多佳句,著有《嘤鸣诗集》、《学诗浅说》(与瞿蜕园合作)等。她的画风和诗风气息相通,若与她本人相比,则有“画如其人”和“文如其人”之感。周炼霞品貌双全,高雅风致,人称“金闺国士”。昔年上海名医卢施福为她摄影一帧,年约二十,布景为一窗口薄纱,她隐身于纱后,微露半脸,人皆赞叹“美而艳”。复旦大学教授、著名掌故专家郑逸梅说她体态清丽婉转,如流风回雪,是女画家中的美人,“本身就是一幅仕女图”。直到古稀之年,仍然风韵犹存。有人记叙在周炼霞年近古稀时去拜访她,见她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仍如花季少女,且不失大家风范,毫无做作之态,倾慕不已。复旦大学著名教授苏渊雷当年是周炼霞的众多仰慕者之一,对已入迟暮之年的周炼霞仍盛赞“七十犹倾城”。周炼霞凭借着她的美丽容貌和聪明才智,将机敏、诙谐、洒脱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她色彩绚丽的品性人格,活跃于上海文化艺术界而为人称道。有人称周炼霞、吴青霞、陆小曼为上海三大美女,周炼霞的高贵优雅,吴青霞的娟秀清丽,陆小曼的蕴籍风流,名闻遐迩。有人见过周炼霞,看过她的书画诗词,惊叹为“天人”。周炼霞生性机敏诙谐,幽默风趣,在上海诗词书画界是很有名的。有一天,北京画家周怀民到上海,吴青霞特在家中设宴招待,邀请唐云、江寒汀、陈巨来、周炼霞作陪。席间,陈巨来请江寒汀作一扇面,内容为梁祝化蝶,又请唐云补草,周炼霞补花。当时,正当盛夏,为防汗渍,周炼霞补花时从怀里抽出一块大手帕盖在扇面的另一半上。唐云见了,便戏谑道:“这手帕这么大,是男人手帕么?”周氏笑答:“是的。”唐云强夺了去,说:“归我吧!”周氏不动声色道:“拿去不妨。”接着又说:“你拿的是我儿子揩鼻涕用的手帕。”满座倾倒,唐云只好笑着把手帕还给她。又有一次,周炼霞到吴青霞家中闲坐。吴青霞篆香阁中有一巨案,长寻丈,阔三尺许,乃独杏木制成,购自吴中。吴青霞说这是为彭玉麟绘梅花而特制的。周炼霞闻之,笑对青霞说:“原来是‘彭公案’。”其机敏诙谐如此。上海孤岛时期,周炼霞孤身一人,周旋于书画诗艺界,与众多文人墨客交往,左右逢源,应对自如,又生性洒脱,不拘小节,引得多方人士追捧,许多小报记者如蜂逐野花般打听采访,几乎每天都有五六家小报刊登其所谓艳闻轶事,一时艳称之为“炼师娘”。面对这些,她不置一词,一笑了之。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又名健碧。河南南阳人。擅国画。作品有《天目山杜鹃》、《红满枝头》等。出版有《陈佩秋画集》等。1956年任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天目山杜鹃》获上海青年美展一等奖,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展二等奖。1978年作品《水佩风裳》等在美国、西德、法国等展出。1980年上海朵云轩、香港集古斋联合在香港主办“谢稚柳、陈佩秋画展”。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谢稚柳、陈佩秋画集》。1981年上海美协、上海博物馆在上海展览馆联合主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应香港中文大学之邀与谢稚柳同去讲学。1982年《中国文学》载有《陈佩秋和她的画》的专题文章和作品。12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陈佩秋画集》。为中国外交部钓鱼台国宾馆作布置画。1983年为国务院、中南海紫光阁、五成殿和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处作布置画。出访日本,进行中日书法交流。1984年作品《红满枝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质奖。于山东省美术馆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览”。1985年于安徽合肥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1986年应香港博雅艺术公司等之邀,于香港展览中心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在香港出席国际中国画研讨会。《怎样画兰》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1991年赴澳门参加由上海对台办、澳门新华分社、澳葡台总商联合举办“谢稚柳、陈佩秋书画展”。1994年《荣宝斋画谱——陈佩秋绘山水花鸟部分》由北京荣宝斋再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陈佩秋书画集》。赴台湾参加台湾太平洋文化基金会举办“谢稚柳、程十发、陈佩秋、刘旦宅画展。”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孙悟音(1916.7—2002.1)别名孙汝,女,江苏吴县人。擅长中国画。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曾任上海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教师、顾问。作品有《白鹇芭蕉》、《秋艳》、《金鱼》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擅长中国画。1927年毕业于常州女子师范。1934年与李秋君、周练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善画鲤鱼,以鱼为师,得形入神,有“鲤鱼吴”之雅称,喜用生宣画水墨鲤鱼。又善写芦雁,师边寿民,大笔落墨,洒脱精准,得“江南水阔,漠北沙寒”气象。1982年受聘为上海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88年受聘为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客座教授.生前是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民革党员、原民革上海市委顾问,民盟盟员,交通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常州吴青霞艺术院院长。主要作品《万紫千红》、《腾飞河海入云霄》、《腾飞万里》等。出版有《吴青霞画集》。吴青霞先生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在她的创作中,山水、花鸟、人物,各类题材都有涉及。她的作品以工笔和写意相间,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吴青霞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鲤鱼和芦雁,这一方面源于她对这两种动物发自内心的喜爱,另外也是她长期悉心观察和对前人作品不断揣摩的结果。她在创作中注重深入生活,因此在一些细节的描绘上,处理的更加严谨细腻而不失特色。吴先生的作品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2004年的年底,吴青霞先生一幅名为《鱼跃》的作品在北京以220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反映了市场对吴青霞先生作品的认可。吴青霞90岁时将128件自己的绘画精品和与丈夫珍藏的名家书画捐献给常州,并把自己积蓄的100万元捐赠给常州建设吴青霞艺术院。 个人简历: 1924年进入常州女子师范求学,1927年毕业。1930年作品参加日本东京展出。1934年发起成立中国女子书画会,当选为理事。1936年作品参加加拿大温哥华建城50周年中国文化艺术展览会,获荣誉奖。1956年作品选送芬兰赫尔辛基世界女子画展并获奖。七十年代作品《万紫千红》刊于日本《世界名画集》第十册。八十年代初评为一级美术师。1982年被聘为上海师范学院艺术系兼职教授。198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吴青霞画集》。1984年五幅作品参加法国国家秋季沙龙展出。被授予意大利欧洲学院院士。1986年赴深圳、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88年赴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学,在纽约举办旅美画展。1990年赴北京为天安门城楼作大型国画《腾飞河海入云霄》。1992年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艺术系兼职名誉教授。个人传记被收入英国传记中心出版的《艺坛名人录》、《世界著名女子传记集》。1993年赴新加坡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吴青霞画集》。1995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当代著名中国国画家专列《吴青霞画集》。1997年赴香港参加庆香港回归十人国画展并出版画册。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人物

    职务

    画家简介:张光女,又名红薇,浙江温州人。擅长中国画。北京女子师范毕业。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杭州国立艺专教授,广东女子师范学校教师,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有《杏花寿带》、《百花留克图》、《百菊合图》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李秋君别名李祖云,女,浙江镇海人。擅长中国画。1932年上海中国女子画会负责人,1937年后随何香凝做抗日后援工作。建国后任上海妇联执行委员,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渔船等发》入选新社会主义国家造型艺术展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庞左玉(一九一五至一九六九)又名庆昭,别署瑶草庐主,女。浙江吴兴人。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及上海分会会员、上海中国院画师。一九三四年毕业于上海艺专,后从郑曼青学习花卉,由学徐青滕、陈白阳入手,后来又得其伯父庞虚斋(名收藏家)的指导,临摹了很多古画。解放前曾参加过中国女子书画会、中国画会。解放后曾加入新中国画研究会。擅画花卉、草虫,风神秀雅,笔致工整,吸取恽寿平、华喦的设色与写生技法。尝为搪瓷工艺品绘制画稿,受到群众欢迎。作品有迎春图、姐妹花开红半天、牵牛花等。 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陈小翠(1907―1968)又名玉翠、翠娜,别署翠候、翠吟楼主,斋名翠楼。女,浙江杭县人。擅长中国画,十三岁即能诗,有神童之称,后从杨士猷、冯超然学画。擅长工笔仕女和花卉画,风格隽雅清丽,饶具风姿。擅书法,笔致清峭,有俊拔挺秀之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著有《翠楼吟草》十三卷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共18条/2页 
发布书画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