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画家网

微信公众号

    画家简介:裕固族,祖籍甘肃。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国家民委民族团结杂志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兼认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副会长、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文化部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理事、中国民族画院名誉院长、中国西部画院名誉院长、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印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大千艺术研究院院士、《中华英才》杂志社艺术顾问、中国教育电视台《艺术中国》栏目顾问。曾赴俄罗斯、印度、埃及、新加坡、韩国、日本、新马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访问和艺术交流,作品先后被国内外众多艺术机构和大型企业收藏。2010年被评为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的画家。年表2010年“大漠魂·戈壁情”中国著名书画家公益笔会·阿拉善;2012年“墨染天际”国画艺术特邀展·深圳;2014年4月25日,参加“第三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捐赠活动;7月31日,举办“梦醉祁连——郭正英书画特邀展暨爱心捐赠仪式”;8月27日,主办并主持了“第八届民族百花奖全国中国画作品展”;9月28日,“真爱与和平”郭正英、陆天宁西部风情艺术展;10月20日,“挥然凝迹”郭正英国画作品展;京华美术馆开馆展·北京;2015年1月10日,五福空间·中国西部画院名家作品联展;11月,“直造玄妙”首届当代中国画名家学术邀请展·北京;11月,中国西部画院名家作品展·北京;11月,“从传统走来”新水墨探索画家提名展·北京;2016年3月,“丝路情怀”中国山水画作品展·北京;6月,“党旗飘扬——长征路上”纪念建党九十五周年,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暨中国画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一回)·北京;6月,中国梦·澄怀万象名家书画邀请展·北京;8月,“党旗飘扬·长征路上”作品展-第三回(走进广饶)·广饶;9月,“翰墨乐安”2016中国(广饶)第二届中国画名家邀请展·广饶;9月,“丹青谱华章”迎国庆中国画名家作品展·北京;9月,“北国气象”中国当代北派山水名家展·广饶;获奖2011年参加《庆祝建党90周年暨中央国家机关第三届职工书画展》书法作品获三等奖;2010年参加《庆世博会诗书画印作品大赛》书法作品获银奖;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山水、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郭兴华 :1941年生于山西,1963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任公共艺术教育研究室主任。早年从事油画创作,20世纪80年代后,主要从事中国画的创作。国画《岛上的韵》、《长岛渔帆》被北京美术家协会收藏,1991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郭兴华画集》,1999年在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举办《郭兴华画展》。《人民中国》发表美术评论家邵大箴的评介文章和8幅作品。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生于河北平山,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心理学协会会员、编审。齐鹏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党校政治学、澳门大学经济管理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博士后流动站;分别获MBA硕士学位、哲学博士学位、社会心理学博士后。1、绘画创作1983年全国农民画展”(中国美术馆),在河北画展中获“优秀作品”奖。1986年《烈士英名山高水长》参加“中日艺术博览会”,入选《山水画集》。1985年《山乡明珠》荣获河北省青年画展“一等奖”,中日艺术交流画展“银奖”。1985年《月是故乡明》荣获河北省首届山水画展“一等奖”。1986年《金桥》荣获河北画展“优秀作品奖”。1987年《亲吻大地》组画参加“7人画展”(石家庄博物馆)。1988年《草青青》组画参加“10人画展”(北京国际艺苑)。1987年《生命两极》与《太行风情组画--8幅》在中央美术学院陈列室展出。1993年《色彩·旋律·乐章》在“加拿大枫叶水墨画大赛”中,获“优秀作品”奖并被收藏。1993年《轮回》获“首届国际艺术博览会奖”(革命历史博物馆)。1995年“童年灿烂组画”和“太行风情组画”参加“95’国际艺术博览会”。1996年《皇天厚土》荣获新华社画展“特别奖”。1999年《山的旋律》荣获“全国书画大赛的铜奖”。2001年《乐土》、《山的性格》、《人与自然》等5幅作品参加“上苑艺术家在澳门画展”。2002年《金土地》参加2002年“龙之声国际文化艺术节”并获“特别奖”。2004年《太行山风情》组画,在电视剧《红街》中被作为插图,荣获全国电视剧评选的“飞天”银奖。2006年《人格符号系列作品》参加在第61届联合国日“四分之三画廊”组织的“中国14位女性艺术家画展”——王迎春、何韵兰、陈庆庆、齐鹏、潘缨、李虹等。(联合国驻华使馆)2006年“男人的面具”——齐鹏画展参加两岸三地“国际男性会议”。(北京紫玉饭店)2007年“中国古村落”水墨画获首届“黑龙江国际艺博会”金奖。2007年《古民居》被联合国世界和平基金会、世界华人协会等5家组织评为“2007和谐中国年度书画金奖”。2、个人画展1993年齐鹏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1993年“太行风情”——齐鹏画展革命历史博物馆1994年齐鹏绘画作品展美国纽约1995年“太行情思”——齐鹏画展河北博物馆2006年“人格符号”——齐鹏画展今日美术馆2007年“中国古村落”——齐鹏画展黑龙江国际展览中心2007年“人格符号”与“中国古村落”——齐鹏画展河北美术馆2007年“人格符号”与“中国古村落”——齐鹏画展山西民俗博物馆2007年“中国古村落”——齐鹏山水画展山东国际艺术博览会2008年“符号中国”——齐鹏绘画作品展中国国家画院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胡明哲,女,1953年1月生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画室客员研究员。1953年1月27日,生于北京;1960-1965年在北京市丰盛学校实验小学学习;1965-1968年在北京市第八女子中学学习;1969-1972年赴陕西省延安县河庄坪公社石疙瘩村插队;1972-1975年作为河庄坪公社推荐的工农兵学员,回到北京进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学习;1975年7月,毕业创作《我是公社小社员》,为北京出版社作为“新年画”出版,全国发行;留校任教,担任美术系基础素描课程;1982-1983年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第一届进修班学习;1984-1985年在北京市二十八中日本语学校学习日语;1984年作品《秋》参加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并获优秀奖,为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孕》参加北京市美术作品展,获一等奖,并为北京市美术家协会收藏;1986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硕士研究生班,攻读硕士学位,指导教授:卢沉先生;1988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作为中国画系讲师,担任“中国画素描”课程;与丁一林合著并出版教材《当代素描教程》,中央美术学院朱乃正先生为之作序;作品《高原的灯》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1989-1990年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进修日语,通过国家教委公派留学考试;1990年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加山又造先生第三次来中央美院中国画系讲学,担任加山又造先生助教,并为加山又造先生接收为学生,开始准备日本留学;1991年赴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系,进行为时半年的国家公派强化语言集训;作品《金玛瑙》参加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二届大展,获铜奖,被日本友人收藏;1992-1994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画科加山又造工作室,做访问学者;1993年在日本东京都“悌”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参加日本东京银座中央美术馆的中国当代画家六人展;在东京都“永井”画廊举办个画展;在日本金泽市“石”画廊举办个画展;1994年4月,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留学结束,回到北京中央美术学院;1995-1999年作为副教授,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画教研室任教,以不同于传统的新思路,进行“工笔写生”和“工笔创作”教学;1996年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1997-199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的法国巴黎画室进修,进行欧洲十国艺术考察;1997-2010年正式提出岩彩命名,文论“以岩彩为契机”在美术观察杂志3月刊发表,“岩彩”概念进入中国美术界。曾在文化部科技开发中心岩彩重彩高研班,黑龙江美术家协会岩彩画高研班,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岩彩画高研班,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材料工作室、壁画系选修课程、博士生部综合材料高研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国画系,以及天津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等,近30所艺术机构和美术院校进行过岩彩画教学;1997年岩彩作品《绿叶》参加第一届全国中国画大展,获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大奖;1998年岩彩作品《绿叶》参加中国美术馆中国工笔画学会第四届大展,获金奖;1999年10月19日—24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学术主持:中央美院学术研究部主任范迪安先生,香港艺峰出版社出版《胡明哲画集》;2000-2002年再次赴日留学,在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工作室,做访问学者;2000年应邀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2001年应邀在福建省画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应邀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胡明哲岩彩作品展;著作《岩彩画艺术》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出版;在日本东京都小野画廊和WEEKEND画廊举办个人画展;岩彩作品《读No.1》参加中国美术馆“二十世纪百年中国画展”;参与组织首届“中国岩彩画作品展”,专程回国参加展览筹备及开幕;2002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画技法》和《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画技法》;美术杂志第7期发表文章《岩彩作为画种的提法不妥》—接受美术杂志社的邀请,写了论文《谈岩彩命名》,于《美术》杂志第11期发表;2003年岩彩作品《无题》参加北京国际艺苑美术馆第二届中国岩彩画展;应黑龙江美术家协会之邀,赴哈尔滨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创作与教学中明确了抽象形式和异质共构等学术研究课题;教学中开设“形态繁衍”和“色彩表述”课程,出版了相关教材;开始尝试纤维材质的创作。玻璃屏风作品《自然痕迹》,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岩彩作品《寻梦》参加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展,获铜奖。引发中国画界为时4个月,关于中国画评判标准的大辩论;岩彩作品《读No.2》、《听》、《蓝色空间No.1》参加中国美术馆开放的时代艺术邀请展,《蓝色空间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2004年岩彩作品《听》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十届全国美展;应安徽大学艺术学院之邀赴安徽,举办岩彩绘画高研班;2005年岩彩作品《白日梦》参加中国美术馆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参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的筹建工作,带领硕士研究生赴中国美术学院考察;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院潘公凯院长参加多摩美术大学的70周年庆典,参加两校正式建交仪式,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2006年参加南京南视觉美术馆1976-2006中国水墨文献展;参加台湾关渡美术馆“胶彩·重彩·岩彩”艺术邀请展;晋升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调入造型学院实验艺术系任教,招收硕士研究生;主持“材质语言表述”学术课题,实施“材质转换”课程;接受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席高占祥先生的委托,创建“岩彩艺术研究中心”,出任研究中心主任;参与组织了“大漠寻源—中日岩彩画家采风团”,创建了学术刊物《东方岩彩》杂志,担任学术主持;4月,召开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岩彩画家44人以及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领导、中国美术家协会领导、著名美术理论家出席的成立大会;2007年4月,辞去“岩彩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职务”;8月,完成第一幅大型作品《都市幻影—生长》;参展在成都现代艺术馆举办的第三届成都双年展;11月,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陪同中央美院潘公凯院长参加东京艺术大学120周年庆典,带领硕士研究生进行日本当代艺术考察;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院实验艺术系5名本科生,赴东京艺大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事情发生的场所”国际艺术邀请展;2008年3月,参与策划组织“晤对材质”中国岩彩绘画邀请展;岩彩作品四幅参加锦都艺术中心举办的“自由自在”绘画语境中的材质表达展览;岩彩作品《空》参加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记录历史”中国美术大事记邀请展;接受荣宝斋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绘画11人集》;接受北京出版社邀请,作为主编,编辑出版《东方岩彩创作工房22人集》;接受中国美术大事记编委会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2008年、2009年、2010年《中国岩彩绘画》专栏;2009年岩彩作品《空No.1》参加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岩彩作品《空》参加杭州西湖美术馆“重返现代”中国抽象绘画邀请展;酝酿中国美术馆“微尘”展览,开始制作大型作品《都市幻影—彼岸》;接受中国油画杂志邀请,作为专栏主持,编辑全年六期《视觉语言基础研究》;第二次邀请和主持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市川保道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讲学活动;10月,接受日本东京艺术大学邀请,率领中央美院师生赴东京艺术大学进行当代艺术交流,参加“景”国际艺术邀请展;2010-2011年两次进驻北京翰高兄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工厂,制作完成80平方米大型装置作品《都市幻影》;2010年岩彩作品《都市幻影—生长》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四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7月,接受日本多摩美术大学国际讲评会邀请,赴多摩美术大学进行“中国岩彩绘画”专题讲座;讲评日本硕士研究生的日本画等作品;9月,接受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邀请,《空》系列作品参加“东方色彩,中国意象”中国岩彩画之学术理想的展览,研讨会上做了《澄怀观道—中国岩彩画历程反思》的发言;2011年5月7日-17日,中国美术馆“微尘”胡明哲作品展开幕。学术主持: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先生;作品《白日梦》《永远》《漂移No.1》为中国美术馆收藏;[1]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和外国友人收藏。著作:“当代素描教程”(与丁一林合著),“胡明哲画集”香港艺峰出版社,岩彩画艺术”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静物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胡明哲岩彩人物技法人民美术出版社,“形态繁衍”——图形创意训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岩彩画艺》黑龙江美术出版社,《良师画室》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名家现代重彩画精品集一胡明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画界》2004.4,《艺术界》2001.7.8,《微尘》2011广西美术出版社。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北京人。1952年生,笔名晓谷。中共党员。大专毕业。1969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书记、干事、秘书,中国文联团委书记、机关党委副书记。1969年至1981年解放军吉林省军区政治部秘书,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1年至1995年中国文联团委书记、党办主任,1995年至2000年中国文联机关党委副书记,2000年至2002年中国文联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主任,2002年至2003年中国文联办公厅。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书画协会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理事,中国音乐着作权协会会员,中国书画经营家协会会长,全国书画院创作交流协会常务副主任。2001年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94年加入中国音乐家协会、199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著作有《谷福海国画集》、《谷福海花鸟画集》、《谷福海百扇诗书画集》、《谷福海短诗选》、《绿色的相思树》、《旅人之恋》、《爱的表白》、《万里金湖步步歌》、《我的名片:中国》、《温馨的五色花》。先后在国内外发表作品近千件,其中美术作品和评介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老年报、人民政协报、现代书画家报、澳大利亚《澳洲新报》、美国《星岛日报》、《洛杉矶侨报》、日本《华文日报》、印尼《星岛日报》等报刊刊登,部分作品选入《中国画名家作品集》、《当代艺术家书画集》、《中国书画名家小品画集》、《中央国家机关书画家作品集》、《中华儿女众志成城画集》、《中国美术金彩奖作品集》、《中央电视台书画展作品集》、《翰墨丹青战非典作品集》、《中国兰花节书画作品集》、《秦皇岛之夏全国书画展作品集》、《黄河情全国书画展作品集》、《二十一世纪全国书画展作品集》等。2001年举办个人画展,2002年与李春海.赵占东.王玉良.孙志钧等举办联展、2002年与郑绍敏、柴京津举办联展、2003年在北京举办第二次个人画展、2004年在唐山举办第三次个人画展。曾任中国美术金彩奖.二十一世纪全国书画大奖赛.黄河情全国书画大奖赛.奥林匹克全国书画大赛.全图书画家采风成果汇报展等全国性展览的评委或评委会负责人.率中国书画家代表团出访过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美国、日本、俄罗斯、法国、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印尼、南非、阿联酋、新西兰、韩国、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并举办画展.另外在全国几十家报刊上发表诗歌、歌词、散文、小说等600余篇(首),其作品曾获奖20余次。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出生于北京,祖籍天津,原名郭连仲,以大写意花鸟画享誉画坛,并兼擅山水、书法、篆刻、诗词及西洋绘画等,于戏曲造诣尤深。郭石夫先生的花鸟画,博综集萃,渊源广大,由近现代之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朱屺瞻诸巨匠,追溯扬州二李、八大、二石至青藤白阳,悉为己用,蔚为一家。其画风沉雄朴厚、古雅刚正,磅礴而不染犷悍之习,洒脱而内具坚贞之质。凡一花片叶,寸草泰石,莫不深合理法,备极情态,而未尝于“创新”的旗号下坠入流滑狂怪一格,实为中国当代大写意花鸟画领域的典范。郭石夫先生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日本现代中国美术馆名誉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曾创建北京第一个画会-----百花画会(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前身)及中国水墨联盟。出版有大型画集及《中国书画名家技法》光盘系列。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郭华(笔名华子),男,1931年8月生于河北省故城县。曾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饰》杂志常务副主编、图书馆副馆长、编审、学院“其他专业技术系列的院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林书画院特邀研究员,美国(旧金山)“美洲亚洲艺术员会”博学会士,北京成名翰墨书画院特级画师。1958年开始从事印染美术设计后,在上海丝绸研究所学习丝绸美术设计。1959年至1962年夏,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学习,在著名画家田世光先生的“国画教研室”学习工笔花鸟画和“没骨花卉”。此间,在田先生安排下曾先后拜访过陈半丁、李苦禅等京城诸多名家。1962年夏至1982年,在北京印染厂图案设计科先后任设计员、设计师,长期担任设计科科长。此间,曾先后赴泰山、雁荡、华山、黄山、峨嵋、庐山、桂林等多处名山大川写生;以中国画技法设计过大量装饰图案,其中有10幅在全国性专业会议上获奖。1983年,在纺织工业部出版社参加《1983年纺织工业年鉴》的编辑工作。1983年11月至1992年春,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先后任《装饰》杂志常务副主编、图书馆副馆长。在此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有:《浅谈窗帘艺术》、《书法与工艺美术》、《社会审美心理与功能因素》、《对专业知识的执着追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学生阅读倾向浅析》等。另外,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撰写过有关工艺美术的词条。1985年7月,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1988年12月,绘画作品《香雪》在山东美协主办、中国美协等为后援的“牡丹杯国际书画大奖赛”上获得优秀奖。1992年元旦,《香枝抱月》、《春满神州》等三幅绘画作品参展在北京北海公园举办的“中国梅花、腊梅及其诗书画展览”,获好评。1992年秋,发表学术论文《田世光先生的艺术与人品》(见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编的《美术史论》1992年第4期)。1992年10月,应“中国少林书画会”之邀,赴河南新源县参加“荆浩山水画学术讨论会”。创作的山水画《一线天》入选该会主编的《嵩岳胜迹》画集。1993年5月,被该会特聘为研究员。1994年1月22日至31日,在美国旧金山“中国画廊”成功举办了“郭华水墨画展”。展览期间,当地电视台和各家报纸均作了热情报道和评介。画展后,即同年2月6日,被当地最大美术组织“美洲亚洲艺术学会”授予该会最高荣誉名衔“博学会士”,并应邀当众示范进行了学术交流。自1994年起,该会每年都邀请参加其举办的“国际艺术家联展”,展后作品均入选画集。1994年3月22日,将一幅2×3尺梅花作品无偿捐赠给美国旧金山慈善机构“安老自助处”。该机构的刘丽如女士代表25000多名老人专函致谢。1994年10月,应邀以山水画《山雨蒙蒙》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著名诗人、书法家、画家作品联展”。1995年12月,论文《书法与工艺美术》获“中国首届‘书圣杯’国际书画大赛”国际铜奖(中国书协和中国美协等单位主办)。1997年3月底,应邀以3幅作品参加了日本“日中水墨交流协会”在东京举办的“日中国交正常化25周年、激励残疾孤儿和中国留学生义展”,并应邀在展厅当众作画3天。售出作品的款项全部捐献,为此,该会颁发了“感谢状”。1997年4月16日的日本《奈良日日新闻》对此作了如实友好的报道。1997年5月26日至31日,在日本东京都中央区银座的“富士美术沙龙”举办了“郭华水墨画展”获得成功。画展得到了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部和东京华侨总会的书面后援。当地中、日文报纸均对此作了热情报道和评论。1997年6月14日,应日本“日中水墨交流协会”之邀,以《夕照雪原》等3幅山水画参加在日本京都博物馆举行的“第8届日中水墨画合同展”。作品受到好评并入选该会画集。为此,该协会特颁发“感谢状”。1998年1月23日,应日本“日中水墨交流协会”之邀,以《黄山群峰》等2幅作品参展在东京都博物馆举行的“第9届日中水墨画合同展”。展后作品入选该会画集。其中《黄山群峰》获该会“特别赏状”。1998年7月,应邀以《香雪图》等2幅作品参展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的“第10届日中水墨画合同展”。展后作品入选该会画集。1999年底,应邀以四尺红梅《一树独先天下春》在衡水市参展。作品入选政协衡水市委员会主编的《情系中华——衡水市书画优秀作品集》。该作品被政协衡水市委员会荣誉收藏。2000年秋,应邀以四尺白梅《竹梅双清》送台湾展出并在展后入选“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主编的《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名家书画集》(该画集由台湾传奇报道杂志社出版发行)。2002年11月,山水画《松云大千》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大型画册《当代中国画名家作品集》。2003年8月,山水画《流翠图》入选清华大学教工书画集《桑榆神韵》。2004年5月,应河北省衡水市文联特邀、以山水画《武陵秋》参展衡水市书画作品大展赛,展后作品入选《衡水市美术书法优秀作品集》。2004年10月,四尺红梅《一树红梅醉雪山》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经办的画集《祖国颂——当代书画名家特邀展》。2006年9月,应《书画导报》之邀,为庆祝该报创刊10周年而创作的《百代流芳》入选该报大型画册。2006年10月,山水画《苍翠拔地五千仞》入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师作品集》。2008年1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郭华水墨画集》。2011年春,创作《清如梅花馨四海华夏清华跃古今》(水墨,138cm*68cm),该作品入选《清华大学建校百年书画集》。1992年至2003年,作品先后在中国美术馆、清华大学、清华美院、昆明市、衡水市以及台湾、美国、日本的东京和京都等地参加联展共40余次。其中,多次是应美国旧金山“美洲亚洲艺术学会”之邀,参展每年在旧金山举办的“国际艺术家联展”。30多幅作品先后入选由中国美协、清华大学、河南、河北、台湾和美国、日本等地或单位出版的26本画集。艺术简历先后被收录于《中国美术家会员辞典》、《中国美术年鉴》、《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等9种辞典。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画家简介:郭怀仁(1943.9—)别名怀仁,河北涿鹿人。擅长彩墨画、版画。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专业画家。现旅居海外。出版有《欢乐——怀仁国画作品选》等。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版画

    职务

    画家简介:高希舜,字爱林,号一峰山人、清凉山人。湖南桃江源嘉桥乡企石村人。教育家、画家。擅长中国画。1918年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不久入北京美术专门学校,为王梦白高足,并得陈师曾、姚茫父等指导。1924年创办京华美术学院,任院长兼教授。1927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图案,回国后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1949年后,任职于中央美术学院及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出版有《高希舜画集》等。高希舜曾在国立艺专、师范大学任教,1924年创办京华美术学院,任院长兼教授。1927年留学日本,在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图案,回国后创办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1949年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及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从事中国画研究,为我国近代画坛名宿。[2]古今名家多爱画荷花。但是,一般重在笔墨气韵上见功夫,至于形态的逼真,则不大注意。高希舜为了突破画荷花的格局,将手戴上5斤半重的铁圈作画,往往一画就是老半天。数年苦练,他终于练出了“一笔荷”的硬功。他创作的《荷鸭》高4米,着墨酣畅,遒劲雄浑,画出了少见的开张荷叶;而高达3米多的荷梗一笔画成,亭亭玉立,栩栩如生。这幅画,成了画坛传世佳品。与毛泽东同学、与齐白石结缘高希舜1915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有幸与毛泽东同学。在一师学生中,毛泽东文章第一,高希舜国画第一,两位高才学子,从此结下终生情谊。毕业后,毛泽东主持一师附小工作,就把高希舜聘为附小美术教师。从此开始了高希舜长达50年的教学生涯。1918年,高希舜以第一名考入国立北京美专,在这里专心学画,长进日增,更得当时画家陈师曾、姚芒父、王梦白、凌文渊等高师的器重和指教,又以第一名毕业,名动京华。旋受聘北京师大附中任美术教师,钱学森就是他当时的学生。至此高希舜的花鸟画已跻身大家行列。齐白石老人见其画,惊其别开生面,自成流派,不落前人窠臼,赞曰:“余不能也!”从此一改不与人合作作画的先例,欣然与高希舜合作作画,一生为高希舜画作题跋也最多。现收在《高希舜画集》中的就有“芋蟹”,由高希舜画鱼,齐白石画蟹,成为绝品珍品。更有“鱼瓮图”名画,成于抗日战争中,画中墙上挂鱼,底下立一未开封的酒坛,将对日寇的满腔义愤融于画面,齐白石见了会意,欣然握笔在画上题诗:“厨下有鱼皆不炊,堂前有酒未曾开,与君不饮何时饮,李白刘伶安在哉”。白石老人92岁还对高希舜名作《荷池戏鸭》题跋云:“一峰山人之于画,手带铁圈五斤半以炼其技,故有此幅之独到处,真神品也!”由此轰动中国画坛。但高希舜始终热爱美术教育,热心培育美术人才,以他毕生积蓄创办京华艺专。1927年,高希舜东渡日本留学,与日本当时画坛名宿横山大观、赤诚素明等,磋商画艺,其作品深受日本人民喜爱。1933年他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20多幅作品,全部抢购一空,誉满异城,被日本画界称为“画伯”。载誉归国后,仍念念不忘美术教育事业,将其全部在日本买画款,独资创办南京美专于金陵清凉山麓,任校长,兼教授,潜心画作,妙品神品精品,汇成一代丹青大师艺术高峰。不久日寇大举入侵,眼看南京即将沦陷,他甘冒风险,于1938年将南京美专远道迁回他的家乡———桃花江镇附近的杨家坳鸣石滩,仍任校长,由他的妹夫也是著名画家章毅然(笔名适园)担任教务长,一直坚持到桃江解放,仍在办学。1950年,土改将要开始,有些农民不明真相,以为校长是“大官”,大官就是“大坏蛋”,就要开他的斗争会,他正在苦闷之际,救星来了:他接到了毛主席邀他北上任教的亲笔信。关于这信的来历,桃江著名的老画家、高希舜的得意门生符竹书说;原来这之前不久,高校长向毛主席写信诉说了他的“苦境”,不料毛主席回信这么快!高校长惊喜地连忙拆开细看,才知主要内容是嘱他“速来北京工作”。他如绝处逢生,抹去惊喜眼泪,来不及收捡行装物品,孓然一身,当晚就与章毅然教务长结伴前往北京。记得他们是趁天黑悄悄绕道涉水过资江,再走小路从新桥河到益阳,再北上,到北京前门住进一个小旅社。当晚有军警查户口证件,他俩没有证件,高希舜急中生智,把毛主席给他的亲笔信拿出来,那军警看了,举手敬礼,随即帮他联系了一家高级旅社住下,第二天还护送他俩去中央机关。接待者报告毛主席后,毛主席派人送来了亲笔字条,嘱他俩找文化部,叫文化部安排他俩工作。于是高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章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有趣的是他们给毛主席送画”符竹书画家继续说,“他俩和齐白石三位大画家,决定联手创作一幅画,题为《和平幸福万寿无疆》,在左角写着:章适园画竹石,高希舜画牡丹万年青,齐白石画鸽,并题,时年九十四岁。”画成,由高希舜和章毅然直接送到中南海。但他俩走到中南海大门外就止步了,只将画托人送了进去。毛泽东接到画十分高兴,问:“是谁人送来的?是高希舜、章毅然来了,还是请人送来的?”那人出来如实问高希舜,高希舜毫不犹豫地说:“本人未到,是请人送来的。”章毅然很不理解为什么要如此说,戏言说:“你犯了欺君之罪呀!”高希舜笑笑说:“我怕毛主席忙,耽误他的事,不进去为好。”这就是广为流传的高希舜向毛主席送画的故事。竹书先生一口气说完这些,又将他带来的《高希舜画册》送给我看,还特别带来了那幅送给毛主席的名画照片。高希舜送给毛主席的还有一幅别有意味的画,被誉为《画谏毛泽东》。画面是牡丹花下睡一哈巴狗,意在提醒毛泽东亲君子而远小人。特殊的时代,1957年以前,高先生挥笔为毛泽东主席作了几幅画。其中有一幅《荣华下之哈巴狗》,画的是艳丽的牡丹花下卧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用以劝谏毛泽东要远小人以近君子。毛泽东看后,认为这幅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甚是宝爱,便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谁知此画深深刺痛了康生,1957年反右时,他突然对毛泽东说:“主席,这幅画是攻击您的。非常恶毒”。于是,就千方百计对画家进行迫害。江青、康生等人极力攻击此画,而毛泽东则认为此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将其悬挂于中堂。毛主席去世后,“四人帮”曾对高希舜进行“迫害”,他被迫停了画笔。重现春天后他又拿起画笔,直至人生最后一刻。他于1982年去世,享年86岁。他在去世的前一年即1981年12月出版的画集中写的《自述》一文云:“吾一面输囊办学以行志;一面潜心绘画。穷研六法以厚本,非泥古也;强调写生以致知,非写照也;变化笔墨以用己,非猎奇也;修身敦行以养气,兢兢业业,刻苦探索,诚诚恳恳,以画为乐,从罔有他求以分心,数十年如一日。”这正是他一生人品与画艺最好的总结。实际上这是幅举世公认的好画,如今已经被收进了《毛泽东藏画集》。

    居住地区

    出生日期

    性别

    创造方向
    花鸟

    职务

发布书画家信息